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4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医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12
1
作者 王身芳 林宇煌 +3 位作者 王身林 李长君 冉希 张悦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88-90,共3页
目的观察中医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108例脑卒中偏瘫患者,按照住院时间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4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结合中医特色护理康复,包括坐式八段锦、中药热敷、按... 目的观察中医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108例脑卒中偏瘫患者,按照住院时间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4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结合中医特色护理康复,包括坐式八段锦、中药热敷、按摩等。结果干预3个月后,两组肢体运动功能评分、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实施中医特色康复护理,可促进患者肢体功能康复,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偏瘫 肢体功能 功能锻炼 八段锦 中药热敷 中医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腑醒神汤在高血压病脑出血治疗中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李东峰 周文科 +4 位作者 周详 周国平 刘海玉 薛富娜 陆毅 《中华中医药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22-125,共4页
目的探讨通腑醒神汤联合西药治疗高血压病脑出血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住院治疗的高血压病脑出血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西医治疗,同时观察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给予通腑醒神汤辅助治疗,治疗疗程4... 目的探讨通腑醒神汤联合西药治疗高血压病脑出血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住院治疗的高血压病脑出血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西医治疗,同时观察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给予通腑醒神汤辅助治疗,治疗疗程4周。观察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神经功能及认知功能、血清脑损伤及自由基指标、清炎症因子水平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前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积分下降,且观察组下降程度大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两组治疗前格拉斯哥(Glasgow Coma Scale,GCS)、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the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iation,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C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GCS、MMSE、MoCA评分升高,且观察组升高程度大于对照组,NIHSS评分下降,且观察组下降程度大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两组治疗前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 specific enolase,NSE)、星形胶质源性蛋白(S100β)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NSE及S100β水平下降,且观察组下降程度大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内皮素-1(Endothelin-1,NT-1)、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DA、NT-1治疗后下降,且观察组下降程度大于对照组,SOD、NO治疗后升高,且观察组升高程度大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清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下降,且观察组下降程度大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腑醒神汤联合西药治疗高血压病脑出血可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神经功能及认知功能,其作用可能与抑制炎性介质及自由基所致的脑损伤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腑醒神汤 高血压病脑出血 疗效 中医证候 神经功能 认知功能 脑损伤 自由基 炎症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带地区急性缺血性中风中医证型与MRI-DWI及其预后差异性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韦勇 张庭庭 +6 位作者 邓丹琼 褚雪菲 刘广保 陈业春 林竹强 谢飞跃 何立强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360-1363,共4页
