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9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种植年限川党参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研究
1
作者 罗敏 朱晓富 +5 位作者 徐广 罗舜 卢胜鄂 郭瑀 杨丹 邓才富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2-39,共8页
为了探究生长年限对川党参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特征及其多样性的影响,阐明细菌群落变化规律,采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对1年生、2年生、3年生和4年生的川党参根际土壤细菌16S rRNA序列进行测序分析。结果表明:(1)生长年限显著... 为了探究生长年限对川党参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特征及其多样性的影响,阐明细菌群落变化规律,采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对1年生、2年生、3年生和4年生的川党参根际土壤细菌16S rRNA序列进行测序分析。结果表明:(1)生长年限显著影响川党参根际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其OTU数、Alpha多样性指数均随生长年限增加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2)生长年限改变了细菌群落组成,但在门水平上优势菌门(相对丰度>5%)相对稳定,均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未分类细菌门(unclassified_Bacteria)、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和绿弯菌门(Chloroflexi),其相对丰度总和占85.71%~91.39%;在属水平上优势菌群相差较大,仅有全噬菌属(Holophaga)和念珠菌属(Candidatus Udaeo-bacter)是4个年限所共有的优势菌属,革兰氏阴性菌cTPY-13(Gram-negative bacterium cTPY-13)则为2年生独有优势菌属,其余则分别为不同年限有相应共有优势菌属;(3)PCoA分析与UPGMA聚类分析显示,各生长年限间细菌群落差异明显,随生长年限增加,不同组间细菌群落结构差异先增大后逐渐减小,细菌群落在2~3年生时演变较为剧烈;(4)土壤速效养分是影响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的主要环境因子,其程度大小为水解氮(HN)>有效磷(AP)>速效钾(AK),优势菌门中酸杆菌门与AP、AK呈显著负相关(P<0.05),拟杆菌门与AP、AK呈显著正相关(P<0.05),而绿弯菌门与HN呈显著负相关(P<0.05)。综上所述,川党参生长年限延长会影响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和多样性,从而改变其根际微生态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党参 根际土壤 细菌群落 高通量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市珍稀濒危药用植物保护战略研究 被引量:16
2
作者 易思荣 黄娅 +2 位作者 肖波 邓才富 肖中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07年第4期61-66,共6页
重庆地处我国三大特有植物分布中心之一的"川东-鄂西"分布中心,地形复杂多样,由于受第四纪冰川影响较小,该地区分布有大量的珍稀、古老和孑遗植物,作者在多年调查的基础上对重庆地区分布的珍稀濒危药用植物的资源状况、致危... 重庆地处我国三大特有植物分布中心之一的"川东-鄂西"分布中心,地形复杂多样,由于受第四纪冰川影响较小,该地区分布有大量的珍稀、古老和孑遗植物,作者在多年调查的基础上对重庆地区分布的珍稀濒危药用植物的资源状况、致危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一系列保护对策。是就地保存,迁地保护,保护和恢复生态环境,培养科技人员和开展科学研究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用植物 濒危植物 植物资源 植物保护 生态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市主产药用植物丛枝菌根结构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马永甫 杨晓红 +1 位作者 李品明 仝瑞建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406-409,共4页
