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7篇文章
< 1 2 2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峡大学文思湖底泥分析与评价 被引量:5
1
作者 赵小蓉 黄应平 +2 位作者 高婷 沈颢 刘德富 《三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9年第1期80-83,共4页
通过检测三峡大学校区内文思湖底泥中的营养成份总氮(TN)、总磷(TP)、总有机质(TOC)等因子,评价了文思湖底泥的污染状况,得出底泥的总体污染特征及污染物分布规律.同时分析了各个成分因子之间的相关性,对照相应时空段的水质检测结果进行... 通过检测三峡大学校区内文思湖底泥中的营养成份总氮(TN)、总磷(TP)、总有机质(TOC)等因子,评价了文思湖底泥的污染状况,得出底泥的总体污染特征及污染物分布规律.同时分析了各个成分因子之间的相关性,对照相应时空段的水质检测结果进行泥-水相关性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文思湖污染治理的合理措施和相关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思湖 底泥 总氮 总磷 总有机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峡大学文思湖水污染评价 被引量:3
2
作者 罗玉红 潘圣 《安全与环境工程》 CAS 2009年第6期45-47,51,共4页
根据三峡大学文思湖近几年水质监测资料,以及对其水质状况、污染源进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采用单因子指数评价、W值水质评价、富营养化评价、有机污染评价4种方法对文思湖进行了水体质量综合评价,以期为文思湖水环境的综合整治提供科学... 根据三峡大学文思湖近几年水质监测资料,以及对其水质状况、污染源进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采用单因子指数评价、W值水质评价、富营养化评价、有机污染评价4种方法对文思湖进行了水体质量综合评价,以期为文思湖水环境的综合整治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质监测 水污染评价 单因子指数评价 W值水质评价 富营养化评价 有机污染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峡大学主要绿地肥力调查和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刘菊 张文丽 +2 位作者 张成虎 王建柱 陈芳清 《三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0年第4期97-100,共4页
城市绿地是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大学校园是一个较特殊的城市生态系统,调查研究大学校园的主要绿地土壤肥力,对校园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同样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采集三峡大学主要绿地表层(0~... 城市绿地是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大学校园是一个较特殊的城市生态系统,调查研究大学校园的主要绿地土壤肥力,对校园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同样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采集三峡大学主要绿地表层(0~20 cm)土壤,分别测定其pH值、阳离子交换量、有机质、全氮、全磷和有效磷等指标,调查三峡大学主要绿地土壤的肥力状况.结果表明:校区绿地表层土壤pH值以中性和碱性为主;有机质、全磷和有效磷含量则处于中上等水平,且有一定的保肥能力;但全氮含量处于很低水平.因此建议对校区绿地施用适量的氮肥,并提出了加强三峡大学校园绿地土壤科学管理的一些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大学 校区绿地 土壤肥力 管理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峡库区不同植被覆盖对土壤碳的影响 被引量:19
4
作者 贾国梅 张宝林 +2 位作者 刘成 成霄峰 陈芳清 《生态环境》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2037-2040,共4页
