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06篇文章
< 1 2 6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考虑波浪频谱与电气损耗的直驱波浪发电装置最优谐振控制方法
1
作者 翟英岑 彭继慎 +1 位作者 林泽川 肖曦 《太阳能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63-668,共6页
提出一种改进的谐振控制方法,首先建立包含系统模型、完整波浪频谱和电气损耗模型的目标函数,随后使用粒子群算法求解得到最优谐振控制参数,从而最终实现最大化的电能输出。最后,通过数值仿真验证所提出方法的有效性。
关键词 波浪发电 平均机械功率 能量优化控制 电气损耗 平均电气功率 粒子群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RBF神经网络的非线性反步积分滑模MPPT控制 被引量:1
2
作者 任志玲 毛奕栋 《电气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61-368,共8页
针对最大功率点跟踪(Maximum power point tracking, MPPT)算法中传统滑模控制存在收敛速度慢、抖振显著等不足,提出一种基于RBF神经网络的光伏系统非线性反步积分滑模(Nonlinear backstepping integral sliding mode control, NBISMC)... 针对最大功率点跟踪(Maximum power point tracking, MPPT)算法中传统滑模控制存在收敛速度慢、抖振显著等不足,提出一种基于RBF神经网络的光伏系统非线性反步积分滑模(Nonlinear backstepping integral sliding mode control, NBISMC)最大功率点跟踪策略。首先,采用RBF神经网络对各种气象条件下的光伏电池输出电压进行预测;其次,设计非线性积分滑模面以改善传统滑模控制存在稳态误差及超调量大的问题;最后,设计新型指数趋近律,在加快收敛速度的同时有效削弱了系统高频抖振;通过Lyapunov函数分析非线性反步积分滑模控制的可达性与稳定性,并在静态、动态和遮光条件下进行仿真试验。仿真试验结果表明,在温度和光照强度发生变化的工况下,相比于传统滑模控制,基于RBF神经网络的非线性反步积分滑模控制能在各种气象条件下快速、准确地跟踪光伏系统最大功率点,具有较强的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大功率点跟踪 非线性积分滑模 新型指数趋近律 抖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溜井卸矿冲击气流与诱导粉尘控制研究现状及展望
3
作者 常德强 孙照宾 +3 位作者 赫伟东 林秀丽 王俊杰 柳静献 《金属矿山》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65-174,共10页
溜井卸矿过程中高速冲击气流诱导的粉尘扩散是金属矿山井下作业环境污染与职业健康的主要威胁之一。系统梳理了溜井卸矿冲击气流的形成机制及其与粉尘的协同运动规律,总结了密闭控尘、泄压井分压、喷雾降尘、通风除尘、泡沫降尘与除尘... 溜井卸矿过程中高速冲击气流诱导的粉尘扩散是金属矿山井下作业环境污染与职业健康的主要威胁之一。系统梳理了溜井卸矿冲击气流的形成机制及其与粉尘的协同运动规律,总结了密闭控尘、泄压井分压、喷雾降尘、通风除尘、泡沫降尘与除尘器除尘6类主流控尘技术的原理及适用性。研究表明,现有技术虽能有效缓解粉尘污染,但由于溜井结构限制,部分降尘手段应用困难,存在风流控制措施有限、喷嘴可靠性低、除尘器能耗高、设备维护频繁及风流与粉尘协同控制不足等瓶颈问题;尤其缺乏对气流—粉尘耦合作用机制的系统研究。针对当前瓶颈问题,提出了深化多因素耦合的理论与试验研究,优化溜井断面尺寸与支岔溜井角度、长度,开发高效气流控制技术,研发符合溜井卸矿产尘特征的降尘技术与装备,以及构建“气流卸放—封闭隔离—粉尘净化”多元协同控制体系等未来研究方向。通过上述研究与实践,有望进一步提升溜井粉尘控制水平,为矿山作业人员创造更健康、更安全的工作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山溜井 冲击风流 诱导粉尘 协同控制 降尘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算术优化算法的光伏多峰最大功率点跟踪控制
4
作者 刘春喜 黄远航 +2 位作者 周立 李世纪 林枝伟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3期36-46,共11页
