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8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峡库区消落带环境治理和生态恢复的研究现状与进展 被引量:20
1
作者 熊俊 袁喜 +3 位作者 梅朋森 张丽萍 许文年 黄应平 《三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1年第2期23-28,共6页
消落带所带来的环境问题一直是人们所关注的焦点,目前对三峡库区消落带问题的治理尚处于摸索阶段.本文根据三峡库区消落带的特殊性,有针对性的探讨了三峡库区消落带的环境问题,如库区蓄水所导致的水体富营养化、近岸污染带、生物多样性... 消落带所带来的环境问题一直是人们所关注的焦点,目前对三峡库区消落带问题的治理尚处于摸索阶段.本文根据三峡库区消落带的特殊性,有针对性的探讨了三峡库区消落带的环境问题,如库区蓄水所导致的水体富营养化、近岸污染带、生物多样性减少等.并针对这一系列问题,综述了当前植被生态恢复在治理消落带问题上的应用现状,并指出三峡库区环境问题治理应该结合当地的特殊情况,跟踪土壤、水体、大气的变化规律,划分不同的功能区,构建合理的生态植被搭配模式,在当地政府和群众的关注下,制定相应的治理政策,提高全民环保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落带 三峡库区 生态植被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诱导碳酸钙沉积固化三峡库区黏性紫色土试验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夏振尧 董欣慧 +6 位作者 胡欢 张伦 朱志恩 闫茹冰 刘畅 徐萌苒 肖海 《土木与环境工程学报(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1-100,共10页
三峡库区自然灾害频发,微生物诱导碳酸钙沉积(MICP)技术是一种具有能耗低、无污染且可持续等优点的土体加固技术。黏性紫色土是三峡库区主要土壤类型,土壤孔隙较小,而MICP对其加固效果尚不明确。设置不同巴氏芽孢杆菌菌液浓度(OD_(600)... 三峡库区自然灾害频发,微生物诱导碳酸钙沉积(MICP)技术是一种具有能耗低、无污染且可持续等优点的土体加固技术。黏性紫色土是三峡库区主要土壤类型,土壤孔隙较小,而MICP对其加固效果尚不明确。设置不同巴氏芽孢杆菌菌液浓度(OD_(600)为0、0.5、1.0、1.5)和胶结液浓度(0、0.5、1.0、1.5、2.0 mol/L)组合,对土壤试样进行MICP固化处理。开展不固结不排水三轴剪切试验,研究各试样的应力-应变关系、弹性模量和抗剪强度指标(黏聚力、内摩擦角),并利用扫描电镜测试分析其微观结构。结果表明:固定菌液浓度或胶结液浓度时,抗剪强度、弹性模量及黏聚力均随胶结液浓度或菌液浓度的增加呈先增后减的变化趋势,最适菌液与胶结液浓度组合为菌液OD_(600)=1.0和胶结液1.5 mol/L。平均内摩擦角随胶结液浓度的增加呈先增后减趋势,而胶结液浓度不变时,在菌液浓度OD_(600)=0.5或1.0时达到最高。固化后试样抗剪强度、弹性模量、黏聚力及内摩擦角最大分别提高62.59%、50.18%、119.50%和10.33%(226.00 kPa、6.44 MPa、48.30 kPa和26.70°)。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发现MICP加固紫色土形成了大量球状碳酸钙晶体和片状碳酸钙晶体,分布于土壤颗粒表面和间隙中起胶结作用并增加土颗粒表面粗糙度,从而提升了土的黏聚力和内摩擦角。MICP可以有效提高紫色土的强度,在菌液浓度为OD_(600)=1.0和胶结液浓度1.5 mol/L组合时加固效果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诱导碳酸钙沉积 土壤加固 黏性紫色土 微观结构 三峡库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峡库区消落带160~175 m植被生长与土壤环境关系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邵艳艳 李铭怡 +3 位作者 彭逗逗 许文年 肖海 杜颖 《三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51-56,共6页
