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万木林自然保护区2种天然林及杉木人工林凋落量及养分归还 被引量:60
1
作者 郭剑芬 陈光水 +3 位作者 钱伟 杨少红 杨玉盛 郑群瑞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4091-4098,共8页
通过对福建建瓯万木林自然保护区内以观光木(Tsoongiodendron odorum,TSO)和细柄阿丁枫(Altingia gracilipes,ALG)为建群种的2种天然林及杉术(Cunninghamia lanceolata,29年生)人工林凋落量与养分归还为期3a(2000,2002年)... 通过对福建建瓯万木林自然保护区内以观光木(Tsoongiodendron odorum,TSO)和细柄阿丁枫(Altingia gracilipes,ALG)为建群种的2种天然林及杉术(Cunninghamia lanceolata,29年生)人工林凋落量与养分归还为期3a(2000,2002年)的研究表明。3种林分年均凋落量(t·hm^-2)范围从杉木人工林的4.63t·hm^-2到观光木林的6.74t·hm^-2,叶所占比例范围为62%-69%。细柄阿丁枫林凋落量每年只出现1次峰值(3月份或4月份),观光木林的出现2次(3月份、6-8月份)。而杉木林的则出现3次(3月份或4月份、6—8月份和11—12月份)。3种林分Ca和Mg年归还量大小排序与按总凋落量的不同。除杉木人工林的Ca年归还量最大外,其余养分年归还量均以观光木天然林的最大。通过凋落物各组分的养分归还中,落叶是养分归还的主体。与针叶树人工林相比,天然林的凋落量大、养分归还量高,具有良好维持地力的能力。因此,保护和扩大常绿阔叶林资源已成为南方林区实现森林可持续经营的重要措施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凋落物 养分归还 观光木 细柄阿丁枫 杉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万木林自然保护区芳香植物资源 被引量:5
2
作者 黄儒珠 郑群瑞 朱锦懋 《福建林学院学报》 CSCD 1995年第4期342-346,共5页
根据多次调查资料统计,万木林自然保护区计有芳香植物100种,分属32科64属,其中樟科种占25%.作者认为沉水樟、浙江桂、桂北木姜子和观光木作为人工林伴生树种是开发利用这些芳香植物资源的一种良好方式。
关键词 芳香植物资源 万木林 自然保护区 福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万木林自然保护区观赏树木资源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郑黎文 黄清麟 郑群瑞 《福建林学院学报》 CSCD 1994年第4期324-328,共5页
福建万木林自然保护区观赏树木资源调查结果表明,已开发应用的观赏树木有52科109种.对尚未开发应用的观赏价值较高的19科27种树木,从生物学、生态学及观赏树木学等方面进行系统的研究.
关键词 万木林 自然保护区 观赏树木 资源 福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万木林自然保护区古树名木资源初步研究 被引量:24
4
作者 郑群瑞 《福建林业科技》 2001年第2期77-80,共4页
对建瓯万木林自然保护区森林群落的古树名木资源调查结果表明 ,胸径≥ 80cm的古树名木有 5 6 9株 ,隶属于 15科2 1属 2 9种。笔者对万木林自然保护区古树名木的种类、种群数量、生态分布、树高和胸径等现状进行分析 。
关键词 古树 名木 资源 万木林自然保护区 调查 保护 福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万木林自然保护区珍稀特有野生植物 被引量:8
5
作者 郑群瑞 《福建林学院学报》 CSCD 1999年第1期69-72,共4页
地处中亚热带的万木林自然保护区,植物种类繁多,珍稀特有野生植物资源较为丰富.其中,列为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有1种、Ⅱ级保护24种,福建省Ⅰ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有13种、Ⅱ级保护有3种,属福建植物志未记载或有记载未见... 地处中亚热带的万木林自然保护区,植物种类繁多,珍稀特有野生植物资源较为丰富.其中,列为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有1种、Ⅱ级保护24种,福建省Ⅰ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有13种、Ⅱ级保护有3种,属福建植物志未记载或有记载未见标本(或产地不明)等的植物有32种.对其主要珍稀特有野生植物的种类、种群数量、分布生态和保护及发展对策进行了调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万木林 自然保护区 野生植物 稀有植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万木林省级自然保护区苦槠群落特征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郑群瑞 《福建林业科技》 2011年第2期1-4,76,共5页
