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5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轨道客车车体结构材料选择分析 被引量:12
1
作者 马洪光 阎锋 邓海 《铁道机车车辆》 2015年第4期54-58,62,共6页
介绍了典型的车体结构材料,并对其重点性能指标进行了对比分析,以便设计人员权衡利弊,选择出适合于具体环境和具体项目的车体结构材料。
关键词 轨道客车 车体结构 材料 性能 选择 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轨道交通一号线电动客车 被引量:3
2
作者 张丽 吴新安 +1 位作者 徐建波 刘玉民 《铁道机车车辆》 2013年第2期75-78,共4页
介绍重庆轨道交通一号线电动客车的总体情况,各部分结构及其技术性能指标,以及车辆的特点。
关键词 车辆 不锈钢车体 电气牵引 制动 性能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频激励下地铁转向架构架应力响应分析与结构优化
3
作者 张永胜 李永生 +3 位作者 聂显鹏 马晓龙 王汛 屈升 《中国铁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99-108,共10页
转向架构架作为车辆关键承载部件,其疲劳可靠性直接关系到地铁运行安全。针对某地铁线路车辆转向架,详细分析其轴箱线路数据,揭示轴箱振动主频、幅值、频次的三维分布规律;通过高频谐波激振试验,测试一系悬挂的载荷、构架工作模态、应... 转向架构架作为车辆关键承载部件,其疲劳可靠性直接关系到地铁运行安全。针对某地铁线路车辆转向架,详细分析其轴箱线路数据,揭示轴箱振动主频、幅值、频次的三维分布规律;通过高频谐波激振试验,测试一系悬挂的载荷、构架工作模态、应力响应;构建仿真模型,采用台架实测的一系载荷作为激励输入进行仿真分析。结果显示:仿真结果的模态、应力响应与实测数据有较好的一致性,验证了仿真模型的准确性。通过进一步仿真分析,结果表明:对于拖车构架,在4个轴箱同相激励下,构架的垂向弯曲模态被激发,但最大应力幅值不超过23.4 MPa,疲劳开裂风险较小;对于动车构架,当激励频率接近构架模态时,3种不同工况下的电机吊座附近应力幅值均较大,最大可达92.1 MPa,疲劳开裂风险显著提升。基于此,通过调整构架横梁管壁厚度,使固有模态频率远离线路激励中心频率,可有效避免共振,延长构架使用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向架构架 台架试验 谐响应分析 构架结构优化 高频激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动车组车体轻量化与模态匹配优化设计研究
4
作者 王浩 李凡松 +2 位作者 杜翔 王成强 邬平波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658-1672,共15页
针对高速动车组车体轻量化设计导致的一阶菱形模态频率降低问题,从车体设计出发,研究无横梁底架的车体提升一阶菱形模态频率的设计方法。基于灵敏度及模态振型分析对车体的结构进行优化、基于卷积神经网络代理模型以及协方差矩阵自适应... 针对高速动车组车体轻量化设计导致的一阶菱形模态频率降低问题,从车体设计出发,研究无横梁底架的车体提升一阶菱形模态频率的设计方法。基于灵敏度及模态振型分析对车体的结构进行优化、基于卷积神经网络代理模型以及协方差矩阵自适应演化优化算法对车体断面型材厚度进行优化。基于线路实测车轮和钢轨外形,建立考虑弹性车体的动车组刚柔耦合动力学模型。研究结果表明:优化后车体骨架质量减小680 kg,质量减小率为6.4%,整备状态下一阶菱形频率提升1.66 Hz,提升了19.1%。优化后的车体不仅轻量化程度更高,且能够有效抑制车体的异常弹性振动,提高乘客的乘坐舒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车组 抖车 结构优化 菱形模态 卷积神经网络 优化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隧道断面面积对超导电动磁悬浮列车-隧道耦合瞬变压力及微气压波的影响
5
作者 张雷 高月 +5 位作者 王田天 于青松 杨明智 周丹 钱博森 陆意斌 《铁道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08-117,共10页
