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4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太空探索》300期
1
《太空探索》 2015年第6期63-63,共1页
本期《太空探索》是杂志创刊以来的第300期。自1981年由聂荣臻元帅题写刊名的《航天》杂志问世以来,本刊始终坚持“普及航天知识、宣传中国航天、探索宇宙奥秘”的办刊宗旨,跟踪世界航天科技前沿,翔实介绍世界航天科技的发展状况,真实... 本期《太空探索》是杂志创刊以来的第300期。自1981年由聂荣臻元帅题写刊名的《航天》杂志问世以来,本刊始终坚持“普及航天知识、宣传中国航天、探索宇宙奥秘”的办刊宗旨,跟踪世界航天科技前沿,翔实介绍世界航天科技的发展状况,真实反映中国航天的巨大成就,融知识性、趣味性、科学性于一体,汇集了人类航天飞行和太空探索的重大实践和发展进程,引领读者到太空世界漫游,为获取航天知识、了解宇宙奥秘、启迪科学思维,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园地和丰富的课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空探索》 航天知识 中国航天 办刊宗旨 科技前沿 航天科技 航天飞行 科学思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如何利用引力透镜进行深空探测——访国际宇航科学院太空科学探索技术部主任克劳迪奥·马可尼
2
作者 周武 《太空探索》 2011年第12期48-49,共2页
2011年10月27日,国际宇航学院太空科学探索技术部主任克劳迪奥。马可尼先生应邀访问中国宇航学会,与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杨俊华和国际宇航科学院(中国)研究中心的相关人员进行了会谈。本刊记者对马可尼进行了采访。
关键词 中国宇航学会 科学探索 马可尼 科学院 国际 深空探测 引力透镜 迪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三届亚洲地区“飞向未来—太空探索创新竞赛”评选结果揭晓
3
作者 杨建 《太空探索》 2012年第9期58-59,共2页
7月18日,由中国宇航学会和美国海因莱因基金会联合主办、西北工业大学协办的第三届亚洲地区“飞向未来一太空探索创新竞赛”结果在古城西安揭晓。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薛济坤等的《“启明星”空间磁流体发电站》获一等奖,印度斯里兰纳玛... 7月18日,由中国宇航学会和美国海因莱因基金会联合主办、西北工业大学协办的第三届亚洲地区“飞向未来一太空探索创新竞赛”结果在古城西安揭晓。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薛济坤等的《“启明星”空间磁流体发电站》获一等奖,印度斯里兰纳玛斯旺纪念大学GaUtham等的《空间碎片的清洁》、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杨靖宇等的《宙斯之盾一一智能化多任务“太空能源保障系统”》获二等奖,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姬聪云等的《“通天桥”航天运输系统》、北京理工大学陈世适等的《“四极型”防辐射太空建筑构架设计》、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赵邦华等的《魔方型深空探测飞行器》获三等奖。赵邦华等的《魔方型深空探测飞行器》同时获创新奖。竞赛组委会主席、中国宇航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杨俊华,海因莱因基金会监管人Dula先生,海因莱因基金会亚洲区顾问李芙蓉女士,西北工业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王润孝教授,中国宇航学会副秘书长龚金玉出席了本次竞赛的终评答辩及颁奖仪式。竞赛终评答辩评委会主任由来自印度的Bhandari教授担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空探索 亚洲地区 竞赛 创新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中国宇航学会 西北工业大学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空探索者协会第27届年会在京举行
4
作者 张智慧 刘爽 宿东 《太空探索》 2014年第10期34-35,共2页
太空探索者协会(ASE)第27届年会于9月10-15日在北京举行,本届年会主题为“合作:共圆人类航天梦”,共有来自中国、美国、俄罗斯等18个国家的近百名航天员参加。
关键词 太空探索 年会 协会 航天员 ASE 俄罗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成功发射天宫一号开启太空探索空间站时代
5
作者 徐壮志 黄希 《太空探索》 2011年第11期14-15,共2页
9月29日21点16分,中国载人空间站建设的大幕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传出的巨大轰鸣声中正式拉开。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被长征二号FT1运载火箭有力托举着送入太空。
关键词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载人空间站 太空探索 中国 运载火箭 轰鸣声 飞行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印应携手飞向未来——访“飞向未来——太空探索创新竞赛”评委会主席班德瑞
6
作者 夏丹 《太空探索》 2010年第8期10-10,共1页
“飞向未来——太空探索创新竞赛”间隙,本刊记者对竞赛评委会主席、印度国家物理实验室行星科学和探索项目高级教授和协调人、印度“月球初航”项目科学顾问委员会成员、国际月球探测工作组主席班德瑞先生进行了简短的采访。他对月球... “飞向未来——太空探索创新竞赛”间隙,本刊记者对竞赛评委会主席、印度国家物理实验室行星科学和探索项目高级教授和协调人、印度“月球初航”项目科学顾问委员会成员、国际月球探测工作组主席班德瑞先生进行了简短的采访。他对月球探测和国际合作部有很独到的见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空探索 竞赛 评委 创新 国家物理实验室 月球探测 行星科学 国际合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空千里眼 抗震显身手——对遥感卫星在抢险救灾中作用的思考 被引量:1
