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8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循环单核细胞和血浆中GDF-15和NT-proBNP对慢性心力衰竭的诊断及心血管事件的预测价值(英文) 被引量:47
1
作者 乔香瑞 刘军辉 +1 位作者 花蕊 卓小桢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273-1279,共7页
目的探讨基础心脏病是扩张型心肌病(DCM)或冠心病的心力衰竭患者血浆中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蛋白水平和外周血单核细胞(MNCs)中GDF-15 mRNA水平,并评估它们是否能够成为心力衰竭严重程度和长期心血管事件的预测因子。方法收集261例DC... 目的探讨基础心脏病是扩张型心肌病(DCM)或冠心病的心力衰竭患者血浆中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蛋白水平和外周血单核细胞(MNCs)中GDF-15 mRNA水平,并评估它们是否能够成为心力衰竭严重程度和长期心血管事件的预测因子。方法收集261例DCM患者,251例冠心病患者和132例无心力衰竭的健康对照空腹静脉血标本并对这些患者进行门诊随访。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GDF-15的血浆水平。实时聚合酶链反应检测MNCs中GDF-15 mRNA的表达水平,并对比分析GDF-15在不同NYHA分级患者中的表达情况,用ROC曲线评估GDF-15 mRNA对心血管事件的预测能力。结果 DCM和冠心病患者血浆中GDF-15水平及MNCs中GDF-15 mR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心功能Ⅳ级(NYHA)心衰患者的血浆GDF-15水平显著高于Ⅱ和Ⅲ级患者。心功能Ⅲ级和Ⅳ级心衰患者的MNCs中GDF-15 mRNA水平远高于Ⅱ级患者(P<0.01)。此外,心血管事件的ROC曲线分析显示,与单独用NT-proBNP预测相比,加入GDF-15 mRNA后曲线下面积从0.73(95%CI:0.69~0.77,P<0.001)增长为0.83(95%CI:0.79~0.86,P<0.001)。结论血浆GDF-15水平和MNCs中GDF-15 mRNA水平均可以作为心力衰竭的生物标志物,血浆中GDF-15水平对预测心功能IV级的心衰患者更为敏感,而MNCs中GDF-15 mRNA水平则更能预测心功能II级的心衰患者。NT-proBNP联合GDF-15 mRNA水平能更准确地预测长期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DF-15 心力衰竭 扩张型心肌病 生物标志物 冠心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地区心血管疾病患者ApoE基因多态性分布及其与血脂水平和冠心病类型的相关性 被引量:12
2
作者 肖懿慧 舒娟 +1 位作者 袁祖贻 刘睿辰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98-401,共4页
目的了解陕西地区心血管疾病患者载脂蛋白E(ApoE)基因多态性分布,同时探讨其与血脂水平和冠心病类型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的陕西地区汉族心血管疾病患者11533例,采用PCR-荧光探针法检... 目的了解陕西地区心血管疾病患者载脂蛋白E(ApoE)基因多态性分布,同时探讨其与血脂水平和冠心病类型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的陕西地区汉族心血管疾病患者11533例,采用PCR-荧光探针法检测ApoE基因;进一步选取其中冠心病患者3884例检测空腹血脂水平并进行冠心病分类,采用PCR-RFLP对ApoE基因进行多态性分析。结果陕西地区汉族人群心血管疾病患者ApoE各基因型E2/E2、E2/E3、E3/E3、E2/E4、E4/E4和E3/E4比例分别为0.69%、11.66%、70.31%、1.17%、0.83%和15.34%,基因型组合中E3型比例最高,占71.48%,E4型次之,为16.17%;E2型最少,为12.35%。在冠心病与非冠心病心血管疾病患者中ApoE基因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E2型相比,E3型、E4型患者的总胆固醇(TC)和低密度脂蛋白(LDL-C)水平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与E3型相比,E2型、E4型的三酰甘油(TG)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ApoE基因型与冠心病类型具有相关性(P<0.001),其在缺血性心肌病与稳定型心绞痛和不稳定型心绞痛中的基因型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与急性心肌梗死相比分布无统计学差异(P>0.0083)。结论陕西地区心血管疾病患者ApoE基因多态性以E3型为主,冠心病与其他类型心血管疾病分布无统计学差异;ApoE基因多态性与血脂水平和冠心病具有相关性,但与不同类型冠心病的关系尚待明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POE基因多态性 冠心病 血脂水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能谱CTA的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支架效果显示评价 被引量:1
3
作者 黄欣 丁宁宁 +5 位作者 周丽 赵文哲 李达亮 刘哲 杨健 金超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78-183,共6页
