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0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关于学术理论刊物编辑工作中的几个问题
1
作者
宋绍光
《编辑之友》
北大核心
1989年第5期43-45,共3页
我国解放以来的正反两个方面的经验教训证明,要繁荣我国的学术理论研究事业,必须要有一个“安定、团结、民主、和谐”的环境。而这样一个良好环境的形成,不仅要靠党中央政策的正确和法制的保障,而且要靠各级领导正确地理解和坚决地贯彻...
我国解放以来的正反两个方面的经验教训证明,要繁荣我国的学术理论研究事业,必须要有一个“安定、团结、民主、和谐”的环境。而这样一个良好环境的形成,不仅要靠党中央政策的正确和法制的保障,而且要靠各级领导正确地理解和坚决地贯彻执行党的政策,严格按照法律办事,不仅要靠理论界的齐心协力奋争,而且也要靠编辑工作者、特别是从事学术理论编辑工作者的胆识和勇气。这是因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编辑工作
学术刊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关于“丁卯胡乱”与清鲜初期交涉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
8
2
作者
魏志江
潘清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228-231,共4页
1627年,后金汗皇太极以征讨盘踞皮岛之明将毛文龙为名,发动了对朝鲜的战争,史称“丁卯胡乱”。丁卯之役迫使朝鲜在江都和平壤盟誓,与后金结成“兄弟之邦”。这两个盟约与丙子之役(1936年)时强迫朝鲜国王奉表称臣,性质具有根本的不同。...
1627年,后金汗皇太极以征讨盘踞皮岛之明将毛文龙为名,发动了对朝鲜的战争,史称“丁卯胡乱”。丁卯之役迫使朝鲜在江都和平壤盟誓,与后金结成“兄弟之邦”。这两个盟约与丙子之役(1936年)时强迫朝鲜国王奉表称臣,性质具有根本的不同。至于岁币,实际上是作为兄弟之邦的朝鲜向后金赠送礼物而已。因此,丁卯胡乱所导致的结果,并未形成所谓的金鲜之间的朝贡关系,而只是后金在政治上取得了与朝鲜平等的“兄弟之邦”之地位,经济上达到了迫使朝鲜献纳礼币及其开市通商的目的,从而有助于解决后金国内经济困乏与其势力急剧扩张的矛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末清初
后金(清朝)
朝鲜
“丁卯胡乱”
清鲜交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女真与高丽曷懒甸之战考略
被引量:
7
3
作者
魏志江
潘清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112-120,共9页
文章对金建国前女真与高丽曷懒甸之战的背景、过程及尹■九城撤废等问题作了详尽的考证,并指出丽真曷懒甸之战的结果,加速了女真诸部的统一,也阻止了高丽向东北地区的扩张。
关键词
女真
高丽
丽真曷懒甸之战
战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六朝隐逸情调与美学风貌
被引量:
3
4
作者
吴功正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8期74-78,共5页
中国隐逸的历史状貌及其在六朝的表现 隐逸是中国社会的中上士层的特有现象,它几乎绵延于整个历史进程中,它是由中国士与社会统治集团之间的特有关系所决定的。这种关系在处置上具有一定的弹性和张缩余地。儒家提出“用之则行,舍之则藏...
中国隐逸的历史状貌及其在六朝的表现 隐逸是中国社会的中上士层的特有现象,它几乎绵延于整个历史进程中,它是由中国士与社会统治集团之间的特有关系所决定的。这种关系在处置上具有一定的弹性和张缩余地。儒家提出“用之则行,舍之则藏”(《论语·述而》),“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藏”的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逸生活
陶渊明
朝隐
谢灵运
世说新语
魏晋六朝
文学审美活动
隐逸思想
东晋南朝
寻阳三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美的巨丽形态──汉赋美学
被引量:
3
5
作者
吴功正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2期77-83,共7页
关键词
汉赋
巨丽
美学
赋家
《七发》
司马相如
《天子游猎赋》
扬雄
子虚
审美理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近年来国内法兰克福学派研究述评
被引量:
3
6
作者
赵涛
《甘肃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44-46,共3页
法兰克福学派是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潮中存在时间最长、对当代西方社会影响最大、流传最广的一支,自上世纪80年代初国内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兴起之际,法兰克福学派就得到了国内学界的广泛关注。在近年来对传统西方马克思主义的重新审理中,...
