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国际海洋观测技术发展趋势与中国深海台站建设实践 被引量:29
1
作者 李健 陈荣裕 +7 位作者 王盛安 毛华斌 何云开 隋丹丹 谢强 施平 杨跃忠 王东晓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23-133,共11页
20世纪80年代以来,海洋观测呈现"多元化、立体化、实时化"的发展趋势,地区和国家的海洋观测系统在关键海域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技术的发展和理念的创新,区域海洋观测系统被广泛应用并得到不断完善。国际海洋观测台站如英国... 20世纪80年代以来,海洋观测呈现"多元化、立体化、实时化"的发展趋势,地区和国家的海洋观测系统在关键海域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技术的发展和理念的创新,区域海洋观测系统被广泛应用并得到不断完善。国际海洋观测台站如英国爱尔兰海区域、美国卡罗来纳州海区和加拿大维多利亚海底实验观测网的多元化观测系统(VENUS)都是值得借鉴的例子,他们把多元化、立体化的实时测量数据与海洋物理、生态和生物化学模式紧密结合起来,实现了海洋环境的可预报性。同时,美国、英德法等国和日本实施的一系列海底观测系统,使海洋观测更加完备化。在这种国际大背景下,我国积极推进的海洋观测研究网络工程中的第一个深海台站——西沙海洋观测研究站在2008年已经建设完成并投入运行,该台站实现了长时效的多参数海洋环境实时监控。西沙观测系统主要包括自动气象站、岛屿外缘坐底式海底和海底边界层观测子系统、生物捕获器、西沙上层海洋环境观测子系统和海洋光学监测子系统等。由于海洋环境结构复杂、工作环境恶劣以及资源缺乏等因素的影响,海洋观测一直是高风险的工作。最后希望通过比较国内外观测系统,中国海洋观测事业能够学习国外先进的思路和技术,自身取得更大进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观测系统 海洋科学与技术 西沙海洋观测研究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蒙古鲌食性驯化及鱼种培育初步研究 被引量:11
2
作者 林明利 李钟杰 +1 位作者 夏雨果 王齐东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974-977,共4页
蒙古鲌Culter mongolicus (Basilewsky)隶属鲤科、鲐亚科、鲐属,广泛分布于我国河流和淡水湖泊中,是一种重要的经济食鱼性鱼类。蒙古鲴曾是长江中下游湖泊鱼类群落的优势种,是渔业生产主要对象,捕捞量可占总产量的5%。
关键词 蒙古鲌 食性驯化 鱼种培育 特定生长率 存活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底冷泉渗漏气体流量原位在线测量技术研究 被引量:12
3
作者 邸鹏飞 陈庆华 陈多福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83-87,共5页
海底冷泉渗漏气体原位在线测量装置是采用体积排空法的原理测定海底冷泉天然气渗漏通量。原位在线测量装置是由气体流量收集测定系统、数据存储控制系统和数据提取、分析、处理软件系统组成。气体流量收集测定系统用来测定冷泉天然气渗... 海底冷泉渗漏气体原位在线测量装置是采用体积排空法的原理测定海底冷泉天然气渗漏通量。原位在线测量装置是由气体流量收集测定系统、数据存储控制系统和数据提取、分析、处理软件系统组成。气体流量收集测定系统用来测定冷泉天然气渗漏通量,数据存储控制系统用来存储数据和控制电磁阀的打开与关闭,数据提取、分析、处理件系统用来读取、分析、处理存储的流量数据和设置原位在线测量装置的运行时间。通过实验测试获得了原位在线测量装置的各项参数,其流速测定范围为0—15300mL.min 1,测量误差为±1%,为研究海底冷泉天然气渗漏流量变化提供了新的技术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泉渗漏 流量测定 体积排空法 原位 测量装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热液金刚石压腔开展扎布耶石(碳酸锂)结晶实验的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丁欣 李建康 +1 位作者 李胜虎 王娴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873-878,共6页