目的 探讨能谱CT单能量成像技术在提高下肢动脉硬化闭塞性疾病支架置入CT血管成像(CTA)图像质量及支架显示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接受下肢动脉能谱CTA检查的20例下肢动脉慢性闭塞性疾病支架植入患者的图像资料[年龄(65.61&#... 目的 探讨能谱CT单能量成像技术在提高下肢动脉硬化闭塞性疾病支架置入CT血管成像(CTA)图像质量及支架显示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接受下肢动脉能谱CTA检查的20例下肢动脉慢性闭塞性疾病支架植入患者的图像资料[年龄(65.61±9.65)岁;男/女:16/4]。原始图像重建为7组单能量图像(40~100 keV)、120 kVp、虚拟平扫(VUE)和去金属伪影(MAR)技术图像。图像经去骨处理后,以容积重建(VR)、最大密度投影(MIP)和曲面重建(CPR)显示支架,并进行客观和主观评估,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比较。结果 与其他重建组图像相比,80 keV和MAR图像评分最高(P<0.01)。结论 80 keV单能量成像技术和MAR提高了下肢动脉支架内腔和结构的图像质量,为临床医师提供了更高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动脉慢性闭塞性疾病 能谱CT血管成像 单能量成像 下肢动脉 动脉支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导管缘对缘修复术治疗中重度二尖瓣反流患者的近期临床疗效
4
作者 马云龙 李瑞锋 +3 位作者 何明俊 王顺 卓小桢 韩克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04-212,共9页
目的:研究经导管缘对缘修复术(TEER)治疗中重度二尖瓣反流的近期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2021年4月至2024年5月接受TEER的中重度二尖瓣反流患者的资料,包括术前基线临床和超声心动图资料、术中情... 目的:研究经导管缘对缘修复术(TEER)治疗中重度二尖瓣反流的近期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2021年4月至2024年5月接受TEER的中重度二尖瓣反流患者的资料,包括术前基线临床和超声心动图资料、术中情况以及术后6个月随访资料。结果:共收集了67例患者的资料,其中完成6个月随访62例。手术即刻成功率为88.1%(59/67)。术后6个月时,二尖瓣反流2+及以下的比例为83.9%(52/62),较术前(均3+及以上)明显改善(P<0.05),且退行性二尖瓣反流(DMR)组二尖瓣反流2+及以下的比例高于功能性二尖瓣反流(FMR)组(P<0.05);DMR组二尖瓣平均跨瓣压差(MVG)由术后即刻的(3.1±1.2)mmHg(1 mmHg=0.133 kPa)升高至(3.7±1.2)mmHg(P<0.05),而FMR组则无明显变化(P>0.05);FMR组和DMR组血清氨基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较术前下降(均P<0.05),左心房容积指数、左心房前后径较术前减小(均P<0.05),FMR组左心室舒张末内径和左心室收缩末内径明显缩小(均P<0.05),而DMR组无明显变化(均P>0.05);两组患者射血分数与术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二尖瓣反流面积、三尖瓣反流面积以及肺动脉压力均降低(均P<0.05)。结论:TEER治疗中重度二尖瓣反流有效,FMR患者左心室重构改善更明显,而DMR患者二尖瓣反流改善程度较FMR患者更显著但术后MVG升高更多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尖瓣反流 经导管缘对缘修复术 二尖瓣平均跨瓣压差 心脏重构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冠脉综合征病人血清中E-选择素、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和可溶性血管细胞间粘附分子-1含量的变化 被引量:6
5
作者 车少敏 王燕妮 +1 位作者 马爱群 高路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1395-1397,共3页
目的 :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病人血中粘附分子表达在识别不稳定冠脉粥样硬化斑块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急性冠脉综合征病人 80例 ,其中急性心肌梗死病人 4 0例 ,不稳定心绞痛病人 4 0例 ,急性冠脉综合征病人经治疗 4个月后进行随访 ,同时... 目的 :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病人血中粘附分子表达在识别不稳定冠脉粥样硬化斑块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急性冠脉综合征病人 80例 ,其中急性心肌梗死病人 4 0例 ,不稳定心绞痛病人 4 0例 ,急性冠脉综合征病人经治疗 4个月后进行随访 ,同时选取正常对照 4 0例。采用酶联免疫法 (ELISA)测定血清中E -选择素、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 - 1(sICAM - 1)和可溶性血管细胞间粘附分子 - 1(sVCAM - 1)的水平。结果 :外周血中E -选择素、sICAM- 1、sVCAM - 1水平在急性心肌梗死组、不稳定心绞痛组显著高于对照组 ,除sVCAM - 1外在随访时明显降低。结论 :外周血中E -选择素、sICAM - 1的水平可能作为诊断和预测急性冠脉综合征发生的敏感指标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脉综合征 炎症 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 E-选择素 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 可溶性血管细胞间粘附分子-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发性骨髓瘤合并心肌淀粉样变患者的回顾性临床分析
6
作者 边天月 王顺 +5 位作者 卢群 袁仕会 李瑞 徐蕊 陈颖 刘华胜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34-840,共7页