目的:探讨MRI-DWI(核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技术)在热带地区急性缺血性中风中医证型的差异性,观察各中医症型的预后差异。方法:回顾性收集2010年8月—2013年12月临床及MRI确诊无意识障碍急性缺血性中风患者134例,按1993年颁布的《中药新药... 目的:探讨MRI-DWI(核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技术)在热带地区急性缺血性中风中医证型的差异性,观察各中医症型的预后差异。方法:回顾性收集2010年8月—2013年12月临床及MRI确诊无意识障碍急性缺血性中风患者134例,按1993年颁布的《中药新药治疗中风病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将他们分为肝阳暴亢、风火上扰(2例),风痰瘀血、痹阻脉络(68例),痰热腑实、风痰上扰(13例),气虚血瘀(49例),阴虚风动(2例)5组,并分析它们脑梗死DWI图像资料。分别评价患者治疗前、治疗后2周及治疗后3个月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患者病残程度,作为中、远期疗效指标,并分析各中医证型间的远期疗效差异。结果:三亚热带地区的急性缺血性中风以"瘀、痰、气虚"为主;所搜集资料中经络组病例中腔隙性脑梗塞为80例,占比约57.9%,分布最为广泛。由于肝阳暴亢、风火上扰及阴虚风动证型各仅有2例,代表性较差,不予分析。经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对3组DWI显示的脑梗死容积进行比较,得H=9.229,P=0.010,差别有统计学意义。再经单因素方差分析对3组的ADC值进行比较,得F=3.393,P=0.18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最后进一步用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对3个不同中医分型组的疗效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MRIDWI显示的梗死容积与热带地区急性缺血性中风中医证型间有一定的关系,其差异性无统计学意义;而DWI的ADC值在评估热带地区急性缺血性中风中医证型意义不大。各中医证型其远期疗效差异性没有统计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WI 脑梗死容积 ADC值 急性缺血性中风 中医证型 热带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亚地区缺血性脑卒中/TIA二级预防及临床路径现状 被引量:7
4
作者 周辉 周少珑 +8 位作者 李洵桦 沈晓明 蔡弈秋 邢爱群 张雪海 肖林婷 罗显云 吴云虹 陈必军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371-374,共4页
目的了解缺血性脑卒中/TIA二级预防及缺血性脑卒中临床路径执行情况的现状,分析复发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二级预防措施。方法通过电话随访收集复发性缺血性脑卒中及TIA患者259例,对患者二级预防药物干预及进入临床路径的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 目的了解缺血性脑卒中/TIA二级预防及缺血性脑卒中临床路径执行情况的现状,分析复发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二级预防措施。方法通过电话随访收集复发性缺血性脑卒中及TIA患者259例,对患者二级预防药物干预及进入临床路径的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59例复发性卒中患者,抗血小板治疗比例46.7%(121/259);合并高血压病患者降压药治疗比例为66.4%(123/185);合并糖尿病患者降糖药治疗比例为66.7%(84/126);合并血脂异常患者他汀类药物治疗比例为26.7%(34/127)。复发患者进入临床路径的人数及进入临床路径的原因与初发患者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结论三亚地区缺血性脑卒中/TIA二级预防中的药物干预率低,应通过提高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入临床路径的比率来达到患者坚持二级预防依从性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二级预防 临床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益智仁抑制PFKFB3介导的糖酵解对糖尿病肾病上皮间充质转化的影响
5
作者 李小燕 袁勇 +5 位作者 王晶 马天鹏 李丽丹 颜子杰 肖曼 谢毅强 《海南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481-489,共9页
目的:利用体内和体外模型探究益智仁对糖尿病肾病上皮间充质转化的潜在治疗作用,并研究其作用机制。方法:体内实验:db/m小鼠作为空白组,将db/db小鼠分为模型组、阳性药物对照组(恩格列净组)、益智仁低、中、高剂量组。通过HE染色观察肾... 目的:利用体内和体外模型探究益智仁对糖尿病肾病上皮间充质转化的潜在治疗作用,并研究其作用机制。方法:体内实验:db/m小鼠作为空白组,将db/db小鼠分为模型组、阳性药物对照组(恩格列净组)、益智仁低、中、高剂量组。通过HE染色观察肾脏组织病理改变,采用RT-qPCR、Western blot检测肾脏组织中PFKFB3、E-cadherin、Col3α1和Vimentin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体外实验:将HK-2细胞分为空白组、模型组以及益智仁含药血清不同剂量组(低、中、高剂量组),同时设立恩格列净阳性对照组。经过24 h的药物干预后,首先通过划痕实验评估各组细胞的迁移能力,并据此确定最佳药物浓度。随后,采用RT-qPCR和Western blot技术,检测HK-2细胞中PFKFB3、E-cadherin、Col3α1和Vimentin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利用免疫荧光技术进一步验证EMT中关键蛋白Col3α1的表达情况。结果:体内实验:HE染色显示: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肾小球体积增大、基底膜增厚,肾小管上皮细胞肿胀、管腔变窄,益智仁及恩格列净干预后各治疗组肾脏病理变化均有不同程度的减轻;在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中,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E-cadherin表达水平显著下调(P<0.05),PFKFB3、Col3α1、Vimentin的表达水平则显著上调(P<0.05),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E-cadherin表达上调(P<0.05),PFKFB3、Col3α1、Vimentin的表达显著下调(P<0.05)。