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健康体育课程模式所强调的三个关键点之一“运动负荷”提出,每节体育课全班学生的平均心率需达到140~160次/分钟(beats per minute,bpm),旨在解决我国传统低强度体育课导致的学生身心健康水平持续下降。但个别学者仍对该强度存在疑...中国健康体育课程模式所强调的三个关键点之一“运动负荷”提出,每节体育课全班学生的平均心率需达到140~160次/分钟(beats per minute,bpm),旨在解决我国传统低强度体育课导致的学生身心健康水平持续下降。但个别学者仍对该强度存在疑问:认为140~160 bpm强度过高,不利于身心健康,超出160 bpm甚至危害生命。通过梳理体育领域教材、国内外学者以及健康推行机构对于运动强度等级的划分,分析国内外相关文献,界定了140~160 bpm所属运动强度,阐明了平均心率140~160 bpm对儿童身心健康的有益影响,以期为体育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展开更多
从生物能学观点看,冷环境下棕色脂肪解偶联蛋白1(uncoupling protein 1,UCP1)解偶联是机体产热和维持体温的重要机制,但成年人棕色脂肪含量极低,因而其产热的意义受到质疑。尽管研究证实运动促进脂肪棕色化,但其受环境温度、性别、训练...从生物能学观点看,冷环境下棕色脂肪解偶联蛋白1(uncoupling protein 1,UCP1)解偶联是机体产热和维持体温的重要机制,但成年人棕色脂肪含量极低,因而其产热的意义受到质疑。尽管研究证实运动促进脂肪棕色化,但其受环境温度、性别、训练水平等诸多因素影响较大,因此研究结果难以一致。研究从热力学角度探讨冷环境的运动适应以及能量转换过程,从分子层面揭示:运动时骨骼肌内的无效循环加快,通过Ca^(2+)跨膜转运、磷酸肌酸穿梭、α-磷酸甘油穿梭等路径,实现Ca^(2+)、磷酸肌酸、还原型辅酶Ⅰ(reduced nicotinamide adenine dinucleotide,NADH)跨膜转移,底物总量不发生变化,但伴随三磷酸腺苷(ATP)水解和产热。从热力学第一定律(ΔU=Q+W)来看,生物氧化释放的化学能(ΔU)是产热(Q)和肌肉对外做功,即肌肉收缩(W)之和。产热包括解偶联蛋白(uncoupling protein,UCP)解偶联产热和无效循环产热两部分,UCP1是脂肪棕色化和产热的重要标志。从热力学判断,冷环境下运动是否依赖脂肪产热以维持体温,在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无效循环的产热以及肌肉对外做功。因此,运动并非总能促进白色脂肪棕色化,甚至不能看作是运动促进健康的标志。展开更多
目的:检验长期体力活动与儿童青少年学业成绩之间的剂量-效应关系。方法:检索ScienceDirect、Web of Science、EBSCO、Scopus、中国知网数据库中关于长期体力活动对儿童青少年学业成绩影响的实验研究,采用改编的定量研究质量评估工具对...目的:检验长期体力活动与儿童青少年学业成绩之间的剂量-效应关系。方法:检索ScienceDirect、Web of Science、EBSCO、Scopus、中国知网数据库中关于长期体力活动对儿童青少年学业成绩影响的实验研究,采用改编的定量研究质量评估工具对文献质量进行评估,运用Review Manager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1)该领域高质量的研究文献占比较低,纳入的13篇中高质量文献共包含2379名被试;2)长期体力活动对儿童青少年学业成绩具有积极影响(SMD=0.29;95%CI:0.16,0.41;P<0.0001),对不同科目学业成绩的影响效果存在差异,相较于阅读、写作等学科成绩,对数学成绩的影响效果最大(SMD=0.48;95%CI:0.26,0.69;P<0.0001);3)有氧运动(SMD=0.59;95%CI:0.22,0.96;P<0.0001)、综合性学校体育活动计划(SMD=0.51;95%CI:0.38,0.65;P<0.0001)、专业体育课(SMD=0.25;95%CI:0.09,0.41;P<0.0001)对学业成绩有积极影响;4)就提高儿童青少年学业成绩而言,体力活动干预剂量为5周(SMD=0.47;95%CI:0.23,0.70;P<0.0001)、3次/周(SMD=0.47;95%CI:0.20,0.73;P<0.0001)、30 min/次(SMD=0.29;95%CI:0.07,0.50;P<0.0001)的中大强度(SMD=0.29;95%CI:0.15,0.43;P<0.0001)有氧运动可能产生的促进效果更好。结论与建议:1)长期体力活动能够提高儿童青少年的学业成绩,对数学成绩的促进效果优于对阅读、写作等科目成绩的影响效果;2)为促进儿童青少年学业成绩的提高,可采用持续5周、3次/周、30 min/次的中大强度有氧运动干预;3)通过实施综合性学校体育活动计划,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体力活动机会,从而实现体质健康和学业成绩“双赢”;4)今后应在提高方法学质量的基础上,注重量化体力活动的剂量,完善报告干预方式、强度、时间及频率等,利于不同研究间的比较。展开更多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总结骨骼肌肌膜脂肪酸转运蛋白FAT/CD36的含量在肥胖倾向和肥胖抵抗倾向中的差异,同时探讨线粒体生物发生相关因子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activated protein kinase,AMPK)的活性及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辅...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总结骨骼肌肌膜脂肪酸转运蛋白FAT/CD36的含量在肥胖倾向和肥胖抵抗倾向中的差异,同时探讨线粒体生物发生相关因子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activated protein kinase,AMPK)的活性及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辅激活子1α(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 gamma coactivator 1-alpha,PGC-1α)在高脂饮食诱导肥胖倾向和肥胖抵抗倾向发生中的差异。并在此基础上,从改善饮食性肥胖发生的角度,探讨脂肪酸转运途径相关因子FAT/CD36及线粒体生物发生途径相关因子AMPK、PGC-1α在运动改善高脂饮食性肥胖中的作用。这些研究可以丰富运动干预改善高脂饮食性肥胖的理论认识。展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