植被覆盖变化对三峡库区生态环境产生重要影响。土壤有机碳在陆地生态系统的发育和运行等方面均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所以本课题研究宜昌点军区柏树地,橘树地以及菜地的土壤性质状况。结果表明:土壤含水量是柏树林最大,菜地的最小,而土... 植被覆盖变化对三峡库区生态环境产生重要影响。土壤有机碳在陆地生态系统的发育和运行等方面均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所以本课题研究宜昌点军区柏树地,橘树地以及菜地的土壤性质状况。结果表明:土壤含水量是柏树林最大,菜地的最小,而土壤容重的大小顺序是:柑橘树地〉柏树地〉菜地。土壤有机碳、易氧化碳和二者的比值都是柏树地的最大,柑橘地的最小,菜地的处于中间状态。而微生物碳和微生物墒含量大小顺序是柏树地>柑橘树>菜地;微生物代谢墒的大小顺序是:柑橘地>菜地>柏树地。由此说明柏树生长有利于土壤活性碳源含量的提高和土壤质量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覆盖 有机碳 易氧化碳 微生物碳 代谢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银花枝叶抗猪蓝耳病毒有效活性部位化学成分的分离与鉴定 被引量:13
5
作者 刘利青 邓张双 +3 位作者 杨进 邹坤 邰源临 胡建忠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13-217,共5页
通过测定金银花枝叶提取物对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感染的Marc-145细胞的最小保护浓度和对病毒感染滴度的影响来评价其体外抗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的活性.结果显示,金银花枝叶95%乙醇提取物经D101型大孔树脂吸附后,得... 通过测定金银花枝叶提取物对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感染的Marc-145细胞的最小保护浓度和对病毒感染滴度的影响来评价其体外抗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的活性.结果显示,金银花枝叶95%乙醇提取物经D101型大孔树脂吸附后,得到的60%乙醇/水洗脱部位对PRRSV感染细胞的最小保护浓度为6.25μg/mL,6.25μg/mL 60%乙醇/水洗脱部位使PRRSV病毒滴度从105.8 TCID50降低至100.3 TCID50左右,即60%乙醇/水洗脱部位具有良好的体外抗PRRSV活性.利用溶剂提取法、正相硅胶柱层析、Sephadex LH-20和RP-HPLC等色谱法,从该有效活性部位中分离得到了5个化合物,通过理化性质和1 H NMR、13 C NMR等光谱数据鉴定化合物分别为Dihydrodehydrodiconiferyl alcohol 4′-O-β-D-glucoside(1),Apigenin 5-O-β-D-glu-copyranoside(2),Secoxyloganin(3),Benzyl alcohol O-(6′-O-β-D-xylopyranosyl)-β-D-glucopyr-anoside(4)和Sweroside(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银花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 MARC-145 化学成分 结构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延龄草属植物的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35
6
作者 喻玲玲 邹坤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1350-1354,共5页
关键词 延龄草属 化学成分 药理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Pt纳米空心球甲醇电催化氧化和原位电化学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周新文 甘亚利 孙世刚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2071-2076,共6页
采用化学还原和电位置换法制备了CoPt纳米空心球,该催化剂对甲醇氧化表现出较好的电催化活性.透射电镜(TEM)、能量散射光谱(EDS)和电化学循环伏安实验结果表明,在0.1mol·L-1H2SO4+0.1mol·L-1CH3OH中进行测试时,CoPt纳米空心... 采用化学还原和电位置换法制备了CoPt纳米空心球,该催化剂对甲醇氧化表现出较好的电催化活性.透射电镜(TEM)、能量散射光谱(EDS)和电化学循环伏安实验结果表明,在0.1mol·L-1H2SO4+0.1mol·L-1CH3OH中进行测试时,CoPt纳米空心球发生了去合金化过程,催化剂表面Co元素溶解,形成了富Pt表面,表现出更好的电催化活性,同时表现出较好的结构稳定性.采用原位电化学红外光谱在分子水平研究了CoPt纳米空心球上甲醇氧化过程,发现甲醇在CoPt纳米空心球氧化中间产物主要为CO,且CO表现出异常红外效应,与CO为探针分子在CoPt纳米空心球上得到的红外光谱结果一致.研究结果表明,去合金化方法是一种有效调节催化剂表面组成和性能的手段,原位电化学红外光谱是潜在的原位研究有机小分子氧化机理的方法,在燃料电池中将得到广泛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Pt纳米空心球 去合金化 甲醇氧化 原位电化学红外光谱 燃料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珙桐内生真菌Lophiostoma sp.(X1-2)石油醚部位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张亮 刘艳辉 +3 位作者 罗薇 郭志勇 邓张双 邹坤 《三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2年第1期92-94,共3页
