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252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创新地方高校MOOC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西南石油大学“大学计算机基础”混合式教学改革为例 被引量:74
1
作者 王玲 王杨 郑津 《中国大学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59-64,共6页
针对当前地方高校照搬MOOC教学模式后难以实现"因地制宜""因材施教"的困惑,以及基于MOOC理念的教学实践成果难以复制和推广的困境,本文引入"MOOC+SPOC+翻转课堂"混合教学新理念,提出地方高校应以"用... 针对当前地方高校照搬MOOC教学模式后难以实现"因地制宜""因材施教"的困惑,以及基于MOOC理念的教学实践成果难以复制和推广的困境,本文引入"MOOC+SPOC+翻转课堂"混合教学新理念,提出地方高校应以"用好MOOC"、建好"SPOC"、抓好"翻转课堂"为根本,构建符合地方高校实际、契合相关行业和专业学科特色的新型混合式教学模式,并在"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大规模试点,取得了预期的成效。同时,会同中国高校计算机教育MOOC联盟,制定相关规范,积极推广教改成果,助力推动地方高校利用教育新理念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教学改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高校 MOOC SPOC 翻转课堂:大学计算机 教学模式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鱼骨图与层次分析法的读者抱怨原因分析与对策——以西南石油大学图书馆图书荐购活动为例 被引量:10
2
作者 李显志 任杰麟 樊映影 《国家图书馆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46-54,共9页
读者抱怨源于读者与图书馆服务之间的矛盾,是图书馆服务过程中必须面对的问题之一。以图书荐购为切入点,针对西南石油大学图书馆纸质图书荐购活动的开展情况,基于读者抱怨数据的搜集与整理,以鱼骨图形式呈现和分析读者抱怨产生的原因,... 读者抱怨源于读者与图书馆服务之间的矛盾,是图书馆服务过程中必须面对的问题之一。以图书荐购为切入点,针对西南石油大学图书馆纸质图书荐购活动的开展情况,基于读者抱怨数据的搜集与整理,以鱼骨图形式呈现和分析读者抱怨产生的原因,以层次分析法计算和限定各个原因所占权重,并以此提出图书荐购中应对读者抱怨的具体措施:提高荐购处理工作效率、加强读者荐购培训与引导、优化与完善图书荐购模式、提高图书荐购经费分配比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书馆 图书荐购 读者抱怨 鱼骨图 层次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果导向教育理念下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改革研究——以西南石油大学为例 被引量:11
3
作者 杨君 刘晨 彭丹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55-57,共3页
在以学生为中心、以预期学习成果为导向、以课程体系为支撑、以持续改进为调整手段的教育理念的指导下,高校公共体育课程要全面优化课程大纲,细化预期学习效果;加强健康理念教育,改变学生对体育的认知;以学生为中心,优化各门课程的实施... 在以学生为中心、以预期学习成果为导向、以课程体系为支撑、以持续改进为调整手段的教育理念的指导下,高校公共体育课程要全面优化课程大纲,细化预期学习效果;加强健康理念教育,改变学生对体育的认知;以学生为中心,优化各门课程的实施及评价体系;加强信息化建设,有效监管预期学习成果的实施;完善师资考核体系,保障预期学习成果的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果导向教育理念 高校公共体育课程 课程大纲 学习成果 信息化建设 师资考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南石油大学郭肖、杜志敏教授获“863计划”2007年度专题课题资助
4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3-13,共1页
