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编辑主体的人格冲突问题 被引量:2
1
作者 刘龙伏 《编辑之友》 北大核心 1991年第2期3-7,共5页
编辑学的概念在国内的提出,至今已有近十个年头了。然而迄今为止,作为一门学科的建立所必须解决的一些基本问题,并未在编辑界达成共识。
关键词 编辑学 编辑人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居民主体性的培育:社区治理的方向与路径 被引量:77
2
作者 陈伟东 陈艾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88-95,共8页
党的十八以来,我国社区从建设迈向治理,进入一个新的实践阶段。从建设到治理是为了求变,求变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求变的方向是什么、求变的路径是什么、变化的关键是什么,这些问题只有靠实践来问答。从2013年始,华中师范大学湖北城市... 党的十八以来,我国社区从建设迈向治理,进入一个新的实践阶段。从建设到治理是为了求变,求变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求变的方向是什么、求变的路径是什么、变化的关键是什么,这些问题只有靠实践来问答。从2013年始,华中师范大学湖北城市社区建设研究中心协同地方政府、社区工作者、社区居民共同寻找居民主体性生成的路径和方法,从新实践中获得新认识:社区是居民的,社区治理是居民主体性的生成过程;居民主体性的培育和生成是政府、社会组织、居民委员会、居民之间关系结构重构的过程,更是居民自我激活行动要素的过程;也只有培育居民主体性才能更好地激活社区自治能力、促进政府职能转型、优化社会治理结构,加强多元主体协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治理 行动研究 居民自治 居民主体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革潮流中的理论思考 被引量:1
3
作者 夏振坤 张艳国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9年第4期77-82,共6页
笔者曾在1986年就改革与坚持马克思主义、改革与坚持社会主义道路、改革与发扬民族精神、改革与观念变革等四个问题发表过看法(夏振坤《改革潮流中的理论思考(论纲)》,《江汉论坛》1986年第11期)。随着改革与开放的深化,新问题不断地进... 笔者曾在1986年就改革与坚持马克思主义、改革与坚持社会主义道路、改革与发扬民族精神、改革与观念变革等四个问题发表过看法(夏振坤《改革潮流中的理论思考(论纲)》,《江汉论坛》1986年第11期)。随着改革与开放的深化,新问题不断地进入学术理论的视野之中,本文拟就深化改革中出现的几个学术理论问题发表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国家资本主义 理论思考 列宁 资本主义经济成份 社会主义道路 经典社会主义 坚持党的领导 学术理论 资本主义所有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块噫气:废名小说“传统”论 被引量:3
4
作者 刘保昌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68-73,共6页
废名开创了中国现代乡土小说的叙事传统,这种传统在文体上表现为诗化叙事与散文化叙事。在主题选择上,废名坚持寻找故乡与表现黄梅;在文化资源上,是对中国古典传统和西方文学的有效融合和超越,体现出鲜明的主体性特征;在审美情趣上,表... 废名开创了中国现代乡土小说的叙事传统,这种传统在文体上表现为诗化叙事与散文化叙事。在主题选择上,废名坚持寻找故乡与表现黄梅;在文化资源上,是对中国古典传统和西方文学的有效融合和超越,体现出鲜明的主体性特征;在审美情趣上,表现为宁静幽远情韵并致,情感内敛含蓄节制;其价值观的基础是融会儒、道、释于一炉的"道",核心是"诚笃"与"真实",即"不自欺";在古典与现代、本土与西方的冲突和选择之中,废名彰显出其鲜明的文化价值观。这一切构成了废名小说的写作"传统",一方面,他是对既有传统的继承与超越;另一方面,他以其执拗的个人努力开创了现代乡土小说写作的崭新传统。废名的小说传统对同时代及其以后的作家创作产生了较深刻的影响,并形成清晰的传承谱系。这种写作传统一直没有断流,代有传人,影响深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名小说 写作传统:唐人绝句 庄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非孝”思潮 被引量:1
5
作者 刘保昌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64-168,共5页