采用硫酸-甲醇甲酯化方法对珙桐内生真菌Lophiostoma sp.(X1-2)石油醚部位衍生化,运用GC-MS对其衍生物进行分离鉴定,确定石油醚部位的主要成分为达玛烷型三萜和不同长链及不同饱和度脂肪酸,其中化合物1含量最大,达43.95%,而脂肪酸以含1... 采用硫酸-甲醇甲酯化方法对珙桐内生真菌Lophiostoma sp.(X1-2)石油醚部位衍生化,运用GC-MS对其衍生物进行分离鉴定,确定石油醚部位的主要成分为达玛烷型三萜和不同长链及不同饱和度脂肪酸,其中化合物1含量最大,达43.95%,而脂肪酸以含18个碳的脂肪酸为主,含量达44.2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生真菌 珙桐 Lophiostoma sp. 气质联用 脂肪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人居环境科学视角下的美好城市探析 被引量:6
9
作者 李桂媛 陈静 余菲菲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23-26,30,共5页
美好城市是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城市,是传统文明与现代文明相结合的产物。因此,美好城市的营建要以人居环境科学为理论基础,遵循"控制城市的规模、发展区域城市圈、优化城市圈交通系统、加强城市基础设计的建设与管理、保护城市... 美好城市是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城市,是传统文明与现代文明相结合的产物。因此,美好城市的营建要以人居环境科学为理论基础,遵循"控制城市的规模、发展区域城市圈、优化城市圈交通系统、加强城市基础设计的建设与管理、保护城市的生态环境、突出城市特色,城市发展战略要具有前瞻性与可持续性、优化城市管理的法规和制度、加强公众参与的力度"等建设原则,最终建立起人性化、安全、健康、舒适、宜居的美好城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居环境科学 美好城市 生态和谐 节约资源 低碳节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羊肚菌化学成分分析与对羟基苯甲醇的含量测定 被引量:6
10
作者 李湜 汪鋆植 +4 位作者 张盼 刘兰庆 李平媛 邓改改 贺海波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2237-2242,共6页
目的:对羊肚菌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并对主要活性成分进行含量测定,为更好地控制羊肚菌质量,推动羊肚菌的开发利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乙醇加热提取、硅胶柱色谱分离,运用13C-NMR鉴定化合物结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对羟基苯甲... 目的:对羊肚菌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并对主要活性成分进行含量测定,为更好地控制羊肚菌质量,推动羊肚菌的开发利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乙醇加热提取、硅胶柱色谱分离,运用13C-NMR鉴定化合物结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对羟基苯甲醇含量。结果:共分离鉴定了5个化合物,分别为11,15,19-三甲基-5,9,-二十碳二烯酸(11,15,19-trimethyl-5,9-eicosadienoic acid)、顺-13-二十二碳烯酸(cis-13-Docosenoicacid&Erucic acid)、对羟基苯甲醇(4-Hydroxybenzyl alcohol)、5,7,22-三烯-3β-羟基-麦角甾醇(Ergosta-5,7,22-triene-3β-ol)和甘露醇(Mannitol)。结论:首次从羊肚菌子实体中分离得到活性成分羟基苯甲醇(4-hydroxybenzylalcohol,4-HBA),并建立了对羟基苯甲醇的HPLC含量测定方法,羊肚菌子实体中对羟基苯甲醇含量不低于0.40%,可用于羊肚菌的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肚菌 活性成分 分离纯化 对羟基苯甲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银花枝叶抗猪蓝耳病毒有效活性部位中主要化学成分的含量测定 被引量:6
