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伴随我国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居民医疗与养老服务需求与日俱增,但目前医疗与养老服务仍互不衔接,而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可将医疗与养老资源进行有序衔接,为老年人提供多层次连续性的照护服务。目的综合分析我国居民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背景伴随我国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居民医疗与养老服务需求与日俱增,但目前医疗与养老服务仍互不衔接,而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可将医疗与养老资源进行有序衔接,为老年人提供多层次连续性的照护服务。目的综合分析我国居民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参与意愿。方法2020年12月,检索中国知网、维普数据库、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PubMed、Web of Science等数据库中有关居民对医养结合养老服务参与意愿的文献,检索时限为从建库至2020年12月,对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提取数据后进行Meta分析。采用澳大利亚乔安娜布里格斯研究所(JBI)循证卫生保健中心质性研究质量评价标准进行文献质量评价。结果共纳入20篇文献,纳入研究的有效样本量为14089,其中共有4268例居民有医养结合养老服务参与意愿。纳入研究的文献的JBI评分为14~18分,得分均≥总分的70%,纳入研究的文献质量较高。居民参与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意愿率为40.5%〔95%CI(33.3%,47.7%)〕。亚组分析结果显示,学历〔OR(95%CI)=0.71(0.59,0.85),P<0.01〕、子女数量〔OR(95%CI)=1.72(1.40,2.11),P<0.01〕、婚姻状态〔OR(95%CI)=0.71(0.57,0.88),P=0.02〕、是否独居〔OR(95%CI)=1.30(1.14,1.49),P<0.01〕、患病情况〔OR(95%CI)=1.34(1.09,1.64),P<0.01〕、知晓度〔OR(95%CI)=1.91(1.61,2.26),P<0.01〕是居民医养结合养老服务参与意愿的影响因素。结论我国居民医养结合养老服务参与意愿较低,高中及以上学历、子女数量≤1个、非在婚、独居、患病、知晓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居民对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参与意愿相对更强。应通过加强宣传工作、建立多元化的医养结合养老机构、不断丰富医养结合养老服务内涵等方式,提高居民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参与意愿。展开更多
文摘背景伴随我国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居民医疗与养老服务需求与日俱增,但目前医疗与养老服务仍互不衔接,而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可将医疗与养老资源进行有序衔接,为老年人提供多层次连续性的照护服务。目的综合分析我国居民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参与意愿。方法2020年12月,检索中国知网、维普数据库、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PubMed、Web of Science等数据库中有关居民对医养结合养老服务参与意愿的文献,检索时限为从建库至2020年12月,对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提取数据后进行Meta分析。采用澳大利亚乔安娜布里格斯研究所(JBI)循证卫生保健中心质性研究质量评价标准进行文献质量评价。结果共纳入20篇文献,纳入研究的有效样本量为14089,其中共有4268例居民有医养结合养老服务参与意愿。纳入研究的文献的JBI评分为14~18分,得分均≥总分的70%,纳入研究的文献质量较高。居民参与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意愿率为40.5%〔95%CI(33.3%,47.7%)〕。亚组分析结果显示,学历〔OR(95%CI)=0.71(0.59,0.85),P<0.01〕、子女数量〔OR(95%CI)=1.72(1.40,2.11),P<0.01〕、婚姻状态〔OR(95%CI)=0.71(0.57,0.88),P=0.02〕、是否独居〔OR(95%CI)=1.30(1.14,1.49),P<0.01〕、患病情况〔OR(95%CI)=1.34(1.09,1.64),P<0.01〕、知晓度〔OR(95%CI)=1.91(1.61,2.26),P<0.01〕是居民医养结合养老服务参与意愿的影响因素。结论我国居民医养结合养老服务参与意愿较低,高中及以上学历、子女数量≤1个、非在婚、独居、患病、知晓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居民对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参与意愿相对更强。应通过加强宣传工作、建立多元化的医养结合养老机构、不断丰富医养结合养老服务内涵等方式,提高居民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参与意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