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0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第二届中国环境社会学学术研讨会在河海大学举行
1
作者 王毅杰 刘海健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2期F0002-F0002,共1页
关键词 环境社会学 学术研讨会 河海大学 中国 人类生存环境 环境问题 全球性问题 社会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硕士生社会网初探——基于河海大学硕士生讨论网抽样调查的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史秋霞 史晓浩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25-29,共5页
基于河海大学在校硕士生讨论网抽样调查资料,分析了硕士生社会网的网络规模、关系构成、同质性、异质性、网络性质、紧密度等特征。
关键词 硕士研究生 社会网 家庭背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2届中国环境社会学学术研讨会"在河海大学举行
3
《水资源保护》 CAS 2009年第4期57-57,共1页
关键词 中国人民大学 环境社会学 河海大学 学术研讨会 中国社会科学院 中国海洋大学 中央民族大学 中山大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生活”与“理想”之间:涂尔干的行动社会学大纲
4
作者 郑琰 《社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05-240,共36页
本文试图以“生活”和“理想”两个核心概念为主轴,系统勾勒出涂尔干行动社会学的理论大纲。首先,涂尔干社会理论中的行动者及其行动图示既吸纳了普通公民在日常生活中因信仰需要而展开的常规行动,也包含社会学家在危机时刻为重建理想... 本文试图以“生活”和“理想”两个核心概念为主轴,系统勾勒出涂尔干行动社会学的理论大纲。首先,涂尔干社会理论中的行动者及其行动图示既吸纳了普通公民在日常生活中因信仰需要而展开的常规行动,也包含社会学家在危机时刻为重建理想而进行的创造行动。其次,涂尔干认为,这两类行动图示之间不是相互隔绝而是彼此交融的关系,只有通过学者与公众之间的沟通合作与集体行动,社会学才能突破现代性条件之下思考与行动、身体与心灵以及科学与信仰等诸多二元对立的屏障,进而既拓展学者理性主义的思维边界,又将公众的生活需要纳入文明轨道,共同创造出契合时代的神圣理想并实现社会的重建与更新。最后,本文指出,涂尔干对行动问题的思考继承并发扬了法国“政治理性主义”的智识传统,凸显了社会学的政治关怀与知识分子的公共职责,为我们探索如何实践置身时代的社会理论思考提供了“以身载道”的典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规行动 创造行动 生活与理想 学者与公民 社会学的政治关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人社会参与模式对老化态度的影响
5
作者 丁百仁 王毅杰 《北京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14-128,共15页
在人口老龄化过程中,老年人自身的主体积极性及其功能发挥途径亟须关注。在社会连接理论指引下,基于2020年中国老年社会追踪调查数据,根据老年人在个人、家庭和社会生活领域的参与情况,运用潜在类别模型考察老年人社会参与模式,进而分... 在人口老龄化过程中,老年人自身的主体积极性及其功能发挥途径亟须关注。在社会连接理论指引下,基于2020年中国老年社会追踪调查数据,根据老年人在个人、家庭和社会生活领域的参与情况,运用潜在类别模型考察老年人社会参与模式,进而分析其对老化态度的影响。研究发现,老年人社会参与有疏离型、弱连接型和强连接型三种模式,以弱连接型为主;社会参与模式归属与老年人自身特征有关,社会参与模式对老化态度的影响显著且稳健,相比疏离型,弱连接型无特别优势,而强连接型的老化态度明显改善,这一改善主要通过自我效能感和社会关系网这一对主客观因素来实现;强连接型的促进效应在不同老年人中并不一致,表现为其对女性、低龄、阶层高和地域环境优的老年人影响更强烈。今后,社会政策与服务在鼓励老年人社会参与时要特别重视这一群体的内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龄化 社会参与模式 老化态度 自我效能感 社会关系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环境社会学十年回眸 被引量:11
6
作者 顾金土 邓玲 +2 位作者 吴金芳 李琦 杨贺春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2期29-35,91,共7页
中国环境社会学已有近30年的发展历史。经过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积累,中国环境社会学在21世纪前10年里在学科定位、学术成果、组织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较大进展。学科定位表现在对研究方法和研究领域等方面的进展。学术成果突出表现在环... 中国环境社会学已有近30年的发展历史。经过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积累,中国环境社会学在21世纪前10年里在学科定位、学术成果、组织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较大进展。学科定位表现在对研究方法和研究领域等方面的进展。学术成果突出表现在环境污染的社会成因分析、城乡居民的环境意识和受害者的环境抗争领域。组织建设体现在3家较为稳定的学术机构、3次大型学术会议、频繁的国际交流和可观的人才培养。今后的中国环境社会学将会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社会学 学科定位 组织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郊村落水环境恶化的社会学阐释——下石村个案研究 被引量:10