体外实验: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细胞的迁移能力显著增强(P<0.05),与模型组比较,各含药血清组以及恩格列净组的HK-2细胞迁移能力均有所降低(P<0.05),其中以10%含药血清组降低最为明显;在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中,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E-cadherin表达水平显著下调(P<0.05),PFKFB3、Col3α1、Vimentin的表达水平则显著上调(P<0.05),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E-cadherin的表达明显上调(P<0.05),PFKFB3、Col3α1、Vimentin的表达显著下调(P<0.05);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Col3α1荧光表达水平升高,给予药物处理后Col3α1荧光表达水平下降。结论:益智仁通过抑制PFKFB3介导的异常糖酵解改善糖尿病肾病上皮间充质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智仁 糖尿病肾病 糖酵解 上皮间充质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窄带成像内镜技术观察下Barrett食管的病变特点以及病理类型与中医肝郁证的关系
6
作者 韩广明 赵炜 吕迎春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2284-2286,共3页
目的:探讨窄带成像内镜(NBI)技术下的Barrett食管(BE)病变及病理类型与中医肝郁证的关系。方法:BE患者43例,均采用NBI观察患者病变情况。结果:NBI普通模式下,肝郁证型患者岛型比例为81.77%,明显高于非肝郁证型患者(P〈0.05);... 目的:探讨窄带成像内镜(NBI)技术下的Barrett食管(BE)病变及病理类型与中医肝郁证的关系。方法:BE患者43例,均采用NBI观察患者病变情况。结果:NBI普通模式下,肝郁证型患者岛型比例为81.77%,明显高于非肝郁证型患者(P〈0.05);肝郁证型和非肝郁证型患者舌型、全周型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BI放大模式下,肝郁证型患者pit-1和pit-2比例分别为46.15%和50.00%,明显高于非肝郁证型患者(P〈0.05),而pit-3比例为3.85%,明显低于非肝郁证型患者(P〈0.05);肝郁证型患者和非肝郁证型患者病理分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BI普通模式下,肝郁证型BE患者以岛型为主,放大模式下,以pit-1和pit-2型腺管开口为主;病理分型与肝郁证型无明显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窄带成像内镜 BARRETT食管 肝郁证 病理类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住院患者跌倒发生情况及危险因素
7
作者 周娟娟 王国利 关虹虹 《中国卫生统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06-608,共3页
目的 分析老年住院患者跌倒发生情况及危险因素,为制订适宜的护理干预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6月我院收治的11450例老年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发生院内跌倒老年患者289例,作为跌倒组,11161例老年患者... 目的 分析老年住院患者跌倒发生情况及危险因素,为制订适宜的护理干预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6月我院收治的11450例老年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发生院内跌倒老年患者289例,作为跌倒组,11161例老年患者未发生院内跌倒,作为非跌倒组,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分析老年住院患者跌倒发生情况和跌倒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跌倒组与非跌倒组在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吸烟史、饮酒史、合并基础疾病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服用药物、陪护、疾病严重程度、跌倒史等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生院内跌倒患者289例,发生率最高的前3个科室分别为呼吸内科、内分泌科和神经内科,跌倒发生率分别为25.95%、24.57%和18.34%;第一到第四季度跌倒发生率分别为18.52%、22.22%、33.33%、25.93%,其中第三季度跌倒发生率最高;老年住院患者08:00~16:00、16:01~23:00、23:01~08:00时间段跌倒发生率分别为22.15%、44.29%、33.56%,其中16:01~23:00时间段跌倒发生率最高;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跌倒与全程陪护、跌倒史及服用安眠、抗镇静药物、抗精神药显著相关。结论 老年住院患者发生跌倒几率较高,跌倒与全程陪护、跌倒史、疾病严重程度及服用安眠、抗镇静药物、抗精神药显著相关。医护人员应全面评估跌倒危险因素,进行健康宣教,加强对跌倒危险性的了解,降低跌倒事件发生率,保障患者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住院患者 跌倒 发生情况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中和胃汤联合耳穴压豆对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患者治疗疗效及对血清VIP、MTL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9
8
作者 韩广明 赵炜 吕迎春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92-96,共5页