花岗伟晶岩一般赋存了大量富晶体包裹体,扎布耶石(碳酸锂)是锂辉石中富晶体包裹体内的主要矿物之一,因此,扎布耶石的形成机制和温压条件对富晶体包裹体的捕获条件有重要的指示意义。本文通过热液金刚石压腔(HDAC)开展Li_2CO_3-H_2O... 花岗伟晶岩一般赋存了大量富晶体包裹体,扎布耶石(碳酸锂)是锂辉石中富晶体包裹体内的主要矿物之一,因此,扎布耶石的形成机制和温压条件对富晶体包裹体的捕获条件有重要的指示意义。本文通过热液金刚石压腔(HDAC)开展Li_2CO_3-H_2O体系的结晶实验,9组实验结果表明,扎布耶石的成核温度是550(±30)℃,大约在温度降低15℃后,晶体停止快速生长,而后缓慢生长直至在400(±50)℃完全停止生长。扎布耶石的生长主要集中在550~400℃,而与压力影响不大,处于锂辉石的稳定温度范围内,这佐证了富晶体包裹体中的扎布耶石可以是捕获流体直接结晶形成的晶体。扎布耶石开始结晶后经历了快速生长,导致包裹体内部压力降低,这可能是富晶体包裹体内存在方石英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晶体包裹体 热液金刚石压腔 结晶实验 高温高压 碳酸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亚鹿回头海域珊瑚、团扇藻和砂反射率光谱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陈永强 陈标 +2 位作者 雷新明 谢强 黄晖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3483-3488,共6页
以海南三亚湾鹿回头附近海域常见的8种优势造礁石珊瑚的反射率光谱代表该海域珊瑚的反射率光谱,用光纤光谱仪测量它们和此海域常见底质团扇藻、砂的反射率光谱。利用反射率、导数光谱法分析研究了该海域造礁石珊瑚、团扇藻和砂反射率光... 以海南三亚湾鹿回头附近海域常见的8种优势造礁石珊瑚的反射率光谱代表该海域珊瑚的反射率光谱,用光纤光谱仪测量它们和此海域常见底质团扇藻、砂的反射率光谱。利用反射率、导数光谱法分析研究了该海域造礁石珊瑚、团扇藻和砂反射率光谱的差异。分析表明500~700nm和珊瑚反射率差异相对较大;珊瑚反射率光谱明显低于砂反射率光谱,反射率谱线整体差异显著。导数分析结果显示造礁石珊瑚、团扇藻和砂的可区分波段为:石珊瑚与团扇藻的一阶导数,主要为415.1~425.6,482~487,514.5~529,577~587.6和631.9~644nm等波段。二阶导数主要为,413~418.7,427.4~432.5,462.3~470.6,494.4~503.6,551.6~561.4,590~594和639~643nm波段。四阶导数主要为,412.2~418.4,420.5~425.3,470.9~480.2,481.3~486.9,540.8~545.7,560~568.3和635.6~639.6nm等波段。石珊瑚与砂的一阶导数,主要为400~413.7,514.5~529.6,576.9~587.6和602.7~667nm波段。二阶导数主要为,420.5~430.7,446.9~458.8,467.3~472.3,537~544.3,556.8~561.4,582.8~587.2和637.6~649.4nm。四阶导数主要为,414.4~418.7,419.5~430.3,486.9~495.8,534.2~540.1,579~583.1,622.7~627.5,640~645和665.4~672.8nm等波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亚湾鹿回头 珊瑚 团扇藻 反射率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海三亚湾鹿回头海域风信子鹿角珊瑚反射率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陈标 陈永强 +6 位作者 黄晖 谢强 江玉凤 雷新明 江雷 张诗泽 周国伟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71-76,共6页
