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代谢组学分析在重症医学领域的研究与应用进展 被引量:2
1
作者 余锋 林时辉 +1 位作者 廖晓辉 徐昉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877-882,共6页
重症医学领域的疾病常常以"综合征"为代表,即使是同样的一个结局,他们的病因也不尽相同。现行评估这些综合征的指标并不能完全反映机体所受到的压力。代谢组学是最新的"组学"技术,涉及生物体或特定生物样品小分子... 重症医学领域的疾病常常以"综合征"为代表,即使是同样的一个结局,他们的病因也不尽相同。现行评估这些综合征的指标并不能完全反映机体所受到的压力。代谢组学是最新的"组学"技术,涉及生物体或特定生物样品小分子代谢物的全面分析。代谢组学提供了对细胞状态的洞察,并描述了生物体的实际健康状况。气相色谱-质谱法和液相色谱-质谱法等可用于各种生物流体的研究技术,用于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ICU)患者的代谢组学分析。这些技术已成功用于ICU和其他临床环境的诊断和预后,例如,脓毒症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急性肾损伤等。本文就代谢组学分析在重症医学领域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谢组学 重症医学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护士工作场所语言暴力的概念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齐建伟 陈丽娟 +1 位作者 陈宇露 赵庆华 《军事护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6-30,共5页
目的 分析并阐明护士工作场所语言暴力的概念内涵,为开发相应的测评工具、开展干预研究提供参考。方法 系统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CINAHL、Embase、Web of Science和PsycINFO数据库中护士工作场... 目的 分析并阐明护士工作场所语言暴力的概念内涵,为开发相应的测评工具、开展干预研究提供参考。方法 系统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CINAHL、Embase、Web of Science和PsycINFO数据库中护士工作场所语言暴力的相关研究,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3年8月。应用Walker和Avant概念分析法对纳入文献进行分析。结果 护士工作场所语言暴力包括工作关系、言语性、伤害性等3个概念属性;前因包括施暴者因素、工作环境因素、政策及医院管理因素;后果包括影响护士的身心健康、影响护理质量及患者安全、影响护理队伍的稳定性。结论 通过概念分析明确了护士工作场所语言暴力的概念属性,未来研究可结合护士工作场所语言暴力的概念内涵,对其进行多层次、多角度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士 工作场所暴力 语言暴力 概念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系统免疫炎症指数评估脓毒症严重程度和预后临床研究 被引量:32
3
作者 林时辉 范晶 +3 位作者 廖晓辉 甯仪万 杨远征 张苜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622-626,共5页
目的:探讨系统免疫炎症指数(systemic immune-inflammation index,SII)对脓毒症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判断及预后评估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 57 名脓毒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按病情严重程度分为脓毒症组(30 例)和脓毒性休克组(27 例);根据 28... 目的:探讨系统免疫炎症指数(systemic immune-inflammation index,SII)对脓毒症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判断及预后评估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 57 名脓毒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按病情严重程度分为脓毒症组(30 例)和脓毒性休克组(27 例);根据 28 d 预后分为生存组(48 例)和死亡组(9 例)。记录患者入 ICU 时的 SII、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评分(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 Ⅱscore,APACHE Ⅱ)及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equentialorgan failure assessment,SOFA)。比较脓毒症组、脓毒性休克组间 SII、血 PCT、APACHE Ⅱ及 SOFA 的差异。 Spearman 法分析各指标间的相关性。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 SII、PCT、APACHE Ⅱ及 SOFA 对脓毒症患者预后评估的临床价值。结果:脓毒症组患者 SII 为[391.62(343.18,492.00)]×10^9/L,低于脓毒性休克组[1 454.17(689.96,2 467.52)]×10^9/L(P<0.05)。