目的 温中和胃汤联合耳穴压豆对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CG)患者的治疗疗效及对血清VIP、MTL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2年5月该院接收的脾胃虚寒型CG患者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7例和对照组43例。所有患者均行常规治疗... 目的 温中和胃汤联合耳穴压豆对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CG)患者的治疗疗效及对血清VIP、MTL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2年5月该院接收的脾胃虚寒型CG患者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7例和对照组43例。所有患者均行常规治疗,同时对照组给予耳穴压豆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温中和胃汤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疗效、中医证候评分、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治疗前后,检测两组患者外周血胃肠功能指标[胃动素(MTL)、血管活性肽(VIP)]以及炎症指标[白细胞介素-1β(IL-1β)以及白细胞介素-6(IL-6)]表达水平。在患者停药3个月后,对其进行为期半年的跟踪随访调查,记录其复发情况。结果 观察组、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3.62%、76.74%,不良反应总共发生率分别为17.02%、9.30%,6个月内复发率分别为0.00%、13.9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较高、6个月复发率较低(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差异(P>0.05)。治疗后中医证候对比,观察组胃隐痛、喜温喜按、劳累/受凉后症状加重和泛吐清水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神疲倦怠、舌淡胖评分无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MTL高于对照组(P<0.05),VIP、IL-1β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IL-6浓度无差异(P>0.05)。结论 温中和胃汤联合耳穴压豆可有效提高脾胃虚寒型CG治疗疗效,降低VIP和IL-1β表达,同时提高MTL表达水平,降低短期内复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胃炎 脾胃虚寒型 温中和胃汤 血管活性肽 复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益气健脾清肝和胃方对脾胃虚弱型胃食管反流患者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5
9
作者 吕迎春 赵炜 +2 位作者 蔡翠珠 韩广明 陈云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830-2833,共4页
目的探讨益气健脾清肝和胃方对脾胃虚弱型胃食管反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12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给予雷贝拉唑钠肠溶片,观察组给予益气健脾清肝和胃方,疗程8周。检测临床疗效、中医证候评分、GERDQ评分、UES... 目的探讨益气健脾清肝和胃方对脾胃虚弱型胃食管反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12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给予雷贝拉唑钠肠溶片,观察组给予益气健脾清肝和胃方,疗程8周。检测临床疗效、中医证候评分、GERDQ评分、UES静息压、LES静息压、炎症因子(CRP、IL-6、TNF-α)、脑肠肽相关指标(GAS、MTL、VIP)、不良反应发生率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中医证候评分、GERDQ评分、炎症因子、VIP降低(P<0.05);UES静息压、LES静息压、GAS、MTL升高(P<0.05),以观察组更明显(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气健脾清肝和胃方可安全有效地改善脾胃虚弱型胃食管反流患者中医证候,减轻炎症及VIP水平,缓解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气健脾清肝和胃方 胃食管反流 脾胃虚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子热奄包对腹部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君豪 胡春祥 +3 位作者 张建华 王明月 刘增军 陈钊智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97-99,共3页
目的研究四子热奄包对腹部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0月—2022年7月在三亚市中医院就诊的98例行腹部手术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四子热奄包治... 目的研究四子热奄包对腹部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0月—2022年7月在三亚市中医院就诊的98例行腹部手术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四子热奄包治疗,两组均治疗4 d。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胃肠功能恢复和激素水平。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首次排气、首次排便、腹胀缓解、肠鸣恢复等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中P物质(substance P,SP)、胃动素(motilin,MTL)、生长抑素(somatostatin,SS)、胃泌素(gastrin,GAS)等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腹痛、腹胀、恶心呕吐、嗳气反酸等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四子热奄包治疗患者腹部术后胃肠功能障碍,能够明显提升治疗有效率,改善排期排便等指标时间,提高胃肠激素水平,使中医证候积分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科手术 腹部 四子热奄包 胃肠功能 中医证候积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子养亲汤加减联合针刺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合并肌少症患者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6