7
作者 徐寅 耿言虎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2期41-44,共4页
在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浪潮下,城郊村落发生了急剧变化。环境问题的产生即是表现之一,在此问题中,人扮演着关键角色。而在影响人行为的众多因素中,经济因素发挥着最主要的作用。通过对下石村水环境恶化状况的调查,基于对村民生产方式与谋... 在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浪潮下,城郊村落发生了急剧变化。环境问题的产生即是表现之一,在此问题中,人扮演着关键角色。而在影响人行为的众多因素中,经济因素发挥着最主要的作用。通过对下石村水环境恶化状况的调查,基于对村民生产方式与谋生手段转变的分析,揭示水环境恶化背后深刻的文化逻辑。农业生产方式转变的文化逻辑在于科学的"无意识"和"私"的观念,谋生手段转变的文化逻辑在于"生态道德"与"池塘伦理"以及村庄的"生活面向"。研究发现,环境问题的治理,"治人"是本,只有改变人的价值观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环境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环境 下石村 经济因素 文化逻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人类的环境行为及其可选择性--基于环境社会学学科定位的思考 被引量:8
8
作者 唐国建 崔凤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08-112,共5页
"环境与社会的关系"在社会层面的体现就是环境问题,而环境问题事实上是人类环境行为的一个不良客观结果。环境与社会是通过人及其行为的中介才具有了某种关系。作为具有主体意识的人类,在现实中人们可以选择保护性的环境行为... "环境与社会的关系"在社会层面的体现就是环境问题,而环境问题事实上是人类环境行为的一个不良客观结果。环境与社会是通过人及其行为的中介才具有了某种关系。作为具有主体意识的人类,在现实中人们可以选择保护性的环境行为,也可以选择破坏性的环境行为。环境问题体现的是人与环境之间的矛盾关系,但它却包含着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关系。以环境行为及其可选择性问题作为环境社会学的研究对象与视角,遵循了社会学的基本假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社会学 环境问题 环境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积极推进中国环境社会学的学科建设——洪大用教授访谈录 被引量:5
9
作者 洪大用 耿言虎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2期11-16,共6页
当前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环境问题却日益严重。西方发达国家在工业化、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环境问题也在中国集中出现,环境问题已成为这个时代不能回避的重大现实问题。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作为社会学的一门分支学科,环境社会学正在日益成... 当前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环境问题却日益严重。西方发达国家在工业化、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环境问题也在中国集中出现,环境问题已成为这个时代不能回避的重大现实问题。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作为社会学的一门分支学科,环境社会学正在日益成熟。和国外环境社会学的发展相比,中国环境社会学的发展稍晚。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国内的一些学者开始有意识地系统引进和介绍西方环境社会学的研究成果,有意识地开展环境问题的社会学研究,不断推动中国环境社会学的学科建设,中国环境社会学呈现巨大的发展潜力。为了进一步推进中国环境社会学的学术交流与合作,洪大用、陈阿江、包智明、张玉林、王晓毅等环境社会学专家应邀接受围绕中国环境问题、环境社会学学科建设等,展开了广泛深入的探讨。他们的学术经历与体会,以及对中国环境问题的深入洞见,对致力于从事社会学研究的学者具有重要的启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社会学 学科建设 中国 访谈录 20世纪70年代 20世纪90年代 西方发达国家 环境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找价”的社会学分析 被引量:8
10
作者 胡亮 《社会》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220-242,共23页
"找价"是明清时期中国乡村一桩土地交易完成以后,卖主仍向买主索取加价的经济行为。本文从社会学视角,分析这一行为产生的社会背景、市场交易特点、官方对这一行为的态度及乡村土地的所有权特征,梳理"找价"被认可... "找价"是明清时期中国乡村一桩土地交易完成以后,卖主仍向买主索取加价的经济行为。本文从社会学视角,分析这一行为产生的社会背景、市场交易特点、官方对这一行为的态度及乡村土地的所有权特征,梳理"找价"被认可、规范确定和边界实现等方面的社会机制,以此解释这一现象出现和维持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找价 合理性 土地交易 社会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保障权生命周期视角下新生代农民工社会管理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高新宇 张登国 汪国华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34-38,44,共6页