探究不同海拔高程处植物群落与土壤环境间的关系及两者与海拔的变化规律,以三峡库区香溪河段水淹前消落带160~175 m为研究区,运用Pielou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指数以及重要值等指标进行植物群落特征调查分析.结合室内分析,... 探究不同海拔高程处植物群落与土壤环境间的关系及两者与海拔的变化规律,以三峡库区香溪河段水淹前消落带160~175 m为研究区,运用Pielou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指数以及重要值等指标进行植物群落特征调查分析.结合室内分析,研究了土壤pH、容重SD、有机碳SOC、土壤养分(TN、TP、AN、AP)的变化特征,并利用冗余分析(RDA)和Pearson相关性分析研究了土壤理化因子与消落带植物群落多样性的关系.结果显示:植物群落结构简单,物种较少,且随海拔高程的增加植物群落组成和生物多样性显著增加.土壤理化性质随海拔高程的变化呈波动变化,土壤容重逐渐升高,土壤养分含量则先升高后降低.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海拔对消落带地区植物群落和土壤环境具有重要影响,而土壤环境与植物群落之间存在相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库区消落带 海拔 植物群落 土壤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峡库区消落带两个重要高程段边坡的生态修复模式 被引量:5
4
作者 周明涛 杨平 +1 位作者 许文年 胡欢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22-125,共4页
以三峡库区185m观景平台上游消落带生态治理试点为例,阐述了库区消落带两个重要高程段(夏季防洪水位145~152m和冬季蓄水位170~177m)内岸坡遭涌浪侵蚀破坏的现状,并对涌浪的成因及其对消落带岸坡的侵蚀机理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涌浪... 以三峡库区185m观景平台上游消落带生态治理试点为例,阐述了库区消落带两个重要高程段(夏季防洪水位145~152m和冬季蓄水位170~177m)内岸坡遭涌浪侵蚀破坏的现状,并对涌浪的成因及其对消落带岸坡的侵蚀机理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涌浪是造成库区消落带土壤侵蚀的主导因素;传统硬性加固措施应与生态河岸带构建技术有机结合。根据消落带坡度差异,分别提出了几种可行的生态修复措施,初步构建了一套针对库区消落带两个重要高程段内边坡的生态修复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落带 两个重要高程边坡 涌浪侵蚀 生态修复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峡工程建成蓄水对库区参考作物蒸发蒸腾量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何军 张伟 +5 位作者 李家明 赵树君 张宇航 何天楷 钟盛建 高明利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22-125,共4页
采用M-K检验法对三峡库区参考作物蒸发蒸腾量ET0进行年际变化分析,借助通径分析法研究三峡工程首次135 m蓄水前、后不同气象因子对库区参考作物蒸发蒸腾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961-2014年间,三峡库区年平均ET0总体呈现下降趋势,其中1961... 采用M-K检验法对三峡库区参考作物蒸发蒸腾量ET0进行年际变化分析,借助通径分析法研究三峡工程首次135 m蓄水前、后不同气象因子对库区参考作物蒸发蒸腾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961-2014年间,三峡库区年平均ET0总体呈现下降趋势,其中1961-2002年间表现为下降趋势,2003-2014年间表现为上升趋势。三峡工程首次135 m蓄水前,库区内影响年平均ET0的主要气象因子不完全相同,但2003年后,库区年平均ET0主要受年平均气温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库区 参考作物蒸发蒸腾量 趋势分析 通径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峡库区香溪河消落带土壤磷时间动态研究 被引量:8
6
作者 陶佳丽 徐萌 +2 位作者 黄生平 张成虎 王建柱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5期10-16,共7页