11
作者 张艳丽 宋昳星 徐丹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7-111,共5页
目的探讨三子养亲汤加减联合针刺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合并肌少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94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三子养亲汤加减联合循经针刺,疗程8周。检测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三子养亲汤加减联合针刺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合并肌少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94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三子养亲汤加减联合循经针刺,疗程8周。检测临床疗效、中医证候评分、肺功能指标(FVC、FEV1、FEV1/FVC)、炎症因子(CRP、IL-6、TNF-α),肌肉特异性生物标志物(MSTN、IGF-1)、相关量表评分(SARC-F、SPPB)、骨骼肌质量指数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中医证候评分、炎症因子、MSTN、SARC-F评分降低(P<0.05),肺功能指标、IGF-1、SPPB评分、骨骼肌质量指数升高(P<0.05),以观察组更明显(P<0.05)。结论三子养亲汤加减联合针刺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合并肌少症患者临床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子养亲汤 针刺 常规治疗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 肌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线针法联合祛风愈瘫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李为成 王天磊 +3 位作者 潘能毅 彭亚婷 樊伟 刘建浩 《世界中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96-700,共5页
目的:观察三线针法联合口服祛风愈瘫丸与单纯三线针法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8月至2021年8月海南省三亚市中医院针灸科收治诊断为周围性面瘫的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简单随机化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目的:观察三线针法联合口服祛风愈瘫丸与单纯三线针法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8月至2021年8月海南省三亚市中医院针灸科收治诊断为周围性面瘫的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简单随机化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采用单纯三线针法治疗,观察组采用三线针法联合口服祛风愈瘫丸治疗。1周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4个疗程;分别观察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的House-Brackmann(H-B)分级、Sunnybrook(S-B)评分、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MAP)潜伏期和波幅变化、面部残疾指数(FDI)评分的身体功能指数(FDIp)和社会功能指数(FDIs)比较及血清内皮素(ET)、血清一氧化氮(NO)水平变化。结果:观察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疗效(P<0.05)。治疗后2组患者H-B(P<0.05)、S-B(P<0.001)及FDIp(P<0.001)评分较治疗前提高,且观察组患者显著高于对照组,FDI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患者CMAP潜伏期均较治疗前明显缩短、波幅明显延长,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比较潜伏期明显缩短(P<0.01)、波幅明显延长(P<0.001)。治疗后2组患者血清ET水平显著低于治疗,血清NO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前,(P<0.001);且观察组血清ET水平明显低于对照,血清NO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结论:三线针法联合祛风愈瘫丸对周围性面瘫疗效显著,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面神经功能、肌电图指标及血清ET、NO水平,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围性面瘫 三线针法 面神经功能损伤 祛风愈瘫 复合肌肉动作电位 面部残疾指数 内皮素 一氧化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瘀止痛方结合改良火针刺骨法治疗膝关节炎效果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张杰荣 熊时喜 田晓林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48-151,共4页
