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开放教育研究》曾访谈过国际远程教育先驱特里·安德森(Terry Anderson)教授。该访谈以融于远程教育教与学的教育技术为主题,从宏观视野对加拿大远程教育的管理与实践以及安德森教授本人的工作进行了较为全面的介绍。过去...2004年,《开放教育研究》曾访谈过国际远程教育先驱特里·安德森(Terry Anderson)教授。该访谈以融于远程教育教与学的教育技术为主题,从宏观视野对加拿大远程教育的管理与实践以及安德森教授本人的工作进行了较为全面的介绍。过去十年,国内外远程教育飞速发展,作为这一领域先行者的安德森教授又提出了交互等效原理,用以指导MOOCs和开放教育资源的发展。迄今,他已出版(包括合作出版)11本专著,其中《远程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已译成中文)2009年获远程教育领域的最高荣誉——查尔斯·E·魏德曼奖;他与乔恩·德龙(Jon Dron)提出的三代远程教育学理论被译成多种语言在世界传播;他还提出基于社会媒体的群体教学理念引领开放联通时代的学习,并设计了一个名为Landing的"精品"社交网络以充分发挥小组、网络和集合体三种社会组织对学习的促进和支持作用。他主编十年的开放期刊《国际开放远程学习研究评论》(International Review of Research on Distance and Open Learning,IRRODL)成为国际远程教育领域被SSCI收录的两本期刊之一。本访谈主要围绕其研究历程和重要研究成果:三代远程教育、等效交互原理、基于社会媒体的开放学习与研究,以及当前风靡世界的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等展开,希望能为读者呈现社会化网络时代学习和研究日益开放的综合图景和成功案例,也期待我国未来的学习和研究能够日渐开放。展开更多
坂元昂先生是日本教育工学创始人之一,早在1962年他在日本《学习心理学》杂志9月号上刊登论文,首次提出"教授工学"、"教育工学"等概念,并且提出"从教育现场发现教学法则",并以"系统"观点对这...坂元昂先生是日本教育工学创始人之一,早在1962年他在日本《学习心理学》杂志9月号上刊登论文,首次提出"教授工学"、"教育工学"等概念,并且提出"从教育现场发现教学法则",并以"系统"观点对这些法则"组织化"("组织化"从汉文角度可以理解为"结构化")。基于这些基本观点,坂元昂先生于1971年在《教育工学的原理与方法》著作中明确提出了教育工学的定义,也就是从那时起,坂元昂先生立志于"教育的工程学"这一信念始终没有改变过,也一直影响着日本教育工学的实践与发展。该书于1979年由我国著名学者、华东师范大学的钟启泉教授翻译出版,书名《教育工艺学简介》,对我国早年开展电化教育研究与实践的学者产生了深刻影响。坂元昂先生现任日本东京未来大学校长,原东京工业大学教授、大学考试中心副中心长、国家媒体教育开发中心中心长(现兼任上述机构的名誉教授),原日本教育工学会会长、日本信息媒体学会会长,现任(社团法人)日本教育工学振兴会会长,(NPO法人)实践能力认证机构理事长,教育信息化推进协议会代表,NO DEMAND教学交流国际财团理事长,亚洲E-Learning促进委员会委员长(AEN)等。坂元昂先生1955年毕业于著名的东京大学心理学专业,而后又在东京大学获得心理学硕士学位、并升入博士课程学习,在东京工业大学理工学部担任副教授期间,于1967年获得东京大学心理学博士学位,之后担任东京工业大学工学部教授、东京工业大学研究生院综合理工学专业教授等职。他在日本国家最高教育决策机构(教育课程编订和教育政策审议会议)中担任重要职务,如日本中央教育审议会委员、大学审议会特别委员、日本学术会议第四分会委员、日本社会教育审议会临时委员、日本学术审议会科学经费分会专业委员会委员、学术审议会教育媒体分会专家委员会委员、教育职员养成审议会临时委员、产业结构审议会临时委员、终生学习审议会专业委员会委员和特别委员等。坂元昂先生曾获得过日本文部大臣奖(1985年)、通商产业大臣奖(1993年)、文部科学大臣奖(2008年)。坂元昂先生是中国教育技术学界的知名友人,现担任华南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的客座教授,还担任University of Surrey、North East London Polytechnic等大学的客座教授。