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当前中国社会道德治理论析 被引量:13
1
作者 杨义芹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82-86,共5页
当前,中国社会的道德现状与道德建设问题备受世人关注且亟待有力的回应。正确面对和分析当前中国社会的道德现状,既要肯定成绩,又要正视问题,这是道德治理的前提和基础;对于当前道德领域所存在的诸多问题,要放在社会转型的大背景下来看... 当前,中国社会的道德现状与道德建设问题备受世人关注且亟待有力的回应。正确面对和分析当前中国社会的道德现状,既要肯定成绩,又要正视问题,这是道德治理的前提和基础;对于当前道德领域所存在的诸多问题,要放在社会转型的大背景下来看待。道德建设受国际大环境的影响,其间所出现的问题也是国际环境变化的反映;当前中国的道德问题是社会转型期的问题,是前进中的问题;其中一些道德问题是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决定的;当今中国的道德问题其直接诱因是在向市场经济转变的过程中,把经济利益的思维模式用到道德判断和社会行动能力上。目前,应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探索和解决中国社会的道德治理问题:一是树立信心和决心,二是提升信念和信仰,三是倡行共建和共享,四是坚持"守""为"并行,以"守"为先的工作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 道德建设 道德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比较视阈下梁漱溟的道德哲学及其时代价值 被引量:3
2
作者 冯书生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55-62,共8页
梁漱溟生逢东西方文化交汇乃至猛烈碰撞之际,历经清末至改革开放各个时期,其道德哲学具有鲜明的东西融合和比较的特点。在早期《究元决疑论》中,梁漱溟归宗佛法,秉持出世间的终极关怀和随顺世间的现世原则;在中期谈话录《朝话》中认为... 梁漱溟生逢东西方文化交汇乃至猛烈碰撞之际,历经清末至改革开放各个时期,其道德哲学具有鲜明的东西融合和比较的特点。在早期《究元决疑论》中,梁漱溟归宗佛法,秉持出世间的终极关怀和随顺世间的现世原则;在中期谈话录《朝话》中认为道德是指生命的和谐;在后期《人心与人生》中则把道德分为个体层面的人生向上和群体层面的互以对方为重。从其根源来说,梁漱溟的道德哲学奠基于其个体生命历程的体悟和对儒家伦理的继承和阐发。整体来看,他凸显了人的能动性,而对人之惰性甚至恶性估计不足。这也决定了其道德哲学在乱世之难行,而在国固邦宁的新时代具有一定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漱溟 道德 伦理 生命 人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析中国国家主导的公民道德建设之合理性 被引量:3
3
作者 张博颖 《伦理学研究》 2005年第5期5-11,共7页
针对中国国家主导的公民道德建设的合理性,从中国共产党性质、目标、任务的先进性、合理性;现代化经济建设的客观要求;社会主义国家文化职能等方面进行阐述。同时,从思想史上对国家职能认识的角度,强调了社会主义中国对国家在道德建设... 针对中国国家主导的公民道德建设的合理性,从中国共产党性质、目标、任务的先进性、合理性;现代化经济建设的客观要求;社会主义国家文化职能等方面进行阐述。同时,从思想史上对国家职能认识的角度,强调了社会主义中国对国家在道德建设中的作用重视的必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主导 公民道德 合理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意志软弱何以可能?——哈里·G·法兰克福自主性理论框架内的道德心理学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段素革 《伦理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80-84,共5页
意志软弱是一种常见的心理现象,也是一个重要的伦理学问题。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最早确立了讨论意志软弱问题的框架。鉴于意志软弱问题在行为理论、自主性和道德责任研究中的地位,它经常被用以检验某些自主性观点的解释力。法兰克福的... 意志软弱是一种常见的心理现象,也是一个重要的伦理学问题。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最早确立了讨论意志软弱问题的框架。鉴于意志软弱问题在行为理论、自主性和道德责任研究中的地位,它经常被用以检验某些自主性观点的解释力。法兰克福的自主性理论作为一个有影响的自主性理论,能够很好地解释意志软弱的发生及意志软弱行为的道德责任,因此不但证明了自身的合理性,而且推进了对于意志软弱问题的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志软弱 法兰克福 自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政府组织视域中的公民道德建设 被引量:1
5
作者 陈菊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3-17,共5页
从历史上看,我国社会经济、政治的特点使非政府组织的萌生和发育缺乏必要的经济动力和制度基础,进而影响到社会的道德建设。非政府组织与公民道德具有内在的关联,它为公民道德建设提供了基础和依据。因此,进一步发展和完善非政府组织发... 从历史上看,我国社会经济、政治的特点使非政府组织的萌生和发育缺乏必要的经济动力和制度基础,进而影响到社会的道德建设。非政府组织与公民道德具有内在的关联,它为公民道德建设提供了基础和依据。因此,进一步发展和完善非政府组织发育的社会条件,是推动公民道德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政府组织 公民道德 公民道德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8年带给中国的道德收获及其伦理意味
6
作者 杨义芹 《伦理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5,共5页