速度600 km/h的超导电动磁悬浮列车穿越隧道诱发的瞬变压力及微气压波幅值激化,加剧车体与隧道结构疲劳损伤趋势,微气压波产生爆破音导致严重的噪声污染,而隧道断面面积是影响瞬变压力和微气压波幅值的关键因素,为探索隧道断面面积对超... 速度600 km/h的超导电动磁悬浮列车穿越隧道诱发的瞬变压力及微气压波幅值激化,加剧车体与隧道结构疲劳损伤趋势,微气压波产生爆破音导致严重的噪声污染,而隧道断面面积是影响瞬变压力和微气压波幅值的关键因素,为探索隧道断面面积对超导电动磁悬浮列车-隧道耦合瞬变压力及微气压波的影响机制,基于三维可压缩流场流动数值模拟方法及速度600 km/h级动模型试验系统,研究隧道断面面积对列车穿越隧道时的气动特性的影响,分析73、84、100、120 m^(2)等4种隧道断面面积对高速磁悬浮列车、隧道表面测点压力变化和隧道出口微气压波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车体表面、隧道壁面压力及隧道出口微气压波幅值均随隧道断面面积的增加近似呈幂函数关系大幅降低,隧道断面面积由73 m^(2)增加至120 m^(2),车体表面最大的压力幅值由16 881 Pa降低至10 107 Pa,缓解率达40%;隧道中部测点压力幅值由约23 700 Pa降低至14 100 Pa,缓解率高达40.5%;隧道出口20 m处微气压波幅值由397 Pa降至293 Pa,降幅达26.2%。研究结果可为我国高速磁悬浮系统隧道设计提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导磁悬浮列车 隧道断面 压力分布 微气压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负载观测器的PMSM预测电流控制
6
作者 于树友 盛恩聪 +1 位作者 徐明生 孙晓东 《控制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1,共11页
针对永磁同步电机(permanent magnet synchronous motor,PMSM)预测电流控制系统在线优化计算负担大和抗负载扰动性能不足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负载转矩观测器的PMSM预测电流控制策略。首先,基于离散空间矢量调制构建虚拟电压矢量,并利... 针对永磁同步电机(permanent magnet synchronous motor,PMSM)预测电流控制系统在线优化计算负担大和抗负载扰动性能不足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负载转矩观测器的PMSM预测电流控制策略。首先,基于离散空间矢量调制构建虚拟电压矢量,并利用无差拍的思想对备选电压矢量控制集进行优化,降低电压矢量寻优的计算负担。然后,为了提高系统的抗负载扰动能力,设计降阶观测器对负载转矩进行实时观测,并将负载转矩观测值按比例前馈至电流环,补偿由负载转矩变化引起的电流波动。仿真结果表明,所提电压矢量寻优策略在保证控制效果的同时有效降低了计算负担,降阶观测器的引入明显提高了系统的抗负载扰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磁同步电机 预测电流控制 离散空间矢量调制 负载扰动 降阶观测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道客车用SUS301L不锈钢非熔透型激光搭接焊工艺 被引量:27
7
作者 王洪潇 史春元 +2 位作者 王春生 王亭 肖静飞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9期136-139,共4页
针对不锈钢车体电阻点焊外观质量较差和密封性不良等问题,研究采用非熔透型激光搭接焊工艺进行不锈钢车体焊接,分析了激光焊接工艺参数(激光功率P、焊接速度v、离焦量F等)对搭接焊熔深和抗剪强度的影响规律,得出合理的激光搭接焊工艺参... 针对不锈钢车体电阻点焊外观质量较差和密封性不良等问题,研究采用非熔透型激光搭接焊工艺进行不锈钢车体焊接,分析了激光焊接工艺参数(激光功率P、焊接速度v、离焦量F等)对搭接焊熔深和抗剪强度的影响规律,得出合理的激光搭接焊工艺参数为:P=2.0kW,v=22mm/s,F=0mm。激光焊接头剪切强度高于点焊接头,外墙板表面无焊接痕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锈钢车体 激光搭接焊 工艺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膨胀式吸能装置稳定性研究与优化设计
8
作者 王彬霖 丁浩谞 +3 位作者 肖守讷 张敬科 朱涛 刘艳文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3654-3666,共13页
