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以世界的眼光反思自我以健康的期刊生态重构学术--“首届全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高层论坛”综述 被引量:1
1
作者 侯小丰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5-17,共3页
学术研究既秉承一个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又以高度的理论自觉在对现实问题的理论探索中把握时代脉搏、提炼时代精神。因此学术被视为天下之公器、千秋之伟业。学术期刊作为学术研究成果展示的第一平台,对于引领学术健康发展具有不可推... 学术研究既秉承一个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又以高度的理论自觉在对现实问题的理论探索中把握时代脉搏、提炼时代精神。因此学术被视为天下之公器、千秋之伟业。学术期刊作为学术研究成果展示的第一平台,对于引领学术健康发展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使命。在学术期刊走向世界的强烈呼声中,“首届全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高层论坛”于2012年9月14日在沈阳召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文社会科学期刊 学术研究 高层论坛 健康 世界 综述 重构 生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文社会科学学术媒体30年的生态学返观 被引量:1
2
作者 高翔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39-41,共3页
2008年10月15日,第七届全国综合类人文社会科学期刊高层论坛由我社成功承办。中共湖北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李以章同志出席开幕式并致辞。来自全国50家期刊的80余名代表出席了本次论坛。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总编辑高翔同志作了主题发言... 2008年10月15日,第七届全国综合类人文社会科学期刊高层论坛由我社成功承办。中共湖北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李以章同志出席开幕式并致辞。来自全国50家期刊的80余名代表出席了本次论坛。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总编辑高翔同志作了主题发言。大会围绕"改革开放历史进程中的学术期刊"的主题进行了学术研讨,多家刊物的社长、主编分别从"改革开放30年人文社会科学期刊的发展与学术繁荣"、"当前人文社会科学期刊面临的形势、困难与发展前景"、"21世纪人文社会科学期刊办刊新思路、新资源、新模式"等视角展开了深入而热烈的讨论。为了更好地反映本届论坛的成果,本刊组织了本期专栏论文,以飨学术界、期刊界,并冀望籍此机会推动学术理论期刊的进一步繁荣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介生态学 人文社会科学 学术媒体 传播学研究 西方学者 60年代 麦克卢汉 新兴学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首届全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高层论坛
3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F0002-F0002,I0001,共2页
2012年9月14日,“首届全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高层论坛”在沈阳召开。会议由另社会科学杂志社,辽宁社会科学院共同主办,《社会科学辑刊》编辑部承办。
关键词 人文社会科学 期刊 论坛 高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代契丹服饰考略 被引量:7
4
作者 张国庆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4期138-141,共4页
契丹是我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之一。公元10世纪初,由契丹族杰出首领耶律阿保机建立的契丹辽国,曾统治我国北方长达200余年。辽代契丹人多以牧猎为生,所以,他们的服饰极富北方游牧民族特色。以往著辽史者,缺乏对辽代契丹人的服饰做全面、... 契丹是我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之一。公元10世纪初,由契丹族杰出首领耶律阿保机建立的契丹辽国,曾统治我国北方长达200余年。辽代契丹人多以牧猎为生,所以,他们的服饰极富北方游牧民族特色。以往著辽史者,缺乏对辽代契丹人的服饰做全面、系统的研究。笔者不揣谫陋,试就辽代契丹人的服饰做一略考,并祈方家教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契丹族 辽代契丹人 服饰 动物毛 我国古代 丝织品 北方少数民族 耶律阿保机 世纪初 北方游牧民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平天国奠都前南京人口考论 被引量:3