对重庆市主产的21科37属38种药用植物的根系作了菌根染色制片观察,结果表明:有30种植物形成了丛枝菌根,占观察样品的78.9%,有8种植物没有观察到丛枝菌根,占观察样品的21.1%;在药用植物的丛枝菌根中,观察到了典型的菌根结构,如丛枝、泡... 对重庆市主产的21科37属38种药用植物的根系作了菌根染色制片观察,结果表明:有30种植物形成了丛枝菌根,占观察样品的78.9%,有8种植物没有观察到丛枝菌根,占观察样品的21.1%;在药用植物的丛枝菌根中,观察到了典型的菌根结构,如丛枝、泡囊、孢子、分枝状吸收结构、附着胞、菌丝等。表明重庆药用植物的丛枝菌根结构具有多样性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庆 药用植物 丛枝菌根 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市南川区三叶木通种植技术探讨 被引量:3
4
作者 吴中宝 徐晓华 +1 位作者 杨力 鲜晓梅 《南方农业》 2017年第28期78-79,共2页
探讨性地总结介绍作为中药材的三叶木通在重庆市南川区的种植技术。采用电热加温催根、药剂处理催根、地膜覆盖催根可以提高三叶木通的扦插繁殖成活率,且出圃苗木大小均一,苗壮,抗逆性强。简介主蔓培育、结果蔓组培育、延长蔓培育的方... 探讨性地总结介绍作为中药材的三叶木通在重庆市南川区的种植技术。采用电热加温催根、药剂处理催根、地膜覆盖催根可以提高三叶木通的扦插繁殖成活率,且出圃苗木大小均一,苗壮,抗逆性强。简介主蔓培育、结果蔓组培育、延长蔓培育的方法。为了加速对这一野生资源的开发利用,提高种植效益,需模仿野生三叶木通生态环境,在园内养草,改善园内生态环境,以草肥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材 三叶木通 扦插繁殖 种植技术 重庆市南川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市白术根腐病发生危害及其病原菌生物学特性 被引量:13
5
作者 杨成前 吴中宝 +3 位作者 余中莲 蒲盛才 雷美艳 杨天健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561-1567,共7页
【目的】明确重庆市白术根腐病发生危害情况及其病原菌种类、生物学特性,为该病害的预测、防治及白术抗病育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17年3~8月,每隔30 d对重庆市白术产区进行白术根腐病田间症状及危害情况调查;采用组织分离法结合柯... 【目的】明确重庆市白术根腐病发生危害情况及其病原菌种类、生物学特性,为该病害的预测、防治及白术抗病育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17年3~8月,每隔30 d对重庆市白术产区进行白术根腐病田间症状及危害情况调查;采用组织分离法结合柯赫氏法则获得白术根腐病致病菌,根据病原菌的形态特征对病原菌进行种类鉴定,并考察不同培养基、碳氮源、pH、温度等因素对病原菌菌丝生长和产孢等的影响。【结果】白术根腐病在田间有块茎腐烂型和须根腐烂脱落型2种症状,其中块茎腐烂型占发病植株的69.68%,为主要症状类型。将2种来源的白术根腐病病原菌接种于4种不同白术栽培类型,结果发病症状也以块茎腐烂型为主。引起2种症状的病原菌均为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rum Schl.)。最适宜白术根腐病病原菌生长的培养基为PSA培养基;菌丝生长最适碳、氮源分别为蔗糖和甘氨酸;最适产孢碳、氮源分别为D-果糖和亮氨酸;菌丝在5~45℃均能生长,最适温度为25~30℃,产孢及孢子萌发最适温度为30℃;菌丝在pH为3~11时均能生长,最适pH为7,产孢及孢子萌发最适p H为6。【结论】重庆市白术根腐病表现为块茎腐烂型和须根腐烂脱落型2种症状,病原菌均为尖孢镰刀菌(F. oxysprum),其症状表现与白术栽培类型的抗病性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术根腐病 发生危害 尖孢镰刀菌 生物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市蕨类植物区系调查和分析 被引量:10
6
作者 易思荣 黄娅 +1 位作者 肖波 梁国鲁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504-509,共6页
重庆市有野生蕨类植物47科120属604种(含变种及以下分类单位)。其科属优势明显,其中蹄盖蕨科、金星蕨科、鳞毛蕨科和水龙骨科4个科包含了49属337种,占重庆市蕨类植物属、种总数的40.83%和55.79%;特有现象明显,地方特有种十分丰富,中国... 重庆市有野生蕨类植物47科120属604种(含变种及以下分类单位)。其科属优势明显,其中蹄盖蕨科、金星蕨科、鳞毛蕨科和水龙骨科4个科包含了49属337种,占重庆市蕨类植物属、种总数的40.83%和55.79%;特有现象明显,地方特有种十分丰富,中国特有种和地方特有种类分别达到164种和33种;蕨类植物区系具有古老、孑遗和原始性等特点,表现出一定的热带性质或热带亲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庆市 蕨类植物 植物区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市野生蕨类植物名录的增补及特征 被引量:6
7
作者 易思荣 黄娅 +2 位作者 申明亮 谢世友 梁国鲁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59-67,共9页