脓毒症组患者血 PCT 为[10.03(1.02,51.47)] ng/mL,脓毒性休克组[12.56(2.00,53.57)] ng/mL,两者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死亡组患者 SⅡ、APACHE Ⅱ及 SOFA 均高于生存组(P<0.05);而血 PCT 水平在生存组和死亡组之间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 Spearman 相关分析分别分析 SII 与 APACH Ⅱ、SOFA 的相关性,SII 与 APACH Ⅱ进行相关性分析(r=0.628,P=0.001);脓毒症患者 SII 与 SOFA 进行相关性分析(r=0.638,P=0.001)。根据 ROC 曲线分析,SII 的 ROC 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ROC curve,AUC)为 0.914(P<0.05),PCT 的 AUC 为 0.519(P>0.05),APACHE Ⅱ与 SOFA 的 AUC 均为 0.868(P<0.05)。 SII 其截断值 0.743。结论:SII 有助于早期对脓毒症患者进行病情严重程度的判断和预后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系统免疫炎症指数 严重程度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梓醇上调局灶脑缺血大鼠缺血灶周围大脑皮质BDNF和TrkB蛋白表达 被引量:9
4
作者 万东 祝慧凤 +1 位作者 罗勇 谢鹏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787-792,共6页
目的观察梓醇对局灶脑缺血大鼠缺血灶周围大脑皮质BDNF及其受体TrkB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梓醇促神经修复作用分子基础。方法 SD大鼠42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生理盐水组、梓醇低、中、高剂量治疗组(剂量分别为1、5、10 mg.kg-1)... 目的观察梓醇对局灶脑缺血大鼠缺血灶周围大脑皮质BDNF及其受体TrkB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梓醇促神经修复作用分子基础。方法 SD大鼠42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生理盐水组、梓醇低、中、高剂量治疗组(剂量分别为1、5、10 mg.kg-1)和胞磷胆碱(剂量为0.5 g.kg-1)对照组。开颅电凝右侧大脑中动脉制备局灶永久性脑缺血模型,造模后24 h,首次经腹腔注射梓醇或胞磷胆碱进行干预,每日1次,连续7 d。于造模后15 d断头取脑,制备脑片和脑组织匀浆,采用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染色和Western blot检测缺血灶周围大脑皮质BDNF及其受体TrkB蛋白表达。结果 BDNF阳性细胞被Cy3标记,具有神经元的形态特征,胞质和突起呈现红色,细胞核未见红色荧光。缺血灶周围大脑皮质BDNF阳性细胞数模型组和生理盐水组均较假手术组明显增加(P<0.05),梓醇1、5、10 mg.kg-1剂量组均较模型组明显增加(P<0.05),且梓醇5、10 mg.kg-1剂量组明显高于胞磷胆碱组(P<0.05)。TrkB阳性细胞被FITC标记,具有神经元形态特征,胞质和突起呈现绿色,胞核未见绿色荧光。TrkB阳性细胞数模型组较假手术组有减少趋势,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梓醇5 mg.kg-1剂量组较模型组和胞磷胆碱组明显增加(P<0.05)。Western blot检测结果与免疫荧光原位检测结果一致。结论梓醇上调局灶脑缺血大鼠缺血灶周围大脑皮质BDNF及其受体TrkB蛋白表达,有助于模型大鼠神经缺失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梓醇 永久性大脑中动脉闭塞 脑源性神经生长因 酪氨酸激酶受体B 免疫荧光 神经修复 免疫印迹 神经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临床免疫学监测在脓毒症患者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探讨 被引量:7
5
作者 张苜 甯议万 +3 位作者 范晶 林时辉 杨远征 徐昉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80-84,共5页
目的:分析脓毒症患者细胞免疫、体液免疫指标与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71名脓毒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病情严重程度分为脓毒症组(37例)和脓毒性休克组(34例);根据28 d转归分为生存组(58例)和死亡组(13例)。记录患者入ICU时AP... 目的:分析脓毒症患者细胞免疫、体液免疫指标与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71名脓毒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病情严重程度分为脓毒症组(37例)和脓毒性休克组(34例);根据28 d转归分为生存组(58例)和死亡组(13例)。记录患者入ICU时APACHEⅡ评分和SOFA评分,检测免疫学指标,统计分析脓毒症组、脓毒性休克组间上述指标的差异;ROC曲线分析上述指标对患者预后评估的临床价值。