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30篇文章
< 1 2 24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年冻土区石油污染土物理性质、石油迁移及修复现状 被引量:2
1
作者 晏忠瑞 黄健 +2 位作者 万旭升 路建国 刘志良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336-1347,共12页
随着多年冻土区石油资源的开发,石油污染问题日益严重。本文概述了多年冻土区石油污染土的物理性质和修复技术,以及石油污染物的迁移规律和模型。通过回顾相关研究发现:①在微观结构上,多年冻土区石油污染土平均孔隙度没有变化,但孔径增... 随着多年冻土区石油资源的开发,石油污染问题日益严重。本文概述了多年冻土区石油污染土的物理性质和修复技术,以及石油污染物的迁移规律和模型。通过回顾相关研究发现:①在微观结构上,多年冻土区石油污染土平均孔隙度没有变化,但孔径增大,孔隙数量减少,各向异性程度降低。②土壤受到石油污染后,其导热率和冻结温度会显著降低,从而减少了土壤冻结成冰的分凝量和冻胀量。③位于多年冻土上部活动层的石油随冻融循环调控水分而发生迁移,而低渗透率的多年冻土层是有效阻止石油垂直迁移的天然屏障。④现有的石油迁移模型可分为两类:一是非水相流体在多孔介质中的渗流模型,二是非水相流体在多孔介质中的浓度分布模型。多年冻土区石油迁移模型的建立受多种因素的影响,特别是要考虑多年冻土区特殊的气候条件,如低温、淋滤和冻融循环等。⑤多年冻土区石油污染土壤的修复技术包括物理、化学和生物修复。其中,物理修复是应急首选,快速高效但成本较高;化学修复效果明显,但易造成二次污染;生物修复经济环保,但在多年冻土区受到诸多限制,且时效性长。总体而言,由于多年冻土区的石油污染场地的复杂性和多变性,单一的修复技术往往难以解决污染问题,联合使用物理、化学和生物修复方法是未来重要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年冻土区 石油污染 物理性质 迁移过程 修复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流学科背景下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实验室建设与管理 被引量:5
2
作者 王琨 吕栋梁 +2 位作者 卢聪 王其军 方全堂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46-250,共5页
西南石油大学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科是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依托该学科建成了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油气开发国家虚拟仿真中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水平对世界一流学科建设至关重要。文章... 西南石油大学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科是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依托该学科建成了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油气开发国家虚拟仿真中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水平对世界一流学科建设至关重要。文章从加强实验室内涵建设和提高实验室管理水平两个维度阐述了实验室工作对石油与天然气工程一流学科建设的推进作用,明确提出了建设和发展的具体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室建设 实验室管理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 一流学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南部中二叠统茅口组古岩溶地貌恢复及其石油地质意义 被引量:60
3
作者 肖笛 谭秀成 +5 位作者 山述娇 陈韵骐 夏吉文 杨坚 周涛 程遥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992-2002,共11页
