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重力抑制斑马鱼抗病毒先天性免疫应答的分子机制研究
1
作者 张瑜芝 陈嘉玮 +3 位作者 陈丽沙 陆龙凤 张弩 杨慧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454-454,共1页
目的空间微重力环境一方面导致机体免疫功能紊乱,另一方面能够使航天员体内潜伏性病毒再激活且致病力增强,这严重威胁了航天员在轨期间的工作状态及生命健康。已有研究表明,微重力导致斑马鱼抗病毒先天性免疫应答能力显著下降,但具体调... 目的空间微重力环境一方面导致机体免疫功能紊乱,另一方面能够使航天员体内潜伏性病毒再激活且致病力增强,这严重威胁了航天员在轨期间的工作状态及生命健康。已有研究表明,微重力导致斑马鱼抗病毒先天性免疫应答能力显著下降,但具体调节机制仍不清晰。因此,本研究旨在探究微重力调控斑马鱼抗病毒免疫应答的作用方式及调控网络。方法使用回转细胞培养系统(RCCS)构建地基模拟微重力条件下斑马鱼胚胎发育模型,分析微重力对其发育过程的影响,并结合分子克隆技术明确多个基因的表达变化情况。随后,借助鲤春病毒血症病毒(SVCV)感染,揭示微重力抑制机体抗病毒免疫应答的调控机制。结果在微重力条件下,斑马鱼胚胎发育的存活率、畸形率等生理指标均发生显著变化,但不具有时间依赖性。此外,微重力显著增强了斑马鱼CD82基因和ppdpf基因上调表达。体外实验表明,过表达CD82基因和ppdpf基因能抑制机体SVCV诱导的IFN表达,并使病毒滴度增加。而敲降上述基因后,poly(I:C)和SVCV诱导的IFN表达则显著上升。结论微重力影响了斑马鱼早期胚胎发育过程,并通过上调CD82和ppdpf基因表达抑制机体IFN介导的抗病毒免疫应答过程。相关研究为微重力环境下机体免疫功能紊乱的作用机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应答过程 微重力 分子克隆技术 抗病毒免疫 斑马鱼 畸形率 先天性免疫应答 时间依赖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肥胖对骨髓龛基质刚度的影响及其调控造血干细胞命运的研究
2
作者 闫金笑 李想 +2 位作者 刘希汝 崔宁 杨慧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681-681,共1页
目的肥胖是一种全身性的代谢疾病,会导致造血干细胞(Hematopoietic stem cells,HSCs)的异常分化。HSCs主要存在于骨髓龛中,其命运受骨髓龛中各种理化因素的精确调控。近年来,针对肥胖如何通过骨髓龛调控HSCs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生化因素上... 目的肥胖是一种全身性的代谢疾病,会导致造血干细胞(Hematopoietic stem cells,HSCs)的异常分化。HSCs主要存在于骨髓龛中,其命运受骨髓龛中各种理化因素的精确调控。近年来,针对肥胖如何通过骨髓龛调控HSCs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生化因素上,而对于骨髓物理性质如何调控HSCs的命运尚缺乏深入的探索。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肥胖对骨髓基质刚度的影响,并揭示其调控HSCs命运的机制。方法采用60%脂肪含量(D12492)的高脂饲料(High fat diet,HFD)喂养C57BL/6J小鼠构建肥胖动物模型。HFD组体重超对照组20%后,使用原子力显微镜测定小鼠骨髓弹性模量,流式细胞术检测HSCs及其亚群比例和造血祖细胞比例的变化,集落实验测定HSCs的分化阶段,以及利用转录组测序分析HSCs命运转变的潜在生物学机制。结果HFD组骨髓组织600个点位的测量结果显示骨髓平均弹性模量由9.07 k Pa降低为7.04 k Pa。HFD组长期造血干细胞比例显著降低,多能干细胞比例显著增加,髓系祖细胞比例增加,淋巴系祖细胞比例降低。转录组测序结果显示Rho A和Rac1等细胞力学信号转导相关基因表达量上升。结论本研究表明,肥胖显著降低了骨髓基质刚度,引起HSCs偏向髓系分化,其生物学机制可能为基质刚度变化激活了HSCs的Rho A和Rac1基因的表达。因此骨髓基质刚度可能为肥胖影响HSCs命运的潜在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血干细胞 C57BL/6J小鼠 造血祖细胞 RAC1 髓系 生物学机制 代谢疾病 多能干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冲击波导致颅脑损伤神经炎症的作用机制研究
3
作者 张弩 王思洁 +3 位作者 徐大森 周一丹 张瑜芝 杨慧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231-231,共1页