关键词 西南石油大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南石油大学英语专业四级考试通过率高出全国21.7个百分点
5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S2期64-64,共1页
关键词 英语专业四级考试 百分点 考试通过率 理工类 石油大学 得分 大学生 西南 高等学校 教学指导委员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南石油大学申报“机械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喜获成功
6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S2期146-146,共1页
关键词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机械工程 申报 石油大学 西南 批准 浙江大学 管委会 成功 人事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被评为中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
7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44-144,共1页
关键词 自然科学学报 科技期刊 大学学报 高校 中国 石油 西南 新闻出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天然气为特色,以提高油气采收率为目标,服务于石油天然气工业——西南石油大学气田开发与注气科学研究简介
8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70-174,共5页
关键词 石油天然气工业 油气采收率 气田开发 科学研究 石油大学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注气 西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南石油大学机械工程科学研究简介
9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77-180,共4页
关键词 机械工程 石油大学 科学研究 西南 石油天然气 重庆大学 工程学科 博士学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挥学科优势 构建研究平台 凝聚团队力量 推动技术进步——西南石油大学提高采收率重点研究室简介
10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81-184,共4页
关键词 提高采收率技术 技术进步 学科优势 研究平台 石油大学 国家重点实验室 油气田开发工程 研究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挥碳酸盐岩研究优势,为油气勘探做贡献——西南石油大学碳酸盐岩科学研究简介
11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71-176,共6页
关键词 油气勘探领域 碳酸盐岩 科学研究 石油大学 西南 天然气地质 优势 重点实验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南石油大学校庆筹备工作委员会成立
12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05-105,共1页
关键词 筹备工作 石油大学 学校领导 委员会 西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油行业图像数据高效安全传输方法
13
作者 汤明 邹露 +3 位作者 何世明 谢玉森 周越淼 陈春钱 《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72-182,I0004-I0006,共14页