中二叠统茅口组是四川盆地南部重要的天然气产层之一。在中二叠世末期由东吴运动引起的地层暴露和风化淋滤的影响下,茅口组海相碳酸盐岩发育了风化壳岩溶型储层,但其岩溶古地貌迄今未得到准确恢复,影响了对茅口组碳酸盐岩储层分布的正... 中二叠统茅口组是四川盆地南部重要的天然气产层之一。在中二叠世末期由东吴运动引起的地层暴露和风化淋滤的影响下,茅口组海相碳酸盐岩发育了风化壳岩溶型储层,但其岩溶古地貌迄今未得到准确恢复,影响了对茅口组碳酸盐岩储层分布的正确认识。本文以录井、测井及岩心等资料的综合分析为依托,通过地层精确划分、对比以及等时地层格架的建立,在茅口组顶部侵蚀面上、下地层中优选并确定了长一段顶面和茅三段底面两个全区稳定分布的、近等时的地层界面作为恢复岩溶古地貌的基准面。在分别编制研究区残余地层等厚图和印模地层等厚图的基础上,采用残余地层厚度法和印模地层厚度法,运用Surfer软件分别恢复了研究区龙潭组沉积前的岩溶古地貌和长一段沉积后茅口组顶部潜山地貌。这两种方法恢复的茅口组顶部古地貌所反映的地形起伏变化和总体格局基本一致,可以划分出岩溶台地、岩溶斜坡和岩溶盆地3个二级地貌单元以及溶丘、残丘、丘丛、浅洼、浅谷等次一级地貌单元。指出岩溶台地主要以泸州古隆起为核心向四周展布,整体地势较平缓,山体多呈圆丘状,低矮坡缓,不发育峰丛地貌;岩溶斜坡分布于岩溶台地外围,其中的岩溶缓坡主要展布于研究区北部和东部,岩溶台地西缘则表现出岩溶陡坡地貌;岩溶盆地分布于研究区西南部的宜宾、沐川、绥江等地区,地势平坦,以平原地貌为主。茅口组岩溶古地貌单元与大型储集空间及油气产出状况关系的分析表明,岩溶古地貌控制了岩溶型储层的发育与分布,进而控制了天然气产量的分布。指出岩溶缝洞型储层在岩溶台地和岩溶斜坡上基本同等发育,岩溶台地为重点勘探的有利区带,岩溶陡坡带则是最有利的勘探区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地貌恢复 风化壳岩溶 岩溶储层 茅口组 四川盆地南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稠油石油酸盐及其对稠油乳化降粘应用研究 被引量:14
4
作者 崔盈贤 唐晓东 +3 位作者 孟科全 陈广明 胡星琪 刘冬梅 《应用化工》 CAS CSCD 2008年第12期1409-1412,共4页
以辽河稠油为原料,采用脱酸剂法,对稠油中的石油酸进行抽提,然后分离出石油酸盐回注到稠油中,进行乳化降粘。考察了复合萃取剂用量、抽提相分离温度、相分离时间、脱酸剂油比、碱酸摩尔比及萃取次数等因素对抽提酸效果的影响。确定了抽... 以辽河稠油为原料,采用脱酸剂法,对稠油中的石油酸进行抽提,然后分离出石油酸盐回注到稠油中,进行乳化降粘。考察了复合萃取剂用量、抽提相分离温度、相分离时间、脱酸剂油比、碱酸摩尔比及萃取次数等因素对抽提酸效果的影响。确定了抽提酸的最佳工艺条件:复合萃取剂用量60%,碱酸摩尔比1.0,剂油比2.0,80℃保温分相2 h,在该条件下,分三级萃取,环烷酸抽提效率达到92.20%,脱酸剂收率可达96.18%;并测试了石油酸盐对稠油的乳化降粘性能,结果表明,稠油石油酸盐与其它表面活性剂进行简单复配,对辽河稠油和渤海稠油等环烷基或中间基稠油有明显的乳化降粘效果,降粘率分别达到90%和80%以上,具有较好的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 石油酸盐 抽提 乳化降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相法制备石油磺酸盐的反应条件优化 被引量:11
5
作者 周明 蒲万芬 赵金洲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32-134,共3页
测定了大港油田羊三木油区减二线油和减四线油的蜡、沥青质、芳烃含量,结果表明两者蜡和沥青质含量均较少,可不经处理用于磺化,其芳烃含量分别为42.4%或38.2%。以氮气抽提发烟硫酸而得稀释SO3气体作为磺化剂,得出减二线油直接磺化粗产... 测定了大港油田羊三木油区减二线油和减四线油的蜡、沥青质、芳烃含量,结果表明两者蜡和沥青质含量均较少,可不经处理用于磺化,其芳烃含量分别为42.4%或38.2%。以氮气抽提发烟硫酸而得稀释SO3气体作为磺化剂,得出减二线油直接磺化粗产品率比减四线高出12.3%,因而选用了减二线油进行合成。但要提高磺化产率,需进行复配优化处理,筛选大港减二线油与重烷基苯以6∶4进行复配,粗产品的收率达到90.3%。并在此基础上,以中和值、活性物含量、不磺化物含量和无机盐部分作为评价指标,对磺化反应影响因素进行了优化:反应温度50~55℃,反应时间5h,SO3气体平均浓度4.5g/L,稀释混合气流速为140L/h。经中和后无需分离直接得到了性能稳定的石油磺酸盐表面活性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相法 复配 石油磺酸盐 反应条件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油套管偏磨后剩余强度的模拟分析 被引量:10
6