为探讨水华主要影响因子对三峡水库支流及库湾水华发生的影响,根据三峡库区水位变动规律,在香溪河消落带连续2 a(2013~2014年)开展了土壤磷素采样分析,并探讨了磷形态之间及其与土壤理化性质之间的相关性。研究结果显示:(1)2个水位涨落... 为探讨水华主要影响因子对三峡水库支流及库湾水华发生的影响,根据三峡库区水位变动规律,在香溪河消落带连续2 a(2013~2014年)开展了土壤磷素采样分析,并探讨了磷形态之间及其与土壤理化性质之间的相关性。研究结果显示:(1)2个水位涨落周期内,香溪河消落带土壤TP、水溶性磷(WS-P)、Al-P、闭蓄态磷(O-P)和Ca-P平均含量分别为749.43±56.43,9.05±1.10,26.41±5.55,46.62±7.57,112.49±17.47,228.76±11.26 mg/kg;消落带土壤中钙磷Ca-P和O-P是无机磷(IP)的主要赋存形态,Ca-P/IP均值为53.27%,O-P/IP均值为26.52%。(2)2014年消落带土壤TP和Ca-P与2013年相比呈增加的趋势;2个水位涨落周期内,土壤Al-P在泄水期含量显著高于出露期和蓄水期,而Fe-P在蓄水期含量显著高于泄水期和出露期(p<0.05),两者呈相反的消涨趋势;消落带各海拔高程磷形态含量有所差异,变异系数分析表明,周期性淹水可导致消落带不同高程磷形态含量的变化,并增加了其分布的空间异质性。(3)冗余分析(RDA)排序和相关性分析得出p H是影响Ca-P的主要因素,土壤p H偏碱性是导致土壤Ca-P含量上升的重要原因;土壤有机质(SOM)是影响Al-P,Fe-P,O-P含量的主要因素;Al-P,Fe-P含量呈显著性正相关,而均与Ca-P含量呈显著性负相关(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落带 磷形态分析 时间动态分析 三峡库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峡库区消落带植物治理措施 被引量:25
7
作者 周明涛 杨平 +1 位作者 许文年 肖海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2012年第4期90-94,共5页
根据三峡库区消落带的水土流失程度及库区水位变化规律,将145~152 m、152~170 m、170~177 m的消落带分别划为消落带下端、消落带中端与消落带上端,并以三峡库区185 m观景平台的上游消落带生态治理试点为例,采取植物与工程相结合的治... 根据三峡库区消落带的水土流失程度及库区水位变化规律,将145~152 m、152~170 m、170~177 m的消落带分别划为消落带下端、消落带中端与消落带上端,并以三峡库区185 m观景平台的上游消落带生态治理试点为例,采取植物与工程相结合的治理模式,通过选取植被覆盖率、物种种类、物种多样性、植物生长基质流失量4类指标,对试验区的生态修复效果状况进行监测分析。结果表明:试验区的植被覆盖率沿消落带梯度方向从上至下在观测期内逐年降低;物种种类因受库水长时间的淹没有所减少,均匀性随高程的不同也呈现较大差异,α多样性指数在监测期内随时间的增长逐年降低;库岸受库水的长期浸泡以及浪涌的高频繁冲刷是消落带植物生长基质流失的关键因素,造成消落带上下两端植物生长基质流失比中端严重的主要原因为行船所产生的涌浪,且其随时间的增长日趋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落带 植物治理 三峡库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峡库区消落带湿地土壤有机碳及其组分特征 被引量:17
8
作者 贾国梅 牛俊涛 席颖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926-931,共6页
湿地生态系统土壤有机碳库的组分变化对于全球碳平衡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本研究选取三峡库区消落带湿地3个海拔梯度的土壤,以从未淹没的样地作为对照,研究消落带湿地不同海拔梯度土壤有机碳组分的特征。结果表明:土壤有机碳、易氧化有... 湿地生态系统土壤有机碳库的组分变化对于全球碳平衡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本研究选取三峡库区消落带湿地3个海拔梯度的土壤,以从未淹没的样地作为对照,研究消落带湿地不同海拔梯度土壤有机碳组分的特征。结果表明:土壤有机碳、易氧化有机碳、水溶性碳水化合物有机碳和和微生物生物量碳均以消落带小于未淹没样地。在消落带,海拔最低、淹没持续时间较长且正处于水位波动期的样地土壤有机碳、易氧化碳和微生物生物量碳显著低于其他样地,而土壤矿化碳显著高于其他样地。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有机碳与微生物生物量碳(R^2=0.94)的正相关性显著高于与易氧化有机碳(R^2=0.88)、水溶性有机碳(R^2=0.73)及其水溶性碳水化合物(R^2=0.70)之间的正相关性,但是与矿化碳之间无显著的相关性。因此,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是消落带湿地土壤有机碳随不同海拔梯度变化的最敏感的组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库区消落带 土壤有机碳 活性有机碳组分 敏感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ST期刊对三峡大学水污染控制研究组进行宣传
9
《三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1年第2期43-43,共1页