珊瑚礁反射率特征识别工作的开展, 将促进遥感技术在珊瑚礁监测与管理中的应用.国外已有学者对特定区域不同珊瑚礁底质反射率进行识别分类, 而我国珊瑚礁反射率特征研究尚未见诸报道, 亟须相关研究来弥补这一空白.文章以南海三亚湾鹿回... 珊瑚礁反射率特征识别工作的开展, 将促进遥感技术在珊瑚礁监测与管理中的应用.国外已有学者对特定区域不同珊瑚礁底质反射率进行识别分类, 而我国珊瑚礁反射率特征研究尚未见诸报道, 亟须相关研究来弥补这一空白.文章以南海三亚湾鹿回头海域常见风信子鹿角珊瑚Acropora hyacinthus 为主要研究对象, 利用光谱仪测量其反射率.分析发现健康风信子鹿角珊瑚反射率在575、605、650nm 处出现特征波峰; 死亡风信子鹿角珊瑚反射率明显高于健康风信子鹿角珊瑚反射率.利用大型多元统计软件PRIMER 6 对健康风信子鹿角珊瑚、死亡风信子鹿角珊瑚、珊瑚礁底砂进行Bray-Curtis 相似聚类(CLUSTER)分析, 结果显示, 在80%相似水平上可以对其进行区分.一阶导数分析表明健康与死亡风信子鹿角珊瑚敏感波段为490-560n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亚 风信子鹿角珊瑚 反射率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亚鹿回头海域盾形陀螺珊瑚和精巧扁脑珊瑚反射率光谱分析
7
作者 陈永强 陈标 +2 位作者 雷新明 谢强 黄晖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873-876,共4页
为了进一步深入研究不同形状和不同颜色珊瑚的光谱特征,选择三亚湾鹿回头海域两种常见造礁石珊瑚(褐色片状珊瑚:盾形陀螺珊瑚(Turbinaria peltata)和蓝灰色块状珊瑚:精巧扁脑珊瑚(Platygyra daeda))为样本进行测量和分析。于2015年7月2... 为了进一步深入研究不同形状和不同颜色珊瑚的光谱特征,选择三亚湾鹿回头海域两种常见造礁石珊瑚(褐色片状珊瑚:盾形陀螺珊瑚(Turbinaria peltata)和蓝灰色块状珊瑚:精巧扁脑珊瑚(Platygyra daeda))为样本进行测量和分析。于2015年7月22日上午采集两种珊瑚样品各7组。样品块大小~6 cm,并将其暂养于中国科学院海南热带海洋生物重点实验站岸基实验室珊瑚养殖缸,养殖缸内水温控制在~26℃。待样品块暂养≥4小时后用光纤光谱仪测量其反射率,光谱采集条件为无云遮挡的晴天。所用光纤光谱仪(海洋光学USB2000+),波段为200~850 nm,光谱分辨率1.34 nm,步长0.6 nm,视场角为25°。珊瑚样品置于缸内的平台上,过滤后恒温~26℃的海水持续注入以保证缸内水温恒定;多余的海水自动从养殖缸上壁溢出以排除因光线折射入水体后引起的"汇聚现象";养殖缸内壁采用黑色尼龙布贴壁,以避免玻璃缸壁光线反射对测量结果的影响。光纤光谱仪的探头与样品间距保持在5 cm,每个样品重复测量10次取平均值以代表该样品的光谱反射率。测量光源为太阳光,每次测量前校正一次光谱仪,选用可见光波段的反射率光谱进行数据分析。反射率光谱导数分析可以放大光谱间的差异,四阶导数光谱法在提高检测灵敏度、改善分辨率和加强抗干扰力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优点,故此对所测珊瑚光谱反射率数据进行反射率光谱数据一阶导数、二阶导数和四阶导数分析,根据盾形陀螺珊瑚和精巧扁脑珊瑚反射率光谱导数之间的差异确定两种珊瑚光谱的敏感可区分波段。分析结果发现,可见光范围内两种珊瑚反射率差异明显;后者反射率光谱明显高于前者,仅~700 nm出现类似较高反射率。盾形陀螺珊瑚反射率介于4%~15%之间,波峰和波谷明显。400~450 nm反射率相对较低约为4%~5%; 480 nm后急升至~10%, 502, 578, 604和652 nm附近为明显波峰;随后激增至700 nm的~36%。精巧扁脑珊瑚反射率介于6%~16%之间; 400~420 nm波长附近反射率值相对较低,为~6%; 420~470 nm急剧升高至~15%, 486 nm附近出现宽大波峰,为该珊瑚的特征峰; 486, 577, 607和650 nm处也存在四个明显波峰;随后剧增至700 nm的~37%。光谱反射率导数分析结果表明盾形陀螺珊瑚和精巧扁脑珊瑚可区分波段为:一阶导数483.7~492.6, 496.2~500和533.5~540.5 nm。二阶导数414~422.7, 499.4~504, 520.2~523.3, 534.2~536.6, 557.5~561和671.8~675 nm。四阶导数414~417.6, 427.4~430.3, 433.4~436.5, 452.3~455.5和657.1~659.1 n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亚湾鹿回头 盾形陀螺珊瑚 精巧扁脑珊瑚 反射率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亚天涯海角潮间带趋磁细菌特性 被引量:3
8
作者 徐丛 陈海涛 +8 位作者 张文燕 陈一然 董逸 潘红苗 杜海舰 王明玲 刘佳 滕兆洁 肖天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8-16,共9页