作者 于浩 练章华 +4 位作者 冯智 于文明 刘永辉 张强 王付会 《润滑与密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25-31,共7页
基于钻柱接头与套管磨损试验结果,采用Dawson和White的能量损失磨损理论计算得到套管磨损系数。运用ABAQUS建立钻柱接头-套管偏磨的三维有限元模型,采用二次开发的Umeshmotion子程序和Arbitrary Lagrange-Euler自适应网格技术准确模拟... 基于钻柱接头与套管磨损试验结果,采用Dawson和White的能量损失磨损理论计算得到套管磨损系数。运用ABAQUS建立钻柱接头-套管偏磨的三维有限元模型,采用二次开发的Umeshmotion子程序和Arbitrary Lagrange-Euler自适应网格技术准确模拟钻进过程中的套管局部偏磨过程,并对磨损后的套管的剩余抗挤和抗内压强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套管磨损后的形状为"月牙形",且磨损最大深度与磨损时间呈非线性关系,而套管剩余强度与磨损最大深度近似呈线性关系;套管磨损对剩余抗挤强度影响最大,当剩余壁厚小于50%时,套管失去抵抗外挤作用的能力,但仍然具有一定的抗内压强度;发生偏磨后的套管被外挤和内压载荷作用而破坏的形式分别为挤扁毁坏和拉断毁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套管 偏磨 剩余强度 破坏形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析石油钻井作业中的环境污染 被引量:13
7
作者 邓昌松 练章华 +2 位作者 周进 周华 肖春雪 《安全与环境工程》 CAS 2011年第4期48-51,共4页
油气田钻井作业是一个高风险、高污染、高能耗的行业,对水体、大气、土壤均有不同程度的污染,因此分析钻井作业对环境产生的污染,可以使相关作业人员更好地了解污染来源,以便采取有效的措施控制或减轻污染。本文分析了钻井作业中存在的... 油气田钻井作业是一个高风险、高污染、高能耗的行业,对水体、大气、土壤均有不同程度的污染,因此分析钻井作业对环境产生的污染,可以使相关作业人员更好地了解污染来源,以便采取有效的措施控制或减轻污染。本文分析了钻井作业中存在的一些主要环境污染因素,指出钻井作业活动对环境的影响以及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危害,并根据石油行业HSE管理体系的要求,结合钻井实际提出了一些易于操作的控制、治理环境污染的方法和措施,以期能对现场作业人员有所帮助,并对环境保护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 钻井作业 HSE 环境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油降解微生物的物理化学诱变育种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周双飞 蒲万芬 +1 位作者 吴凯 张玉波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28-330,319,共4页
叙述了紫外线照射和甲基硝基亚硝基胍(简称硝基胍)处理法微生物诱变原理,详细介绍了实验方法,报道了代号为ZSF的一种棒状杆菌属石油降解菌的诱变结果。实验用油为黏度50 mPa.s的一种胜利原油和柴油的等质量混合油,ZSF菌对混合油的降... 叙述了紫外线照射和甲基硝基亚硝基胍(简称硝基胍)处理法微生物诱变原理,详细介绍了实验方法,报道了代号为ZSF的一种棒状杆菌属石油降解菌的诱变结果。实验用油为黏度50 mPa.s的一种胜利原油和柴油的等质量混合油,ZSF菌对混合油的降解率为36.53%.ZSF受紫外线照射时,随照射时间延长(90-240 s),其死亡率不断增大,照射后的ZSF菌对混合油的降解率先增大后减小,在照射时间为150 s时出现最高值47.38%。用亚硝基胍处理ZSF、处理时间为60 m in时,随亚硝基胍用量增大(0.05-0.45 g/L),ZSF菌死亡率不断增大,对混合油的降解率也是先增大后减小,亚硝基胍用量为0.35 g/L时出现最高值49.12%。两种诱变方法均可用于石油降解菌的育种,亚硝基胍法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降解菌 诱变 亚硝基胍处理 紫外线照射 石油降解 采油微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田化学剂对石油加工过程的影响与对策研究(Ⅰ) 被引量:12
9
作者 唐晓东 邹雯炆 +2 位作者 杨文倩 夏荣安 喻立杰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38-144,共7页