三峡大学三峡库区生态环境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水污染控制实验室黄应平教授带领的研究人员在光化学选择性消减藻毒素机理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其研究成果《溴氧化铋选择性脱羧光催化降解微囊藻毒素的机理研究》在国际环境学科最权威的期... 三峡大学三峡库区生态环境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水污染控制实验室黄应平教授带领的研究人员在光化学选择性消减藻毒素机理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其研究成果《溴氧化铋选择性脱羧光催化降解微囊藻毒素的机理研究》在国际环境学科最权威的期刊《环境科学与技术》(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上发表,并经该刊主编杰拉尔德·斯努尔博士推荐、国际同行环境科学家评选该文为“2010年度最佳论文”,同时还在该期刊封面上对研究组进行了宣传,这是中国大陆地区近十年来第2篇在该期刊上获此殊荣的研究论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污染控制 三峡大学 期刊 EST 微囊藻毒素 工程研究中心 生态环境 中国大陆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水分处理的三峡库区柑橘品质综合评价 被引量:6
10
作者 孙爱华 张礼杰 +6 位作者 李虎 钟韵 廖文月 徐文 张明博 顾晓霞 朱士江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24-30,共7页
为探究库区柑橘各生长期不同土壤水分处理模式对果实品质的影响,于2019-2021年在三峡大学仓屋榜试验基地进行柑橘控水试验,采用27种水分处理分别应用在幼果期、膨大期、转色增糖期,其中幼果期体积含水率为低水(18%~21%)、中水(21%~24%)... 为探究库区柑橘各生长期不同土壤水分处理模式对果实品质的影响,于2019-2021年在三峡大学仓屋榜试验基地进行柑橘控水试验,采用27种水分处理分别应用在幼果期、膨大期、转色增糖期,其中幼果期体积含水率为低水(18%~21%)、中水(21%~24%)、高水(24%~27%),膨大期含水率为低水(17%~21%)、中水(21%~24%)、高水(24~27%),转色增糖期含水率为低水(16%~20%)、中水(20%~23%)和高水(23%~26%)。测定了全果重、果汁率、可食率、平均果形指数、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总糖、可滴定酸、Vc、固酸比、糖酸比这10项品质指标,并基于主成分分析法,建立了各生育期内不同土壤水分含量处理对柑橘果实品质的综合评价模型。结果表明:不同水分处理下,果汁率的变异系数值最小,维生素C的变异系数值最大;基于主成分分析提取出了3个主成分,且前3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占87.028%,其PC (主成分) 1为口感因子,PC2为可食因子,PC3为营养因子;通过对不同处理下果实品质的综合评价,得到T10 (土壤水分含量在各生长期依次为21%~24%,17%~21%,16%~20%)的综合得分最高,T27 (土壤水分含量在各生长期依次为24%~27%,24%~27%,23%~26%)得分最低。膨大期的土壤含水率在24%~27%区间的柑橘外观品质最好,转色增糖期的土壤含水率在16%~20%区间下的柑橘风味品质最好,综上所述膨大期和转色增糖期的水分变化对柑橘品质的影响最为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柑橘 果实品质 变异系数 因子分析 主成分分析 综合评价 不同生育期 不同水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峡库区香溪河流域近20年气候趋势分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张彪 刘德富 +2 位作者 宋林旭 张革 樊东星 《三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3年第1期12-16,共5页
