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肝癌影像学机遇与挑战——中国十年来发展成果及展望 被引量:4
1
作者 陈钇地 蒋涵羽 +6 位作者 陈婕 曲亚莉 叶铮 魏毅 魏鸿 盛流吉 宋彬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71-78,共8页
原发性肝癌是我国常见高发恶性肿瘤,严重威胁人民的生命健康。医学影像学在肝癌的诊疗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十年来中国肝癌影像研究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以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为代表的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以及超高... 原发性肝癌是我国常见高发恶性肿瘤,严重威胁人民的生命健康。医学影像学在肝癌的诊疗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十年来中国肝癌影像研究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以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为代表的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以及超高磁场、多核MRI、光子CT等影像新技术的不断涌现为肝癌患者的早筛、早诊、早治和全程优化管理提供了可靠的技术保障。运用AI结合多维度组学(影像组学、基因组学、蛋白组学等)将会进一步揭示肝癌的“临床-影像-病理-分子”核心关联机制,为无创性评估肝癌的病理特点、基因特征、免疫表型、分子亚型、疗效及预后带来新的机遇,为肝癌患者更加精细化和个体化的临床管理提供技术支持。本文以影像技术为脉络主线,归纳总结了近年来MRI肝脏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Liver Imaging Reporting and Data System,LI-RADS)的应用及肝胆特异性对比剂使用、扩散MRI技术、功能MRI技术、影像组学与AI、CT影像等在中国的临床研究与转化应用成果,展现了这些年我国肝癌影像领域的蓬勃发展和辉煌成就,同时也提出了当前肝癌影像研究的局限性,未来需要根据国内患者的发病特点及人群特征进行有针对性的研究设计,建立涵盖人群广、代表性强的多中心研究队列,建设同质化、高质量的全国肝癌影像数据库;同时需要注重原创性影像新技术的开发和应用,未来将运用AI结合影像组学、基因组学、蛋白组学深入研究肝癌的病理特征、基因表型和预后转归,促进医学影像深度参与肝癌患者的全流程临床管理,为精准医疗提供技术支持,助力实现国民大健康的战略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肝细胞癌 基因特征 免疫表型 分子亚型 疗效 预后 医学影像学 医学影像技术 磁共振成像 计算机断层成像 影像组学 人工智能 深度学习 精准医疗 述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部血管超声、CT血管成像及磁共振成像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狭窄诊断中的应用比较 被引量:110
2
作者 李婷 林雁潮 +2 位作者 王瑶 吴建 陈明磊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2005-2009,共5页
目的对比颈部血管超声(CVUS)、CT血管成像(CTA)及磁共振成像(MRI)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狭窄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7月至2017年7月于三亚市人民医院收治的71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患者分别行数字减影... 目的对比颈部血管超声(CVUS)、CT血管成像(CTA)及磁共振成像(MRI)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狭窄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7月至2017年7月于三亚市人民医院收治的71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患者分别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CVUS、CTA与MRI检查,以DSA为金标准,对比各组检查颈动脉狭窄的准确率。结果以DSA为检查金标准,CVUS诊断颈动脉狭窄程度中轻度狭窄、中度狭窄、重度狭窄、闭塞的准确率分别为52.94%(9/17)、72.00%(18/25)、74.07%(20/27)、0%(0/2);CTA分别为70.59%(12/17)、80.00%(20/25)、81.48%(22/27)、50.00%(1/2);MRI分别为88.24%(15/17)、92.00%(23/25)、92.59%(25/27)、50.00%(1/2),Kappa值分别为0.503、0.670、0.853。结论 CVUS、CTA与MRI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狭窄程度判断均具有重要作用,其中MRI诊断准确率明显优于CVUS与CTA检查,具有独特优势,可作为临床检查首选诊断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部血管超声 CT血管成像 磁共振成像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颈动脉狭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癌影像组学的临床应用: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10
