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病理生理学教学中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思维的探讨
1
作者 李夏春 王志强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918-1918,共1页
二十一世纪的国力竞争实质是创新人才的竞争,因此,培养大学生创新思维已成为中国高等教育必须面临的任务。如何加强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已成为高校教师必须探讨的紧迫问题。病理生理学揭示疾病的发病机制并深刻影响着临床医学的发展。本... 二十一世纪的国力竞争实质是创新人才的竞争,因此,培养大学生创新思维已成为中国高等教育必须面临的任务。如何加强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已成为高校教师必须探讨的紧迫问题。病理生理学揭示疾病的发病机制并深刻影响着临床医学的发展。本教研室在病理生理学课堂教学中根据病理生理学的学科特点,按照理论观点的建立和发展过程组织课堂教学,鼓励学生在掌握现有学说基本内容的基础上思考其未解决的问题,并提出新的解决方法和理论观点;课堂教学中用多种国内外科学发现的事例激发学生形成创新思维潜力;用临床工作中的思维定势给病人带来危害的案例,帮助学生清除防碍创新思维形成的思维定势;还在课堂教学中给学生介绍多种掌握创新思维的思维方法;实验课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同时,注重学生的分析综合等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通过网络课堂,对学生提出的阐明现有病理生理学理论未解决问题的新的理论观点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辩能力。这些创新思维培养的探索将为为医学本科教育的创新教育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理生理学 临床医学 基础医学 疾病发生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构主义理论对病理生理学教学的启示
2
作者 高建明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882-1882,共1页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学习者通过与周围环境交互而自主建构内在心理表征的过程。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最大贡献在于强调了人的主体性发展,这对病理生理学课程教学实践具有重要的启示:(1)改变传统的应试教育方式,优化教学过程。在建构主义视...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学习者通过与周围环境交互而自主建构内在心理表征的过程。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最大贡献在于强调了人的主体性发展,这对病理生理学课程教学实践具有重要的启示:(1)改变传统的应试教育方式,优化教学过程。在建构主义视角下按"最近发展区"理论帮助学生制订适当的学习目标,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2)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能力。围绕教学目标、主题,创设相关情景,学生利用情景,启发思维,结合原有认知结构中的知识、经验初步形成对教学内容的独特概念。(3)提倡合作学习。以目标设计为先导,以小组活动为基本教学形式,改善课堂气氛,通过合作,使学生具备与他人协作的精神,尊重不同的价值观念,能从不同的角度解决问题。(4)转变教师角色。教师不再单纯是知识的传授者和课程与教材的忠实执行者,要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师生文化的共建者,努力建立尊重与信任、理解与合作、和谐与相长的新型师生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理生理学 临床医学 基础医学 疾病发生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aji细胞中EB病毒染色体整合的荧光原位杂交定位 被引量:1
3
作者 高建明 李小玲 李桂源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3-19,共7页
