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2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虚拟仿真技术在师范院校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
作者 祁文静 胡萍萍 《绿色科技》 2020年第1期224-225,共2页
阐述了虚拟仿真技术及其应用在本科生化学实验教学中的意义,根据虚拟仿真实验技术与化学实验教学的现状,提出了3种虚拟仿真化学实验教学模式,希望通过这3种虚拟仿真模式,提高本科实验教学的安全性,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综合素... 阐述了虚拟仿真技术及其应用在本科生化学实验教学中的意义,根据虚拟仿真实验技术与化学实验教学的现状,提出了3种虚拟仿真化学实验教学模式,希望通过这3种虚拟仿真模式,提高本科实验教学的安全性,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社会培养高质量、创新型的化学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仿真技术 化学实验教学 教学模式 本科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植被对气候变化的敏感性定量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张韬略 姜亮亮 +3 位作者 刘冰 刘睿 肖作林 刘文利 《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412-2423,共12页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日益加剧,极端气候频发,严重威胁着植被稳定性。目前,植被敏感性研究通常以定性研究为主,且常常忽略了气候变化对植被的累积滞后效应。因此,考虑气候变化对植被的累积滞后效应下,定量分析植被对气候变化的敏感性,旨在...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日益加剧,极端气候频发,严重威胁着植被稳定性。目前,植被敏感性研究通常以定性研究为主,且常常忽略了气候变化对植被的累积滞后效应。因此,考虑气候变化对植被的累积滞后效应下,定量分析植被对气候变化的敏感性,旨在为预防区域植被退化提供理论支撑。利用AVHRR NDVI3g数据、ERA5-Land数据,运用自回归模型方法,考虑气候对植被的累积滞后效应,计算植被对气候变化的敏感性,并探讨中国植被对气候变化的敏感性时空变化特征。研究表明,不同气候区气候因子(降水、太阳辐射、气温)对植被的累积滞后影响存在差异。在湿润区,因降水充沛,降水对植被的累积滞后时效长达3个月,而在半干旱区,由于降水较少,降水对植被的累积滞后时效缩减到1个月。中国大部分植被受太阳辐射的累积滞后影响时效为2到3个月,而南方湿润区森林受气温的累积滞后时效为3个月,半干旱区草地受气温的累积滞后时效仅为1个月,而东北森林和华中耕地受气温的累积滞后时效为当月。中国92.60%的植被敏感性较低,对外界干扰具有一定的抵抗力。然而,7.40%的植被敏感性极高,主要分布在华东湿润区和东北半湿润区,这些地区植被生长易受气候变化影响,面临着较大的退化风险,均被视为生态脆弱区。在空间上,华东湿润区的耕地敏感性常年较高,而半干旱区的植被敏感性随季节波动变化明显,在春季的敏感性最大。季节尺度上,在春季,西藏、内蒙古高原北部等地区的草地敏感性指数达到最大值,而在夏季,植被敏感性较高地区主要集中在华中湿润区耕地,中国植被的敏感性强弱在空间分布上具有明显的异质性。因此,定量分析植被对气候变化的敏感性,有利于为中国生态环境保护以及减缓气候变化不利影响等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敏感性 气候变化 累积滞后效应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钒氢化物电子结构的量子化学研究(英文) 被引量:8
3
作者 李荣 周上祺 +3 位作者 陈昌国 梁国明 刘守平 孔纪兰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716-720,共5页
