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改版十年:电视时政新闻融媒创新的制作与传播艺术——基于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的探讨 被引量:21
1
作者 刘俊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53-59,共7页
2011年9月25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进行了开播之后的第二次大改版,至今已走过十年历程。十年间,该栏目在切入和报尾、播报和配音、报道和现场、包装和视觉、内容和编排等方面作出了相当程度的创新。在十年改版的基础之上,融媒时代... 2011年9月25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进行了开播之后的第二次大改版,至今已走过十年历程。十年间,该栏目在切入和报尾、播报和配音、报道和现场、包装和视觉、内容和编排等方面作出了相当程度的创新。在十年改版的基础之上,融媒时代下以该栏目为代表的电视时政新闻的改革,在传播、内容和理念上还有相当的创新空间。从传播艺术角度说,需要注重"接受而非寻找"时代下苛刻于传播策划是实现内容影响的基本前提,注重激发观众的"自分享"欲并动态更新大数据算法的传播理念与策略。从内容艺术角度说,需要注重在内容叙事中唤起青年网生群体的向心力、在内容叙事中适度有效增加"网感"成分、在内容叙事中释放"真实"和"真实感"。从理念迭进角度说,需要注重理解融媒时代下形式之"变"应成为常态、凸显编辑部策划的创意思维和能动性、增强时政新闻的服务功能和亲和能力、坚守"时""效""度"的专业性担当。同时,电视时政新闻的融媒创新也需要各方给予相当的宽容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介融合 电视新闻 时政新闻 新闻联播 传播艺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闻传播学量化研究方法的利弊之辨:溯源与规避 被引量:2
2
作者 刘俊 《东南学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47-55,247,共10页
量化研究是新闻传播学的主要研究方法之一。中西方量化意识和实证精神的传统有别,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文化传统因素造成的,包括思维方式、生产力状况、制度方式等诸多具体表征和成因,例如圆融思维与点状思维的区别。量化研究以其稳定性、... 量化研究是新闻传播学的主要研究方法之一。中西方量化意识和实证精神的传统有别,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文化传统因素造成的,包括思维方式、生产力状况、制度方式等诸多具体表征和成因,例如圆融思维与点状思维的区别。量化研究以其稳定性、统一性、精确性、系统性特点,对新闻传播学研究意义重大,同时它也是对中国文人"心证大于实证"传统的有效补充和矫正。不过,量化研究也需规避遮蔽问题精神、思想精神、人文精神和本土精神等不足。在新闻传播学研究中,需要注意问题先行,而不是唯方法论;贡献思想,而不是唯数据论;允许例外,而不是唯精确论;面朝本土,而不是唯西方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闻传播学 研究方法 实证精神 量化研究 学科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实的再现与异形:数字时代短视频文化的五个特质 被引量:6
3
作者 刘俊 马慧珍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54-160,F0002,共8页
短视频作为一种新型视听语言和媒介形态,已然渗透到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一种新型的短视频文化景观正在生成。而短视频内容与现实世界的关系,无疑是构成短视频文化的关键要素之一:展示性短视频文化的背后是数字时代展演现实的权力下沉... 短视频作为一种新型视听语言和媒介形态,已然渗透到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一种新型的短视频文化景观正在生成。而短视频内容与现实世界的关系,无疑是构成短视频文化的关键要素之一:展示性短视频文化的背后是数字时代展演现实的权力下沉,情感性短视频文化的背后是通过“压缩现实”实现瞬时的情绪撩拨,戏谑性短视频文化的背后是具有普遍性的用户游戏化的现实观看,联结性短视频文化的背后是一种虚拟影像的现实实践的内在机理,聚合性短视频文化的背后是现实景观和信息的多元融合。这些短视频内容及短视频文化对现实的呈现,既可能是忠实的再现,也可能是扭曲的异形化。短视频对日常生活的深度介入,搅动着人们对现实世界与网络世界、真实物质与虚拟形象的感知。人们乐此不疲地投身于短视频实践,在这个过程中以节点化身份将短视频文化的影响扩张至社会现实生活的角角落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视频文化 展示性 情感性 戏谑性 联结性 聚合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源·分流·汇合:技术与艺术联动发展的三个阶段——兼及传媒艺术史的视角 被引量:5
4
作者 刘俊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2-103,共12页
人类技术/科技与艺术的联动是一对经典关系,二者的共生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技术与艺术的同源;二是技术与艺术的分流;三是技术与艺术的再度汇合。包括摄影艺术、电影艺术、广播电视艺术、新媒体艺术(含网络视听和数字艺术)等艺... 人类技术/科技与艺术的联动是一对经典关系,二者的共生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技术与艺术的同源;二是技术与艺术的分流;三是技术与艺术的再度汇合。包括摄影艺术、电影艺术、广播电视艺术、新媒体艺术(含网络视听和数字艺术)等艺术形式在内的传媒艺术,其发展历程体现出不少人类技术/科技与艺术联动发展的生态和规律,特别是在技术与艺术的分流、再度汇合两个阶段中表现得尤为显著。在未来,随着AI、VR、AR、MR、XR、5G+、8K+、IoT、BT等科技的不断发展,传媒艺术的理论研究有责任快速捕捉到科技与艺术联动背后的本质、规律、特质等具有普遍性阐释力的底层逻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 技术 科技 传媒艺术 传媒艺术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时代电影算法工业的逻辑表征与批判反思 被引量:4