对福建万木林省级自然保护区苦槠天然林的群落结构、物种组成、多样性及演替趋势等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该群落的物种多样性较丰富,共有维管束植物36科58属79种,群落中木本植物占绝对优势;群落层次分明,有乔木、灌木和草本3个层次;乔... 对福建万木林省级自然保护区苦槠天然林的群落结构、物种组成、多样性及演替趋势等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该群落的物种多样性较丰富,共有维管束植物36科58属79种,群落中木本植物占绝对优势;群落层次分明,有乔木、灌木和草本3个层次;乔木层中苦槠的重要值最大,但在灌木层中未见苦槠分布,表明苦槠林正处于缓慢演替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槠 群落特征 群落结构 福建万木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万木林保护区观光木群落物种相对多度模型的拟合研究 被引量:32
7
作者 吴承祯 洪伟 郑群瑞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35-242,共8页
应用群落物种相对多度分布的几何级数分布模型、对数级数分布模型、对数正态分布模型、分割线段模型和Weibull模型,对观光木群落物种相对多度分布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对于乔木层物种,其相对多度分布可用对数级数分布、对数正态分... 应用群落物种相对多度分布的几何级数分布模型、对数级数分布模型、对数正态分布模型、分割线段模型和Weibull模型,对观光木群落物种相对多度分布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对于乔木层物种,其相对多度分布可用对数级数分布、对数正态分布、Weibull分布、几何级数分布和分割线段模型来拟合;而对于灌木层物种相对多度分布则可用对数级数分布、对数正态分布和Weibull分布加以拟合。研究结果为观光木群落物种多样性保护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观光木群落 物种相对多度分布 福建 万木林保护区 Weibull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万木林天然马尾松林分特征 被引量:6
8
作者 黄清麟 郑群瑞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CAS CSCD 1999年第4期289-294,共6页
福建万木林天然马尾松林为以马尾松占绝对优势的松阀混交林,物种多样性与四周的天然阔叶林相近,林分蓄积量高达984.2m3hm-2,是罕见的、典型的天然马尾松丰产林,为珍贵的自然资源。
关键词 马尾松林 林分特征 万木林自然保护区 福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万木林群落生态学研究Ⅱ万木林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主要种群生态位研究 被引量:45
9
作者 吴承祯 洪伟 +2 位作者 蓝斌 陈辉 郑群瑞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6年第3期292-298,共7页
对万木林自然保护区常绿阔叶林森林群落的53个主要种群进行生态位测定,包括生态位宽度、生态位相似比例、生态位重叠。结果表明:组成万木林森林群落的种群绝大多数为狭生态位、种群之间关系复杂,对资源具有一定的共享性;种群之间... 对万木林自然保护区常绿阔叶林森林群落的53个主要种群进行生态位测定,包括生态位宽度、生态位相似比例、生态位重叠。结果表明:组成万木林森林群落的种群绝大多数为狭生态位、种群之间关系复杂,对资源具有一定的共享性;种群之间的生态位相似性比例和生态位重叠指数指标值反映了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生态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万木林 自然保护区 常绿阔叶林 生态位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万木林米槠林特征研究 被引量:12
10
作者 黄清麟 郑群瑞 +1 位作者 姚友荣 张兴正 《福建林学院学报》 CSCD 1997年第3期263-266,共4页
