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T-1C末端多肽对昆明小鼠心肌肌小节α-Actin、α-Actinin及UCP_2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陈淑芬 张卫 +3 位作者 魏桃枝 许闽广 董战玲 张惠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4年第4期448-452,457,共6页
目的:观察心脏营养素-1(CT-1)慢性作用所诱导的小鼠重构心肌中,肌小节收缩性蛋白α-Actin、细胞骨架蛋白α-Actinin及线粒体解偶联蛋白-2(UCP2)的表达情况。方法:实验组昆明小鼠腹腔注射CT-1C末端肽(carboxy-terminal polypeptide of ca... 目的:观察心脏营养素-1(CT-1)慢性作用所诱导的小鼠重构心肌中,肌小节收缩性蛋白α-Actin、细胞骨架蛋白α-Actinin及线粒体解偶联蛋白-2(UCP2)的表达情况。方法:实验组昆明小鼠腹腔注射CT-1C末端肽(carboxy-terminal polypeptide of cardiotrophin-1,CT-1-CP)1、2、3、4周(每组10只,雌雄各半)后,对照组小鼠(10只,雌雄各半)腹腔注射生理盐水4周后,摘取小鼠心脏标本,石蜡包埋,切5μm厚切片,采用SABC检测肌小节结构蛋白α-Actin、α-Actinin与UCP2在小鼠心肌中的表达情况;同时采用Western blot检测小鼠心肌组织中3种蛋白质的相对表达量。结果:免疫组化结果显示,α-Actin的阳性颗粒主要集中于细胞核的周围,α-Actinin则趋于向肌节的横纹处汇聚,而UCP2则较均匀地散布于肌细胞浆中。结合Western blot相对灰度的比较分析,在对照组,α-Actin的表达水平略高于α-Actinin和UCP2,但3者之间并无明显的差异(WB:F=0.249,P>0.05)。注射CT-1-CP后,α-Actin的表达基本呈逐渐减弱的趋势,但对照组与4个注射组之间并无明显差异(χ2=7.386,P>0.05);与之相反,α-Actinin的表达则呈逐渐增强的趋势,阳性细胞数的百分比和阳性颗粒的染色强度都逐渐增多,而且各组间呈现出明显差异(χ2=21.977,P<0.01);UCP2的表达则在1周后增强,2周后达最高值,随后出现降低,4周后降至接近对照组的水平。结论:CT-1-CP的慢性作用可导致肌小节不同结构蛋白的比例发生改变,α-Actin的表达减少,α-Actinin的表达增多;而线粒体UCP2的表达达到一定峰值后即开始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一1c末端多肽(CT一1CP) α一肌动蛋白(d-Actin) α一辅肌动蛋白(α-Actinin) 线粒体解耦联蛋白-2(UCP )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1C末端肽慢性作用致昆明小鼠心肌重构
2
作者 陈淑芬 张卫 +3 位作者 魏桃枝 许闽广 董战玲 张惠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4年第3期307-312,共6页
目的:观察CT-1慢性作用所诱导的小鼠心肌重构及其组织学特征。方法:选取鼠CT-1C-末端16个氨基酸,合成多肽(carboxyl-terminal polypeptide of cardiotrophin-1,CT-1-CP),给实验组昆明小鼠分别腹腔注射1、2、3、4周(每组10只,雌雄各半),... 目的:观察CT-1慢性作用所诱导的小鼠心肌重构及其组织学特征。方法:选取鼠CT-1C-末端16个氨基酸,合成多肽(carboxyl-terminal polypeptide of cardiotrophin-1,CT-1-CP),给实验组昆明小鼠分别腹腔注射1、2、3、4周(每组10只,雌雄各半),对照组小鼠(10只,雌雄各半)腹腔注射生理盐水4周。分别于注射CT-1-CP 1、2、3、4周后称量小鼠的体重,摘取心脏标本称量心脏重量,石蜡包埋,切5μm厚切片,进行HE染色和MASSON染色,动态观测小鼠心脏的形态和组织学变化情况。结果:对照组小鼠的体重增加量在1、2周时高于CT-1-CP注射组小鼠;3周后,明显低于接受CT-1-CP注射的3周组(t=4.821,P<0.01)和4周组(t=4.060,P<0.01),4周后,CT-1-CP注射组的体重增加量明显高于对照组(t=2.019,P<0.05),体重也略高于对照组;注射过CT-1-CP的各组小鼠心脏重量均高于对照组,但各组间的心脏/体重比值却无明显差异(F=1.083 3,P>0.05)。腹腔注射CT-1-CP 1周后的昆明小鼠即出现心室腔扩大,心室壁变薄,心室壁内出现点灶状分布的纤维排列紊乱、横纹模糊,肌浆染色不均匀,并逐渐出现边集凝块的病变心肌细胞;2周后,心室壁出现非均匀性肥厚,病灶增多;3、4周后,上述病变更为明显,范围逐渐扩大,严重者出现肌原纤维断裂,甚至肌小节部分或完全缺失的现象。Masson染色则显示,注射CT-1-CP 1周后,形态正常的心肌细胞外及肌原纤维间,蓝染的纤维结缔组织即开始增多,且注射时间越长,纤维结缔组织增多的情况越明显。此外,在出现肌原纤维紊乱或肌小节缺失的病变心肌细胞处,结缔组织也明显增多。结论:CT-1-CP的慢性作用可促进心脏肥大,导致昆明小鼠心室发生重构,并导致昆明小鼠的重构心肌组织中病变心肌细胞内结构损坏;促进非心肌细胞及纤维结缔组织增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1C末端多肽(CT-1-CP) 心肌重构 组织增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血性心肌病患者淋巴细胞PPAR-α与心室重构及心功能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何喜民 姚震 +3 位作者 马瑞莲 李天发 云美玲 林云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4年第2期184-187,共4页
