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作为文学形象的“世纪交替”——或须一瓜、周嘉宁、路内新作的意义 被引量:1
1
作者 黄德海 《扬子江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46-53,共8页
20世纪末的最后四年,我在海边一个小城读大学。学校靠海,周围已经建起很多整齐而堂皇的高楼,却不知为什么还是一派集市的感觉。每到傍晚,街道两边就挤满了各种摊贩,卖服装的,卖水果的,卖旧书的,卖馒头的,卖肉夹馍的,卖驴肉火烧的,卖鸡... 20世纪末的最后四年,我在海边一个小城读大学。学校靠海,周围已经建起很多整齐而堂皇的高楼,却不知为什么还是一派集市的感觉。每到傍晚,街道两边就挤满了各种摊贩,卖服装的,卖水果的,卖旧书的,卖馒头的,卖肉夹馍的,卖驴肉火烧的,卖鸡脖子的,卖盗版软件的,各式各样,价钱也便宜得恰到好处,正好跟我们瘪瘪的钱包相配。还有临时搭起的仅堪避雨的棚子,里面卖简单的凉拌小菜,偶尔坐得时间久了,店主也下厨做个干煸头菜,转过来一起喝两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形象 须一瓜 盗版软件 肉夹馍 世纪交替 路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间滋味与当代性重置——田耳和他的小说
2
作者 黄德海 《扬子江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9-24,共6页
一、叙述者稍微多读几个田耳的作品,就能意识到他小说中鲜明的叙述者形象。形象鲜明,并不是说叙述者态度明朗、表现强势,人物只能按照他的意志展示单一性格。毋宁说,这个叙述者的总体特征是温和的,他打量着自己讲述的每个人物的生活,却... 一、叙述者稍微多读几个田耳的作品,就能意识到他小说中鲜明的叙述者形象。形象鲜明,并不是说叙述者态度明朗、表现强势,人物只能按照他的意志展示单一性格。毋宁说,这个叙述者的总体特征是温和的,他打量着自己讲述的每个人物的生活,却很少对他们的选择指指点点。有时候,你甚至会怀疑,田耳对自己的叙述者太放任了,放任他置身快速发展的时代却无所事事,放任他在热火朝天的情景里松弛懈怠,放任他宽容得近乎无原则的道德观,最终,放任到我们快要失去对他进行判断的耐心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田耳 叙述者 总体特征 当代性 放任 形象鲜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记忆的废墟和历史的纪念碑——老藤《北地》与现实主义的可能性 被引量:3
3
作者 方岩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25-130,共6页
一常克勋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第一批北疆开拓者,他退休后患了阿尔茨海默症,他在恍惚间的自言自语被孩子录音并整理成"榻上呓语",这些"呓语"便成了有待解密的意义迷宫。与此同时,常克勋在患病之前未完成的自传提... 一常克勋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第一批北疆开拓者,他退休后患了阿尔茨海默症,他在恍惚间的自言自语被孩子录音并整理成"榻上呓语",这些"呓语"便成了有待解密的意义迷宫。与此同时,常克勋在患病之前未完成的自传提纲中留存下了只言片语,这些简略的句子又成为有待拼贴的记忆碎片。由此,本该被直观呈现的、被激荡的历史进程所塑形的常克勋复杂的人生经历便坍塌为语言和意义的废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症 老藤 记忆碎片 自言自语 现实主义 历史进程 呓语 废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虚构·非虚构·三重练习 被引量:4
4
作者 黄德海 《扬子江(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80-83,共4页
这个变化越来越快,让人感觉越来越小却越来越生疏的现实世界,每一天生出的新鲜事物和由此形成的新颖经验,多到无论你用怎样的方式捕捉,仿佛都只能挂一漏万,怎么也打捞不起全部,只能眼睁睁看着语言对着绝尘而去的它们叹息,内心无比焦虑.... 这个变化越来越快,让人感觉越来越小却越来越生疏的现实世界,每一天生出的新鲜事物和由此形成的新颖经验,多到无论你用怎样的方式捕捉,仿佛都只能挂一漏万,怎么也打捞不起全部,只能眼睁睁看着语言对着绝尘而去的它们叹息,内心无比焦虑.尼耳斯·玻尔曾经说过:“如果一个人不曾对量子物理学感到困惑,那他就根本没有理解它.”我们现在几乎可以说,如果一个人不曾对变怪百出的现实感到困惑,那他就一定没有真的去感受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构 练习 量子物理学 现实世界 现实感 个人 感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偷袭者蒙着面:麦家阅读札记 被引量:2
5
作者 方岩 《扬子江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41-46,共6页