利用电荷自洽离散变分Xα(SCC-D V-Xα)方法计算了钒基固溶体中钒氢反应前后钒及其氢化物(V H x,x=0,1,2)、假定原子簇模型V H 鄢x(x=1,2)和V H x'(x=0,1)的电子结构.结果表明:钒与氢气反应生成V H 时,化学效应和结构效应都使V 3d和... 利用电荷自洽离散变分Xα(SCC-D V-Xα)方法计算了钒基固溶体中钒氢反应前后钒及其氢化物(V H x,x=0,1,2)、假定原子簇模型V H 鄢x(x=1,2)和V H x'(x=0,1)的电子结构.结果表明:钒与氢气反应生成V H 时,化学效应和结构效应都使V 3d和H 1s轨道向低能量方向移动,氢化物V H 中V 3d和H 1s轨道重叠最多,V -H 之间的相互作用较强。V H 再与氢气反应生成V H 2时,结构效应使V 3d和H 1s轨道都向高能量方向移动,氢化物V H 2中V 3d和H 1s轨道重叠最少,V 和H 之间的相互作用较弱。氢化物V H 和V H 2中不仅存在离子性相互作用,而且还存在共价性相互作用.结构效应导致V H 2中V -H 键的共价性减弱,从而导致V H 2中V 和H 之间的相互作用减弱。氢化物V H 的费米能级比V H 2的低,说明V H 更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材料 钒氢化物 SCC-DV-Xα方法 电子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蔓延高温合成V_3TiNi_(0.56)Al_(0.2)贮氢材料及其电化学性能 被引量:4
4
作者 李荣 周上祺 +2 位作者 刘守平 梁国明 孙宇阳 《化学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43-46,共4页
钒基固溶体贮氢合金因其贮氢量大而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但传统的纯金属熔炼成本高,限制了其应用。文中从理论上计算了V2O5-TiO2-Ni-Al体系的绝热温度Tad=2879 K和单位质量反应热q=-2.80 kJ/g,表明能够进行自蔓延高温反应,且自蔓延高... 钒基固溶体贮氢合金因其贮氢量大而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但传统的纯金属熔炼成本高,限制了其应用。文中从理论上计算了V2O5-TiO2-Ni-Al体系的绝热温度Tad=2879 K和单位质量反应热q=-2.80 kJ/g,表明能够进行自蔓延高温反应,且自蔓延高温合成法制备出了钒基固溶体型贮氢合金V3TiNi0.56Al0.2,通过实验研究了V3TiNi0.56Al0.2贮氢合金的组织结构和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组织结构与真空感应熔炼制备的基本相同,V3TiNi0.56Al0.2合金最大放电容量为350 mA.h/g,活化性能较好,但循环性能和高倍率放电能力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钒基固溶体贮氢合金 自蔓延高温合成 组织结构 电化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素类化合物对纳米金-酸性高锰酸钾体系化学发光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徐红 陈新 +6 位作者 苟劲 胡泽近 赵治英 苏永娟 朱炫 梁国明 孙宇阳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02-107,共6页
采用流动注射-化学发光(FI-CL)联用技术研究了己烯雌酚、硫酸特布他林对纳米金-酸性高锰酸钾体系化学发光的影响,发现该2种激素化合物能增强体系化学发光强度,并且增强化学发光强度能力与高锰酸钾及溶液的介质硫酸浓度、金浓度以及蠕动... 采用流动注射-化学发光(FI-CL)联用技术研究了己烯雌酚、硫酸特布他林对纳米金-酸性高锰酸钾体系化学发光的影响,发现该2种激素化合物能增强体系化学发光强度,并且增强化学发光强度能力与高锰酸钾及溶液的介质硫酸浓度、金浓度以及蠕动泵的转速等因素有关.基于2种激素化合物对体系化学发光的增强考察了其分析应用的可能性,若联接分离技术,纳米金-酸性高锰酸钾流动注射化学发光体系具有同时测定激素类化合物的潜力.讨论了化学发光强度增强的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素 增强化学发光 纳米金 酸性高锰酸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鲁米诺-铁氰化钾流动注射化学发光体系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苟劲 徐红 +2 位作者 胡泽近 赵治英 苏永娟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94-299,共6页
