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0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医院计算机网络MIS的设计与实现
1
作者 马吉明 朱训林 +2 位作者 滕瑛珏 袁煌 尚展垒 《计算机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158-160,共3页
以电子处方和药品为主线,给出一个中医院计算机网络MIS的设计方案与实现过程,并对医院门诊管理、药品管理、住院管理等主要模块的功能作了详细阐述。
关键词 中医院 电子处方 中草药 药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元气理论谈恶性肿瘤的中医辨治
2
作者 朱珍珍 马纯政 +4 位作者 孙明月 董良 邵帅 高付彦 李洪霖 《世界中医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339-1344,1348,共7页
恶性肿瘤是一类病死率高的临床常见疾病,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健康。临床及实验研究显示中医药治疗恶性肿瘤具有较好疗效。元气源自古代哲学概念,元气理论是中医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众医家认为“元气虚为致病之本”,元气化生异常,可致... 恶性肿瘤是一类病死率高的临床常见疾病,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健康。临床及实验研究显示中医药治疗恶性肿瘤具有较好疗效。元气源自古代哲学概念,元气理论是中医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众医家认为“元气虚为致病之本”,元气化生异常,可致恶性肿瘤等疾病。故本文基于元气理论探讨恶性肿瘤的中医病机,认为元气化生异常是恶性肿瘤的重要病机,可能与机体免疫系统、代谢失衡有关,并与肿瘤进展、复发、转移等预后的生物学机制存在联系。同时,提出以培元法作为治疗恶性肿瘤的重要方法,治以内外同调,补虚兼以祛邪,以期为中医药辨治恶性肿瘤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气理论 元气 恶性肿瘤 培本固元 元气虚损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药治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网络药理学及实验研究
3
作者 刘景文 马秋玲 +6 位作者 苏雅静 石慧慧 郭家缘 张曼 刘洺欣 李东东 刘文卿 《世界中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7期2562-2571,共10页
目的:探究中医药治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作用机制,并用实验验证。方法:收集中医药治疗ALL文献的药物组成;利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通用蛋白质(UniProt)数据库收集高频中药的成分及靶点,基因表达综合系统(GEO... 目的:探究中医药治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作用机制,并用实验验证。方法:收集中医药治疗ALL文献的药物组成;利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通用蛋白质(UniProt)数据库收集高频中药的成分及靶点,基因表达综合系统(GEO)数据库收集疾病靶点,取交集靶点,利用微生信平台进行基因本体(GO)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信号通路富集分析,利用Cytoscape 3.9.1构建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PPI);基于网络药理学预测结果,用分子对接及实验进行验证。结果:筛选得到10个高频中药,包含157个有效成分及280个靶点,ALL相关的疾病靶点2428个,经筛选得到37个交集靶点,KEGG富集分析显示交集靶点作用于白细胞介素-17(IL-17)、化学致癌受体激活、T细胞受体等多种癌症、免疫和炎症反应相关的信号通路,核心有效成分为槲皮素,核心靶点为蛋白激酶B(AKT1),分子对接结果显示二者对接良好,细胞实验结果显示槲皮素处理后的ALL细胞活率明显降低,凋亡率明显升高(P<0.05),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磷酸化蛋白激酶B(p-AKT)的表达均降低。结论:网络药理学的初步筛选与预测发现,中药可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治疗ALL,其中的核心成分槲皮素可通过调控PI3K/AKT信号通路抑制ALL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从而发挥抗ALL的作用,为中药治疗ALL有效成分的开发和运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中医药 有效成分 网络药理学 细胞实验 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 分子对接 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积芎解毒方对糖尿病肾脏病小鼠疗效及肠道菌群和血清氧化三甲胺的影响