从新生代农民工社会保障权萌生、获取、维护、更新和转换的更迭中,可以发现,社会各类组织管理功能有一定差异:企业经历了从约束式管理、卷入式管理到参与式管理,网络组织从外缘式管理向内隐式管理发展,中介组织从选择式管理到嵌入式管... 从新生代农民工社会保障权萌生、获取、维护、更新和转换的更迭中,可以发现,社会各类组织管理功能有一定差异:企业经历了从约束式管理、卷入式管理到参与式管理,网络组织从外缘式管理向内隐式管理发展,中介组织从选择式管理到嵌入式管理进行改变,媒体从边缘性到前台性管理,政府则是核心管理与弹性管理逐步并存。管理社会保障权可以良性调节各类社会组织和新生代农民工核心利益,促进社会管理创新。政府可以通过优化社会管理多主体的结构,促使社会力量的积极参与,行政网络与社会网络互通可以形成不同层级间的共享机制与协调机制,最终提高社会管理水平,形成社会管理新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保障权 新生代农民工 社会管理 社会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制度文化认知与职业发展——对劳动者获取专业技能的社会学分析 被引量:5
12
作者 王毅杰 董鹏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21-31,共11页
利用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CLDS)数据,通过建立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由行动者建构的制度文化环境对劳动者个体获取专业技能的影响得到验证。总体上,在强调专业技能获取的制度文化环境中,劳动者获得专业技术资格认证的可能性更大。多重制... 利用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CLDS)数据,通过建立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由行动者建构的制度文化环境对劳动者个体获取专业技能的影响得到验证。总体上,在强调专业技能获取的制度文化环境中,劳动者获得专业技术资格认证的可能性更大。多重制度环境下的技能文化氛围对劳动者获得专业资格认证产生了不同的影响。但在以省份为区别维度时,这种影响表现得更为显著和强烈,反映出行政系统在目前我国劳动者专业技能的获取和认定中的主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度文化 文化认知 工作技能 专业资格认证 专业技术培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大养蟹”到“养大蟹”的环境社会学分析——兴村个案研究 被引量:7
13
作者 陈涛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4期25-29,共5页
从"大养蟹"到"养大蟹"蕴含了丰富的环境社会学机理。"大养蟹"破坏了水体资源,污染了水域环境,导致兴村河蟹养殖进入困境阶段。在推拉原理作用下,兴村走上了"养大蟹"的生态养殖之路。"养大... 从"大养蟹"到"养大蟹"蕴含了丰富的环境社会学机理。"大养蟹"破坏了水体资源,污染了水域环境,导致兴村河蟹养殖进入困境阶段。在推拉原理作用下,兴村走上了"养大蟹"的生态养殖之路。"养大蟹"不仅修复了区域水质,也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从"大养蟹"到"养大蟹"是一种"DDP→EES"发展范式,体现了人与环境的互动逻辑。从"大养蟹"到"养大蟹"说明:①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必须同步;②经济、社会与环境效益可以统筹兼顾;③环境效益的获得要有经济效益基础;④内陆区域水产养殖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在于实施生态养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养蟹 养大蟹 生态养殖 环境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社会学视角下的环境污染问题——东井村个案研究 被引量:9
14
作者 罗亚娟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4期34-37,共4页
环境污染是人类社会发展与环境系统关系失衡的表现。环境社会学关注环境与人类社会之间的互动关系,关心环境问题的社会影响和社会原因。文章基于东井村的田野调查,发现不顾及环境的发展方式将导致环境退化,导致经济水平下降、贫穷、疾... 环境污染是人类社会发展与环境系统关系失衡的表现。环境社会学关注环境与人类社会之间的互动关系,关心环境问题的社会影响和社会原因。文章基于东井村的田野调查,发现不顾及环境的发展方式将导致环境退化,导致经济水平下降、贫穷、疾病和人口迁移等社会现象的产生。分析东井村村民与化工厂和地方政府的博弈过程,发现导致环境污染问题发生并持续的社会原因是,环境利益获得者和环境损害承担者的分离,地方政府对短期经济增长的需求,以及政府力量与社会力量悬殊的社会格局。坚持正确的发展理念,完善社会体制是解决环境污染问题的出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污染 社会影响 社会原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水俣病”的社会学研究 被引量:8
15
作者 程鹏立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4期30-33,共4页