采用流动注射-化学发光(FI-CL)联用技术系统研究了19种酚类化合物对鲁米诺-铁氰化钾(lumi-nol-K3Fe(CN)6)体系化学发光的影响,发现其大部分能抑制或增强体系化学发光强度,且抑制或增强化学发光强度的能力与化学发光体系溶液的介质、pH... 采用流动注射-化学发光(FI-CL)联用技术系统研究了19种酚类化合物对鲁米诺-铁氰化钾(lumi-nol-K3Fe(CN)6)体系化学发光的影响,发现其大部分能抑制或增强体系化学发光强度,且抑制或增强化学发光强度的能力与化学发光体系溶液的介质、pH值以及酚类化合物的浓度、分子结构等有关;根据化学发光光谱和紫外-可见吸收谱,讨论了体系化学发光强度抑制或增强的机理,推测抑制或增强可能是由于酚类化合物的氧化反应及瞬时产物影响了鲁米诺化学发光反应通道;若联接分离技术,鲁米诺-铁氰化钾流动注射化学发光体系具有同时测定数个酚类有机化合物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酚类化合物 化学发光 鲁米诺 铁氰化钾 增强 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贮氢合金V_3TiNi_(0.56)Al_(0.2)的电化学性能 被引量:4
7
作者 李荣 周上祺 +2 位作者 梁国明 刘守平 付文升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22-227,共6页
以NH4VO3、Al等为原料采用自蔓延高温法制备了钒基固溶体型贮氢合金V3TiNi0.56Al0.2,研究了V3TiNi0.56Al0.2贮氢合金的组织结构和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铸态贮氢合金V3TiNi0.56Al0.2的最大放电容量为350 mA.h/g,活化性能较好,但氢的扩... 以NH4VO3、Al等为原料采用自蔓延高温法制备了钒基固溶体型贮氢合金V3TiNi0.56Al0.2,研究了V3TiNi0.56Al0.2贮氢合金的组织结构和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铸态贮氢合金V3TiNi0.56Al0.2的最大放电容量为350 mA.h/g,活化性能较好,但氢的扩散系数小,循环性能和高倍率放电能力差。合金失去活性的原因是循环过程中钒基固溶体主相不断溶解到电解液中,通过真空熔炼处理可以改善合金的循环性能和高倍率放电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钒基固溶体贮氢合金 自蔓延高温合成 电化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_xMn_2O_4电子结构的量子化学DV-X_α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李荣 陈昌国 +1 位作者 梁国明 余丹梅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865-870,共6页
采用原子基表示的第一原理赝势DV Xα方法,计算了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xMn2O4(x=0,1,2)各种模型的电子结构。结果表明:电极材料LixMn2O4具有较好的电子导电性,锂离子嵌入正极材料后发生Jahn Teller效应引起材料结构改变;锂离子的净电荷... 采用原子基表示的第一原理赝势DV Xα方法,计算了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xMn2O4(x=0,1,2)各种模型的电子结构。结果表明:电极材料LixMn2O4具有较好的电子导电性,锂离子嵌入正极材料后发生Jahn Teller效应引起材料结构改变;锂离子的净电荷变为+0.7(x=1)、+0.9或+0.5(x=2),说明锂离子过度嵌入LixMn2O4中,导致部分锂离子和氧离子的相互作用增强,锂离子脱出较为困难,从而容量降低。最高占有轨道(HOMO)到最低空轨道(LUMO)的跃迁能很小,电子较易进行嵌入和脱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LiχMn2O4 量子化学DV-Xα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磺胺的分子印迹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方法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郭海燕 郑红 +3 位作者 张晶 宋林 夏晓姗 杲秀珍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96-200,共5页
