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牛羊养殖环节的环境污染及防控措施 被引量:1
1
作者 张世洁 《吉林畜牧兽医》 2025年第5期118-120,共3页
在牛羊养殖过程中,影响养殖经济效益的影响因素较多,近年来随着养殖模式的不断增多,对生态环境的污染程度也不断加重。传统养殖模式下,养殖场主要关注经济收益,未考虑养殖产生的废物对环境造成的污染问题,污染物处理规范性不足,影响了... 在牛羊养殖过程中,影响养殖经济效益的影响因素较多,近年来随着养殖模式的不断增多,对生态环境的污染程度也不断加重。传统养殖模式下,养殖场主要关注经济收益,未考虑养殖产生的废物对环境造成的污染问题,污染物处理规范性不足,影响了对周围生态环境的污染。与此同时,养殖场规划建设合理性不足,使得资源未能有效利用,不仅威胁到生态环境,也影响了牛羊养殖的现代化发展和规模化发展。基于此,在养殖过程中,应该加强对生态环境污染问题的重视程度,通过对污染的原因进行分析,有针对性地落实防范措施,改善牛羊养殖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威胁。本文从牛羊养殖环节产生的污染问题进行分析,探究如何落实环境污染防控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羊养殖 环境污染 防控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消费者对农产品“三品一标”认知水平及影响因素分析——基于三亚居民的问卷调查 被引量:1
2
作者 李佳乐 张斌 +3 位作者 贺子康 虞国平 周国民 张建华 《农业大数据学报》 2023年第4期86-94,共9页
农产品质量安全关乎民生健康,也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点之一。三亚市是我国热带典型的岛屿型国际旅游城市,具有得天独厚的农产品种植与贸易条件,同时也隐藏着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三品一标”坚持发展安全、高品质、生态的农产品,持续发... 农产品质量安全关乎民生健康,也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点之一。三亚市是我国热带典型的岛屿型国际旅游城市,具有得天独厚的农产品种植与贸易条件,同时也隐藏着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三品一标”坚持发展安全、高品质、生态的农产品,持续发展“三品一标”有助于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为了了解消费者对“三品一标”的关注程度,充分发挥“三品一标”对于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辅助作用,本文以微信小程序、入户调查等方式,向三亚市消费者发放调查问卷,并基于调查数据对多个影响因素开展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消费者的年龄、年收入水平以及农产品购买频率与“三品一标”的认知水平呈正相关关系,三亚市消费者对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有一定的了解,但是对于“三品一标”和追溯系统的关注度不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亚市 “三品一标” 认知水平 影响因素 对策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裂解温度对海南不同材料生物炭理化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9
3
作者 朱启林 索龙 +5 位作者 刘丽君 张雪彬 刘金霞 孟磊 何秋香 柯用春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16-223,共8页
为探求热带地区生物质在制备生物炭时对温度的响应,以热带地区植物桉树、橡胶树和椰糠为原料,在300、500和700℃下制备成桉树炭(E)、橡胶树炭(RT)和椰糠炭(SC),利用元素分析仪、扫描电镜(SEM)、X射线能谱分析仪(EDS)和傅立叶红外光谱分... 为探求热带地区生物质在制备生物炭时对温度的响应,以热带地区植物桉树、橡胶树和椰糠为原料,在300、500和700℃下制备成桉树炭(E)、橡胶树炭(RT)和椰糠炭(SC),利用元素分析仪、扫描电镜(SEM)、X射线能谱分析仪(EDS)和傅立叶红外光谱分析仪(FTIR)等研究不同裂解温度对生物炭的酸碱度、结构及元素组成和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裂解温度升高,3种生物炭的灰分含量和pH均升高,其中300~500℃的增幅(17.60%~27.59%)要明显高于500~700℃(4.97%~10.47%);3种材料生物炭对比,裂解温度为300和500℃时,pH值E>SC>RT,温度为700℃时SC>E>RT。随温度升高,3种生物炭的产量降低,各温度下,SC的产率明显高于E和RT。C/N对比,各温度条件下均为RT>E>SC。SC含有更多的元素,而E和RT的C含量更高。裂解温度在300~500℃时,E和RT的-OH振动峰(3432 cm^(‒1))随温度升高而升高,温度升高至700℃,峰值出现降低;SC在300~700℃内,-OH振动峰随温度升高而升高。波数在1659~1744 cm^(‒1)时,E和RT的C=C振动峰在300~500℃时,随温度升高而升高,此时,温度再升高,峰值差异不大,SC在300~700℃内,峰值随温度升高而升高。2800~3000 cm^(‒1),脂肪族的CH_(3)和CH_(2)基团出现,裂解温度高于500℃时,E的振动峰与700℃基本持平,而RT的振动峰在700℃出现了降低。785~880 cm^(‒1)波段的吸收峰为芳环C-H弯曲振动,裂解温度高于500℃时,随温度升高,3种原料所形成的振动峰均降低。本研究结果显示,椰糠制备的生物炭其元素组成、表面特征以及官能团与桉树和橡胶树制备的生物炭存在较大差异性,且对裂解温度的响应更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解温度 灰分 不同材料 生物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水分条件下海南红壤N_(2)O排放对不同碳源添加的响应 被引量:4
