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方近代食用菌菌种知识在我国的传播及影响(三) 被引量:3
1
作者 贾身茂 王瑞霞 《食药用菌》 2015年第3期205-208,共4页
3民国时期西方近代食用菌菌种知识在我国全面传播 民国时期西方近代食用菌菌种知识在我国的传播载体,主要分散在有关国人自编的食用菌栽培图书与撰写的论文中。其中菌种专论3篇,即《人工种菇之菌种问题》(1937)、《西洋菌种的培养法... 3民国时期西方近代食用菌菌种知识在我国全面传播 民国时期西方近代食用菌菌种知识在我国的传播载体,主要分散在有关国人自编的食用菌栽培图书与撰写的论文中。其中菌种专论3篇,即《人工种菇之菌种问题》(1937)、《西洋菌种的培养法》(1937)、《蕈种之制造法》(1937),栽培论文约8篇,即《种蕈新法》(1916)、《蕈之栽培》(1922)、《中国食用蕈种类与西洋蕈培养法》(1927)、《洋蕈之栽培》(1931)、《食用菌之栽培法》(193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用菌栽培 菌种 传播 知识 近代 西方 民国时期 培养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代报刊中有关食用菌营养成分之研究报告 被引量:3
2
作者 贾身茂 秦淼 +1 位作者 刘桂娟 王瑞霞 《食药用菌》 2021年第1期82-84,共3页
我国食用菌营养成分研究和报告,始见于1909年。在晚清食用菌文献中,严保诚撰写的"蕈"篇,首次提及松蕈、香蕈、白麦蕈和黑麦蕈4种食用菌的营养成分,数据未注明出处,可能是引自国外。民国时期研究和报告营养成分的食用菌有蘑菇... 我国食用菌营养成分研究和报告,始见于1909年。在晚清食用菌文献中,严保诚撰写的"蕈"篇,首次提及松蕈、香蕈、白麦蕈和黑麦蕈4种食用菌的营养成分,数据未注明出处,可能是引自国外。民国时期研究和报告营养成分的食用菌有蘑菇、银耳、木耳、金耳、竹荪、香杏口蘑和茯苓等7种,其中银耳、木耳、金耳、竹荪和香杏口蘑等5种的数据是国人自己研究分析所得。最早报告蘑菇营养成分的是胡竟良1922年撰写的《蕈之栽培》篇,银耳营养成分首见于1932年胡泽撰写的《四川银耳之研究》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清 民国 食用菌 营养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方近代食用菌菌种知识在我国的传播及影响(四) 被引量:2
3
作者 贾身茂 王瑞霞 《食药用菌》 2015年第4期261-266,共6页
3.4洋菜试管菌种与扩大繁殖 (1)洋菜斜面菌种与锯屑培养基菌种。《香菰、朴蕈、平茸等之室内栽培法》(1936)一文中“(乙)菌种之制法”这样叙述:“集约栽培菌蕈类,必须先得近于纯粹之菌种。而优良菌种,以纯粹培养所得之菌丝... 3.4洋菜试管菌种与扩大繁殖 (1)洋菜斜面菌种与锯屑培养基菌种。《香菰、朴蕈、平茸等之室内栽培法》(1936)一文中“(乙)菌种之制法”这样叙述:“集约栽培菌蕈类,必须先得近于纯粹之菌种。而优良菌种,以纯粹培养所得之菌丝充之;惟在家庭内施行菌种之纯粹培养,则以寒天(即石花菜亦名东洋菜)加用蔗糖之培养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良菌种 食用菌 传播 知识 近代 西方 培养基 集约栽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国时期食用菌资源之调查研究进展述评(上) 被引量:2
4
作者 贾身茂 王瑞霞 《食药用菌》 2016年第2期126-132,共7页
查阅到民国时期科技期刊上有拉丁学名的有关食用菌资源调查研究的论文6篇,通过梳理、研究和统计,所报道的食用菌有56种,其中40种食用菌已与现代学名相对应,包括传统栽培的茯苓、香菇、草菇、银耳和木耳。在裘维蕃的论文中报告的48种中,3... 查阅到民国时期科技期刊上有拉丁学名的有关食用菌资源调查研究的论文6篇,通过梳理、研究和统计,所报道的食用菌有56种,其中40种食用菌已与现代学名相对应,包括传统栽培的茯苓、香菇、草菇、银耳和木耳。在裘维蕃的论文中报告的48种中,32种已对应出现代用学名;另有一种毒蘑菇。由于种种原因,还有15种究竟属于现代规范的哪个学名,还需进一步研究。这6篇论文的作者,除耕培身世不详外,其他5位都是我国近代科学某学科的开拓者或奠基人,实为用近代真菌理论调查研究我国食用菌资源的滥觞。研究调查之项目,有些是当时的政府下达,有些是学术机构自行选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国时期 食用菌资源 学名 调查研究 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方近代食用菌菌种知识在我国的传播及影响(五) 被引量:1