4
作者 王峥 董朋涛 +5 位作者 高亚斌 赵自然 张青 陈鹏鸽 冯雪 李建鹏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14-1024,共11页
目的 评估积芎解毒方对小鼠糖尿病肾脏病疗效的影响及其对肠道菌群和血清氧化三甲胺(TMAO)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12只7周大的雄性db/db小鼠随机分配到模型组或积芎解毒方组(每组6只),同时指定6只雄性db/m小鼠为对照组。连续灌胃8周后,分... 目的 评估积芎解毒方对小鼠糖尿病肾脏病疗效的影响及其对肠道菌群和血清氧化三甲胺(TMAO)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12只7周大的雄性db/db小鼠随机分配到模型组或积芎解毒方组(每组6只),同时指定6只雄性db/m小鼠为对照组。连续灌胃8周后,分别在第0周、第4周和第8周监测小鼠的体质量和血糖水平。此外,需评估尿液中的微白蛋白、肾损伤分子-1(KIM-1)、肌酐(Scr)和尿素氮(BUN)水平。采用HE和PAS染色法对肾脏病理学进行评估。此外,对粪便样本进行了16s RNA测序,并测定了血清中TMAO的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血糖、体质量、8 h尿微量白蛋白定量、KIM-1和Scr均显著升高,肾脏病理表现为肾小球节段系膜基质增多、肾小球体积肥大和肾小管上皮细胞肿胀等。模型组中乳杆菌科(Lactobacillaceae)与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丰度显著升高(P<0.01),毛螺菌科(Lachnospiraceae)、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和颤螺菌属(Oscillospira)丰度显著下降(P<0.01),各菌群丰度发生变化,血清TMAO含量显著增加;与模型组比较,积芎解毒方组8 h尿微量白蛋白定量、KIM-1(P<0.01)和Scr(P<0.05)显著降低,BUN未见显著差异(P>0.05),肾脏病理损伤显著改善。肠道菌群中乳杆菌科(Lactobacillaceae)、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丰度显著下降(P<0.01)、毛螺菌科(Lachnospiraceae)和颤螺菌属(Oscillospira)丰度显著升高(P<0.01,P<0.05),肠道菌群结构、优势菌及非优势菌丰度出现正向调整,血清TMAO含量显著降低(P<0.01)。结论 积芎解毒方可有效改善db/db小鼠肠道菌群紊乱,并调控血清TMAO水平,从而发挥肾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积芎解毒方 糖尿病肾脏病 肠道菌群 氧化三甲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转录组测序、网络药理和毒理学探讨雷公藤甲素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分子作用机制 被引量:1
5
作者 崔家康 朱泽林 +3 位作者 刘孟娇 马俊福 王慧莲 孟庆良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957-964,共8页
本研究探索了雷公藤甲素(triptolide,TP)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的分子机制,并揭示了其治疗作用与毒副作用的辨证统一性。通过转录组测序(transcriptome sequencing,RNA-seq)、网络药理学和毒理学分析,我们揭示了TP... 本研究探索了雷公藤甲素(triptolide,TP)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的分子机制,并揭示了其治疗作用与毒副作用的辨证统一性。通过转录组测序(transcriptome sequencing,RNA-seq)、网络药理学和毒理学分析,我们揭示了TP对RA的治疗机制及其伴随的毒性反应。首先,通过RNA-seq筛选出TP处理后成纤维样滑膜细胞(fibroblast-like synoviocytes,FLS)的差异表达基因(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s,DEGs),并结合GeneCards、OMIM和CTD数据库识别与RA及肝毒性、肾毒性和生殖毒性相关的靶点。随后,构建蛋白质互作(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PPI),网络筛选出TP关键作用靶点,接着进行基因本体论(gene ontology,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通路富集分析,并通过分子对接验证。