目的:探讨多发性骨髓瘤(MM)合并轻链型心肌淀粉样变(AL-CA)患者的临床特征、疗效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3年12月于本院确诊为MM合并AL-CA的3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均经由二维斑点追踪超声心动图(2D-STE)阳性等多重... 目的:探讨多发性骨髓瘤(MM)合并轻链型心肌淀粉样变(AL-CA)患者的临床特征、疗效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3年12月于本院确诊为MM合并AL-CA的3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均经由二维斑点追踪超声心动图(2D-STE)阳性等多重方法综合筛选。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采用Cox回归模型筛选独立预后影响因素。结果:38例合并AL-CA的MM患者中,男性23例,女性15例,患者中位年龄60(50,75)岁。1年生存率为71.05%。接受移植患者的生存时间优于未接受移植的患者(P<0.01)。首次就诊时FISH全为阴性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与其他突变者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首次就诊时FISH结果全为阴性及未接受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SCT)并非影响MM合并AL-CA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ASCT可能改善MM合并AL-CA患者的不良预后。FISH结果阴性可能提示MM合并ALCA患者不良预后,但需更大样本研究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常免疫球蛋白轻链 心肌淀粉样变 预后因素 回顾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CI术后血清S1P和STIM1含量对支架内再狭窄的预测价值及其与血管新生、炎症反应的相关性 被引量:3
7
作者 王芳 丁小云 +4 位作者 吕果 刘振国 李红军 耿李科 郭宁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7年第13期1798-1800,1804,共4页
目的:研究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血清S1P和STIM1含量对支架内再狭窄的预测价值及其与血管新生、炎症反应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在我院接受PCI治疗的130例患者并根据PCI术后6~24个月复查冠状动脉造影的结果判断是否发生支架内再狭... 目的:研究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血清S1P和STIM1含量对支架内再狭窄的预测价值及其与血管新生、炎症反应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在我院接受PCI治疗的130例患者并根据PCI术后6~24个月复查冠状动脉造影的结果判断是否发生支架内再狭窄,分为再狭窄组和非再狭窄组。检测PCI术后24小时的血清S1P、STIM1、血管新生分子、炎症反应分子的含量。结果:再狭窄组患者血清中S1P、NO、VEGF、Angptl2、Angptl4的含量均显著低于非再狭窄组,STIM1、IFN-γ、IL-18、VCAM-1、P-选择素、L-选择素的含量均显著高于非再狭窄组;STIM1降低的再狭窄患者血清中NO、VEGF、Angptl2、Angptl4的含量均显著高于STIM1正常的再狭窄患者;S1P降低的再狭窄患者血清中IFN-γ、IL-18、VCAM-1、P-选择素、L-选择素的含量均显著高于S1P正常的再狭窄患者。结论:PCI术后血清S1P含量降低、STIM1含量升高对支架内再狭窄具有预测价值并且与血管新生障碍、炎症反应激活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1-磷酸鞘氨醇 基质交感分子1 血管新生 炎症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压夜间下降率与慢性心力衰竭患病风险的相关性研究
8
作者 白婷 肖娟 +2 位作者 邢蓓 罗轩 闫斌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4-148,共5页
目的 基于24 h动态血压监测数据分析血压夜间下降率与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 CHF)患病率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共纳入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的参与者711例,根据CHF的诊断标准分为对照组(n=433)及CHF组(n=278)。比较两组患者一... 目的 基于24 h动态血压监测数据分析血压夜间下降率与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 CHF)患病率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共纳入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的参与者711例,根据CHF的诊断标准分为对照组(n=433)及CHF组(n=278)。比较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以及收缩压/舒张压夜间下降率之间的差异,运用限制性立方样条方法分析血压昼夜下降率与CHF患病率之间的线性或非线性关联,并进一步利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血压夜间下降率与CHF患病风险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CHF患者的收缩压夜间下降率相较于对照组明显下降[(3.3±7.1)mmHg vs.(5.0±6.7)mmHg,P=0.001],舒张压夜间下降率相较于对照组未见明显差异[(5.7±7.6)mmHg vs.