为解决石油行业大数据高效安全传输难题,将图像转化为三通道矩阵数据并对矩阵进行奇异值分解,综合考虑Laplace算子、灰度方差函数、离散余弦变换系数、图像相关系数、熵函数、图像结构相似度和图像信噪比等7个评价因素,利用熵权逼近理... 为解决石油行业大数据高效安全传输难题,将图像转化为三通道矩阵数据并对矩阵进行奇异值分解,综合考虑Laplace算子、灰度方差函数、离散余弦变换系数、图像相关系数、熵函数、图像结构相似度和图像信噪比等7个评价因素,利用熵权逼近理想解排序(technique for order preference by similarity to an ideal solution,TOPSIS)法对分解后的奇异值进行优选,在确保数据真实性的前提下用少量奇异值表征原始图像,进行图像压缩,降低数据大小,提高传输效率;提出多通道猫脸分割加密方法,分别对每个颜色通道的图像进行随机分割、随机加密和随机排序,解决了传统猫脸加密算法颜色通道线性相关度高,整体置乱度低的问题.结果表明:改进奇异值压缩技术在保证图像清晰的情况下仅利用15%的奇异值数据完成对图像的压缩,最大图像压缩比可达4.43,平均压缩后所占用的存储空间仅为原空间的26.29%,数据传输控制协议通信平均传输效率提高86.39%.在加密图像达到0相关的前提下,多通道猫脸分割加密算法加密图像在像素点处三通道颜色值完全不同,新方法颜色通道相关系数分别为0.20、0.22和0.25,对比传统猫脸加密方法,分别降低0.78、0.75和0.71.新方法加密效果好、难破解,可为石油行业数字化转型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天然气工业 图像数据 改进奇异值压缩 猫脸变换 熵权TOPSIS法 传输控制协议 数据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西南山前带的地震波场正演模拟分析
14
作者 裴广平 沈天晶 +2 位作者 彭更新 姜泽磊 陈飞旭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6-87,共12页
塔里木盆地西南山前带地区的地表、地下构造模式复杂,构造岩性多变,属典型的“地表地下双复杂”区域,地震波场复杂,处理与成像难度大,精度低。为厘清该地区的地震波场传播规律,为后续资料处理提供理论基础,以实际地震资料、测井数据以... 塔里木盆地西南山前带地区的地表、地下构造模式复杂,构造岩性多变,属典型的“地表地下双复杂”区域,地震波场复杂,处理与成像难度大,精度低。为厘清该地区的地震波场传播规律,为后续资料处理提供理论基础,以实际地震资料、测井数据以及近地表露头数据为基础,建立了代表该地区地质特征的双复杂速度模型,并进行地震波场模拟分析。首先,利用近地表层析数据与高程建立了近地表速度模型;其次,以地震解释数据为基础,对复杂构造模型进行模式化调整;最后,将近地表速度模型与构造模型进行融合完成速度结构建模。为更好地建立符合目标工区实际Q值分布,总结了一套基于稀疏井数据的Q模型建立方法。通过对上述方法建立的速度模型与Q模型进行地震波场正演模拟,分析了地表高程起伏、近地表速度分布等因素对地下地震波场的影响。上述研究可为研究区的地震采集观测系统参数优化、提高地震成像质量建立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地质建模 起伏地表 数值模拟 数值频散 黏声波正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西南浅表地层天然气富集规律与隧道工程适应性研究
15
作者 石疏桐 苏培东 +4 位作者 幸小兵 李有贵 陈明浩 邱鹏 王安春 《隧道建设(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944-954,共11页
针对川西南地区浅表地层天然气对隧道工程影响较大的问题,依托成眉线工程,运用地质分析、工程地质勘探方法,通过封孔聚气试验、分层检测试验,揭示研究区浅表层天然气分布富集规律及控制因素,分析浅层天然气富集对隧道产生的工程效应及... 针对川西南地区浅表地层天然气对隧道工程影响较大的问题,依托成眉线工程,运用地质分析、工程地质勘探方法,通过封孔聚气试验、分层检测试验,揭示研究区浅表层天然气分布富集规律及控制因素,分析浅层天然气富集对隧道产生的工程效应及对策。研究结论如下:1)深部天然气更倾向于通过断层、节理裂隙运移至浅地表,在以黏土为盖层、卵石层为储层的第四系特殊储盖组合中形成天然气高体积分数富集。2)成眉线隧道工程高体积分数区主要分布在卵石层中,低体积分数区主要分布在强风化泥岩及部分卵石层中,微体积分数区主要分布在完整泥岩及上覆黏土层较薄的卵石层中。3)浅层天然气的存在不仅对隧道工程的施工安全、成本和施工工期产生影响,也是工程勘察的一大挑战;遇到浅层天然气问题,需要对隧道设计及方案进行调整,并提出防治措施建议、制定运营维护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层天然气 隧道工程 富集规律 工程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西南部东瓜场—盐井沟地区须家河组致密砂岩储层特征、控制因素及分布规律
16
作者 唐大海 孙志昀 +8 位作者 杨涛 刘明洁 尹瀚翔 王旭丽 刘柏 闫慧慧 汤潇 吴恩郁 林凯 《地质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41-1154,共14页
