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在路上:中国学术传播数字化转型三十年回望——以学术期刊的转型为中心
被引量:
31
1
作者
朱剑
《理论与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30-60,共31页
学术期刊数字化转型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激光照排系统的应用,数据替代了铅字,为转型奠定了基础。此后沿着知网和期刊两条相互交织的线索展开:针对学术期刊分散布局、不成体系、缺乏规模而无法构建数字出版传播平台的现状,拆解期刊以单篇...
学术期刊数字化转型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激光照排系统的应用,数据替代了铅字,为转型奠定了基础。此后沿着知网和期刊两条相互交织的线索展开:针对学术期刊分散布局、不成体系、缺乏规模而无法构建数字出版传播平台的现状,拆解期刊以单篇文献汇成大库的“知网模式”开启了中国学术数字出版传播的先河,但知网却将本应是主角的期刊人排除在外,独自充当了数字出版的唯一主体,期刊人只能以纸本出版主体的身份进入数网时代,两个出版主体并存的局面就此形成。为了坚守学术期刊出版主体的身份,部分期刊人展开了“内容为王”和“品牌建设”的讨论与实践,另一部分期刊人则全面考察了国际学术期刊数字化转型现状,开始了从“借船出海”到构建专业化期刊集群和自建数字出版传播平台的尝试,但大多数学术期刊仍停留在以纸本为中心的传统时代。2019年多部委联合发起的培育世界一流期刊行动为学术传播数字化转型提供了新的动力,转型仍在路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术传播
数字化转型
期刊集群
知网
出版主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数字时代的同行评议:一个有待破解的悖论——以学术期刊匿名审稿制为中心
被引量:
10
2
作者
朱剑
《理论与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1-71,共21页
近年来,学术期刊匿名审稿制热议呈现出独有的特点:对必要性的肯定和对有效性的怀疑常集于论者一身,意味着有悖论隐藏其后。20世纪60年代,在国际竞争与对抗加剧、国家科研投入大增、量化排行榜走红、出版商大肆介入等因素共同推动下,学...
近年来,学术期刊匿名审稿制热议呈现出独有的特点:对必要性的肯定和对有效性的怀疑常集于论者一身,意味着有悖论隐藏其后。20世纪60年代,在国际竞争与对抗加剧、国家科研投入大增、量化排行榜走红、出版商大肆介入等因素共同推动下,学术期刊平添了学术评价的基础、行政权力的依凭、商业利益的来源等新标签。面对如此变局,欧美学界的应对就是推行匿名审稿制,对内维护学术发表的公平,对外阻隔各种权力的侵蚀,与提升学术期刊质量并无必然关联。90年代引入中国后,在不尽相同的背景下,匿名审稿制被寄予了更多的期望:提升期刊质量、促进评价改革、改善学术生态、重建学术期刊与学术共同体的关系,直至指望它祛除科研体制“痼疾”。但这些期望,大多是有效实行匿名审稿制必备的条件,于是无可避免地陷入了“匿名审稿制悖论”——有效实行匿名审稿制的条件需要匿名审稿制的有效结果来创造。该悖论并非真悖论,只是在特定的学术生态中现身,而对匿名审稿制基本意义——看得见的公平的遮蔽、对评判标准——提升质量抑或维护公平的错位,造成了该悖论的无解。若能恢复其被遮蔽的意义,从看得见的公平出发,逐步改善学术生态,则有望解悖。匿名审稿制只是同行评议的一个缩影,匿名审稿制悖论何尝不是同行评议悖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行评议
匿名审稿
学术期刊
学术评价
学术共同体
匿名审稿制悖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发展中的风险收益——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风险思考
3
作者
唐庆霞
王健生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3期39-44,共6页
经济发晨中存在风险收益的必然性和必要性 社会进程的或然性决定着社会进程中某种程度上不确定性的存在。在一定情况下,这种不确定性的存在常常伴随着风险因素的存在。所谓风险收益就是由于主体对未来情形的预期、选择及实施决策正确...