(6.8±7.2)mmHg,P=0.061]。限制性样条分析发现收缩压和舒张压夜间下降率与CHF患病率之间呈现线性关联。经过年龄、性别、吸烟、体质指数、24 h收缩压、24 h舒张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矫正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收缩压夜间下降率(OR=0.97,95%CI:0.95~0.99,P=0.010)与CHF患病率呈显著的负相关;舒张压夜间下降率与CHF患病风险之间未发现显著关联。结论 收缩压夜间下降率与CHF患病风险之间具有显著的相关性。收缩压昼夜波动明显下降的人群,CHF患病风险明显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压夜间下降率 慢性心力衰竭 动态血压监测 横断面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三甲医院心电图检查中患者满意度调查与提升策略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袁炜 王馨笛 +3 位作者 刘盈盈 贠艳宁 赵瀚森 邢娟丽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23年第4期462-469,共8页
为了提升患者对医院整体满意度、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对某三甲医院心电图检查中患者满意度开展调查,并从检查环境、检查流程、检查时的体验及总体满意情况等方面进行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各变量对满意度的影响。研究发现,患者... 为了提升患者对医院整体满意度、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对某三甲医院心电图检查中患者满意度开展调查,并从检查环境、检查流程、检查时的体验及总体满意情况等方面进行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各变量对满意度的影响。研究发现,患者对心电图检查的总体满意度为85.18%,低于门诊患者满意度水平;不同特征患者对心电图检查满意程度不同,周一和周三患者满意度低于其他检查日,每天上午10点到下午14点时段患者满意度低,等待时间越长,患者对检查满意度越低。基于研究结果,医院应加强人文软环境建设,改善就诊环境;科学规划心电图检查就诊流程;进一步加强医患沟通;心电图室应该进一步提升管理水平、加强文化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电图检查 患者满意度 医患沟通 人文关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S导管血管壁内局部导入c-myc反义寡核苷酸预防PTCA术后再狭窄的实验研究
10
作者 兰燕平 崔长琮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60-362,共3页
目的 探讨IS导管局部导入c myc反义寡核苷酸及c myc反义寡核苷酸对血管平滑肌细胞的抑制作用。方法  2 1只家兔 ,对照组 6只 ,反义寡核苷酸治疗组 15只。用IS导管导入c myc反义寡核苷酸 (1mg)于球囊损伤的髂动脉后 ,动脉血管造影。病... 目的 探讨IS导管局部导入c myc反义寡核苷酸及c myc反义寡核苷酸对血管平滑肌细胞的抑制作用。方法  2 1只家兔 ,对照组 6只 ,反义寡核苷酸治疗组 15只。用IS导管导入c myc反义寡核苷酸 (1mg)于球囊损伤的髂动脉后 ,动脉血管造影。病理切片 ,图象分析测定新生内膜、中膜、面积和厚度 ,c myc蛋白免疫组化染色。 结果 动脉造影对照组 5 0 %~ 80 %局限狭窄 ,给药组 10 %~ 30 %局限狭窄。光镜观察结果显示 :血管内膜增生面积给药组为 (4.0 4± 1.0 2 )× 10 5μm2 ,对照组为 (7.6 6± 3.7)× 10 5μm ,(P <0 .0 5 ) ;对照组c myc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阳性 ,给药组血管c myc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弱阳性或阴性。结论 IS导管可在体局部导入反义寡核苷酸于动脉损伤靶点 ;c myc反义寡核苷酸可抑制SMCs迁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S导管 血管壁内局部导入 c-myc 反义寡核苷酸 预防 PTCA 术后再狭窄 实验 血管平滑肌细胞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血管成形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PCI术后生活质量及影响因素的纵向研究
11
作者 赵彩艳 曾令霞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19-425,共7页
目的调查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前至术后6个月的生活质量水平,分析其变化趋势及影响因素,以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并为患者健康管理提供方向... 目的调查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前至术后6个月的生活质量水平,分析其变化趋势及影响因素,以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并为患者健康管理提供方向。方法以病案查询、面对面或电话随访的方式对ACS患者PCI术前、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的社会人口学特征、疾病资料、行为和生活方式、生活质量[西雅图心绞痛量表(SAQ)]进行调查。结果于PCI术前对235例ACS患者进行了问卷调查,其中成功随访至PCI术后6个月的患者纳入本研究,共213例(90.6%)。平均年龄(62.67±9.18)岁,其中男性占比76.1%。