7
作者 紫晓 《太空探索》 2009年第5期20-23,共4页
2008年5月12日,一场罕见的特大地震震惊中外,以遥感卫星、通信卫星等科学手段组成的“太空救援队”,为救灾指挥、次生灾害的预防、灾害评估以及灾后重建等决策提供了基础信息,为夺取抗震救灾的伟大胜利,提供了大量的基础信息。在... 2008年5月12日,一场罕见的特大地震震惊中外,以遥感卫星、通信卫星等科学手段组成的“太空救援队”,为救灾指挥、次生灾害的预防、灾害评估以及灾后重建等决策提供了基础信息,为夺取抗震救灾的伟大胜利,提供了大量的基础信息。在党和政府的正确决策和科学组织下,在第一时间展开了紧急抗震救灾工作,使灾害以及次生灾害损失尽可能地降低到了最小限度。卫星在救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的同时,也暴露出一些不足。汶川地震逐渐离人们远去,大震过后,加强我国航天高科技的发展,构筑我国防灾减灾天基信息保障系统,日益引起专家的重视和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震救灾工作 遥感卫星 抢险救灾 太空 次生灾害 基础信息 科学组织 救灾指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俄罗斯要续写航天大国辉煌——赴俄出席加加林首次上太空50周年庆祝活动见闻
8
作者 周武 《太空探索》 2011年第5期14-16,共3页
4月12日是人类首次进入太空50周年的纪念日。4月8日~13日,应俄罗斯齐奥尔科夫斯基宇航科学院的邀请,中国宇航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杨俊华和本刊主编周武赴俄参加了一系列庆祝活动,感受了俄罗斯人民对加加林的深切缅怀之情,以及俄罗斯官... 4月12日是人类首次进入太空50周年的纪念日。4月8日~13日,应俄罗斯齐奥尔科夫斯基宇航科学院的邀请,中国宇航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杨俊华和本刊主编周武赴俄参加了一系列庆祝活动,感受了俄罗斯人民对加加林的深切缅怀之情,以及俄罗斯官方决心续写航天大国的雄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庆祝活动 俄罗斯 加加林 太空 航天 中国宇航学会 齐奥尔科夫斯基 副理事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征”火箭第一百次出征——鑫诺三号通信卫星被顺利送入太空
9
作者 黄希 《太空探索》 2007年第8期4-7,共4页
“长征”家族派出的第100位成员顺利将鑫诺三号通信卫星送入太空。6月1日零时08分,被一场大雨冲刷后的大凉山空气清爽怡人,在众人期盼的目光中,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如腾龙般一跃而起,拖着长长的橙黄色火焰,直奔天空。一个新的记录随之诞... “长征”家族派出的第100位成员顺利将鑫诺三号通信卫星送入太空。6月1日零时08分,被一场大雨冲刷后的大凉山空气清爽怡人,在众人期盼的目光中,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如腾龙般一跃而起,拖着长长的橙黄色火焰,直奔天空。一个新的记录随之诞生——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第100次向太空出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 通信卫星 太空 长征系列运载火箭 大凉山 橙黄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巴星1R”太空舞翩跹 欢庆“中巴友好年”
10
作者 孙自法 黄希(摄影) 谢奇勇(摄影) 《太空探索》 2011年第9期16-17,共2页
8月12日凌晨,初秋时节的四川大凉山中已有丝丝凉意,坡地里种植的玉米已吐出缕缕穗须,正等待着收获季节的即将到来。群山环绕中的中国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场上灯火通明,聚光灯下,
关键词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 太空 收获季节 聚光灯 大凉山 发射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宫与神八首次“太空初吻”全记录
11
作者 余建斌 蒋建科 《太空探索》 2011年第12期14-14,共1页
天宫一号和神舟飞船在太空对接的目的就是通过神舟飞船随时把人或者货物运到天宫一号上面。因此,天宫一号要有能力让飞行员非常舒适的在太空待上几天、几十天或者更长的时间,天宫一号目前的设计能力是能够提供给一个航天员60天的生存... 天宫一号和神舟飞船在太空对接的目的就是通过神舟飞船随时把人或者货物运到天宫一号上面。因此,天宫一号要有能力让飞行员非常舒适的在太空待上几天、几十天或者更长的时间,天宫一号目前的设计能力是能够提供给一个航天员60天的生存所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空对接 神舟飞船 设计能力 飞行员 航天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把卫星新技术拿到太空中去检验——实践九号A/B卫星开展关键新技术试验探究
12
作者 江雪莹 《太空探索》 2012年第12期12-15,共4页
10月14日11点25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采用一箭双星的方式,成功发射实践九号A/B卫星,并将卫星准确送入预定轨道。实践九号A/B卫星是我国民用新技术试验卫星系列的首发星,主要用于长寿命高可靠、卫星高精度高... 10月14日11点25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采用一箭双星的方式,成功发射实践九号A/B卫星,并将卫星准确送入预定轨道。实践九号A/B卫星是我国民用新技术试验卫星系列的首发星,主要用于长寿命高可靠、卫星高精度高性能、国产核心元器件和卫星编队及星间测量与链路等试验,以此提升我国航天产品国产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原卫星发射中心 技术试验 新技术 检验 太空 长征二号丙 运载火箭 卫星系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箭”翩翩飞太空助力“神八”追“天宫”