35年生天然米槠林为福建省建瓯万木林自然保护区的常绿阔叶林类型之一,对其群落学特征及测树学特征调查研究表明:本群落乔木层由21种树种组成,米槠占绝对优势(重要值达147.69);群落处在缓慢演替之中;林分为较典型的复层异龄混... 35年生天然米槠林为福建省建瓯万木林自然保护区的常绿阔叶林类型之一,对其群落学特征及测树学特征调查研究表明:本群落乔木层由21种树种组成,米槠占绝对优势(重要值达147.69);群落处在缓慢演替之中;林分为较典型的复层异龄混交林,生产力高,蓄积量达531.6m3/hm2,蓄积平均生长量达15.2m3/(hm2·a);树干生物量达265.8t/hm2,树干生物量平均生长量达7.594t/(hm2·a).本研究对中亚热带天然阔叶林经营利用技术研究有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材 米槠林 群落学特征 测树学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万木林木荷林特征研究 被引量:10
11
作者 黄清麟 郑群瑞 +2 位作者 徐舰 林云青 姚友荣 《福建林学院学报》 CSCD 1997年第1期42-46,共5页
木荷林为福建省建欧万木林自然保护区的主要常绿阔叶林类型之一.本文通过样地法群落调查,对木荷林的群落学特征及测树学特征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研究表明本群落是以山茶科和壳斗科为主的常绿阔叶林,其优势种为木荷、罗浮拷及丝栗栲,... 木荷林为福建省建欧万木林自然保护区的主要常绿阔叶林类型之一.本文通过样地法群落调查,对木荷林的群落学特征及测树学特征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研究表明本群落是以山茶科和壳斗科为主的常绿阔叶林,其优势种为木荷、罗浮拷及丝栗栲,群落处在缓慢演替之中,本林分结构是较典型的复层混交异龄林结构.本研究对中亚热带天然阔叶异龄林经营利用技术研究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万木林 木荷林 群落结构 林分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万木林观光木群落学特征研究 被引量:26
12
作者 郑群瑞 张兴正 +1 位作者 姚清潭 陈增华 《福建林学院学报》 CSCD 1995年第1期22-27,共6页
观光木属于珍稀植物,被列为我国Ⅱ级保护植物.观光木林是福建省建瓯万木林自然保护区的主要常绿阔叶林类型之一.本文通过无样地法群落调查,对其主要树种进行了重要值测定,并对群落的结构和动态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研究表明本群落是... 观光木属于珍稀植物,被列为我国Ⅱ级保护植物.观光木林是福建省建瓯万木林自然保护区的主要常绿阔叶林类型之一.本文通过无样地法群落调查,对其主要树种进行了重要值测定,并对群落的结构和动态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研究表明本群落是以木兰科等为主的常绿阔叶林,其优势种为观光木、尖叶水丝梨、拉氏栲.观光木目前林中幼苗很少,群落处于衰退之中.因此,本文还对观光木林的保护和研究提出了建议和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观光木材 群落结构 演替 万木材 福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万木林古森林承载的生态文化初探 被引量:1
13
作者 郑群瑞 《福建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43-146,227,共5页
对万木林自然保护区独特的森林起源、悠久的保护历史、持续的演变历程和丰富的生物资源进行分析表明,万木林古森林具有独特深厚的生态文化底蕴,承载着丰富的生态文化,在人与自然和谐、森林生态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生态文化教育、生物... 对万木林自然保护区独特的森林起源、悠久的保护历史、持续的演变历程和丰富的生物资源进行分析表明,万木林古森林具有独特深厚的生态文化底蕴,承载着丰富的生态文化,在人与自然和谐、森林生态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生态文化教育、生物生态研究、森林结构调整、科学合理利用、发展林下经济、水土流失治理和发扬林业精神等方面有重要的启示作用;并提出进一步发挥其在生态文化建设方面作用的措施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万木林保护区 保护与演替 生态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典型中亚热带单优群落林木高径比特征 被引量:2
14
作者 严铭海 王少杰 +4 位作者 黄清麟 张纪元 王金池 庄崇洋 郑群瑞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21-127,共7页
