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GPM系列降水产品对北京“23·7”暴雨事件的监测能力评估
1
作者 郭彬斌 郎廷中 《人民珠江》 2025年第5期41-50,共10页
为评估全球降水观测计划(Global Precipitation Measurement,GPM)下GSMaP和IMERG遥感降水产品中在暴雨事件中的监测能力,以北京“23·7”暴雨事件为例,基于研究区3 h级地面站点观测数据,对近实时(GSMaP_NRT、IMERG_ER、IMERG_LR)和... 为评估全球降水观测计划(Global Precipitation Measurement,GPM)下GSMaP和IMERG遥感降水产品中在暴雨事件中的监测能力,以北京“23·7”暴雨事件为例,基于研究区3 h级地面站点观测数据,对近实时(GSMaP_NRT、IMERG_ER、IMERG_LR)和后处理(GSMaP_MVK、GSMaP_Gauge、IMERG_FR)遥感降水产品进行了综合评估。在不同时空尺度使用降水统计指标(CC、RMSE、P-BIAS、KGE)和降水侦测指标(POD、FAR、CSI、HSS)对降水产品的暴雨事件监测能力进行系统性评价,同时基于研究区面尺度对降水产品的时序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IMERG_FR在综合降水监测能力最优(P-BIAS=-0.41,KGE=0.54)。GSMaP_NRT和GSMaP_MVK描述降水分布能力较好,IMERG系列产品在指标方面表现较优且分布集中(0.48<KGE<0.54,0.59<HSS<0.66)。近实时产品普遍存在对极端降水的高估,后处理校在修正偏差的同时引入了额外的不稳定性。且两类产品均受到地形因素的影响,在海拔过渡带区域表现较差(KGE<0.5)。此外,这两类产品在极端降水阶段均存在时间上的提前或滞后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降水产品 GSMaP IMERG “23·7”极端降水 多尺度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渭河流域GPM卫星降水产品的多尺度评估 被引量:1
2
作者 郭彬斌 戴忠 《人民珠江》 2024年第9期27-35,共9页
为探究全球降水观测计划GPM下IMERG系列与GSMaP系列中的近实时(IMERG-Early,IMERG-Late,GSMaP-NRT)和后实时(IMERG-Final,GSMaP-Gauge,GSMaP-MVK)遥感降水产品在复杂地形流域的精度和适用性,基于渭河流域内雨量站数据,在不同空间尺度与... 为探究全球降水观测计划GPM下IMERG系列与GSMaP系列中的近实时(IMERG-Early,IMERG-Late,GSMaP-NRT)和后实时(IMERG-Final,GSMaP-Gauge,GSMaP-MVK)遥感降水产品在复杂地形流域的精度和适用性,基于渭河流域内雨量站数据,在不同空间尺度与时间尺度上对遥感降水的精度评价指标(CC,RMSE,BIAS)和降水能力探测指标(POD,FAR,CSI)进行综合评估,同时采用IHACRES水文模型对卫星降水数据在径流模拟中的适用性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GSMaP-Gauge(CC=0.55,RMSE=5.09,Bias=0.3%)与IMERG-Final(CC=0.458,RMSE=5.92,Bias=8%)降水产品均能较为准确地反映降水的时空分布特征,但普遍存在对降水的高估;GSMaP与IMERG系列数据在冬季对降水的探测能力(POD<0.4)远低于其他季节;卫星降水数据受海拔因素影响明显,随海拔上升数据质量呈下降趋势;IMERG-Final驱动的IHACRES模拟表现最好(NSE=0.856),由GSMaP-Gauge与IMERG-Final为驱动的水文模型月尺度纳什效率系数均大于0.8,可作为降水驱动数据用于区域的水文过程模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MERG GSMaP IHACRES 渭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