通过对前期重庆市蕨类植物名录的初步修改和完善,补充了以前发表而未被记入和新近发现的新记录种类,增补了重庆地区分布的野生蕨类植物4科10属226种,列出了重庆市分布的47科119属606种(含变种及以下分类单位)野生蕨类植物名录.名录中科... 通过对前期重庆市蕨类植物名录的初步修改和完善,补充了以前发表而未被记入和新近发现的新记录种类,增补了重庆地区分布的野生蕨类植物4科10属226种,列出了重庆市分布的47科119属606种(含变种及以下分类单位)野生蕨类植物名录.名录中科的顺序按秦仁昌系统排列,科内的属种和种以下单位按植物拉丁名字母顺序排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蕨类植物 增补 新名录 重庆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市种子植物区系特征分析 被引量:12
8
作者 易思荣 黄娅 +1 位作者 肖波 梁国鲁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23-28,共6页
对重庆市种子植物区系进行了研究,其区系特征如下:(1)植物种类和区系组成丰富,共分布有野生种子植物208科1127属4764种,其科包含12种分布型和13个变型,属包含15种分布型和23个变型;(2)科的区系组成以热带成分占主要,总共包含83科,达到... 对重庆市种子植物区系进行了研究,其区系特征如下:(1)植物种类和区系组成丰富,共分布有野生种子植物208科1127属4764种,其科包含12种分布型和13个变型,属包含15种分布型和23个变型;(2)科的区系组成以热带成分占主要,总共包含83科,达到重庆地区种子植物总科数的39.90%,这说明重庆种子植物区系带有一定的热带亲缘关系。属的区系组成以热带成分最多,达到454属,占重庆市种子植物总属数的40.28%,表明重庆地区种子植物区系的热带亲缘关系较强;(3)特有现象明显,虽然本地区分布的特有科属相对较少,但特有种丰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子植物区系 区系特征 重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市卵圆型栀子的栀子苷含量测定与分析 被引量:4
9
作者 胡开治 肖波 +4 位作者 李品明 秦静 刘燕琴 张军 刘杰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85-89,共5页
以重庆市卵圆型栀子为试材,对其不同类型、果型和叶型的栀子苷含量进行了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类型卵圆型栀子的栀子苷含量呈显著差异,阔叶大果型含量最高,狭叶小果型含量最低;大果型卵圆型栀子的栀子苷含量显著高于中果、小果型;... 以重庆市卵圆型栀子为试材,对其不同类型、果型和叶型的栀子苷含量进行了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类型卵圆型栀子的栀子苷含量呈显著差异,阔叶大果型含量最高,狭叶小果型含量最低;大果型卵圆型栀子的栀子苷含量显著高于中果、小果型;阔叶型卵圆型栀子的栀子苷含量显著高于狭叶型.群体栀子苷含量高于国家药典标准,但部分狭叶中果和狭叶小果型低于药典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栀子 栀子苷 良种选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市南川区石漠化山地现状调查与防治对策 被引量:4
10
作者 肖杰易 申明亮 +6 位作者 易思荣 邓才富 蒲盛才 肖忠 谢世友 袁道先 李勇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357-358,共2页
以南川石漠化区域调查结果为基础,分析山地恶化原因及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提出因地制宜及综合治理对策。
关键词 石漠化 调查 治理 对策 生态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产栀子的栀子苷含量分布规律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胡开治 刘燕琴 +3 位作者 秦剑 张军 秦静 刘杰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83-86,共4页
以重庆产栀子为试材,采用随机群组抽样,HPLC测定栀子苷含量,x2检测研究群体栀子苷含量分布规律,为客观评价群体栀子质量和优良栀子选育提供依据.结果表明,重庆产栀子的栀子苷含量在1.47%~6.44%之间,平均含量为4.07%;x2=10.6841<x20.... 以重庆产栀子为试材,采用随机群组抽样,HPLC测定栀子苷含量,x2检测研究群体栀子苷含量分布规律,为客观评价群体栀子质量和优良栀子选育提供依据.结果表明,重庆产栀子的栀子苷含量在1.47%~6.44%之间,平均含量为4.07%;x2=10.6841<x20.05(6)=12.59,p>0.05,栀子苷含量实际分布次数与由正态分布的理论次数差异不显著.重庆产栀子的栀子苷含量围绕约4%服从正态分布,质量符合中国药典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栀子 栀子苷 分布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市珍稀濒危植物适生环境及濒危原因初探 被引量:8
12
作者 易思荣 黄娅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5期705-714,共10页
重庆市有各类珍稀濒危植物93种,其中国家一、二级保护植物50种,受气候和人为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很多物种已经面临灭绝的危险.本文主要对造成它们濒危的各种原因作了初步分析,并据此提出了相应的保护对策.