5
作者 贾身茂 王瑞霞 《食药用菌》 2015年第5期329-332,共4页
4民国时期食用菌菌种技术的进步 4.1纯菌丝体种源获取的方法与技术 在近代真菌理论知识的指导下,虽知食用菌的“孢子”是“种子”,但不能直接用于播种。只有在“孢子”萌发为菌丝,且单核菌丝质配后的双核菌丝,才可以作菌种繁殖... 4民国时期食用菌菌种技术的进步 4.1纯菌丝体种源获取的方法与技术 在近代真菌理论知识的指导下,虽知食用菌的“孢子”是“种子”,但不能直接用于播种。只有在“孢子”萌发为菌丝,且单核菌丝质配后的双核菌丝,才可以作菌种繁殖出菇;基质内以及组织内的菌丝繁殖后也可以做菌种用于播种出菇等。国内业界不少仁人志士了解这些知识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菌种繁殖 食用菌 知识 近代 传播 西方 菌丝体 民国时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方近代食用菌菌种知识在我国的传播及影响(一) 被引量:1
6
作者 贾身茂 王瑞霞 《食药用菌》 2015年第1期56-58,共3页
通过廓清1890—1949年60年间我国食用菌文献,梳理西方近代食用菌菌种知识在我国的传播轨迹,发现西方近代食用菌菌种知识这一时期在我国的传播,其内容是零星的,没有系统的食用菌菌种专著,菌种知识与技术还未达到体系化程度,只散见于食用... 通过廓清1890—1949年60年间我国食用菌文献,梳理西方近代食用菌菌种知识在我国的传播轨迹,发现西方近代食用菌菌种知识这一时期在我国的传播,其内容是零星的,没有系统的食用菌菌种专著,菌种知识与技术还未达到体系化程度,只散见于食用菌的某些栽培书籍中。西方近代食用菌菌种知识零星传入我国,经过我国食用菌科技人员的消化吸收与实验,终于在20世纪80年代建立起了我国独特的食用菌菌种技术体系。这一技术体系包括菌种选育技术体系,菌种生产三级扩大繁殖技术体系,菌种质量及其检测技术体系,品种认定技术体系,菌种保藏技术体系等。菌种技术的科学化、体系化,加速了我国食用菌新法栽培的应用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 近代 食用菌 菌种知识 传播 轨迹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方近代食用菌菌种知识在我国的传播及影响(二) 被引量:1
7
作者 贾身茂 王瑞霞 《食药用菌》 2015年第2期130-132,共3页
2.2晚清时期西方近代食用菌菌种知识在我国传播的内容(1)―菌种"的概念及栽培―蘑菇’的生长过程。1890年(光绪十六年)在上海出版的《格致汇编》春、夏季两期,连续刊出的《西国名菜嘉花论》[9]一文中的―西国常种上等菜类"之―菌... 2.2晚清时期西方近代食用菌菌种知识在我国传播的内容(1)―菌种"的概念及栽培―蘑菇’的生长过程。1890年(光绪十六年)在上海出版的《格致汇编》春、夏季两期,连续刊出的《西国名菜嘉花论》[9]一文中的―西国常种上等菜类"之―菌类"篇,介绍了野生―蘑菇"的美味,食用时有时还会与―有形相似而毒者"相混。而用―上等菌种"栽培的蘑菇―则不至有误"。该文是我国食用菌文献中第一次出现―菌种"栽培―蘑菇"的概念与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用菌 菌种 传播 知识 近代 西方 《格致汇编》 生长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国时期食用菌资源之调查研究进展述评(下)
8
作者 贾身茂 王瑞霞 《食药用菌》 2016年第3期197-202,共6页