目的 探究清瘀止痛方结合改良火针刺骨法治疗膝关节炎效果研究。方法 选取该院2019年1月—2022年1月骨科门诊收治的103例膝关节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针刺组33例、中药组34例与联合组36例。观察治疗前与治疗30 d后3组... 目的 探究清瘀止痛方结合改良火针刺骨法治疗膝关节炎效果研究。方法 选取该院2019年1月—2022年1月骨科门诊收治的103例膝关节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针刺组33例、中药组34例与联合组36例。观察治疗前与治疗30 d后3组骨关节炎指数评分(WOMAC)、血清中的相关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中医症状评分以及奎森功能演算指数(Lequesne)方面的评分。观察3组患者临床疗效与不良反应。结果 3组患者治疗前中医证候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0 d后3组患者中医证候积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30 d后联合组中医证候评分显著低于针刺组与中药组(P<0.05)。3组患者治疗前WOMAC、Lequesne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0 d后3组WOMAC、Lequesne评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治疗30 d后联合组WOMAC、Lequesne评分显著低于针刺组与中药组(P<0.05)。3组患者治疗前TNF-α、MMP-3和IL-6浓度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0 d后3组TNF-α、MMP-3和IL-6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30 d后联合组TNF-α、MMP-3和IL-6水平显著低于针刺组与中药组(P<0.05)。治疗30 d后联合组总有效率为94.46%(34/36)显著高于针刺组63.63%(21/33)和中药组67.65%(21/34)(P<0.05)。针刺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09%(3/33)略高于联合组8.34%(3/36)与中药组5.88%(2/34),但3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清瘀止痛方结合改良火针刺骨法能有效提高患者临床疗效、改善膝关节的功能、降低炎症因子的浓度水平,达到抗炎镇痛的效果,值得在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瘀止痛方 改良火针 刺骨法 膝关节炎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刺结合功能性电刺激治疗脑卒中后膝过伸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2
14
作者 林宇煌 李长君 +3 位作者 王身芳 梁玉林 尹中懿 陈伟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39-242,共4页
目的观察脑卒中后膝过伸患者采取针刺结合功能性电刺激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三亚市中医院及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99例脑卒中后膝过伸患者(2022年1月—2023年8月收治)纳入研究,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常规组(49例)... 目的观察脑卒中后膝过伸患者采取针刺结合功能性电刺激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三亚市中医院及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99例脑卒中后膝过伸患者(2022年1月—2023年8月收治)纳入研究,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常规组(49例)与研究组(50例),常规组患者采取常规康复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常规组患者治疗基础上结合针刺及功能性电刺激治疗,各组数据观察:膝过伸治疗效果、膝关节活动度(Range of motion, ROM)疗效、治疗前后膝过伸次数变化与10 m步行测试时间变化、功能性步行量表(functional ambulation category scale, FAC)评分变化、简式运动功能评分量表(Fugl-Meyer assessment, FMA)评分变化以及Berg量表(Berg balance scale, BBS)评分变化、步态空间参数(步频、步速、步幅)变化、测定伸肌及屈肌峰力矩评估治疗前后患者肌力水平变化、治疗前后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 CRP)、白介素-6(interleukin 6,IL-6)以及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指标变化。结果研究组患者膝过伸治疗效果、膝关节ROM疗效均高于常规组(P<0.05);治疗后各组患者膝过伸次数均减少,10 m步行测试时间缩短,FAC评分、FMA评分、BBS评分、步态空间参数(步频、步速、步幅)、伸肌及屈肌峰力矩均改善,CRP、IL-6、TNF-α水平均下降,而研究组患者治疗后膝过伸次数少于常规组,10 m步行测试时间短于对照组,FAC、FMA评分、BBS评分、步态空间参数(步频、步速、步幅)、伸肌及屈肌峰力矩等指标优于常规组,CRP、IL-6、TNF-α水平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针刺结合功能性电刺激治疗脑卒中后膝过伸临床效果显著,患者症状改善,膝关节功能改善,值得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后膝过伸 针刺 功能性电刺激 疗效 下肢功能 炎症因子水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补阳还五汤加减联合针灸治疗中风偏瘫对Hcy、BDNF的变化研究 被引量:34
15
作者 郑全成 刘建浩 张宇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47-50,共4页