局部遮阴条件下光伏阵列的功率-电压特性曲线出现多个峰值,传统最大功率点跟踪(maximum power point tracking, MPPT)技术无法准确追踪到全局最大功率点。针对该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改进算术优化算法(improved arithmetic optimization alg... 局部遮阴条件下光伏阵列的功率-电压特性曲线出现多个峰值,传统最大功率点跟踪(maximum power point tracking, MPPT)技术无法准确追踪到全局最大功率点。针对该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改进算术优化算法(improved arithmetic optimization algorithm, IAOA)的MPPT控制方法。首先,采用Sobol序列生成均匀分布的初始种群,增加种群多样性。其次,为了平衡算术优化算法(arithmetic optimization algorithm, AOA)的全局搜索和局部开发能力,对AOA中数学优化器加速函数的权重进行重构。最后,在AOA的位置更新中引入Lévy飞行策略,并将准反向学习用于每次更新后的最佳解,增强了算法的收敛速度和跳出局部最优的能力。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将改进后的算法应用于MPPT控制中,能够在不同的局部遮阴及光照突变条件下准确、快速地跟踪到全局最大功率点,且功率振荡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伏系统 最大功率点跟踪 局部遮阴 算术优化算法 Lévy飞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预设性能控制的多永磁同步电机速度一致性控制
5
作者 李逃昌 丛树源 侯利民 《电工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4期4522-4533,共12页
为了提高多永磁同步电机(PMSM)速度调节系统的一致性控制性能,该文提出一种基于预设性能控制(PPC)的多PMSM速度一致性控制方法。首先,将多智能体一致性控制思想引入到多电机速度调节系统中,将每个PMSM调速系统看成一个智能体,利用多智... 为了提高多永磁同步电机(PMSM)速度调节系统的一致性控制性能,该文提出一种基于预设性能控制(PPC)的多PMSM速度一致性控制方法。首先,将多智能体一致性控制思想引入到多电机速度调节系统中,将每个PMSM调速系统看成一个智能体,利用多智能体系统自组织协同特性来解决多PMSM的速度一致性协同控制问题。其次,设计基于PPC的PMSM多智能体系统速度一致性控制协议,通过预先设置系统的动态和稳态过程,增强多PMSM速度一致性控制系统的同步控制性能。同时,引入超扭扩张状态观测器(STESO)来观测系统中的扰动,并在速度一致性控制协议中进行实时补偿,进而提高系统的鲁棒性。最后,通过一系列对比实验验证了该文所提方法的可行性及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永磁同步电机 多智能体 预设性能控制 超扭扩张状态观测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有源桥变换器的新型双重移相电流应力优化控制策略
6
作者 刘春喜 王涛 田迎澳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88-98,共11页
针对双有源桥变换器双重移相控制时输入输出电压调节比不匹配时的电流应力过高问题,提出一种新型双重移相调制下的电流应力分段优化控制策略,通过降低电感电压的方式来降低电流应力,从而提高系统效率。首先分析了新型双重移相调制的工... 针对双有源桥变换器双重移相控制时输入输出电压调节比不匹配时的电流应力过高问题,提出一种新型双重移相调制下的电流应力分段优化控制策略,通过降低电感电压的方式来降低电流应力,从而提高系统效率。首先分析了新型双重移相调制的工作原理,验证了降低电感电压可以明显降低电流应力。然后考虑不同的传输功率和电压调节比,对相应工作区间的电流应力进行分段优化,推导出最小电流应力下的最优移相比组合,并结合电流应力分段优化设计了闭环控制策略。最后搭建了双有源桥变换器实验样机,并进行了实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与其他优化控制相比,所提控制策略在低到中功率范围电流应力和回流功率更小,负载突变时的动态响应速度更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有源桥变换器 双重移相 电流应力 回流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智能体深度强化学习优化的机器人导纳控制
7
作者 李逃昌 李健璋 +1 位作者 侯利民 金海波 《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34-143,共10页