关键词 重庆市 珍稀濒危植物 适生环境 濒危原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市野生重点保护植物资源 被引量:1
13
作者 易思荣 黄娅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3期62-64,共3页
According to primary statistics, there are 33 wild national protection plants in Chongqing, with a 60% of the total, in which 5 fern, 20 gymnosperm and 30 angiosperm. In all the protective plants, there are 14 species... According to primary statistics, there are 33 wild national protection plants in Chongqing, with a 60% of the total, in which 5 fern, 20 gymnosperm and 30 angiosperm. In all the protective plants, there are 14 species Ⅰ grade and 41 species Ⅱ grade. The kinds, resource situation and geographical distribution of all wild preferential conservation plants in Chongqing were emphatically investigated and analy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庆 野生重点保护植物资源 地理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市盾叶薯蓣主要病害及综合防治 被引量:1
14
作者 韦波 肖杰易 +1 位作者 李久焱 王海祥 《特种经济动植物》 2008年第4期52-53,共2页
盾叶薯蓣(Dioscorea zingiberensis C.H.Wright)俗称黄姜、火藤根,系单子叶植物薯蓣科薯蓣属多年生缠绕性草质藤本植物,为我国特有:因其地下根茎状如生姜,茎肉黄色,故名“黄姜”,又因其根茎肥嫩多汁,晒干后切面白粉状,因此... 盾叶薯蓣(Dioscorea zingiberensis C.H.Wright)俗称黄姜、火藤根,系单子叶植物薯蓣科薯蓣属多年生缠绕性草质藤本植物,为我国特有:因其地下根茎状如生姜,茎肉黄色,故名“黄姜”,又因其根茎肥嫩多汁,晒干后切面白粉状,因此,药农又称其“肉黄姜”或“粉黄姜”。根茎中有效物质为薯蓣皂素,是制造甾体激素类药及避孕药的重要原料,特别是其皂苷提取物皂苷素,是生产冠心宁、地奥心血康等治疗心血管疾病药物的重要原料,对防治冠心病、高血压及血管硬化具有独特疗效,药用价值极高,具有较好的开发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防治 盾叶薯蓣 重庆市 病害 草质藤本植物 地下根茎 单子叶植物 心血管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熟麝香、白香及麝鼠香的扫描电镜观察研究
15
作者 竭航 赵贵军 +3 位作者 曾德军 封孝兰 张承露 郑程莉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05-111,共7页
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与电镜扫描对比分析成熟麝香、白香和麝鼠香3种样品之间的差异,并对林麝香囊皮肤进行了观测,旨在探究麝香的生理分泌机理.结果表明:成熟麝香主要由10~200μm不规则云状团块组成,在团块上附着或者周围散布着较为模糊... 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与电镜扫描对比分析成熟麝香、白香和麝鼠香3种样品之间的差异,并对林麝香囊皮肤进行了观测,旨在探究麝香的生理分泌机理.结果表明:成熟麝香主要由10~200μm不规则云状团块组成,在团块上附着或者周围散布着较为模糊的星云状物质.白香的均一性较好,光镜下显示为高密度星云状,电镜下呈现为葡萄状样颗粒簇,单一颗粒直径约为0.2μm,夹杂少许椭球形细胞结构和干酪样不规则团块.麝鼠香视野在电镜下较为模糊,但也呈现为葡萄状样颗粒簇,单一颗粒大小为0.5~2μm.林麝香囊颈部皮肤存在多个约2 mm^(2)的排泄小孔,直径约100μm.香囊内壁皮肤也观测到少许20~100μm的排泄小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麝香 白香 麝鼠香 扫描电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卷丹病毒检测与脱毒方法研究 被引量:8