[目的]揭示只能划分两个亚层的两种典型中亚热带单优群落林木高径比特征,验证其是否与可以划分3个亚层的典型中亚热带天然阔叶林的一致。[方法]在三明格氏栲省级自然保护区内200多年生格氏栲单优群落中设置2个50 m×50 m的样地以及... [目的]揭示只能划分两个亚层的两种典型中亚热带单优群落林木高径比特征,验证其是否与可以划分3个亚层的典型中亚热带天然阔叶林的一致。[方法]在三明格氏栲省级自然保护区内200多年生格氏栲单优群落中设置2个50 m×50 m的样地以及在建瓯万木林省级自然保护区内50多年生米槠单优群落中设置1个20 m×60 m的样地,运用Mann-Whitney U检验、偏度和峰度指标、正态分布函数、Weibull函数、Spearman秩相关系数、指数函数和双曲线函数分析只能划分两个亚层的中亚热带单优群落林木高径比特征。[结果]只能划分两个亚层的格氏栲和米槠单优群落各林层林木高径比随亚层高度升高而减小,受光层与非受光层之间的林木高径比平均值均有极显著差异(p<0.01),有必要分亚层来分析单优群落林木高径比特征;运用正态分布函数拟合各林层林木高径比分布的结果基本通过卡方检验,各林层林木高径比分布为右偏,各林层林木高径比分布基本呈正态分布;各林层林木高径比与胸径呈现极显著负相关且相关系数较高,相关系数绝对值的排序依次为:受光层(0.849~0.936)>全林分(0.741~0.881)>非受光层(0.484~0.550),各林层林木高径比与树高的关系有所差异且相关系数绝对值相对较低,各林层林木高径比特征可以采用各林层林木高径比与胸径的关系曲线来表达。[结论]只能划分两个亚层的两种典型中亚热带单优群落林木高径比特征与可以划分3个亚层的典型中亚热带天然阔叶林的基本一致,反映出中亚热带天然阔叶林林木高径比特征具有相同的规律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亚热带 单优群落 格氏栲 米槠 林木高径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闽楠幼树光合特性及生物量分配对光环境的响应 被引量:111
15
作者 王振兴 朱锦懋 +3 位作者 王健 汪滢 卢钰茜 郑群瑞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3841-3848,共8页
设置100%光环境(L100)、40%光环境(L40)、8%光环境(L8)3种光照梯度,分析万木林闽楠(Phoebe bournei)幼树的光合特性及生物量分配特征对不同光环境的响应。结果表明:(1)闽楠幼树在不同光环境下的最大净光合速率(Pnmax),表观量子效率(AQY)... 设置100%光环境(L100)、40%光环境(L40)、8%光环境(L8)3种光照梯度,分析万木林闽楠(Phoebe bournei)幼树的光合特性及生物量分配特征对不同光环境的响应。结果表明:(1)闽楠幼树在不同光环境下的最大净光合速率(Pnmax),表观量子效率(AQY),光饱和点(LSP),光补偿点(LCP),暗呼吸速率(Rd)均有显著差异(P<0.05),且随着光照强度的降低,Pnmax,LSP,LCP,Rd随之降低,而AQY却呈现升高的趋势。(2)总生物量、茎生物量、叶生物量、根生物量均表现为L100最大,根冠比、叶生物量比、茎生物量比及根生物量比在3种光环境下无显著差异。(3)闽楠幼树通过改变光合特性,生物量积累来适应光环境的变化,其中光照强度的降低限制了生物量的积累,但并未显著改变生物量地上地下分配比例。闽楠幼树在3种光环境下生物量分配比例并无显著的改变,生物量分配可塑性极低可能是闽楠零散分布的一个重要非人为干扰因素。(4)闽楠幼树所采取的生存策略以地上部分生长为主,光照强度降低时则采取保守策略进行缓慢的资源获取和消耗,全光照条件下采取快速的资源获取和消耗策略。未来造林时可以将闽楠与毛竹(Phyllostachys pubescens)混交来减少郁闭度,促进闽楠幼树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光环境 光合特性 生物量分配 闽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亚热带森林土壤真菌多样性的案例研究 被引量:12
16
作者 韩世忠 高人 +8 位作者 马红亮 尹云锋 司友涛 杨玉盛 陈仕东 陆建芳 刘功辉 李爱萍 郑群瑞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43-352,共10页
