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走出人文主义的执念——谈中国当代科幻文学 被引量:3
1
作者 李松睿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62-65,共4页
刘慈欣的《三体》、郝景芳的《北京折叠》接连获得雨果奖2015年“最佳科幻长篇小说奖”和2016年“最佳中短篇小说奖”,使得美国的世界科幻大会和雨果奖这两个原本只有科幻迷关注的小众事物,突然间成为媒体、学界关注的热点话题。而两位... 刘慈欣的《三体》、郝景芳的《北京折叠》接连获得雨果奖2015年“最佳科幻长篇小说奖”和2016年“最佳中短篇小说奖”,使得美国的世界科幻大会和雨果奖这两个原本只有科幻迷关注的小众事物,突然间成为媒体、学界关注的热点话题。而两位中国科幻小说家得到国外评奖委员会的认可,也和莫言获得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联系在一起,成了当代中国文化在世界范围内获得广泛影响的又一案例。在这一波媒体“狂欢”的影响下,原本只在特定的小众群体中被阅读的中国当代科幻文学,转瞬间获得了巨大的文化影响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幻文学 中国当代 人文主义 诺贝尔文学奖 当代中国文化 世界范围 中短篇小说 科幻小说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李东阳《怀麓堂诗话》的融通意识 被引量:2
2
作者 赵伯陶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84-189,共6页
作为明代中叶一部较为重要的诗歌理论著作,《怀麓堂诗话》继诗风雍容典雅、以歌功颂德为能事的"三杨"台阁体之后,上承南宋严羽《沧浪诗话》诗宗盛唐的格调论,下启前、后"七子"复古的诗学崇尚,企图在雅、俗两种文化... 作为明代中叶一部较为重要的诗歌理论著作,《怀麓堂诗话》继诗风雍容典雅、以歌功颂德为能事的"三杨"台阁体之后,上承南宋严羽《沧浪诗话》诗宗盛唐的格调论,下启前、后"七子"复古的诗学崇尚,企图在雅、俗两种文化品格的交会中找到平衡点,调和山林与台阁两种不同取向的诗文格调,明显带有某种融通意识,而非其前后出现的、有意识结社的诗人呼吸相应以求改变一代诗歌风习者可比。所谓"茶陵派",在明代当属于不自觉的文学流派,惟其如此,在今天就更有进一步认识其价值的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东阳 怀麓堂诗话 台阁与山林 雅俗 融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回忆的诗学——论张承志的早期小说 被引量:3
3
作者 李松睿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18-126,共9页
回忆是张承志早期小说创作中的重要主题,并发展出复杂多样的记忆书写模式。在《骑手为什么歌唱母亲》这类作品中,作家对回忆的呈现完全成了再次确证当年理想的手段,在叙述形态上表现为淡化对当下情境的书写,用较为生硬的方式"强行&... 回忆是张承志早期小说创作中的重要主题,并发展出复杂多样的记忆书写模式。在《骑手为什么歌唱母亲》这类作品中,作家对回忆的呈现完全成了再次确证当年理想的手段,在叙述形态上表现为淡化对当下情境的书写,用较为生硬的方式"强行"展开对记忆的描绘。而在《黑骏马》等小说里,张承志则使故事在当下与过去之间摆荡,让两种截然相反的价值观念相互映照,并着力呈现主人公对过去理想的修正。这意味着作家曾一度试图拥抱当时文坛的主流倾向。不过很快,张承志笔下的回忆再一次表现出极强的异质性,成为对庸常、肤浅的当代社会的抨击。因此,回忆可以理解为张承志早期思想的"风向标",它显影了作家创作状态的每一次改变,并预示着其今后的发展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承志 回忆 叙述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我批评与正义继承的道路”——新旧版《心灵史》对读 被引量:2
4
作者 李松睿 《现代中文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72-83,共12页
《心灵史》作为张承志最重要的作品,既是解读作者内在思想脉络的关键,也是理解1990年代以来中国思想文化变迁的钥匙。本文通过对读《心灵史》及其改定版,并结合作者90年代以来各类文学创作,从激情的消退、宗教观念以及思想道路等三个维... 《心灵史》作为张承志最重要的作品,既是解读作者内在思想脉络的关键,也是理解1990年代以来中国思想文化变迁的钥匙。本文通过对读《心灵史》及其改定版,并结合作者90年代以来各类文学创作,从激情的消退、宗教观念以及思想道路等三个维度,分析作者思想的演变轨迹,并由此探究其思想对于当代中国文化的意义。这两个版本之间的距离与差异,既反映了作者本人思想的演变历程,也在某种程度上显影了近三十年来全球政治经济格局的变化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危机与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承志 《心灵史》 思想演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古典音乐美学形成的理论线索
5
作者 杜寒风 《求是学刊》 CSSCI 1997年第5期81-85,共5页
中国古典音乐美学形成的理论线索·杜寒风一、音乐的社会功能的演变人们对于音乐的社会功能的体认,在先秦以前并不是直接地同审美的社会效应联结在一起,恐怕更重要的是把音乐作为一种节制客观事物发生质变的依据而论定的,这一点... 中国古典音乐美学形成的理论线索·杜寒风一、音乐的社会功能的演变人们对于音乐的社会功能的体认,在先秦以前并不是直接地同审美的社会效应联结在一起,恐怕更重要的是把音乐作为一种节制客观事物发生质变的依据而论定的,这一点在《左传》里表现得十分突出,而后《乐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乐记》 中国古典音乐 音乐艺术 音乐美学思想 “与民同乐” 《左传》 孟子 伦理道德 音乐与政治 情感层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误认与都市现代性体验——论《上海的狐步舞(一个断片)》
6
作者 李松睿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47-54,共8页
