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元协同:走向现代治理的主体建构 被引量:13
1
作者 张天勇 韩璞庚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27-30,共4页
现代治理是社会各方参与合作共治的过程,能否建立起适应现代治理的主体体系是决定治理成败的首要因素。治理主体体系与治理格局是辩证统一的,有什么样的治理主体就会支撑起什么样的治理格局。我国的治理主体和治理格局先后经历了一元主... 现代治理是社会各方参与合作共治的过程,能否建立起适应现代治理的主体体系是决定治理成败的首要因素。治理主体体系与治理格局是辩证统一的,有什么样的治理主体就会支撑起什么样的治理格局。我国的治理主体和治理格局先后经历了一元主体与政治全能主义、多元主体与"强政府—弱市场—弱社会"治理格局、多元协同主体与"强政府—强市场—强社会"治理格局的演变。建立支撑现代治理的主体体系,要着重推进各治理主体的治理范围、治理权力的科学划界;要分别抓住简政放权、市场资源配置决定性地位的形成和强化社会管理的突破口;要建立健全多元主体体系的制度机制和法律法规并依法施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治理 治理主体 治理格局 建构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性的困境与启蒙理性 被引量:4
2
作者 杨淑静 丁惠平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20-23,共4页
现代性的困境就是统一性规范的缺失,而造成这一困境的深刻的根源就是启蒙理性二元对立的逻辑,也就是以主体性原则为中心的意识哲学范式。要在深层解决现代性与启蒙理性的纠缠关系,一方面启蒙理性导致了现代性的困境,而另一方面也正是启... 现代性的困境就是统一性规范的缺失,而造成这一困境的深刻的根源就是启蒙理性二元对立的逻辑,也就是以主体性原则为中心的意识哲学范式。要在深层解决现代性与启蒙理性的纠缠关系,一方面启蒙理性导致了现代性的困境,而另一方面也正是启蒙理性为现代性困境的解决提供了出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启蒙理性 意识哲学范式 现代性 主体间性 交往理性范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平衡 被引量:18
3
作者 范旭斌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43-47,共5页
当前我国正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协调社会上各种不同的利益,尤其是实现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平衡,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之间是一种对立统一的关系。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平衡需要立法、行政、司法保障,即立法... 当前我国正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协调社会上各种不同的利益,尤其是实现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平衡,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之间是一种对立统一的关系。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平衡需要立法、行政、司法保障,即立法者对此做出概括性规定,并通过宪法解释明确公共利益的内涵,在具体立法中严格界定公共利益的范围;行政机关依据正当程序对此进行具体的判断;在出现纠纷时启动司法程序,由法院针对个案中的具体事实,进行最后的确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利益 个人利益 对立统一 法律保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劳动”:“历史”的秘密——从“法哲学批判”走向“经济学批判” 被引量:2
4
作者 杨淑静 丁惠平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37-39,共3页
"劳动"是"历史"的秘密。马克思坚信,历史不是抽象的,历史是现实的。而要使历史从抽象走向现实,就必须使劳动从抽象走向现实。"抽象历史"的根源是"抽象劳动"。"剩余价值"直捣"... "劳动"是"历史"的秘密。马克思坚信,历史不是抽象的,历史是现实的。而要使历史从抽象走向现实,就必须使劳动从抽象走向现实。"抽象历史"的根源是"抽象劳动"。"剩余价值"直捣"抽象劳动"的心脏,但"剩余价值"在窥见了劳动的本质的同时证实了异化劳动。异化劳动丧失了人的本质。马克思通过对异化劳动和剩余价值的分析揭示了劳动以及从事劳动的人的真实面目:劳动是人的本质力量的显现,是人的存在方式。"现实的人"从事的"现实劳动"展现的是"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历史辩证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 历史 法哲学批判 经济学批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田园诗义界新论 被引量:5
5
