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山农民“下山脱贫”与政府扶贫职能探析——浙江省武义县农民“下山脱贫”的反贫困模式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张雅丽 林龙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208-211,共4页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反贫困事业所取得成绩受到了世界瞩目。但反贫困的任务依然十分沉重。近十年来浙江省武义县创造的“下山脱贫”的经验,对解决生活在生存环境恶劣地区的贫困人口的脱贫致富问题,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本文在总结武义县...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反贫困事业所取得成绩受到了世界瞩目。但反贫困的任务依然十分沉重。近十年来浙江省武义县创造的“下山脱贫”的经验,对解决生活在生存环境恶劣地区的贫困人口的脱贫致富问题,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本文在总结武义县脱贫经验的基础上,深入探讨了政府的扶贫职能问题,并提炼出了政府扶贫职能的一般性特点,以期为当前各级政府开展反贫困工作,提供可借鉴的对策和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贫困 异地搬迁 下山脱贫 政府扶贫职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地方政府创新持续力研究 被引量:59
2
作者 韩福国 瞿帅伟 吕晓健 《公共行政评论》 2009年第2期152-171,共20页
创新持续力直接影响着政府改革,中国政府目前正在形成一种创新的文化氛围。论文提出政府创新持续力这一结构性概念,以研究和提取影响1978年后中国地方政府创新的要素,对当下进行的政府创新进行长时段反思。文章初步探讨了影响政府创新... 创新持续力直接影响着政府改革,中国政府目前正在形成一种创新的文化氛围。论文提出政府创新持续力这一结构性概念,以研究和提取影响1978年后中国地方政府创新的要素,对当下进行的政府创新进行长时段反思。文章初步探讨了影响政府创新持续力的九个关键性命题,它们构成了政府创新的认知体系。文章认为国家创新空间、创新类型、创新动力、政治民主、合法性、官员资源获取(升迁)、组织生存和扩张、受益人群、政府职能范围界定等命题对于创新持续力具有重要的影响。文章基于对既有地方政府创新个案和创新历史的整合,提出创新持续力的研究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政府创新 创新持续力 研究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实际测度研究 被引量:15
3
作者 范柏乃 张维维 朱华 《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56-65,共10页
本文采用头脑风暴法、隶属度分析、相关分析以及鉴别力分析构建了由36个评价指标组成的我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度评价体系,并对其进行了信度和效度检验。以该评价体系为工具,测度了我国1986-2011年间经济发展度、社会发展度、经济社会综... 本文采用头脑风暴法、隶属度分析、相关分析以及鉴别力分析构建了由36个评价指标组成的我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度评价体系,并对其进行了信度和效度检验。以该评价体系为工具,测度了我国1986-2011年间经济发展度、社会发展度、经济社会综合发展度以及经济社会发展协调度。在此基础上,根据耦合原理建立了我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度评价模型,以此为工具测算了我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度。结果表明,我国经济发展度和社会发展度都呈现正增长的态势,且经济发展度的增长快于社会发展度的增长;同时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度也呈现不断上升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发展度 社会发展度 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度 耦合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主创新政策的演进:理论分析与浙江经验 被引量:10
4
作者 范柏乃 郑启军 段忠贤 《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2-18,共7页
自主创新政策的演进,其实质就是政府推进自主创新的改革过程。自主创新过程的复杂性、不确定性和风险性决定了自主创新政策的多样性与动态性,不同时期不同自主创新政策工具的不同组合形成了自主创新政策的演进阶段,不同阶段的自主创新... 自主创新政策的演进,其实质就是政府推进自主创新的改革过程。自主创新过程的复杂性、不确定性和风险性决定了自主创新政策的多样性与动态性,不同时期不同自主创新政策工具的不同组合形成了自主创新政策的演进阶段,不同阶段的自主创新政策变化反映了自主创新政策的演进路径。改革开放以来,浙江省自主创新政策的演进经历了单项推进阶段、组合发展阶段和体系建构阶段,其演进主要沿着由使命型到扩散型、特定性到一般性、中央主导型到地方主导型的路径发展。浙江省自主创新政策的演进历程,反映了浙江省政府致力于坚持科技创新与强化科技成果推广应用并存、坚持政府主导与市场调节的协同导向模式、以体制机制创新推动科技发展与创新、努力打造激发和激励自主创新的良好环境与平台的结果和过程,使浙江逐步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科技发展方式和自主创新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主创新 自主创新政策 政策演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元信用监管下的政府信用建设 被引量:7
5
作者 陈丽君 朱蕾蕊 《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28-35,共8页
政府信用建设是提升政府公信力的前提,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府信用是政府凭借其对公众践约守诺的程度而获得公众信任的能力(资格/证明)。随着多元参与理念的影响,对公众践约守诺的过程在当下不仅依靠政府自身的动机与能... 政府信用建设是提升政府公信力的前提,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府信用是政府凭借其对公众践约守诺的程度而获得公众信任的能力(资格/证明)。随着多元参与理念的影响,对公众践约守诺的过程在当下不仅依靠政府自身的动机与能力,还依赖社会对政府的监督与建言献策。政府信用建设主体从单一政府向多元主体转变,从政府自身信用监管向多元路径监管转变。当前主要的多元监管路径有全民网络参与监督、听证会、媒体监督、信访、第三方组织监督、举报信箱、信用监督员监督、第三方政府信用评价等多种形式。以参与主体数量与政府态度为两大维度,构建涵盖所有监管路径的"二维四象限的"分析框架,在此基础上分析不同监管路径的优劣势,提出完善多元政府信用监管体系的优化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府信用建设 多元信用监管 优劣势 优化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参与并非领导:公共组织中女性地位的“三低”循环及其成因 被引量:2