为实现列车端部吸能装置小型化且稳定可控有序吸能从而提升轨道车辆耐撞性能,建立某型膨胀式吸能装置的有限元模型。通过轴向动态冲击试验验证模型的准确性,并分析装置的变形稳定性与吸能特性,基于稳定板保持装置的稳定变形及导向作用,... 为实现列车端部吸能装置小型化且稳定可控有序吸能从而提升轨道车辆耐撞性能,建立某型膨胀式吸能装置的有限元模型。通过轴向动态冲击试验验证模型的准确性,并分析装置的变形稳定性与吸能特性,基于稳定板保持装置的稳定变形及导向作用,通过调控结构参数,提出膨胀−压溃变形耦合的改进方案。探讨不同样本点下吸能装置耦合变形机理,应用近似模型的优化方法对吸能水平和变形稳定性进行多目标优化,并对优化结果开展仿真验证和吸能稳定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相比吸能装置碰撞试验,有限元模型计算获得的平均力、峰值力、压缩位移和吸能量等指标差异均少于10%,该模型能较好模拟吸能装置的碰撞过程;吸能管的厚度与内径,缓冲柱的厚度、内径和锥头角度对变形稳定性的贡献度大约一致,但对吸能水平的敏感性较高,而吸能管和缓冲柱厚度的比值大于1时,缓冲柱结构易压溃变形,装置吸能稳定性的优化潜力更高;优化设计后装置单位质量吸能量和碰撞力稳定性指标分别提高了97.06%和11.76%。因此优化设计后的膨胀式吸能装置在保证结构小型化和结构简单化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吸能稳定性及轻量化性能,对提升轨道车辆耐撞性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膨胀式吸能结构 冲击试验 有限元分析 膨胀−压溃耦合吸能 多目标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拓学在高速轨道车辆齿轮箱运行状态监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4
9
作者 刘玉梅 赵聪聪 +2 位作者 熊明烨 徐文彬 张志远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135-1139,共5页
提出一种基于可拓学理论的高速轨道车辆齿轮箱运行状态监测方法.通过选取适当的特征参数,建立齿轮箱正常运行时在各振动方向的物元模型.采用基于仿生优化方法的粒子群优化算法对物元模型特征参数的经典域进行优化.在特征参数经典域优化... 提出一种基于可拓学理论的高速轨道车辆齿轮箱运行状态监测方法.通过选取适当的特征参数,建立齿轮箱正常运行时在各振动方向的物元模型.采用基于仿生优化方法的粒子群优化算法对物元模型特征参数的经典域进行优化.在特征参数经典域优化结果及关联函数基础上,基于Matlab GUI界面设计齿轮箱的运行状态监测系统,对齿轮箱在各方向的当前振动状态进行定性定量监测.其分析结果与齿轮箱的实际运行状态相一致,验证了该方法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轨道车辆齿轮箱 运行状态 监测 可拓学 粒子群优化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六自由度平台的轨道扭曲不平顺几何信息模拟 被引量:4
10
作者 刘玉梅 曹晓宁 +2 位作者 赵聪聪 熊明烨 张敬师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002-1009,共8页
为了获取轨道扭曲不平顺几何信息,根据扭曲不平顺变化特征及轨道扭曲不平顺模拟器结构,建立了轨道不平顺模拟器双六自由度模拟平台位姿反解模型和位姿关联模型.借助Simulink位姿反解模型对国内常用轨距与转向架常用轴距对应的3种扭曲不... 为了获取轨道扭曲不平顺几何信息,根据扭曲不平顺变化特征及轨道扭曲不平顺模拟器结构,建立了轨道不平顺模拟器双六自由度模拟平台位姿反解模型和位姿关联模型.借助Simulink位姿反解模型对国内常用轨距与转向架常用轴距对应的3种扭曲不平顺位姿反解进行解算,解算结果与位姿正解具有很好的一致性,验证了所建位姿反解模型、位姿协调关联模型的正确性.以某型转向架为例,利用试验台进行了不同基长的扭曲不平顺室内试验,研究了扭曲不平顺基长对轮重减载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扭曲不平顺基长越小,轮重减载率越大,基长2.4、5.0 m的最大轮重减载率分别为0.594和0.581,满足国家标准规定的安全限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轨道不平顺模拟器 位姿反解 扭曲不平顺 协调关系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导磁浮列车明线与隧道内气动噪声仿真研究