为了解中亚热带森林土壤的真菌多样性,利用PCR-DGGE分子指纹图谱技术对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建瓯万木林自然保护区内的米槠(Castanopsis carlesii)天然林土壤真菌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中亚热带地区森林土壤真菌群落丰富,土壤真... 为了解中亚热带森林土壤的真菌多样性,利用PCR-DGGE分子指纹图谱技术对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建瓯万木林自然保护区内的米槠(Castanopsis carlesii)天然林土壤真菌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中亚热带地区森林土壤真菌群落丰富,土壤真菌的多样性指数、丰富度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分别为3.37~3.80、26~29和0.977~0.984。经测序及同源性比对,真菌以担子菌类(Basidiomycota)最多,占总数的35.9%;其次为子囊菌类(Ascomycota),占总数的15.4%;接合菌类(Zygomycota)和半知菌类(Deuteromycota)分别占总数的10.3%和7.7%。主成分分析表明,地点和土层深度共同影响真菌群落组成,其中由地点引起的真菌群落组成差异大于土层深度。土壤真菌多样性指数与土壤铵态氮呈显著正相关,与土壤碳氮比呈显著负相关;丰富度指数和均匀度指数与土壤因子间没有显著的相关性,因此,土壤碳、氮含量是影响土壤真菌群落结构的重要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真菌 米槠天然林 PCR-DGGE 真菌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亚热带地区米槠天然林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多样性 被引量:9
17
作者 韩世忠 高人 +7 位作者 李爱萍 马红亮 尹云锋 司友涛 陈仕东 蔡献贺 程清平 郑群瑞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653-661,共9页
为了解土壤微生物群落的结构,采用磷脂脂肪酸方法对武夷山和建瓯的米槠(Castanopsis carlesii)天然林土壤微生物群落的结构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两地米槠天然林的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十分丰富,多样性指数、丰富度指数和均匀度指... 为了解土壤微生物群落的结构,采用磷脂脂肪酸方法对武夷山和建瓯的米槠(Castanopsis carlesii)天然林土壤微生物群落的结构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两地米槠天然林的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十分丰富,多样性指数、丰富度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分别为2.92-3.01、25.84-28.23 和0.88-0.90.0-10 cm 土层的磷脂脂肪酸总量、细菌特征脂肪酸、真菌特征脂肪酸、放线菌特征脂肪酸、革兰氏阳性菌和阴性菌特征脂肪酸含量均高于10-20 cm 土层的,且建瓯万木林自然保护区的高于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0-20 cm 土层的革兰氏阳性菌/ 革兰氏阴性菌高于0-10 cm 土层的;细菌特征脂肪酸含量显著高于真菌,表明细菌在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中处于优势地位.主成分分析表明,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差异主要是由采样地点的不同引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亚热带 米槠天然林 微生物群落 磷脂脂肪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典型中亚热带天然阔叶林各林层树高胸径关系研究 被引量:15
18
作者 庄崇洋 黄清麟 +2 位作者 马志波 郑群瑞 王宏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479-485,共7页
[目的]在划分林层的基础上,探讨天然阔叶林树高胸径关系,从林层角度研究树高曲线以揭示复层林林分特征。[方法]根据典型中亚热带天然阔叶林各林层数据情况选择Schumacher式(简称S式),Curtis式(简称C式)对典型林分各林层树高胸径关系进... [目的]在划分林层的基础上,探讨天然阔叶林树高胸径关系,从林层角度研究树高曲线以揭示复层林林分特征。[方法]根据典型中亚热带天然阔叶林各林层数据情况选择Schumacher式(简称S式),Curtis式(简称C式)对典型林分各林层树高胸径关系进行拟合。[结果]S式和C式在拟合全林分和第Ⅲ亚层的效果较好,全林分树高模型的R^2均在0.86以上,第Ⅲ亚层的R^2均在0.58以上,且RMSE和AMR均较小,但无论是S式还是C式都不能很好的拟合第Ⅰ、Ⅱ亚层,其拟合R^2的结果较低,大都在0.2~0.3左右。选取模型拟合结果 R^2较大,RMSE、AMR较小的C式拟合各林层树高胸径模型,结果表明采用全林分模型推算各亚层(不包括全林分)的树高会产生较大的AMR;虽然分层拟合各亚层树高胸径时获得的模型的R^2较小,但其估计相应层内树高产生的ARM值却小于全林分模型,表明采用亚层树高胸径模型估计相应层内林木树高时具有较小的误差。[结论]在典型中亚热带天然阔叶林中,无论是全林树高模型还是分林层树高模型,C式的适应性均比S式高。选择C式全林分树高模型估计各亚层树高产生的误差比各亚层采用各自的C式树高模型拟合的误差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亚热带 典型天然阔叶林 分层 树高胸径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典型中亚热带天然阔叶林林层特征及蓄积估计研究 被引量:10