4戴芳澜对茯苓的研究 戴芳澜(1893—1973)先生1934年撰写的《茯苓》一文,记述了他采用茯苓的菌核进行人工有性繁殖的实验,并由此"鉴定中国的茯苓与美国的‘红人面包’同属一种"(裘维蕃语),其学名及文献为:Poria cocos(Schw.)W... 4戴芳澜对茯苓的研究 戴芳澜(1893—1973)先生1934年撰写的《茯苓》一文,记述了他采用茯苓的菌核进行人工有性繁殖的实验,并由此"鉴定中国的茯苓与美国的‘红人面包’同属一种"(裘维蕃语),其学名及文献为:Poria cocos(Schw.)Wolf Journ,Elischa Mitchell Sc.Soc.38:127-137,192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用菌资源 民国时期 述评 有性繁殖 茯苓 菌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近现代食用菌菌种的概念和应用
9
作者 曹婷婷 贾身茂 王瑞霞 《食药用菌》 2023年第3期206-212,共7页
梳理“菌种”一词的由来与发展脉络。指出我国食用菌栽培上使用的“菌种”一词,源于晚清翻译西方近代双孢蘑菇栽培技术的文献,是西学东渐传播的真菌学理论知识与大型真菌栽培技术翻译的新术语。“纯菌种”概念起始于民国,出现在由邹秉... 梳理“菌种”一词的由来与发展脉络。指出我国食用菌栽培上使用的“菌种”一词,源于晚清翻译西方近代双孢蘑菇栽培技术的文献,是西学东渐传播的真菌学理论知识与大型真菌栽培技术翻译的新术语。“纯菌种”概念起始于民国,出现在由邹秉文介绍的美国特格尔发明纯种法栽培双孢蘑菇技术的文献中。菌种一词的内涵,随着科学理论的进步和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而发展变化,逐渐从非纯培养的粗放型向纯培养的菌丝体菌种进步,中间经历许多曲折道路,最终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三级菌种扩大繁育体系和选种育种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菌种 食用菌 发展变化 本质特性 结实性 菌丝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香菇栽培技术的发展进程 被引量:11
10
作者 王瑞霞 贾身茂 《食药用菌》 2020年第5期362-364,372,共4页
我国香菇栽培技术经历砍花法栽培、段木栽培、木屑栽培3个发展阶段,在前期评述的基础上,重点对段木栽培阶段和木屑栽培阶段的发展进程进行具体的回顾总结。
关键词 段木栽培 木屑栽培 菌棒 工厂化栽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国时期白木耳试验研究和生产贸易状况述评(一) 被引量:3
11
作者 贾身茂 王瑞霞 《食药用菌》 2014年第2期113-116,共4页
白木耳是中国近代历史上最有名的食用菌,与参、茸、燕、桂齐名,又可药用,备受国人重视。民国时期对其进行过一些试验研究和生产调查,在食用菌文献中以其的数量为最多。对近年来收集到的民国时期期刊上和食用菌图书中的白木耳文献所作的... 白木耳是中国近代历史上最有名的食用菌,与参、茸、燕、桂齐名,又可药用,备受国人重视。民国时期对其进行过一些试验研究和生产调查,在食用菌文献中以其的数量为最多。对近年来收集到的民国时期期刊上和食用菌图书中的白木耳文献所作的梳理结果,我国的白木耳,以通江银耳最为著名,在其产地四川通江县涪阳乡,至今还保存有晚清末年记述银耳的"碑记",1986年四川省地方志编委会还专门编写出版了《通江银耳志》,2010年又有新版志书再版。"历史有碑,现代有志",在我国食用菌中独树一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国时期 白木耳(银耳) 试验研究 生产调查 贸易 技术改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国时期白木耳试验研究和生产贸易状况述评(二) 被引量:2
12
作者 贾身茂 王瑞霞 《食药用菌》 2014年第3期173-176,共4页
3银耳的产地、产量、销路和贸易状况 3.1概述野生银耳在我国的一些省份很早就有记述,如晚清时期《农学报》1903(光绪二十九年)第227册《鄂省西北部农业视察记》中记述:“由沙市至襄阳…荆州除北面一小部分外,四面皆山…白木耳产... 3银耳的产地、产量、销路和贸易状况 3.1概述野生银耳在我国的一些省份很早就有记述,如晚清时期《农学报》1903(光绪二十九年)第227册《鄂省西北部农业视察记》中记述:“由沙市至襄阳…荆州除北面一小部分外,四面皆山…白木耳产此山中……由三官殿经均州至郧阳……其房山只奥,则有菌类白木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贸易状况 白木耳 民国时期 述评 生产 试验 晚清时期 西北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国时期香菇的段木栽培及技术改良述评(三) 被引量:2