法兰克福学派是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潮中存在时间最长、对当代西方社会影响最大、流传最广的一支,自上世纪80年代初国内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兴起之际,法兰克福学派就得到了国内学界的广泛关注。在近年来对传统西方马克思主义的重新审理中,法兰克福学派研究不管是在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取得了引人瞩目的丰硕成果,总体研究水平有了质的飞跃,出现了不少文献基础扎实、理解准确、立论公允的上乘之作。当前的研究呈现出以下两个特点:第一,在对学派的专题性研究上,现代性问题、大众文化批判取代以往的资本主义论和美学,成为重点;第二,个案研究上,在哈贝马斯研究继续保持强劲发展势头的同时,过去不太受重视的阿多诺研究和本雅明研究成为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马克思主义
法兰克福学派
研究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原型美学——《诗》《骚》美学
被引量:
1
7
作者
吴功正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2期41-46,共6页
海内外对《诗》《骚》影响中国诗学的作用,谈论了何止万语千言,但其眼点都是《诗》《骚》的艺术表现技巧,很少从深度层次上去探究、说明。章学诚《文史通义·诗教上》说:“遇有浮沉,时有得失。畴才汇于末世,利禄萃其性灵;廊庙山林,...
海内外对《诗》《骚》影响中国诗学的作用,谈论了何止万语千言,但其眼点都是《诗》《骚》的艺术表现技巧,很少从深度层次上去探究、说明。章学诚《文史通义·诗教上》说:“遇有浮沉,时有得失。畴才汇于末世,利禄萃其性灵;廊庙山林,江湖魏阙,旷世而相感,不知悲喜之何从;文人情深于诗骚,古今一世也。”《诗》《骚》美学之所以被中国文人所接收,并代代相承,其更深原因何在呢?这正是我们所要接触并探讨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学精神
中国诗学
原型
诗经
中国文人
中国文学
审美化
表现技巧
章学诚
群体生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唐诗历史进程与存在方式之重构
被引量:
1
8
作者
许总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136-142,160,共8页
超越政治史规范下的文学史观,是重建唐诗史论构架的关键;而对其文学体式、艺术渊源、时代精神、文化特征诸端的剖析与省察,是重构唐诗史的理论基点,从而在文学与历史的双重属性、审美与现实的两重层面认识中,见出其历时性与共时性兼具...
超越政治史规范下的文学史观,是重建唐诗史论构架的关键;而对其文学体式、艺术渊源、时代精神、文化特征诸端的剖析与省察,是重构唐诗史的理论基点,从而在文学与历史的双重属性、审美与现实的两重层面认识中,见出其历时性与共时性兼具、互涵、统一的时序结构与存在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存在方式
唐诗
历史进程
文学传统
时代精神
文学史
社会心理
诗歌创作
唐代诗歌
政教文学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起点·过程·特征──论艺术思维
9
作者
庄锡华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70-75,共6页
关键词
艺术思维
感性具体
理论思维
模糊思维
日常思维
感性直观
个别性
掌握方式
精确思维
人类思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禅宗:直觉性美结构体
10
作者
吴功正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6期29-35,共7页
唐代一些诗人如王维、戴叔伦、綦毋潜等人的诗歌,那么冲淡、美丽、平和、似乎声色不露地描述着大自然的风光,有时又显得那沉寂、空灵。我们沉吟着,追索着,探绎着诗中所孕育的主体意绪。按照传统的儒、道美学似乎都无法作出解释,于是,我...
唐代一些诗人如王维、戴叔伦、綦毋潜等人的诗歌,那么冲淡、美丽、平和、似乎声色不露地描述着大自然的风光,有时又显得那沉寂、空灵。我们沉吟着,追索着,探绎着诗中所孕育的主体意绪。按照传统的儒、道美学似乎都无法作出解释,于是,我们在灵性慧感的意味中,寻找到一种新美学层次——禅宗美学。研究中国文学审美,倘忽略禅宗美学,则无法得其真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禅宗美学
直觉性
结构体
审美观照
不立文字
禅定
法眼
妙悟
以禅论诗
王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美学传统和思维传统
11
作者
吴功正
《江淮论坛》
CSSCI
1992年第2期85-94,共10页
引言 审美活动及其历程表现为以文化——审美心理结构为主体的实践。文化——审美心理作为完整的概念被提出,是强调审美心理的文化色彩。不管人们如何进行审美,最终的归结点则是文化审美心理结构;它是审美的辐射光点。结构组合成机制。
关键词
审美心理结构
思维传统
美学传统
审美活动
文化色彩
结构组合
辐射光
思维方式
思维机制
主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中国古典小说的情节结构理论初探
12
作者
吴功正
《江汉论坛》
1984年第7期54-58,共5页
中国的通俗小说源于说话,有具体的市民听众,需要有环环相生的情节吸引对象,因此重视情节的审美因素。大量的情节现象为中国的小说美学理论家提供了材料,金圣叹、毛宗岗、冯镇峦、但明伦等人用一系列的概念来说明小说情节、结构的章法,...