11
作者 刘利青 邓张双 +4 位作者 杨进 陈剑锋 邹坤 邰源临 胡建忠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203-1206,共4页
目的建立抗猪蓝耳病毒金银花枝叶的有效活性部位中4个主要化学成分:benzyl alcohol O-(6'-O-β-Dxylopyranosyl)-β-D-glucopyranoside(1),gentiopicrin(2),dihydrodehydrodiconiferyl alcohol 4'-O-β-D-glucoside(3),apigenin... 目的建立抗猪蓝耳病毒金银花枝叶的有效活性部位中4个主要化学成分:benzyl alcohol O-(6'-O-β-Dxylopyranosyl)-β-D-glucopyranoside(1),gentiopicrin(2),dihydrodehydrodiconiferyl alcohol 4'-O-β-D-glucoside(3),apigenin 5-O-β-D-glucopyranoside(4)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Acclaim 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柱温30℃,流动相为乙腈-水(10∶90)^(30∶70)变梯度洗脱,检测时间0~30 min,流速为1.0 mL·min-1,检测波长为203,210,254,280 nm。结果化合物1~4的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8.96%(RSD=1.49%),98.73%(RSD=1.42%),98.93%(RSD=0.98%),99.14%(RSD=0.96%)。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抗猪蓝耳病毒金银花枝叶有效活性部位中4个主要化学成分的含量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银花 抗猪蓝耳病毒 化学成分 含量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镀镍配方的优化及镀镍过程机理的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李昕 杨昌英 +3 位作者 周俊婷 张桂燕 孙玉宝 王其龙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2005年第3期31-33,共3页
采用正交设计法,就化学镀镍的配方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并根据化学镀镍反应机理的电化学理论,揭示了化学镀镍磷合金实验过程的电化学本质。
关键词 化学镀 硫酸镍 电化学 正交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冷饭团化学成分及其活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24
13
作者 艾菁 李于善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2005年第2期7-9,共3页
对国内外冷饭团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研究现状作了综述。冷饭团主要含有木脂素类成分,这类化学成分具有保护肝脏、抗氧化、抗HIV病毒、拮抗血小板活化因子等活性,并对后续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冷饭团 生物活性 五味子 木脂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酶法合成光学纯(S)-1,2,3,4-四氢喹啉-3-羧酸的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龚大春 周华 +2 位作者 龚美珍 韦萍 欧阳平凯 《现代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2期23-25,27,共4页
采用化学酶法以消旋体苯丙氨酸和多聚甲醛为起始原料,用氢溴酸作为催化剂,经Pictet Spengler反应、酯化、脂酶催化水解等过程合成了光学纯的(S)-1,2,3,4-四氢喹啉-3-羧酸(Tic)。对Pictet Spengler反应和脂酶催化水解进行了工艺优化。Pic... 采用化学酶法以消旋体苯丙氨酸和多聚甲醛为起始原料,用氢溴酸作为催化剂,经Pictet Spengler反应、酯化、脂酶催化水解等过程合成了光学纯的(S)-1,2,3,4-四氢喹啉-3-羧酸(Tic)。对Pictet Spengler反应和脂酶催化水解进行了工艺优化。Pictet Spengler反应的最佳条件是:n(苯丙氨酸)∶n(多聚甲醛)∶n(HBr)=1∶1 4∶8 8(HBr使用其40%质量分数的水溶液),反应温度为60℃,消旋体Tic收率为87 1%。脂酶催化水解的最适宜条件是反应温度为30℃,酶和底物的质量比为0 2,pH值为7 5,可得到光学收率e.e%>99%、化学收率49.1%的(S)-Ti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酶法 (S)-1 2 3 4-四氢喹啉-3-羧酸 Pictet-Spengler反应 脂酶催化水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麻与益生菌复配对大鼠消化功能的促进作用
