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学术期刊要凸显主体性意识——兼谈如何提升综合类学术期刊的价值和地位 被引量:8
1
作者 袁玉立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66-69,共4页
学术期刊的边缘化情形严重地削弱了我国学术期刊的主体性意识,因而也严重削弱了它的存在价值和社会地位。学术期刊是一种独立价值和公共理性,其主体性主要由独立意识、批判意识和问题意识所构成。学术期刊,特别是人文社会科学范围内的... 学术期刊的边缘化情形严重地削弱了我国学术期刊的主体性意识,因而也严重削弱了它的存在价值和社会地位。学术期刊是一种独立价值和公共理性,其主体性主要由独立意识、批判意识和问题意识所构成。学术期刊,特别是人文社会科学范围内的综合性学术期刊要凸显自己的主体性意识,不能不具有引导思潮的学术思想及历史责任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术期刊 主体性意识 学术中立 编辑思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编辑审稿中的非学术因素及排除之策 被引量:6
2
作者 李本红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94-197,共4页
学术期刊是学术和学科建设的重要阵地,应以学术性作为编辑审稿工作的唯一标准。然而,在现有学术评价体制的影响下,这一工作受到了诸多非学术因素的消极干扰,如以作者身份的高低而非稿件质量的高低来取舍稿件。这一非学术性倾向直接影响... 学术期刊是学术和学科建设的重要阵地,应以学术性作为编辑审稿工作的唯一标准。然而,在现有学术评价体制的影响下,这一工作受到了诸多非学术因素的消极干扰,如以作者身份的高低而非稿件质量的高低来取舍稿件。这一非学术性倾向直接影响了审稿的公正性,也削弱了编辑审稿活动的意义,是学术评价异化的一种反映,不利于学术研究的正常进行和健康发展。编辑应该强化责任意识,自觉克服心理因素,排除思维定势,提高学术判断力,重视学术新人的发现和扶持,从而有效发挥学术期刊在学术和学科建设中的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编辑审稿 学术评价 非学术性因素 消极干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1世纪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发展战略研讨(笔谈) 被引量:2
3
作者 孙麾 俞吾金 +15 位作者 邓正来 袁玉立 鉴传今 杨明丽 任宜敏 刘京希 杨寅 夏锦乾 韩璞庚 管宁 余悦 郑英隆 金晓瑜 黄颂杰 曾德雄 杨国荣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24-224,共1页
:目前,我国的学术期刊普遍存在创新能力不足、缺乏问题意识、交流功能弱化、引领功能淡化等问题,在很大程度上脱离了学术发展的规律,无法呼应学术对期刊的要求,承担起学术期刊真正的使命。为了打破这种不和谐的局面,切实有效地发挥学术... :目前,我国的学术期刊普遍存在创新能力不足、缺乏问题意识、交流功能弱化、引领功能淡化等问题,在很大程度上脱离了学术发展的规律,无法呼应学术对期刊的要求,承担起学术期刊真正的使命。为了打破这种不和谐的局面,切实有效地发挥学术期刊匡正学风、繁荣学术、培养新人、引导创新、传承文明的作用,由《浙江学刊》杂志社发起、浙江省社会科学院主办、《浙江学刊》杂志社承办了“21世纪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发展战略研讨会”。《中国社会科学》、《江海学刊》、《江苏社会科学》、《学术界》、《人文杂志》、《文史哲》、《天津社会科学》、《学术月刊》等近30家全国著名学术期刊的主编,以及复旦大学俞吾金教授、吉林大学邓正来教授、华东师范大学杨国荣教授等知名学者和《光明日报》、《社会科学报》等媒体的领导出席了会议。与会代表围绕“学术期刊的社会责任”、“学术规范与学术创新”以及“学术期刊发展战略个案研究”三个主题,展开了热烈而深入的讨论。现将与会代表提交的论文以及大会发言编辑整理,以笔谈形式刊发出来。我们希望本次研讨会的成果能够引发更多的学者和编辑同仁对学术期刊发展问题的更深入的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科学学术期刊 21世纪 发展战略研讨会 人文 《中国社会科学》 《新华文摘》 《哲学研究》 社会科学院 温州医学院 2005年 《学术界》 《文史哲》 著名学者 浙江省 杂志社 学刊 期刊社 俞吾金 邓正来 杨国荣 会议 主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民族精神的当代阐释——儒学与当代中国的人文价值 被引量:2
4
作者 袁玉立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49-55,共7页