11
作者 贺义 杨成 +2 位作者 杨志刚 袁思齐 卢鑫源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85-495,共11页
超导磁浮列车运行时马赫数接近0.5,气动噪声占据主导地位,当列车全速穿越隧道时,其近壁面气动激扰急剧增加。基于大涡模拟和N-S方程,对600 km/h超导磁浮列车在明线及横截面积79 m~2的隧道工况下进行数值模拟研究,分析列车近壁面流场扰... 超导磁浮列车运行时马赫数接近0.5,气动噪声占据主导地位,当列车全速穿越隧道时,其近壁面气动激扰急剧增加。基于大涡模拟和N-S方程,对600 km/h超导磁浮列车在明线及横截面积79 m~2的隧道工况下进行数值模拟研究,分析列车近壁面流场扰动结构、车体表面气动噪声源分布及车内噪声在明线、隧道工况下的差异。结果表明:明线、隧道工况下超导磁浮列车周围的气动激扰主要分布在列车车顶两侧,尾车流线型与尾流区,隧道工况下列车周围与尾流区的气动激扰显著增强;明线与隧道工况下偶极子噪声源较强的区域主要位于超导线圈后方、中车车顶两侧及尾车流线型区域,隧道工况下列车各部件等效声源声功率增长幅度不一致,中车1~6、尾车非流线型及尾车流线型等效声源声功率较明线工况增长幅度依次约为7.8倍、8.3倍、10.27倍、8.8倍、12.15倍、12.19倍、7.68倍、12.03倍;整车与不同部件等效声源声功率频谱曲线均表现出宽峰特征,隧道工况下列车在全频段,尤其是125~5 000 Hz范围内的偶极子噪声能量较明线工况显著增加,表面声源声功率峰值频率增大,隧道工况下160 Hz离散次峰的偶极子噪声主要源于轨道凹腔内气动激扰冲击车底而产生的表面脉动压力。受活塞效应影响,相较于明线工况,超导磁浮列车隧道工况下车内噪声水平显著提升,明线、隧道工况下最大车内噪声均在尾车区域获得,车内噪声峰值依次为82.5 dB(A)、97.7 dB(A)。研究成果为隧道工况下超导磁浮列车气动声学优化设计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涡模拟 超导磁浮列车 气动噪声 隧道 明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轨道不平顺模拟器位姿反解解算及坡道模拟 被引量:3
12
作者 曹晓宁 刘玉梅 +3 位作者 苏建 蓝志坤 王秀刚 王帆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37-41,共5页
为了实现轨道不平顺室内模拟,对轨道不平顺模拟器的双六自由度模拟平台位姿反解进行研究.结合双六自由度模拟平台几何参数,在14个作动器空间向量表述基础上,利用齐次坐标矩阵建立了轨道不平顺模拟器双六自由度模拟平台位姿反解数学模型... 为了实现轨道不平顺室内模拟,对轨道不平顺模拟器的双六自由度模拟平台位姿反解进行研究.结合双六自由度模拟平台几何参数,在14个作动器空间向量表述基础上,利用齐次坐标矩阵建立了轨道不平顺模拟器双六自由度模拟平台位姿反解数学模型.建立了坡道模拟对应的双六自由度模拟平台位姿协调关系模型,借助于Matlab/Simulink仿真模型进行了位姿反解解算,通过仿真模型解算结果与几何理论计算结果分析对比,表明了两种计算方法结果具有很好的一致性,验证了所建反解数学模型、位姿协调关系模型及仿真模型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轨道不平顺模拟器 位姿反解 纵向坡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字样机的铁路客车转向架动态设计与仿真 被引量:3
13
作者 杨鑫华 常力 +1 位作者 王春生 兆文忠 《机械设计》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63-65,共3页
以仿真为核心的数字样机是虚拟现实技术在工业界的典型应用,是提高工业产品设计质量和效率的重要手段。从铁道车辆转向架设计的要求出发,提出了基于数字样机技术的转向架动态设计与仿真平台的框架结构与设计流程,并结合典型零部件的设... 以仿真为核心的数字样机是虚拟现实技术在工业界的典型应用,是提高工业产品设计质量和效率的重要手段。从铁道车辆转向架设计的要求出发,提出了基于数字样机技术的转向架动态设计与仿真平台的框架结构与设计流程,并结合典型零部件的设计过程,从结构设计、机械物理性能和加工工艺仿真等方面,对基于数字样机技术的转向架动态设计与仿真的关键技术和方法进行了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样机 转向架 动态设计 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磁体振动抑制的超导电动磁悬浮列车半主动控制策略研究