在三亚天涯海角潮间带沉积物中发现了一定量的海洋趋磁细菌,最大丰度可达100个/cm3。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观察发现该区域趋磁细菌绝大多数为趋磁球菌。磁小体形状单一,皆为棱柱形;磁小体排列方式多样,以链状排列为主,包括单链、双链... 在三亚天涯海角潮间带沉积物中发现了一定量的海洋趋磁细菌,最大丰度可达100个/cm3。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观察发现该区域趋磁细菌绝大多数为趋磁球菌。磁小体形状单一,皆为棱柱形;磁小体排列方式多样,以链状排列为主,包括单链、双链,也有少数成簇排列。高分辨率透射电子显微镜(HRTEM)与 X-射线能谱仪(EDXS)结果表明,磁小体成分为 Fe3O4。趋磁细菌的铁含量平均为2.05%(0.70%-7.53%)。通过16S rRNA基因文库的构建与测序,在78个阳性克隆中得到了16个趋磁细菌序列,分属9个OTU。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其中8个OTU属于α-变形菌纲,1个OTU属于γ-变形菌纲。在全部9个OTU中,有8个OTU与已知趋磁细菌序列的相似性低于97%,有5个OTU与已知趋磁细菌序列的相似性低于93%,说明该区域存在可观的趋磁细菌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潮间带 趋磁细菌 多样性 磁小体 16S RRNA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月柳珊瑚中生物碱类化学成分及其抗骨肉瘤细胞增殖活性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姚金娥 杨渊 +5 位作者 孙海燕 唐林 巫繁菁 韦玮 黄慧学 高程海 《广西科学》 CAS 2015年第3期341-345,共5页
【目的】研究小月柳珊瑚(Menella kanisa)中生物碱类化学成分及其抗骨肉瘤细胞增殖活性。【方法】采用多种分离方法和波谱分析方法,对小月柳珊瑚中生物碱类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和结构鉴定。采用MTT法测试部分生物碱类化合物抗骨肉瘤细胞U... 【目的】研究小月柳珊瑚(Menella kanisa)中生物碱类化学成分及其抗骨肉瘤细胞增殖活性。【方法】采用多种分离方法和波谱分析方法,对小月柳珊瑚中生物碱类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和结构鉴定。采用MTT法测试部分生物碱类化合物抗骨肉瘤细胞U2OS增殖活性。【结果】从小月柳珊瑚中分离出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6-(1′-purine-6′,8′-dionyl)suberosanone(1)、1-(3′-carbonylbutyl)purine-6,8-dione(2)、腺嘌呤脱氧核苷(3)、次黄嘌呤(4)、7-甲基腺嘌呤(5)、胸腺嘧啶脱氧核苷(6)、尿嘧啶脱氧核苷(7)。化合物1和2对骨肉瘤细胞U2OS增殖显示出抑制活性,IC50值分别为13.3μg/mL和55.0μg/mL。【结论】化合物1∽7均首次从小月柳珊瑚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1和2的抗骨肉瘤细胞活性也为首次报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月柳珊瑚 生物碱 结构鉴定 抗肿瘤细胞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氧化碳在油气田地质封存中溶解物性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0
作者 王军良 李桂璇 +1 位作者 周义明 潘志彦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550-561,共12页