2008年,对于中国人来说是刻骨铭心的,铭记2008年带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反思是我们对不平凡的2008年的最好记忆。2008年我们看到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升华;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扩展;不畏艰险、百折不挠、敢于胜利... 2008年,对于中国人来说是刻骨铭心的,铭记2008年带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反思是我们对不平凡的2008年的最好记忆。2008年我们看到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升华;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扩展;不畏艰险、百折不挠、敢于胜利的英雄气概;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的为民执政、科学执政的行政伦理的彰显;和平、和谐的理念深入人心;文明素质的提升和公民意识的蓬勃生长。当然,2008年也凸现出我们企业伦理和制度伦理的漏洞。2008年带给我们的道德记忆和伦理反思都是值得珍藏的精神财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08 道德收获 伦理反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三个重要环节 被引量:4
7
作者 刘振明 《伦理学研究》 2004年第4期88-91,共4页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既是一项长远的战略任务 ,又是一项紧迫的现实任务。在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 ,要发挥家庭的基础作用 ,学校的主导作用和社会环境的感染作用 ,三者要互相配合 ,共谋以德育人的百年大计。
关键词 未成年人 思想道德 家庭 学校 社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学术期刊选题策划 被引量:5
8
作者 冯书生 王云燕 《中国出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35-36,共2页
做好学术期刊的选题策划有两个前提条件,一是要了解和把握学术发展动态,二是要有宽广的学术视域和敏感的学术洞察力。学术期刊选题策划的来源途径多种多样,可能来源于期刊编辑自身的研究心得,也可能来源于编辑与作者之间的一次偶然谈话... 做好学术期刊的选题策划有两个前提条件,一是要了解和把握学术发展动态,二是要有宽广的学术视域和敏感的学术洞察力。学术期刊选题策划的来源途径多种多样,可能来源于期刊编辑自身的研究心得,也可能来源于编辑与作者之间的一次偶然谈话,还可能来源于编辑参加的一些学术会议。选题策划的落实则要求编辑具有良好的交流和沟通能力,并对可能的作者有非常深入的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术期刊 选题策划 选题来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传统公私观及其缺陷 被引量:13
9
作者 杨义芹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39-45,共7页
由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公私之辨主要与政治文化相互纠缠,在公与私及其关系问题上也主要是从政治文化的角度进行伦理和价值判断,并由此导致了在公私关系问题上的严重扭曲,其不足和缺陷也是非常突出的。今天,就传统公私观进行多维度、多层... 由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公私之辨主要与政治文化相互纠缠,在公与私及其关系问题上也主要是从政治文化的角度进行伦理和价值判断,并由此导致了在公私关系问题上的严重扭曲,其不足和缺陷也是非常突出的。今天,就传统公私观进行多维度、多层次的深入分析和研究,对于我们正确认识和处理公私关系,克服经济发展中出现的社会不公、两极分化等现象,寻求最大的社会公平和社会正义,以及对于和谐社会的构建,都是有重要意义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文化 公私观 天下为公 大公无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德治国”研究述要 被引量:6
10
作者 孟兰芬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132-136,共5页
在详尽掌握二年来关于以德治国研究资料的基础上 ,本文对以德治国的战略定位、以德治国的思想内涵、以德治国与传统德治的关系、以德治国战略的实施及意义做出了系统的述评 。
关键词 以德治国 内涵 传统德治 意义 道德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博士论文的政治伦理向度——兼论其与近代契约论的关联 被引量:5
11
作者 陈菊 《伦理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70-74,共5页
马克思的博士论文蕴涵着深刻的政治伦理意蕴,他关于德谟克利特的自然哲学与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的差别的论述,表明了其对人的主体性的高扬;他对原子偏斜运动的论述,表明了其对自由的诉求;他对原子排斥运动的论述,表明了其对平等的关注。... 马克思的博士论文蕴涵着深刻的政治伦理意蕴,他关于德谟克利特的自然哲学与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的差别的论述,表明了其对人的主体性的高扬;他对原子偏斜运动的论述,表明了其对自由的诉求;他对原子排斥运动的论述,表明了其对平等的关注。这些思想与近代契约论有许多相通之处,但是它并不是对近代契约论的翻版,它关于人的思想、关于自由与平等的观念的理解与近代契约论有着显著的区别,而这正是其对近代契约论的超越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博士论文 原子 自由 平等 近代契约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建共享的和谐社会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被引量:9
12
作者 杨义芹 《湖北社会科学》 2007年第9期41-43,共3页