5
作者 侯竹青 陈志刚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53-59,共7页
太平军占领南京前,南京城原有人口约54万-90万人,到达南京的军人及其家属约13万-15万人。但至太平天国奠都前,战争、政策失误等导致人口减少约14.5万余人,因而奠都前南京城总人口大约在52.5万-90.5万之间。
关键词 太平天国 南京 人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化理论”中的自由观透视——重读《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被引量:5
6
作者 侯小丰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5-20,共6页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在异化劳动理论的阐释中,涵摄着马克思自由观的基本思想和基本逻辑。当我们在异化理论的透视中领悟这种自由观时,得出的结论是马克思在确立自由观时遵循着理性人与自由人的理论前提预设。站在当代角度上重新审...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在异化劳动理论的阐释中,涵摄着马克思自由观的基本思想和基本逻辑。当我们在异化理论的透视中领悟这种自由观时,得出的结论是马克思在确立自由观时遵循着理性人与自由人的理论前提预设。站在当代角度上重新审视马克思理论的前提及由此演绎出的理论内容,是我们力图穿越时空界限、走进马克思的新的尝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异化理论 自由观 理性人 自由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人”假设的当代困境及解决 被引量:7
7
作者 李凡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81-188,共8页
当下,我国的生态环境问题日趋严重。生态环境作为一种公共产品,它的恶化严重影响了人们幸福感的获得。因此,搞好生态文明建设是对每一个公民权益的保障。生态文明建设需要每一个公民的积极参与。但是,当下生态文明建设推进缓慢的原因,... 当下,我国的生态环境问题日趋严重。生态环境作为一种公共产品,它的恶化严重影响了人们幸福感的获得。因此,搞好生态文明建设是对每一个公民权益的保障。生态文明建设需要每一个公民的积极参与。但是,当下生态文明建设推进缓慢的原因,很大一部分是参与其中的人们的价值观念发生了偏差。因此,要解决生态环境问题,首要解决的是人的问题。而"生态人"假设是一种可供借鉴的方案。但是,在现实生活中,"生态人"假设却面临着一系列的难题。来自于理论层面的冲突以及现实选择的悖论是"生态人"假设困境产生的根源。要解决"生态人"建设的困境,需要国家从制度、法律等方面加以规制,也需要从文化等方面加以引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人”假设 生态文明 “生态人”培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秦汉至明清时期北部中国华夷观念演变的几个特点——兼论华夷观在华夷族群封贡体系中的地位 被引量:3
8
作者 陈志刚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60-173,共14页
秦汉以后至明清,大中国范围内的华夷观念及其演变往往植根于华夷族群之间的体系性军力对抗及其分合消长,就族群之间战争对峙而言,其冲突频发的原因或者说动力带有明显的多元复合性,就长时段而言,华夷族群之间的和战又是华夷族群之间融... 秦汉以后至明清,大中国范围内的华夷观念及其演变往往植根于华夷族群之间的体系性军力对抗及其分合消长,就族群之间战争对峙而言,其冲突频发的原因或者说动力带有明显的多元复合性,就长时段而言,华夷族群之间的和战又是华夷族群之间融合的推动力量,但无可否认的是,在族群融合、大中国政治共同体不断扩张的过程中,坚持本族群的主体地位是各历史时期华夷观念多向演化、华夷族群相互"本土化"融合的基本前提。在此基础上,华夷观在古代中国的演化规律大体呈现为两个层面:在第一层面,基于中原华夏族群与周边诸夷族群的地缘军事格局态势在较长时段内的大体固化,华夷观念在族群意识和王朝决策层面不外乎游移于融合—对峙的两端,在天下一统时华夷观念往往主动承应着政权管辖之下融合诸族、淡化畛域的功能使命,而在政权对峙期间修攘制御又向为华夷关系的主题。因此,无论和平交往时期还是政权对峙冲突时期,华夷观都能为调处华夏族群传统封贡体系内部以及华夷族群封贡体系之间的和战交往提供一个有力的理论框架和支点。在第二层面,基于华夷族群实力对比与控制边界在一定时段内的较大变动,不同族群之间的融合趋向也往往是"胡化"与"中国化"所在兼有,皆为族群势力本土化之表征,而绝非单向的"汉化"或"中国化"。华夷族群交相控制、统治中原的历史无形中也改变了华夷观念单向发展的历史轨迹,成为华夷诸族群在经历长期的纷争、对峙、隔阂逐步走向融合共生的助力。也正是基于上述两个层面,华夷观念奠定了它在大中国古代封贡体系发展、演化中的基础理论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中国 华夷观 族群记忆 “中国化” 华夷本土化 族群体系对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秦时期的华夷观念及其演变 被引量:3