结果:脓毒性休克组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CD4+/CD8+及C4浓度明显高于脓毒症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脓毒性休克组T淋巴细胞百分比、C3浓度低于脓毒症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死亡组APACHEⅡ评分及SOFA评分明显高于生存组,死亡组CD4+/CD8+、C3的浓度低于生存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SOFA和C3浓度是预测脓毒症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影响指标。根据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CD4+/CD8+、APACHEⅡ评分和SOFA评分的AUC分别为0.807、0.843、0.853(P<0.05);CD4+/CD8+最佳临界值为21.9%时,预测脓毒症死亡的敏感度为69.2%,特异度为86.2%;APACHEⅡ最佳临界值为22分时,预测脓毒症死亡的敏感度为76.9%,特异度为79.3%;SOFA最佳临界值为17.5分时,预测脓毒症死亡的敏感度为76.9%,特异度为79.3%。结论:T淋巴细胞百分比、CD4+/CD8+、补体C3和C4浓度与脓毒症严重程度具有相关性,对判断脓毒症严重程度具有潜在价值。C3浓度是预测脓毒症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独立指标。CD4+/CD8+能够反映脓毒症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细胞免疫 体液免疫 严重程度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梓醇调控自噬和凋亡促进H_2O_2诱导的PC12细胞存活 被引量:7
6
作者 王园 刘珂 +3 位作者 邱邴勋 祝慧凤 王涛 万东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7-34,共8页
探讨梓醇对过氧化氢(H_2O_2)诱导的PC12细胞氧化损伤后调控凋亡和自噬相关分子的机制,采用0.01 mmol,0.1 mmol,1 mmol的梓醇预处理PC12细胞2h后,再用250μmol/L H_2O_2损伤细胞12h.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设置梓醇低、中、高3个剂量组(0.0... 探讨梓醇对过氧化氢(H_2O_2)诱导的PC12细胞氧化损伤后调控凋亡和自噬相关分子的机制,采用0.01 mmol,0.1 mmol,1 mmol的梓醇预处理PC12细胞2h后,再用250μmol/L H_2O_2损伤细胞12h.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设置梓醇低、中、高3个剂量组(0.01 mmol,0.1 mmol,1 mmol),自噬抑制剂3MA阳性对照组,阴性对照组,H_2O_2诱导的PC12细胞损伤模型组,采用荧光单标检测LC3Ⅱ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凋亡和自噬相关蛋白Bcl2/Bax,LC3Ⅱ/Ⅰ和Cleaved-caspase 3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梓醇呈剂量依赖性地提高了H_2O_2诱导的PC12细胞的存活,并对H_2O_2诱导的PC12细胞的LC3Ⅱ/Ⅰ,Bcl2/Bax升高蛋白水平表达,降低了Cleaved-caspase 3的表达;随着梓醇浓度的增加,Cleaved-caspase 3的表达减少,而LC3Ⅱ/Ⅰ和Bcl2/Bax的表达在升高.得出梓醇通过恢复凋亡和自噬相关蛋白Bcl2/Bax,LC3Ⅱ/Ⅰ的平衡能够保护PC12细胞免于H_2O_2诱导的氧化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梓醇 PC12细胞 过氧化氢 凋亡 自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卒中大鼠神经功能修复的行为学评估方法 被引量:7
7
作者 周佳丽 祝慧凤 +3 位作者 万东 李曼霞 何坪 徐晓玉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8期2147-2150,共4页
行为测试方法对于脑卒中神经功能的修复评估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建立能全方位、多角度反映脑卒中神经修复情况的行为学评估体系十分必要,但目前国内研究甚少。本文通过对国外感觉运动行为评估的相关评价方法进行综述,并对目前脑卒中神经... 行为测试方法对于脑卒中神经功能的修复评估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建立能全方位、多角度反映脑卒中神经修复情况的行为学评估体系十分必要,但目前国内研究甚少。本文通过对国外感觉运动行为评估的相关评价方法进行综述,并对目前脑卒中神经功能修复的评价进行探讨和提出建议,以期为今后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大鼠 梗死 大脑中动脉 神经行为学表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梓醇增强缺血灶周围大脑皮质神经元轴突芽生及突触新生 被引量:5
8
作者 万东 祝慧凤 +1 位作者 罗勇 谢鹏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931-936,共6页