为减缓温室气体的排放,二氧化碳(CO_2)地质封存技术已成为研究热点。由于CO_2封存于油气田既能实现CO_2减排又能提高原油采收率(EOR),是一项具有大规模CO_2减排潜力、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提高原油采收率的重要技术之一。CO_2注入油气中... 为减缓温室气体的排放,二氧化碳(CO_2)地质封存技术已成为研究热点。由于CO_2封存于油气田既能实现CO_2减排又能提高原油采收率(EOR),是一项具有大规模CO_2减排潜力、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提高原油采收率的重要技术之一。CO_2注入油气中溶解时的CO_2溶解度、扩散系数及因溶解而引起的体系密度、体积变化等是该技术发展的重要理论基础。本文介绍了CO_2油气封存技术,综述了CO_2封存于油气田溶解过程中的CO_2溶解度和扩散系数,及体系膨胀系数和密度等溶解物性参数的研究进展,指出当前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和今后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 地质封存 溶解度 膨胀系数 密度 扩散系数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地区地壳P波三维速度结构及其与地震活动的关系 被引量:17
11
作者 苏道磊 范建柯 +3 位作者 吴时国 陈传绪 董晓娜 陈时军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335-1349,共15页
利用山东及周边区域地震台网1975—2014年1月期间记录到的1369个地震的13781个P波到时数据对山东地区地壳结构进行了层析成像研究.结果表明,山东地区地壳速度结构存在明显的不均匀性.沂沭断裂带介质速度结构复杂,呈现明显的分段特征,两... 利用山东及周边区域地震台网1975—2014年1月期间记录到的1369个地震的13781个P波到时数据对山东地区地壳结构进行了层析成像研究.结果表明,山东地区地壳速度结构存在明显的不均匀性.沂沭断裂带介质速度结构复杂,呈现明显的分段特征,两侧块体速度存在差异,具有块体边界的构造特征.鲁西断块20km以下深度处存在大规模的低速异常区,这与该地区始新世发生的大规模滑脱拆离构造有关,可能产生于太平洋板块的西向俯冲导致地幔热物质沿沂沭断裂带向上并向西涌动.历史大震及ML4.0以上中强震大部分为走滑型地震,主要发生于高低速异常过渡带且有深大断裂穿过的地区.震群主要发生于低速体上部或周边,且震源深度优势分布在中上地壳,这与地下介质富含流体并导致应力集中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东地区 地震层析成像 三维地壳结构 地震活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陆东地区巴塔玛依内山组火山喷发时空序列及其石油地质意义 被引量:15
12
作者 张生银 朱军 +4 位作者 文革 柳双权 鲁新川 张顺存 史基安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99-207,共9页
石炭纪期间准噶尔盆地陆东地区作为相对独立的增生楔盆地进行富火山岩化充填演化,早石炭世晚期陆东地区进入碰撞后应力松驰期,发育区域性巴塔玛依内山组火山岩储层。通过井间对比和野外露头观察、地球化学和地球物理识别认为:陆东地区... 石炭纪期间准噶尔盆地陆东地区作为相对独立的增生楔盆地进行富火山岩化充填演化,早石炭世晚期陆东地区进入碰撞后应力松驰期,发育区域性巴塔玛依内山组火山岩储层。通过井间对比和野外露头观察、地球化学和地球物理识别认为:陆东地区巴塔玛依内山组为一套低钾富钠碱性—亚碱性系火山岩,巴山组内部发育5个火山喷发旋回,自下向上火山活动逐渐减弱,并且在火山机构不同位置形成不同岩相组合方式;火山机构区带控制火山岩岩相分布,主火山机构以西发育中—基性安山岩和玄武岩;而火山中心以东发育有喷发相火山角砾岩和溢流相玄武岩或流纹岩;火山喷发时序内的火山间歇停滞期,有利于发育局部烃源岩和巴山组内幕火山岩风化壳储层,为陆东地区石炭系"自生自储"油气藏提供必要的生储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炭纪 火山喷发 时空序列 陆东地区 准噶尔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石炭系火山岩优质储层特征及主控因素 被引量:15
13
作者 柳双权 张顺存 +5 位作者 戴龙 矫睿 鲁新川 史基安 张生银 邹妞妞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786-794,共9页