19
作者 庄崇洋 黄清麟 +2 位作者 马志波 郑群瑞 王宏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559-565,共7页
[目的]研究典型中亚热带天然阔叶林各林层(包括全林分和各亚层)主要测树因子的特征,特别是各林层树高和蓄积的关系,探讨中亚热带天然阔叶林蓄积的估计方法。[方法]通过计算各林层林分平均胸径、平均高、标准差、变异系数等指标,分析各... [目的]研究典型中亚热带天然阔叶林各林层(包括全林分和各亚层)主要测树因子的特征,特别是各林层树高和蓄积的关系,探讨中亚热带天然阔叶林蓄积的估计方法。[方法]通过计算各林层林分平均胸径、平均高、标准差、变异系数等指标,分析各亚层株数和蓄积占全林分的比重,采用亚层平均高H_s和亚层中值高H_z代替林木树高H计算林分蓄积,并对结果进行相对误差和方差分析检验。[结果]表明,与全林分相比,分层后各亚层胸径和树高的变异系数明显变小,各亚层之间胸径的变异系数随亚层高度的增加而减小,而第Ⅰ、Ⅱ亚层树高的变异系数基本一致,小于第Ⅲ亚层。第Ⅰ、Ⅱ亚层的株数占全林分的20%~30%,蓄积却占全林分的90%以上。相对误差结果表明3种方法计算林分蓄积时全林分、第Ⅰ亚层和第Ⅱ亚层误差均在5%以内,第Ⅲ亚层在10%以内,方差分析结果表明3种方法算出各林层的蓄积差异p值均大于0.05。[结论]在典型中亚热带天然阔叶林中,受光层(第Ⅰ、Ⅱ亚层)的蓄积占绝对优势,是外业调查的重点。亚层平均高H_s和亚层中值高H_z代替林木树高H计算林分蓄积计算方法的误差总体上符合生产实践中精度的要求,方差分析得出3种方法计算得到的结果没有显著差异,表明在典型中亚热带天然阔叶林中采用亚层平均高H_s和亚层中值高H_z代替林木树高H计算林分蓄积,可在满足精度的同时提高工作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亚热带 典型天然阔叶林 分层 主要测树因子 蓄积估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分层的典型中亚热带天然阔叶林林木竞争关系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马志波 黄清麟 +2 位作者 庄崇洋 郑群瑞 王宏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10,共10页
[目的]通过分析不同林层林木之间的竞争情况,以期揭示林木间相互竞争的类型、林木受到的竞争压力与林木垂直分布之间的关系,为森林资源的保护与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福建万木林自然保护区内设5块典型中亚热带天然阔叶林样地,采用H... [目的]通过分析不同林层林木之间的竞争情况,以期揭示林木间相互竞争的类型、林木受到的竞争压力与林木垂直分布之间的关系,为森林资源的保护与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福建万木林自然保护区内设5块典型中亚热带天然阔叶林样地,采用Hegyi的竞争指数,按分层和不分层两种情形研究林木间的竞争强度。[结果]在1—5号样地,当取样半径超过4 m后,林木间的竞争强度随取样半径的增大而减小的趋势变缓,4 m是分析林木竞争的适宜半径;以4 m为半径分析林木间的竞争,发现有一半以上的组成树种只发生种间竞争,剩余同时发生种间和种内竞争的树种,其竞争木构成中数量占优势的普遍是与其相异的树种,且种间竞争强度普遍强于种内竞争;各样地的乔木层都可以划分出由高到低的3个林层,在平均水平,越高层的林木距离竞争木越远、在竞争木的组成中较矮小的第3林层林木数量也越多;越高层的林木,平均每株对象木与其全部竞争木之间的竞争压力越小。[结论]在调查的典型群落中,普遍发生的是种间竞争,而林木受到的竞争压力及其竞争木的组成都与它们的垂直分布关系密切,在森林资源保护和经营中应对垂直分布予以更多的关注;乔木层中的优势树种未发生激烈种间或种内竞争;可以发生激烈种间竞争的乔木树种有米槠、庆元冬青、少叶黄杞和杜英,不存在特定的竞争木与它们竞争,它们与竞争木相近、主要分布在第2或第3林层;种内竞争过于激烈的有山杜英、华杜英、山黄皮、野含笑和羊舌树,也主要分布在第2或第3林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亚热带 天然阔叶林 林层划分 种内竞争 种间竞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