广义估计方程分析结果显示,PCI术前~术后6个月SAQ 5个维度[躯体活动受限程度(Waldχ^(2)=83.118,P<0.001)、心绞痛稳定状态(Waldχ^(2)=289.369,P<0.001)、心绞痛发作情况(Waldχ^(2)=219.458,P<0.001)、治疗满意程度(Waldχ^(2)=159.055,P<0.001)、疾病认知程度(Waldχ^(2)=130.839,P<0.001)]得分总体随时间均呈上升趋势(P均<0.001),但至术后6个月躯体活动受限程度、心绞痛稳定状态、疾病认知程度得分仅处于中等水平。广义线性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影响PCI术前~术后6个月生活质量的因素包括性别、文化程度、ACS类型、发病到确诊的时间、是否发生过支架内再狭窄(in-stent restenosis,ISR)、烟酒习惯。结论ACS患者PCI术后6个月生活质量得到改善,但躯体活动、心绞痛稳定状态和疾病认知水平的改善效果仍不理想,女性、文化程度低、不稳定型心绞痛、发病到确诊时间6个月及以上、发生过ISR、术后烟酒都未戒者生活质量相对较低,应给予更多关注和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 生活质量 影响因素 纵向研究 西雅图心绞痛量表(SAQ)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抑郁障碍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潜在类别与童年期虐待类型的关联
12
作者 任高跃 詹雨欣 +1 位作者 张瑾 张慧 《军事护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3-67,共5页
目的分析抑郁障碍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health risk behaviors,HRBs)的潜在类别及其与童年期虐待的关系,为制订针对性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2021年7月至2022年9月,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大庆市某精神专科医院收治的413名抑郁障碍青少年为... 目的分析抑郁障碍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health risk behaviors,HRBs)的潜在类别及其与童年期虐待的关系,为制订针对性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2021年7月至2022年9月,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大庆市某精神专科医院收治的413名抑郁障碍青少年为研究对象,采用患者健康问卷抑郁量表、童年期虐待量表-简版、青少年自我伤害问卷、贝克自杀意念量表中文版、网络成瘾量表、中国青少年健康相关行为调查问卷及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对其进行调查。运用潜在剖面分析抑郁障碍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健康危险行为类别与童年期虐待的关联。结果抑郁障碍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分高危风险行为组(52.00%)和不良生活方式组(48.00%);经历情感虐待的抑郁障碍青少年出现在“高危风险行为组”的风险增加3.71倍。结论抑郁障碍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存在不同类别,经历情感虐待者出现在“高危风险行为组”的风险更高。未来应根据抑郁障碍青少年特征及童年期虐待经历,开展针对性的群组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障碍 青少年 童年期虐待 健康危险行为 潜在剖面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淋巴细胞调控炎症细胞聚集促进血管紧张素Ⅱ/苯肾上腺素诱导的心肌肥厚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西强 刘成峰 +3 位作者 刘平 马爱群 刘小祥 石爽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671-677,共7页
目的探索B淋巴细胞在血管紧张素Ⅱ/苯肾上腺素(AngⅡ/PE)诱导的心室肥厚中的作用及其机制,以阐释炎症细胞在心肌损伤中的作用。方法使用AngⅡ/PE对野生型(WT)及B淋巴细胞缺乏型(μMT)小鼠作用2周或4周建立模型,并设立对照组。无创血压... 目的探索B淋巴细胞在血管紧张素Ⅱ/苯肾上腺素(AngⅡ/PE)诱导的心室肥厚中的作用及其机制,以阐释炎症细胞在心肌损伤中的作用。方法使用AngⅡ/PE对野生型(WT)及B淋巴细胞缺乏型(μMT)小鼠作用2周或4周建立模型,并设立对照组。无创血压计评估小鼠血压,小鼠心动超声评估心脏结构及功能,流式细胞术及免疫荧光染色评估心脏炎症浸润,Masson染色评估心肌纤维化。结果AngⅡ/PE组小鼠左心室质量(P<0.01)、心脏质量/胫骨长度比(P<0.01)、心肌细胞横截面积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增加(P<0.01)。AngⅡ/PE作用2周后,B淋巴细胞(P<0.05)、CD45^(+)白细胞(P<0.05)、CD64^(-)Ly6C^(+)单核细胞(P<0.05)、CD64^(+)Ly6C^(-)巨噬细胞(P<0.05)及Ly6g^(+)中性粒细胞(P<0.05)在心肌组织内大量聚集。与WT_AngⅡ/PE组相比,μMT_AngⅡ/PE小鼠心脏质量/胫骨长度比(P<0.05)、左心室质量(P<0.05)及心肌细胞横截面积(P<0.05)明显改善,心肌组织CD45^(+)Ly6C^(+)CD64^(-)单核细胞(P<0.05)和CD45^(+)Ly6C^(-)CD64^(+)巨噬细胞(P<0.05)明显减少。结论B淋巴细胞缺乏通过减少CD45^(+)Ly6C^(+)CD64^(-)单核细胞和CD45^(+)Ly6C^(-)CD64^(+)巨噬细胞的浸润,改善AngⅡ/PE所致的心室肥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淋巴细胞 血管紧张素Ⅱ/苯肾上腺素 心室肥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文关怀理念下急性前庭综合征患者的诊疗路径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刘盈盈 员艳宁 +4 位作者 吴群 杨盼 贠子璇 路莉 邢娟丽 《中国医学伦理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66-469,共4页