针对准噶尔盆地石炭系火山岩储层非均质性强、优质储层特征及控储机理认识不清的问题,选取盆地内在石炭系火山岩钻井中,试油结果显示日产油达到10 t/d或日产气达到5×104m3/d以上的135口工业油气井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录井、测井、... 针对准噶尔盆地石炭系火山岩储层非均质性强、优质储层特征及控储机理认识不清的问题,选取盆地内在石炭系火山岩钻井中,试油结果显示日产油达到10 t/d或日产气达到5×104m3/d以上的135口工业油气井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录井、测井、试油资料的系统分析,利用岩芯观察、薄片鉴定、测井响应、物性实验数据等对石炭系火山岩优质储层进行综合研究.结果表明:石炭系优质火山岩储层岩性变化较大,主要以溢流相的基性玄武岩、中性安山岩和爆发相的凝灰岩、火山角砾岩为主;储集空间主要为次生溶蚀空隙和裂缝,原生孔隙较少.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准噶尔盆地石炭系火山岩优质储层形成的"三元控储"模式:岩性-岩相控制了原生空隙的发育和储集体的规模、岩石-流体相互作用控制了次生孔隙的形成与演化、构造-应力耦合控制了储层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元控储 火山岩储层 石炭系 准噶尔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朱诺斑岩型Cu-Mo矿床成矿斑岩金红石成因及找矿指示意义 被引量:6
14
作者 戴婕 倪师军 +2 位作者 黄勇 丁俊 周义明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228-1239,共12页
西藏冈底斯成矿带南缘西段新发现的朱诺铜矿床是具有大型规模的斑岩铜钼矿床。金红石是斑岩铜矿床中最典型的副矿物之一,对其成分和结构特征的研究能反演成矿流体演化过程并确定斑岩铜矿的主矿体。在详细的野外地质观察的基础上,对钾化... 西藏冈底斯成矿带南缘西段新发现的朱诺铜矿床是具有大型规模的斑岩铜钼矿床。金红石是斑岩铜矿床中最典型的副矿物之一,对其成分和结构特征的研究能反演成矿流体演化过程并确定斑岩铜矿的主矿体。在详细的野外地质观察的基础上,对钾化带成矿斑岩(黑云花岗闪长岩)中金红石的研究表明:金红石主要与磁铁矿(Ⅰ类)、赤铁矿共生(Ⅲ类),常形成固溶体分离结构并分布在黑云母裂隙及附近;其次呈板状(长10~80μm,宽3~10μm)、颗粒状(粒径10~40μm)、不规则状独立分布在石英硫化物脉中(Ⅱ类)。Ⅰ类金红石是由钛磁铁矿在富S条件下反应形成的;Ⅲ类金红石由钛铁矿在富氧条件下反应形成的;Ⅱ类金红石是由含Ti的热液结晶沉淀而来的。成矿斑岩全岩中TiO_2的含量为0.66%,为金红石的形成提供了丰富的物源。成矿斑岩金红石中的电子探针分析结果显示,其成分除含有约94%的TiO_2外,还含有V_2O_3,Nb_2O_5,FeO,WO_3,CaO,SiO_2,Al_2O_3,ZrO_2,几乎不含或很少含MgO和MgO。金红石中V_2O_3范围为0.20%~2.39%,平均为0.49%,Nb2O5的含量范围为0.20%~4.63%,平均1.25%,WO_3和FeO的平均含量分别为1.92%和1.81%,且有约0.05%的ZrO_2异常。利用金红石找矿方法开展朱诺矿床外围找矿时,首先必须考虑金红石中V_2O_3的含量(>0.2%,Ⅱ类金红石>0.5%),在此基础上考虑Nb的含量(>0.2%,乙类金红石>2.6%),同时考虑W,Fe偏高,Zr异常的特点。对Ⅱ类金红石还需要额外考虑其粒径大于10μ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矿斑岩 金红石成因 找矿指示意义 斑岩型Cu-Mo矿床 西藏朱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沙海域碳酸盐台地周缘水道沉积体系 被引量:11
15
作者 田洁 吴时国 +3 位作者 王大伟 吕福亮 王彬 张新元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01-109,共9页
高分辨率地震资料显示,南海北部西沙海域碳酸盐台地周缘广泛发育水道沉积体系。礁缘水道底界面表现出强反射特征,内部充填弱-强、连续性好的地震相,可见底部杂乱反射特征;斜坡水道在地震剖面上表现为横向上连续发育的"V"型特... 高分辨率地震资料显示,南海北部西沙海域碳酸盐台地周缘广泛发育水道沉积体系。礁缘水道底界面表现出强反射特征,内部充填弱-强、连续性好的地震相,可见底部杂乱反射特征;斜坡水道在地震剖面上表现为横向上连续发育的"V"型特征,且下切深度较浅。西沙隆起与广乐隆起之间的南北向低洼地带发育大型深水水道,并且受古地貌高点影响,水道分为南北两个分支。北分支水道可分为5期,且水道迁移现象明显;南分支水道可分为4期,水道以充填强振幅、连续性好的浊流沉积体和弱振幅、杂乱的块体搬运体系(Mass Transport Deposits,MTDs)为特征,每期水道均表现出侵蚀-充填-废弃的旋回性。分析认为西沙碳酸盐台地周缘水道沉积物源来自西沙隆起和广乐隆起的碳酸盐台地和生物礁碎屑及由火成作用产生的火成岩碎屑。西沙-广乐碳酸盐台地水道相互贯通,构成台地-斜坡-深水的水道沉积体系,为碳酸盐岩、生物礁及火山碎屑向台地周缘输送提供了良好的通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道沉积体系 碳酸盐台地 西沙海域 南海北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渤海南部莱州湾Lz908孔沉积物的岩石磁学性质 被引量:11