5
作者 刘俊 贾奕星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7,共7页
人工智能时代,以算法为代表的新兴科技介入电影创意、制作与宣发全流程,促发传统电影工业容纳电影算法工业的新生态,也推动电影审美迭变与电影本体革命。电影算法工业以其推测端的肯定逻辑、制作端的技术逻辑和消费端的流量逻辑为表征,... 人工智能时代,以算法为代表的新兴科技介入电影创意、制作与宣发全流程,促发传统电影工业容纳电影算法工业的新生态,也推动电影审美迭变与电影本体革命。电影算法工业以其推测端的肯定逻辑、制作端的技术逻辑和消费端的流量逻辑为表征,对既有的电影工业化创作范式形成一定的更新甚至某种程度的颠覆。本文旨在以人工智能时代为背景,从电影算法工业的三大逻辑表征切入,通过揭示其推测端的肯定逻辑、制作端的技术逻辑和消费端的流量逻辑,反思其发展过程中鲜明的撕裂性、霸权性和主体性问题,从而尝试助益和启示电影算法工业的未来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算法工业 人工智能 技术伦理 算法霸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戏剧影视学知识体系创新的规律 被引量:2
6
作者 潘可武 冯晓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5期24-30,共7页
戏剧影视学知识体系特殊的创新规律是对戏剧影视学知识体系本质的反映,其创新规律就源自文化、技术、社会等要素之间的动力作用。戏剧影视学知识体系创新具有历史的、人民的、艺术的、美学的规律。历史的规律即历时继承性与共时发展性... 戏剧影视学知识体系特殊的创新规律是对戏剧影视学知识体系本质的反映,其创新规律就源自文化、技术、社会等要素之间的动力作用。戏剧影视学知识体系创新具有历史的、人民的、艺术的、美学的规律。历史的规律即历时继承性与共时发展性相统一;人民的规律即理论指导性与人民主体性相统一;艺术的规律即实践应用性与技术媒介性相统一;美学的规律即民族特殊性与世界普世性相统一。戏剧影视学知识体系创新发展不仅需要面向新时代学科的实践,也需要博古通今,从优秀的人类文明成果,尤其是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根据该学科创新的规律,有意识总结与理论升华创新的成果,形成独具中国特色的戏剧影视学知识体系与时俱进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剧影视学 知识体系 创新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苏联-俄罗斯新闻出版管理体制的嬗变 被引量:5
7
作者 赵均 张欣然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34-37,共4页
从戈尔巴乔夫改革前后的前苏联到俄罗斯建立,新闻出版业宏观管理体制发生了一系列变革。本文从新闻出版管理分期、新闻出版宏观管理政策的沿革、苏联解体后俄罗斯新闻出版业的发展变化三个方面探讨在俄罗斯大地上发生的新闻出版管理体... 从戈尔巴乔夫改革前后的前苏联到俄罗斯建立,新闻出版业宏观管理体制发生了一系列变革。本文从新闻出版管理分期、新闻出版宏观管理政策的沿革、苏联解体后俄罗斯新闻出版业的发展变化三个方面探讨在俄罗斯大地上发生的新闻出版管理体制嬗变的特点以及由此带来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苏联 俄罗斯 新闻出版 管理体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型纪录片《公司的力量》研讨会综述 被引量:2
8
作者 可武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96-98,共3页
关键词 纪录片 研讨会综述 力量 公司 《经济观察报》 中央电视台 中国传媒大学 艺术表现手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文科建设背景下传媒艺术学建构的意义与价值 被引量:17
9
作者 胡智锋 刘俊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63-169,共7页
传媒艺术学以各类传媒艺术形式为研究对象。在狭义上,传媒艺术主要包括了自摄影术诞生之后逐渐出现的摄影艺术、电影艺术、广播电视艺术、数字新媒体艺术等艺术形式,传媒艺术的发展经历了机械复制、电子复制和数字复制三个时代。在广义... 传媒艺术学以各类传媒艺术形式为研究对象。在狭义上,传媒艺术主要包括了自摄影术诞生之后逐渐出现的摄影艺术、电影艺术、广播电视艺术、数字新媒体艺术等艺术形式,传媒艺术的发展经历了机械复制、电子复制和数字复制三个时代。在广义上,传媒艺术体现了一种艺术融合,它既包括各类经现代传媒和传媒技术改造了的传统艺术形式,也包括了各类上述狭义传媒艺术形式的大融合。传媒艺术学建构的意义与价值主要体现在:(1)适应技术发展的需要:在单一与融合性之间寻找结合点;(2)适应艺术发展的需要:在精英与大众性之间寻找结合点;(3)适应学科发展的需要:在裂分与整合性之间寻找结合点;(4)适应学术发展的需要:在普遍与特殊性之间寻找结合点。传媒艺术学建设的开展和不断成熟,更是依托国家新文科建设的宏阔进程;其建设高度遵循并体现了新文科建设中对于服务国家战略、回归本土原创、鼓励学科融合、夯实基础理论的要求和目标。而注重服务国家战略,以及注重双主体建构、融合性发展、体系化建设,是传媒艺术学未来自觉支撑新文科建设进程、展示新文科建设成果的努力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文科建设 传媒艺术 传媒艺术学 艺术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