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5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试论基层领导干部的道德感召力
被引量:
3
1
作者
姜明生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70-74,共5页
感召力,是领导者改变和影响被领导者心理与行为的能力,它是由领导者个人的信念、修养、知识、智慧、才能等所构成的一种内在的吸引力,领导者的感召力越强,吸引的被领导者就越多。道德感召力是指有着高尚道德情操的领导者个人或者整体道...
感召力,是领导者改变和影响被领导者心理与行为的能力,它是由领导者个人的信念、修养、知识、智慧、才能等所构成的一种内在的吸引力,领导者的感召力越强,吸引的被领导者就越多。道德感召力是指有着高尚道德情操的领导者个人或者整体道德水平较高的领导集体,对被领导者以及集体所具有的积极的道德影响力。具备道德感召力的领导者或者领导集体,展示了社会道德发展的进步方向,起着模范带头作用,往往会赢得人们的信赖和尊敬。道德感召力是领导者最本色的领导能力,是基层领导干部的立身之本。基层领导干部直接面对的是广大人民群众,他们的言行举止对群众影响很大,提高他们的道德感召力,对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层
领导
道德
感召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形象战略的重要内容:领导形象与中国古代官吏文化
2
作者
徐仲华
王琦岩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1995年第3期11-16,共6页
形象战略的重要内容:领导形象与中国古代官吏文化徐仲华,王琦岩领导者的形象,是领导干部的理想、信念、世界观的外在表现,也是领导干部的组织、指挥、协调能力的具体表现。各级领导干部是群众的表率,领导者的形象如何,对群众影响...
形象战略的重要内容:领导形象与中国古代官吏文化徐仲华,王琦岩领导者的形象,是领导干部的理想、信念、世界观的外在表现,也是领导干部的组织、指挥、协调能力的具体表现。各级领导干部是群众的表率,领导者的形象如何,对群众影响很大。(一)领导形象与官吏文化的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象战略
领导形象
古代官吏
领导干部
民族文化
重要内容
韩非子
领导者
王安石
《吕氏春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社会主义领导者如何掌握孚众律
3
作者
徐仲华
《理论学刊》
1987年第3期46-50,共5页
孚众律,是领导和群众之间的一种内在的、必然的、本质的联系。孚即信用,如“成王之孚,下士之式。”①孚也是为人所信服,如“深孚重望”。孚众律把人类群体的两端即领导和群众联系了起来。在领导这一端来说,就是对群众讲信用,在群众这一...
孚众律,是领导和群众之间的一种内在的、必然的、本质的联系。孚即信用,如“成王之孚,下士之式。”①孚也是为人所信服,如“深孚重望”。孚众律把人类群体的两端即领导和群众联系了起来。在领导这一端来说,就是对群众讲信用,在群众这一端来说,就是对领导信服。孚众律所揭示的就是领导和群众两者之间的必然联系的必要条件。古往今来,一切成功的领导者,就是深孚众望的结果;一切失败的领导者,就是由于失掉民心的结果。这是为一切成功的领导者和失败的领导者从正面和反面都证实了的客观必然性。领导活动的三个要素即领导、群众、自然环境(或作用对象)之间的矛盾,是领导活动的基本矛盾。其中,最主要的是领导和群众的矛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领导者
领导活动
三个要素
领导规律
领导科学
社会主义
领导工作
知识化
人民群众
基本矛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我国古代政治人才的汰优因素分析
被引量:
1
4
作者
聂世军
王文义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39-41,共3页
我国古代政治人才的汰优因素分析聂世军,王文义"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优胜劣汰原则虽然是自然界中一个带有普遍性的规律,但在政治领域却并非完全如此。考察我国古代政治史我们就会发现,在政治人才的竞争中,优秀者往往并不是"适...
我国古代政治人才的汰优因素分析聂世军,王文义"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优胜劣汰原则虽然是自然界中一个带有普遍性的规律,但在政治领域却并非完全如此。考察我国古代政治史我们就会发现,在政治人才的竞争中,优秀者往往并不是"适者",优者败、劣者胜在许多时候成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人才
因素分析
我国古代
政治舞台
国家利益
政治才能
九品中正制
政治野心
领导科学
科举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从“三个有利于”高度认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
5
作者
孙申
《学习论坛》
1997年第11期12-13,共2页
邓小平在1992年南方谈话中提出了一个判断、检验我们的政策和工作对社会主义事业是否有利的著名标准,即:“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邓小...