13
作者 贾身茂 王瑞霞 《食药用菌》 2018年第3期191-198,共8页
“段木”作为食用菌栽培尤其是香菇栽培的一种基质,最早提出时间尚无确切考证,但是在近代出现则是无疑.在民国时期最早的香菇论文为曾济宽1921年撰写的《香菰培养法及其培养经过》,并未使用“段木”,而是用“培养木”.林木1934年撰写的... “段木”作为食用菌栽培尤其是香菇栽培的一种基质,最早提出时间尚无确切考证,但是在近代出现则是无疑.在民国时期最早的香菇论文为曾济宽1921年撰写的《香菰培养法及其培养经过》,并未使用“段木”,而是用“培养木”.林木1934年撰写的《森林副产物之香菰栽培法》也未见“段木”二字.两篇文献作者都是从日本留学回国后经实践撰写,可间接说明“段木”这个名词不是来自日本,而是民国时期我国科技界人士,按照香菇传统栽培的技术特点和语言习惯概括总结出来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段木栽培 香菇栽培 民国时期 技术改良 述评 食用菌栽培 培养法 撰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晚清报刊中真菌及大型真菌栽培文献史料价值评述(一) 被引量:2
14
作者 贾身茂 程群柱 +1 位作者 刘桂娟 王瑞霞 《食药用菌》 2018年第5期325-329,共5页
以晚清报刊上刊载的真菌和大型真菌栽培的40份(专篇、专著或章节)文献为依据,梳理分析后发现:1890年西方双孢蘑菇栽培技术经傅兰雅在《格致汇编》撰写的《西国名菜嘉花论》一文传入我国,该文首次在食用菌栽培文献中使用了"菌种&qu... 以晚清报刊上刊载的真菌和大型真菌栽培的40份(专篇、专著或章节)文献为依据,梳理分析后发现:1890年西方双孢蘑菇栽培技术经傅兰雅在《格致汇编》撰写的《西国名菜嘉花论》一文传入我国,该文首次在食用菌栽培文献中使用了"菌种"一词。1903年连载在《农学报》上的《农作物病理学》一书中首先使用了"真菌"一词,并介绍真菌在植物学上的分类地位、本质特征、大型真菌的形态结构、营养和繁殖等。晚清时期西方栽培的大型真菌只有双孢蘑菇1种。晚清文献报告日本栽培的有香菇、双孢蘑菇和松口蘑3种。报告晚清时期我国传统栽培的大型真菌有茯苓、木耳、香菇、草菇、银耳5种,还有口蘑等多种食用菌及数种毒菌。晚清时期的真菌及大型真菌栽培的文献,具有真菌学萌芽的学术价值,对大型真菌栽培技术发展有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晴 报刊 真菌 大型真菌 栽培 文献 史料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国时期香菇的段木栽培及技术改良述评(一) 被引量:2
15
作者 贾身茂 王瑞霞 《食药用菌》 2018年第1期57-60,共4页
梳理民国时期香菇栽培文献,总结民国时期是我国香菇由传统栽培向新法栽培转型的起步,开始使用非纯培养的菌丝体"菌种"和孢子接种的探索,并有知识分子在总结改良传统栽培香菇技术的基础上,对段木栽培各个环节的工艺进行了科学... 梳理民国时期香菇栽培文献,总结民国时期是我国香菇由传统栽培向新法栽培转型的起步,开始使用非纯培养的菌丝体"菌种"和孢子接种的探索,并有知识分子在总结改良传统栽培香菇技术的基础上,对段木栽培各个环节的工艺进行了科学的总结,形成了"段木栽培"概念,并进行了命名、定位与初步规范。但是段木栽培的技术在民国时期并没有完善,大面积生产仍以传统栽培为主。浙江省龙泉县李师颐等是这个时期香菇段木栽培技术改良实践的先行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国时期 香菇 段木栽培法 技术改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晚清报刊中真菌及大型真菌栽培文献史料价值评述(二) 被引量:1
16
作者 贾身茂 程群柱 +1 位作者 刘桂娟 王瑞霞 《食药用菌》 2018年第6期391-397,共7页