根据三峡库区香溪河流域兴山气象站1990~2009年20年的气象资料,利用Mann-Kendall检验法对该地区的降水量、气温、湿度、风速、日照时数(太阳辐射)等变化进行趋势分析.结果表明:近20年,香溪河流域降雨量无显著上升趋势,增加速率约为12mm... 根据三峡库区香溪河流域兴山气象站1990~2009年20年的气象资料,利用Mann-Kendall检验法对该地区的降水量、气温、湿度、风速、日照时数(太阳辐射)等变化进行趋势分析.结果表明:近20年,香溪河流域降雨量无显著上升趋势,增加速率约为12mm/10a,但具有明显的年际变化;春夏季降雨量呈上升趋势,秋季和冬季降雨量呈下降趋势;在全球变暖的气候背景下,香溪河流域气温逐渐升高,平均气温增加速率为0.3℃/10a,平均最低气温增加速率为0.19℃/10a,最高气温显著上升,上升速率为0.4℃/10a;风速先减小后呈上升趋势,1990~2002年风速减小,减小速率为0.1m/s/10a,自2003年以来,风速显著上升,增加速率为0.2m/s/10a;湿度呈减少趋势,月日照时数与月蒸发量呈正相关性,但总体增长趋势则表现为年日照时数增加,年蒸发量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溪河 气候 Mann—Kendall检验法 趋势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峡水库一维水动力数值模拟及可视化研究 被引量:9
12
作者 季益柱 丁全林 +1 位作者 王玲玲 刘德富 《水利水电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21-24,共4页
运用Preissmann四点隐式格式对一维圣维南方程组进行求解,建立长江三峡水库一维水动力数学模型,并从水位、流量、流速等方面分析库区水流运动规律。采用VB编程实现了图形界面与Fortran计算程序的数据交互,通过混合编程技术生成动态链接... 运用Preissmann四点隐式格式对一维圣维南方程组进行求解,建立长江三峡水库一维水动力数学模型,并从水位、流量、流速等方面分析库区水流运动规律。采用VB编程实现了图形界面与Fortran计算程序的数据交互,通过混合编程技术生成动态链接库将两者连接起来,成功实现了一维水动力数值模拟和动态显示的一体化,研究成果的应用对于三峡水库的运行调度具有参考与支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水库 水动力模型 数值模拟 VB 可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电工程生态护坡效应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侯燕梅 许文年 +2 位作者 夏振尧 蔡显杨 赵娟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62-64,79,共4页
根据水电工程扰动区生态修复边坡的特点,从生态修复边坡的水土保持效应、生态效应、基材改良效应及景观效应4方面出发,建立了水电工程扰动边坡生态工程效应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指标体系包含15个评价指标,同时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评价体系... 根据水电工程扰动区生态修复边坡的特点,从生态修复边坡的水土保持效应、生态效应、基材改良效应及景观效应4方面出发,建立了水电工程扰动边坡生态工程效应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指标体系包含15个评价指标,同时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评价体系中各指标权重,利用评价体系对各恢复样地生态护坡效应进行评价,评价结果与现场调查和试验结论一致,表明评价指标体系具有可靠性和可推广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扰动边坡 生态工程效应 评价指标体系 层次分析法 向家坝水电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向家坝水电站工程扰动边坡生态修复人工调控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侯燕梅 许文年 +1 位作者 夏振尧 周正军 《中国水土保持》 2013年第9期37-39,68,共4页
以控制论为基本理论,归纳了边坡生态修复工程的人工调控技术,并以此为指导对向家坝水电站工程扰动边坡生态修复TBS(厚层基材植被护坡技术)示范样地进行了调控。调控结果表明:调控后边坡样地各指标值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植被群落得到不... 以控制论为基本理论,归纳了边坡生态修复工程的人工调控技术,并以此为指导对向家坝水电站工程扰动边坡生态修复TBS(厚层基材植被护坡技术)示范样地进行了调控。调控结果表明:调控后边坡样地各指标值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植被群落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对调控经验进行了总结,为加快扰动边坡植被恢复及演替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扰动边坡 生态修复 人工调控 向家坝水电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鱼类行为生态水力学模型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敏讷 王妍 +5 位作者 王新源 李晓兵 林晨宇 陈小龙 陈求稳 石小涛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323-1335,共13页