本研究采用分子印迹技术,以磺胺为目标分子,环氧树脂为功能单体,二乙烯三胺为交联剂,聚乙二醇1000为致孔剂,合成对磺胺分子有强选择性的分子印迹聚合物。以此聚合物为磺胺分子的特异性识别物质,选择高锰酸钾-甲醛-磺胺化学发光体系,结... 本研究采用分子印迹技术,以磺胺为目标分子,环氧树脂为功能单体,二乙烯三胺为交联剂,聚乙二醇1000为致孔剂,合成对磺胺分子有强选择性的分子印迹聚合物。以此聚合物为磺胺分子的特异性识别物质,选择高锰酸钾-甲醛-磺胺化学发光体系,结合流动注射分析技术,建立了测定磺胺的高选择性分子印迹-化学发光分析方法。方法的线性范围为1.0×10-6~3.0×10-4 mol/L,相关系数r2=0.9968,检出限为6.0×10-8 mol/L,对5.0×10-5 mol/L磺胺溶液进行11次平行测定,相对标准偏差为3.7%。利用此方法成功测定了合成样品中磺胺的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印迹聚合物 化学发光 流动注射 磺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处理对贮氢合金V_3TiNi_(0.56)Al_(0.2)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余祖孝 李荣 +1 位作者 周上祺 刘守平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57-160,共4页
用自蔓延高温合成法制备了钒基固溶体贮氢合金V3TiN i0.56Al0.2并进行热处理,通过X射线衍射对合金进行结构表征,并采用模拟电池和循环伏安法对其电化学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173、1573K热处理后,合金中第二相TiN i的衍射强度下降,合... 用自蔓延高温合成法制备了钒基固溶体贮氢合金V3TiN i0.56Al0.2并进行热处理,通过X射线衍射对合金进行结构表征,并采用模拟电池和循环伏安法对其电化学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173、1573K热处理后,合金中第二相TiN i的衍射强度下降,合金的组织分布显得更为均匀,晶粒变大;热处理后合金充放电循环稳定性及高倍率放电性能得到改善,铸态合金的最大放电容量为350mAh.g-1,热处理合金充放电时最大放电容量大于铸态合金,且循环稳定性有明显的改善,氢在合金中的扩散系数增大,高倍率放电性能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处理 贮氢合金 组织结构 电化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锰酸钾-甲醛-荧光素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测定白藜芦醇 被引量:4
11
作者 冯琳 李丽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694-695,共2页
关键词 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 白藜芦醇 高锰酸钾 测定 荧光素 高效液相色谱法 甲醛 低密度脂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子印迹聚合物-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测定磺胺脒 被引量:3
12
作者 谭利 向辉 +2 位作者 袁丝兰 张罗一览 郑红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69-274,共6页
以磺胺脒为目标分子,二乙烯三胺为功能单体,环氧树脂为交联剂,合成对磺胺脒具有专一性识别的分子印迹聚合物(MIP),再将其制备成化学发光传感器,采用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测定磺胺脒。样品溶液经传感器吸附120s后,用水洗涤传感器30s,传感... 以磺胺脒为目标分子,二乙烯三胺为功能单体,环氧树脂为交联剂,合成对磺胺脒具有专一性识别的分子印迹聚合物(MIP),再将其制备成化学发光传感器,采用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测定磺胺脒。样品溶液经传感器吸附120s后,用水洗涤传感器30s,传感器上吸附的磺胺脒与0.6mol·L^(-1)盐酸-1×10^(-3) mol·L^(-1)高锰酸钾-8%(体积分数)甲醛混合溶液发生化学发光反应,反应时间为160s。磺胺脒的浓度在5×10-5~1.0×10^(-3) mol·L^(-1)内与化学发光强度呈线性关系,检出限(3S/N)为1×10^(-6) mol·L^(-1)。按标准加入法对复方磺胺脒片进行回收试验,回收率为94.3%~98.5%,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n=6)小于4.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磺胺脒 分子印迹 流动注射 化学发光 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贝母辛的分子印迹固相萃取-化学发光传感器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韩鸿萍 郑红 +4 位作者 马天一 李宝林 袁丝兰 谭力 向辉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66-70,共5页