针对固定参数主动柔顺控制受机器人内部参数不确定等建模误差影响导致轨迹精度不高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多智能体深度确定性策略梯度(MA-DDPG)的机器人自适应导纳控制方法。首先,基于机器人模型建立导纳控制器。其次,将深度确定性策略梯... 针对固定参数主动柔顺控制受机器人内部参数不确定等建模误差影响导致轨迹精度不高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多智能体深度确定性策略梯度(MA-DDPG)的机器人自适应导纳控制方法。首先,基于机器人模型建立导纳控制器。其次,将深度确定性策略梯度(DDPG)算法与导纳控制相结合,设计了一种由DDPG智能体直接输出导纳参数的自适应导纳控制器。针对其收敛速度慢和控制效果不好的问题,在自适应导纳控制算法中引入多智能体思想,将每一个导纳控制参数作为一个智能体的输出,采用集中式训练分布式执行架构的MA-DDPG算法对导纳控制器参数进行协同优化。最后,通过对比深度强化学习仿真训练效果以及自适应导纳控制在期望轨迹上的受力实验效果,验证了所提方法的可行性与有效性。实验数据表明,与其他深度强化学习算法的自适应导纳控制相比,所提方法的仿真训练收敛速度提高了65.88%,轨迹精度提高了63.3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人 深度强化学习 导纳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智能体系统一致性的多永磁同步电机转速协同控制方法
8
作者 侯利民 赵世杰 +3 位作者 兰骁儒 李政龙 任一夫 张品佳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4034-4045,I0039,共13页
针对当前多电机转速协同控制采用耦合结构存在灵活性差、可靠性低和结构复杂等问题,该文提出一种基于多智能体系统一致性的多永磁同步电机转速协同控制方法。首先,将单电机矢量控制系统视作智能体,并利用无向通信网络与邻居智能体实现... 针对当前多电机转速协同控制采用耦合结构存在灵活性差、可靠性低和结构复杂等问题,该文提出一种基于多智能体系统一致性的多永磁同步电机转速协同控制方法。首先,将单电机矢量控制系统视作智能体,并利用无向通信网络与邻居智能体实现信息交互,故可以将多电机转速协同控制问题转化为多智能体系统一致性问题。通过设计一致性协议保证一致性误差在固定时间内收敛,利用设计的自适应扰动观测器估计系统中的未知扰动并前馈补偿到一致性协议中,从而得到期望的q轴电流。然后,基于超螺旋算法设计固定时间终端滑模电流控制器。最后,通过实验结果验证该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与偏差耦合控制进行对比可知,所提方法具有良好的协同控制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永磁同步电机 耦合控制 多智能体系统 一致性协议 终端滑模电流控制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电力领域的知识图谱与大模型融合关键技术及其典型应用 被引量:1
9
作者 闫玮丹 齐冬莲 +2 位作者 闫云凤 彭继慎 郭炳延 《高电压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747-1762,共16页
大语言模型(large language model,LLM)及其衍生的多模态大模型因其强大的生成能力、泛化能力引发了AI新变革,但存在幻觉问题、可解释性差等不足。知识图谱(knowledge graph,KG)具备推理结果可解释、可增量知识更新等能力,但交互能力较... 大语言模型(large language model,LLM)及其衍生的多模态大模型因其强大的生成能力、泛化能力引发了AI新变革,但存在幻觉问题、可解释性差等不足。知识图谱(knowledge graph,KG)具备推理结果可解释、可增量知识更新等能力,但交互能力较差。该文综述了知识图谱与大模型技术的发展历程、关键技术、优势与局限。针对电力数据与业务特点,分析了两者应用于电力领域的主流方法,建立了面向电力领域的知识图谱与大模型相融合的技术架构,重点分析了各应用场景的可行性,并指出了未来面临的挑战和可能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图谱 大语言模型 人工智能 设备运检 电力调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PC三电平LCL型并网逆变器事件触发模型预测控制 被引量:3
10
作者 徐可 刘春喜 +1 位作者 林枝伟 洪方瑞 《电工电能新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3-33,共11页
针对二极管中点钳位(NPC)型三电平并网逆变器使用有限控制集-模型预测控制(FCSMPC)时出现的计算负担大和开关行为冗长等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事件触发机制的简化模型预测控制策略。该策略通过在传统模型预测控制方法基础上引入大扇... 针对二极管中点钳位(NPC)型三电平并网逆变器使用有限控制集-模型预测控制(FCSMPC)时出现的计算负担大和开关行为冗长等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事件触发机制的简化模型预测控制策略。该策略通过在传统模型预测控制方法基础上引入大扇区划分和判断机制,有效降低需要遍历和优化的开关矢量数量,从而减少计算时间。同时,应用有源阻尼技术,抑制了系统运行中LCL型滤波器谐振的风险。根据不等式近似理论,推导出事件触发控制的状态误差预设阈值,达到事件触发边界时,控制规则改变并触发FCS-MPC,避免了冗余操作,减少开关切换次数,从而降低系统的开关损耗。通过对比实验,验证了所提控制方法相对于传统比例积分空间矢量脉宽调制控制和代价函数优化模型预测控制方法的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电平并网逆变器 事件触发机制 模型预测控制 开关损耗 有源阻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型VSVPWM逆变器的无差拍鲁棒预测控制 被引量:2