中国的通俗小说源于说话,有具体的市民听众,需要有环环相生的情节吸引对象,因此重视情节的审美因素。大量的情节现象为中国的小说美学理论家提供了材料,金圣叹、毛宗岗、冯镇峦、但明伦等人用一系列的概念来说明小说情节、结构的章法,显示出对于现象的独特性把握,其中不乏情节规律的揭示,在今天仍有借鉴意义。中国小说美学理论家在论述情节时有一个基本出发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因素
美学理论
独特性
文字
金圣叹
章法
情节结构
中国古典小说
毛宗岗
审美情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鲁迅杂文的抒情性
13
作者
吴功正
《浙江学刊》
1985年第3期40-45,共6页
鲁迅的杂文不仅以理性的解剖令人深思,而且以感情的抒发荡人心魄。从一定意义上可以说,鲁迅的杂文是抒情的散文诗。当然,这部分地表现为鲁迅的杂文是直接用散文诗的形式出现,但也不全是如此,更重要的是多数杂文有着浓郁的抒情笔调,渗透...
鲁迅的杂文不仅以理性的解剖令人深思,而且以感情的抒发荡人心魄。从一定意义上可以说,鲁迅的杂文是抒情的散文诗。当然,这部分地表现为鲁迅的杂文是直接用散文诗的形式出现,但也不全是如此,更重要的是多数杂文有着浓郁的抒情笔调,渗透到杂文肌体内部的抒情气氛,因而具有内在的抒情美学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杂文
抒情性
战士
感情
散文诗
美学特征
形成
激情
结构相
乐观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试论计算机软件的法律保护
被引量:
1
14
作者
张春莉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1996年第5期46-50,共5页
关键词
计算机软件
计算机程序
软件著作权
版权法
软件侵权行为
版权保护
商业软件联盟
赔偿额
软件保护
著作权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马克思的人论思想
被引量:
1
15
作者
沈建国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1990年第5期18-22,共5页
马克思人论思想中的科学原则(客体性原则)表现为,一是从人的生存方式(劳动)出发视人为自然-社会属性的统一,二是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中把人规定为主体与客体的统一,三是在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人与自身的关系上考察人在不同...
马克思人论思想中的科学原则(客体性原则)表现为,一是从人的生存方式(劳动)出发视人为自然-社会属性的统一,二是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中把人规定为主体与客体的统一,三是在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人与自身的关系上考察人在不同社会形态中的发展状况;以科学原则为基础的价值原则(主体性原则)表现为,一是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与自然
马克思
社会关系
人与社会
社会形态
社会属性
共产主义社会
发展状况
个人
社会生产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一心求真 一生求真 ——读《姜铎文存》
16
作者
徐友春
唐文起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1997年第3期186-187,共2页
姜铎先生是著名经济史学家。收录姜铎先生自60年代初至90年代中期的有关洋务运动、资本主义、历史人物评论等方面的文章68篇、65万字的《姜铎文存》已由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姜先生的《文存》问世后为学术界所瞩目。上海市经济史学...
姜铎先生是著名经济史学家。收录姜铎先生自60年代初至90年代中期的有关洋务运动、资本主义、历史人物评论等方面的文章68篇、65万字的《姜铎文存》已由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姜先生的《文存》问世后为学术界所瞩目。上海市经济史学会于1996年12月5日举行了《姜铎文存》学术研讨会,与会学者专门就《文存》中的学术观点、学术贡献以及姜先生的治学道路和字品、人品,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并给予高度的评价。在讨论中,一些专家学者也对姜铎先生的某些学术观点表示了不同的看法。面对不同的观点和意见,姜铎先生和与会者一致认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洋务运动
资本主义
历史人物评论
《中国近代史》
曾国藩
官僚买办资产阶级
经济史学
中国资产阶级
学术观点
解放思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初唐“三省”制度中权力制约机制
被引量:
1
17
作者
傅兆龙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1990年第6期43-47,共5页
当历史跨入封建社会鼎盛阶段——隋唐时期,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经过数百年演变、发展,其组织形式日趋严密.魏晋南北朝创建的"三省"制度,到初唐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唐太宗在统一天下即位之后,吸取历史经验,革新了国家机构,建立起&qu...