3
作者 袁恩雨 宋彬 《放射学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084-1088,共5页
影像组学从医学影像图像中挖掘高通量的定量图像特征,能够无创地、可重复地定量评估病灶,拓展了影像学检查在肝细胞癌的诊断、治疗和预后等方面临床实践中的指导价值.本文就近年来影像组学在肝细胞癌诊断与鉴别诊断、病理特征预测、疗... 影像组学从医学影像图像中挖掘高通量的定量图像特征,能够无创地、可重复地定量评估病灶,拓展了影像学检查在肝细胞癌的诊断、治疗和预后等方面临床实践中的指导价值.本文就近年来影像组学在肝细胞癌诊断与鉴别诊断、病理特征预测、疗效预测和预后评估中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影像组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积极推动影像医学模式创新,实现消化系统肿瘤早诊精治 被引量:1
4
作者 万上 魏毅 +3 位作者 杨采薇 蒋涵羽 陈钇地 宋彬 《放射学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058-1060,共3页
消化系统肿瘤是我国主要肿瘤类别,因其发病率高、致死率高、预后差成为近年来临床与基础研究重点。影像学在消化系统肿瘤的早期筛查、早期诊断、分期分级、治疗决策、疗效及预后评估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特别是随着影像技术的突飞猛进,影... 消化系统肿瘤是我国主要肿瘤类别,因其发病率高、致死率高、预后差成为近年来临床与基础研究重点。影像学在消化系统肿瘤的早期筛查、早期诊断、分期分级、治疗决策、疗效及预后评估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特别是随着影像技术的突飞猛进,影像学检查已超越单纯基于解剖、形态和结构的疾病诊断,转向包含病灶功能、代谢、微环境和分子生物学特征等在内的综合影像评价。结合本期刊登的几篇主题论文,本文归纳总结了近年来影像学在消化系统肿瘤的应用情况,同时展望了相关影像技术未来在精准辅助临床诊疗和实现疾病全程精细化管理中的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系统肿瘤 医学影像学 早期诊断 治疗评估 磁共振成像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类鼻疽肺炎的临床特征与CT影像学表现 被引量:3
5
作者 麦盛始 朱洪章 +2 位作者 赵光强 陈海 张猛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038-1045,共8页
【目的】归纳与分析类鼻疽肺炎的临床特征与CT影像学表现,以提高对其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1日至2023年4月1日间68例类鼻疽肺炎的临床与CT影像资料。【结果】在68例确诊患者中,62例患者为急性感染,6例患者为慢性感染。88... 【目的】归纳与分析类鼻疽肺炎的临床特征与CT影像学表现,以提高对其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1日至2023年4月1日间68例类鼻疽肺炎的临床与CT影像资料。【结果】在68例确诊患者中,62例患者为急性感染,6例患者为慢性感染。88.2%患者为男性,85.3%患者是海南原籍居民,85.3%患者职业为农民,77.9%患者发病于夏、秋两季,66.2%患者有糖尿病,100%患者的首发临床症状为发热。88.2%患者经血液培养试验阳性确诊。多数患者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例、C-反应蛋白以及降钙素水平升高,而淋巴细胞比率则普遍下降,但是在急性感染和慢性感染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6.8%患者治愈,42.6%患者较治疗前好转,11.8%患者迁延不愈,8.8%患者死亡。肺内病变在CT图像上的形态主要表现为结节或肿块、斑片状磨玻璃影和大片状实变影,三种形态可同时并存。急性感染和慢性感染组的影像学表现差异在于主要的病变形态(P=0.01),其余的影像征象的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此外,36.8%患者出现肺外感染,其中8.8%患者为多部位脓肿形成。【结论】对于有疫区旅居史、糖尿病、高热、病情进展迅速的患者,并且CT提示肺内存在多发炎症性病灶,医务人员应提高对此病的警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鼻疽 肺炎 伯霍尔德杆菌 发热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挥鞭样损伤及其MRI进展 被引量:4
6
作者 黎海燕 李钧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411-1413,共3页
关键词 挥鞭样损伤 MRI 机动车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