当前在急性前庭综合征诊疗工作中存在着较多困境,比如病因复杂难鉴别,临床医生诊治水平参差不齐、人文关怀意识不强、沟通缺乏技巧性和缺乏内在亲和力等。各种原因使急性前庭综合征患者在诊疗过程中困难重重,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加... 当前在急性前庭综合征诊疗工作中存在着较多困境,比如病因复杂难鉴别,临床医生诊治水平参差不齐、人文关怀意识不强、沟通缺乏技巧性和缺乏内在亲和力等。各种原因使急性前庭综合征患者在诊疗过程中困难重重,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加剧了医患矛盾。为此,运用人文关怀理念探索急性前庭综合征诊疗工作的新路径,医患之间相互尊重,打造具有“人文关怀”价值取向的医务工作者队伍,推动“人文关怀”理论与实践有机统一,以期更好地促进急性前庭综合征诊疗工作的落实,帮助更多患者重建信心,提高生活质量,改善医患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前庭综合征 医患关系 人文关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NA结合蛋白ZFP36在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中的作用及调控机制
15
作者 吕果 孙超峰 +2 位作者 张皓 李红军 王芳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19-227,共9页
目的探讨RNA结合锌指蛋白36(ZFP36)在缺氧/复氧(H/R)诱导的心肌细胞损伤和自噬中的作用及分子调控机制。方法H9C2大鼠心肌细胞感染ZFP36过表达慢病毒(OE-ZFP36)或其阴性对照慢病毒(OE-ZFP36 NC)构建稳转细胞株;转染ATG4D过表达质粒(OE-A... 目的探讨RNA结合锌指蛋白36(ZFP36)在缺氧/复氧(H/R)诱导的心肌细胞损伤和自噬中的作用及分子调控机制。方法H9C2大鼠心肌细胞感染ZFP36过表达慢病毒(OE-ZFP36)或其阴性对照慢病毒(OE-ZFP36 NC)构建稳转细胞株;转染ATG4D过表达质粒(OE-ATG4D)提高ATG4D表达。H/R处理诱导心肌细胞损伤;将H9C2细胞分为对照组、H/R组、OE-ZFP36 NC+H/R组、OE-ZFP36+H/R组、OE-ATG4D NC+H/R组、OE-ATG4D+H/R组、OE-ZFP36+OE-ATG4D NC+H/R组和OE-ZFP36+OE-ATG4D+H/R组。各组细胞应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ATG4D、Beclin1、LC3和ZFP36蛋白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检测ZFP36和ATG4D mRNA表达;CCK-8检测细胞活性;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白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DCFH-DA法检测活性氧(ROS)水平;SOD试剂盒检测SOD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细胞免疫荧光检测LC3自噬体;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检测ZFP36和ATG4D mRNA的结合。结果与对照组比较,H/R组中细胞活性降低,IL-6和TNF-α水平提高,ROS水平升高而SOD水平降低,细胞凋亡增加;ATG4D、Beclin1蛋白表达上调,同时LC3Ⅱ/LC3Ⅰ比值也显著增加;且ZFP36表达上调(P<0.05)。与OE-ZFP36 NC+H/R组比较,OE-ZFP36+H/R组中细胞活性提高,IL-6和TNF-α水平降低,ROS水平下降而SOD水平升高,细胞凋亡减少,且ATG4D、Beclin1蛋白表达下调,LC3Ⅱ/LC3Ⅰ比值也显著下调(P<0.05)。与感染OE-ZFP36 NC慢病毒比较,感染OE-ZFP36慢病毒降低ATG4D 3′-UTR报告基因的荧光素酶活性,降低ATG4D mRNA稳定性,下调H/R诱导的ATG4D mRNA表达(P<0.05)。与OE-ATG4D NC+H/R组相比,OE-ATG4D+H/R组中的ATG4D mRNA和蛋白表达显著上调,且细胞活性降低,IL-6和TNF-α水平增高,ROS水平升高而SOD水平降低,细胞凋亡增加(P<0.05)。与OE-ZFP36+OE-ATG4D NC+H/R组比较,OE-ZFP36+OE-ATG4D+H/R组中细胞活性降低,IL-6和TNF-α水平增高,ROS水平升高而SOD水平降低,细胞凋亡增加(P<0.05)。结论ZFP36在H/R诱导的心肌细胞损伤中表达上调,过表达ZFP36抑制了H/R诱导的心肌细胞损伤,并通过调控ATG4D抑制自噬,进而抵抗心肌细胞H/R损伤,证明ZFP36是抵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重要调控分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 锌指蛋白36(ZFP36) 自噬 转录后调控 自噬相关蛋白4D(ATG4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年小鼠心肌细胞腺病毒转染及缺氧/复氧诱导损伤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笑汝 姚新叶 +7 位作者 刘佳 张小玉 张依曼 来宝长 马强 王一东 田红燕 殷倩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35-443,共9页