油田化学剂的使用是实现油田储层改造、原油增产、残余油开采以及原油输送的重要手段,在二次采油、三次采油、压裂酸化等油井增产措施与原油集输过程中均使用了大量的油田化学剂。这些油田化学剂部分直接进入原油中;部分与原油储层发生... 油田化学剂的使用是实现油田储层改造、原油增产、残余油开采以及原油输送的重要手段,在二次采油、三次采油、压裂酸化等油井增产措施与原油集输过程中均使用了大量的油田化学剂。这些油田化学剂部分直接进入原油中;部分与原油储层发生相互作用,以作用后产物的形式进入原油中,从而对原油后续加工过程产生较大影响。在调研了我国克拉玛依、塔里木、吐哈、长庆、青海等西部五大油田原油采输过程中使用的油田化学剂种类和组成后,开展了采油化学剂与原油储层之间的相互作用研究,给出了残余油田化学剂与采油化学剂-原油储层之间的作用产物在原油中的存在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田化学剂 储层作用 石油化工 酸化 压裂 原油增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环境下石油钻杆材料组织和性能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黄本生 陈勇彬 +1 位作者 范舟 袁鹏斌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0期50-53,共4页
通过显微组织观察、力学性能测试,研究了G105钻杆管体材料26CrMo钢在-40、-50、-60℃环境中保温240 min后的组织和性能。结果表明:和室温情况相比,26CrMo钢的抗拉强度变化较小,但是屈服强度有所增加;26CrMo钢的硬度随环境温度的降低而升... 通过显微组织观察、力学性能测试,研究了G105钻杆管体材料26CrMo钢在-40、-50、-60℃环境中保温240 min后的组织和性能。结果表明:和室温情况相比,26CrMo钢的抗拉强度变化较小,但是屈服强度有所增加;26CrMo钢的硬度随环境温度的降低而升高,冲击韧度在室温环境下为241.1 J.cm-2,-40、-50和-60℃下分别为180.3、166.6和160.7 J.cm-2,随温度的降低冲击韧度下降;26CrMo钢在低温环境中发生残余奥氏体向马氏体的转变,导致材料力学性能发生变化;断口分析表明,随温度降低26CrMo钢有脆性倾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钻杆 组织 低温性能 冲击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田化学剂对石油加工过程的影响与对策研究(Ⅱ) 被引量:6
11
作者 唐晓东 杨文倩 +2 位作者 邹雯炆 喻立杰 夏荣安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50-154,共5页
原油中残存的油田化学剂及其与原油储层之间的作用产物,会对原油的后续加工带来不良的影响。以中国石油兰州石化公司加工的克拉玛依、塔里木、吐哈、长庆、青海西部五大油田生产的原油为例,研究油田化学剂对石油加工过程的影响与对策。... 原油中残存的油田化学剂及其与原油储层之间的作用产物,会对原油的后续加工带来不良的影响。以中国石油兰州石化公司加工的克拉玛依、塔里木、吐哈、长庆、青海西部五大油田生产的原油为例,研究油田化学剂对石油加工过程的影响与对策。研究表明,油田化学剂及其与原油储层之间的作用产物以油溶性、水溶性和不溶性三类物质残存于原油和常减压渣油中,主要对原油电脱盐脱水、常减压蒸馏、催化裂化和延迟焦化等单元操作造成不良影响。进一步就这些残余物对主要单元操作的生产装置、生产操作、产品质量以及FCC催化剂性能的影响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应采取的技术、标准、信息与管理及基础研究方面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田化学剂 储层作用 残余物 石油加工 单元操作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石油钻杆的腐蚀机理 被引量:3
12
作者 刘婉颖 施太和 +4 位作者 曾德智 朱泽华 贾华明 卢强 刘鹏 《腐蚀与防护》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806-809,共4页