水利工程运行与鱼类资源保护如何协同发展,是我国水电开发与水生态环境保护需要重点开展的研究,其中基于鱼类行为学、生态水力学及计算机科学等多学科交叉融合的鱼类行为生态水力学模型为水电开发背景下鱼类行为响应及其生境质量演变提... 水利工程运行与鱼类资源保护如何协同发展,是我国水电开发与水生态环境保护需要重点开展的研究,其中基于鱼类行为学、生态水力学及计算机科学等多学科交叉融合的鱼类行为生态水力学模型为水电开发背景下鱼类行为响应及其生境质量演变提供了研究技术及评估新方法。鱼类运动模型的基本原理为以水动力环境为基础,通过融合鱼类行为规律实现鱼类运动过程的模拟。本研究系统调研和梳理总结了近20年来国内外鱼类行为生态水力学模型的相关研究,重点聚焦模型如何准确构建及合理运用。首先介绍了模型的基本结构及主要组成要素,重点阐述了不同生境尺度中鱼类行为规则设置时考虑的因素,包括过鱼设施微生境、坝区水环境及河流生态系统;然后详细剖析了鱼类运动模型科学构建及运用过程中的难点,包括鱼类行为规则的复杂多样性、行为模型与水动力模型的融合以及模型的有效和合理运用;最后从人工智能算法、多尺度与多维度信息融合以及模型对生境要素的预测运用3个方面对未来运动模型研究进行展望,为开展符合我国坝情、水情及鱼情的鱼类行为生态水力学模型研究工作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类行为 生态水力学 运动模型 不同生境 模型构建 模型运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护坡基材土-岩接触面原位剪切试验研究 被引量:11
16
作者 丁瑜 杨奇 +1 位作者 夏振尧 许文年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S2期383-388,共6页
基材土-岩接触面剪切力学性能是生态护坡体系长久稳定的关键,相关研究可为解决基材脱落难题、完善生态防护技术体系提供必要依据和指导。采用自制的原位剪切仪对4种不同粗糙起伏的基材土-岩接触面进行了原位剪切试验,结果表明,基材土-... 基材土-岩接触面剪切力学性能是生态护坡体系长久稳定的关键,相关研究可为解决基材脱落难题、完善生态防护技术体系提供必要依据和指导。采用自制的原位剪切仪对4种不同粗糙起伏的基材土-岩接触面进行了原位剪切试验,结果表明,基材土-岩接触面剪切应力-位移表现出典型的软化特性,具有明显的初始线弹性变形、弹塑性变形、峰后软化以及残余剪切变形4个阶段。分析发现,文中试验条件下凸起高度算数平均偏差Ra在4 mm以下时,峰值剪切强度增加速度较快,随后呈逐渐减弱趋势;残余剪切强度、峰值剪切位移以及进入残余阶段的剪切位移与粗糙凸起高度算数平均偏差呈近线性正相关关系。可见实施生态护坡时合理地控制坡面粗糙起伏,有助于提高土-岩接触面峰值剪切强度和残余剪切强度,改善其变形性能,对防护体系的长期整体稳定具有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护坡基材 土-岩接触面 原位剪切试验 剪切软化 粗糙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峡水库蓄水期支流水体营养盐来源估算 被引量:6
17
作者 苏青青 刘德富 +5 位作者 刘绿波 纪道斌 崔玉洁 宋林旭 李欣 陈秀秀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3925-3932,共8页
通过对蓄水前后三峡水库库首支流香溪河沉积物-上覆水中的氢氧同位素和氮磷营养盐的测定,分析了蓄水前后沉积物-上覆水氢氧同位素和氮磷营养盐的分布特征,并利用二元线性混合模型计算了长江干流(CJ River)和古夫源头(GFYT)的贡献率.结... 通过对蓄水前后三峡水库库首支流香溪河沉积物-上覆水中的氢氧同位素和氮磷营养盐的测定,分析了蓄水前后沉积物-上覆水氢氧同位素和氮磷营养盐的分布特征,并利用二元线性混合模型计算了长江干流(CJ River)和古夫源头(GFYT)的贡献率.结果表明,整个蓄水期沉积物以源的形式向上覆水体释放NH_4^+-N、DTP、PO_4^(3-)-P,以汇的形式吸收上覆水体中的NO_3^--N.利用营养盐贡献率公式进一步分析得到,蓄水前沉积物-上覆水中氮营养盐主要来源于CJ干流,其中以DTN和NO_3^--N最为显著,蓄水后GFYT的贡献率明显上升,其中3号和4号采样点最为明显,其中DTP在蓄水前后几乎均以GFYT为主要来源,PO_4^(3-)-P在蓄水前则以CJ干流为主要来源,蓄水后以GFYT为主要来源.说明尽管蓄水期库湾水体在较大程度上受干流倒灌影响的支配,但对于沉积物-上覆水而言受GFYT的影响更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水库 蓄水期 氢氧同位素 沉积物-上覆水 氮磷营养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峡水库香溪河沉积物氮含量和氨氮释放特征 被引量:9