目的观察梓醇对局灶脑缺血大鼠缺血灶周围区大脑皮质(peri-infarct cortex,PIC)神经元轴突芽生及其形成突触的影响,揭示梓醇促神经修复作用的形态学基础。方法SD大鼠36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生理盐水组、梓醇低、中、高剂量组(... 目的观察梓醇对局灶脑缺血大鼠缺血灶周围区大脑皮质(peri-infarct cortex,PIC)神经元轴突芽生及其形成突触的影响,揭示梓醇促神经修复作用的形态学基础。方法SD大鼠36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生理盐水组、梓醇低、中、高剂量组(剂量分别为1、5、10 mg.kg-1)和胞磷胆碱组(阳性药物对照组,剂量为0.5 g.kg-1)。开颅电凝右侧大脑中动脉制备局灶永久性脑缺血模型,造模后24 h,首次经腹腔注射梓醇或胞磷胆碱进行干预,每日1次,连续7 d。于造模后15 d断头取脑,采用免疫荧光双标组织化学染色技术检测PIC区生长相关蛋白-43(growth-associated protein,GAP-43)与突触素(synaptophysin,P38)共定位信号,了解梓醇对PIC区芽生轴突形成突触的影响;采用透射电镜结合体视学方法观察梓醇对PIC区神经毡内突触数密度(number density,Nv)和面密度(surface density,Sv)的影响,明确梓醇对突触重构的可能作用。结果免疫荧光双标组织化学染色显示,绿色荧光显示P38标记的突触前末端,红色荧光显示GAP-43表达阳性的芽生轴突,GAP-43/P38共定位呈现黄色,显示芽生轴突形成的突触末端。Pearson相关系数反映GAP-43/P38共定位频度,Pearson相关系数越大表明芽生轴突形成突触连接的数量越多。结果模型组和生理盐水组Pearson相关系数明显大于假手术组(P<0.05),提示脑缺血后存在自发性轴突芽生,并形成新的突触连接;梓醇各剂量组Pearson相关系数均比模型组明显增大(P<0.05),且梓醇中、高剂量组明显大于胞磷胆碱组(P<0.05),提示梓醇可促进PIC区芽生轴突形成突触连接,增强突触新生。突触超微结构分析显示,梓醇中剂量组PIC区神经毡内突触Nv和Sv较模型组和生理盐水组明显增加(P<0.05),但与胞磷胆碱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提示梓醇对脑缺血后突触重构有明显促进作用。结论梓醇能促进局灶脑缺血大鼠PIC区神经元芽生轴突形成新的突触连接,增强突触结构可塑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梓醇 永久性大脑中动脉闭塞 局灶脑缺血 轴突芽生 突触新生 神经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院间转诊患者人工气道气囊压力管理现状调查 被引量:8
9
作者 夏利华 张克标 古满平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7年第19期19-22,共4页
目的检测院间转运患者人工气道的气囊压力,并调查转诊护士对人工气道气囊压力管理现状,为规范院间转诊人工气道气囊压力管理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气囊压力表对153例经院间转诊,且带人工气道的患者测量气囊内压力,并对142名转诊护士进行气... 目的检测院间转运患者人工气道的气囊压力,并调查转诊护士对人工气道气囊压力管理现状,为规范院间转诊人工气道气囊压力管理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气囊压力表对153例经院间转诊,且带人工气道的患者测量气囊内压力,并对142名转诊护士进行气囊管理相关知识问卷调查。结果153例患者中,气囊压力控制在20~30cmH_2O占55.56%,压力小于20cmH_2O占30.07%,压力高于30cmH2O占14.38%。不同医院级别及是否接受过相关培训的转诊护士气囊管理相关知识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94.37%医院未在救护车上配备气囊测压表进行气囊压力监测。结论院间转诊患者人工气道气囊压力管理现状不容乐观。为减少因气囊压力改变而导致的危害,应将院间转诊患者气囊压力保持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应加强转诊护士关于院间转诊过程中人工气道气囊压力管理相关知识的培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院间转诊 人工气道 气囊压力 管理 现状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MGB1在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0
作者 高峰 徐昉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193-1196,共4页
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gury,ALI)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是ICU内危及患者生命的临床综合征。目前ARDS的病死率仍居高不下(>40%)[1]。其治疗和早期运用生物学标记诊断仍是重症医学领域的... 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gury,ALI)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是ICU内危及患者生命的临床综合征。目前ARDS的病死率仍居高不下(>40%)[1]。其治疗和早期运用生物学标记诊断仍是重症医学领域的重大难题。高迁移率族蛋白B1(high mobility group box-1 protein,HMGB1)是一种新近发现的重要的晚期炎性介质,与脓毒症、恶性肿瘤、免疫性疾病等许多疾病相关。HMGB1作为一种警报素,其浓度的高低可以反映机体炎症及组织损伤的严重程度,并与疾病的预后密切相关。HMGB1可能会为阻断炎症通路的级联反应提供新的治疗靶点。本文就HMGB1在ALI/ARDS中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迁移率族蛋白B1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急性肺损伤 细胞因子 警报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芪多糖对CLP诱导的脓毒症小鼠急性肝损伤MDA、caspase-3和ICAM-1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3