作者 刘蔚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25-132,共8页
田园诗是中国古代诗歌史上一个重要的概念。其名称发端于唐宋人对陶渊明诗歌的评价;明清时期,田园诗开始用来指称一类题材的陶诗或一个流派的诗作,具有狭义和广义两种内涵,并与田家诗概念混同使用;现当代以来,田园诗的狭义与广义内涵分... 田园诗是中国古代诗歌史上一个重要的概念。其名称发端于唐宋人对陶渊明诗歌的评价;明清时期,田园诗开始用来指称一类题材的陶诗或一个流派的诗作,具有狭义和广义两种内涵,并与田家诗概念混同使用;现当代以来,田园诗的狭义与广义内涵分别被文学批评家强调和突出。近些年,人们开始对田园诗进行定义,虽逐步完备,但仍有欠周密之处。从词源学的角度看,田园一词兼有田庄别业和农村两种涵义,田园诗就是以这两种意义上的田园为空间场景,以田园风光、农事劳作和日常生活为题材,以士人和农民为主要人物形象,以乐和苦为基本主题的诗歌,具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田园诗 概念界定 狭义 广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新时期周扬的文艺思想 被引量:3
6
作者 庄锡华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1996年第1期19-25,共7页
论新时期周扬的文艺思想庄锡华与许多在文化大革命中被折磨致死的文论家相比,周扬是幸运的。劫后余生,终于迎来了政治清明、文化繁荣的新时期。周扬获得了一次弥足珍贵的机会,可以从容不迫地对中国现当代文艺思想踬蹶坎坷的历史进行... 论新时期周扬的文艺思想庄锡华与许多在文化大革命中被折磨致死的文论家相比,周扬是幸运的。劫后余生,终于迎来了政治清明、文化繁荣的新时期。周扬获得了一次弥足珍贵的机会,可以从容不迫地对中国现当代文艺思想踬蹶坎坷的历史进行一次严肃的反思,对自己的曲折心路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道主义 创作方法 新时期 马克思主义理论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 文艺与政治 左翼文艺 周扬文艺思想 马克思恩格斯 “两结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省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支失衡及对策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徐春兰 《西北人口》 CSSCI 2011年第3期53-57,共5页
养老保险基金收支平衡是养老保险制度正常运行的基础,保持养老保险基金长期的收支平衡是养老保险制度运作的根本目标。江苏省作为我国经济发达省份,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支失衡严重,具体体现在:基金需求加大、支出增加;基金区域间发展不平... 养老保险基金收支平衡是养老保险制度正常运行的基础,保持养老保险基金长期的收支平衡是养老保险制度运作的根本目标。江苏省作为我国经济发达省份,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支失衡严重,具体体现在:基金需求加大、支出增加;基金区域间发展不平衡;个人账户"空帐"日益严重;基金收支缺口不断扩大等。本文在对江苏省基金收支失衡分析的基础上,对基金收支失衡进行了历史因素、社会因素、制度因素、经济因素等四个方面的原因分析。为实现江苏省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支平衡,本文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对策建议,例如: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缩减隐性债务;差别化逐步做实"个人账户";扩大养老保险覆盖面、提高基金征缴率;确保基金保值、增值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本养老保险基金 收支失衡 对策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适度人口研究述评 被引量:6
8
作者 陈如勇 《西北人口》 2001年第1期12-15,共4页
本文对中国适度人口研究进行了回顾与总结,分析了中国适度人口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指出了中国适度人口研究的未来走向。
关键词 适度人口 人口控制 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设节约型城市的战略切入点 被引量:2
9
作者 李芸 《学海》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218-222,共5页
节约型城市是将节约经济模式贯穿和渗透在城市发展的各个方面,是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和高科技基础之上进行生产消费活动可持续发展的城市。但在节约型城市的建设中节约型经济体系不够健全,城市生态建设滞后,政策和法规体系建设不完善等问... 节约型城市是将节约经济模式贯穿和渗透在城市发展的各个方面,是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和高科技基础之上进行生产消费活动可持续发展的城市。但在节约型城市的建设中节约型经济体系不够健全,城市生态建设滞后,政策和法规体系建设不完善等问题影响节约型城市的构建。当前亟须完善节约经济、政府支持、培育节约型社区,以指标评估为监测器,促进节约型城市的科学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节约型城市 节约经济 节约型社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文学美学之精神结构 被引量:1