"共建共享"不仅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题,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重要原则和根本途径。它的提出蕴含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在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贯彻"共建共享"的原则,就是全党全社会... "共建共享"不仅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题,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重要原则和根本途径。它的提出蕴含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在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贯彻"共建共享"的原则,就是全党全社会共同努力,通过广泛细致的宣传教育和全民动员参加的实践活动,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深入人心,变成人们的主导价值观念,形成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形成全社会共同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规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建共享 和谐社会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秦儒家义利思想论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杨义芹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3-16,共4页
先秦儒家的义利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其重义轻利、舍生取义的精神品质,是中华民族道德文化生成、延续的精神纽带,并积淀为比较稳定的民族心理情结,成为中华民族文化心理和行为特征的精神体现。今天,这种尚义轻利的伦理精神仍... 先秦儒家的义利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其重义轻利、舍生取义的精神品质,是中华民族道德文化生成、延续的精神纽带,并积淀为比较稳定的民族心理情结,成为中华民族文化心理和行为特征的精神体现。今天,这种尚义轻利的伦理精神仍然支配着人们的道德意识和情感价值取向。随着社会的发展与变化,先秦儒家的义利思想也会被筛选和取舍,并不断注入新的内容。因此,辩证地评价和吸取先秦儒家的义利思想,对于当代社会义利观的建构,以及对于社会主义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设,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 孔子 孟子 荀子 义利思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六十年来毛泽东伦理思想研究的回顾 被引量:1
14
作者 杨义芹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69-77,共9页
毛泽东伦理思想是毛泽东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新中国成立后,对毛泽东伦理思想的研究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所研究的问题主要集中在关于毛泽东伦理思想的来源、产生和发展,毛泽东早期伦理思想,毛泽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及其道德... 毛泽东伦理思想是毛泽东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新中国成立后,对毛泽东伦理思想的研究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所研究的问题主要集中在关于毛泽东伦理思想的来源、产生和发展,毛泽东早期伦理思想,毛泽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及其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体系,毛泽东的道德实践观和道德评价理论,毛泽东的人道主义和功利主义思想,毛泽东的人生价值观,以及毛泽东的道德教育和道德建设思想等方面。六十年来国内学术界对毛泽东伦理思想的研究是一个不断深化、不断发展的过程,取得了丰富的理论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中国 六十年 毛泽东伦理思想 回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政治文化的内涵及其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 被引量:2
15
作者 冯书生 《重庆社会科学》 2007年第4期112-114,共3页
政治文化是指在相对稳定的地理环境和生产生活方式影响下产生,并经过长期社会化过程而相对稳定地积淀于人们心理层面的政治态度和政治价值取向等政治心理因素与在社会上传播的政治经典理论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体。经典的政治理论学说... 政治文化是指在相对稳定的地理环境和生产生活方式影响下产生,并经过长期社会化过程而相对稳定地积淀于人们心理层面的政治态度和政治价值取向等政治心理因素与在社会上传播的政治经典理论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体。经典的政治理论学说和人们相对稳定的政治心理习惯是推动其发展的内在矛盾二要素。政治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1)思想政治教育是社会主导政治文化传播的最有效途径;(2)社会主导政治文化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性质和任务;(3)思想政治教育是对多元政治文化进行整合的主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文化 思想政治教育 政治社会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正视角下的权利和义务关系 被引量:1
16
作者 杨义芹 《伦理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6-20,共5页
公正与权利和义务密切相关。公正所涉及的权利和义务,应是严格意义上的相互对应、必然相关的权利和义务,也就是说公正的根本问题是权利与"完全义务"(即狭义的义务)如何分配的问题,即不论是基本权利与基本义务,还是非基本权利... 公正与权利和义务密切相关。公正所涉及的权利和义务,应是严格意义上的相互对应、必然相关的权利和义务,也就是说公正的根本问题是权利与"完全义务"(即狭义的义务)如何分配的问题,即不论是基本权利与基本义务,还是非基本权利与非基本义务,也不论是法定权利与法定义务,还是道德权利与道德义务,一方的权利,必然是他方的义务;反之亦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正 权利 义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