研究发现,TP治疗RA及其毒性反应的关键靶点包括肿瘤蛋白p53(tumor protein p53,TP53)、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和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涉及的信号通路有TNF、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janus激酶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janus kinase-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JAK-STAT)、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和网络叉头转录因子(forkhead box O,FoxO)等。RNA-seq结果显示,TP显著调控了TP53、TNF和IL-1β等靶基因的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综上所述,TP在治疗RA的同时伴随毒性反应,其机制相互关联,体现了疗效与毒性并存的辨证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录组测序 网络药理和毒理学 雷公藤甲素 类风湿关节炎 分子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益肾通络方调控精母细胞铁死亡治疗精索静脉曲张性不育的机制研究
6
作者 赵培培 陈建设 +3 位作者 孙自学 陈央娣 华众 吕水林 《世界中医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1-60,共10页
目的:探讨益肾通络方含药血清调控精母细胞铁死亡治疗精索静脉曲张性不育的作用机制。方法:1)收集体外培养的精索静脉曲张(VC)患者正常和曲张的精索静脉内皮细胞进行代谢组学分析,寻找差异显著的致病代谢产物。2)培养小鼠精母细胞系,采... 目的:探讨益肾通络方含药血清调控精母细胞铁死亡治疗精索静脉曲张性不育的作用机制。方法:1)收集体外培养的精索静脉曲张(VC)患者正常和曲张的精索静脉内皮细胞进行代谢组学分析,寻找差异显著的致病代谢产物。2)培养小鼠精母细胞系,采用CCK-8法筛选出益肾通络方含药血清及致病代谢产物的最佳浓度,并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代谢物组)、含药血清组(代谢物+益肾通络方组),观察各组细胞铁死亡情况;蛋白质免疫印迹法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各组铁死亡相关蛋白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SH-Px4)、溶质载体家族7成员11(SLC7A11)、酰基辅酶A合成酶长链家族成员4(ACSL4)及铁蛋白(Fn)的蛋白及其mRNA表达水平。结果:1)铁死亡代谢通路异常与VC关系密切,最终选取氧化谷胱甘肽(GSSG)作为致病代谢产物。2)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细胞存活率明显降低(P<0.01),GSH-Px4、SLC7A11、Fn蛋白及mRNA表达下调,ACSL4蛋白及mRNA表达上调(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给药组细胞存活率明显上升(P<0.01),GSH-Px4、SLC7A11、Fn蛋白及mRNA表达上调,ACSL4蛋白及mRNA表达下调(P<0.01)。结论:1)铁死亡代谢通路与VC性不育关系密切,并最终确定GSSG为主要致病代谢产物。2)益肾通络方可能通过抑制GSSG调节精母细胞铁死亡相关蛋白的表达,发挥治疗精索静脉曲张性不育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肾通络方 精索静脉曲张性不育 铁死亡 代谢组学 氧化谷胱甘肽 精索静脉内皮细胞 精母细胞 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前列腺炎常见中医证型与IL-8、TNF-α、IFN-γ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9
7
作者 王祖龙 陈帅垒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62-66,共5页