14
作者 冯丕极 马光同 +3 位作者 杨晶 朱韬宁 苏振华 崔李滨 《铁道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8-39,共12页
为改善超导磁体的服役环境,提升磁体的振动性能,基于日本山梨线三车体四悬浮架车辆结构,建立66自由度超导电动磁悬浮列车数值动力学方程,并采用基于多尺度残差网络的拟合方法,实现磁轨耦合力的高精度宽范围等效表征;探究常见半主动控制... 为改善超导磁体的服役环境,提升磁体的振动性能,基于日本山梨线三车体四悬浮架车辆结构,建立66自由度超导电动磁悬浮列车数值动力学方程,并采用基于多尺度残差网络的拟合方法,实现磁轨耦合力的高精度宽范围等效表征;探究常见半主动控制策略在超导磁体侧振动抑制的综合表现,提出地棚-反向位移驱动协同的控制策略;为了使控制效果最佳,采用NSGA-Ⅱ遗传算法对提出策略的比例因子和最大阻尼值进行多目标优化,并探究列车在该策略下的动力学性能改善情况。研究结果表明,提出的地棚-反向位移驱动协同控制策略能有效抑制磁体侧的横向振动,并且一定程度改善了车体侧的动力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导电动磁悬浮 超导磁体 半主动控制 振动抑制 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轨道车辆转向架测试台液压伺服系统的建模与分析 被引量:3
15
作者 王兴宇 苏建 +1 位作者 刘玉梅 熊伟 《液压与气动》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8-11,共4页
为提升国内轨道车辆转向架测试设备的技术水平,并能全面、准确地评测转向架刚度的性能,提出了一种新型轨道车辆转向架刚度试验台的设计方案。依据试验台的技术特点,对系统的组成、液压缸的动作方式以及液压系统的控制形式进行了设计,确... 为提升国内轨道车辆转向架测试设备的技术水平,并能全面、准确地评测转向架刚度的性能,提出了一种新型轨道车辆转向架刚度试验台的设计方案。依据试验台的技术特点,对系统的组成、液压缸的动作方式以及液压系统的控制形式进行了设计,确定了液压缸及伺服阀的相关参数。在对阀控液压缸工作原理及伺服阀特性研究的基础之上,着重对该液压伺服系统进行了建模和特性分析,并给出了分析结果。分析结果表明:液压伺服系统的关键部件选型合理,测试结果准确可靠,能够比较精确地对转向架刚度进行测试,为新型转向架刚度试验台的推广应用奠定了技术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向架 刚度试验台 特性分析 液压伺服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车辆工程中有限元边界条件模型化的若干技术问题 被引量:2
16
作者 闫雪冬 李晓峰 +1 位作者 丁彦闯 兆文忠 《机械设计》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41-43,共3页
当应用有限元法数值求解具有工程应用背景的偏微分方程组时 ,边界条件的合理建模至关重要。总结多年的工程实践 ,从理论高度提出了几个重要的边界条件建模技术 :分解、反求、变换、简约。实践表明 ,这些边界条件建模技术是相当成功的 。
关键词 车辆工程 边界条件 模型化 限元法 建模 偏微分方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一代动车组铝合金受电弓导流板超塑成形技术研究
17
作者 隋礼平 张晓宇 +1 位作者 杨清波 王国峰 《塑性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64-73,共10页
采用超塑正反胀形工艺对新一代动车组受电弓导流板进行成形,成形板材为国产供货态5083-H111铝合金,基于有限元仿真软件对正反胀形过程的仿真分析,确定反胀成形的胀形程度,通过分析不同应变速率下正胀成形的结果,确定超塑成形的最佳应变... 采用超塑正反胀形工艺对新一代动车组受电弓导流板进行成形,成形板材为国产供货态5083-H111铝合金,基于有限元仿真软件对正反胀形过程的仿真分析,确定反胀成形的胀形程度,通过分析不同应变速率下正胀成形的结果,确定超塑成形的最佳应变速率,并根据仿真结果确定超塑正反胀形工艺的气压加载曲线。在模具设计阶段,根据受电弓导流板的零件特征,在正胀模具中引入加强筋以防止零件变形。结果表明:超塑正反胀形工艺能够实现动车组受电弓导流板的成形,零件成形精度符合技术标准,无明显缺陷,整体壁厚分布均匀,零件满足整体壁厚减薄率≤10%,局部壁厚减薄率≤30%的要求,最大减薄率为29.7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塑正反胀形 动车组受电弓导流板 5083铝合金 有限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可拓分析的轨道车辆齿轮箱可靠性评估 被引量:1