16
作者 李倩 易亮 +5 位作者 刘素贞 于洪军 陈燕萍 徐兴永 李萍 邓成龙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717-1728,共12页
亚洲大陆边缘海和陆表海在区域的物质和能量交换以及区域气候与环境演化过程中扮演了关键角色.磁性地层学和环境磁学方法是建立年代框架和环境演变序列的有效手段,但是,由于该地区边缘海和陆表海沉积物中磁性矿物来源十分复杂,磁性地层... 亚洲大陆边缘海和陆表海在区域的物质和能量交换以及区域气候与环境演化过程中扮演了关键角色.磁性地层学和环境磁学方法是建立年代框架和环境演变序列的有效手段,但是,由于该地区边缘海和陆表海沉积物中磁性矿物来源十分复杂,磁性地层学和环境磁学研究的重要基础是要精细地解译沉积物的岩石磁学性质.为此,本文利用渤海南部莱州湾Lz908孔与钻孔附近的现代沉积物样品进行了详细的岩石磁学对比研究.结果显示,渤海南部沉积物中的磁性矿物主要是较粗颗粒(较大的准单畴至多畴)磁铁矿,还有少量磁赤铁矿,部分沉积物还含有赤铁矿和针铁矿,其中磁铁矿是特征剩磁的主要载体;莱州湾现代河流-海洋沉积物和钻孔样品之间的磁性特征无显著差异,说明莱州湾沉积物堆积之后尚未经历明显的沉积后期改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磁学 渤海 莱州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沙海槽岩石圈热-流变结构与动力学演化分析 被引量:6
17
作者 张健 董淼 +1 位作者 吴时国 高玲举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7-40,共14页
南沙海槽前陆盆地是我国南海南缘陆架区重要的含油气盆地,海槽之下陆壳减薄的原因、前陆区逆冲推覆构造的变形机制是南海地球动力学研究的重要科学问题。利用地震、重磁、地热观测资料,依据地震沉积地层分析、重磁反演分析、地幔流应力... 南沙海槽前陆盆地是我国南海南缘陆架区重要的含油气盆地,海槽之下陆壳减薄的原因、前陆区逆冲推覆构造的变形机制是南海地球动力学研究的重要科学问题。利用地震、重磁、地热观测资料,依据地震沉积地层分析、重磁反演分析、地幔流应力场分析、热-流变学分析方法,文中计算了南沙海区地壳结构特征、南沙海槽逆冲推覆热-流变学结构。结果表明:南沙海区Moho面深度在18~26km,其中海槽区Moho面最浅,由海槽中心向东南至陆坡,Moho面由20km快速下降到26km深度,说明南沙海区陆壳结构曾发生过强烈的构造变动。南沙海区地壳累积流变强度FC与岩石圈累积流变强度FL之比小于80%,显示为一个整体陆壳地块,岛礁区大部分地段地壳热流QC与海底热流Q0之比大于60%,为"热壳冷幔"型热结构,而海槽区情况正相反,QC/Q0小于40%,为"冷壳热幔"型热结构。南沙海槽Moho面温度在300~700℃,地壳整体温度较低,地温梯度在垂向上高、低相间成层分布,地壳浅层地温梯度在15~30℃/km,深层地温梯度大于45℃/km。南沙海槽南北两侧应力分布特征不同,北侧挤压,南侧伸展。北侧挤压区,地层挤压收缩量由深向浅减小,南侧伸展区,地层伸展量由深向浅增大,类似手风琴风箱结构。北侧黏滞系数高、流变强度大,南侧黏滞系数低、流变强度小。南侧的黏滞系数、流变强度大约比北侧低2~3个数量级,因此南沙海槽南侧比北侧更容易发生构造变形。由计算结果推测,南沙Moho面起伏或陆壳减薄与"地壳重力均衡作用"和"地幔热隆升作用"有关,海槽东南缘逆冲推覆体构造变形机制主要是"地壳缩短"作用,其次是"重力滑脱"作用。文中没有涉及南沙陆块不同地质时期Moho面、"地壳均衡"、"地幔热隆升"之间的演化关系,也没有涉及南沙海槽基底变形中"弹性挠曲"和"逆冲推覆"之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沙海槽 陆壳结构 逆冲推覆 热-流变结构 深部动力学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叠前地震数据和岩石物理的游离气定量估算方法——以印度Krishna-Godavari盆地NGHP01-10A井为例 被引量:6
18