当历史跨入封建社会鼎盛阶段——隋唐时期,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经过数百年演变、发展,其组织形式日趋严密.魏晋南北朝创建的"三省"制度,到初唐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唐太宗在统一天下即位之后,吸取历史经验,革新了国家机构,建立起"皇帝专权——群相分权——政事堂集权"的中央集权新体制.它无疑是地主阶级长期统治经验在国家组织形式的反映和发展.这一制度始于贞观元年,经过不断改革,完成于开元十一年.它使君主专制制度下的国家权力的运行,其科学性大为提高,使封建国家权力的系统功能,发挥到了历史所允许的极限.初唐之所以能够达到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在东方乃至全世界成为强国的中心,与这一带有相互制约机制的制度的实行,有着重要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事堂
权力制约机制
三省
制约制度
皇帝
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初唐
国家权力
宰相
唐太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家庭对个人素质发展的影响
18
作者
沈建国
《云南社会科学》
1988年第5期20-25,60,共7页
个人素质应包括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四个方面。这些素质的发展与家庭有密切的关系:社会所创造的思想道德、科学文化等精神财富首先是通过家庭输入个人的,个人对社会的贡献在很大程度上又是通过家庭输出的。...
个人素质应包括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四个方面。这些素质的发展与家庭有密切的关系:社会所创造的思想道德、科学文化等精神财富首先是通过家庭输入个人的,个人对社会的贡献在很大程度上又是通过家庭输出的。因此应该从家庭的本质、功能,家庭在社会系统中的地位以及在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媒介这些方面出发才能全方位地把握家庭的特征,从而为正确理解家庭对个人素质发展的作用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人素质
家庭
思想道德素质
心理素质
科学文化素质
社会系统
精神财富
身体素质
全方位
社会学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刍议陈独秀学术研究上的“三戒论”
19
作者
宋集成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1989年第4期60-63,75,共5页
众所周知,在我国"五四"运动前后,科学与迷信、民主与专制的斗争异常激烈,反映在学术理论上的"道与世更"同"道与世恒"的斗争也相当尖锐.当时的国粹派背向20世纪的科学、民主新潮流,脸向公元前的春秋周礼,...
众所周知,在我国"五四"运动前后,科学与迷信、民主与专制的斗争异常激烈,反映在学术理论上的"道与世更"同"道与世恒"的斗争也相当尖锐.当时的国粹派背向20世纪的科学、民主新潮流,脸向公元前的春秋周礼,把孔子奉为至圣,将孔教视为永恒不变的真理,竭力主张"独尊孔圣"和"儒学统一",反对"独创异说",反对"百家并立而竞进",反对"欧洲夷学输入",妄图以此抵挡马克思主义和科学、民主思想的兴起、传播,维护其封建专制统治.作为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和组织者之一的陈独秀,对这种崇圣、崇古和盲目排外的锁国思想进行了猛烈地抨击,针锋相对地提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独秀
学术理论研究
学术研究
国粹派
探求真理
经验教训
言论自由
新文化运动
马克思主义
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孟子游说中的应时思想
20
作者
宋绍光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1992年第4期75-79,共5页
《史记·孟子荀卿列传》中记载:孟子“游事齐宣王,宣王不能用;适梁,梁惠王不果所言,则见以为迂远而阔于事情。”意思是说,孟子游说并服事齐宣王,宣王没有任用他;他前往魏国,梁惠王没有听他的话。原因是国君们认为他的话迂曲而遥远,...