目的:探讨慢性前列腺炎(CP)常见中医证型与前列腺按摩液(EPS)中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干扰素γ(IFN-γ)的相关性,为中医诊断、辨证、治疗慢性前列腺炎提供参考标准。方法:将慢性前列腺炎患者200例先按美国国立卫... 目的:探讨慢性前列腺炎(CP)常见中医证型与前列腺按摩液(EPS)中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干扰素γ(IFN-γ)的相关性,为中医诊断、辨证、治疗慢性前列腺炎提供参考标准。方法:将慢性前列腺炎患者200例先按美国国立卫生院(NIH)标准分为Ⅱ型前列腺炎、Ⅲa型前列腺炎、Ⅲb型前列腺炎,再按中医证型分为湿热蕴结-A组、瘀血阻络-B组;另选50例正常男性作为对照组。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250例受试者前列腺按摩液中IL-8、TNF-α、IFN-γ含量,并分组比较其结果。结果:1、前列腺按摩液中IL-8测试值:在Ⅱ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明显高于Ⅲa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Ⅲb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及对照组(P<0.05);Ⅲa组明显高于Ⅲb组及对照组(P<0.05);Ⅲb组与对照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2、前列腺按摩液中TNF-α、IFN-γ测试值:在Ⅱ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明显高于Ⅲa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Ⅲb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及对照组(P<0.05);Ⅲa组明显高于Ⅲb组及对照组(P<0.05);Ⅲb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3、前列腺按摩液中IL-8测试值:在湿热蕴结型患者明显高于瘀血阻络型组及对照组(P<0.05);瘀血阻络组与对照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4、前列腺按摩液中TNF-α、IFN-γ测试值:湿热蕴结型组明显高于瘀血阻络型组及对照组(P<0.05);湿热蕴结型组明显高于瘀血阻络型组及对照组(P<0.05);瘀血阻络型患者的TNF-α、IFN-γ测试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慢性前列腺炎患者前列腺按摩液中IL-8、TNF-α、IFN-γ检测值均明显增高,提示其参与了前列腺炎症反应。检测显示3种细胞因子含量除IL-8含量在Ⅲb组及对照组之间未见显著性差异外,在Ⅱ型慢性前列腺炎、Ⅲa型慢性前列腺炎、Ⅲb型慢性前列腺炎、对照组中,由高到低依次递减。在慢性前列腺炎中医分型中,除IL-8含量在瘀血阻络组与对照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外,在湿热蕴结型、瘀血阻络型、健康对照组中,表现同样趋势,这为临床对慢性前列腺炎的诊断及分型提供了系统依据,同时为慢性前列腺炎的中医分型提供了具体参照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前列腺炎 湿热蕴结 瘀血阻络 IL-8 TNF—α IFN-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千金子二萜醇通过TGF-β/Smad信号通路影响肾透明细胞癌小鼠免疫因子IL-7、IL-10及VEGF表达
8
作者 宋圣佑 周磊 +3 位作者 邰伦伟 潘世杰 蒋俊玲 赵俊峰 《中国免疫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581-1585,1592,共6页
目的:探究千金子二萜醇调控TGF-β/Smad信号转导通路影响肾透明细胞癌(RCCN)小鼠免疫因子IL-7、IL-10及VEGF表达的机制。方法:构建RCCN移植瘤小鼠,随机划分为模型组、千金子二萜醇组和顺铂组,千金子二萜醇组给予20 mg/kg千金子二萜醇溶... 目的:探究千金子二萜醇调控TGF-β/Smad信号转导通路影响肾透明细胞癌(RCCN)小鼠免疫因子IL-7、IL-10及VEGF表达的机制。方法:构建RCCN移植瘤小鼠,随机划分为模型组、千金子二萜醇组和顺铂组,千金子二萜醇组给予20 mg/kg千金子二萜醇溶液灌胃,模型组给予等体积0.9%NaCl溶液灌胃,顺铂组腹腔注射4 mg/kg顺铂溶液,记录小鼠体质量及肿瘤体积变化;Western blot检测TGF-β1、Smad2和Smad4蛋白表达;ELISA检测小鼠血清免疫因子IL-7和IL-10表达;IHC检测肿瘤组织VEGF表达。结果:药物干预14 d后,与模型组相比,顺铂组和千金子二萜醇组小鼠移植瘤体积增殖被抑制(P<0.05),TGF-β1、Smad2、Smad4蛋白及VEGF表达降低(P<0.05),血清中IL-7表达增加、IL-10水平降低(P<0.05)。结论:千金子二萜醇能够抑制TGF-β1/Smad信号转导通路进而降低RCCN小鼠IL-7、IL-10及VEGF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千金子二萜醇 肾透明细胞癌 TGF-β/Smad信号转导通路 IL-7 IL-10 VEGF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因子分析法的弱、少精子症中医证候分型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陈建设 孙自学 陈翔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560-562,共3页