为预测川西南部东瓜场—盐井沟地区须家河组致密砂岩优质储层分布,本次研究综合利用岩心观察、铸体薄片鉴定和物性分析等资料,对须家河组储层的岩石学特征、储集空间特征、物性特征和成岩作用特征进行系统分析,进而探讨储层物性控制因... 为预测川西南部东瓜场—盐井沟地区须家河组致密砂岩优质储层分布,本次研究综合利用岩心观察、铸体薄片鉴定和物性分析等资料,对须家河组储层的岩石学特征、储集空间特征、物性特征和成岩作用特征进行系统分析,进而探讨储层物性控制因素以及储层纵横向分布规律。研究发现,须家河组储层主要发育中粒长石岩屑砂岩,储集空间主要发育次生粒内溶孔,平均孔隙度为5.7%,平均渗透率为0.235 mD,为典型的致密孔隙型储层;储层经历了压实、胶结和溶蚀等成岩作用,压实作用整体较强,颗粒以凹凸—线接触为主,主要发育碳酸盐胶结、硅质胶结和黏土胶结,溶蚀作用以长石和岩屑颗粒粒内溶蚀为主。研究表明,须家河组砂岩储层物性受沉积作用和成岩作用共同控制,砂岩粒度越粗,长石与岩屑含量越高,砂岩储层物性越好;强烈的压实作用和碳酸盐胶结作用是导致储层物性变差的主要原因,且压实作用相对胶结作用减孔效应更显著;长石和岩屑颗粒的溶蚀是储层物性改善的关键因素。在砂岩与砂岩垂向叠置岩性组合中,储层因溶蚀作用差异主要发育在粒度相对较粗的正旋回底部;在泥岩与砂岩垂向叠置岩性组合中,储层则因碳酸盐胶结差异主要发育在粒度相对较细的正旋回上部。平面上储层发育有利区主要为研究区西部的平落坝—白马庙地区和东部的盐井沟—苏码头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砂岩储层 控制因素 纵向分布规律 须家河组 川西南部东瓜场—盐井沟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色页岩中微纳米石英成因及其沉积环境指示意义——以上扬子西南缘筇竹寺组黑色页岩为例
17
作者 闵华军 张廷山 +2 位作者 李季林 祝海华 赵少泽 《沉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35-348,共14页
【目的】上扬子西南缘筇竹寺组黑色页岩中微纳米石英成因、硅质来源及其差异发育的原因尚不清楚,有待进一步研究。【方法】采集不同剖面的筇竹寺组底部黑色页岩样品36个,利用X射线衍射(XRD)分析页岩的全岩矿物组成,利用普通薄片、场扫... 【目的】上扬子西南缘筇竹寺组黑色页岩中微纳米石英成因、硅质来源及其差异发育的原因尚不清楚,有待进一步研究。【方法】采集不同剖面的筇竹寺组底部黑色页岩样品36个,利用X射线衍射(XRD)分析页岩的全岩矿物组成,利用普通薄片、场扫描电镜(FE-SEM)分析页岩岩性、微观结构及微纳米石英的结构与产状,采用扫描电镜—阴极发光(SEM-CL)技术分析矿物的阴极发光特征,采用燃烧法分析岩石总有机碳含量(TOC)。【结果】筇竹寺组黑色页岩岩性多样(雷波马劲子剖面、镇雄Z1井以粉砂岩为主,遵义松林剖面以泥岩为主);页岩中微纳米石英粒径一般几百纳米至2μm,自形—他形,群集或分散产出,阴极射线下不发光—微弱发光;纵横向上,微纳米石英具有非均衡发育的特征(大量共生或少量产出),总体上东部(松林)较西部(雷波马劲子、Z1井)、黑色页岩下段较上段更为发育。【结论】微纳米石英为成岩自生,硅质来源多样,热液硅可能为大量共生的微纳米石英提供了主要硅质来源;研究区筇竹寺组黑色页岩中微纳米石英发育程度对上升流具有一定指示意义,黑色页岩中微纳米石英较多指示上升流或热液影响明显的沉积环境,微纳米石英较少则可能指示滞留、缺氧(或上升流影响小)的沉积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英成因 微纳米石英 黑色页岩 筇竹寺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羌塘坳陷西南缘中侏罗统夏里组泥页岩地球化学特征与沉积古环境分析
18
作者 李磊 王忠伟 +2 位作者 王剑 隋博雨 戚俊 《地球化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26-643,I0014,I0015,共20页
羌塘盆地位于青藏高原北部,油气资源潜力巨大。为明确北羌塘坳陷夏里组泥页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沉积古环境演化规律,本研究选取胜利河西剖面20件夏里组泥页岩样品开展总有机碳(TOC)、岩石热解、干酪根元素和主量、微量元素地球化学分析... 羌塘盆地位于青藏高原北部,油气资源潜力巨大。为明确北羌塘坳陷夏里组泥页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沉积古环境演化规律,本研究选取胜利河西剖面20件夏里组泥页岩样品开展总有机碳(TOC)、岩石热解、干酪根元素和主量、微量元素地球化学分析。