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非孝"思潮,起源于浙江一师风潮。五四新文化运动既是一场轰轰烈烈的张扬个性主义的启蒙运动,同时也是一场受到"巴黎和会"反面刺激的救国救民的救亡运动,更是一场充满了激情与梦幻色彩的模塑现... 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非孝"思潮,起源于浙江一师风潮。五四新文化运动既是一场轰轰烈烈的张扬个性主义的启蒙运动,同时也是一场受到"巴黎和会"反面刺激的救国救民的救亡运动,更是一场充满了激情与梦幻色彩的模塑现代国家的巨型想象。在此文化背景下,"非孝"的能指必然会同时指向"个性的泯灭"与"权威的虚妄"。二者是一体两面,难分彼此地联系在一起。中国传统孝道对于不同的行孝主体,对于不同的行孝情境,都有不同的道德要求,这就使得孝道规范本身存在着许多内在的不可调和的矛盾。批判对象的矛盾性直接导致了批判主体的矛盾性。在中国现代文学作品中,这种矛盾性冲突比比皆是,显示出鲜明的时代性与主体情感的复杂性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孝” 中国现代文学 道德 情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社会主义交往方式 被引量:1
6
作者 刘宝三 《学术论坛》 1986年第5期10-14,共5页
一、交往方式的含义及其意义交往方式是生活方式的重要内容之一。要研究生活方式,不可不研究交往方式。所谓交往方式,就是人和人之间的交际往来的方式。
关键词 人际交往方式 生活方式 发展变化 重要内容 交往活动 交往能力 思想 精神需要 人与人 国际交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术视角·历史理性·现代意识——《飘扬的旗帜——中国共产党的文艺方针政策论纲》读后
7
作者 张艳国 刘保昌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22-123,共2页
<飘扬的旗帜--中国共产党的文艺方针政策论纲>(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一书体现了独到的学术视角、清醒的历史理性和鲜明的现代意识,是一部选题厚重,体现深厚理论功底与鲜明实践品格的优秀作品,更是一部现实性与历史感、理论性... <飘扬的旗帜--中国共产党的文艺方针政策论纲>(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一书体现了独到的学术视角、清醒的历史理性和鲜明的现代意识,是一部选题厚重,体现深厚理论功底与鲜明实践品格的优秀作品,更是一部现实性与历史感、理论性与实践性、政治性与学术性的有机结合、富于方法论启示意义的创新著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文艺方针政策 书评 学术视角 历史理性 现代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中国文化发展的历史巨人的文化学分析
8
作者 周积明 张艳国 《安徽史学》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1-5,共5页
一如同人民群众和杰出历史人物创造历史一样,一部中华文化史,也是人民群众和杰出历史人物共同创造的结果。历史上有影响力的人物影响中华文化的发展,既以人民群众的物质生产和精神活动为依托,又直接引导或间接影响人民群众的这种活动。... 一如同人民群众和杰出历史人物创造历史一样,一部中华文化史,也是人民群众和杰出历史人物共同创造的结果。历史上有影响力的人物影响中华文化的发展,既以人民群众的物质生产和精神活动为依托,又直接引导或间接影响人民群众的这种活动。这就是说,人民群众和杰出历史人物的文化创造总是互相交叉、互相联系着的。因此,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肯定人民群众对文化发展的主体性作用的同时,也高度肯定历史上有影响力的人物对文化发展的作用,无论这种影响是正面抑或是负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发展 历史人物 中华文化史 人民群众 文化影响力 中国文化 文化创造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 历史上 中国古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思维方式的运行规律
9
作者 荣开明 赖传祥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2期16-23,共8页
文章认为,人类的思维方式是不断向前发展的,所遵循的规律是:建构演进律、相异互补律、图式拓深律和文化心理互渗律。虽然从不同的角度可以概括出这四条规律,但在思维的实际演进、发展过程中,它们之间并不是彼此孤立、毫无联系的,而是相... 文章认为,人类的思维方式是不断向前发展的,所遵循的规律是:建构演进律、相异互补律、图式拓深律和文化心理互渗律。虽然从不同的角度可以概括出这四条规律,但在思维的实际演进、发展过程中,它们之间并不是彼此孤立、毫无联系的,而是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因此,思维运行的规律是一个完整的有机系统,它们综合在一起而发生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思维方式 文化心理 运行规律 思维图式 思维建构 社会实践 新思维方式 系统思维方式 互补律 爱因斯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历史学需要哲学思辨——兼评佘树声著《历史哲学》的学术价值
10