除此,他还担任Educational Technology Research、Japan Journal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主编,Com-puters&Education(Pergamon)、Education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Springs)等十几种国际期刊的审查委员,担任国际教育机构World Bank(Mass Media and Education)、Asia Bank、UNESCO、OECD、International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in Education(UNESCO,Moscow)委员或顾问等职。迄今,他撰写了各种学术论文810篇、学会论文集论文550篇、编写著作120部、专著280部、研究报告230部、英语论文210篇,是一位国际著名学者。展开更多
近年来,随着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电子阅读器等个人电子设备的普及,移动学习开始流行全球。移动学习是跨越多个情境的学习,对于构建学习型社会、支持非正式学习意义重大。本期我们有幸邀请到移动学习领域国际著名学者、英国开放大学迈克...近年来,随着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电子阅读器等个人电子设备的普及,移动学习开始流行全球。移动学习是跨越多个情境的学习,对于构建学习型社会、支持非正式学习意义重大。本期我们有幸邀请到移动学习领域国际著名学者、英国开放大学迈克·沙普尔斯(Mike Sharples)教授,介绍和分析移动学习的国际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迈克·沙普尔斯现为英国开放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教授,FutureLearn公司的首席学术顾问,主要研究以人为本的学习环境和新技术设计。他发起了一系列的移动学习国际会议,是移动学习国际协会(the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Mobile Learning)的创会会长,还担任国际期刊《IEEE Transactions on Learning Technologies》副主编,承担科学教学的国际虚拟实验室(Wolfson OpenScience)、通过视频帮助理工科学生理解复杂的课程内容(JUXTALEARN)等重要项目研究。展开更多
近年来,很多研究者开始关注泛在学习,并从实践层面进行了一些尝试。然而,到底什么是泛在学习,如何使泛在学习的理念成为现实,即如何根据学习者所处情境和学习者的学习风格等具体情况,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动机,使学习真正发生,并让不同的学...近年来,很多研究者开始关注泛在学习,并从实践层面进行了一些尝试。然而,到底什么是泛在学习,如何使泛在学习的理念成为现实,即如何根据学习者所处情境和学习者的学习风格等具体情况,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动机,使学习真正发生,并让不同的学习者有着相适应的学习体验,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在研究和实践中关注的话题。随着经济、社会和信息通信技术的发展,很多国家重视终身教育体系的构建和学习型社会的形成,让更多的民众更容易、更有趣、更深入地进行学习。作为未来终身学习的理想模式之一,泛在学习可以为学习者提供随时、随地、随意获取信息、开展交流和进行学习的理想环境。本期,金书轲(Kinshuk)教授以泛在学习在加拿大阿萨巴斯卡大学的研究和实践应用为例,介绍和分析了泛在学习的现状及未来发展。金书轲现为加拿大阿萨巴斯卡大学(Athabasca University)科学与技术学院全职教授、副院长,北京师范大学客座教授,NSERC/iCORE/Xerox/Markin自适应和个性化信息工业研究会主席。金书轲在英国德蒙福特大学(De Montfort University)获得博士学位,目前的研究兴趣包括学习技术、移动学习、泛在学习、移动和位置感知学习系统、认知分析以及交互技术等。金书轲教授在国际知名刊物、国际会议和书籍著作中发表了300多篇学术论文,经常被邀请作大会主题报告,且是多所大学的客座教授。2008年,金书轲教授被日本学术振兴会(JapanSociety for the Promotion of Science)授予杰出奖。在过去的五年中,他被邀请作为多家国际知名期刊之专刊的特邀编辑,还担任国际知名期刊的编委和国际会议的程序委员。目前,他还担任欧盟、奥地利、加拿大、中国香港、以色列、意大利、荷兰、卡塔尔、中国台湾和美国等许多国家或地区政府资助项目的评审专家。此外,金书轲是国际电气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学习技术专业委员会(Technical Committee on Learning Technologies)的创始人和主席,SSCI索引源期刊《教育技术与社会》(Educational Technology&Society Joumal,2010年影响因子为1.066)的创刊人和主编,美国计算机协会ACM SIG新西兰分会人机交互技术领域的创始人和主席,还曾经担任新西兰远程教育协会主席。展开更多