目的:研究弱、少精子症的证候分型及量化诊断规律。方法:采集507例弱、少精子症患者的临床四诊信息,对常见症状按4级赋予分值,以因子分析方法进行证候分型及量化分析。结果:因子分析从弱、少精子症临床四诊信息中提取5个代表性因子,分... 目的:研究弱、少精子症的证候分型及量化诊断规律。方法:采集507例弱、少精子症患者的临床四诊信息,对常见症状按4级赋予分值,以因子分析方法进行证候分型及量化分析。结果:因子分析从弱、少精子症临床四诊信息中提取5个代表性因子,分别代表湿热下注、肾精不足、肾阳虚、肝郁气滞、肾阴虚等证候,同时对各个证候进行量化。结论:以大样本为基础,应用因子分析方法所得的弱、少精子症常见证候分型及量化诊断规律符合临床实际情况,为临床辨证提供客观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弱、少精子症 证候 因子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线粒体功能障碍与偏头痛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10
作者 南淞华 彭超杰 +5 位作者 和琪琪 李振家 于乐 史子剑 侯露阳 崔应麟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21-127,共7页
偏头痛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其发病机制复杂且尚未完全阐明。近年来,线粒体功能在偏头痛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引起了广泛关注。本文综述了线粒体功能障碍与偏头痛之间的关系,包括线粒体能量代谢、氧化应激、钙稳态和神经炎症等方面的... 偏头痛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其发病机制复杂且尚未完全阐明。近年来,线粒体功能在偏头痛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引起了广泛关注。本文综述了线粒体功能障碍与偏头痛之间的关系,包括线粒体能量代谢、氧化应激、钙稳态和神经炎症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文章首先介绍了偏头痛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并详细探讨了线粒体在这些过程中的关键作用。研究发现,线粒体功能障碍可能导致神经元兴奋性增加、血管舒缩异常和炎症反应,从而诱发偏头痛。本文基于线粒体参与偏头痛发病机制的证据,对当前线粒体功能障碍与偏头痛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了归纳,并提出未来研究的方向和潜在的治疗策略,旨在为偏头痛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粒体功能障碍 偏头痛 发病机制 能量代谢 氧化应激 钙稳态 神经炎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造模方法建立弱精子症伴高SDF小鼠模型的比较研究
11
作者 卢宗林 赵海洋 +2 位作者 王晖 王鑫 孙自学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8-57,共10页
目的通过激素皮质酮(corticosterone,CORT)激素和化合物苯甲酸钠(sodium benzoate,NaB)诱导构建弱精子症(asthenozoospermia,AZS)伴高精子DNA碎片化(sperm DNA fragmentation,SDF)小鼠模型,探索AZS伴高SDF动物模型的制备方法。方法将50... 目的通过激素皮质酮(corticosterone,CORT)激素和化合物苯甲酸钠(sodium benzoate,NaB)诱导构建弱精子症(asthenozoospermia,AZS)伴高精子DNA碎片化(sperm DNA fragmentation,SDF)小鼠模型,探索AZS伴高SDF动物模型的制备方法。方法将50只3周龄雄性ICR小鼠随机分为CORT处理组30只,NaB处理组20只。CORT处理组分为6组,分别为饮水高(500μg/mL)、中(200μg/mL)、低(10μg/mL)剂量组、饮水对照组、注射造模组(40 mg/kg)和注射对照组(生理盐水),每组5只,连续造模50 d。NaB处理组分为4组,分别为灌胃高(500 mg/kg)、中(300 mg/kg)、低(100 mg/kg)剂量组和对照组(生理盐水),每组5只,连续造模50 d。造模中观察各组小鼠生理状态并持续记录体质量变化,结束后取小鼠附睾尾部精子观察精子运动能力和精子DNA碎片化指数(DNA fragmentation index,DFI)。