11
作者 孙华泽 刘春喜 +1 位作者 洪方瑞 徐金荣 《电工电能新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5-23,共9页
针对中点钳位型逆变器采用无差拍预测电流控制时电感参数失配和使用虚拟空间矢量脉宽调制分别导致控制精度低和共模电压大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新型虚拟空间矢量脉宽调制的无差拍鲁棒预测控制方法。首先,通过有源阻尼方法消除LCL型滤波... 针对中点钳位型逆变器采用无差拍预测电流控制时电感参数失配和使用虚拟空间矢量脉宽调制分别导致控制精度低和共模电压大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新型虚拟空间矢量脉宽调制的无差拍鲁棒预测控制方法。首先,通过有源阻尼方法消除LCL型滤波器所带来的谐振问题。其次,设计降阶型扩张状态观测器,可在系统出现扰动时进行补偿。最后,重新定义虚拟电压空间矢量脉宽调制,即忽略正小矢量,采用负小矢量和中矢量进行合成。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提高系统的鲁棒性和抑制共模电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PC型并网逆变器 无差拍预测电流控制 有源阻尼 扩张状态观测器 改进型VSVPW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动态矩阵控制的混合三电平双有源桥变换器回流功率优化
12
作者 刘文强 刘春喜 蔡金汕 《电气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0-159,共10页
针对扩展移相控制下混合三电平双有源桥直流电/直流电(Direct current direct current,DC-DC)变换器普遍存在回流功率大、动态响应慢、鲁棒性不强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输出电压动态矩阵控制与卡罗需-库恩-塔克条件(Karush-Kuhn-Tucker,K... 针对扩展移相控制下混合三电平双有源桥直流电/直流电(Direct current direct current,DC-DC)变换器普遍存在回流功率大、动态响应慢、鲁棒性不强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输出电压动态矩阵控制与卡罗需-库恩-塔克条件(Karush-Kuhn-Tucker,KKT)实现回流功率优化的混合控制策略。建立了传输功率数学模型,对回流功率特性进行分析,并推导了在不同工作模式下实现最小回流功率的最优移相比组合;从预测模型、滚动优化和反馈校正三个步骤阐述了动态矩阵控制预测电压实现过程,提高系统的动态性能。最后,通过与传统扩展移相控制以及传输功率误差最小控制进行比较,仿真和试验结果表明,所提控制策略可以在全功率范围内实现回流功率的优化,同时也改善了变换器的动态响应性能,验证了该方法的正确性与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三电平双有源桥变换器 扩展移相控制 KKT条件 动态矩阵控制 回流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单虚拟惯量系数的双馈风机构网控制策略
13
作者 郭思远 景志滨 +4 位作者 李洪波 陈磊 刘石川 闫桂红 邢华栋 《智慧电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4-30,共7页
针对不减载构网型风机一次调频稳态偏离最大功率点跟踪(MPPT)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单虚拟惯量系数的双馈风机构网控制策略。通过阻尼转矩法发现参考功率控制与电压环存在负阻尼作用,利用延时惯性环节替代虚拟同步机控制,在RT-LAB实时仿真... 针对不减载构网型风机一次调频稳态偏离最大功率点跟踪(MPPT)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单虚拟惯量系数的双馈风机构网控制策略。通过阻尼转矩法发现参考功率控制与电压环存在负阻尼作用,利用延时惯性环节替代虚拟同步机控制,在RT-LAB实时仿真平台进行实验仿真。仿真分析表明,所提方法可有效实现频率的暂态支撑,在稳态时回归MPPT模式,保证了构网型双馈风机系统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馈风电机组 虚拟同步控制 频率响应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相交错并联Buck变换器的高阶滑模自抗扰控制