文摘2004年,《开放教育研究》曾访谈过国际远程教育先驱特里·安德森(Terry Anderson)教授。该访谈以融于远程教育教与学的教育技术为主题,从宏观视野对加拿大远程教育的管理与实践以及安德森教授本人的工作进行了较为全面的介绍。过去十年,国内外远程教育飞速发展,作为这一领域先行者的安德森教授又提出了交互等效原理,用以指导MOOCs和开放教育资源的发展。迄今,他已出版(包括合作出版)11本专著,其中《远程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已译成中文)2009年获远程教育领域的最高荣誉——查尔斯·E·魏德曼奖;他与乔恩·德龙(Jon Dron)提出的三代远程教育学理论被译成多种语言在世界传播;他还提出基于社会媒体的群体教学理念引领开放联通时代的学习,并设计了一个名为Landing的"精品"社交网络以充分发挥小组、网络和集合体三种社会组织对学习的促进和支持作用。他主编十年的开放期刊《国际开放远程学习研究评论》(International Review of Research on Distance and Open Learning,IRRODL)成为国际远程教育领域被SSCI收录的两本期刊之一。本访谈主要围绕其研究历程和重要研究成果:三代远程教育、等效交互原理、基于社会媒体的开放学习与研究,以及当前风靡世界的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等展开,希望能为读者呈现社会化网络时代学习和研究日益开放的综合图景和成功案例,也期待我国未来的学习和研究能够日渐开放。
文摘坂元昂先生是日本教育工学创始人之一,早在1962年他在日本《学习心理学》杂志9月号上刊登论文,首次提出"教授工学"、"教育工学"等概念,并且提出"从教育现场发现教学法则",并以"系统"观点对这些法则"组织化"("组织化"从汉文角度可以理解为"结构化")。基于这些基本观点,坂元昂先生于1971年在《教育工学的原理与方法》著作中明确提出了教育工学的定义,也就是从那时起,坂元昂先生立志于"教育的工程学"这一信念始终没有改变过,也一直影响着日本教育工学的实践与发展。该书于1979年由我国著名学者、华东师范大学的钟启泉教授翻译出版,书名《教育工艺学简介》,对我国早年开展电化教育研究与实践的学者产生了深刻影响。坂元昂先生现任日本东京未来大学校长,原东京工业大学教授、大学考试中心副中心长、国家媒体教育开发中心中心长(现兼任上述机构的名誉教授),原日本教育工学会会长、日本信息媒体学会会长,现任(社团法人)日本教育工学振兴会会长,(NPO法人)实践能力认证机构理事长,教育信息化推进协议会代表,NO DEMAND教学交流国际财团理事长,亚洲E-Learning促进委员会委员长(AEN)等。坂元昂先生1955年毕业于著名的东京大学心理学专业,而后又在东京大学获得心理学硕士学位、并升入博士课程学习,在东京工业大学理工学部担任副教授期间,于1967年获得东京大学心理学博士学位,之后担任东京工业大学工学部教授、东京工业大学研究生院综合理工学专业教授等职。他在日本国家最高教育决策机构(教育课程编订和教育政策审议会议)中担任重要职务,如日本中央教育审议会委员、大学审议会特别委员、日本学术会议第四分会委员、日本社会教育审议会临时委员、日本学术审议会科学经费分会专业委员会委员、学术审议会教育媒体分会专家委员会委员、教育职员养成审议会临时委员、产业结构审议会临时委员、终生学习审议会专业委员会委员和特别委员等。坂元昂先生曾获得过日本文部大臣奖(1985年)、通商产业大臣奖(1993年)、文部科学大臣奖(2008年)。坂元昂先生是中国教育技术学界的知名友人,现担任华南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的客座教授,还担任University of Surrey、North East London Polytechnic等大学的客座教授。