结果显示,夏里组泥页岩TOC、氯仿沥青“A”含量及生烃潜量(S1+S2)分别为0.51%~1.38%、112~217μg/g和0.21~0.73 mg/g,有机质丰度整体偏低;有机质类型以陆生高等植物的Ⅲ型干酪根为主,处于成熟-高成熟热演化阶段,生烃潜力较差。元素地球化学特征显示,该套泥页岩形成于动荡的浅水滨岸环境,沉积于温暖潮湿的气候条件,水体为半咸化-咸化氧化环境,同时伴随大量陆源碎屑输入,具有较快沉积速率。研究区夏里组泥页岩快速沉积促进部分有机质保存,但受限于较低的古生产力水平、氧化水体及陆源碎屑对有机质的稀释,导致其有机质丰度较低,生烃潜力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烃源岩评价 有机质保存 沉积古环境 夏里组 北羌塘坳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西南部东瓜场地区侏罗系沙溪庙组沉积特征及有利储层预测
19
作者 吴冠桦 刘宏 +2 位作者 宋林珂 曾琪 杨涛 《岩性油气藏》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2-102,共11页
针对四川盆地西南部东瓜场地区侏罗系沙溪庙组河道砂体分布规律不清的问题,基于地震沉积学理论,结合钻井岩心、测井、地震等资料,通过地震岩性分析、地层切片、RGB属性融合等技术,对四川盆地侏罗系沙溪庙组沉积体系展开了研究。研究结... 针对四川盆地西南部东瓜场地区侏罗系沙溪庙组河道砂体分布规律不清的问题,基于地震沉积学理论,结合钻井岩心、测井、地震等资料,通过地震岩性分析、地层切片、RGB属性融合等技术,对四川盆地侏罗系沙溪庙组沉积体系展开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①东瓜场地区侏罗系沙溪庙组主要发育2个三级层序(SQ1,SQ2)、5个四级层序(ssq1—ssq5),其中SQ1属于湖退体系域,SQ2属于湖侵体系域。②研究区沙溪庙组沉积时期,主要发育浅水三角洲沉积,可进一步划分为三角洲平原和三角洲前缘2种亚相,三角洲平原发育于ssq2和ssq3,三角洲前缘发育于ssq1,ssq4和ssq5。③研究区沙溪庙组河道砂体受基准面旋回和物源供给影响,ssq1—ssq3可容纳空间较小,物源供给充足,河道规模较大,以叠置型河道和侧切型河道为主;ssq4—ssq5可容纳空间较大,物源供给较弱,河道相对独立发育,规模较小。③研究区大规模连通河道砂体主要发育于ssq1—ssq3的河道中,储层物性好,为勘探有利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沉积学 浅水三角洲 叠置型河道 侧切型河道 基准面旋回 物源供给 沙溪庙组 侏罗系 东瓜场地区 四川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幕式热液作用对川西南部中二叠统碳酸盐岩储集层复合改造效应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4
20
作者 冯明友 尚俊鑫 +5 位作者 沈安江 文龙 王兴志 徐亮 梁峰 刘小洪 《石油勘探与开发》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4-87,共14页
基于岩石学、地球化学、流体包裹体及同位素定年等研究,就热液对四川盆地西南部中二叠统碳酸盐岩储集层幕式改造进行分析。四川盆地西南部中二叠统栖霞组—茅口组白云岩缝洞中充填多期中—粗晶鞍状白云石及其他热液伴生矿物,主要属印支... 基于岩石学、地球化学、流体包裹体及同位素定年等研究,就热液对四川盆地西南部中二叠统碳酸盐岩储集层幕式改造进行分析。四川盆地西南部中二叠统栖霞组—茅口组白云岩缝洞中充填多期中—粗晶鞍状白云石及其他热液伴生矿物,主要属印支期构造挤压及推覆作用下规模性高温、深部富镁卤水沿基底断裂/伴生裂缝等渗滤通道对早期灰岩/白云岩幕式改造的结果。富镁热液作用时间主要为中—晚三叠世,其次为燕山运动中晚期及喜马拉雅期,热液改造导致了硅质及方解石充填。热液白云石化作用受断层、热液性质、流动路径及围岩岩性等因素复合控制,作用效果以物性“平均化”为主,热液对早期厚层块状颗粒灰岩/白云岩以热液白云石化/热液重结晶作用、破碎角砾化及缝洞充填等改造作用为主;对早期薄—中层泥粒灰岩以压裂、顺层白云石化、溶蚀及伴生矿物充填等产生的溶蚀-充填复合改造为主。热液作用下的破裂缝及溶蚀孔/洞为主要储集空间类型,溶蚀孔洞与网状裂缝的有效连通可形成优质白云岩储集层;典型热液白云岩储集层发育于断裂附近1 km范围内,厚30~60 m,部分孔/洞-缝连通体系发育的热液白云岩储集层具备勘探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二叠系 中二叠统栖霞组 中二叠统茅口组 热液流体 热液溶蚀 白云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