《史记·孟子荀卿列传》中记载:孟子“游事齐宣王,宣王不能用;适梁,梁惠王不果所言,则见以为迂远而阔于事情。”意思是说,孟子游说并服事齐宣王,宣王没有任用他;他前往魏国,梁惠王没有听他的话。原因是国君们认为他的话迂曲而遥远,空阔而不切合实际。对孟子游说未果的原因持这种认识的颇多,其影响深远,直至今天学术界似乎尚未取得共识。笔者认为,孟子,周游列国,劝谏君王施行“仁政”、以实现王天下的主张,并非全是高谈阔论、不合时宜,其中不乏应时思想和独到见解。本文试就此作一粗浅探讨,求教方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孟子
影响深远
思想
宣王
地主阶级
为政者
仁政
学术界
战争
社会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关于学术理论刊物编辑工作中的几个问题
1
作者
宋绍光
机构
<江海学刊>编辑部
出处
《编辑之友》
北大核心
1989年第5期43-45,共3页
文摘
我国解放以来的正反两个方面的经验教训证明,要繁荣我国的学术理论研究事业,必须要有一个“安定、团结、民主、和谐”的环境。而这样一个良好环境的形成,不仅要靠党中央政策的正确和法制的保障,而且要靠各级领导正确地理解和坚决地贯彻执行党的政策,严格按照法律办事,不仅要靠理论界的齐心协力奋争,而且也要靠编辑工作者、特别是从事学术理论编辑工作者的胆识和勇气。这是因为。
关键词
编辑工作
学术刊物
分类号
G232 [文化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关于“丁卯胡乱”与清鲜初期交涉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
8
2
作者
魏志江
潘清
机构
中山大学亚太研究中心
江苏省社会科学院
<江海学刊>编辑部
出处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228-231,共4页
文摘
1627年,后金汗皇太极以征讨盘踞皮岛之明将毛文龙为名,发动了对朝鲜的战争,史称“丁卯胡乱”。丁卯之役迫使朝鲜在江都和平壤盟誓,与后金结成“兄弟之邦”。这两个盟约与丙子之役(1936年)时强迫朝鲜国王奉表称臣,性质具有根本的不同。至于岁币,实际上是作为兄弟之邦的朝鲜向后金赠送礼物而已。因此,丁卯胡乱所导致的结果,并未形成所谓的金鲜之间的朝贡关系,而只是后金在政治上取得了与朝鲜平等的“兄弟之邦”之地位,经济上达到了迫使朝鲜献纳礼币及其开市通商的目的,从而有助于解决后金国内经济困乏与其势力急剧扩张的矛盾。
关键词
明末清初
后金(清朝)
朝鲜
“丁卯胡乱”
清鲜交涉
分类号
K249.105 [历史地理—中国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女真与高丽曷懒甸之战考略
被引量:
7
3
作者
魏志江
潘清
机构
中山大学东南亚研究所
<江海学刊>编辑部
出处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112-120,共9页
基金
国家哲学
社会科学青年基金项目
文摘
文章对金建国前女真与高丽曷懒甸之战的背景、过程及尹■九城撤废等问题作了详尽的考证,并指出丽真曷懒甸之战的结果,加速了女真诸部的统一,也阻止了高丽向东北地区的扩张。
关键词
女真
高丽
丽真曷懒甸之战
战争
Keywords
Liaochen
Korea
the Battle of Helaidian
分类号
K246.4 [历史地理—中国史]
K312.33 [历史地理—世界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六朝隐逸情调与美学风貌
被引量:
3
4
作者
吴功正
机构
<江海学刊>编辑部
出处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8期74-78,共5页
文摘
中国隐逸的历史状貌及其在六朝的表现 隐逸是中国社会的中上士层的特有现象,它几乎绵延于整个历史进程中,它是由中国士与社会统治集团之间的特有关系所决定的。这种关系在处置上具有一定的弹性和张缩余地。儒家提出“用之则行,舍之则藏”(《论语·述而》),“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藏”的模式。
关键词
隐逸生活
陶渊明
朝隐
谢灵运
世说新语
魏晋六朝
文学审美活动
隐逸思想
东晋南朝
寻阳三隐
分类号
I206.2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美的巨丽形态──汉赋美学
被引量:
3
5
作者
吴功正
机构
<江海学刊>编辑部
出处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2期77-83,共7页
关键词
汉赋
巨丽
美学
赋家
《七发》
司马相如
《天子游猎赋》
扬雄
子虚
审美理想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近年来国内法兰克福学派研究述评
被引量:
3
6
作者
赵涛
机构
江苏省社会科学院
<江海学刊>编辑部
出处
《甘肃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44-46,共3页
文摘