采用分子印迹技术制备了贝母辛分子印迹聚合物,考察了贝母辛分子印迹聚合物和非印迹聚合物对贝母辛分子的选择吸附性能。实验结果表明,MIPs对贝母辛的吸附选择性能明显高于NIPs,贝母辛MIPs与NIPs的吸附量分别是67.59μmol/g和21.01μmo... 采用分子印迹技术制备了贝母辛分子印迹聚合物,考察了贝母辛分子印迹聚合物和非印迹聚合物对贝母辛分子的选择吸附性能。实验结果表明,MIPs对贝母辛的吸附选择性能明显高于NIPs,贝母辛MIPs与NIPs的吸附量分别是67.59μmol/g和21.01μmol/g。研究发现,在碱性介质中,贝母辛可以加强鲁米诺-过氧化氢体系的化学发光。据此,提出了分子印迹固相萃取-化学发光传感器测定贝母辛的新方法,该方法的线性范围为1.0×10-5~1.5×10-3 mol/L,检出限为0.15×10-5 mol/L,11次平行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为2.9%。此法简单、分析速度快,已成功应用于贝母属类植物中贝母辛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母辛 分子印迹 固相萃取 传感器 鲁米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CB的制备及其废液处理”跨学科项目式学习实践
14
作者 聂家瑞 许应华 《化学教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52-59,共8页
“PCB的制备及其废液处理”是综合运用化学、物理和工程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项目式学习。学生经历探究印刷电路板的制备原理、电路板的制备及应用、处理蚀刻废液与展示回收后的产品三个板块的学习任务,将电路、价-类二维图、物质结构... “PCB的制备及其废液处理”是综合运用化学、物理和工程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项目式学习。学生经历探究印刷电路板的制备原理、电路板的制备及应用、处理蚀刻废液与展示回收后的产品三个板块的学习任务,将电路、价-类二维图、物质结构、环保等知识结合,形成解决印刷电路板实际问题的知识结构,建立“蚀刻液的选择和废液处理”的认识思路,以及“物质变化与转化、结构决定性质、环保思想”等观念结构,为学生未来的科学探索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中化学 项目式学习 跨学科 印刷电路板 废液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制备方法对Co_(3)O_(4)活化过一硫酸盐降解亚甲基蓝性能的影响
15
作者 孙俊丽 何代平 +3 位作者 邱昫麟 罗成颖 郑人伟 刘青松 《应用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049-2055,共7页
为了解决传统制备Co_(3)O_(4)需经高温焙烧,导致比表面积下降,表面氧空位减少,催化活性低问题,考察了不同方法制备的Co_(3)O_(4)催化剂(Co_(3)O_(4)-a、Co_(3)O_(4)-a-200和Co_(3)O_(4)-b)的催化性能。研究表明,将CoCl_(2)·6H_(2)... 为了解决传统制备Co_(3)O_(4)需经高温焙烧,导致比表面积下降,表面氧空位减少,催化活性低问题,考察了不同方法制备的Co_(3)O_(4)催化剂(Co_(3)O_(4)-a、Co_(3)O_(4)-a-200和Co_(3)O_(4)-b)的催化性能。研究表明,将CoCl_(2)·6H_(2)O加入过量的KOH溶液中超声,常温下就可制得具有大比面积、丰富氧空位的Co_(3)O_(4)催化剂(Co_(3)O_(4)-a),对活化过一硫酸盐降解亚甲基蓝显示优异性能。在pH=7.00,催化剂浓度50 mg/L、过一硫酸盐浓度100 mg/L和亚甲基蓝初始浓度15 mg/L的最佳条件下,10 min内MB降解率大于9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级氧化 制备方法 Co_(3)O_(4) 亚甲基蓝 过一硫酸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子印迹固相萃取-化学发光法测定贝母素甲 被引量:1
16
作者 韩鸿萍 马天一 +2 位作者 向辉 谭力 郑红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75-280,共6页
