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聚氯乙烯膜靛蓝化学传感器研究
1
作者 李于善 《三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2年第5期477-479,共3页
报道一种以靛蓝二碳酸与联萘-20-冠-6的缔合物为电活性物质的新型PVC膜化学传感器。传感器的Nernst响应范围为1.0×10^(-3)~3.0×10^(-6)mol/L,斜率为30.0;检测限为1.5×10^(-6)mol/L。此传感器响应迅速,重现性好,用此传... 报道一种以靛蓝二碳酸与联萘-20-冠-6的缔合物为电活性物质的新型PVC膜化学传感器。传感器的Nernst响应范围为1.0×10^(-3)~3.0×10^(-6)mol/L,斜率为30.0;检测限为1.5×10^(-6)mol/L。此传感器响应迅速,重现性好,用此传感器以标准曲线法对食品中的靛蓝进行了测定,结果与分光光度法相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氯乙烯 化学传感器 靛蓝二磺酸 缔合物 食用色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胁迫对植物生理影响研究进展 被引量:45
2
作者 张哲 闵红梅 +1 位作者 夏关均 贾国梅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6期8338-8339,8342,共3页
全球变暖使得高温成为影响植物生理的一个重要的环境因子。综述了高温胁迫下植物在生物膜、叶片相关生理活动和相应的生理生化效应上的变化情况,最后就胁迫生理研究方向提出了几点思考。
关键词 高温胁迫 生物膜 光合作用 生理生化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北海棠抗大蒜病毒活性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汪鋆植 叶建武 +3 位作者 余青 杨进 郭志勇 邹坤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3314-3315,共2页
[目的]探讨湖北海棠抗大蒜病毒的活性。[方法]以湖北海棠提取物浸泡大蒜,用电镜法检测病毒数量。[结果]湖北海棠醇提物具有较强的抗病毒作用。[结论]湖北海棠抗病毒有效成分主要为黄酮类化合物,具有良好的开发应用价值。其中MH-1结构正... [目的]探讨湖北海棠抗大蒜病毒的活性。[方法]以湖北海棠提取物浸泡大蒜,用电镜法检测病毒数量。[结果]湖北海棠醇提物具有较强的抗病毒作用。[结论]湖北海棠抗病毒有效成分主要为黄酮类化合物,具有良好的开发应用价值。其中MH-1结构正在鉴定中,MH-2为根皮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蒜 病毒 湖北海棠 电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库消落带植被混凝土抗侵蚀性能研究 被引量:17
4
作者 裴得道 许文年 +4 位作者 郑江英 吴江涛 牛海波 黄晓乐 孙超 《三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8年第6期45-47,共3页
基材的抗侵蚀性能是生态护坡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通过设计的实验装置对3组不同边坡进行了侵蚀实验,探讨了植被混凝土的抗侵蚀机理,比较了3种边坡的抗侵蚀性能.实验表明:植被混凝土生态防护边坡具有良好的抗侵蚀性能,在同等条件下无植被... 基材的抗侵蚀性能是生态护坡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通过设计的实验装置对3组不同边坡进行了侵蚀实验,探讨了植被混凝土的抗侵蚀机理,比较了3种边坡的抗侵蚀性能.实验表明:植被混凝土生态防护边坡具有良好的抗侵蚀性能,在同等条件下无植被防护土质边坡的坡面侵蚀速率比有植被防护土质边坡的坡面侵蚀速率高出两个数量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侵蚀性能 植被混凝土 抗压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鲜切皱皮木瓜饮片中齐墩果酸和熊果酸含量测定 被引量:8
5
作者 周明星 邓改改 +3 位作者 丁明若 罗友成 刘焱文 汪鋆植 《三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1年第4期85-88,共4页
目的:比较不同加工方法所获得的木瓜饮片甲醇总提物中齐墩果酸和熊果酸的含量及HPLC指纹图谱,为改进木瓜饮片的生产方法,提高木瓜质量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量不同加工方法生产的木瓜饮片中齐墩果酸和熊果酸的含量... 目的:比较不同加工方法所获得的木瓜饮片甲醇总提物中齐墩果酸和熊果酸的含量及HPLC指纹图谱,为改进木瓜饮片的生产方法,提高木瓜质量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量不同加工方法生产的木瓜饮片中齐墩果酸和熊果酸的含量并比较其指纹图谱.结果:4种不同的样品在组分上的差异较小,HPLC指纹图谱有27个共有峰.但不同加工方法获得的样品所含齐墩果酸和熊果酸的量存在差异,其中鲜切饮片与鲜木瓜含量相近,齐墩果酸和熊果酸总含量为0.89%.结论:鲜切饮片克服了传统加工方法的不足,更好地保存了齐墩果酸、熊果酸等药用成分,有利于保证药品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皱皮木瓜 齐墩果酸 熊果酸 HPLC 鲜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管囊酵母发酵生产乙醇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8
6
作者 田毅红 雷照方 龚大春 《酿酒科技》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45-47,共3页