目的 采用非Langendorff方法分离成年小鼠心肌细胞(adult mouse cardiomyocytes, AMCMs),并建立腺病毒转染及缺氧/复氧诱导细胞损伤模型,为应用AMCMs进行心肌缺血体外实验的研究提供便捷、实用、可操作性强的系统方法。方法 应用非Lange... 目的 采用非Langendorff方法分离成年小鼠心肌细胞(adult mouse cardiomyocytes, AMCMs),并建立腺病毒转染及缺氧/复氧诱导细胞损伤模型,为应用AMCMs进行心肌缺血体外实验的研究提供便捷、实用、可操作性强的系统方法。方法 应用非Langendorff方法分离AMCMs,观察贴壁后2、24、48及72 h细胞的形态,计算存活率,并应用α-actinin免疫荧光染色观察AMCMs完整性;应用腺病毒转染AMCMs,观察并统计转染36、48 h后的转染效率;通过缺氧45 min/复氧24 h,进行碘化丙啶(propidium iodide, PI)染色,统计PI阳性细胞率以明确缺氧/复氧损伤模型的建立。结果 与AMCMs贴壁后2 h相比,贴壁后24和48 h的细胞存活率无显著下降,贴壁后72 h的细胞存活率显著下降;AMCMs细胞结构完整,可进行腺病毒转染,36和48 h转染效率分别可达82.07%±0.60%和82.84%±1.18%;缺氧/复氧诱导AMCMs可成功建立细胞损伤模型,PI染色阳性细胞达42.28%±3.10%。结论 本研究应用非Langendorff方法分离培养的AMCMs,细胞存活率高,并建立腺病毒转染和缺氧/复氧诱导细胞损伤模型,为体外建立AMCMs基因修饰、缺氧/复氧损伤模型提供了简单易行的系统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MCMs提取 腺病毒转染 缺氧/复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5岁以下年轻人初发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及长期预后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余航 李淼静 +1 位作者 刘芳 王洁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09-615,共7页
目的 探讨25岁以下年轻人初发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特征及长期预后分析。方法 对2013年2月至2023年7月就诊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25岁以下年轻人初发AMI患者(年轻组)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同时选取同时间段就诊的年龄25~44岁性别... 目的 探讨25岁以下年轻人初发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特征及长期预后分析。方法 对2013年2月至2023年7月就诊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25岁以下年轻人初发AMI患者(年轻组)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同时选取同时间段就诊的年龄25~44岁性别相同且发病部位相同的中青年AMI患者(中青年组)作为对照组(1∶2入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合并症、高危因素及生化指标等临床特征及预后。结果 共纳入84例患者,其中年轻组28例,中青年组56例。年轻组患者中以单支病变(15/26,57.7%)或未见明显罪犯血管(7/26,26.9%)为主,白细胞计数及尿酸水平明显高于中青年组。中位随访时间72.4(25.5,110.2)个月。Cox回归模型分析,年轻组(HR=7.925,95%CI:1.861~33.749,P=0.005)、住院时长(HR=1.183,95%CI:1.001~1.398,P=0.048)及合并典型心绞痛症状(HR=0.090,95%CI:0.015~0.544,P=0.009)是影响总生存期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相对于中青年AMI患者,年轻组AMI患者预后更差。年轻AMI患者(25岁以下)、住院时长及合并不典型心绞痛症状是影响该人群AMI患者的主要危险因素。因此,早期发现及识别年轻患者发生AMI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年轻人 中青年 急性心肌梗死(AMI) 临床特征 预后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心动图在鉴别诊断心肌淀粉样变性两种主要分型中的意义
18
作者 樊翀 裴磊磊 +3 位作者 杨春 张涛 朱雯瑾 王顺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89-793,共5页
目的研究超声心动图在鉴别诊断心肌淀粉样变性(cardiac amyloidosis,CA)两种主要分型——转甲状腺素蛋白型(ATTR)和免疫球蛋白轻链型(AL)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1月至2024年1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确诊的50例CA患者超声... 目的研究超声心动图在鉴别诊断心肌淀粉样变性(cardiac amyloidosis,CA)两种主要分型——转甲状腺素蛋白型(ATTR)和免疫球蛋白轻链型(AL)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1月至2024年1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确诊的50例CA患者超声心动图参数,其中ATTR型6例,AL型44例,用t检验和χ2检验筛选出可能鉴别两种分型的参数,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分析这些参数对两种分型的鉴别诊断能力。