11
作者 罗成 沈娜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641-1646,共6页
目的:探讨黄芪多糖(astragalus polysaccharide,APS)对脓毒症诱导的小鼠急性肝损伤丙二醛(methane dicarboxylic aldehyde,MDA)、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和细胞间黏附分子-1(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ICAM-1)的... 目的:探讨黄芪多糖(astragalus polysaccharide,APS)对脓毒症诱导的小鼠急性肝损伤丙二醛(methane dicarboxylic aldehyde,MDA)、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和细胞间黏附分子-1(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ICAM-1)的影响。方法:将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n=25)、脓毒症组(SEP组,n=25)、APS处理组(APS组,n=25)、生理盐水处理组(NS组,n=25),采用盲肠结扎穿刺术(cecal ligation puncture,CLP)造模,APS组经腹腔注射APS 50 mg/(kg·d),NS组经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SHAM组和SEP组不做特殊处理。染色观察肝脏组织病理变化;检测1血浆中MDA、caspase-3和ICAM-1变化;2肝组织匀浆MDA和caspase-3变化;3肝脏组织中caspase-3蛋白的表达。结果:SEP组12 h开始表现肝细胞水肿进行性加重,48 h达到高峰。APS干预后,肝细胞损害严重程度较SEP组明显改善。通过APS处理后,24、48 h APS组血浆中MDA[(29.69±4.62)mol/ml,P=0.041;(23.95±4.10)mol/ml,P=0.003]、caspase-3[(33.12±9.01)μmol/L,P=0.000;(31.25±8.68)μmol/L,P=0.000]和ICAM-1[(439.49±71.66)μg/L,P=0.009;(321.87±68.64)μg/L,P=0.000]浓度降低,肝组织匀浆MDA与caspase-3浓度亦在相应时相点开始降低。24、48 h APS组caspase-3蛋白[(19.93±4.53)μmol/L,P=0.005;(16.91±4.76)μmol/L,P=0.000]表达较SEP组明显降低。结论:APS可有效减轻急性肝损伤,其作用可能与降低MDA、ICAM-1以及抑制caspase-3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多糖 脓毒症 急性肝损伤 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CU内重症产科患者有创机械通气现状与策略分析 被引量:9
12
作者 高峰 徐昉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441-445,共5页
目的:探讨有创机械通气(invasive mechanical ventilation,IMV)在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ICU)内产科患者中的治疗现状与策略。方法:纳入仅采用IMV的ICU产科患者44例,其中生存24例,死亡20例;监测病人入ICU前、有创通气1、... 目的:探讨有创机械通气(invasive mechanical ventilation,IMV)在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ICU)内产科患者中的治疗现状与策略。方法:纳入仅采用IMV的ICU产科患者44例,其中生存24例,死亡20例;监测病人入ICU前、有创通气1、8、24和48 h的血气分析指标、呼吸频率、氯分压(PO2)、氧合指数(PO2/Fi O2)和最终有创通气时间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Ⅱ(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Ⅱ,APACHEⅡ)和治疗干预评分系统(therapeutic intervention scoring system,TISS)评估接受IMV治疗产科病人病情危重情况和估计死亡风险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生存组与死亡组一般情况比较,病人的APACHEⅡ评分、死亡风险系数、TISS评分、PO2/Fi O2、怀孕次数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生存组与死亡组病人有产后出血、贫血、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DIC)、休克、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妊娠高血压疾病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接受IMV第1 h,患者末梢血氧饱和度(SPO2)和呼吸频率得到控制(P〈0.005)。接受IMV第8 h,患者氧合指数改善明显(P〈0.005),但内环境无明显改善。接受IMV第48 h,酸碱值(p H)、二氢化硫分压(PCO2)、碱剩余(BE)、吸入氧浓度(Fi O2)差异明显(P〈0.005)。结论:对仅接受IMV产科病例,如未在短时间内脱机,死亡率高。APACHEⅡ和TISS评分是病情危重程度有效评估指标。入ICU最初有创通气8 h内环境无明显改善,贸然降低呼吸机参数是不可取的。IMV 8~24 h,此阶段可能是该类病例转归关键期,临床观察以24 h为界较好。IMV〉24 h死亡风险大,以〉48 h者更甚。IMV〉48 h者危及生命主要因素可能是酸碱失衡等内环境问题,治疗侧重点应落于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纯有创机械通气 产科 重症监护病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化生长因子β型受体Ⅰ基因RNA干扰慢病毒载体的构建及其在人胚肺成纤维细胞中的表达 被引量:2