6
作者 郭夏娟 《公共行政评论》 CSSCI 2013年第4期50-81,179,共32页
我国公务员考任制度和"公开竞聘"的干部选拔制度使得女性有机会参与到公共管理与决策机构中。但她们并没有拥有实质性领导权力,在决策机构中的地位一直重复着"三低"循环怪圈,即机会少、权力小、比例低。研究者和决... 我国公务员考任制度和"公开竞聘"的干部选拔制度使得女性有机会参与到公共管理与决策机构中。但她们并没有拥有实质性领导权力,在决策机构中的地位一直重复着"三低"循环怪圈,即机会少、权力小、比例低。研究者和决策者通常将此归咎于女性自身素质不高,不适合公共领域的领导职务。然而,我们的调查发现,当今政府组织中女性管理者已经超越传统的性别形象,其基本特质是任职年龄低、文化程度高,职业目标明确、具有竞争动力,且对工作能力更自信并有成就感。事实上,女性在政府权力结构中边缘化的根本原因在于组织制度与文化障碍,并非传统认定的女性性别特质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组织 女性的权力地位 机会平等 组织制度与性别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内涵及其测度研究 被引量:26
7
作者 范柏乃 张维维 贺建军 《统计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3-8,共6页
从我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内涵来看,协调发展既应强调协调,也应强调发展,是协调和发展的综合体。已有文献中,有学者用离差系数来测度协调发展水平,事实上,离差系数只能测度一组数据的离散趋势,也就是说只能测度协调水平,而无法描述系统... 从我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内涵来看,协调发展既应强调协调,也应强调发展,是协调和发展的综合体。已有文献中,有学者用离差系数来测度协调发展水平,事实上,离差系数只能测度一组数据的离散趋势,也就是说只能测度协调水平,而无法描述系统间的发展度,离差系数在测度协调发展水平时存在一定的局限。但不可否认,离差系数在测度协调度时有着先天的优势,在离差系数上加权发展度效应,则可以更加科学的测度我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离差系数 测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治一体”中的道德治理--作为道德协商主体的乡贤参事会 被引量:48
8
作者 郭夏娟 秦晓敏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6-25,155,共11页
近年,乡贤参事会在乡村"三治一体"治理结构中的地位与作用问题在学界引起争论,其中不乏质疑之声。本文运用道德治理、协商民主与理想观察者理论,以浙江省德清县的乡贤参事会为例,分析其在"三治一体"结构中处于何种... 近年,乡贤参事会在乡村"三治一体"治理结构中的地位与作用问题在学界引起争论,其中不乏质疑之声。本文运用道德治理、协商民主与理想观察者理论,以浙江省德清县的乡贤参事会为例,分析其在"三治一体"结构中处于何种地位。研究发现,民间自主产生的乡贤参事会具有"理想观察者"的中立与公正特征,因此可以发挥协商民主的道德谈商与调控功能;其运行机制依赖于道德主体的自主调控,在"三治一体"治理结构中具有核心地位;因此,乡贤参事会作为道德协商主体,对化解基层社会治理失灵不仅必要,而且也是协商民主在基层治理中的创新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商民主 道德治理 乡贤参事会 “三治一体” 理想观察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葛兰西与新葛兰西主义的国家理论 被引量:7
9
作者 郁建兴 肖扬东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28-36,共9页
从葛兰西到新葛兰西主义的国家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在当代发展的一条重要线索,它展开、验证并增强了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的当代解释力。葛兰西和新葛兰西主义的国家理论旨在将国家纳入到社会型构的过程中加以考察,以此辨析国家的... 从葛兰西到新葛兰西主义的国家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在当代发展的一条重要线索,它展开、验证并增强了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的当代解释力。葛兰西和新葛兰西主义的国家理论旨在将国家纳入到社会型构的过程中加以考察,以此辨析国家的复杂社会基础,理解社会形态的经济、政治、意识形态领域之间偶然的结构联结,以及“民族大众”和“大众民主”的特殊性。但它们经常低估甚至完全忽视资本本质中所包含的对国家的限制,而高估了政治和意识形态的自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理论 马克思主义 葛兰西 新葛兰西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哲学教育、哲学教材与通识教育 被引量:1
10
作者 黄爱华 郁建兴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23-27,共5页
西方大学的通识教育作为一种理想的高等教育是自由教育向专业教育妥协的产物。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部分高校开始推广通识教育,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哲学通识教育。随之推出了一批哲学通识教材,对提高当代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发挥了重要的... 西方大学的通识教育作为一种理想的高等教育是自由教育向专业教育妥协的产物。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部分高校开始推广通识教育,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哲学通识教育。随之推出了一批哲学通识教材,对提高当代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学教育 哲学教材 通识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