13
作者 孙自法 《太空探索》 2011年第12期10-10,共1页
大漠秋风凛冽,戈壁寒意逼人。 11月1日凌晨,巴丹吉林沙漠边缘、弓弓水河畔的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中国载人航天发射场灯火辉煌。100多米高的发射塔架“拥抱”着中国研制的第八艘飞船神舟八号和“神箭”——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组合体倚天... 大漠秋风凛冽,戈壁寒意逼人。 11月1日凌晨,巴丹吉林沙漠边缘、弓弓水河畔的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中国载人航天发射场灯火辉煌。100多米高的发射塔架“拥抱”着中国研制的第八艘飞船神舟八号和“神箭”——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组合体倚天而立,整装待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载人航天发射场 太空 沙漠边缘 巴丹吉林 发射塔架 组合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阳帆:太空中的绿色动力——访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朱毅麟
14
作者 陈彩连 《太空探索》 2010年第8期32-33,共2页
问:什么是太阳帆? 答:所谓太阳帆,就是一个在太空展开的面积很大、表面平整、光滑、无斑点和皱纹的薄膜,薄膜一般由聚酯或聚酰亚胺等高分子材料制成。表面镀铝或银,使其具有全反射的特性。
关键词 太阳帆 绿色动力 太空 科学院 院士 宇航 国际 聚酰亚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切为了太空
15
作者 易林 《太空探索》 2015年第1期F0002-F0002,共1页
2014年12月5日,美国新一代载人飞船“猎户座”飞船在朝霞中从佛罗里达州肯尼迪航天中心由“德尔它”4重型火箭携带升空,进行首次不载人试飞。“猎户座”飞船是继航天飞机后的美国新一代载人航天工具扛鼎之作,肩负载人d、行星探测和... 2014年12月5日,美国新一代载人飞船“猎户座”飞船在朝霞中从佛罗里达州肯尼迪航天中心由“德尔它”4重型火箭携带升空,进行首次不载人试飞。“猎户座”飞船是继航天飞机后的美国新一代载人航天工具扛鼎之作,肩负载人d、行星探测和登上火星等深空探测重大使命。在发射现场的美国航宇局局长查尔斯·博尔顿表示:“‘猎户座’飞船是今天的明星。这是火星时代的第一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航宇局 肯尼迪航天中心 载人飞船 太空 佛罗里达州 猎户座 载人航天 航天飞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迟到的太空“牵手”——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小卫星C星研制记实
16
作者 吴琳 荆鹰(摄影) 《太空探索》 2013年第1期8-11,共4页
2012年11月19日6点53分,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将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小卫星C星送入预定轨道。同时,还成功搭载发射了一颗新技术验证卫星和蜂鸟试验载荷。这次发射成功标志着我国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小卫星星... 2012年11月19日6点53分,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将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小卫星C星送入预定轨道。同时,还成功搭载发射了一颗新技术验证卫星和蜂鸟试验载荷。这次发射成功标志着我国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小卫星星座“2+1”方案的正式建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 小卫星星座 太原卫星发射中心 记实 太空 长征二号丙 运载火箭 试验载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空摆渡车”首飞载客成功
17
作者 崔恩慧 《太空探索》 2015年第5期10-11,共2页
千呼万唤始出来。 3月30日夜晚,中国首辆“太空摆渡车”——远征一号上面级“发车”,经过近6个小时的“车程”,将“乘客”——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第17颗卫星直接送达工作地点——倾斜地球同步轨道。
关键词 摆渡 太空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倾斜地球同步轨道 载客 首飞 上面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与中国充分合作——访巴基斯坦太空和高层大气研究委员会主席毕拉尔·阿赫迈德
18
作者 陆星宇 《太空探索》 2013年第10期26-27,共2页
2013年9月22日,本刊记者采访了正在参加第64届国际宇航联大会的巴基斯坦太空和高层大气研究委员会主席毕拉尔。阿赫迈德,请他谈了关于巴基斯坦航天发展和中巴航天合作的问题。
关键词 巴基斯坦 航天合作 高层大气 委员会 太空 中国 记者采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六航天员太空食品花样多、营养好、热腾腾
19
作者 胡群芳 《太空探索》 2005年第12期38-41,共4页
关键词 太空食品 航天员 花样 营养 新陈代谢 耗能量 飞船 飞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为新名片在太空闪光……——“天绘一号”发射试验队抓质量、保成功纪实
20
作者 陈立 《太空探索》 2010年第10期8-10,共3页
两年前的8月24日,一届无与伦比的北京奥运会圆满闭幕,我国成功地向世界各国递上了一张美丽的“国家名片”;两年后的同一天,我国的天绘一号卫星成功在太空安家,也向“同行”们递上了一张印若“中国航天”的闪亮名片。
关键词 发射试验 名片 太空 质量 闪光 北京奥运会 中国航天 卫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