将制备的粒径为70~100μm贝母素甲分子印迹聚合物作为填料制作了分子印迹固相萃取(MIP-SPE)柱。将含有贝母素甲的样品溶液经过MIP-SPE后,在盐酸-高锰酸钾-甲醛的体系下,进行化学发光检测,建立了测定贝母属类样品中贝母素甲含量的分子印... 将制备的粒径为70~100μm贝母素甲分子印迹聚合物作为填料制作了分子印迹固相萃取(MIP-SPE)柱。将含有贝母素甲的样品溶液经过MIP-SPE后,在盐酸-高锰酸钾-甲醛的体系下,进行化学发光检测,建立了测定贝母属类样品中贝母素甲含量的分子印迹-化学发光法。贝母素甲的浓度在5.0×10^(-7)~5.0×10^(-5) mol·L^(-1)内与化学发光强度呈线性关系,检出限(3s)为2.0×10^(-7) mol·L^(-1)。加标回收率在97.2%~102%之间,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在1.7%~2.2%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母素甲 分子印迹聚合物 固相萃取 化学发光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子印迹-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测定磺胺二甲基嘧啶 被引量:2
17
作者 向辉 谭利 +2 位作者 袁丝兰 张罗一览 郑红 《分析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527-530,共4页
本文以二乙烯三胺为功能单体,环氧树脂为交联剂,磺胺二甲基嘧啶(SM2)为目标分子,合成了对SM2具有专一性识别的分子印迹聚合物(MIP)。在酸性条件下,利用HCl-KMnO_4-甲醛发光体系,结合流动注射化学发光(FI-CL),建立了测定SM2的MIP-FI-CL... 本文以二乙烯三胺为功能单体,环氧树脂为交联剂,磺胺二甲基嘧啶(SM2)为目标分子,合成了对SM2具有专一性识别的分子印迹聚合物(MIP)。在酸性条件下,利用HCl-KMnO_4-甲醛发光体系,结合流动注射化学发光(FI-CL),建立了测定SM2的MIP-FI-CL分析方法。方法的线性范围为1.0×10^(-4)~1.5×10^(-3) mol/L,检出限为6.0×10^(-5) mol/L。该方法可用于测定复杂样品中SM2的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磺胺二甲基嘧啶 分子印迹 化学发光 流动注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吹脱-厌氧-好氧串联工艺处理化学合成制药废水 被引量:7
18
作者 陈曦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43-45,共3页
含有氯霉素、抗菌素增效剂和磺胺新诺明的合成制药废水对生物处理有较强的抑制作用。研究表明,通过对厌氧菌和好氧菌的驯化、筛选和复配采用吹脱-厌氧-好氧串联工艺可有效降低废水的有机污染指标。经吹脱和厌氧水解酸化处理后,COD去除率... 含有氯霉素、抗菌素增效剂和磺胺新诺明的合成制药废水对生物处理有较强的抑制作用。研究表明,通过对厌氧菌和好氧菌的驯化、筛选和复配采用吹脱-厌氧-好氧串联工艺可有效降低废水的有机污染指标。经吹脱和厌氧水解酸化处理后,COD去除率为70%,再经好氧生化系统处理,COD去除率可达60%。试验结果表明装置运行效果稳定,为高浓度化学合成制药废水的生物处理提供了设计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吹脱 厌氧 好氧 化学合成制药废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近十届ICCE看国际化学教育研究的新趋势 被引量:4
19
作者 张婷 林长春 《化学教学》 CAS 2007年第10期44-46,共3页
纵观近十届ICCE的主题和内容,可以看出当今国际化学教育研究的一些新趋势。本文从化学教育观、研究领域、实验教学、教学测量与评价、研究方法等方面对此作一综述,并针对我国的化学教育研究现状提出了一些思考和建议。
关键词 ICCE国际化学教育研究 新趋势 反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前高中生论述化学假设能力的现状及对策 被引量:2
20
作者 许应华 文庆城 +1 位作者 范斌 蔡刚 《化学教学》 CAS 2007年第11期18-20,共3页
通过设计两道试题调查当前高中生说出化学假设合理理由的能力表明,当前高中生化学假设能力很差;同一学段,学生化学假设能力与其所处的年级无关;高中生说出化学假设能力与学校所在区域、学校类型无关。并提出了相应的教学建议。
关键词 高中生 说出化学假设 能力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