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深情凝目艳阳天——评彭学明精准扶贫纪实文学《人间正是艳阳天》 被引量:1
1
作者 刘艳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74-177,共4页
彭学明《人间正是艳阳天》全景聚焦湘西十八洞精准扶贫,既是叙事与抒情兼备的乡村生活文本,也是浓情书写中国精准扶贫村级样本,更是记录民族生活和时代历史画卷。
关键词 彭学明 精准扶贫 纪实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学如何适应经济改革的新形势——文学界经济界部分同志座谈会发言摘要 被引量:1
2
作者 李准 理由 +9 位作者 李国文 卢建 刘再复 李准 马长山 卢建 何镇邦 陈骏涛 乔桐封 谢永旺 《当代作家评论》 1985年第1期4-16,共13页
《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公布后,以城市为重点的整个经济体制改革正在蓬勃发展.文学如何适应经济改革的新形势?以此为议题,本刊编辑部与《经济日报》社于1984年10月27日在北京联合召开了有文学界和经济界部分同志参加的小型... 《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公布后,以城市为重点的整个经济体制改革正在蓬勃发展.文学如何适应经济改革的新形势?以此为议题,本刊编辑部与《经济日报》社于1984年10月27日在北京联合召开了有文学界和经济界部分同志参加的小型座谈会.会上,经济学家和文学家各抒己见,亲切对话,共同就文学如何反映经济改革、作家如何深入生活、更新观念、提高创作水平等问题发表了很好的意见.与会同志对文学杂志和经济报刊联合召开这样的跨界座谈会表示很感兴趣,认为这对于促进文学界和经济界互相交朋友,建立横向联系,交流信息、活跃思想都是有益的. 参加座谈会的有作家李准、李国文、理由、邓刚、赵本夫;文学评论家谢永旺、刘再复、陈骏涛、何镇邦、李炳银;经济理论工作者卢建、马长山、乔桐封等.杜润生同志和童大林同志也应邀参加座谈会并发了言. 这里刊登的是部分同志在会上发言的摘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期文学 中国作家 文学界 作品 文学评论 深入生活 社会生活 文学家 题材 经济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情的历史,有情的文学——关于《抒情传统与现当代文学》 被引量:2
3
作者 刘艳 《长江文艺评论》 2019年第1期114-116,共3页
王德威在他的著作《抒情传统与中国现代性》的序论《'有情'的历史:抒情传统与中国文学现代性》的开篇中写道:1961年夏天,沈从文写下《抽象的抒情》。然后,他自然地引出了一个事实:就在沈从文默默思考'抽象的抒情'的同时... 王德威在他的著作《抒情传统与中国现代性》的序论《'有情'的历史:抒情传统与中国文学现代性》的开篇中写道:1961年夏天,沈从文写下《抽象的抒情》。然后,他自然地引出了一个事实:就在沈从文默默思考'抽象的抒情'的同时,海外的汉学界已经兴起了一股抒情论述的风潮。英语世界里对抒情问题的探讨,首推陈世骧教授的系列文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抒情传统 迟子建 汪曾祺 短篇小说 沈从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李贽的文学理念及其学术启蒙 被引量:1
4
作者 李超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年第3期43-45,共3页
明中叶以前的复古思潮使正统文学创作陷入困境 ,文学批评也是因循前代。李贽的“童心说”一出 ,从哲学和文学两个层面开创思想启蒙之先河 ,他还通过评点的方式有意提高通俗文学的地位 ,促进了小说、戏剧的繁荣与发展 ,其学术启蒙意义影... 明中叶以前的复古思潮使正统文学创作陷入困境 ,文学批评也是因循前代。李贽的“童心说”一出 ,从哲学和文学两个层面开创思想启蒙之先河 ,他还通过评点的方式有意提高通俗文学的地位 ,促进了小说、戏剧的繁荣与发展 ,其学术启蒙意义影响深远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童心说 李贽 思想启蒙意义 文学观 学术启蒙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古典理想的重构与新诗诗思的建构 被引量:1
5
作者 刘艳 《中国文艺评论》 CSSCI 2019年第4期10-18,共9页