10
作者 吴功正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5期124-131,共8页
本文把中国文学美学之精神作为结构来考察,认为它具有组合型特征。在结构现象体上,内外层的交融构成宏博的意识机制;在总体精神上,是人文、现实、玄远、天人合一、生命、宇宙精神的复合体;在表现形式上,区域体文化精神差异性显著;在具... 本文把中国文学美学之精神作为结构来考察,认为它具有组合型特征。在结构现象体上,内外层的交融构成宏博的意识机制;在总体精神上,是人文、现实、玄远、天人合一、生命、宇宙精神的复合体;在表现形式上,区域体文化精神差异性显著;在具体形态上,具有雅、俗两种类型;在审美理想上是“圆”的完美精神,在审美方式、思维上,是视觉思维的全幅展示,感觉经验的贯通、审美情调的典雅空灵。类型性情感结构与主体相关,有对应性物象,个人心态不断选择沉淀的意象,遂形成审美体验上沉淀式的经验回味和新感觉经验的移入。由此所规范的审美功能也是组合型的,这一切便使得美学精神繁富万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学 美学效应 美学精神 情感结构 精神结构 文化精神 审美理想 审美体验 组合型 审美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盛唐诗歌审美理想的双重构建 被引量:1
11
作者 许总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112-119,共8页
论盛唐诗歌审美理想的双重构建许总一开天诗坛,作为唐诗艺术高峰期的成就与特征的形成,一方面固然是人唐一百年来,诗歌在对前代遗产继承中反复熔裁变创、推陈出新的自身艺术进程的结果,另一方面又显然是与同步而至的政治、经济、文... 论盛唐诗歌审美理想的双重构建许总一开天诗坛,作为唐诗艺术高峰期的成就与特征的形成,一方面固然是人唐一百年来,诗歌在对前代遗产继承中反复熔裁变创、推陈出新的自身艺术进程的结果,另一方面又显然是与同步而至的政治、经济、文化、艺术诸多领域发展的高峰状态互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理想 自然之美 盛唐诗歌 开天时期 王昌龄 功业理想 审美建构 时代精神 建安文学 语言形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元代江浙行省蒙古、色目侨寓人户的分布 被引量:1
12
作者 潘清 《中州学刊》 CSSCI 1999年第6期158-161,共4页
元初 ,许多蒙古人、色目人因做官、驻军、经商、传教等种种原因迁徙到江南寓居。本文结合史料论述了元代江浙行省所辖的集庆路 (即现在的南京及其周边地区 )、镇江路、松江地区、苏州地区、杭州地区 ,以及庆元路等地的蒙古人、色目人侨... 元初 ,许多蒙古人、色目人因做官、驻军、经商、传教等种种原因迁徙到江南寓居。本文结合史料论述了元代江浙行省所辖的集庆路 (即现在的南京及其周边地区 )、镇江路、松江地区、苏州地区、杭州地区 ,以及庆元路等地的蒙古人、色目人侨寓人户的分布概况。文章认为这一带地区是当时天下最为富庶的地区 ,拥有特殊的政治、经济地位 ,因而吸引了为数众多的蒙古人、色目人前来此地寓居。虽然在人口绝对数量上 ,他们比当地汉人远远少得多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代 江浙行省 蒙古人 色目人 人户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神生活的形上情结
13
作者 杨淑静 丁惠平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23-26,共4页
现时代,人们已经彻底撕去了笼罩在现实身上的层层面纱,现实赤裸裸地呈现在人们的面前。现实的一丝不挂不仅呈现出了工具理性时代的繁荣景象,同时也显露出人类精神生活的物化迹象。现实的面纱是由人类自己为自己揭开的,即生活在现实中的... 现时代,人们已经彻底撕去了笼罩在现实身上的层层面纱,现实赤裸裸地呈现在人们的面前。现实的一丝不挂不仅呈现出了工具理性时代的繁荣景象,同时也显露出人类精神生活的物化迹象。现实的面纱是由人类自己为自己揭开的,即生活在现实中的人具有精神生活的理论自觉,能意识到精神生活被严重物化了,并能对其进行彻底的批判。精神生活的理论自觉以及对精神生活物化的批判本身是精神生活的形上诉求,也就是说,正是精神生活的形上诉求,才有对精神生活的物化现状的理论自觉和批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生活 物化 理论自觉 形上情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俗和文学审美
14
作者 吴功正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1期95-101,共7页
本文认为:民俗是人的族类风习凝结体,是构成文学审美的一种基因,它对中国文学审美影响颇大。民俗文化直接影响着中国文人的审美心态,影响着中国文学的审美风貌。因此本文从几个方面对民俗和文学审美的关系进行了具体而深入的论述。
关键词 民俗文化 文学审美 节日 中国文学 族类 中国文人 审美情感 民族风格 地理文化 中国民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外邓小平研究综述