作者 张艳国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6期126-133,共8页
文章以历史学需要哲学思辨为主题,对近代欧洲及中国历史哲学体系的建构与发展过程作了较全面的评述,阐明了历史哲学对于历史研究的重要意义。作者通过建立中、西方历史哲学发展的坐标系,把佘树声著《历史哲学——关于过去、现在及未来... 文章以历史学需要哲学思辨为主题,对近代欧洲及中国历史哲学体系的建构与发展过程作了较全面的评述,阐明了历史哲学对于历史研究的重要意义。作者通过建立中、西方历史哲学发展的坐标系,把佘树声著《历史哲学——关于过去、现在及未来的思考》置于其中,进而高度评价了余著在中国历史哲学中的划时代的作用,同时也对中国历史哲学体系创立的前提和趋势作了颇有意义的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历史哲学 马克思主义历史哲学 历史学家 哲学思辨 中国历史发展 黑格尔 哲学体系 世界历史 中国史学 西方资产阶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北地域诗学研究的体系建构与主体意识——评刘川鄂著《世纪转型期的湖北诗歌研究》
11
作者 刘保昌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F0003-F0003,共1页
作为中国作家协会2010年重点扶持项目的成果和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世纪转型期湖北文学研究”阶段性成果,刘田鄂教授新近出版的《世纪转型期的湖北诗歌研究》,
关键词 诗歌研究 转型期 湖北 主体意识 诗学研究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体系 地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李陵的评价问题
12
作者 张艳国 《社会科学研究》 1988年第4期84-88,共5页
李陵,字少卿,陇西成纪人。生年无从稽考,汉昭帝元平元年(公元前74年)卒于匈奴。他是西汉著名军事将领李广的长孙。在他的前半生,曾五次带兵北抗西戎,官历侍中建章监、骑都尉;在他的后半生,则默默无闻。作为一个历史人物,李陵在历史上并... 李陵,字少卿,陇西成纪人。生年无从稽考,汉昭帝元平元年(公元前74年)卒于匈奴。他是西汉著名军事将领李广的长孙。在他的前半生,曾五次带兵北抗西戎,官历侍中建章监、骑都尉;在他的后半生,则默默无闻。作为一个历史人物,李陵在历史上并无十分重要的地位,后人之所以论及他,多半是出于对司马迁的研究。因为司马迁为李陵败降匈奴辩护而被汉武帝下以蚕室。在有关论述和古今一些戏剧中,李陵被涂上了“民族败类”的色彩。这是失之偏颇的。近年来,有人提出了李陵败降匈奴的责任问题①,意在重评李陵,但似失之全面,不足以审明陈案而还李陵的本来面目。因此,有必要略述管见,求教于方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马迁 匈奴 评价问题 历史人物 汉武帝 单于 公元前 昭帝 李陵 汉匈战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环境对实事求是的影响
13
作者 刘宝三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4年第4期2-8,共7页
论环境对实事求是的影响刘宝三实事求是是一个复杂系统,从它的内部来说,是由主体、客体(“实事”)、中介(“求”)和结果(“是”)等要素组成;从它的外部来说,要与环境中诸要素如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心理等发生密切联系。要... 论环境对实事求是的影响刘宝三实事求是是一个复杂系统,从它的内部来说,是由主体、客体(“实事”)、中介(“求”)和结果(“是”)等要素组成;从它的外部来说,要与环境中诸要素如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心理等发生密切联系。要坚持实事求是,做到实事求是,除了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事求是的 社会环境 政治环境 优化教育环境 微观环境 外部条件 外因内化 客体 优化环境 创造性思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主义现代化:当代爱国主义的核心内容
14
作者 李乐刚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9年第6期23-28,共6页
文章从理论和实际、历史和现实等各个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进行论述,认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是当代爱国主义的核心内容。
关键词 社会主义现代化 爱国主义 当代 核心内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社会主义社会学的内容体系 被引量:1
15
作者 严家明 《浙江学刊》 1984年第6期69-75,共7页