结果ATTR组和AL组患者的一般情况、整体平均纵向应变值(global longitudinal strain,GLS)、心尖段平均应变与基底段平均应变的比值、射血分数与GLS比值(EFSR)、左室心肌最厚处厚度、左室壁相对厚度、房室瓣是否增厚、双房是否增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TTR组房间隔厚度大于AL组(P<0.05),ATTR组E/e’(频谱多普勒舒张早期峰值流速/组织多普勒频舒张早期峰值流速)比值大于AL组(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房间隔厚度、E/e’鉴别两种分型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91(95%CI:0.792~0.991),0.826(95%CI:0.698~0.955),两者联合诊断的灵敏度100.00%,特异度95.24%。结论超声心动图参数E/e’比值、房间隔厚度可能对鉴别诊断CA患者两种主要分型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淀粉样变性(CA) 转甲状腺素蛋白 免疫球蛋白轻链 斑点追踪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肌成纤维细胞中X对肺纤维化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
19
作者 徐丽然 李婷 +4 位作者 曹亚朋 贺雨 闫炀 袁祖贻 王胜鹏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576-576,共1页
目的特发性肺纤维化(IPF)是一种破坏性的间质性肺病。IPF的标志性特征是活化肌成纤维细胞分泌大量的细胞外基质(ECM)蛋白,导致进行性瘢痕形成和机械应力。然而,肌成纤维细胞的细胞起源和命运仍然存在争议,肌成纤细胞感知肺部机械信号的... 目的特发性肺纤维化(IPF)是一种破坏性的间质性肺病。IPF的标志性特征是活化肌成纤维细胞分泌大量的细胞外基质(ECM)蛋白,导致进行性瘢痕形成和机械应力。然而,肌成纤维细胞的细胞起源和命运仍然存在争议,肌成纤细胞感知肺部机械信号的机制尚不清楚。方法A-Cre ERT2;ROSA-mT/mG和ROSA-iDTR小鼠用于细胞谱系追踪和肌成纤维细胞的消融。构建肌成纤维细胞特异性X和Y/Z敲除小鼠,以研究X和Y/Z在博来霉素诱导的肺纤维化中的作用。使用人IPF样本进一步证实A和X在肌成纤维细胞中的相关性。结果A是肌成纤维细胞的可靠和独特的标志物,而损伤后切除A+肌成纤维细胞可以改善肺纤维化。X在A+肌成纤维细胞中高度表达,在A+肌成纤维细胞的机械活化和肺纤维化的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X的条件性缺失通过抑制肌成纤维细胞的活化和增殖而显著抑制肺纤维化。X的缺失导致肌动蛋白组织的破坏和Y/Z核定位的阻止,从而将肌成纤维细胞从增殖状态转变为应激和凋亡状态。此外,肌成纤维细胞特异性Y/Z缺失完全概括了A-Cre ERT2-X-KO小鼠的保护表型。结论本研究证明肺肌成纤维细胞是一种表达A的细胞类型,并且X介导的机械传导对肺肌成纤维细胞的激活至关重要。表达A的细胞是治疗肺纤维化疾病的新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成纤维细胞 肺纤维化 间质性肺病 瘢痕形成 博来霉素 增殖状态 细胞起源 细胞类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yG指数对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导管消融术后房颤复发的预测价值
20
作者 祁珊珊 梁琦 +2 位作者 肖懿慧 白玲 余航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54-959,共6页
目的 探讨甘油三酯葡萄糖(TyG)指数对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导管消融术后房颤复发的预测价值。方法 本研究是一项单中心、回顾性、队列研究,回顾性收集了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既往... 目的 探讨甘油三酯葡萄糖(TyG)指数对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导管消融术后房颤复发的预测价值。方法 本研究是一项单中心、回顾性、队列研究,回顾性收集了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既往或住院期间行导管消融的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的资料,根据术后1年内房颤是否复发分为复发组和未复发组。收集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和相关实验室检查并计算术前TyG指数。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该类患者术后房颤复发的危险因素。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TyG指数预测房颤复发的价值。结果 共纳入167例患者,男103例,女64例。随访时间(12±1.3)个月,52例患者房颤复发,115例未复发。与未复发组相比,复发TyG指数较高(9.62±0.96 vs. 8.26±0.46,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前TyG指数(1.35,95%CI:1.10~1.60,P<0.05)、术后心电图的P波离散度(HR=1.51,95%CI:1.32~1.70,P<0.001)是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持续性心房颤动导管消融术后房颤复发的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TyG指数预测该类患者术后房颤复发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46(95%CI:0.773~0.919,P<0.001)。结论 TyG指数是预测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导管消融术后房颤复发的有效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非酒精性脂肪肝 导管消融 甘油三酯葡萄糖指数(TyG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