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社会工作方式融入社区安全治理——评《社区与家庭安全管理》
1
作者 赵方方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147-2148,共2页
社区是城市基层社会组织,社区安全治理工作是城市安全治理工作的重要内容。社区安全关系着社区所有居民的安全利益,且对城市区域安全治理有较大影响。传统社区安全治理工作主体是政府基层组织及社会专业机构,在开展社会安全治理工作时... 社区是城市基层社会组织,社区安全治理工作是城市安全治理工作的重要内容。社区安全关系着社区所有居民的安全利益,且对城市区域安全治理有较大影响。传统社区安全治理工作主体是政府基层组织及社会专业机构,在开展社会安全治理工作时虽然有较强的专业性,然而由于机构人员配置有限等现实问题,难以真正深入社区并推动安全治理工作开展,更多时候是基于政府层面负责推动社区安全治理政策贯彻落实。社区安全治理工作开展要求相对具体,且需要与社区居民打交道,因此可合理借鉴和采用社会工作理论与方法推动社区安全治理工作更高效、更细致的开展,推动安全和谐平安社区建设。社区由不同文化背景、不同性格特点,以及不同家庭情况的人组成,对于安全治理认知与需求亦呈现多元化的特点。在社区安全治理中融入社会工作方式,可借鉴现代科学的社会治理思维提高社区安全治理效率,改善社区安全治理工作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安全治理 城市基层社会组织 现代科学 和谐平安社区 社会工作 基层组织 人员配置 认知与需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振兴的历史溯源、现实困境与路径选择 被引量:8
2
作者 张琴 肖芒 《农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5-56,共2页
党的十九大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并作出了重大的决策部署,是今后一段时间的重要任务,是推动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中国乡村发展经历了乡村社会改良与乡土重建、土地改革与土地制度改革、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乡村振兴战略的历史... 党的十九大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并作出了重大的决策部署,是今后一段时间的重要任务,是推动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中国乡村发展经历了乡村社会改良与乡土重建、土地改革与土地制度改革、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乡村振兴战略的历史变迁。当前乡村振兴面临乡村产业边缘化、农民老龄化、农村空心化等诸多现实困境,并提出建立农村多元化产业发展体系、加快农业要素运作体系建设、完善农村多元化治理体系建设等提升乡村振兴的路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历史溯源 现实困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享经济视域下海南省乡村旅游民宿业的发展探析 被引量:5
3
作者 高娟 《农村农业农民》 2022年第9期27-28,共2页
本文将海南省乡村旅游民宿业置于共享经济的大背景下进行分析,提出当前海南省民宿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比如民宿主题内涵缺少异质性,乡村民俗整体规划性不强,民宿安保设施配备不全,缺少专业管理人才等。并就此提出相关解决对策及建议,... 本文将海南省乡村旅游民宿业置于共享经济的大背景下进行分析,提出当前海南省民宿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比如民宿主题内涵缺少异质性,乡村民俗整体规划性不强,民宿安保设施配备不全,缺少专业管理人才等。并就此提出相关解决对策及建议,以期促进海南省乡村旅游民宿业的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享经济 乡村旅游 民宿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振兴背景下女性乡贤的类型及作用——以海南省w市为例 被引量:1
4
作者 高娟 《农村农业农民》 2023年第9期48-50,共3页
随着城乡人口流动的加快,农村劳动力人口呈现出老龄化和女性化,基于此,女性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本文结合海南省乡村发展的现实,基于国内学者对女性乡贤的类型划分,分析了海南省W市女性乡贤在乡村经济发展和社会治理中发挥的作用。... 随着城乡人口流动的加快,农村劳动力人口呈现出老龄化和女性化,基于此,女性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本文结合海南省乡村发展的现实,基于国内学者对女性乡贤的类型划分,分析了海南省W市女性乡贤在乡村经济发展和社会治理中发挥的作用。提出女性乡贤在自己擅长的领域积极推进乡村善治、促进农业生产、繁荣乡村经济,对其他女性乃至广大村民可起到激励作用,激发农村女性参与公共活动的积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女性乡贤 类型 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公办职业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探究——基于《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的扎根理论研究
5
作者 陈·巴特尔 张文玉 《职业技术教育》 2025年第23期14-21,共8页
职业本科教育是培养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径,公办职业本科院校的设立是大势所趋。基于扎根理论的思路和方法,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教育的根本问题,并补充“培养得怎么样”,分别对11所公办职业本科院校... 职业本科教育是培养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径,公办职业本科院校的设立是大势所趋。基于扎根理论的思路和方法,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教育的根本问题,并补充“培养得怎么样”,分别对11所公办职业本科院校专科时期和本科时期的《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进行编码及分析,探究样本学校从专科时期到本科时期人才培养实践的发展和变化、问题和不足。在扎根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对职业本科定位和人才培养模式内涵的思考,构建以培养理念、培养目标、培养过程、培养评价为框架,以立德树人、“五金”建设、就业质量等要素为内容的适用于我国公办职业本科的人才培养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办职业本科院校 人才培养模式 中国特色 扎根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