目的研究补阳还五汤加减联合针灸治疗中风偏瘫对患者同型半胱氨酸(Hcy)、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的变化影响。方法选取医院2016年8月-2018年10月收治的中风偏瘫患者78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两组患者均给予康复训练及降低颅内压... 目的研究补阳还五汤加减联合针灸治疗中风偏瘫对患者同型半胱氨酸(Hcy)、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的变化影响。方法选取医院2016年8月-2018年10月收治的中风偏瘫患者78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两组患者均给予康复训练及降低颅内压,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改善脑微循环、营养脑细胞等常规治疗,对照组加用针灸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2.31%,36/39)高于对照组(74.36%,29/3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主要中医证候积分组间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意识不清(0.82±0.29)分、口眼歪斜(0.76±0.35)分、肢体偏瘫(1.01±0.32)分、言语謇涩(0.76±0.37)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Hcy、BDNF、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可溶性CD14(sCD14)水平组间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BDNF水平高于对照组,Hcy、hs-CRP、sCD14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BI评分、改良Ashworth肌力评分、FMA评分组间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BI评分(72.01±12.47)分、FMA评分(18.85±2.14)分高于对照组,改良Ashworth肌力评分(1.09±0.47)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加减联合针灸治疗中风偏瘫可调节Hcy、hs-CRP、sCD14、BDNF的表达水平,改善肌力,促进肢体运动功能恢复,提高自理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阳还五汤 针灸 中风偏瘫 肌力 运动功能 同型半胱氨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射干麻黄汤治疗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临床疗效研究及机制探讨 被引量:38
16
作者 韩正贵 李君豪 崔小红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531-534,共4页
目的:探讨射干麻黄汤治疗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的临床疗效研究及机制。方法:研究对象为78例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39例。对照组给予莫西沙星、盐酸氨溴索片以及氨茶碱缓释片等综合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 目的:探讨射干麻黄汤治疗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的临床疗效研究及机制。方法:研究对象为78例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39例。对照组给予莫西沙星、盐酸氨溴索片以及氨茶碱缓释片等综合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再予射干麻黄汤治疗,均接受10 d治疗。检测血清炎性因子水平,予治疗前后动脉血气分析,记录主要症状缓解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临床疗效。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血清IL-6、PCT及hs-CRP水平显著降低(P<0.01),IL-2及PaO_2水平显著升高(P<0.01),PaCO_2明显降低(P<0.01);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血清IL-6、PCT及hs-CRP水平较低(P<0.01),IL-2水平较高(P<0.01),PaO_2较高(P<0.01),PaCO_2较低(P<0.01),咳、痰、喘及住院时间较短(P<0.01),治疗有效率较高(P<0.05)。结论:射干麻黄汤可有效快速缓解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主要症状,提高临床疗效,且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支气管炎 急性发作 射干麻黄汤 疗效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依从性曲线变化规律的阶段性健康教育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59
17
作者 刘茂娟 林美珍 +3 位作者 周歧銮 王娟 梁婷 张颖 《中国健康教育》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89-92,95,共5页
目的探讨基于依从性曲线变化规律的健康教育对2型糖尿病患者疾病认知水平及治疗依从行为的影响。方法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选择住院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98例为研究对象,根据住院时间分为实验组(2018年1—6月)51例、对照组(201年7—12月)47... 目的探讨基于依从性曲线变化规律的健康教育对2型糖尿病患者疾病认知水平及治疗依从行为的影响。方法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选择住院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98例为研究对象,根据住院时间分为实验组(2018年1—6月)51例、对照组(201年7—12月)47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健康教育措施,实验组采用基于依从性曲线变化规律的阶段性健康教育。比较两组健康教育前后患者疾病认知水平、治疗依从行为等指标。结果随访6个月后,实验组患者基础知识、运动知识、遵医用药知识、自我监测知识和疾病认知总体知晓率分别为84.31%、80.39%、84.31%、74.51%和81.05%,高于对照组的65.96%、61.70%、63.83%、55.32%和65.96%(P<0.05或P<0.01);饮食控制、规律运动、血糖监测、足部护理、治疗依从行为总分得分分别为(24.56±3.52)分、(17.21±2.16)分、(16.12±2.15)分、(21.32±2.25)分和(109.52±13.54)分,高于对照组的(21.35±4.10)分、(15.12±2.35)分、(14.25±2.20)分、(19.54±3.12)分和(99.93±12.41)分(P<0.05)。结论基于依从性曲线变化规律的阶段性健康教育有助于提高2型糖尿病疾病认知水平,促进并保持良好的治疗依从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健康教育 依从性曲线 疾病认知 依从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祛瘀通络汤和督脉三针联合常规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22