15
作者 沈建国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32-37,共6页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邓小平作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对当代中国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从而成为世界著名人物。近年来。
关键词 邓小平 毛泽东思想 国外学者 当代中国 改革开放 周恩来 社会主义国家 现代化建设 美国学者 现实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走向二十一世纪的中国哲学——“21世纪中国哲学走向”学术讨论会评述
16
作者 韩璞庚 《学海》 1997年第5期68-72,共5页
人类文明的历史车轮辗过时代沧桑与辉煌,携带百年风雨,正迎着新世纪的曙光滚滚向前。哲学作为人类文明的核心,是社会现实的产儿,是时代精神的精华。中国哲学与西方哲学作为人类文化的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关键词 中国哲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 哲学传统 西方哲学 学术讨论会 世纪走向 人类文明 时代精神 哲学家 中国社会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陈英士的民族气节
17
作者 莫永明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1993年第3期85-90,共6页
有关辛亥革命的论著多以资产阶级革命党人没有提出明确的反对帝国主义的纲领而忽视或否定陈英士等革命党人的反帝爱国民族气节。这是扭曲了历史的真相。陈英士的民族气节具有重要的时代特色。他以“反满”为口号,以爱国与革命相结合,反... 有关辛亥革命的论著多以资产阶级革命党人没有提出明确的反对帝国主义的纲领而忽视或否定陈英士等革命党人的反帝爱国民族气节。这是扭曲了历史的真相。陈英士的民族气节具有重要的时代特色。他以“反满”为口号,以爱国与革命相结合,反对压迫人民、勾结列强的清王朝,实质上具有反对帝国主义的性质。陈英士是一位具有世界眼光的民主革命家。他反对列强侵略,强权政治,力主捍卫中华,扶助弱小民族,铲除“不平的世界”的反帝民族气节,反映了他爱国主义思想的重大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爱国主义思想 陈英士 民族气节 南京 帝国主义列强 革命党人 孙中山 汉族 领导 清王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学享受与精神启示:论马克思主义人的美学生成观
18
作者 庄锡华 《学海》 1997年第6期90-94,共5页
美学享受与精神启示:论马克思主义人的美学生成观庄锡华“生成了的社会,创造着具有人的本质的这种全部丰富性的人,创造着具有丰富的、全面而深刻的感觉的人作为这个社会的恒久的现实”。这是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对... 美学享受与精神启示:论马克思主义人的美学生成观庄锡华“生成了的社会,创造着具有人的本质的这种全部丰富性的人,创造着具有丰富的、全面而深刻的感觉的人作为这个社会的恒久的现实”。这是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对人类社会发展前景充满情感的独白。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美学 马克思恩格斯 美学生 拉萨尔 艺术审美 美的规律 人的美学 理论认知 艺术作品 美育思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江苏农业产业化发展问题的思考
19
作者 孙克强 《学海》 1998年第6期48-51,共4页
关键词 农业产业化经营 重点龙头企业 产业化发展 江苏农业 主导产业 农业现代化 合作经济组织 农民人均纯收入 农业银行 农副产品生产基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都市计划编制的重要原则
20
作者 李芸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80-83,共4页
现代都市计划是综合运用先进的城市科学理论与方法 ,对城市空间环境、物质形态、文化意识形态以及体制改革各项要素 ,进行整体性、动态性谋划和系统控制性、可操作性设计纲要 ,为了使都市计划更为切实可行并实现长远的社会经济效益 ,必... 现代都市计划是综合运用先进的城市科学理论与方法 ,对城市空间环境、物质形态、文化意识形态以及体制改革各项要素 ,进行整体性、动态性谋划和系统控制性、可操作性设计纲要 ,为了使都市计划更为切实可行并实现长远的社会经济效益 ,必须遵循若干重要的编制原则。本文中总结归纳并逐条论证了现代都市计划研制所应遵守的十二条原则 ,即 :全局性原则、要素协调原则、以人为本原则、全民参与原则、环境、资源的保护原则、可持续发展原则、管理开发 ,节约用地原则、切合实际可行性原则、动态开放性原则、市场化原则、个性化原则、科学化与法制化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都市计划 编制 原则 城市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