9
作者 陈志刚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03-110,共8页
五帝、夏、商、西周时期的早期华夷观,在族群观念层面概就地理方位而言,并不含有文化歧视与种族歧视的成分,这与五帝系统、夏、商、西周自身的族群属性及其兼容华夷的政治结构、不断向周边四夷族群扩张的历史存在根本性的因果关联。诚然... 五帝、夏、商、西周时期的早期华夷观,在族群观念层面概就地理方位而言,并不含有文化歧视与种族歧视的成分,这与五帝系统、夏、商、西周自身的族群属性及其兼容华夷的政治结构、不断向周边四夷族群扩张的历史存在根本性的因果关联。诚然,西周时期基于社会经济水平与文化选择模式的华夷观开始凸显、强化,但与此同时泛臣民观念也绝对性地贯穿于整个先秦时期。东周时期特别是战国中期以后,华夷观念随着周边四夷诸族群对华夏族群联盟的频繁进攻开始渐趋强硬,但长期囿于诸国争霸的特定情势,无法落地生根。至秦汉以后,长城一线的烽燧防御系统始进一步固化了中原华夏族群与周边四夷族群的地缘军事格局,华夷观中的地域隔阂、族群与种族矛盾也开始随着华夷族群在地缘军事对峙的分和消长不断趋于螺旋式的强化,这也是历次王朝一统之后华夷族群融合过程大多缓慢、曲折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夷观 族群记忆 族群意识 王朝决策 泛臣民观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十七年”东北工业小说的自我解构 被引量:1
10
作者 高翔 夏永为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35-138,共4页
"十七年"的东北工业小说记录了那个时代工人对新生活、新环境、新身份掩饰不住的喜悦与感激,以及由此演化而来的激情与力量,塑造了置身新型社会隶属关系的工人群像,同时也映现出政治化潜在规范下的集体无意识言说和非科学、... "十七年"的东北工业小说记录了那个时代工人对新生活、新环境、新身份掩饰不住的喜悦与感激,以及由此演化而来的激情与力量,塑造了置身新型社会隶属关系的工人群像,同时也映现出政治化潜在规范下的集体无意识言说和非科学、非理性行为,显示出某种强烈的意图性。当作者在文本中镶嵌意指以套用生活时,这些镶嵌进去的理念由于其抽象性,总是不可避免地与旨在造成小说真实性的文本组织发生矛盾,从而导致小说呈现出一种自我矛盾或缺乏真实性的状况,造成文本的自我解构。正是"十七年"东北工业小说的强烈意图性与艺术规律的碰撞从内部瓦解了这一文艺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七年” 东北 工业小说 自我解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明朝在朝鲜之役前后的军事情报活动论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陈志刚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240-248,共9页
朝鲜之役是明朝君臣在前期情报工作不力、军事准备严重不足的情况下被迫且仓促展开的一场国际战争,福建巡抚赵参鲁因早期情报工作处置失当,对此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朝鲜之役爆发以后,明朝君臣出于稳定东北亚封贡防卫格局的战略考虑,暂... 朝鲜之役是明朝君臣在前期情报工作不力、军事准备严重不足的情况下被迫且仓促展开的一场国际战争,福建巡抚赵参鲁因早期情报工作处置失当,对此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朝鲜之役爆发以后,明朝君臣出于稳定东北亚封贡防卫格局的战略考虑,暂时搁置了对战前朝日关系的查勘,入朝抗倭。在长达七年的和战过程中,明军的情报来源显然是多元化的:对于福建巡抚许孚远在任期间所派遣赴日的两批情报人员的间谍活动、反间活动,应该结合情报科学的原理加以具体的辩证分析,不宜过度拔高;在朝明军从多种渠道获取情报的努力总体上值得肯定,功不可没,但亦留下了若干沉痛的历史记忆,平壤之役、尉山之役明军先胜后败皆与明军在瞬息万变的战场环境中,无法完全贯彻情报互证的原则有关。值得注意的是,朝鲜之役结束后的相当长时期内,日本以及朝鲜、琉球都曾成为明军海外情报侦控的重要对象。明朝情报工作的这种持续性、广泛性与着力点,既肇源于明朝君臣强烈的忧患意识,更是明朝军力、财力长期积弱不振、其封贡防卫体系基于地缘军事关系的变动趋于圈层性收缩的外在表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朝鲜之役 在朝明军 情报活动 情报互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消费悖论下的居民消费引导机制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李凡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64-68,共5页