14
作者 巫庆辉 申世伟 +1 位作者 成凯 唐国盛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0-27,共8页
针对三相交错并联Buck变换器工作时受多源干扰进而影响系统均流效果和动态性能的问题,提出一种高阶滑模自抗扰内外环级联控制策略。首先,在电压外环采用超螺旋滑模自抗扰控制,在超螺旋滑模控制器的设计中引入扰动信息,通过扩张状态观测... 针对三相交错并联Buck变换器工作时受多源干扰进而影响系统均流效果和动态性能的问题,提出一种高阶滑模自抗扰内外环级联控制策略。首先,在电压外环采用超螺旋滑模自抗扰控制,在超螺旋滑模控制器的设计中引入扰动信息,通过扩张状态观测器对系统集总扰动进行估计和补偿;其次,在电流内环引入自适应机制,实现超螺旋滑模切换增益的动态调整。最后,采用Lyapunov稳定性理论对提出的级联控制策略进行设计,保证了控制策略的稳定性。实验结果验证了所提控制策略比传统自抗扰控制具有更优异的鲁棒性和动态响应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相交错 超螺旋滑模控制 自抗扰控制 自适应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VPWM控制技术的串联补偿装置设计 被引量:3
15
作者 陈伟华 李丽 +1 位作者 彭继慎 闫孝姮 《控制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36-240,共5页
柔性交流输电系统(FACTS)技术在提高电力系统运行稳定性和用电效率等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即在FACTS技术的基础上对静止同步串联补偿器(SSSC)的数学模型和控制技术进行研究,并试将其应用到中低压电网中。先对配电网串联补偿装置的拓... 柔性交流输电系统(FACTS)技术在提高电力系统运行稳定性和用电效率等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即在FACTS技术的基础上对静止同步串联补偿器(SSSC)的数学模型和控制技术进行研究,并试将其应用到中低压电网中。先对配电网串联补偿装置的拓扑结构和控制技术的仿真模型再到小型模拟实验调试进行了深入细致研究,最后设计了以DSP+CPLD为核心芯片的模拟串联补偿装置控制系统,该串联补偿装置的控制系统是基于静止同步串联补偿器(SSSC)在配电网中的应用,它可以改变系统电压、电流、相角等参数来提高电力系统运行的稳定性。经Matlab仿真对配电网系统模型的分析和实验室对小型串联补偿装置控制系统的波形验证结果观察,该串联补偿装置控制技术可行,其对动态的无功补偿大大地提高了电网的功率因数,使串联补偿装置的控制系统性能得到了极大地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电压矢量脉宽调制 逆变电路 拓扑结构 空间电压矢量调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简化的PMSM自抗扰控制技术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洪珠 孙佳月 《控制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136-1140,共5页
针对于永磁同步电机(Permanent Magnet Synchronous Motor,PMSM)的直接转矩调速系统相对复杂、难以控制的特点,加之引入传统自抗扰控制器后系统鲁棒性差。研究了一种简化的自抗扰控制器(Auto-disturbance rejection controller,ADRC),... 针对于永磁同步电机(Permanent Magnet Synchronous Motor,PMSM)的直接转矩调速系统相对复杂、难以控制的特点,加之引入传统自抗扰控制器后系统鲁棒性差。研究了一种简化的自抗扰控制器(Auto-disturbance rejection controller,ADRC),该控制策略因减少了整定参数而提高了系统的误差估计补偿、抗干扰能力以及响应速度。该系统的转矩和磁链脉动明显降低。通过仿真和实验分析,对比空载和带载的不同情况,结果表明,基于自抗扰控制的PMSM控制系统具有良好的动态性能,验证了所述控制策略的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磁同步电机 自抗扰控制 仿真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速恒频双馈异步发电机组的控制技术 被引量:2
17
作者 刘尹霞 刘峰 《兵工自动化》 2006年第1期67-68,共2页