《上海的狐步舞(一个断片)》通常被认为是穆时英小说技巧的集大成之作。其小说中的错格现象是这篇小说精致结构中的一个瑕疵,而它又是由于穆时英本人向小说人物投射过于强烈的情感造成的。小说中潜隐着"误认"这一主题,穆时英... 《上海的狐步舞(一个断片)》通常被认为是穆时英小说技巧的集大成之作。其小说中的错格现象是这篇小说精致结构中的一个瑕疵,而它又是由于穆时英本人向小说人物投射过于强烈的情感造成的。小说中潜隐着"误认"这一主题,穆时英对"误认"主题的书写,成功地捕捉到一种典型的都市现代性体验。然而每当穆时英书写这一现代性体验时,其写作都会表现出某种游移与慌乱的特质,这使得其作品无法称得上真正意义的现代主义写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穆时英 《上海的狐步舞(一个断片)》 误认 现代主义 都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聊斋志异》与“三礼”
7
作者 赵伯陶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31-139,共9页
"三礼"属于中国儒家的传统经典,其中《礼记》又名列"五经"之一,在明清科举考试中属于考生"各占一经"中的选项。蒲松龄在科场奋战大半世,"四书"而外,他于"五经"中究竟所选哪一部应考... "三礼"属于中国儒家的传统经典,其中《礼记》又名列"五经"之一,在明清科举考试中属于考生"各占一经"中的选项。蒲松龄在科场奋战大半世,"四书"而外,他于"五经"中究竟所选哪一部应考,今天虽已难于考见,但《聊斋志异》的写作受到《礼记》乃至《周礼》、《仪礼》这"三礼"的影响则显而易见。如何正确诠解《聊斋志异》,涉及利用"三礼"相关书证对《聊斋志异》文字加以校勘辨析诸问题。探讨蒲松龄如何巧妙灵活运用"三礼"相关词语典故的问题,更是今天的读者鉴赏《聊斋志异》写作技巧的关键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蒲松龄 《聊斋志异》 三礼 校勘 注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时代的面影——谈20世纪90年代初的“大脸油画”
8
作者 李松睿 《扬子江(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71-75,共5页
1993年12月,美国著名的《纽约时报杂志》(The New York Times Magazine)选择了中国艺术家方力钧的油画《第二组No.2》(1992)作为封面,让作品中那个有着粉红色皮肤的光头男人立刻成为全世界瞩目的焦点。而方力钧本人也由此从一个勉强栖... 1993年12月,美国著名的《纽约时报杂志》(The New York Times Magazine)选择了中国艺术家方力钧的油画《第二组No.2》(1992)作为封面,让作品中那个有着粉红色皮肤的光头男人立刻成为全世界瞩目的焦点。而方力钧本人也由此从一个勉强栖身于圆明园画家村的'盲流'艺术家,一跃成为中国最著名的前卫画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绘画作品 方力钧 张晓刚 岳敏君 人物肖像画 美术运动 西方现代艺术 中国前卫艺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王文濡与《明清八大家文钞》
9
作者 赵伯陶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88-92,共5页
近人王文濡所编《明清八大家文钞》,选录明代归有光与清代方苞、刘大櫆、姚鼐、梅曾亮、曾国藩、张裕钊、吴汝纶八家散文,是一部重要的散文总集,蕴藏着丰富、复杂的文化内涵,很值得我们探讨和挖掘。
关键词 总集 明清散文 《明清八大家文钞》 王文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文化例外”看当前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中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9
10
作者 宋蒙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23-26,共4页
面对全球化经济浪潮,我国现有的文化产业实力却远不能与发达国家抗衡,文化产业与服务贸易的竞争力明显处于劣势,"怎么办"是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除了大力保护文化遗产和文化传统,我们还要探讨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将不利的条件... 面对全球化经济浪潮,我国现有的文化产业实力却远不能与发达国家抗衡,文化产业与服务贸易的竞争力明显处于劣势,"怎么办"是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除了大力保护文化遗产和文化传统,我们还要探讨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将不利的条件转化成为自身发展的条件和动力,"文化例外"可以为我们提供一个国际参考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例外 文化体制改革 文化产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艺术思维之根本一“意象经营” 被引量:2
11
作者 袁振保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5期57-60,共4页
直感是艺术思维的起点,但直感还不是艺术思维。艺术思维的基本内容即是意象的孕育和意象的体现。所以“意象经营”实是艺术思维之根本。艺术形象不过是艺术家经过头脑思维的经营所形成的意象的对象化或物态化。在主观头脑为意象,在客观... 直感是艺术思维的起点,但直感还不是艺术思维。艺术思维的基本内容即是意象的孕育和意象的体现。所以“意象经营”实是艺术思维之根本。艺术形象不过是艺术家经过头脑思维的经营所形成的意象的对象化或物态化。在主观头脑为意象,在客观物质则为艺术形象。艺术家之创作,犹如孕妇怀胎。“十月怀胎,一朝分娩。”“意象经营”好比怀胎之过程。艺术思维的目的是为了创作艺术形象,艺术思维之过程是“意象经营”,那么艺术思维的基本手段必然是表象或形象。所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思维 意象经营 艺术家 物态化 艺术形象 艺术典型 艺术创作 中国绘画理论 艺术论 形象思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