20世纪五六十年代,日本出现的"水俣病"等公害事件是环境恶化的主要标志。日本社会学界围绕"水俣病"事件及其引发的社会问题展开了学术研究,为事件的最终解决和环境改善发挥了重要作用。"水俣病"的社会学... 20世纪五六十年代,日本出现的"水俣病"等公害事件是环境恶化的主要标志。日本社会学界围绕"水俣病"事件及其引发的社会问题展开了学术研究,为事件的最终解决和环境改善发挥了重要作用。"水俣病"的社会学研究成果涉及弱势群体、社会结构、性别、社会和文化方面。近年来,一些学者通过对"水俣病"案例的反思,开始研究环境治理的动力机制,以促使政府改进环境治理的政策和措施。这是日本环境社会学发展到成熟阶段的一种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俣病” 日本 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断裂”:城郊村落环境问题的社会学阐释——下石村个案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耿言虎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2年第1期73-80,共8页
伴随着急剧的社会转型,"断裂"引发的环境问题正日益凸显。城郊地区生产、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处于急剧转变的状态,断裂所导致的环境问题表现得特别明显。通过对城郊村落下石村的实地调查,文章发现结构断裂、循环断裂和文化断... 伴随着急剧的社会转型,"断裂"引发的环境问题正日益凸显。城郊地区生产、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处于急剧转变的状态,断裂所导致的环境问题表现得特别明显。通过对城郊村落下石村的实地调查,文章发现结构断裂、循环断裂和文化断裂共同导致了下石村严重的环境问题。"中心-边缘"格局下的结构断裂、传统"农业系统-村落环境"的物质循环断裂、水规范失灵和文化堕距引致的文化断裂构成了下石村环境问题的三维动因。运用"自反性"审视当下环境现状,城郊环境问题是发展和进步带来的后果。面对"断裂"及其造成的环境后果,应积极采取缝合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裂 结构断裂 循环断裂 文化断裂 自反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社会视野中的环境社会学研究——陈阿江教授访谈录
17
作者 陈阿江 王婧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2期16-20,共5页
王婧(简称王):陈老师当初为什么选择社会学专业? 陈阿江(简称陈):或许我是个理想主义者吧,我是学选矿的,当时和我们班另外两个同学一起想换专业。那时我对哲学、心理学、文学之类的领域觉得很新奇。在大学毕业后的几年里,通论... 王婧(简称王):陈老师当初为什么选择社会学专业? 陈阿江(简称陈):或许我是个理想主义者吧,我是学选矿的,当时和我们班另外两个同学一起想换专业。那时我对哲学、心理学、文学之类的领域觉得很新奇。在大学毕业后的几年里,通论性的文科类教科书,还有《马克思恩格斯选集》、《列宁选集》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学研究 社会视野 访谈录 《列宁选集》 教授 环境 中国 马克思恩格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样性”与环境社会学的学科视野——第四届东亚国际环境社会学学术研讨会述评与解读
18
作者 张虎彪 王曼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58-161,179,共5页
环境社会学20世纪诞生于美国并成为一门显性的社会学分支学科。东亚地区是社会、文化多样性最典型的地区之一,东亚各国或各地区面临的环境问题及解决的方式也具有多样性。但由于历史和地理方面的原因,东亚地区的环境问题及其解决方式仍... 环境社会学20世纪诞生于美国并成为一门显性的社会学分支学科。东亚地区是社会、文化多样性最典型的地区之一,东亚各国或各地区面临的环境问题及解决的方式也具有多样性。但由于历史和地理方面的原因,东亚地区的环境问题及其解决方式仍有诸多相似之处。环境社会学家也在不断地建构环境社会学这门学科,并积累了一定的成果。为了加强交流,共同构建东亚地区的环境社会学学科,2013年11月在河海大学举行了以"多样性:环境与社会"为主题的第四届东亚国际环境社会学学术研讨会。来自日本、韩国和中国等国家或地区的学者在研讨会上围绕着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影响以及应对措施等展开了深入的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样性 东亚 环境社会学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垃圾桶的功能及其社会建构——基于一个高校社区的社会学考察
19
作者 栗治强 王毅杰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2期51-54,共4页
尽管垃圾桶的基本功能是装垃圾的容器,但它还有其他功能,如测试个人的公德心和环保意识的工具、环保形象和现代文明的标志。在此基础上,本文着重分析了垃圾桶这些功能的建构过程,并倡导回归垃圾桶的基本功能。
关键词 垃圾桶 功能 建构 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学棱镜下的网络流行语研究--《网络流行语研究:社会与媒介的视角》评介
20
作者 孙良顺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6年第6期101-102,共2页
近年来,伴随着网络社会的逐渐崛起,我国网络流行语不断涌现并发生流变,成为当今社会不可忽视的一种独特文化现象.
关键词 网络流行语 社会学 评介 媒介 棱镜 网络社会 文化现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