13
作者 林时辉 付娟 +1 位作者 王川江 刘琼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915-922,共8页
目的:构建转化生长因子β型受体Ⅰ(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beta receptorⅠ,TGFβRⅠ)基因RNA干扰(RNA interference,RNAi)慢病毒载体并在人胚肺成纤维细胞株MRC-5上鉴定其沉默效应。方法:构建4种针对人TGFβRⅠ基因不同干扰靶点... 目的:构建转化生长因子β型受体Ⅰ(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beta receptorⅠ,TGFβRⅠ)基因RNA干扰(RNA interference,RNAi)慢病毒载体并在人胚肺成纤维细胞株MRC-5上鉴定其沉默效应。方法:构建4种针对人TGFβRⅠ基因不同干扰靶点的慢病毒干扰载体,PCR筛选阳性克隆,测序鉴定,将筛选出的4种有效重组慢病毒干扰载体和其它辅助质粒一起共转染293T细胞并测定病毒滴度。最后将4种重组的慢病毒干扰载体分别感染MRC-5细胞,采用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它们对靶基因的沉默效率。结果:经双酶切鉴定和DNA测序,证实短发夹RNA正确插入慢病毒载体且插入的序列正确。4种重组慢病毒干扰载体经293T细胞成功包装后,其病毒滴度分别为:si RNA-1 6.37×107 TU/ml、si RNA-2 1.65×108 TU/ml、si RNA-3 4.50×108TU/ml、si RNA-4 2.31×108TU/ml,阴性对照组载体包装后的病毒滴度为:1.79×109 TU/ml。4种重组慢病毒干扰载体感染MRC-5细胞的效率均为93%左右。与正常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比较,在感染4种重组慢病毒干扰载体(si RNA-1~4)后,MRC-5细胞内TGFβRⅠm RNA表达水平均明显下降(P=0.000),其中TGFβRⅠ-si RNA-2下降最明显,沉默效率最好。Western blot结果与q RT-PCR结果一致,4种重组慢病毒干扰载体均能使MRC-5细胞内TGFβRⅠ蛋白表达明显下降(P=0.000),且TGFβRⅠ-si RNA-2干扰效率最大。结论:筛选并构建了能有效沉默TGFβRⅠ基因的最佳RNAi重组慢病毒载体——TGFβR-si RNA-2,从而为后续研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NA干扰 慢病毒载体 转化生长因子βⅠ型受体 人胚肺成纤维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症监护室目标监测感染控制范围的建立及应用 被引量:3
14
作者 袁巧 陈雪梅 +2 位作者 袁喆 杜渝平 黄慧哲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09-111,共3页
目的:建立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ICU)的月医院感染发病率的控制范围,为医院感染的控制提供一种科学的方法。方法:依据统计学医学参考值范围的原理:正态分布下曲线面积的规律,数值落在(-∞,x+1.64s)的区域概率为95%,若有数据... 目的:建立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ICU)的月医院感染发病率的控制范围,为医院感染的控制提供一种科学的方法。方法:依据统计学医学参考值范围的原理:正态分布下曲线面积的规律,数值落在(-∞,x+1.64s)的区域概率为95%,若有数据超出此值,则需要提醒临床科室注意;数值落在(-∞,x+2.33s)的区域概率为99%,若有数据超出此值,则表明质量失控。分别统计本院2011年1月至2012年6月呼吸ICU、神内ICU、中心ICU、神外ICU、心胸外ICU目标监测的资料,确立各ICU月医院感染发病率的预警限和控制限,于2012年7月至今对超出预警限的临床科室进行反馈,对超出控制限的临床科室进行反馈干预。结果:确立了各ICU月医院感染发病率的预警限和控制限,其中神外ICU月医院感染发病率的控制限是22.39%,2012年8月神外ICU的医院感染发病率超出控制限,分析反馈干预后,该ICU 9月至11月的医院感染发病率下降。结论:本文已确立ICU的月医院感染发病率的控制范围,可以此来判断ICU的医院感染的流行趋势,及时预警,作为各ICU比较的衡量标准,保证持续改进的质量控制过程,是一种值得推荐的科学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监护室 目标监测 控制范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创-无创序贯性机械通气治疗产科重症患者的疗效评价 被引量:2
15
作者 林时辉 高峰 徐昉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96-200,共5页