改革开放以来,生态问题一直是困扰我们的难题,这与中国当前的时代特征有着密切的关联。中国正处于向现代化转型的历史时期,因此现代性特征表现得异常突出。理性主义的思维观念、人类中心主义的立场以及对待自然的工具主义态度在人与自... 改革开放以来,生态问题一直是困扰我们的难题,这与中国当前的时代特征有着密切的关联。中国正处于向现代化转型的历史时期,因此现代性特征表现得异常突出。理性主义的思维观念、人类中心主义的立场以及对待自然的工具主义态度在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上占所据着主导地位。但随着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重新审视、评价现代性成为人们的主题。因此,当下中国表现为现代性与后现代性并存、生态思潮与消费主义并立的特征。中国亟需解决的问题不仅包括如何迅速实现向现代社会的转型,也包括如何克服现代化过程中出现的弊端、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生态问题从根本上说是人的素质问题,要解决生态环境问题,首要解决的是人的问题。因此,如何实现对居民消费的引导是我们应该着力解决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明 生态人 居民消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北现代家族小说本土性探索品格论析——以《科尔沁旗草原》为例 被引量:2
13
作者 刘瑞弘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202-204,共3页
东北现代家族小说具有强烈的时代色彩、鲜明的地域性和多元的风格,《科尔沁旗草原》是其中一部具有典型意义的代表作品,显示了这一文体的主要特征。它通过描写草原上一个大地主家庭的兴衰,以史诗般的叙事范式揭示了其特有的家族文化气质... 东北现代家族小说具有强烈的时代色彩、鲜明的地域性和多元的风格,《科尔沁旗草原》是其中一部具有典型意义的代表作品,显示了这一文体的主要特征。它通过描写草原上一个大地主家庭的兴衰,以史诗般的叙事范式揭示了其特有的家族文化气质,即拓荒、攫取的草原精神,同时延续和深化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旧家庭叛逆者的形象,体现了彻底的反叛性和战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尔沁旗草原》 端木蕻良 东北现代家族小说 家族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略论辽国军队的征调制度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国庆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87-90,共4页
略论辽国军队的征调制度张国庆征调制度又称兵役制度,是军事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内容主要包括军事人员(主要指士兵)的招集组合方式及组合成军后的指挥调动手段等。在中国古代,历朝历代都有不同的军队征调制度。本文试就契丹辽... 略论辽国军队的征调制度张国庆征调制度又称兵役制度,是军事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内容主要包括军事人员(主要指士兵)的招集组合方式及组合成军后的指挥调动手段等。在中国古代,历朝历代都有不同的军队征调制度。本文试就契丹辽国军队的征调制度略作论述,以求教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史》 契丹 军队 辽国 调制度 萧韩家奴 符契 募兵制度 营卫志 兵役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邻有道,实为保土之方:论明代封贡体系的重心与本质 被引量:1
15
作者 陈志刚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05-117,共13页