目的冲击性颅脑损伤(blast traumatic brain injury)通常伴随持续性的神经炎症反应,引起神经退行性病变,但相关调控机制尚不完善。本文通过探究冲击性脑损伤神经炎症的响应规律,明确其中的关键调控因素,为冲击性脑损伤的防治提供新思路... 目的冲击性颅脑损伤(blast traumatic brain injury)通常伴随持续性的神经炎症反应,引起神经退行性病变,但相关调控机制尚不完善。本文通过探究冲击性脑损伤神经炎症的响应规律,明确其中的关键调控因素,为冲击性脑损伤的防治提供新思路。方法在体层面,通过生物激波管构建小鼠冲击性脑损伤模型,从病理、行为等多维度探究神经炎症的响应规律,借助多组学联合分析技术明确影响神经炎症进程的关键肠道微生物或代谢物。体外层面,使用水锤理论模型结合霍普金森杆技术,设计并搭建细胞动态压缩冲击载荷加载平台,对小鼠原代小胶质细胞开展加载实验,使用ELISA等方法分析小胶质细胞在加载动态压缩冲击载荷后的响应规律。结果在体层面,对小鼠开展160 k Pa冲击波加载后,小鼠脑部神经炎症水平上升,并表现出明显的焦虑行为,而相同处理的伪无菌小鼠神经炎症水平和焦虑行为显著降低。进一步分析发现肠道菌群Lactobacillus及代谢物20-HETE与神经炎症的变化密切相关。体外层面,对小鼠原代小胶质细胞加载动态压缩冲击载荷后,细胞表现出显著的应激和炎症应答状态。结论冲击波能通过改变肠道微生物间接影响神经炎症进程,也可以直接作用于小胶质细胞引发神经炎症反应。该结果为深入理解冲击性脑损伤的调控机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炎症 颅脑损伤 神经退行性病变 小胶质细胞 肠道微生物 无菌小鼠 霍普金森杆 代谢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髓力学微环境对造血干祖细胞命运的调控及机制
4
作者 张盼 杨慧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592-592,共1页
目的造血干细胞(hematopoietic stem cell,HSC)是所有免疫细胞和血细胞的共同前体,其生理行为受到骨髓微环境时空变化的紧密调控,但具体调控规律及机制尚未阐明。本课题主要探索骨髓力学微环境(基质刚度、空间限制/维度)对HSC命运的体... 目的造血干细胞(hematopoietic stem cell,HSC)是所有免疫细胞和血细胞的共同前体,其生理行为受到骨髓微环境时空变化的紧密调控,但具体调控规律及机制尚未阐明。本课题主要探索骨髓力学微环境(基质刚度、空间限制/维度)对HSC命运的体外调控规律,并深入揭示力学微环境下的造血谱系亚群变化及机制。方法基于胶原与海藻酸钠的互作组装形成稳定的互穿单/双网络结构,构建具有刚度梯度的三维水凝胶细胞培养体系。进一步利用单细胞测序技术和生物信息学方法,剖析三维力学微环境中的造血异质性。结果凝胶基质刚度和空间限制对HSC的增殖分化具有显著调控作用,低刚度凝胶(45 Pa)有助于HSC的体外干性维持及髓系分化。单细胞测序技术揭示三维力学微环境可显著促进HSC单核祖细胞-巨噬细胞分化谱系,同时Tnf、NF-κB等免疫通路关键基因表达明显上调。三维力学微环境下特化产生的Cd14^(+)巨噬细胞亚群高表达趋化因子CXCL2,通过配受体结合模式(CXCL2/CXCR2)在体内外招募中性粒细胞以维持机体免疫稳态,并挽救巨噬细胞缺损小鼠的中性粒细胞招募功能障碍。结论微环境生物力学线索可独立调控HSC干性维持及髓-巨噬系特异性分化,可为HSC发育的生物力学基础提供重要理论线索,为生物材料用于HSC的临床策略提供技术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微环境 生物力学 中性粒细胞 造血干细胞 髓系 力学微环境 免疫细胞 受体结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力学性能对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巨噬细胞炎症表型的影响
5
作者 周一丹 畅拙 +5 位作者 彭瑞宁 陈丽沙 蔡琴 张弩 徐光魁 杨慧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297-297,共1页
目的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慢性炎症的心血管疾病,病变斑块部位巨噬细胞的炎症表型对病情发展至关重要。已有研究表明,细胞外力学微环境的改变能引起巨噬细胞炎症表型变化,而动脉粥样硬化过程中血管力学特性的变化对斑块部位巨噬细胞炎症... 目的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慢性炎症的心血管疾病,病变斑块部位巨噬细胞的炎症表型对病情发展至关重要。已有研究表明,细胞外力学微环境的改变能引起巨噬细胞炎症表型变化,而动脉粥样硬化过程中血管力学特性的变化对斑块部位巨噬细胞炎症表型的影响尚不清楚。因此,本研究旨在揭示血管力学特性对巨噬细胞炎症转换的影响,进而改变影响斑块。方法使用Apo E-/小鼠构建动脉粥样硬化疾病模型,通过病理切片和免疫荧光染色分析了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部位巨噬细胞的分布及炎症分型。采用AFM检测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生物力学特性,结合分子生物学技术探。结果(1)斑块内巨噬细胞炎症表型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炎症状态趋势保持一致;(2)斑块不同区域的弹性模量具有显著差异:E(fibrosis cap)=13.3±1.86 k Pa,E(lipid rich area)=6.56±4.50 k Pa,E(cellular fibrosis of lipid area)=11.43±6.63 k Pa。(3)巨噬细胞集中分布在纤维帽区域,且M1型巨噬细胞的占比要高于M2型巨噬细胞。结论动脉粥样硬化过程中,巨噬细胞的分布与斑块力学特性密切相关,且随着血管刚度的增加,细胞趋向分化为促炎型巨噬细胞。表明在动脉粥样硬化中,斑块力学特性会影响巨噬细胞的分型,从而促进炎症的发生,为动脉粥样硬化的生物力学研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力学 动脉粥样硬化 巨噬细胞 炎症状态 心血管疾病 生物力学特性 病理切片 慢性炎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