目的:检测缺血性心肌病患者淋巴细胞过氧化物酶体增生激活型受体α(PPAR-α)的表达,并探讨其与心室重构及心功能状态的关系。方法:选择97例经冠状动脉造影、心脏彩超结合临床资料明确诊断的缺血性心肌病患者,根据纽约心功能分级:心功能... 目的:检测缺血性心肌病患者淋巴细胞过氧化物酶体增生激活型受体α(PPAR-α)的表达,并探讨其与心室重构及心功能状态的关系。方法:选择97例经冠状动脉造影、心脏彩超结合临床资料明确诊断的缺血性心肌病患者,根据纽约心功能分级:心功能Ⅰ级24例,Ⅱ级25例,Ⅲ级25例,Ⅳ级23例,选择冠脉造影正常、心功能正常的25例非冠心病患者作为对照组,分离周围血淋巴细胞,以ELISA法测定其淋巴细胞膜中的PPAR-α水平,以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室内径大小(LVD)、舒张末容积(EDV)及射血分数(EF),比较PPAR-α与左室重构和心功能的关系。结果:缺血性心肌病患者的PPAR-α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显著下降[(41.65±8.92)pg/mL vs(55.32±6.89)pg/mL)];相关分析显示,缺血性心肌病患者PPAR-α的表达水平与左室内径、舒张末容积呈负相关﹙=-0.535,r=-0.672,P均<0.01﹚,与纽约心功能分级和EF值无明显相关。结论:缺血性心肌病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中PPAR-α的表达下调,左室重构愈明显PPAR-α的表达下调越显著;PPAR-α的表达与纽约心功能分级和心脏射血分数无关,PPAR-α可能具有抗心肌重构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氧化物酶体增生激活型受体a(PPAR-a) 缺血性心肌病 淋巴细胞 心室重构 心力衰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的比较 被引量:16
4
作者 邓明尧 吴国平 +1 位作者 冯旭霞 罗江宾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635-1636,共2页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UAP)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其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影响。方法将87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高剂量组45例,常规治疗基础上口服阿托伐他汀40 mg/d;低剂量组42例,常规治疗基础上口服阿托伐...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UAP)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其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影响。方法将87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高剂量组45例,常规治疗基础上口服阿托伐他汀40 mg/d;低剂量组42例,常规治疗基础上口服阿托伐他汀20 mg/d。治疗4周后观察疗效,并测定治疗前后患者血清VEGF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4周后,高剂量组临床疗效高于低剂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VEGF表达均有提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剂量组上调更为明显,与低剂量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40 mg/d治疗UAP安全有效,并可明显提高血清VEGF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托伐他汀 不稳定性心绞痛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血清生长分化因子15与TIMI危险评分的相关性 被引量:11
5
作者 邓明尧 吴国平 +1 位作者 冯旭霞 罗江宾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277-1278,共2页
目的探讨不稳定性心绞痛(unstable angina pcetoris,UAP)患者血清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与TIMI危险评分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检测97例UA患者与30例健康体检者血清GDF-15的表达水平。采用TIMI危险评分方法将UA患... 目的探讨不稳定性心绞痛(unstable angina pcetoris,UAP)患者血清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与TIMI危险评分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检测97例UA患者与30例健康体检者血清GDF-15的表达水平。采用TIMI危险评分方法将UA患者分为3组,比较各组间GDF-15表达水平差异。分析GDF-15与TIMI危险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UA患者血清GDF-15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健康体检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TIMI危险评分分组之间血清GDF-15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清GDF-15表达水平与TIMI危险评分之间存在相关关系。结论血清GDF-15的表达水平可以作为UA患者危险分层评估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稳定性心绞痛 生长分化因子15 TIMI危险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诊冠脉介入治疗心肌梗死32例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邓明尧 吴国平 +1 位作者 罗桂娇 王光余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0年第8期997-998,1003,共3页