16
作者 符勇耀 杨利平 +3 位作者 高海洪 徐文姬 雷美艳 王安祥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068-1077,共10页
为建立一种卷丹(Lilium lancifolium Thunb.)的脱毒快繁技术。以重庆南川种植的卷丹为材料,通过RT-PCR检测表明,其主要含百合斑驳病毒(Lily mottle virus,LMoV)和百合无症病毒(Lily symptomless virus,LSV)。采用38℃和4℃高低温交替处... 为建立一种卷丹(Lilium lancifolium Thunb.)的脱毒快繁技术。以重庆南川种植的卷丹为材料,通过RT-PCR检测表明,其主要含百合斑驳病毒(Lily mottle virus,LMoV)和百合无症病毒(Lily symptomless virus,LSV)。采用38℃和4℃高低温交替处理卷丹珠芽,通过连续2次直剥1.0~1.5 mm的茎尖接种到10 mg/L病毒唑培养基中培养,检测脱毒效果。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有效脱除LMoV和LSV病毒,脱毒率分别为86%和88%,茎尖成苗率均为90%。利用无毒幼苗外层鳞片在培养基(MS+1.5 mg/L 6-BA+0.2 mg/L NAA+30 g/L蔗糖)中进行组培效果最佳,芽诱导系数达6.35;不定芽在培养基(MS+2.5 mg/L 6-BA+0.3 mg/L NAA+30 g/L蔗糖)中增值最显著,增殖系数为3.39;鳞片在添加50 g/L蔗糖的继代培养基中生根效果最优,生根率为98.72%。可获取大量脱毒幼苗,方法简便,可操作性强,为重庆卷丹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卷丹 病毒 脱毒 RT-PCR 快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因素处理诱导卷丹珠芽发芽和生根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刘萱 马艳玲 +3 位作者 张欣洁 龚德林 雷美艳 符勇耀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21期38-43,共6页
为获得卷丹百合珠芽快繁的方法,探究多因素处理对卷丹珠芽发芽和生根的影响,利用多因素方差分析低温预处理、培养基质和培养温度以及三者之间的互作对卷丹珠芽发芽和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温预处理与培养基质之间的互作对卷丹珠芽发... 为获得卷丹百合珠芽快繁的方法,探究多因素处理对卷丹珠芽发芽和生根的影响,利用多因素方差分析低温预处理、培养基质和培养温度以及三者之间的互作对卷丹珠芽发芽和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温预处理与培养基质之间的互作对卷丹珠芽发芽的影响表现为极显著,对珠芽生根的影响表现为显著,且影响占比最大;培养温度对珠芽发芽和生根的影响分别表现为极显著和显著;培养基质仅对珠芽发芽的影响表现为显著;将珠芽经4℃处理14 d后置于26℃发酵锯末中培养,是诱导卷丹珠芽发芽和生根的最佳方式,培养56 d时发芽率可达98.33%,生根率可达98.89%。研究结果阐明了不同培养因素及其互作对卷丹珠芽繁殖的重要性,为卷丹珠芽的离体快繁提供了技术支持,也为珠芽在其他植物生产栽培过程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卷丹珠芽 低温预处理 培养基质 多因素方差分析 发芽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硒在缓解动物热应激中的研究进展
18
作者 应仔祥 谢山 +4 位作者 杨钦麟 吴泳江 蔡明成 封孝兰 樊汶樵 《饲料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38-44,共7页