18
作者 苏青青 宋林旭 +5 位作者 刘德富 纪道斌 李欣 刘心愿 方海涛 张庆文 《水生态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7,共7页
通过分析三峡水库香溪河库湾表层沉积物的理化性质和氮素分布特征,并结合室内动力学实验,对香溪河库湾沉积物氮素的组成差异和氨氮释放动力学模型进行了探讨,分析了沉积物氨氮释放潜能。结果表明,香溪河表层沉积物中总氮(TN)含量为683.7... 通过分析三峡水库香溪河库湾表层沉积物的理化性质和氮素分布特征,并结合室内动力学实验,对香溪河库湾沉积物氮素的组成差异和氨氮释放动力学模型进行了探讨,分析了沉积物氨氮释放潜能。结果表明,香溪河表层沉积物中总氮(TN)含量为683.71~843.19 mg/kg,氨氮(NH^+_4-N)含量为122.77~237.85 mg/kg,硝氮(NO^-_3-N)含量为35.78~102.44 mg/kg。采用一级动力学模型模拟了氨氮释放动力学,氨氮的最大释放量为67.06~74.43 mg/kg,是长江中下游湖泊平均值的1.5倍,存在一定的释放风险;表层沉积物在起始0~5 min内快速释放,达到最大释放量的97.90%~98.41%,150 min后基本达到释放平衡。香溪河氨氮的平均释放量在水土质量比为5 000时达到最大,随后趋于平衡。相关性分析发现,最大释放量与释放潜能均与沉积物中有机质含量和粒度分布相关性不明显,这可能与香溪河的水环境特点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溪河 沉积物 氮形态 氨氮释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生态流量需求的梯级水库汛末蓄水调度研究——以溪洛渡-向家坝水库为例 被引量:13
19
作者 李英海 夏青青 +2 位作者 张琪 林伟 汪利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217-223,共7页
针对溪洛渡-向家坝梯级水电站在汛末期发电兴利、汛末蓄水、无效弃水、下游生态需水等多方面存在的水资源利用矛盾,开展了考虑生态流量需求的汛末蓄水调度研究。首先借助于逐月最小生态径流法,计算了两库水电站蓄水期下游的最小生态流... 针对溪洛渡-向家坝梯级水电站在汛末期发电兴利、汛末蓄水、无效弃水、下游生态需水等多方面存在的水资源利用矛盾,开展了考虑生态流量需求的汛末蓄水调度研究。首先借助于逐月最小生态径流法,计算了两库水电站蓄水期下游的最小生态流量过程,进而提出了基于调度图的改进提前蓄水方案,并引入了生态流量满足度结合其他兴利指标对蓄水方案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表明:考虑到生态流量需求的改进提前蓄水方案,在提高梯级汛末蓄满率、增大发电效益以及减少弃水量的同时,两座水电站的运行出力、下泄流量过程更加平稳,生态流量满足度也得到了明显提高。研究成果可为溪洛渡-向家坝梯级调度运行、提高蓄水兴利与生态效益提供科学的指导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流量需求 最小生态流量 汛末蓄水调度 梯级水电站 溪洛渡-向家坝水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典型暴雨洪水对三峡水库香溪河库湾水华的影响 被引量:11
20
作者 纪道斌 李媛 +3 位作者 孔松 杨正健 刘德富 肖尚斌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39-44,共6页
2010年6月7日至8日,长江流域经历了一次强降雨过程,香溪河兴山水文站流量最大达到478m3/s。对降雨前后库湾水动力、营养盐、光学特性、叶绿素a浓度等因素进行的分析表明:暴雨洪水对香溪河库湾水华影响较大,期间叶绿素a浓度明显降低,4d... 2010年6月7日至8日,长江流域经历了一次强降雨过程,香溪河兴山水文站流量最大达到478m3/s。对降雨前后库湾水动力、营养盐、光学特性、叶绿素a浓度等因素进行的分析表明:暴雨洪水对香溪河库湾水华影响较大,期间叶绿素a浓度明显降低,4d后其浓度又上升到较高值。降雨后,长江干流水体从表层倒灌入香溪河库湾,库湾上游水体受洪水冲刷在库湾中游水域潜入库湾底部流向河口,这两股水流流速较降雨前明显增大,直接冲淡了藻浓度;两股水流交汇处增大的剪切力使上下水体产生不同程度的掺混,影响藻类在表层的聚集,同时暴雨冲下的悬浮颗粒使水体浊度降低,透明度和真光层减小,抑制藻类的光合作用,有效改善库湾水华情势。而温度梯度增大,混合层深度减小,则为日后藻类生长提供了适宜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洪水 水华 香溪河库湾 三峡水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