目的:评价急性ST抬高患者行直接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的心肌微循环灌注与临床疗效关系。方法:32例患者共置入34枚支架,观察患者住院期间及术后30d内症状、心功能,比较手术前、后心电图变化。结果:本组患者32例,支架置入成功率100%。32... 目的:评价急性ST抬高患者行直接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的心肌微循环灌注与临床疗效关系。方法:32例患者共置入34枚支架,观察患者住院期间及术后30d内症状、心功能,比较手术前、后心电图变化。结果:本组患者32例,支架置入成功率100%。32例患者症状较术前明显减轻,4例患者出现心功能不全症状,1例出现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术后心电图较术前有所改善,住院期间及术后30d内不良事件发生率低。结论:急性ST抬高心肌梗死患者行直PCI是安全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冠脉介入治疗 急性心肌梗死 支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房颤动环肺静脉消融术后复发患者肺静脉、左心房容积CT成像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林明宽 张明哲 +5 位作者 张华 梁柳丹 刘浩 吉晓理 晏君 汪英男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924-927,共4页
目的采用CT三维成像技术观察心房颤动(AF)环肺静脉消融(CPVA)术后复发患者肺静脉(PV)形态和左心房容积(LAV)变化。方法对60例AF患者行CPVA术,随访3~6个月。根据术后AF有无复发,分为未复发组(n=32)和复发组(n=28)。采用Light Speed 64... 目的采用CT三维成像技术观察心房颤动(AF)环肺静脉消融(CPVA)术后复发患者肺静脉(PV)形态和左心房容积(LAV)变化。方法对60例AF患者行CPVA术,随访3~6个月。根据术后AF有无复发,分为未复发组(n=32)和复发组(n=28)。采用Light Speed 64排螺旋CT测量CPVA术前后PV口直径、截面积和LAV,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及随访时间、手术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组平均随访(5.2±0.8)个月,早期复发20例(71.4%),晚期复发8例(28.6%)。未复发组手术前后右上PV口最大径(RSPVdmax)、最小径(RSPVdmin),右下PV口最大径(RIPVdmax)、最小径(RIPVdmin),左上PV口最大径(LSPVdmax),4个PV口截面积(CSA)及LAV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下PV口最大径(LIPVdmax)、最小径(LIPVdmin),左上PV口最小径(LSPVdmin)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组术后仅见RIPVdmax、RIPVCSA、LIPVCSA较术前减少(P<0.05),其它PV指标和LAV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F患者CPVA术后早期复发率高,复发组患者PV、LAV无明显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 心房颤动 肺静脉 左心房容积 环肺静脉消融 复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老年患者预后与心率变异性关系 被引量:15
8
作者 高青豹 戴喜明 +1 位作者 胡清甫 陈其敬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293-1296,共4页
目的探讨心率变异性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的老年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前瞻性收集我院诊治的老年ACS患者120例,对患者随访1年,根据患者1年内是否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34例)和对照组(未发生... 目的探讨心率变异性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的老年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前瞻性收集我院诊治的老年ACS患者120例,对患者随访1年,根据患者1年内是否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34例)和对照组(未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86例)。观察2组患者入院时心率变异性,同时使用ROC曲线分析心率变异性对ACS的老年患者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的预测价值。