采用高温高压釜,模拟研究了塔里木油田现场环境所用聚磺体系钻井液对S135钻杆的腐蚀行为及腐蚀机理。通过对表面黏附有泥饼的挂片进行X射线衍射(XRD)和扫描电镜(SEM)分析,对腐蚀形貌和腐蚀产物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S135钻杆发生了局部... 采用高温高压釜,模拟研究了塔里木油田现场环境所用聚磺体系钻井液对S135钻杆的腐蚀行为及腐蚀机理。通过对表面黏附有泥饼的挂片进行X射线衍射(XRD)和扫描电镜(SEM)分析,对腐蚀形貌和腐蚀产物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S135钻杆发生了局部氧腐蚀,特征为溃疡状腐蚀、连片局部腐蚀和深坑腐蚀,腐蚀产物主要是正交(斜方)晶系的针铁矿。钻杆腐蚀的主要原因是起钻时未刮泥浆,粘附在钻杆外壁的泥浆膜在空气中水分挥发过程和形成泥饼壳后便留下铁矿粉、重晶石、土粉、碳酸钙粉等作为骨架的固相物,称为垢层。垢层与钻杆表面接触,产生三种相互关联的局部腐蚀,即供氧差异微电池腐蚀、电偶腐蚀和缝隙腐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钻杆 腐蚀 磺化泥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胜利油田低渗透油藏压驱工程方案优化及矿场应用 被引量:3
13
作者 郭建春 卢聪 马莅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04-214,共11页
为解决低渗透油藏压驱过程中存在的油井见效方向明显、压力下降快、含水上升快等开发难题,基于低渗透油藏压驱地质特征,抽提压驱开发工程问题,建立耦合渗流-应力-损伤(H-M-D)的低渗储层压驱数学模型,开展“压-闷-采”一体化压驱数值模拟... 为解决低渗透油藏压驱过程中存在的油井见效方向明显、压力下降快、含水上升快等开发难题,基于低渗透油藏压驱地质特征,抽提压驱开发工程问题,建立耦合渗流-应力-损伤(H-M-D)的低渗储层压驱数学模型,开展“压-闷-采”一体化压驱数值模拟,建立压驱工程参数优化图版。结果表明:以3 a累计经济净现值为目标,优化单层压驱注入量为3.0×10^(4)~3.5×10^(4)m^(3),压驱注入速度为1000~1200 m^(3)/d,闷井时间为20~30 d,驱油剂体积分数为0.15%~0.20%;优化后的低渗透油藏目标方案区BN1区块压驱缝网长度、宽度及高度较未优化的相邻BN0区块分别提高19.4%、27.3%、11.3%;与未优化的相邻BN2区块相比,BN1区块井口油压相当,日产液量降低42.4%,日产油量增加163.6%,含水率降低62.3%。研究成果能有效指导低渗透油藏压驱工程方案优化与现场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方案优化 压驱工艺 数值模拟 矿场应用 生产评价 低渗透油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油钻杆与套管间空气层中微波传输模式的分析 被引量:6
14
作者 田昊展 徐润章 +3 位作者 肖璐瑶 孟英峰 陈一健 周静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613-616,共4页
提出了在石油钻杆中加套管构成同轴传输线并通过微波传输将井下信息传递到地面的方法,根据钻杆半径和套管内径选择了适于工作的微波频率,并分析了实际应用中钻杆与套管轴线偏离时可能存在的微波模式,并对这种方法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微波 同轴线 波导 石油钻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油钻井作业的安全葡萄图管理技术 被引量:8
15
作者 练章富 邓昌松 +3 位作者 韩松 林铁军 丁亮亮 郭衍茹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CAS 2012年第5期129-133,共5页
石油钻井作业是一个高风险行业,其风险具有严重性、突发性、隐蔽性、随机性的特点,是石油石化行业中最主要的事故频发区之一。震惊世界的"12.23"事故以后,在国家和企业安全生产的指导与监督下,事故较以前明显减少,但钻井作业... 石油钻井作业是一个高风险行业,其风险具有严重性、突发性、隐蔽性、随机性的特点,是石油石化行业中最主要的事故频发区之一。震惊世界的"12.23"事故以后,在国家和企业安全生产的指导与监督下,事故较以前明显减少,但钻井作业的特点决定了其风险因素不会被消除,只能通过人的因素去预防事故发生。安全葡萄图从人的因素考虑,结合了人体生物节律与葡萄图两者的优点,除了具有葡萄图的特点外,还具有预测性、记录性和选拔性,是安全管理方面的一种新方法。安全葡萄图是一种以人为本的安全管理方法,通过加强人员安全管理来减少和消除事故隐患的目的。该方法简单实用,适合于钻井等高风险行业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葡萄图 钻井作业 钻井特点 生物节律 钻井事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石油储备战略及对策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卢立泽 许期聪 +5 位作者 魏武 张平 吴月先 潘用平 钟水清 熊继有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4,共4页