基于8XC196MC单片机的双馈风力发电机组控制系统,由两个不同变流器、复合斩波器、双馈电机、8XC196MC微控制器系统等组成。运行时机组的两个控制环同时工作,实现变速恒频。低于额定风速时,通过整流器及逆变器控制双馈异步发电机的电磁转... 基于8XC196MC单片机的双馈风力发电机组控制系统,由两个不同变流器、复合斩波器、双馈电机、8XC196MC微控制器系统等组成。运行时机组的两个控制环同时工作,实现变速恒频。低于额定风速时,通过整流器及逆变器控制双馈异步发电机的电磁转矩,实现对风力机的转速控制;反之采用节距调节的方法除去多余的能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力发电机 变速恒频 双馈异步发电机 单片机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ESO分数阶滑模调节的PMSM模型预测转矩控制 被引量:4
18
作者 侯利民 李锐 +1 位作者 王巍 王禹 《控制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33-438,449,共7页
为了提高永磁同步电机调速系统的性能,提出一种基于扩张状态观测器的分数阶滑模预测转矩控制策略。采用扩张状态观测器对电机的综合扰动项、定子电流和反电动势进行实时观测,可快速准确得到它们的估计值并进行补偿;利用估计值构建分数... 为了提高永磁同步电机调速系统的性能,提出一种基于扩张状态观测器的分数阶滑模预测转矩控制策略。采用扩张状态观测器对电机的综合扰动项、定子电流和反电动势进行实时观测,可快速准确得到它们的估计值并进行补偿;利用估计值构建分数阶滑模控制器来削弱系统抖振并提高鲁棒性;利用转矩和磁链无差拍预测控制,减少了遍历次数并降低了计算复杂度。通过仿真和半实物平台进行了验证,所得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方法能有效提升系统的鲁棒性,使电机具有良好的动态和静态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磁同步电机 分数阶滑模 扩张状态观测器 模型预测转矩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黏菌算法的光伏多峰值MPPT控制 被引量:12
19
作者 任志玲 毛奕栋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21-428,共8页
针对传统最大功率点跟踪技术在局部遮阴等天气条件下存在无法追踪到全局最大功率点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改进黏菌算法的MPPT控制。首先,对太阳电池模型及多峰值特性进行分析;其次,在黏菌算法中引入领导者策略和基于最优个体的凸透镜反向... 针对传统最大功率点跟踪技术在局部遮阴等天气条件下存在无法追踪到全局最大功率点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改进黏菌算法的MPPT控制。首先,对太阳电池模型及多峰值特性进行分析;其次,在黏菌算法中引入领导者策略和基于最优个体的凸透镜反向学习策略,在提高算法计算精度、收敛速度的同时克服了算法易“早熟”现象;最后,根据光伏阵列最大功率输出特性分别确定算法优化模型、初始化位置及重启机制。仿真与实验结果表明:基于改进黏菌算法的MPPT控制能快速、准确地跟踪到全局最大功率点,有效规避陷入局部最优问题,提高了光伏系统的转换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伏发电 最大功率点跟踪 优化 局部遮阴 改进黏菌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ESMDO的级联双模型永磁同步电机鲁棒控制 被引量:1
20
作者 侯利民 李坤 +2 位作者 王巍 尹玉萍 王禹 《控制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324-1334,共11页
考虑永磁同步电机调速控制系统中传统电流环数学模型的耦合非线性,结合无模型控制的优势,提出了一种基于扩展滑模观测器(extended sliding mode disturbance observer,ESMDO)的级联双模型永磁同步电机鲁棒控制方法,有效解决了传统PI控... 考虑永磁同步电机调速控制系统中传统电流环数学模型的耦合非线性,结合无模型控制的优势,提出了一种基于扩展滑模观测器(extended sliding mode disturbance observer,ESMDO)的级联双模型永磁同步电机鲁棒控制方法,有效解决了传统PI控制器的鲁棒性差、动态响应慢的问题。首先,在转速环利用传统永磁同步电机数学模型设计了引入自校正开关增益的离散滑模转速控制器,通过离散的ESMDO观测综合扰动项并进行补偿。然后,在考虑电机参数的不确定性和外部扰动的情况下,建立了电流环超局部模型,设计了基于离散的ESMDO的无模型无差拍电流预测控制器。最后,以PI控制为对比方法进行仿真分析,仿真结果表明了所提方法的可行性与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磁同步电机 离散滑模控制 无模型控制 扩展滑模扰动观测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