目的:探讨有创-无创序贯性机械通气在产科重症患者中的疗效评价。方法:纳入采用有创-无创序贯性机械通气的产科重症患者47例,采用单纯有创机械通气的产科重症患者42例,记录患者行机械通气前的基本生命体征和病种分类,统计分析两组患者... 目的:探讨有创-无创序贯性机械通气在产科重症患者中的疗效评价。方法:纳入采用有创-无创序贯性机械通气的产科重症患者47例,采用单纯有创机械通气的产科重症患者42例,记录患者行机械通气前的基本生命体征和病种分类,统计分析两组患者预后指标和并发症的发病情况。结果:序贯组与对照组一般情况基本处于同一基线水平,序贯组在住院病死率、有创通气时间、住ICU时间和VAP的发生率等情况都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产科危重患者采用有创-无创序贯性机械通气预后指标和并发症的情况明显改善,有效地提高了治疗效果,有创-无创序贯性机械通气针对产科危重患者这类特殊人群,有很好的临床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创-无创序贯性机械通气 重症产科 重症监护病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痫前期胎盘组织环状RNA表达谱的鉴定、验证与分析 被引量:3
16
作者 陈维 白宇翔 +3 位作者 饶海英 陶越兰 漆洪波 罗欣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620-626,共7页
目的:描绘人胎盘组织中环状RNA(circular RNA,circRNA)的表达谱,发现并验证子痫前期胎盘组织异常表达的circRNA,研究分析其可能的调控网络。方法: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子痫前期和正常胎盘组织中RNA进行测序和鉴定分析,并利用DeSeq2进行... 目的:描绘人胎盘组织中环状RNA(circular RNA,circRNA)的表达谱,发现并验证子痫前期胎盘组织异常表达的circRNA,研究分析其可能的调控网络。方法: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子痫前期和正常胎盘组织中RNA进行测序和鉴定分析,并利用DeSeq2进行差异性分析。然后利用qRT-PCR在组织水平上对分析结果进行验证。随后利用生物信息学对验证的差异性circRNA进行GO分析和KEGG通路分析。结果:测序结果显示,与正常胎盘组织相比,重度子痫前期胎盘共检测出300种异常表达的circRNA,包括151种高表达和149种低表达。qRT-PCR验证结果显示,hg38circ0014736 (1.418 0±0.106 5 vs. 1.044 0±0.127 1,P=0.035)和hsacirc0015382 (0.895 8±0.180 2 vs. 0.688 8±0.025 3,P=0.025)在子痫前期胎盘组织中高表达,hsacirc0007121(0.395 8±0.200 4 vs. 1.301 0±0.240 7,P=0.000)在子痫前期胎盘组织中明显下调。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这些异常表达的circRNA与预测到的靶miRNA及靶基因可能参与调节细胞增殖、缺氧应激、转录后调控等功能。结论:与正常胎盘组织相比,子痫前期胎盘组织存在异常表达的circRNA。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这些异常表达的circRNA或可以通过某些通路参与子痫前期发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痫前期 胎盘组织 环状RNA 高通量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度自噬对白介素-1β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中失控性炎症的调节作用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王川江 徐昉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5-20,共6页
目的:探究白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中的表达以及通过自噬调节IL-1β在ARDS中的作用。方法:将小鼠分为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模型组、LPS+3-甲基腺... 目的:探究白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中的表达以及通过自噬调节IL-1β在ARDS中的作用。方法:将小鼠分为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模型组、LPS+3-甲基腺嘌呤(3-methyladenine,3-MA)干预组和LPS+PBS对照组,每组随机分配5只C57BL/6雄性小鼠,通过ELISA检测小鼠血清、肺泡灌洗液中IL-1β的表达,RT-PCR对小鼠肺组织中IL-1β进行定量分析,Western blot检测LPS诱导的ARDS小鼠肺组织中微管相关蛋白LC3(LC3Ⅱ/LC3Ⅰ)以及P62表达,使用3-MA干预ARDS小鼠模型,后检测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γ-干扰素(interferon-γ,IFN-γ)等细胞因子以及自噬水平变化。结果:1LPS诱导ARDS小鼠模型中,IL-1β在外周血、肺泡灌洗液以及肺组织中的表达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值分别为0.000、0.000、0.021),Western blot检测P62蛋白逐步降低(F=14.376,P=0.005),LC3Ⅱ/LC3Ⅰ值逐步升高(F=53.799,P=0.000);23-MA处理ARDS小鼠模型后,IL-1β以及TNF-α、IL-6、IFN-γ等细胞因子在外周血、肺泡灌洗液以及肺组织中的表达较对照组和模型组明显降低(P<0.01),Western blot检测P62蛋白逐步降低(F=20.037,P=0.002),LC3Ⅰ/LC3Ⅱ值逐步升高(F=38.726,P=0.000)。结论:抑制过度自噬可降低IL-1β水平,减弱IL-1β的促炎作用,调控ARDS的失控性炎症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介素-1Β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自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利钠肽在评估机械通气脱机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8
