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长篇小说去向何处? 被引量:3
1
作者 曾攀 傅逸尘 +2 位作者 曾念长 刘诗宇 徐兆正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31-144,共14页
主持人语:统计数据显示,近年来国内长篇小说的年均产量多达近万部,“有数量缺质量、有高原缺高峰”不仅是学界对中国当代长篇小说的整体判断,在大众审美中也形成了类似“可读性差”的印象与共识。诚然,长篇创作出版现状交织着众多复杂成... 主持人语:统计数据显示,近年来国内长篇小说的年均产量多达近万部,“有数量缺质量、有高原缺高峰”不仅是学界对中国当代长篇小说的整体判断,在大众审美中也形成了类似“可读性差”的印象与共识。诚然,长篇创作出版现状交织着众多复杂成因,长篇小说自身体量和文本形态的表达优势、学界在当代文学评价体系中对长篇小说文体地位的推崇、作者建言立德的写作理想、出版和外部市场的各种可能性等,诸多要素共同作用于长篇小说的意义与价值——必须承认其中存在文学本质、个人梦想与商品经济的合理同盟,而对经典的怀疑、对高峰缺席的焦虑,则主要受作品在文学性上呈现的局限和难局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篇小说 出版现状 数据显示 整体判断 中国当代 大众审美 文本形态 小说文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文学地方性研究的问题与方法
2
作者 谭萃颖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 2025年第5期77-84,共8页
20世纪以来,文学地理学研究极大地拓展了空间的情感、心理与文化想象,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曲折演变和现代化的多元发展,地理区域间的融合或分化促使该话题得以重新讨论。近年来,当代中国文学的地方性话题热度不减,学界掀起了以“新”和地... 20世纪以来,文学地理学研究极大地拓展了空间的情感、心理与文化想象,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曲折演变和现代化的多元发展,地理区域间的融合或分化促使该话题得以重新讨论。近年来,当代中国文学的地方性话题热度不减,学界掀起了以“新”和地理位置命名的文学思潮,文学地方性研究在蓬勃发展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产生了诸多争议与问题。本文系统梳理“新东北文学”“新南方写作”“新北京作家群”“文学新浙派”“新西部文学”等地方写作的研究现状,并剖析其存在的问题和局限,探讨未来写作的方法与路径,以及在当代文学研究中的经验和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东北文学 地方性写作研究 问题与方法 新南方写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