法兰克福学派是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潮中存在时间最长、对当代西方社会影响最大、流传最广的一支,自上世纪80年代初国内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兴起之际,法兰克福学派就得到了国内学界的广泛关注。在近年来对传统西方马克思主义的重新审理中,法兰克福学派研究不管是在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取得了引人瞩目的丰硕成果,总体研究水平有了质的飞跃,出现了不少文献基础扎实、理解准确、立论公允的上乘之作。当前的研究呈现出以下两个特点:第一,在对学派的专题性研究上,现代性问题、大众文化批判取代以往的资本主义论和美学,成为重点;第二,个案研究上,在哈贝马斯研究继续保持强劲发展势头的同时,过去不太受重视的阿多诺研究和本雅明研究成为重点。
关键词
西方马克思主义
法兰克福学派
研究
综述
分类号
B5 [哲学宗教—外国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原型美学——《诗》《骚》美学
被引量:
1
7
作者
吴功正
机构
<江海学刊>编辑部
出处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2期41-46,共6页
文摘
海内外对《诗》《骚》影响中国诗学的作用,谈论了何止万语千言,但其眼点都是《诗》《骚》的艺术表现技巧,很少从深度层次上去探究、说明。章学诚《文史通义·诗教上》说:“遇有浮沉,时有得失。畴才汇于末世,利禄萃其性灵;廊庙山林,江湖魏阙,旷世而相感,不知悲喜之何从;文人情深于诗骚,古今一世也。”《诗》《骚》美学之所以被中国文人所接收,并代代相承,其更深原因何在呢?这正是我们所要接触并探讨的问题。
关键词
美学精神
中国诗学
原型
诗经
中国文人
中国文学
审美化
表现技巧
章学诚
群体生活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唐诗历史进程与存在方式之重构
被引量:
1
8
作者
许总
机构
江苏省社会科学院
<江海学刊>编辑部
出处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136-142,160,共8页
文摘
超越政治史规范下的文学史观,是重建唐诗史论构架的关键;而对其文学体式、艺术渊源、时代精神、文化特征诸端的剖析与省察,是重构唐诗史的理论基点,从而在文学与历史的双重属性、审美与现实的两重层面认识中,见出其历时性与共时性兼具、互涵、统一的时序结构与存在方式。
关键词
存在方式
唐诗
历史进程
文学传统
时代精神
文学史
社会心理
诗歌创作
唐代诗歌
政教文学观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起点·过程·特征──论艺术思维
9
作者
庄锡华
机构
江苏省社会科学院
<江海学刊>编辑部
出处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70-75,共6页
关键词
艺术思维
感性具体
理论思维
模糊思维
日常思维
感性直观
个别性
掌握方式
精确思维
人类思维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禅宗:直觉性美结构体
10
作者
吴功正
机构
江苏省社科院
<江海学刊>编辑部
出处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6期29-35,共7页
文摘
唐代一些诗人如王维、戴叔伦、綦毋潜等人的诗歌,那么冲淡、美丽、平和、似乎声色不露地描述着大自然的风光,有时又显得那沉寂、空灵。我们沉吟着,追索着,探绎着诗中所孕育的主体意绪。按照传统的儒、道美学似乎都无法作出解释,于是,我们在灵性慧感的意味中,寻找到一种新美学层次——禅宗美学。研究中国文学审美,倘忽略禅宗美学,则无法得其真蕴。
关键词
禅宗美学
直觉性
结构体
审美观照
不立文字
禅定
法眼
妙悟
以禅论诗
王维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美学传统和思维传统
11
作者
吴功正
机构
<江海学刊>编辑部
出处
《江淮论坛》
CSSCI
1992年第2期85-94,共10页
文摘
引言 审美活动及其历程表现为以文化——审美心理结构为主体的实践。文化——审美心理作为完整的概念被提出,是强调审美心理的文化色彩。不管人们如何进行审美,最终的归结点则是文化审美心理结构;它是审美的辐射光点。结构组合成机制。
关键词
审美心理结构
思维传统
美学传统
审美活动
文化色彩
结构组合
辐射光
思维方式
思维机制
主体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D61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国古典小说的情节结构理论初探
12
作者
吴功正
机构
<江海学刊>编辑部
出处
《江汉论坛》
1984年第7期54-58,共5页
文摘
中国的通俗小说源于说话,有具体的市民听众,需要有环环相生的情节吸引对象,因此重视情节的审美因素。大量的情节现象为中国的小说美学理论家提供了材料,金圣叹、毛宗岗、冯镇峦、但明伦等人用一系列的概念来说明小说情节、结构的章法,显示出对于现象的独特性把握,其中不乏情节规律的揭示,在今天仍有借鉴意义。中国小说美学理论家在论述情节时有一个基本出发点。