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全部窦性心搏RR间期的标准差[SDNN,(88.65±18.88)ms vs(100.28±20.94)ms,P=0.006]、RR间期平均值的标准差[SDANN,(90.44±13.17)ms vs(96.79±12.77)ms,P=0.016]、RR间期标准差的均值[SDNN-Index,(32.56±4.83)ms vs(39.67±6.23)ms,P=0.000]、相邻RR间期差值的均方根[rMSSD,(25.85±4.74)ms vs(30.94±5.59)ms,P=0.000]、相邻RR间期差值>50 ms的心搏数占全部心搏数的百分比[PNN50,(11.12±2.74)%vs(14.83±4.60)%,P=0.000]显著降低。观察组高频谱、低频谱显著低于对照组[(505.35±119.27)ms vs(657.17±134.15)ms,P=0.000、(1208.59±190.38)ms vs(1449.56±257.14)ms,P=0.000]。高频谱对预测ACS的老年患者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价值最高,曲线下面积为0.801(95%CI:0.712~0.890,P=0.00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SDNN、SDANN、SDNN-Index、rMSSD、PNN50、高频谱、低频谱降低是ACS患者出院后再发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心率变异性降低与ACS患者预后不良有关,可以作为患者不良心血管事件的预测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冠状动脉疾病 心肌梗死 心力衰竭 心绞痛 不稳定型 心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口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发展状况调查及优势、潜力和困境探讨 被引量:3
9
作者 陈淑芬 魏桃枝 +6 位作者 饶利亚 王小虹 郑金丹 张卫 张云波 姚伟 严瑜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2期4004-4010,共7页
目的了解海口市社区卫生服务(CHS)体系发展状况,并探讨其优势、潜力和困境。方法以海口市4个区的所有CHS中心和CHS站为调查对象,采用卫生部妇社司下发的《社区卫生服务站常规监测调查表》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常规监测调查表》,对2007—... 目的了解海口市社区卫生服务(CHS)体系发展状况,并探讨其优势、潜力和困境。方法以海口市4个区的所有CHS中心和CHS站为调查对象,采用卫生部妇社司下发的《社区卫生服务站常规监测调查表》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常规监测调查表》,对2007—2010年海口市CHS机构的总体规模、卫生人力资源、财务收支及卫生服务提供情况等进行调查。抽取部分CHS机构的处方,采用卫生部妇社司下发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合理用药及处方费用常规监测调查表》,对2008—2010年CHS机构处方的用药个数、抗生素和激素使用情况及费用进行调查。随机拦截部分就诊CHS机构的社区居民,采用卫生部妇社司下发的《社区卫生服务利用者满意度调查表》,对2009—2010年社区居民的CHS知晓、利用及满意情况进行调查。结果 2010年建成并投入运行的CHS中心已有11家,完成规划数的55.0%(11/20);CHS站74家,完成规划任务。到2010年底,全市CHS中心的平均固定资产额为300.51万元,CHS站为44.66万元。2010年底,CHS机构卫生技术人员总数已达到1 180人,医师403人,护士548人,医护比为1∶1.36。CHS站和CHS中心分别于2009年和2010年实现了收支基本持平,并略有盈余;在收入方面,业务收入是CHS机构收入的主要来源,占总收入的70%以上;在支出方面,业务支出和人力支出是CHS机构支出的主要部分,CHS中心药品支出占业务支出的60%以上,CHS站则高达78%以上,在人力支出方面,人员的工资支出占绝大部分。2010年,海口市CHS机构的门急诊总量为1 633 913人次,占当年全市所有各级医疗机构门急诊总量6 151 781人次的26.6%;2007年CHS机构的急诊量为36 041人次,到2010年达到257 282人次,为2007年的7.1倍;双向转诊始终表现为上转多于下转的不对等态势。2008—2010年,2/3的处方中使用了抗生素,而且使用二联抗生素和激素的处方数均占抽查总数的20%以上。2010年,全市CHS机构共登记管理高血压患者35 634人,糖尿病患者10 550人。满意度较高的是CHS机构医务人员的服务态度,其次为等候时间和医务人员的解释和交流,最低的是就诊机构的设施和设备。结论以社会力量为主体的海口市CHS体系的优势在于资金筹措范围广,运作灵活,较短的时间内在机构的布局上实现了地域上的医疗服务可及性。其潜力首先在于成本控制相对容易,从而使药品价格下调有很大的空间;其次在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管理方面,CHS机构逐渐积累起来的资料,为心脑血管疾病的人群防控奠定基础。目前所面临的发展困境主要是难以获得综合医院的技术支持及其私有制属性而引发的对其公益性的质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卫生服务 社会力量 海口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斑块成份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再狭窄的影响 被引量:8
10
作者 罗江宾 王天松 方明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76-178,共3页