15
作者 吴机伶 郑泽江 +8 位作者 金国策 孙莲 左一帆 尉小琴 李啸 谈亚丽 黄蓉 陈剑锋 邹坤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7-114,共8页
【目的】探讨天麻与益生菌复配对大鼠消化功能的影响及其对肠道菌群的作用。【方法】选用SD大鼠,首先探究天麻提取物对大鼠消化功能的影响,测定提取物中总多酚和总多糖的质量分数,并将提取物与益生菌复配,灌胃30 d后,测定大鼠的体质量... 【目的】探讨天麻与益生菌复配对大鼠消化功能的影响及其对肠道菌群的作用。【方法】选用SD大鼠,首先探究天麻提取物对大鼠消化功能的影响,测定提取物中总多酚和总多糖的质量分数,并将提取物与益生菌复配,灌胃30 d后,测定大鼠的体质量、摄食量、食物利用率、胃蛋白酶活性、胃泌素(GAS)和生长抑素(SS)的质量浓度等,并用16S rRNA检测肠道菌群结构。【结果】复配组大鼠的体质量、摄食量、胃蛋白酶活性、胃蛋白酶排出量、GAS质量浓度相对于空白组均显著增加(P<0.05),SS质量浓度显著降低(P<0.05),且天麻与益生菌复配能调整大鼠肠道菌群结构,增加Lactobacillaceae、Ruminococcaceae、Lachnospiraceae等有益菌的相对丰度。【结论】天麻与益生菌复配对促进大鼠消化功能有积极作用,具有一定的开发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麻 益生菌 消化功能 胃泌素 生长抑素 肠道菌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祥草根茎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王倩 郭志勇 邹坤 《三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2年第1期82-84,共3页
目的:研究吉祥草根茎中化学成分,寻找抗肿瘤活性物质.方法:运用反相常压柱色谱和制备高效液相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分析方法鉴定结构.结果:从吉祥草根茎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3个甾体化合物及2个黄酮,经鉴定其结构... 目的:研究吉祥草根茎中化学成分,寻找抗肿瘤活性物质.方法:运用反相常压柱色谱和制备高效液相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分析方法鉴定结构.结果:从吉祥草根茎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3个甾体化合物及2个黄酮,经鉴定其结构分别为nicotianoside B(1),胡萝卜苷(2),β-ecdysone(2β,3β,14α,20R,22R,25-hexahydroxy-5β-cholest-7-en-6-one)(3),槲皮素(4),芦丁(5).结论:化合物3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获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祥草 抗肿瘤活性 皂苷 黄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祥草中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王玉婷 王倩 +2 位作者 郭志勇 邹坤 黄年玉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66-369,共4页
为了研究吉祥草新鲜根茎中的化学成分,采用正相和反相硅胶柱层析等方法,从吉祥草中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经理化性质和波谱解析鉴定其结构分别为腺嘌呤核苷(1)、腺嘌呤脱氧核苷(2)、色氨酸(3)、ponasterone-3-O-β-D-glucopyranoside... 为了研究吉祥草新鲜根茎中的化学成分,采用正相和反相硅胶柱层析等方法,从吉祥草中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经理化性质和波谱解析鉴定其结构分别为腺嘌呤核苷(1)、腺嘌呤脱氧核苷(2)、色氨酸(3)、ponasterone-3-O-β-D-glucopyranoside (4)、22 (S)-cholest 5-ene-1β,3β,16β,22-tetraol-1-O-β-D-xylopyranoside 16-O-β-D-glucopyranoside(5)、槲皮素(6),其中化合物1~化合物5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祥草 化学成分 结构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葛根与植物乳植杆菌Ali.Plateau.Lp.Ⅷ联用对小鼠急性酒精性肝损伤的干预作用
