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00—2020年中国省际碳平衡时空演变及影响因素分析
1
作者 花瑞祥 景宜然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41-554,共14页
以中国30个省份为研究对象,基于中国碳核算数据库和土地利用数据,分析了2000—2020年长时间序列各省份碳排放和碳汇的时空格局演变特点,基于经济协调发展指数等评估了各省份碳平衡状况,探究多个社会经济因子的影响分析。结果显示:(1)中... 以中国30个省份为研究对象,基于中国碳核算数据库和土地利用数据,分析了2000—2020年长时间序列各省份碳排放和碳汇的时空格局演变特点,基于经济协调发展指数等评估了各省份碳平衡状况,探究多个社会经济因子的影响分析。结果显示:(1)中国碳排放总量从30.5亿t(二氧化碳当量,下同)增加到109.7亿t,其中,19个省份的碳排放量一直在增长,10个省份的碳排放量先增长后下降。碳排放空间特点总体从东高西低转变为北高南低。(2)中国碳汇总量呈增长—下降—增长趋势,总体从12.61亿t略微下降至12.60亿t,多数省份碳汇量呈小幅变化。省际碳汇总体呈西高东低特点,西南、东北较高,东南次之,西北、东部则较低。(3)中国各省碳收支总体均呈赤字状态,碳赤字量呈扩大趋势,但增幅收紧。上海、天津等11个省份碳承载强度指数高、生态经济协调指数低,辽宁、陕西等9个省份碳承载强度指数较高、生态经济协调指数较低,吉林、黑龙江等10个省份碳承载强度指数较低、生态经济协调指数较高。(4)城镇化率对生态经济协调指数的贡献率呈正向,且随时间呈上升趋势,在空间上呈西北高、东南低的特点。人口总量、地区生产总值、二产增加值和煤炭消费量对生态经济协调指数的贡献率总体均为负向。专利申请授权数的贡献率总体不大,但呈正向,且空间差异性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源/汇 中国碳核算数据库(CEADs) 土地利用 时空演变 生态经济协调指数 时空地理加权回归模型(GTW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