关键词
审美因素
美学理论
独特性
文字
金圣叹
章法
情节结构
中国古典小说
毛宗岗
审美情绪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鲁迅杂文的抒情性
13
作者
吴功正
机构
<江海学刊>编辑部
出处
《浙江学刊》
1985年第3期40-45,共6页
文摘
鲁迅的杂文不仅以理性的解剖令人深思,而且以感情的抒发荡人心魄。从一定意义上可以说,鲁迅的杂文是抒情的散文诗。当然,这部分地表现为鲁迅的杂文是直接用散文诗的形式出现,但也不全是如此,更重要的是多数杂文有着浓郁的抒情笔调,渗透到杂文肌体内部的抒情气氛,因而具有内在的抒情美学特征。
关键词
鲁迅杂文
抒情性
战士
感情
散文诗
美学特征
形成
激情
结构相
乐观主义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试论计算机软件的法律保护
被引量:
1
14
作者
张春莉
机构
<江海学刊>编辑部
出处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1996年第5期46-50,共5页
关键词
计算机软件
计算机程序
软件著作权
版权法
软件侵权行为
版权保护
商业软件联盟
赔偿额
软件保护
著作权法
分类号
D913 [政治法律—民商法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马克思的人论思想
被引量:
1
15
作者
沈建国
机构
<江海学刊>编辑部
出处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1990年第5期18-22,共5页
文摘
马克思人论思想中的科学原则(客体性原则)表现为,一是从人的生存方式(劳动)出发视人为自然-社会属性的统一,二是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中把人规定为主体与客体的统一,三是在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人与自身的关系上考察人在不同社会形态中的发展状况;以科学原则为基础的价值原则(主体性原则)表现为,一是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
关键词
人与自然
马克思
社会关系
人与社会
社会形态
社会属性
共产主义社会
发展状况
个人
社会生产力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一心求真 一生求真 ——读《姜铎文存》
16
作者
徐友春
唐文起
机构
<江海学刊>编辑部
江苏省社会科学院
出处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1997年第3期186-187,共2页
文摘
姜铎先生是著名经济史学家。收录姜铎先生自60年代初至90年代中期的有关洋务运动、资本主义、历史人物评论等方面的文章68篇、65万字的《姜铎文存》已由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姜先生的《文存》问世后为学术界所瞩目。上海市经济史学会于1996年12月5日举行了《姜铎文存》学术研讨会,与会学者专门就《文存》中的学术观点、学术贡献以及姜先生的治学道路和字品、人品,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并给予高度的评价。在讨论中,一些专家学者也对姜铎先生的某些学术观点表示了不同的看法。面对不同的观点和意见,姜铎先生和与会者一致认为,
关键词
洋务运动
资本主义
历史人物评论
《中国近代史》
曾国藩
官僚买办资产阶级
经济史学
中国资产阶级
学术观点
解放思想
分类号
G236 [文化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初唐“三省”制度中权力制约机制
被引量:
1
17
作者
傅兆龙
机构
<江海学刊>编辑部
出处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1990年第6期43-47,共5页
文摘
当历史跨入封建社会鼎盛阶段——隋唐时期,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经过数百年演变、发展,其组织形式日趋严密.魏晋南北朝创建的"三省"制度,到初唐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唐太宗在统一天下即位之后,吸取历史经验,革新了国家机构,建立起"皇帝专权——群相分权——政事堂集权"的中央集权新体制.它无疑是地主阶级长期统治经验在国家组织形式的反映和发展.这一制度始于贞观元年,经过不断改革,完成于开元十一年.它使君主专制制度下的国家权力的运行,其科学性大为提高,使封建国家权力的系统功能,发挥到了历史所允许的极限.初唐之所以能够达到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在东方乃至全世界成为强国的中心,与这一带有相互制约机制的制度的实行,有着重要关系.