文学可以定义为一种奇特的词语运用,来指向一些人、物或事件,而关于它们,永远无法知道是否在某地有一个隐性存在。这种隐性是一种无言的现实,只有作者知道它。它们等待着被变成言语。希利斯·米勒对“文学”的定义,像是关于麦家b写... 文学可以定义为一种奇特的词语运用,来指向一些人、物或事件,而关于它们,永远无法知道是否在某地有一个隐性存在。这种隐性是一种无言的现实,只有作者知道它。它们等待着被变成言语。希利斯·米勒对“文学”的定义,像是关于麦家b写作的一个注脚。我们熟知的文学经验光谱的两端,一端是大历史的高台,另一端则是日常的栅栏。我们关于社会、历史、人文、政治方面的基本认知,决定了我们会把目光聚焦于两端之间的某些特定领域,那些在常识范围内可以随意赋形的经验便成了意义的良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词语运用 麦家 基本认知 特定领域 阅读札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毕飞宇的三个美学时刻——以中短篇小说为例 被引量:1
6
作者 方岩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68-78,67,共12页
一1991年,毕飞宇的中篇小说《孤岛》在《花城》发表,这是他的处女作。这个由权谋、情欲、暴力交织而成的权力更迭的故事,在情节反转之前,更像是中国王朝统治及其更替历史的重新叙述,只是晚近的两次权力更迭改变了故事的走向及其意蕴—... 一1991年,毕飞宇的中篇小说《孤岛》在《花城》发表,这是他的处女作。这个由权谋、情欲、暴力交织而成的权力更迭的故事,在情节反转之前,更像是中国王朝统治及其更替历史的重新叙述,只是晚近的两次权力更迭改变了故事的走向及其意蕴———外来者依靠秘而不宣的武器/科技实现了掌权。如果再考虑到这个故事发生的时空是某种孤悬海外的封闭状态,如同晚清在世界体系中的位置和形象,那么,这个故事便成了关于中国近代史基本变局的隐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毕飞宇 《花城》 封闭状态 中国近代史 故事 外来者 短篇小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梦境收割者:在虚构与虚无之间——鲁敏中短篇小说读札
7
作者 方岩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22-128,共7页
一鲁敏把自己最新小说集命名为《梦境收割者》,对此她曾解释:收割,没什么,就是类似拿镰刀的动作,这动作虚构意味很强,哪怕在梦里,也未必真能拿起镰刀——梦啊,固然是荒诞不经、万般魔幻,可从来都不是瞎做的。它有它的投射逻辑。;锋利、... 一鲁敏把自己最新小说集命名为《梦境收割者》,对此她曾解释:收割,没什么,就是类似拿镰刀的动作,这动作虚构意味很强,哪怕在梦里,也未必真能拿起镰刀——梦啊,固然是荒诞不经、万般魔幻,可从来都不是瞎做的。它有它的投射逻辑。;锋利、坚硬的锐器与带有虚幻、柔软意味的词汇的组合,很容易让人想起十几年前她讲过的一个酷烈却又带有古典气息的东坝故事的名字——《风月剪》。;裁缝是一种与身体及其审美密切相关的职业,所以,少年学徒的技艺增长与对身体的熟悉程度是相互成就的,如影随形的便是情欲的萌生和对美好生活的想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敏 熟悉程度 梦境 魔幻 虚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盛世废墟与浪漫主义怪兽——读李宏伟《引路人》
8
作者 方岩 《扬子江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48-56,共9页
一、“未来末日的影子”一次反抗组织的刺杀行动,一份官方的秘密调查报告,一则流传甚广的创世神话,三个可以独自成章且在文体上有所差别的故事,以倒叙的结构方式成就了李宏伟迄今为止最具故事性、戏剧性的一部长篇小说——《引路人》。... 一、“未来末日的影子”一次反抗组织的刺杀行动,一份官方的秘密调查报告,一则流传甚广的创世神话,三个可以独自成章且在文体上有所差别的故事,以倒叙的结构方式成就了李宏伟迄今为止最具故事性、戏剧性的一部长篇小说——《引路人》。故事发生于未来,其时核能滥用导致的资源枯竭、环境恶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恶化 创世神话 李宏伟 故事性 资源枯竭 浪漫主义 秘密调查 戏剧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耐心的中年或艰难的成长——关于邵丽的近期作品
9
作者 黄德海 《扬子江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2-16,共5页
一我们永远不会知道,看起来波澜不惊的生活,什么时候就有了一个意外的停顿,平常流水一样遵从惯性的节奏,在这样的停顿里有了变奏的部分。当然,停顿只是一个比喻,其实质是因为外界环境的某些重大变化,让人脱离了行动和思维的日常状态,视... 一我们永远不会知道,看起来波澜不惊的生活,什么时候就有了一个意外的停顿,平常流水一样遵从惯性的节奏,在这样的停顿里有了变奏的部分。当然,停顿只是一个比喻,其实质是因为外界环境的某些重大变化,让人脱离了行动和思维的日常状态,视野不再被捆缚于每天面对的工作和人事,或者抬起眼看看未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常状态 近期作品 耐心 停顿 外界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