经济发晨中存在风险收益的必然性和必要性 社会进程的或然性决定着社会进程中某种程度上不确定性的存在。在一定情况下,这种不确定性的存在常常伴随着风险因素的存在。所谓风险收益就是由于主体对未来情形的预期、选择及实施决策正确所带来的超额收益。从资源配置角度来讲,风险收益通常主要是指由于风险投资所带来的超出正常投资收益的收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
风险收益
商品经济发展
社会主义
不确定性
社会进程
风险因素
超额收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在路上:中国学术传播数字化转型三十年回望——以学术期刊的转型为中心
被引量:
31
1
作者
朱剑
机构
《南京大学学报》
出处
《理论与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30-60,共31页
文摘
学术期刊数字化转型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激光照排系统的应用,数据替代了铅字,为转型奠定了基础。此后沿着知网和期刊两条相互交织的线索展开:针对学术期刊分散布局、不成体系、缺乏规模而无法构建数字出版传播平台的现状,拆解期刊以单篇文献汇成大库的“知网模式”开启了中国学术数字出版传播的先河,但知网却将本应是主角的期刊人排除在外,独自充当了数字出版的唯一主体,期刊人只能以纸本出版主体的身份进入数网时代,两个出版主体并存的局面就此形成。为了坚守学术期刊出版主体的身份,部分期刊人展开了“内容为王”和“品牌建设”的讨论与实践,另一部分期刊人则全面考察了国际学术期刊数字化转型现状,开始了从“借船出海”到构建专业化期刊集群和自建数字出版传播平台的尝试,但大多数学术期刊仍停留在以纸本为中心的传统时代。2019年多部委联合发起的培育世界一流期刊行动为学术传播数字化转型提供了新的动力,转型仍在路上。
关键词
学术传播
数字化转型
期刊集群
知网
出版主体
分类号
G237.5 [文化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数字时代的同行评议:一个有待破解的悖论——以学术期刊匿名审稿制为中心
被引量:
10
2
作者
朱剑
机构
《南京大学学报》
编辑部
出处
《理论与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1-71,共21页
文摘
近年来,学术期刊匿名审稿制热议呈现出独有的特点:对必要性的肯定和对有效性的怀疑常集于论者一身,意味着有悖论隐藏其后。20世纪60年代,在国际竞争与对抗加剧、国家科研投入大增、量化排行榜走红、出版商大肆介入等因素共同推动下,学术期刊平添了学术评价的基础、行政权力的依凭、商业利益的来源等新标签。面对如此变局,欧美学界的应对就是推行匿名审稿制,对内维护学术发表的公平,对外阻隔各种权力的侵蚀,与提升学术期刊质量并无必然关联。90年代引入中国后,在不尽相同的背景下,匿名审稿制被寄予了更多的期望:提升期刊质量、促进评价改革、改善学术生态、重建学术期刊与学术共同体的关系,直至指望它祛除科研体制“痼疾”。但这些期望,大多是有效实行匿名审稿制必备的条件,于是无可避免地陷入了“匿名审稿制悖论”——有效实行匿名审稿制的条件需要匿名审稿制的有效结果来创造。该悖论并非真悖论,只是在特定的学术生态中现身,而对匿名审稿制基本意义——看得见的公平的遮蔽、对评判标准——提升质量抑或维护公平的错位,造成了该悖论的无解。若能恢复其被遮蔽的意义,从看得见的公平出发,逐步改善学术生态,则有望解悖。匿名审稿制只是同行评议的一个缩影,匿名审稿制悖论何尝不是同行评议悖论。
关键词
同行评议
匿名审稿
学术期刊
学术评价
学术共同体
匿名审稿制悖论
分类号
O144.2 [理学—基础数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发展中的风险收益——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风险思考
3
作者
唐庆霞
王健生
机构
南京大学
经济系
《南京大学学报》
编辑部
出处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3期39-44,共6页
文摘
经济发晨中存在风险收益的必然性和必要性 社会进程的或然性决定着社会进程中某种程度上不确定性的存在。在一定情况下,这种不确定性的存在常常伴随着风险因素的存在。所谓风险收益就是由于主体对未来情形的预期、选择及实施决策正确所带来的超额收益。从资源配置角度来讲,风险收益通常主要是指由于风险投资所带来的超出正常投资收益的收益。
关键词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
风险收益
商品经济发展
社会主义
不确定性
社会进程
风险因素
超额收益
分类号
F121 [经济管理—世界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在路上:中国学术传播数字化转型三十年回望——以学术期刊的转型为中心
朱剑
《理论与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22
3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数字时代的同行评议:一个有待破解的悖论——以学术期刊匿名审稿制为中心
朱剑
《理论与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23
1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论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发展中的风险收益——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风险思考
唐庆霞
王健生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89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