除此,他还担任Educational Technology Research、Japan Journal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主编,Com-puters&Education(Pergamon)、Education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Springs)等十几种国际期刊的审查委员,担任国际教育机构World Bank(Mass Media and Education)、Asia Bank、UNESCO、OECD、International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in Education(UNESCO,Moscow)委员或顾问等职。迄今,他撰写了各种学术论文810篇、学会论文集论文550篇、编写著作120部、专著280部、研究报告230部、英语论文210篇,是一位国际著名学者。
文摘近年来,随着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电子阅读器等个人电子设备的普及,移动学习开始流行全球。移动学习是跨越多个情境的学习,对于构建学习型社会、支持非正式学习意义重大。本期我们有幸邀请到移动学习领域国际著名学者、英国开放大学迈克·沙普尔斯(Mike Sharples)教授,介绍和分析移动学习的国际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迈克·沙普尔斯现为英国开放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教授,FutureLearn公司的首席学术顾问,主要研究以人为本的学习环境和新技术设计。他发起了一系列的移动学习国际会议,是移动学习国际协会(the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Mobile Learning)的创会会长,还担任国际期刊《IEEE Transactions on Learning Technologies》副主编,承担科学教学的国际虚拟实验室(Wolfson OpenScience)、通过视频帮助理工科学生理解复杂的课程内容(JUXTALEARN)等重要项目研究。
文摘近年来,很多研究者开始关注泛在学习,并从实践层面进行了一些尝试。然而,到底什么是泛在学习,如何使泛在学习的理念成为现实,即如何根据学习者所处情境和学习者的学习风格等具体情况,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动机,使学习真正发生,并让不同的学习者有着相适应的学习体验,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在研究和实践中关注的话题。随着经济、社会和信息通信技术的发展,很多国家重视终身教育体系的构建和学习型社会的形成,让更多的民众更容易、更有趣、更深入地进行学习。作为未来终身学习的理想模式之一,泛在学习可以为学习者提供随时、随地、随意获取信息、开展交流和进行学习的理想环境。本期,金书轲(Kinshuk)教授以泛在学习在加拿大阿萨巴斯卡大学的研究和实践应用为例,介绍和分析了泛在学习的现状及未来发展。金书轲现为加拿大阿萨巴斯卡大学(Athabasca University)科学与技术学院全职教授、副院长,北京师范大学客座教授,NSERC/iCORE/Xerox/Markin自适应和个性化信息工业研究会主席。金书轲在英国德蒙福特大学(De Montfort University)获得博士学位,目前的研究兴趣包括学习技术、移动学习、泛在学习、移动和位置感知学习系统、认知分析以及交互技术等。金书轲教授在国际知名刊物、国际会议和书籍著作中发表了300多篇学术论文,经常被邀请作大会主题报告,且是多所大学的客座教授。2008年,金书轲教授被日本学术振兴会(JapanSociety for the Promotion of Science)授予杰出奖。在过去的五年中,他被邀请作为多家国际知名期刊之专刊的特邀编辑,还担任国际知名期刊的编委和国际会议的程序委员。目前,他还担任欧盟、奥地利、加拿大、中国香港、以色列、意大利、荷兰、卡塔尔、中国台湾和美国等许多国家或地区政府资助项目的评审专家。此外,金书轲是国际电气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学习技术专业委员会(Technical Committee on Learning Technologies)的创始人和主席,SSCI索引源期刊《教育技术与社会》(Educational Technology&Society Joumal,2010年影响因子为1.066)的创刊人和主编,美国计算机协会ACM SIG新西兰分会人机交互技术领域的创始人和主席,还曾经担任新西兰远程教育协会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