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凝聚力在民族社会心理和民族行为风范层面的释放和表征。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及其释放,源于中华民族历史文化上的多元一体基质,这种基质在思想领域和生活领域表现为“和而不同”的认知形式,是中华民族在个体层面上... 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凝聚力在民族社会心理和民族行为风范层面的释放和表征。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及其释放,源于中华民族历史文化上的多元一体基质,这种基质在思想领域和生活领域表现为“和而不同”的认知形式,是中华民族在个体层面上的自立、自强、自由和群体层面上的共生、共存、共荣,是内化为个人性格特征、民族社会心理、个人潜意识的民族思维方式。但是古代儒家“多元一体”观也存在着先天性缺陷,即内存着反“中庸”的倾向。这就需要一种现代性,主要是公共理性去克服这种缺陷。因此,当代中国的人文价值应着力从实事求是/科学理性,天下为公/公民权利,修己安人/公共权力,自知之明/文化自觉四个方面去传承和创新,从而进一步完善中华民族精神在当代的思想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精神 多元一体 儒学 人文价值 公共理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曹魏屯田刍议 被引量:2
5
作者 王光照 《安徽史学》 1999年第3期30-34,共5页
汉献帝建安元年(196年),曹操采纳枣祗、韩浩等人的建议,“始兴屯田”①,至司马氏禅魏立晋,晋武帝泰始二年(266年)废农官,曹魏战时屯田制宣告结束,其前后历时70余年,对当时的军事、政治格局的底定以及北方农业经济的... 汉献帝建安元年(196年),曹操采纳枣祗、韩浩等人的建议,“始兴屯田”①,至司马氏禅魏立晋,晋武帝泰始二年(266年)废农官,曹魏战时屯田制宣告结束,其前后历时70余年,对当时的军事、政治格局的底定以及北方农业经济的恢复发展均发生了重大的影响。可以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曹魏屯田 屯田制 屯田客 大型水利工程 曹操 劳动人 司马氏 民屯 邓艾 半军事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亦论刘邦与项羽 被引量:1
6
作者 王光照 《安徽史学》 北大核心 1992年第2期1-6,共6页
最近,卞直甫,宋一夫同志在《项羽和刘邦》一文中,有申项屈刘新见,笔者读后,不敢苟同,谨陈管见以就教。覆秦过程中刘、项的不同作用秦二世元年十二月,陈胜在城父死于御者庄贾手中。次年六月,起事于旧楚之地的项梁“召诸别将会薛计事”,... 最近,卞直甫,宋一夫同志在《项羽和刘邦》一文中,有申项屈刘新见,笔者读后,不敢苟同,谨陈管见以就教。覆秦过程中刘、项的不同作用秦二世元年十二月,陈胜在城父死于御者庄贾手中。次年六月,起事于旧楚之地的项梁“召诸别将会薛计事”,主要目的是重新确立政治首领。会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邦 项羽 楚汉战争 性格特征 司马迁 政治品格 重新确立 范增 西征 陈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隋将陈棱述论
7
作者 王光照 《安徽史学》 北大核心 1993年第4期24-29,共6页
陈棱,南朝陈将陈岘之后,于开皇中归隋,见用于隋炀帝大业年间。从大业盛世“出击流求”,到大业末世效命疆场,进爵为侯;进而至炀帝身死江都,“义”送其丧。陈棱的经历和行为,大致表现了一个封建时代的旧军人践履封建时代之旧道德的过程;... 陈棱,南朝陈将陈岘之后,于开皇中归隋,见用于隋炀帝大业年间。从大业盛世“出击流求”,到大业末世效命疆场,进爵为侯;进而至炀帝身死江都,“义”送其丧。陈棱的经历和行为,大致表现了一个封建时代的旧军人践履封建时代之旧道德的过程;而其行为的政治内涵,则呈现着对大一统政治的归趋与维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隋文帝 封建时代 政治文化结构 江南 长江下游 南朝 江苏扬州 庐江 政治内涵 资治通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秦汉史学思想史研究的新视角——读汪高鑫《中国史学思想通史·秦汉卷》
8
作者 翁飞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110-111,共2页
关键词 汪高鑫 《中国史学思想通史·秦汉卷》 唯物论 经学思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和战之争与南渡文人的分野
9
作者 李本红 钱建状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24-29,共6页
绍兴和议前后,围绕着和战与否的国是之争,有着深刻而复杂的学术背景,也直接影响了文人的分化与重组。学坛、政坛、文坛三者之间的共振与互动,不仅造成了南渡士人的政治分野,即以秦桧为首的时势派和以胡铨、赵鼎为代表的义理派;而且就文... 绍兴和议前后,围绕着和战与否的国是之争,有着深刻而复杂的学术背景,也直接影响了文人的分化与重组。学坛、政坛、文坛三者之间的共振与互动,不仅造成了南渡士人的政治分野,即以秦桧为首的时势派和以胡铨、赵鼎为代表的义理派;而且就文学创作来说,两派之中的文学之士,他们的文学创作也表现了相当的封闭性,各自形成了自己的文学群体。就两派文人的关系来说,政治上是压制与被压制的关系;文学上则义理派的文学创作受到了文字狱的影响,而时势派在特殊的文化氛围之中,创作上主要以歌功颂德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战 学术 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新经济格局下的省区经济调控
10
作者 钱晓风 桂煜华 《江淮论坛》 CSSCI 1995年第5期41-44,共4页
关键词 省区经济 经济格局 调控体系 宏观调控 发展战略 区域市场 经济运行机制 调控机制 区域发展 经济社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