作者 刘建 徐昉 刘琼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7年第6期862-864,共3页
1机械通气及其相关并发症机械通气(mechanical ventilation)最早在16世纪时由Vesalius最先提出,并用以治疗急性呼吸衰竭。在20世纪,MV其应用得到很大发展,并于1951年首次在手术室中使用。Bjorn Ibsen又提出将正压通气应用于脊髓灰质... 1机械通气及其相关并发症机械通气(mechanical ventilation)最早在16世纪时由Vesalius最先提出,并用以治疗急性呼吸衰竭。在20世纪,MV其应用得到很大发展,并于1951年首次在手术室中使用。Bjorn Ibsen又提出将正压通气应用于脊髓灰质炎患者,可显著提高其生存率,将正压通气在全球范围内用于治疗急性呼吸衰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利钠肽 机械通气 脱机 心力衰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梓醇对脑缺血后神经血管单元构筑的影响 被引量:25
19
作者 谭灵莉 崔丹丹 +2 位作者 祝慧凤 万东 任杰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44-48,共5页
目的结合神经行为学评价,研究地黄梓醇对局灶性脑缺血后神经血管单元构筑的影响。方法 SD大鼠18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梓醇组,每组6只。采用开颅电凝法制备局灶性脑缺血模型,造模成功后6h予梓醇进行干预(5 mg·kg-1,ip,qd&#... 目的结合神经行为学评价,研究地黄梓醇对局灶性脑缺血后神经血管单元构筑的影响。方法 SD大鼠18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梓醇组,每组6只。采用开颅电凝法制备局灶性脑缺血模型,造模成功后6h予梓醇进行干预(5 mg·kg-1,ip,qd×7d)。术后1、4、7、14 d采用平衡木漏脚率及肢体不对称应用实验进行行为学评分。末次评分后麻醉,灌注明胶墨汁显示血管,取脑组织切片,行神经胶质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免疫组织化学和尼氏染色分别显示星形胶质细胞和神经元。结果 (1)术后1d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各时点平衡木行走足滑落次数明显增加,肢体不对称使用率为63.3%(P<0.01);术后4 d,梓醇组大鼠肢体不对称使用率下降为51.7%,与模型组58.3%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后7、14 d,大鼠的健侧与患侧应用次数差值缩小,肢体不对称使用率分别为31.7%和13.3%,与模型组58.3%和53.3%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但均未恢复至假手术组水平。(2)脑缺血后14 d,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微血管稀疏,变短,丢失42.4%(P<0.01),神经元数目减少66.5%(P<0.01)、胞体固缩、尼氏小体淡染,数目减少,星形胶质细胞数目增多2.3倍(P<0.01)、胞体肥大、分支增多增粗;与模型组相比,梓醇组微血管分布密集(P<0.01),神经元数目增多29.3%(P<0.05),反应性星形胶质细胞减少20.2%(P<0.05),胞体体积较小,接近于正常、分支数目不如模型组多。结论梓醇对局灶性脑缺血后引起的神经血管单元病变有明显的保护作用,且能促进脑缺血后神经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梓醇 脑缺血 神经血管单元构筑 神经行为学 肢体 不对称实验 平衡木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梓醇多效性相关信号通路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20
作者 王静欢 邹利 +3 位作者 万东 祝慧凤 王园 秦蕾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189-1194,共6页
梓醇是一种环烯醚萜类化合物,具有广泛的药理活性,包括抗脑缺血损伤、抗老年性痴呆、抗炎、抑制毛细血管通透性、止痛、抗肿瘤、缓泻、降血糖、保肝及抗衰老等多种药理作用。该文总结了目前梓醇研究所涉及的信号通路,包括:NF-κB信号通... 梓醇是一种环烯醚萜类化合物,具有广泛的药理活性,包括抗脑缺血损伤、抗老年性痴呆、抗炎、抑制毛细血管通透性、止痛、抗肿瘤、缓泻、降血糖、保肝及抗衰老等多种药理作用。该文总结了目前梓醇研究所涉及的信号通路,包括:NF-κB信号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BDNF/Trk B信号通路、JAK2/STAT3血管新生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TGF-β/Smad信号通路、乙酰胆碱信号通路等,以此加深对梓醇分子信号机制的理解和认识,为梓醇后续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梓醇 信号通路 PI3K/AKT BDNF ACH JAK2/STAT3 MAPK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