4
作者 朱启林 刘丽君 +6 位作者 何秋香 刘金霞 曹明 伍延正 汤水荣 孟磊 柯用春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898-908,共11页
为探讨添加不同水分条件下土壤N_(2)O排放对碳源添加的响应,以无任何添加的土壤为空白处理(CK),设置B1、B2两个生物炭处理(B1:生物炭添加量为土壤质量的1%;B2:生物炭添加量为土壤质量的2%)和秸秆处理S(水稻秸秆添加量为土壤质量的2.75%... 为探讨添加不同水分条件下土壤N_(2)O排放对碳源添加的响应,以无任何添加的土壤为空白处理(CK),设置B1、B2两个生物炭处理(B1:生物炭添加量为土壤质量的1%;B2:生物炭添加量为土壤质量的2%)和秸秆处理S(水稻秸秆添加量为土壤质量的2.75%,秸秆用量与制备B1的秸秆用量相当),同时设置45%持水量W1(模拟干旱)、75%持水量W2(适中)和100%持水量W3(淹水)3个水分条件,培养25 d。结果表明:不同水分条件下土壤NH_(4)^(+)-N含量为W1>W2>W3,NO_(3)-N含量为W3>W2>W1。土壤水分显著影响N_(2)O排放,相比W1,CK、S、B1、B2处理在W2和W3水分条件下的N_(2)O累积排放量分别增加806.2%、455.8%、713.2%、311.3%和798.6%、315.3%、801.6%、661.7%。W1和W2水分条件下,相比CK,秸秆添加显著增加土壤N_(2)O累积排放量,增幅分别为80.9%和10.9%。添加生物炭在各水分条件下均降低土壤N_(2)O累积排放量,水分含量越高,降幅越大,B1和B2降幅分别为25.7%~33.5%和22.9%~65.0%。研究表明,海南红壤中添加生物炭可以减少土壤N_(2)O排放,而秸秆还田在持水量小于75%时可增加土壤N_(2)O排放,在淹水条件下可降低土壤N_(2)O排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炭 秸秆 土壤N_(2)O排放 土壤水分 硝化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繁育种基地物联网智慧管理平台设计与应用 被引量:2
5
作者 李佳乐 赵鸿鑫 +5 位作者 林佳 贺子康 许如意 虞国平 周国民 张建华 《农业大数据学报》 2023年第4期37-46,共10页
南繁育种基地是我国农业育种的“加速器”,其战略地位十分重要。为了提高南繁育种基地农业数据采集效率、加强农田管理能力、满足大规模作物育种需求,亟需建设基于物联网的基地智慧管理平台。以海南省三亚市坡田洋基地为对象,开发了南... 南繁育种基地是我国农业育种的“加速器”,其战略地位十分重要。为了提高南繁育种基地农业数据采集效率、加强农田管理能力、满足大规模作物育种需求,亟需建设基于物联网的基地智慧管理平台。以海南省三亚市坡田洋基地为对象,开发了南繁育种基地物联网智慧管理平台。该平台部署传感器、视频监控、智慧灌溉等设备,开发了作物气象与土壤环境感知、视频监测、虫情监测等五大功能模块,可实时监测田间气象、土壤、虫情、孢子等环境信息以及作物生长状况,实现数据自动采集与智慧精准灌溉。平台的实时感知与智能预警功能,能够实现育种环境的远程监测与调控,为育种家提供智慧决策;通过智慧化获取作物表型信息,为育种家提供大量实验素材,显著提高育种工作的效率与精准度,为大规模田间作物育种提供技术支撑。在未来,依托人工智能、机器人和无人机等现代技术,以作物表型数据智慧化获取代替人工表型测量,以作物加代繁育智慧化管理代替人工管理,以优良品种的智慧化评估与筛选代替经验丰富的育种家,实现南繁育种基地的天空地一体化,助力大规模田间育种的智慧化数字化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繁育种基地 农业物联网 智慧管理平台 信息感知 智能预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裂解温度下3种豆科植物生物炭理化特性分析 被引量:5
6
作者 徐玉娥 邵晓辉 +2 位作者 谢军海 丁榕 柯用春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2528-2536,共9页
为研究3种豆科植物在不同温度下裂解所得生物炭的理化性质差异,确定适宜用于热带地区酸性土壤改良的生物炭。以花生秸秆、大豆秸秆和柱花草3种豆科植物为原料,在300、500、700℃下制备成花生秸秆炭(Pe)、大豆秸秆炭(Be)和柱花草炭(St),... 为研究3种豆科植物在不同温度下裂解所得生物炭的理化性质差异,确定适宜用于热带地区酸性土壤改良的生物炭。以花生秸秆、大豆秸秆和柱花草3种豆科植物为原料,在300、500、700℃下制备成花生秸秆炭(Pe)、大豆秸秆炭(Be)和柱花草炭(St),利用傅里叶红外光谱仪对生物炭表面官能团进行定性分析,并测定生物炭的pH、C和N含量等理化性质。结果表明:3种原料制备的生物炭在500℃显著高于300℃,500℃后基本平稳;生物炭的N含量和产率随温度升高而降低,3种材料制备的生物炭中,Be的碳含量和C/N最高,N含量和产率最低;生物炭的灰分含量、灰分碱度和pH均随裂解温度升高而升高,同一裂解温度,不同材料均表现为Be>St>Pe;生物炭的孔径和比表面积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3种原料生物炭随温度升高形成更稳定的芳香族化合物,结构主要以C=O和C=C为主。该研究豆科植物生物炭适宜的热解温度为500℃,温度再升高,对生物炭理化性质影响不大。综上,500℃裂解生成的大豆生物炭适合于农田酸性土壤改良,而花生和柱花草生物炭有利于农田土壤固碳减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炭 制炭率 豆科植株 裂解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