历史的回顾资本主义社会学从1839年由德国学者孔德命名到现在,已有145年;苏联东欧国家的社会学从1919年算起到现在,已有46年时间(除去中途停顿的19年时间);旧中国社会学从1891年由康有为在广州长兴里万木草堂讲社会学(当时叫群学)起到... 历史的回顾资本主义社会学从1839年由德国学者孔德命名到现在,已有145年;苏联东欧国家的社会学从1919年算起到现在,已有46年时间(除去中途停顿的19年时间);旧中国社会学从1891年由康有为在广州长兴里万木草堂讲社会学(当时叫群学)起到全国解放后的1952年止,共有61年时间;新中国社会学作为一门学科从1979年3月恢复到现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学 内容体系 社会主义社会 研究方法 社会科学 社会因素 历史唯物主义 社会工作 理论问题 社会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昌区青工恋爱婚姻现状调查
16
作者 李明华 王生炳 +1 位作者 肖木华 陶建怀 《社会》 1983年第6期31-33,共3页
为了探索城市青工生活方式的现状模式,初步预测青年未来生活方式,并为社会有关部门提供资料,我们以武昌区为调查社区,选择武汉重型机床厂、武昌车辆厂、武汉锅炉厂、武汉市第四、五、六棉纺织厂以及紫阳街、白沙洲、积玉桥三条街的街办... 为了探索城市青工生活方式的现状模式,初步预测青年未来生活方式,并为社会有关部门提供资料,我们以武昌区为调查社区,选择武汉重型机床厂、武昌车辆厂、武汉锅炉厂、武汉市第四、五、六棉纺织厂以及紫阳街、白沙洲、积玉桥三条街的街办企业共九个点,进行了调查研究。这九个点包括重型企业、轻纺企业和街办集体企业,因此具有一定的代表性。青年们认为自己的理想伴侣是什么样的形象呢?即他们在选择对象时,考虑哪些因素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阳 武昌区 恋爱婚姻 生活方式 现状调查 举行仪式 青工 选择对象 现状模式 青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唐诗札记二则
17
作者 张仲良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65-66,共2页
唐诗札记二则张仲良船下广陵去,月明征虏亭。山花如绣颊,江火似流萤。─—李白《夜下征虏亭》这首诗短短二十字,描绘出一幅美丽的夜景图画,语言朴实简洁,通俗易懂,代表着李白诗歌的另一种风格,所以许多唐诗选集和李白诗选收录了... 唐诗札记二则张仲良船下广陵去,月明征虏亭。山花如绣颊,江火似流萤。─—李白《夜下征虏亭》这首诗短短二十字,描绘出一幅美丽的夜景图画,语言朴实简洁,通俗易懂,代表着李白诗歌的另一种风格,所以许多唐诗选集和李白诗选收录了这首诗。不过这些选本对第三句的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诗 札记 李白 《夜下征虏亭》 孟浩然 《彭蠡湖中望庐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们要创建的是什么社会学
18
作者 严家明 《社会主义研究》 1983年第6期42-46,共5页
我国学术界自1979年3月在北京召开社会学座谈会之后,积极开展了社会学的研究工作,有关报刊上陆续出现了一些牵涉到社会学学问性质的概念,如马克思主义社会学、资产阶级社会学、无产阶级社会学、新中国社会学、资本主义社会学和社会主义... 我国学术界自1979年3月在北京召开社会学座谈会之后,积极开展了社会学的研究工作,有关报刊上陆续出现了一些牵涉到社会学学问性质的概念,如马克思主义社会学、资产阶级社会学、无产阶级社会学、新中国社会学、资本主义社会学和社会主义社会学等。它反映了社会学界学术讨论和交流的活跃气氛,是一种可喜的现象。我们认为,这些概念或说法都从不同的角度和在不同的程度上反映了社会学的某一方面的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学理论 社会主义社会 马克思主义 历史唯物主义 资本主义社会 资产阶级 无产阶级社会 中国社会学 唯心史观 社会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楚申包胥使于越”辨
19
作者 何浩 《浙江学刊》 1985年第2期105-106,共2页
凡涉及春秋、战国时期的越、楚关系,人们往往以越灭吴时,楚使申包胥为越王勾践赞襄大计等史事,来说明越、楚间相互支持的友好交往。然而,揆诸史籍,申包胥使越一事,却颇为使人生疑。首先,就史料而言,在先秦史籍中,申包胥使越之事,仅见于... 凡涉及春秋、战国时期的越、楚关系,人们往往以越灭吴时,楚使申包胥为越王勾践赞襄大计等史事,来说明越、楚间相互支持的友好交往。然而,揆诸史籍,申包胥使越一事,却颇为使人生疑。首先,就史料而言,在先秦史籍中,申包胥使越之事,仅见于《国语·吴语》: 楚申包胥使于越,越王勾践问焉,曰,:“吴国为不道,求残我社稷宗庙,以为平原,弗使血食。吾欲与之徼天之衷,唯是车马、兵甲、卒伍既具,无以行之。请问战奚以而可?”包胥辞曰:“不知。”王固问焉……包胥曰:“善哉,蔑以加焉,然犹未可以战也。夫战,智为始,仁次之,勇次之。不智,则不知民之极,无以铨度天下之众寡;不仁,则不能与三军共饥劳之殃;不勇,则不能断疑以发大计。”越王曰:“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越王勾践 先秦史 吴越春秋 于越 战国时期 国语 左传 史料 吴国 史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