目的:对Raji细胞中EBV整合位点进行染色体定位。方法:用Southern免疫印迹检测Raji细胞中EBV DNA,应用G显带和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对Raji细胞中EBV整合位点进行染色体定位。结果:Raji细胞gDNA... 目的:对Raji细胞中EBV整合位点进行染色体定位。方法:用Southern免疫印迹检测Raji细胞中EBV DNA,应用G显带和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对Raji细胞中EBV整合位点进行染色体定位。结果:Raji细胞gDNA经BamHI酶切消化后,与同位素标记的Probe-1(EBV基因组13232-16189)杂交,阳性片段大小为10kb和4kb,与Probe-2(EBV基因组5~3271)杂交,阳性片段大小为23kb。Raji细胞中EBV整合位点有1p,1q,2q,3p,3q,4q,5q,6q,7p,7q,9q,11p,14q,15q等,其中4q,2q,1q,7q为EBV DNA整合的高频位点。计数33个整合信号,分别有7,4,4,4个信号位于染色体4q,2q,1q,7q,这4个位点的信号占所有信号的构成比为64%,15号以后的染色体及2条性染色体均未见EBV整合。结论:本研究用G显带和FISH方法首次对Raji细胞中EBV整合位点进行了定位,Raji细胞中EBV整合具有一些高频位点,是一种非随机性整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JI细胞 EB病毒 整合 荧光原位杂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aji细胞基因组文库的构建与筛选 被引量:1
4
作者 高建明 李小玲 李桂源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85-191,共7页
目的:构建Raji细胞基因组文库,用EBV DNA探针对文库进行筛选。方法:Raji细胞基因组DNA经BamHI酶切消化后,低熔点琼脂糖回收9~23kb的酶切DNA片段,通过匹配黏性末端与磷酸化的Lambda DASH ⅡBam HI酶切载体臂连接,在体外经包装系... 目的:构建Raji细胞基因组文库,用EBV DNA探针对文库进行筛选。方法:Raji细胞基因组DNA经BamHI酶切消化后,低熔点琼脂糖回收9~23kb的酶切DNA片段,通过匹配黏性末端与磷酸化的Lambda DASH ⅡBam HI酶切载体臂连接,在体外经包装系统包装成活的重组噬菌体,测定原始文库与扩增文库的滴度,用同位素标记的EBVDNA探针对Raji细胞基因组文库进行筛选。结果:Raji细胞原始文库与扩增文库的滴度分别为1.8×10^5和2.8×10^8pfu/mL。文库经筛选获得4个阳性克隆,随机挑取1个阳性克隆稀释后铺平板作进一步杂交鉴定,发现所有噬茵斑均有杂交信号,证明该克隆确为阳性克隆。抽提该阳性克隆DNA,进行Bam HI酶切鉴定,证实插入片段的长度为8.5kb。经测序、BLAST序列比对,结果显示插入片段一侧为EBV BamHI W片段,另一侧与人类15号染色体RPl1-665A22克隆高度同源。结论:Raji细胞基因组文库的成功构建,为进一步克隆包含EBV整合位点的细胞基因组序列、探讨EBV整合参与肿瘤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JI细胞 基因组文库 构建 筛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败血症休克肝细胞线粒体损伤机制的实验研究
5
作者 尹刚 王志强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2110-2113,共4页
目的 :探讨败血症休克肝细胞线粒体损伤的机制。方法 :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 3组 ,假手术组 ,12h手术组 ,16h手术组。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术 (cecalligationandpuncture)制作败血症休克模型 ,比较手术前后肝细胞线粒体呼吸功能和氧化磷酸化... 目的 :探讨败血症休克肝细胞线粒体损伤的机制。方法 :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 3组 ,假手术组 ,12h手术组 ,16h手术组。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术 (cecalligationandpuncture)制作败血症休克模型 ,比较手术前后肝细胞线粒体呼吸功能和氧化磷酸化功能的变化及线粒体膜ATP酶的活性改变与大鼠死亡率和血压变化的关系。结果 :12h手术组平均动脉压 (9 5 4± 1 2 6 )kPa明显低于假手术组 (14 5 8± 1 32 )kPa(P <0 0 5 ) ,死亡率明显高于假手术组 (P <0 0 5 ) ,12h手术组肝细胞线粒体Ⅲ态 (1 2 8± 0 2 5 )、P/O比值 (1 6 7± 0 34)、呼吸控制率 (1 2 7± 0 2 5 )、线粒体膜Ca2 + -ATP酶 (5 8 0 0± 2 4 3)、Na+ -K+ -ATP酶 (4 0 80± 3 4 5 )、Mg2 + -ATP酶 (78 30± 4 16 )、Ca2 + -Mg2 + -ATP酶 (2 70± 2 2 5 )活性与假手术组相比较 ,具有显著差异 (P <0 0 5 )。术后 16h组更低于 12h组 ,与大鼠死亡率增加呈显著正相关。结论 :肝细胞线粒体摄氧功能和氧化磷酸化功能减弱 ,膜流动性降低 ,能量代谢功能障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休克 脓毒性 线粒体 呼吸控制率 腺苷三磷酸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