中原王朝封贡体系的重心与本质在于军事防御,明朝可谓一个力证。相比于滨下武志、费正清和何伟亚对中原王朝传统政治观念后现代式的解构,廓清封贡诉求的多元性与层级差别的内在关联才是探寻明代封贡体系重心与本质的关键;而明朝对其封... 中原王朝封贡体系的重心与本质在于军事防御,明朝可谓一个力证。相比于滨下武志、费正清和何伟亚对中原王朝传统政治观念后现代式的解构,廓清封贡诉求的多元性与层级差别的内在关联才是探寻明代封贡体系重心与本质的关键;而明朝对其封贡体系各圈层成员的监控、防范与信息情报搜集,显然是军事功能反向塑造封贡体系并规约其他诸种封贡诉求的直接体现和结果。明代封贡体系地缘军事关系演变中的圈层性收缩现象,恰与明代多元化封贡诉求中的退行性选择现象相为表里,契合同步,而在这种无处不在的层级差别下,也恰恰潜藏着明人对其封贡体系的重心与本质——陆基国土防御功能——长期执着的坚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封贡体系 重心 退行性选择 监控防范 情报搜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北沦陷时期家族小说的主流话语与叙事模式 被引量:1
16
作者 刘瑞弘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18-121,共4页
东北沦陷时期的家族小说在对东北传统家族生存态势的描写中反省民族本体的家庭制度;反思封建家族制度及其伦理、揭批民族苦难的根源成为其主流话语。“女性自我抒写”家族叙事模式的创造,不仅表明了“女性意识”在男权化“文明历史”中... 东北沦陷时期的家族小说在对东北传统家族生存态势的描写中反省民族本体的家庭制度;反思封建家族制度及其伦理、揭批民族苦难的根源成为其主流话语。“女性自我抒写”家族叙事模式的创造,不仅表明了“女性意识”在男权化“文明历史”中的叛逆性崛起,更显示了东北作家对中国现代文学发展的突出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 家族小说 主流话语 叙事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普列汉诺夫的文艺生态观 被引量:1
17
作者 高翔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88-94,共7页
普列汉诺夫的文艺生态学思想是在马克思唯物史观基础上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他的“中间环级”说显示了艺术生产的外在流程,形成了富有生命力的艺术链。它作为“一个极其复杂的力量体系”,在文艺与经济间发挥着不同的作用。
关键词 普列汉诺夫 马克思主义 文艺生态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新青年》散文的意义生成与文体确立
18
作者 高翔 刘瑞弘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07-111,共5页
《新青年》创刊之初,关乎"散文"的文体意识并非出于自觉,而多以"随笔"设置专栏,与小说、诗歌并行而列,不见明确的文体意识。其意义的生成,多体现在对题旨的言说、对人生世界与世俗生活的体味及以情展意的特征呈现... 《新青年》创刊之初,关乎"散文"的文体意识并非出于自觉,而多以"随笔"设置专栏,与小说、诗歌并行而列,不见明确的文体意识。其意义的生成,多体现在对题旨的言说、对人生世界与世俗生活的体味及以情展意的特征呈现中。至1937年,《新青年》散文专栏明确开辟,其散文文体开始确立,文体意识走向自觉,并于此后刊发了诸多散文篇什,且有在东北现代散文史上占据重要地位和产生重大影响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青年》 散文 意义 文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朝军名杂考
19
作者 张国庆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5期138-139,共2页
辽朝是由契丹贵族建立的政权,自公元10世纪初至12世纪初,统治中国北方长达200余年。有辽一代,契丹统治者非常重视军队建设。他们就是依靠着自己强大的军队,南征北战,服室书,降阻卜;灭后唐,占燕云;澶州城下一战,又使北宋岁输贡银十万两... 辽朝是由契丹贵族建立的政权,自公元10世纪初至12世纪初,统治中国北方长达200余年。有辽一代,契丹统治者非常重视军队建设。他们就是依靠着自己强大的军队,南征北战,服室书,降阻卜;灭后唐,占燕云;澶州城下一战,又使北宋岁输贡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契丹铁骑之威名,在当时已传闻于中外。检索史籍,发现契丹辽朝的军队名号颇多,简直是五花八门。笔者不揣浅薄,撰此小文,拟就辽朝军队名号之分类及其由来、寓意等,略作考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军队建设 契丹辽朝 辽代契丹人 世纪初 辽史 命名 动物名 北宋 名号 中国北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时代学术媒体的模式选择
20
作者 高翔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8-9,共2页
关键词 数字时代 学术媒体 科学技术 数字信号 电子阅读 时空环境 媒体形态 传统媒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