嗜鞣管囊酵母(Pachysolen tannophilus)As 2.1585可以直接发酵木糖产乙醇。研究了供氧水平、培养基初始pH值、接种量等条件对嗜鞣管囊酵母As 2.1585发酵产乙醇的条件。结果表明,在温度28℃、转速100 r/min条件下,嗜鞣管囊酵母发酵木糖... 嗜鞣管囊酵母(Pachysolen tannophilus)As 2.1585可以直接发酵木糖产乙醇。研究了供氧水平、培养基初始pH值、接种量等条件对嗜鞣管囊酵母As 2.1585发酵产乙醇的条件。结果表明,在温度28℃、转速100 r/min条件下,嗜鞣管囊酵母发酵木糖产乙醇适宜在高好氧条件下进行,产乙醇的最适初始pH值为5.0,最适接种浓度2%,当水解液木糖浓度为3g/100 mL时,最大乙醇浓度为0.8g/100mL,是理论得率的8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醇 嗜鞣管囊酵母 湿氧化 发酵 木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白栓菌中3-氢化松苓酸B含量的测定 被引量:6
7
作者 王星琴 汪鋆植 +3 位作者 郭志勇 王海燕 邓改改 邹坤 《三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0年第3期94-95,99,共3页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大白栓菌及人工培养物中3-氢化松苓酸B的含量;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色谱柱YMC-Pack AQ C18,250×4.6 mm,5μm,流动相乙腈-水(95∶5),流速1.0 mL/min,柱温25℃,检测波长214 nm;结果:大白栓菌中3...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大白栓菌及人工培养物中3-氢化松苓酸B的含量;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色谱柱YMC-Pack AQ C18,250×4.6 mm,5μm,流动相乙腈-水(95∶5),流速1.0 mL/min,柱温25℃,检测波长214 nm;结果:大白栓菌中3-氢化松苓酸B的含量为5.71%,人工培养物中3-氢化松苓酸B的含量为0.53%,3-氢化松苓酸B在20~240 mg.L-1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9),平均回收率为99.2%(RSD=3.0).结论: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大白栓菌中3-氢化松苓酸B的含量简便快速,结果可靠,可用于大白栓菌的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白栓菌 高效液相色谱法 3-氢化松苓酸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漓江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组成特征分析 被引量:4
8
作者 杨青瑞 陈求稳 韩瑞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91-95,共5页
于2009—2010年间对漓江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组成进行了三次调查。结果显示:大型底栖动物共计6纲34种,其中昆虫纲占种类总数的41.18%,腹足纲占29.42%,寡毛纲、蛭纲、甲壳纲、瓣鳃纲的种类数较少,占29.40%。优势种有扁蜉(Epeorus vitreus)... 于2009—2010年间对漓江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组成进行了三次调查。结果显示:大型底栖动物共计6纲34种,其中昆虫纲占种类总数的41.18%,腹足纲占29.42%,寡毛纲、蛭纲、甲壳纲、瓣鳃纲的种类数较少,占29.40%。优势种有扁蜉(Epeorus vitreus)、小蜉(Ephemerella subvaria)、纹石蚕(Hydropsyche alternans)、摇蚊(Polypedilum vanderplanki)、霍甫水丝蚓(Limnodrilus hoffmeisteri Claparede)、河蚬(Corbicula fluminea)、凸旋螺(Gyraulus convexiusculus)、耳萝卜螺(Radix auricularia)、梨形环棱螺(Bellamya purificata)、中华圆田螺(Cipangopaludina chinensis)、中国圆田螺(Cipangopaludina cahayensis)、黑龙江短沟蜷(Semisulcospira amurensis)。大型底栖动物种类组成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春季种类数高于秋季种类数。大型底栖动物的密度为11~1920个/m2,平均值为127个/m2;生物量为0.1~811.68 g/m2,平均值为26.154 g/m2。大型底栖动物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变化范围为2.18~3.62,年均值为2.92。均匀度指数变化范围为0.53~0.79,年均值为0.6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漓江 大型底栖动物 密度 生物量 多样性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富马酸的发酵工艺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田毅红 雷照方 +1 位作者 刘海军 龚大春 《三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7年第4期371-373,共3页
以可溶性淀粉和液体石蜡为发酵培养基的主要碳源,皱褶假丝酵母为菌种,发酵生产富马酸.比较了不同碳源、不同接种量、不同装液量对发酵过程的影响,以确定最佳发酵条件.摇瓶结果表明:以可溶性淀粉作发酵培养基的主要碳源,2%接种量,发酵60 ... 以可溶性淀粉和液体石蜡为发酵培养基的主要碳源,皱褶假丝酵母为菌种,发酵生产富马酸.比较了不同碳源、不同接种量、不同装液量对发酵过程的影响,以确定最佳发酵条件.摇瓶结果表明:以可溶性淀粉作发酵培养基的主要碳源,2%接种量,发酵60 h产酸浓度最高,发酵液中富马酸对淀粉的转化率为43.5%,在适量的情况下,装液量对发酵几乎没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皱褶假丝酵母 富马酸 发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心莲子草对硫酸锌的生物吸附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陈百玲 廖全斌 刘明国 《三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2年第5期463-465,共3页