邓小平在1992年南方谈话中提出了一个判断、检验我们的政策和工作对社会主义事业是否有利的著名标准,即:“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72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认识社会主义
战略地位
强社会
精神文化生活
利于发展
社会风气
综合国力
社会动员力
物质文明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试论基层领导干部的道德感召力
被引量:
3
1
作者
姜明生
机构
<领导科学>杂志社
出处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70-74,共5页
文摘
感召力,是领导者改变和影响被领导者心理与行为的能力,它是由领导者个人的信念、修养、知识、智慧、才能等所构成的一种内在的吸引力,领导者的感召力越强,吸引的被领导者就越多。道德感召力是指有着高尚道德情操的领导者个人或者整体道德水平较高的领导集体,对被领导者以及集体所具有的积极的道德影响力。具备道德感召力的领导者或者领导集体,展示了社会道德发展的进步方向,起着模范带头作用,往往会赢得人们的信赖和尊敬。道德感召力是领导者最本色的领导能力,是基层领导干部的立身之本。基层领导干部直接面对的是广大人民群众,他们的言行举止对群众影响很大,提高他们的道德感召力,对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基层
领导
道德
感召力
分类号
B822.98 [哲学宗教—伦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形象战略的重要内容:领导形象与中国古代官吏文化
2
作者
徐仲华
王琦岩
机构
<领导科学>杂志社
出处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1995年第3期11-16,共6页
文摘
形象战略的重要内容:领导形象与中国古代官吏文化徐仲华,王琦岩领导者的形象,是领导干部的理想、信念、世界观的外在表现,也是领导干部的组织、指挥、协调能力的具体表现。各级领导干部是群众的表率,领导者的形象如何,对群众影响很大。(一)领导形象与官吏文化的内...
关键词
形象战略
领导形象
古代官吏
领导干部
民族文化
重要内容
韩非子
领导者
王安石
《吕氏春秋》
分类号
D69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社会主义领导者如何掌握孚众律
3
作者
徐仲华
机构
<领导科学>杂志社
出处
《理论学刊》
1987年第3期46-50,共5页
文摘
孚众律,是领导和群众之间的一种内在的、必然的、本质的联系。孚即信用,如“成王之孚,下士之式。”①孚也是为人所信服,如“深孚重望”。孚众律把人类群体的两端即领导和群众联系了起来。在领导这一端来说,就是对群众讲信用,在群众这一端来说,就是对领导信服。孚众律所揭示的就是领导和群众两者之间的必然联系的必要条件。古往今来,一切成功的领导者,就是深孚众望的结果;一切失败的领导者,就是由于失掉民心的结果。这是为一切成功的领导者和失败的领导者从正面和反面都证实了的客观必然性。领导活动的三个要素即领导、群众、自然环境(或作用对象)之间的矛盾,是领导活动的基本矛盾。其中,最主要的是领导和群众的矛盾。
关键词
领导者
领导活动
三个要素
领导规律
领导科学
社会主义
领导工作
知识化
人民群众
基本矛盾
分类号
D2 [政治法律—中共党史]
C55 [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我国古代政治人才的汰优因素分析
被引量:
1
4
作者
聂世军
王文义
机构
<领导科学>杂志社
出处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39-41,共3页
文摘
我国古代政治人才的汰优因素分析聂世军,王文义"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优胜劣汰原则虽然是自然界中一个带有普遍性的规律,但在政治领域却并非完全如此。考察我国古代政治史我们就会发现,在政治人才的竞争中,优秀者往往并不是"适者",优者败、劣者胜在许多时候成为...
关键词
政治人才
因素分析
我国古代
政治舞台
国家利益
政治才能
九品中正制
政治野心
领导科学
科举制
分类号
C964.2 [经济管理—人力资源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从“三个有利于”高度认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
5
作者
孙申
机构
<领导科学>杂志社
出处
《学习论坛》
1997年第11期12-13,共2页
文摘
邓小平在1992年南方谈话中提出了一个判断、检验我们的政策和工作对社会主义事业是否有利的著名标准,即:“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72页)
关键词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认识社会主义
战略地位
强社会
精神文化生活
利于发展
社会风气
综合国力
社会动员力
物质文明建设
分类号
D64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试论基层领导干部的道德感召力
姜明生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
北大核心
2008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形象战略的重要内容:领导形象与中国古代官吏文化
徐仲华
王琦岩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199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社会主义领导者如何掌握孚众律
徐仲华
《理论学刊》
1987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我国古代政治人才的汰优因素分析
聂世军
王文义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1995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从“三个有利于”高度认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
孙申
《学习论坛》
1997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