18
作者 王波 刘建浩 +1 位作者 王天磊 谭春凤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2541-2543,共3页
目的探讨祛瘀通络汤和督脉三针联合常规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6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阿司匹林、依达拉奉、神经节苷脂、阿托伐他汀),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祛瘀通络汤和督脉三... 目的探讨祛瘀通络汤和督脉三针联合常规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6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阿司匹林、依达拉奉、神经节苷脂、阿托伐他汀),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祛瘀通络汤和督脉三针(神庭、百会、风府),疗程4周。检测临床疗效、NIHSS评分、Barthel指数、血流动力学指标(PCA和MCA的Vm、PI)、炎症因子(NSE、MBP、IL-6、IL-17)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NIHSS评分、PI、炎症因子降低(P<0.05),Barthel指数、Vm升高(P<0.05),以观察组更明显(P<0.05)。结论祛瘀通络汤和督脉三针联合常规治疗可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脑血流动力学,提高疗效,其机制可能与降低炎症因子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祛瘀通络汤 督脉三针 常规治疗 急性脑梗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养元健骨汤联合针灸对风寒湿痹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19
19
作者 吴海波 禹志军 +2 位作者 白曼莫 何维新 王锋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3565-3567,共3页
目的探讨养元健骨汤联合针灸对风寒湿痹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162例患者随机分为养元健骨汤组、针灸组、联合组,每组54例,疗程4周。检测临床疗效、Lyshom评分、VAS评分、WOMAC评分、MMP-3、MMP-9、ESR、CRP、RF、不良事件... 目的探讨养元健骨汤联合针灸对风寒湿痹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162例患者随机分为养元健骨汤组、针灸组、联合组,每组54例,疗程4周。检测临床疗效、Lyshom评分、VAS评分、WOMAC评分、MMP-3、MMP-9、ESR、CRP、RF、不良事件发生率变化。结果联合组总有效率高于其他2组(P<0.05)。治疗后,3组Lyshom评分升高(P<0.05),VAS评分、WOMAC评分、MMP-3、MMP-9、ESR、CRP、RF降低(P<0.05),以联合组更明显(P<0.05)。3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养元健骨汤联合针灸可安全有效地下调风寒湿痹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血清MMP-3、MMP-9、ESR、CRP、RF水平,缓解疼痛与僵硬症状,促进关节功能恢复,效果优于单用两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元健骨汤 针灸 膝骨性关节炎 风寒湿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头穴透刺不同刺激法对急性脑卒中疗效的比较 被引量:16
20
作者 刘建浩 王凡 +1 位作者 鲍春龄 东贵荣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92-94,共3页
目的观察头穴透刺不同刺激法对急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 2011年7月~2014年7月90例住院急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手捻针组、电针组和单留针组,每组30例。各组在神经内科治疗基础上,均采用病灶侧百会透刺太阳穴,分别予手捻针、电针... 目的观察头穴透刺不同刺激法对急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 2011年7月~2014年7月90例住院急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手捻针组、电针组和单留针组,每组30例。各组在神经内科治疗基础上,均采用病灶侧百会透刺太阳穴,分别予手捻针、电针、单纯留针针刺。治疗前和治疗14 d后,采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DS)进行评定,测量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观察各组临床疗效。结果各组治疗后NDS评分手捻针组最低(P〈0.05),血清NSE水平手捻针组最低(P〈0.05)。手捻针组总有效率高于电针组和单留针组(P〈0.05)。结论头穴透刺手捻针刺激手法能更有效改善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提高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头针 透刺 手法 电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