研究了空心莲子草对硫酸锌的生物吸附性。发现空心莲子草对Zn^(2+)具有较好的吸附容量。在常温下、pH值为7时吸附效果最佳,盐度及Ca^(2+)、Mg^(2+)离子对吸附影响不大。红外光谱分析显示羟基和酰氨基是吸附的活性中心。
关键词 空心莲子草 生物吸附 硫酸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缓释型聚羧酸减水剂的合成和性能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崔子亮 王艳玲 +2 位作者 陈义兴 罗三一 陈卫丰 《三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4年第1期64-67,共4页
本文使用马来酸酐、丙烯酸羟乙酯和甲基烯丙基聚氧乙烯醚大单体通过水溶液自由基共聚法合成了一种缓释型聚羧酸减水剂,并讨论了原料配比和合成工艺对减水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n(MA)∶n(TPEG)∶n(HEA)=3.5∶1∶1,引发剂用量为单体总... 本文使用马来酸酐、丙烯酸羟乙酯和甲基烯丙基聚氧乙烯醚大单体通过水溶液自由基共聚法合成了一种缓释型聚羧酸减水剂,并讨论了原料配比和合成工艺对减水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n(MA)∶n(TPEG)∶n(HEA)=3.5∶1∶1,引发剂用量为单体总质量的3.0%,反应温度为80℃,反应时间为4.5h,所合成的减水剂在掺量0.2%时,即使在35℃高温下,水泥净浆流动度初始达258mm,1.5h时仅损失30mm,达到了很好的缓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羧酸减水剂 缓释型 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曲霉产β-葡萄糖苷酶培养基的优化研究 被引量:7
12
作者 田毅红 张鑫 +1 位作者 李德莹 龚大春 《酿酒科技》 2010年第3期20-23,共4页
利用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固态发酵生产β-葡萄糖苷酶,采用单因素实验对发酵培养基进行初步优化。结果表明,麦麸与稻草粉比例为1∶1,固体(麸皮稻草粉)与液体(营养液)比例为1∶2,营养液pH值是自然值(4.44),氮源为2%硫酸铵,表面活性... 利用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固态发酵生产β-葡萄糖苷酶,采用单因素实验对发酵培养基进行初步优化。结果表明,麦麸与稻草粉比例为1∶1,固体(麸皮稻草粉)与液体(营养液)比例为1∶2,营养液pH值是自然值(4.44),氮源为2%硫酸铵,表面活性剂为0.1%吐温80,金属离子为1μmol Mn2+,诱导物为0.1%鼠李糖,此条件下β-葡萄糖苷酶酶活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 Β-葡萄糖苷酶 黑曲霉 培养基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缓释型聚羧酸减水剂的合成和性能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崔子亮 罗三一 陈卫丰 《新型建筑材料》 2013年第12期84-87,共4页
用马来酸二乙酯(DMA)取代部分马来酸酐合成一种缓释型聚羧酸减水剂,并研究了原料配比和合成工艺对减水剂分散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n(MA+DMA)∶n(TPEG)∶n(SMAS)=3∶1∶0.5,n(MA)∶n(DMA)=3∶1,引发剂过硫酸铵的用量为单体总质量的3%... 用马来酸二乙酯(DMA)取代部分马来酸酐合成一种缓释型聚羧酸减水剂,并研究了原料配比和合成工艺对减水剂分散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n(MA+DMA)∶n(TPEG)∶n(SMAS)=3∶1∶0.5,n(MA)∶n(DMA)=3∶1,引发剂过硫酸铵的用量为单体总质量的3%,反应温度80~85℃,单体滴加时间为3~4 h时,所合成的减水剂性能较好。在掺量为0.2%时,水泥净浆初始流动度达240 mm,并在90 min内增到最大285 mm。合成产品经红外光谱分析,证明为目标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羧酸减水剂 缓释型 合成 分散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透明质酸的发酵调控研究
14
作者 田毅红 《三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4年第6期568-570,共3页
采用马链球菌 (Streptococcusequi)进行发酵生产透明质酸 (hyaluronicacid ,HA) .5L发酵罐发酵研究表明 :发酵调控对HA的产量和分子量有较大的影响 ,采用 2 0 g·L- 1的初始葡萄糖浓度及维持培养过程 2 0 g·L- 1的糖浓度 ,补加... 采用马链球菌 (Streptococcusequi)进行发酵生产透明质酸 (hyaluronicacid ,HA) .5L发酵罐发酵研究表明 :发酵调控对HA的产量和分子量有较大的影响 ,采用 2 0 g·L- 1的初始葡萄糖浓度及维持培养过程 2 0 g·L- 1的糖浓度 ,补加 5 g·L- 1的硫铵 ,采用一定的 pH控制策略可使HA的产量达到 1.0 g·L- 1,分子量在 2 .84× 10 6 Da以上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透明质酸 HA 葡萄糖浓度 研究 链球菌 影响 分子量 发酵调控 硫铵 发酵生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