结果注射造模组体质量变化率出现下降趋势,与注射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灌胃高剂量组体质量变化率下降,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注射造模组前向运动精子百分率出现下降趋势,与注射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NaB灌胃高剂量组前向运动精子百分率下降,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注射造模组DFI出现升高趋势,与注射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灌胃高剂量组DFI升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NaB 500 mg/(kg·d)剂量持续50 d灌胃造模是构建AZS伴高SDF动物模型较为理想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弱精子症伴高SDF 小鼠模型 苯甲酸钠 皮质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行性腮腺炎的中医药治疗进展
12
作者 周宜强 武桂梅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1996年第2期6-8,共3页
“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以腮腺肿大、疼痛为主要临床特征,祖国医学称本病为“痄腮”,俗称虾膜瘟、鸬鹚瘟、搭腮肿等。本病好发于冬春二季,且以儿童罹患为多,亦可见于成年人。中医药治疗本病有独特疗效,现将近年... “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以腮腺肿大、疼痛为主要临床特征,祖国医学称本病为“痄腮”,俗称虾膜瘟、鸬鹚瘟、搭腮肿等。本病好发于冬春二季,且以儿童罹患为多,亦可见于成年人。中医药治疗本病有独特疗效,现将近年来有关中医药治疗流行性腮腺炎及其研究进展作如下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行性腮腺炎/中医药疗法 银翘散/治疗应用 龙胆泻肝汤/治疗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因子和聚类分析的冠心病合并血脂异常中医证候分类及诊断 被引量:22
13
作者 曹倩倩 何庆勇 +2 位作者 王永霞 吕沛宛 张辉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3081-3085,共5页
目的探讨冠心病合并血脂异常的中医证候及诊断要点。方法采用临床流行病学的方法,收集680例冠心病合并血脂异常患者的中医四诊信息,并对其进行描述性统计、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根据因子、聚类分析结果及结合临床判定相应中医证候及诊断... 目的探讨冠心病合并血脂异常的中医证候及诊断要点。方法采用临床流行病学的方法,收集680例冠心病合并血脂异常患者的中医四诊信息,并对其进行描述性统计、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根据因子、聚类分析结果及结合临床判定相应中医证候及诊断要点。结果冠心病合并血脂异常的中医证候因素主要有痰浊、血瘀、气虚、气滞、阴虚,中医证候可分为5类,结合专家组意见,判定证候名称为肝肾阴虚证、痰瘀阻滞证、痰浊壅盛证、心脾两虚证、气滞血瘀证,并初步确定了各证候的诊断要点。结论冠心病合并血脂异常的中医证候可分为5类,根据四诊信息可确定各类诊断要点,为本病的中医证候分型和中医诊断规范化、标准化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合并血脂异常 中医证候 中医诊断 因子分析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纤益心方对扩张型心肌病大鼠心肌细胞PKA/CaMKⅡ信号通路及线粒体膜电位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曾垂义 王振涛 +2 位作者 黑炫鼎 王冰 常红波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601-1607,共7页
目的通过抗纤益心方干预扩张型心肌病大鼠,探讨该药在扩张型心肌病心肌细胞PKA/CaMKⅡ信号通路及线粒体膜电位方面的作用。方法扩张型心肌病大鼠通过饮用呋喃唑酮复制,连续10周后通过心脏彩超确定模型复制成功,随机分为抗纤益心方低剂... 目的通过抗纤益心方干预扩张型心肌病大鼠,探讨该药在扩张型心肌病心肌细胞PKA/CaMKⅡ信号通路及线粒体膜电位方面的作用。方法扩张型心肌病大鼠通过饮用呋喃唑酮复制,连续10周后通过心脏彩超确定模型复制成功,随机分为抗纤益心方低剂量组、抗纤益心方中剂量组、抗纤益心方高剂量组、卡托普利组和模型组,另设正常组。药物干预4周后观察各组大鼠心肌细胞超微结构;心肌细胞ATP、Ca^(2+)-Mg^(2+)-ATP酶活力;心肌细胞CaMKⅡ、PKA、UCP2 mRNA表达。用去甲肾上腺素诱导H9c2心肌细胞肥大模型,药物干预24 h后检测心肌细胞线粒体膜电位水平。