作者 钱进 王秀娟 +3 位作者 董冬冬 吴时国 Sain Kalachand 叶月明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2553-2563,共11页
天然气水合物稳定带下方游离气分布模式、气体含量及其对水合物富集成藏的指示是水合物研究中的难点,而利用振幅随偏移距变化(Amplitude Versus Offset,AVO)与岩石物理模型能够对游离气含量进行地震定量解释.我们对印度Krishna-Godav... 天然气水合物稳定带下方游离气分布模式、气体含量及其对水合物富集成藏的指示是水合物研究中的难点,而利用振幅随偏移距变化(Amplitude Versus Offset,AVO)与岩石物理模型能够对游离气含量进行地震定量解释.我们对印度Krishna-Godavari(K-G)盆地的地震资料进行了叠前保幅处理,在测井数据和层位标定的基础上,基于等效介质岩石物理模型和AVO正演模拟定量估算了NGHP01-10A井的游离气饱和度,发现水合物下方的游离气饱和度与其分布模式有关.游离气呈均匀分布时饱和度为孔隙空间的0.3%~0.4%,而块状分布时为3%~4%,该结果与NGHP01-10D实测计算的泊松比交汇分析结果吻合很好.最后再根据干燥岩石骨架的泊松比反演结果进一步判断游离气分布为均匀分布,其饱和度为0.3%~0.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水合物 岩石物理 AVO 定量估算 游离气饱和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个考虑潮汐、中尺度涡和地形影响的南海底部环流诊断模型 被引量:5
19
作者 肖劲根 谢强 +3 位作者 刘长建 陈举 王东晓 陈美榕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13,共13页
本文构造了一个考虑潮汐、中尺度涡和地形影响下的南海底部环流诊断模型。在该模型中,潮汐混合和涡致混合引起的垂直速率用一个类似的改进参数化方案来表示。该模型结果显示在南海深层吕宋海峡"深水瀑布"和斜压影响最大,潮汐... 本文构造了一个考虑潮汐、中尺度涡和地形影响下的南海底部环流诊断模型。在该模型中,潮汐混合和涡致混合引起的垂直速率用一个类似的改进参数化方案来表示。该模型结果显示在南海深层吕宋海峡"深水瀑布"和斜压影响最大,潮汐作用和中尺度涡影响次之,风场的影响最小。斜压影响的整体效应与其他因素相反。潮汐混合与涡致混合具有明显的地形依赖性。潮汐混合主要集中在南海北部海盆地形较为陡峭的陆坡区和南海中部海山区,而涡致混合主要集中在海盆西边界区以及中部海山区。在不考虑吕宋海峡"深水瀑布"、潮汐和中尺度涡的情况下(对应吕宋海峡关闭),南海底部环流为反气旋式环流。考虑吕宋海峡"深水瀑布"后,南海底层环流为气旋式环流,而潮汐混合和涡致混合起到加强整个气旋式环流强度的作用。此外,该模型还给出了南海底部环流量级大小与地形坡度之间的密切关系,即地形坡度较大的地方,其流速也大。这对于现场观测有着一定的参考意义。最后,本文用尺度分析的方法从理论上分析了该模型的适用性,证实了该模型具有一定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形 潮汐混合 涡致混合 吕宋海峡“深水瀑布” 诊断模型 南海底层环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底沉积物纵波波速与物理-力学性质的理论关系和比较 被引量:7
20
作者 龙建军 李赶先 邹大鹏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11-117,共7页
本文提出以密度变化比和等效弹性模量变化比为参数描述海底沉积物纵波波速,得到密度变化比是由孔隙率、海水密度和海底沉积物固相密度构成的复合参数,建立了以复合参数和等效弹性模量变化比为变量的泰勒多项式海底沉积物纵波波速公式。... 本文提出以密度变化比和等效弹性模量变化比为参数描述海底沉积物纵波波速,得到密度变化比是由孔隙率、海水密度和海底沉积物固相密度构成的复合参数,建立了以复合参数和等效弹性模量变化比为变量的泰勒多项式海底沉积物纵波波速公式。基于单因素分析法得出纵波波速可表示为参考声速与调制函数的乘积,沉积物的参考声速由海底底质物理性质确定,建立了复合参数-声速的近似理论模型。对该理论模型与现有的主要纵波波速经验公式的分析结果表明,孔隙率-纵波波速经验公式只是参考声速不同,但调制函数是互相等效的,验证了本文海底沉积物纵波波速理论关系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底沉积物 纵波波速 物理性质 多项式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