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立足民族研究 助推社会发展--《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8年发展与成就
1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F0003-F0003,共1页
2011年金秋,云南民族大学迎来了建校60年华诞。创刊于1983年10月的《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也已走过28个春秋。28年来,学报一直坚持“将宣传贯彻党的民族理论、民族政策与民族文化研究、学术创新结合起来,在发展中葆... 2011年金秋,云南民族大学迎来了建校60年华诞。创刊于1983年10月的《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也已走过28个春秋。28年来,学报一直坚持“将宣传贯彻党的民族理论、民族政策与民族文化研究、学术创新结合起来,在发展中葆有民族特色”的办刊思想和办刊宗旨,立足民族研究、助推社会发展,不断取得可喜成就,赢得了广泛赞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学社会科学 民族文化 大学学报 社会发展 云南 助推 办刊宗旨 民族特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周边少数民族聚居区教育观念的地域性及改善途径 被引量:2
2
作者 丁立平 王天玉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94-97,116,共5页
作者运用教育人类学的研究方法,研究居住生活在昆明郊县区的少数民族居民的教育观念,归纳其主要特征,从改革开放进程这一大背景下探求这些教育观念的发展状况,并结合当地的地域性文化特征和相关理论对城市周边少数民族聚居区居民的教育... 作者运用教育人类学的研究方法,研究居住生活在昆明郊县区的少数民族居民的教育观念,归纳其主要特征,从改革开放进程这一大背景下探求这些教育观念的发展状况,并结合当地的地域性文化特征和相关理论对城市周边少数民族聚居区居民的教育观念进行合理的阐释,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探讨改善当地居民教育观念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 少数民族 聚居区 教育观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阐释人类学视域下的毕摩及其信仰之意义与生命力 被引量:2
3
作者 万志琼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20-23,共4页
归根到底,文化总是由生存在特定环境中的特定人群,在特定时间因为特定目的而创造的。因此,文化的意义和生命力只存在于其被创造、传承的特定生态环境中,离开这一特定的文化生态环境,该文化的意义与生命力或将丧失,或将发生转变。作为彝... 归根到底,文化总是由生存在特定环境中的特定人群,在特定时间因为特定目的而创造的。因此,文化的意义和生命力只存在于其被创造、传承的特定生态环境中,离开这一特定的文化生态环境,该文化的意义与生命力或将丧失,或将发生转变。作为彝族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毕摩以及毕摩信仰,在彝族社会生产、生活和社会组织以及文化传承中处于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毕摩及其信仰的存续有其特定的文化生态环境,只有在其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彝族现实社会生活和生产这一环境中,毕摩及其信仰才具有现实的意义和生命力。一旦脱离特定的文化生态环境,毕摩以及毕摩信仰无论在意义的层面,还是现实的层面,都必将丧失其生命力。围绕着楚雄市彝人古镇一位德高望重的彝族毕摩死亡原因所发生的主、客位争议,深刻地揭示了毕摩及其信仰存在的意义和生命力之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阐释 毕摩及其信仰 意义 生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理论经济学研究的新进展——经济利益理论评介
4
作者 侯蕊玲 董学君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80-83,共4页
洪远朋教授主编的《经济利益理论与实践丛书》提出了"经济学的核心是经济利益,经济学是研究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过程中经济利益问题的科学"等一系列重要的观点。该书结合现实经济问题,围绕经济利益展开研究,形成了经济利... 洪远朋教授主编的《经济利益理论与实践丛书》提出了"经济学的核心是经济利益,经济学是研究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过程中经济利益问题的科学"等一系列重要的观点。该书结合现实经济问题,围绕经济利益展开研究,形成了经济利益理论,主要涉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利益关系、综合经济利益、分享利益、机会利益、风险利益、保险利益、开放利益和创业利益等诸多方面。经济利益理论的提出是观念上的解放,理论上的创新,实践中的有益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经济理论 经济利益理论 新进展 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性分·生死·穷达——论陶渊明与郭象的思想差异
5
作者 江云岷 韩国良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89-91,共3页
总观陶渊明的诗文与郭象的《庄子注》,不难看出,"性分"、"生死"、"穷达"是他们积极探索的课题。但由于二人的出身背景、人生目标、所事学科不同,因而对此作出了不同的解释。具体来说,郭象倡导的是等级之... 总观陶渊明的诗文与郭象的《庄子注》,不难看出,"性分"、"生死"、"穷达"是他们积极探索的课题。但由于二人的出身背景、人生目标、所事学科不同,因而对此作出了不同的解释。具体来说,郭象倡导的是等级之性,而陶渊明标举的则是本然之性;郭象对生死的超越是智慧的,而陶渊明的超越则是诗性的、心灵的;郭象根本否认穷达的存在,而陶渊明对穷达则是齐一的、冥同的、不计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渊明 郭象 性分 生死 穷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