石油仍是世界上被公认的战略物资,建立我国石油战略储备的意义重大。全方位系统地进行信息跟踪分析表明,战略石油储备起着主导作用,我国石油战略储备有所进展,仍存在需改进的问题。战略石油储备的多种功能,更启示我国石油战略储备的必... 石油仍是世界上被公认的战略物资,建立我国石油战略储备的意义重大。全方位系统地进行信息跟踪分析表明,战略石油储备起着主导作用,我国石油战略储备有所进展,仍存在需改进的问题。战略石油储备的多种功能,更启示我国石油战略储备的必要性。进行石油战略储备对策全方位探讨,为科学决策提供有益的依据。我国石油战略储备一期工程投用,促进二期工程建设项目准备尽快启动,符合当前扩大内需的经济要求。建议科学地利用国内的煤炭资源,有助于抑制石油消费增长幅度,将国内年产煤炭中的约3×108t用于煤基合成油,并不明显影响煤炭正常消费;用国内农作物桔杆发酵制作燃料乙醇(尤其是南方的稻草)的潜力很大,可替代部分石油消费。由此,为战略石油储备顺利进行创造出一定的宽松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进口石油 战备物资 国家储备 系统工程 超前思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复杂网络的国际石油贸易关系定量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松林 刘浩瀚 +1 位作者 尹虎 李奋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87-196,共10页
针对如何更加准确地评价国际石油贸易关系问题,开展了将该贸易关系进行网络化和结构化的特征指标量化分析研究。研究中以复杂网络理论进行网络化建模,以结构平衡理论进行定量分析,采用了计算聚类系数、平衡度等关键指标进行年度基准对... 针对如何更加准确地评价国际石油贸易关系问题,开展了将该贸易关系进行网络化和结构化的特征指标量化分析研究。研究中以复杂网络理论进行网络化建模,以结构平衡理论进行定量分析,采用了计算聚类系数、平衡度等关键指标进行年度基准对比。获得了国际石油贸易关系网络随着贸易者数量的增加尤其是进口国数量增加,网络的聚类系数变大,平衡度值增加,整个贸易网络平衡性变差,贸易关系变得更加紧张这一结论。本研究采用网络化和结构化的方式进行关系评价,是将石油贸易关系的研究从定性推进至定量的有益尝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网络 结构平衡 平衡度 增长无标度网络 国际石油贸易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页岩气地质工程一体化高效开发关键技术与装备 被引量:6
18
作者 刘清友 朱海燕 +3 位作者 唐煊赫 佘朝毅 欧成华 刘勇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91-203,共13页
四川盆地页岩气具有储层构造复杂、埋藏深、甜点储层薄、裂缝/断层发育、地应力差大、破裂压力高、产量衰减快等世界罕见的复杂特征,致使原有北美页岩气开发技术难以满足四川盆地的特殊需求,亟需自主研发适应于四川盆地复杂地质条件的... 四川盆地页岩气具有储层构造复杂、埋藏深、甜点储层薄、裂缝/断层发育、地应力差大、破裂压力高、产量衰减快等世界罕见的复杂特征,致使原有北美页岩气开发技术难以满足四川盆地的特殊需求,亟需自主研发适应于四川盆地复杂地质条件的页岩气高效开发技术。针对四川盆地复杂地质条件下的页岩气储层地质甜点与工程甜点科学评价、长水平井高效钻井、分段体积压裂和控压高效开发的关键技术与装备等难题,基于地质工程一体化研究思路,以地质建模为基础,发明了复杂页岩气储层“地质-工程”双甜点评价新方法、复杂难钻地层高效增压提速与动态多因素个性化钻头设计方法、基于双甜点的地质工程一体化分段体积压裂参数优化方法;自主研发了系列个性化高效复合钻头、无线电控趾端压裂滑套、全溶桥塞和专用压缩机等高性能关键工具与装备,形成了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四川盆地页岩气地质工程一体化高效开发关键技术与配套装备。研究成果先后在四川盆地长宁、威远、涪陵等页岩气田大规模应用834井次,通过提高钻头使用寿命、缩减钻井周期、提升压裂效率及单井测试产量,支撑了中国页岩气高效开发关键技术与装备进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页岩气 地质工程一体化 双甜点评价 个性化钻头 分段体积压裂 专用压缩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中北部蓬莱地区震旦系灯影组二段地震沉积学特征 被引量:6