动物受到高温刺激,身体正常的热平衡被破坏,容易发生热应激,轻则表现为生产性能、免疫力和抗病力下降,重则引起急性死亡,给动物养殖业造成十分严重的损失。硒是动物机体发挥正常生命活动所必需的微量元素,具有抗氧化、抗癌、抑菌、抗寄... 动物受到高温刺激,身体正常的热平衡被破坏,容易发生热应激,轻则表现为生产性能、免疫力和抗病力下降,重则引起急性死亡,给动物养殖业造成十分严重的损失。硒是动物机体发挥正常生命活动所必需的微量元素,具有抗氧化、抗癌、抑菌、抗寄生虫、抗病毒等功能。纳米硒(selenium nanoparticles,SeNPs)相较于其他形式的硒具有更低毒性和更高生物学活性,更易被吸收,在缓解动物热应激方面能发挥更好的作用。文章就热应激对动物机体所造成的影响及SeNPs的生物学功能、相关的合成技术、在动物热应激中的应用进行综述,为SeNPs在缓解动物热应激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应激 纳米硒 动物 生物学功能 合成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精研究进展
19
作者 袁帅 韩如刚 +3 位作者 李佳 胡中立 刁英 王洲羿 《中南农业科技》 2024年第11期234-240,共7页
黄精作为中国传统的药食同源植物,具有补中益气、除风湿、安五脏等功效。现代药理学发现其具有调节免疫力、保护心血管、降糖等作用。通过对黄精的本草考证、遗传育种、繁育技术、功效成分以及产业发展情况阐述,综合深入分析了其在各领... 黄精作为中国传统的药食同源植物,具有补中益气、除风湿、安五脏等功效。现代药理学发现其具有调节免疫力、保护心血管、降糖等作用。通过对黄精的本草考证、遗传育种、繁育技术、功效成分以及产业发展情况阐述,综合深入分析了其在各领域相关研究状况,可为黄精产业链发展提供理论依据与支持,促进黄精产业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精 本草考证 遗传育种 繁殖技术 功效成分 产业发展情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白贝母鳞茎腐烂病对其根际土壤特性及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
20
作者 韩凤 章文伟 +3 位作者 罗川 王黎 谭秋生 林茂祥 《西北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324-1333,共10页
为探明太白贝母鳞茎腐烂病对土壤理化性质及细菌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的影响,以太白贝母健康鳞茎植株、鳞茎腐烂病植株根际土壤和未种植太白贝母土壤壤为材料,测定土壤理化性质,并采用Illumina MiSeq测序技术分析3组样品中细菌群落结构多样... 为探明太白贝母鳞茎腐烂病对土壤理化性质及细菌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的影响,以太白贝母健康鳞茎植株、鳞茎腐烂病植株根际土壤和未种植太白贝母土壤壤为材料,测定土壤理化性质,并采用Illumina MiSeq测序技术分析3组样品中细菌群落结构多样性、群落结构组成和相对丰度。结果表明,根际土壤中pH、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在健康与感病土中差异显著。3组土壤样品共检测出6544个细菌OTUs,获得42个门类、111个纲、155个目、289个科、479个属的细菌,其中变形菌门、酸杆菌门、拟杆菌门和放线菌门等4门细菌相对丰度均大于10%,为优势菌门;而布氏杆菌属、Candidatus_Solibacter、黄杆菌属、根瘤菌属4属细菌为太白贝母根际土壤中相对丰度均大于3%,为优势菌属。土壤性质与根际微生物之间的相关性表明,土壤pH、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有效磷、速效钾与布氏杆菌属、芽单孢菌属、Candidatus_Solibacter、根瘤菌属、酸热菌属、酸杆菌属及Mucilaginibacter呈显著正相关;与硝化螺菌属、变杆菌属、H16、RB41、鞘氨醇单胞菌属、土生单胞菌属、假单胞杆菌属、费氏杆菌属和黄杆菌属呈显著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白贝母 鳞茎腐烂病 根际土壤 细菌多样性 高通量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