关键词
政事堂
权力制约机制
三省
制约制度
皇帝
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初唐
国家权力
宰相
唐太宗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家庭对个人素质发展的影响
18
作者
沈建国
机构
<江海学刊>编辑部
出处
《云南社会科学》
1988年第5期20-25,60,共7页
文摘
个人素质应包括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四个方面。这些素质的发展与家庭有密切的关系:社会所创造的思想道德、科学文化等精神财富首先是通过家庭输入个人的,个人对社会的贡献在很大程度上又是通过家庭输出的。因此应该从家庭的本质、功能,家庭在社会系统中的地位以及在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媒介这些方面出发才能全方位地把握家庭的特征,从而为正确理解家庭对个人素质发展的作用奠定基础。
关键词
个人素质
家庭
思想道德素质
心理素质
科学文化素质
社会系统
精神财富
身体素质
全方位
社会学理论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刍议陈独秀学术研究上的“三戒论”
19
作者
宋集成
机构
<江海学刊>编辑部
出处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1989年第4期60-63,75,共5页
文摘
众所周知,在我国"五四"运动前后,科学与迷信、民主与专制的斗争异常激烈,反映在学术理论上的"道与世更"同"道与世恒"的斗争也相当尖锐.当时的国粹派背向20世纪的科学、民主新潮流,脸向公元前的春秋周礼,把孔子奉为至圣,将孔教视为永恒不变的真理,竭力主张"独尊孔圣"和"儒学统一",反对"独创异说",反对"百家并立而竞进",反对"欧洲夷学输入",妄图以此抵挡马克思主义和科学、民主思想的兴起、传播,维护其封建专制统治.作为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和组织者之一的陈独秀,对这种崇圣、崇古和盲目排外的锁国思想进行了猛烈地抨击,针锋相对地提出,"
关键词
陈独秀
学术理论研究
学术研究
国粹派
探求真理
经验教训
言论自由
新文化运动
马克思主义
科学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孟子游说中的应时思想
20
作者
宋绍光
机构
<江海学刊>编辑部
出处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1992年第4期75-79,共5页
文摘
《史记·孟子荀卿列传》中记载:孟子“游事齐宣王,宣王不能用;适梁,梁惠王不果所言,则见以为迂远而阔于事情。”意思是说,孟子游说并服事齐宣王,宣王没有任用他;他前往魏国,梁惠王没有听他的话。原因是国君们认为他的话迂曲而遥远,空阔而不切合实际。对孟子游说未果的原因持这种认识的颇多,其影响深远,直至今天学术界似乎尚未取得共识。笔者认为,孟子,周游列国,劝谏君王施行“仁政”、以实现王天下的主张,并非全是高谈阔论、不合时宜,其中不乏应时思想和独到见解。本文试就此作一粗浅探讨,求教方家。
关键词
孟子
影响深远
思想
宣王
地主阶级
为政者
仁政
学术界
战争
社会科学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关于学术理论刊物编辑工作中的几个问题
宋绍光
《编辑之友》
北大核心
1989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关于“丁卯胡乱”与清鲜初期交涉的几个问题
魏志江
潘清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7
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女真与高丽曷懒甸之战考略
魏志江
潘清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1
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六朝隐逸情调与美学风貌
吴功正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1994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美的巨丽形态──汉赋美学
吴功正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2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近年来国内法兰克福学派研究述评
赵涛
《甘肃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05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原型美学——《诗》《骚》美学
吴功正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1989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唐诗历史进程与存在方式之重构
许总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6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起点·过程·特征──论艺术思维
庄锡华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2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0
禅宗:直觉性美结构体
吴功正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1989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1
美学传统和思维传统
吴功正
《江淮论坛》
CSSCI
1992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2
中国古典小说的情节结构理论初探
吴功正
《江汉论坛》
198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3
论鲁迅杂文的抒情性
吴功正
《浙江学刊》
198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4
试论计算机软件的法律保护
张春莉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1996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5
论马克思的人论思想
沈建国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1990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6
一心求真 一生求真 ——读《姜铎文存》
徐友春
唐文起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1997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7
初唐“三省”制度中权力制约机制
傅兆龙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1990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8
论家庭对个人素质发展的影响
沈建国
《云南社会科学》
1988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9
刍议陈独秀学术研究上的“三戒论”
宋集成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1989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0
论孟子游说中的应时思想
宋绍光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1992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