回望百年新诗,即便是新诗研究者也对新诗的仍不成熟心有惶惑。从来没有一种文体,像中国新诗,需要不断地确立自我,不断地清理门户,直到新世纪之交,关于"纯诗"与"非诗"的争论仍然不绝于耳。对古典诗歌的背弃,对古典... 回望百年新诗,即便是新诗研究者也对新诗的仍不成熟心有惶惑。从来没有一种文体,像中国新诗,需要不断地确立自我,不断地清理门户,直到新世纪之交,关于"纯诗"与"非诗"的争论仍然不绝于耳。对古典诗歌的背弃,对古典诗意的"破坏",几乎被目为百年新诗的一项原罪。中国新诗虽然是由于"反传统"和"叛逆性"而生,但是古典诗歌的影响始终潜藏乃至涌动在新诗作者的血脉深处。面对百年新诗美学品格的建构历程,宜重建中国新诗与古典诗歌的承续关系,同时也应坦然承认新诗"以夷为师"的重要倾向。汲取历史的经验与教训,遵循诗歌基本诗学法则与审美之维,令新诗走向形式的自觉,重建新诗文体,是百年新诗回顾的题中应有之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典理想 新诗 诗思 美学品格 诗歌传统 新诗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严歌苓论》:严歌苓的成功绝非偶然,背后秘密何在——揭秘严歌苓“芳华”写作之十问十答 被引量:3
6
作者 刘艳 《写作》 2018年第4期5-12,共8页
一问:《严歌苓论》怎样看待严歌苓最为晚近的长篇小说《芳华》?如何看待《芳华》巨大的文学效应和它在严歌苓创作历程中所显示的集合性?答:先说一点与《芳华》有关的背景资料。《芳华》单行本初版是人民文学出版社2017年4月,据此书... 一问:《严歌苓论》怎样看待严歌苓最为晚近的长篇小说《芳华》?如何看待《芳华》巨大的文学效应和它在严歌苓创作历程中所显示的集合性?答:先说一点与《芳华》有关的背景资料。《芳华》单行本初版是人民文学出版社2017年4月,据此书的责编刘稚女士透露,截止目前,一年多的时间,《芳华》已经第14次印刷,共计85万册。在小说推出不久,2017年12月15日,电影《芳华》在国内和北美地区同步公映,一度广受瞩目和热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歌苓 人民文学出版社 成功 写作 秘密 长篇小说 创作历程 背景资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2年李贽国际学术研讨会”学术综述
7
作者 李超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3期67-71,共5页
近几年,对李贽的研究在不断地深化,无论是治思想史的专家,还是研究史学和文学领域的学者,都有新的专著和论文不断涌现。2012年9月召开的李贽国际学术研讨会,无疑是对李贽研究的进一步推进。与会国内外学者围绕李贽的思想启蒙,文化品格,... 近几年,对李贽的研究在不断地深化,无论是治思想史的专家,还是研究史学和文学领域的学者,都有新的专著和论文不断涌现。2012年9月召开的李贽国际学术研讨会,无疑是对李贽研究的进一步推进。与会国内外学者围绕李贽的思想启蒙,文化品格,毁誉参半的巨大争议,耿李论争,编纂书籍与文学创作、学术论战,地域与思想家的关系等诸多方面,进行了学术研讨。不少学者将研究视角放在世界历史坐标里,不仅进行中国历史的纵向比较,也有汉文化圈的横向考察,对李贽的思想贡献、历史定位进行了再思考,为反思中国文化传统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此次研讨的问题,不仅角度新颖,各具特色,而且涉及的主题广泛和深刻,既有宏观把握,也有微观研读,体现了当今国际学术界对李贽研究的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贽 明代 思想家 学术 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对挑战的文艺学研究——2005年文艺学热点问题研究一瞥
8
作者 吴子林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2006年第1期24-30,共7页
文艺学研究正面临着文化研究发起的诸多挑战。围绕着文化研究与文学研究的关系、文学经典化问题、“读图时代”文学的命运等学术热点问题,文艺学界展开了深入的论争;与此同时,在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研究、中国古代文论与现代性的探讨... 文艺学研究正面临着文化研究发起的诸多挑战。围绕着文化研究与文学研究的关系、文学经典化问题、“读图时代”文学的命运等学术热点问题,文艺学界展开了深入的论争;与此同时,在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研究、中国古代文论与现代性的探讨等方面,也取得了稳步进展。文艺学研究正处于一个转型或新变的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研究 经典化 读图时代 现代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评张大春《四喜忧国》
9
作者 孟悦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3期76-77,共2页
这区区八个短篇竟似展示了一座活的庞然废墟;昔日那些庄严的语言法令、历史之碑及新老文明殿堂胡乱扰做纷扬不可收拾的碎片。
关键词 废墟 后现代 忧国 语言法 大春 意识形态观念 文明 蒙太奇 历史 现实处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