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方学界研究中国社区宗教传统的主要动态 被引量:16
1
作者 康豹 李琼花(译) 陈进国(校)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58-74,共17页
从本质上讲,西方学界对中国社区宗教传统(communal religious traditions)的研究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始具雏形,八九十年代后则以迅猛的速度发展起来。在广泛收集资料之外,学者们也开始思索用什么样的分析结构来进一步阐释社会与宗教活动... 从本质上讲,西方学界对中国社区宗教传统(communal religious traditions)的研究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始具雏形,八九十年代后则以迅猛的速度发展起来。在广泛收集资料之外,学者们也开始思索用什么样的分析结构来进一步阐释社会与宗教活动的相关性。对于宗教在社区生活中所起的作用,学者们形成了如下共识:地方崇拜是权力的三角形网络中心(包括官员、精英和神职人员)中的一个主要节点,中国社区宗教传统的历史一直与国家政策、制定政策的皇帝和高级官员以及处理政策执行问题的地方官员和精英们有着无法摆脱的联系;而现代政府与宗教之间的关系则发生了一些重大的变化,中国现代时期政府和宗教之间关系的变化和连续性问题由此成为争辩的一大焦点。有关中国宗教传统最早的研究中就有一些是围绕教派主义运动展开的,另外一个长期令西方人感兴趣的话题则是中国的秘密会社,众多学者在这些领域内也贡献出了有价值的论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宗教传统 社区生活 地方社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启蒙还是浪漫?——重评胡适在新文化运动中的功与过 被引量:6
2
作者 汪荣祖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5-14,165,共11页
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思想背景不是理性的启蒙精神,而是一场推动革命与救亡的浪漫主义风潮,因救亡而对传统文化的批判不遗余力,此一强烈的反传统文化批判,并不基于理性,而是出于激情。胡适在新文化运动中主张全盘西化,后来改为充分西化,全... 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思想背景不是理性的启蒙精神,而是一场推动革命与救亡的浪漫主义风潮,因救亡而对传统文化的批判不遗余力,此一强烈的反传统文化批判,并不基于理性,而是出于激情。胡适在新文化运动中主张全盘西化,后来改为充分西化,全面抨击传统,高唱文学革命,宣称文言为"死文字",以白话取代文言,类此议题莫不见到浪漫情调。文艺复兴在欧洲的实质内容是经过中古黑暗时期的学术复苏,是欧洲文化自身的复兴,而胡适所谓"中国文艺复兴",则是现代化(实即西化)进程的结果,从引进西方的物质文明如船舰、器械等,到采用西方政治制度,以及最后精神上的全面西化,而以文学革命为先导。胡适高唱充分西化,其有心于国家的进步与繁荣,固无可疑,然其无心之过,在于只见当前西方的科技文明,对整个西方文化的认识有所不足,昧于自然科学与人文学科的差异。百年后的今天,我们回顾前尘,不宜一味表扬胡适参与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功绩,也应论其过失,始足以吸取教训,以历史的后见之明鉴往知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适 新文化运动 启蒙精神 浪漫主义 文学革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胡适与1930年代北京大学的改革与纷争——兼论林损辞职事件 被引量:1
3
作者 潘光哲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12-119,共8页
胡适在1930年代参与北京大学的改革,引起了一系列纷争。特别是在1934年因北大国文系教授林损“请辞”,竟让胡适集谤汇讥。事实上,胡适透过具体建制里的人事择汰以推动中国现代科学及学术之发展,固有争议,却是理有应然。
关键词 胡适 北京大学 林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