19
作者 张坤 刘宏 +5 位作者 谭磊 梁锋 王立恩 马梓珂 刘博文 杨孟祥 《岩性油气藏》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89-200,共12页
为了阐明蓬莱地区震旦系灯二段丘滩体的时空展布规律以及探索地震沉积学在碳酸盐岩中的应用,利用钻井、岩心、测井及三维地震资料,采用古地貌恢复、正演模拟、波形聚类、属性融合等地震沉积学技术方法对蓬莱地区震旦系灯二段丘滩体进行... 为了阐明蓬莱地区震旦系灯二段丘滩体的时空展布规律以及探索地震沉积学在碳酸盐岩中的应用,利用钻井、岩心、测井及三维地震资料,采用古地貌恢复、正演模拟、波形聚类、属性融合等地震沉积学技术方法对蓬莱地区震旦系灯二段丘滩体进行了识别与刻画。研究结果表明:①四川盆地蓬莱地区震旦系灯二段沉积期,蓬莱地区整体表现为碳酸盐岩台地沉积,可分为丘滩复合体、丘滩间海、台坪、局限潟湖等4种沉积亚相。②通过地震-岩性精细标定,建立了地震相与沉积相带间的良好对应关系,其中高能丘滩相带在地震剖面上表现为低幅丘状外形、内部杂乱或断续—弱断续反射、内幕核部亮点反射特征。基于地震相约束下的主成分分析(PCA)多属性融合技术可以有效地提升丘滩复合体识别精度。③灯二段丘滩分布具有分区分带的特点,磨溪地区SQ1沉积期丘滩较蓬莱地区发育,至SQ2沉积期,蓬莱地区丘滩发育规模变大,滩核微相发育范围广,而磨溪地区以台坪沉积为主,丘滩仅在局部零星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丘滩复合体 地震沉积学 多属性分析 低幅丘状 杂乱反射 亮点反射 灯影组二段 震旦系 蓬莱地区 四川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武胜—潼南地区中二叠统茅口组二段下亚段白云岩薄储层成因及分布模式 被引量:4
20
作者 谭秀成 何如意 +7 位作者 杨文杰 罗冰 师江波 张连进 李明隆 唐宇欣 肖笛 乔占峰 《石油勘探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2-127,共16页
通过地质、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资料的综合分析,对四川盆地武胜—潼南地区二叠系茅口组二段下亚段(简称茅二段下亚段)白云岩薄储层的特征和形成机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①茅二段下亚段储集岩以花斑状孔洞型白云岩、灰质白云岩或白云质灰... 通过地质、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资料的综合分析,对四川盆地武胜—潼南地区二叠系茅口组二段下亚段(简称茅二段下亚段)白云岩薄储层的特征和形成机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①茅二段下亚段储集岩以花斑状孔洞型白云岩、灰质白云岩或白云质灰岩为主,具有典型的早成岩期岩溶特征,岩溶系统边缘和充填物中的白云石皆具溶蚀港湾,且白云岩角砾周缘具泥晶套和环边胶结等现象,指示白云石化作用早于早成岩期岩溶。②中等盐度海水渗透回流白云石化作用是滩相薄层状白云岩的主要成因,成储关键因素为生屑滩沉积叠合渗透回流白云石化作用和早成岩期岩溶作用,局部受裂缝和热液作用改造。③白云岩孔洞型储层发育与向上变浅序列密切相关,主要发育于四级旋回的高位晚期,且白云岩规模与地层厚度密切相关,集中分布于地层厚薄转换处,其次为厚度薄值区。④结合三级旋回高位晚期地貌高地可容纳空间不足、颗粒滩向地貌低地迁移的认识,提出滩控白云岩规模储层具有“沿高环坡”的分布规律,建立了沉积期微地貌与海平面升降变化联合控滩-控云-控溶的成储模式。在此基础上,井震结合恢复茅二段下亚段沉积期古地貌并进行了储层分布预测,最新探井和试油结果验证了预测结果的准确性,这为类似地质背景下的白云岩薄储层预测提供了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层成因 沉积期地貌 颗粒滩 薄储层 白云岩 孔洞型储层 岩溶 中二叠统茅口组 四川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4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