2.2西方用菌种栽培双孢蘑菇技术晚清时期涉及双孢蘑菇栽培的文献共有10份(书、篇或节),其中标志性的文献有三:一是1890年《格致汇编》春、夏季号上连载的《西国名菜嘉花论》一文中的“菌类”,是英国学者傅兰雅所撰,介绍英国用菌种栽培... 2.2西方用菌种栽培双孢蘑菇技术晚清时期涉及双孢蘑菇栽培的文献共有10份(书、篇或节),其中标志性的文献有三:一是1890年《格致汇编》春、夏季号上连载的《西国名菜嘉花论》一文中的“菌类”,是英国学者傅兰雅所撰,介绍英国用菌种栽培双孢蘑菇的简况;二是1898年《农学报》上连载翻译美国的《家菌长养法》一书,详细介绍美国用菌丝砖和菌丝片菌种栽培蘑菇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蘑菇栽培 晚清时期 大型真菌 史料价值 文献 报刊 《格致汇编》 双孢蘑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晚清报刊中真菌及大型真菌栽培文献史料价值评述(三) 被引量:1
17
作者 贾身茂 程群柱 +1 位作者 刘桂娟 王瑞霞 《食药用菌》 2019年第1期65-68,共4页
晚清报刊中真菌和大型真菌栽培文献的特点3.1晚清报刊中真菌和大型真菌栽培文献的特点晚清报刊中真菌和大型真菌栽培文献多为翻译或撰写近代西方和日本的技术,与报告国内情况的文献相比,具有数量多、篇幅长、内容新的特点。
关键词 大型真菌 文献 栽培 报刊 晚清 史料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国时期白木耳试验研究和生产贸易状况述评(三)
18
作者 贾身茂 王瑞霞 《食药用菌》 2014年第4期239-242,共4页
5建议筹设银耳改良场及技术改进方案 5.1建议筹设银耳改良场 1934年郑稷熙在《四川银耳概论》中讲:"银耳虽为近年发现之食物,然已与参茸燕桂齐名矣,其经济价值,其食用功效,殆莫不相与同等焉,惜此种林产物,数量稀少,竟成富豪仕宦之嗜... 5建议筹设银耳改良场及技术改进方案 5.1建议筹设银耳改良场 1934年郑稷熙在《四川银耳概论》中讲:"银耳虽为近年发现之食物,然已与参茸燕桂齐名矣,其经济价值,其食用功效,殆莫不相与同等焉,惜此种林产物,数量稀少,竟成富豪仕宦之嗜好,不能惠泽兆民,实有负食物价值之本旨,故为达普及众民之目的,及提倡林产与发展农村经济起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贸易状况 试验研究 农村经济 食用菌栽培 惠泽 李师颐 段木 耳菌 菌种接种 菌种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国时期白木耳试验研究和生产贸易状况述评(四)
19
作者 贾身茂 王瑞霞 《食药用菌》 2014年第5期297-300,共4页
(4)银耳纯芽孢菌种。陈鸿逵、杨新美在所作的《白木耳之人工栽培试验》(1945)论文中报告:“由新鲜子实体上用分离手术获得白木耳之纯种在马铃薯洋菜上生长白色似酵母状之菌落。菌落之表面光滑,全部或大部由芽孢所组成,通常无菌... (4)银耳纯芽孢菌种。陈鸿逵、杨新美在所作的《白木耳之人工栽培试验》(1945)论文中报告:“由新鲜子实体上用分离手术获得白木耳之纯种在马铃薯洋菜上生长白色似酵母状之菌落。菌落之表面光滑,全部或大部由芽孢所组成,通常无菌丝体。在引种之试验中,将青冈段木于排置之前,分成四组,每组之段木数相同,其中三种是用不同之方法引种,其余一组是随其自然生长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栽培试验 白木耳 贸易状况 民国时期 述评 生产 表面光滑 自然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国时期香菇的段木栽培及技术改良述评(二)
20
作者 贾身茂 王瑞霞 《食药用菌》 2018年第2期115-120,共6页
3民国时期香菇传统栽培的技术状况3.1民国时期香菇传统栽培技术 我国的香菇栽培起源于浙江省的龙泉、庆元、景宁三县,其他省份如闽、赣、皖、粤、桂、鄂、湘、云、贵、川、陕等的香菇栽培,历来都是由这三县菇民扩散去的。因此民国时... 3民国时期香菇传统栽培的技术状况3.1民国时期香菇传统栽培技术 我国的香菇栽培起源于浙江省的龙泉、庆元、景宁三县,其他省份如闽、赣、皖、粤、桂、鄂、湘、云、贵、川、陕等的香菇栽培,历来都是由这三县菇民扩散去的。因此民国时期记述香菇传统栽培技术的文献,以《浙江省建设月刊》刊登蔡起周撰写的《龙泉庆元景宁三县之香菇业》(1934)的调查报告最具代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菇栽培 民国时期 技术改良 段木栽培 传统栽培技术 述评 栽培起源 调查报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