18
作者 金国策 郑泽江 +7 位作者 吴机伶 孙莲 左一帆 李啸 谈亚丽 黄蓉 贺海波 邹坤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2-42,共11页
【目的】为了探究葛根(Pueraria thomsonii Benth)与植物乳植杆菌(Lactiplantibacillus plantarum)Ali.Plateau.Lp.Ⅷ(APLp.Ⅷ)联用对小鼠急性酒精性肝损伤的影响。【方法】建立小鼠急性酒精性肝损伤模型,将植物乳植杆菌APLp.Ⅷ与葛根联... 【目的】为了探究葛根(Pueraria thomsonii Benth)与植物乳植杆菌(Lactiplantibacillus plantarum)Ali.Plateau.Lp.Ⅷ(APLp.Ⅷ)联用对小鼠急性酒精性肝损伤的影响。【方法】建立小鼠急性酒精性肝损伤模型,将植物乳植杆菌APLp.Ⅷ与葛根联用,对比两者联用和单独使用对小鼠急性酒精性肝损伤的治疗效果。【结果】联用组可显著延长小鼠的攀附时间、爬杆时间与旷场中心活动距离,增强小鼠运动协调性和空间探索能力;联用组小鼠血液中乙醇质量浓度显著降低,乙醛脱氢酶(ALDH)活性显著提高;同时,谷丙转氨酶(AST)活性、谷草转氨酶(ALT)活性、丙二醛(MDA)水平显著降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总抗氧化能力(T-AOC)显著提高;肝组织病理切片显示小鼠肝损伤程度显著改善。【结论】植物乳植杆菌APLp.Ⅷ与葛根联用有协同增效预防小鼠酒精性肝损伤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葛根 植物乳植杆菌 急性酒精性肝损伤 乙醇代谢 氧化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中性红为电化学探针考察根皮苷、根皮素与DNA的作用 被引量:3
19
作者 杨昌英 汪鋆植 +1 位作者 代忠旭 于兹赢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09年第2期221-224,258,共5页
以中性红为电化学探针,采用循环伏安法考察了海棠叶提取产物根皮苷、根皮素与DNA的相互作用。在pH=4.1的B-R缓冲溶液中,中性红在玻碳电极上产生一对明显的氧化还原峰。随着DNA的加入,NR的氧化还原峰电流ip明显下降,表明NR与DNA结合,溶... 以中性红为电化学探针,采用循环伏安法考察了海棠叶提取产物根皮苷、根皮素与DNA的相互作用。在pH=4.1的B-R缓冲溶液中,中性红在玻碳电极上产生一对明显的氧化还原峰。随着DNA的加入,NR的氧化还原峰电流ip明显下降,表明NR与DNA结合,溶液中游离的中性红减少。向体系中继续加入根皮苷(素),中性红的氧化还原峰回升,体系中游离的中性红增多。由于药物与中性红在DNA上有共同的结合位点,药物与DNA结合会游离出中性红。吸收光谱法证实了竞争结合的机制。在同样的实验条件下,根皮苷和根皮素与DNA结合的程度有明显差异,根皮素与DNA作用程度明显强于根皮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伏安 鲱鱼精DNA 根皮苷 根皮素 中性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毛七化学成分的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但飞君 蔡正军 +2 位作者 田瑛 郭志勇 褚立军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011-1014,共4页
目的研究红毛七的化学成分。方法红毛七乙醇提取得到的浸膏分别用石油醚、三氯甲烷、乙酸乙酯和正丁醇萃取,正丁醇萃取物经硅胶柱层析和Sephadex LH-20柱层析得到化合物1~4,乙酸乙酯萃取物经硅胶柱层析得到化合物5~7,利用波谱学技术... 目的研究红毛七的化学成分。方法红毛七乙醇提取得到的浸膏分别用石油醚、三氯甲烷、乙酸乙酯和正丁醇萃取,正丁醇萃取物经硅胶柱层析和Sephadex LH-20柱层析得到化合物1~4,乙酸乙酯萃取物经硅胶柱层析得到化合物5~7,利用波谱学技术和化学方法对所得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鉴定7个化合物为:刺囊酸-α-L-吡喃阿拉伯糖苷(1)、常春藤皂苷元-3-O-β-D-葡萄吡喃-(1→2)-α-L-阿拉伯吡喃糖苷(2)、常春藤皂苷元-3-O-α-L-阿拉伯吡喃糖苷(3)、葳严仙皂苷元-3-O-α-L-阿拉伯吡喃糖苷(4)、β-豆甾醇(5)、羽扇豆醇(6)、胆甾醇(7)。结论化合物5,6,7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为首次从本属植物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毛七 小檗科 化学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