目的:应用血管内超声虚拟组织成像技术(IVUS—VH)量化评价斑块成份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再狭窄的影响。方法:连续纳入300例具有择期PCI指征的非糖尿病患者。在支架置人术前,对所有罪犯病变行血管内超声检查,并应用... 目的:应用血管内超声虚拟组织成像技术(IVUS—VH)量化评价斑块成份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再狭窄的影响。方法:连续纳入300例具有择期PCI指征的非糖尿病患者。在支架置人术前,对所有罪犯病变行血管内超声检查,并应用虚拟组织学软件分析斑块成份;随访1年,复查冠状动脉造影以支架内及支架近、远端5mm血管狭窄≥50%为标准,将所有患者分为无再狭窄组和再狭窄组,比较两组间临床特征和斑块成份。结果:两组间斑块成份比较,再狭窄组坏死组织比例较高【(14.7±6.9)%VS(22.9±10.2)%,P〈0.05】;无再狭窄组钙化组织比例较高[(17.6±8.5)%VS(10.2±6.8)%,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间高敏C反应蛋白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Logistic多元分析显示,高敏C反应蛋白(比值比=1.24,95%可信区间:1.05~1.81,P=0.027)和坏死核心成份比例(比值比=1.18,95%可信区间:1.05—1.66,P=0.041)是支架术后再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罪犯病变中,坏死核心成份越大,支架术后再狭窄发生率越高。炎症是引起再狭窄的高危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再狭窄 血管内超声-虚拟组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评价厄贝沙坦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老年性高血压疗效 被引量:6
11
作者 邓明尧 吴国平 罗桂娇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0年第7期859-861,共3页
目的:探讨动态血压监测(ABPM)评价厄贝沙坦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老年性高血压的疗效。方法:通过口服厄贝沙坦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老年性高血压82例,记录用药前、后24h平均压、白昼平均压、收缩压负荷值以及杓型曲线的变化,经统计... 目的:探讨动态血压监测(ABPM)评价厄贝沙坦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老年性高血压的疗效。方法:通过口服厄贝沙坦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老年性高血压82例,记录用药前、后24h平均压、白昼平均压、收缩压负荷值以及杓型曲线的变化,经统计学处理前、后之间的差异。结果:治疗前、后24h平均压、白昼平均压、收缩压负荷值以及杓型曲线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厄贝沙坦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老年性高血压是有效、安全的,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血压监测 厄贝沙坦 苯磺酸氨氯地平 老年高血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药物洗脱支架置入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血管内超声观察 被引量:4
12
作者 王天松 冯旭霞 姚震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348-351,共4页
目的:通过药物洗脱支架(DES)置入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血管内超声观察,探讨斑块成分及其形成原因。方法:入选60例定量冠状动脉造影确认为支架内再狭窄的患者,根据临床表现分为非ST段抬高的急性冠脉综合征35例(NSTEACS组)和稳定性冠心病25... 目的:通过药物洗脱支架(DES)置入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血管内超声观察,探讨斑块成分及其形成原因。方法:入选60例定量冠状动脉造影确认为支架内再狭窄的患者,根据临床表现分为非ST段抬高的急性冠脉综合征35例(NSTEACS组)和稳定性冠心病25例(SCAD组)。用血管内超声虚拟组织学检查评价再狭窄处病变。结果:2组随访时病变基本特征比较:与NSTEACS组比,SCAD组除随访时间较短、薄层纤维帽硬化斑块(TCFA)发生率较低、斑块体积较小、纤维脂肪组织比例较低、坏死组织比例较低、肌酸激酶MB同工酶水平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外(均P<0.05),其它病变基本特征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60例患者不同随访时间的病变基本特征比较:与随访时间>20个月比,随访时间<20个月除TCFA发生率较低、斑块体积较小、纤维脂肪组织比例较低、坏死组织比例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外(均P<0.05),其它病变基本特征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粥样硬化斑块可能是DES置入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重要机制之一,TCFA的形成和破裂可能是DES术后发生NSTEACS的重要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药物洗脱支架 冠状动脉再狭窄 血管内超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