18
作者 刘玉梅 赵聪聪 +1 位作者 熊明烨 卢政旭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133-1137,共5页
采用可拓分析方法研究轨道车辆齿轮箱在线路运行时的可靠性评估问题.基于可拓理论的蕴含及可扩分析方法对齿轮箱可靠性物元进行分析,设定其可靠性评估的上位目标和下位目标;建立基于齿轮箱结构部件运行状态的比例故障率模型,应用粒子群... 采用可拓分析方法研究轨道车辆齿轮箱在线路运行时的可靠性评估问题.基于可拓理论的蕴含及可扩分析方法对齿轮箱可靠性物元进行分析,设定其可靠性评估的上位目标和下位目标;建立基于齿轮箱结构部件运行状态的比例故障率模型,应用粒子群优化算法对故障率模型进行参数的极大似然估计;以参数估计结果为基础,构建各部件的可靠性物元,进而实现对齿轮箱可靠性的整体评估.分析实例表明,在齿轮箱的当前运行状态下,大齿轮轴承Ⅰ和小齿轮的可靠性相对较低,是行车中应重点监测的部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轨道车辆 齿轮箱 可拓理论 可靠性评估 比例故障率模型 粒子群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轨道交通用工业AA5083铝合金快速超塑性成形技术研究 被引量:9
19
作者 王国峰 王海伦 +2 位作者 梁继业 贾辉辉 顾一斌 《塑性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37-42,共6页
采用快速超塑成形技术对高铁车辆侧壁外板进行成形试验,结果表明,其生产效率高、成本低,能够成功解决传统冲压工艺无法实现复杂空间曲面铝合金零件以及传统超塑成形工艺成形周期长、效率低的难题。通过系列试验研究,确定了热冲压工艺与... 采用快速超塑成形技术对高铁车辆侧壁外板进行成形试验,结果表明,其生产效率高、成本低,能够成功解决传统冲压工艺无法实现复杂空间曲面铝合金零件以及传统超塑成形工艺成形周期长、效率低的难题。通过系列试验研究,确定了热冲压工艺与超塑成形工艺相结合的快速超塑成形技术,成功使用厚度为4 mm的工业用铝合金薄板制造了圆角极小(R≤4 mm)的高铁边缘蒙皮和直壁拉深成形的大型地铁门框零件(h≈80 mm),该成形件具有尺寸精度高、壁厚分布均匀、形状稳定性高等优点,同时其力学性能满足使用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A5083 超塑性 热冲压 快速超塑性成形 高铁边缘蒙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立地条件对千年桐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20
作者 刘俊学 王凯 刘俊涛 《特种经济动植物》 2025年第5期41-42,53,共3页
调查环境和土壤条件对千年桐林的影响,探究在不同土层厚度、海拔、坡位等条件下千年桐生长结实情况,旨在探寻千年桐人工林最佳生长环境。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立地条件下千年桐的单株结果数量和单株产果质量存在显著差异,其中土层厚度和海... 调查环境和土壤条件对千年桐林的影响,探究在不同土层厚度、海拔、坡位等条件下千年桐生长结实情况,旨在探寻千年桐人工林最佳生长环境。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立地条件下千年桐的单株结果数量和单株产果质量存在显著差异,其中土层厚度和海拔因子对千年桐的树高和胸径具有显著影响,而坡位对树高和胸径未产生显著影响。平均树高和平均单株结果量在海拔200~400 m处达到最大。树高、胸径、单株结果量和单株产果量均在中坡达到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千年桐 立地条件 生长和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