结果与正常组相比,各模型组大鼠心肌细胞线粒体受损,心肌细胞ATP、Ca^(2+)-Mg^(2+)-ATP酶活力明显降低,UCP2 mRNA、CaMKⅡmRNA均明显升高,PKA mRNA明显降低,心肌线粒体膜电位水平明显下降(P<0.05或P<0.01)。各药物干预组对心肌细胞线粒体有不同程度的保护作用,对所测指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尤其以抗纤益心方高剂量组更为明显(P<0.05或P<0.01)。结论抗纤益心方可以减轻DCM模型大鼠心肌细胞线粒体损伤,改善心肌细胞能量代谢及舒缩功能,改善心肌细胞PKA/CaMKⅡ信号通路及线粒体膜电位水平是其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张型心肌病 抗纤益心方 PKA/CaMKⅡ信号通路 线粒体膜电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桡骨远端骨折临床治疗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15
作者 王文庆 曹玉净 +4 位作者 吕秋霞 李东方 李明 李家乐 钱亚男 《世界中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870-1874,共5页
桡骨远端骨折是临床常见的上肢骨折,老年患者居多,其治疗方法较多,主要分为保守治疗与手术治疗。保守治疗主要通过中医正骨手法复位和复位后联合小夹板、高分子石膏材料外固定。手术主要包括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术、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 桡骨远端骨折是临床常见的上肢骨折,老年患者居多,其治疗方法较多,主要分为保守治疗与手术治疗。保守治疗主要通过中医正骨手法复位和复位后联合小夹板、高分子石膏材料外固定。手术主要包括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术、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外固定架固定术、腕关节镜技术、腕关节置换术、髓内钉固定术。以上治疗方法的适应证、操作难度、临床疗效各不相同,治疗其相适应类型的桡骨远端骨折可单独应用,也可以2种或多种方法联合治疗。随着数字骨科发展,3D打印技术也广泛应用于桡骨远端骨折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骨远端骨折 上肢骨折 保守治疗 手术治疗 手法复位 手术方法 适应证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物信息学及动物实验对芪黄固肾通络方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研究 被引量:6
16
作者 李新宝 庞欣欣 +4 位作者 彭紫凝 商海涛 朱清 郑威 韩佳瑞 《世界中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15-622,共8页
目的:探讨芪黄固肾通络方治疗糖尿病肾病(DKD)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人类基因数据库(GeneCards)、治疗靶点数据库(TTD)、人类疾病相关基因和突变基因数据库(DisGeNET)、综合性药物数据库(DrugBank)等数据库查找芪黄固肾通络方的活性成... 目的:探讨芪黄固肾通络方治疗糖尿病肾病(DKD)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人类基因数据库(GeneCards)、治疗靶点数据库(TTD)、人类疾病相关基因和突变基因数据库(DisGeNET)、综合性药物数据库(DrugBank)等数据库查找芪黄固肾通络方的活性成分、作用靶点、DKD相关的靶点。将药物目标点与病变靶点进行映射,将所获得的交集目标点构造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与活性组分-联合目标网络,并进行基因本体(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通过动物实验对网络药理学结果中芪黄固肾通络方治疗糖尿病肾病核心靶点中富集节点较多的前3靶点进行验证。选取C57BL/6J小鼠为研究对象,链脲佐菌素(STZ)连续2次腹腔注射制备动物模型,8周后测小鼠24 h尿蛋白定量,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模型+芪黄固肾通络方组,干预8周后,测胰岛素、C肽、尿素氮、24 h尿蛋白定量,qPCR及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检测小鼠肾脏CTNNB1、JUN、NCOA1表达。结果:GO与KEGG富集分析显示芪黄固肾通络方治疗DKD的有效靶点主要涉及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AGE-RAGE)信号通路、血脂和动脉粥样硬化、流体剪切应力与动脉粥样硬化、神经活性配体-受体交互作用等;动物实验表明,芪黄固肾通络方能够降低DKD小鼠肾组织中连环蛋白β1(CTNNB1)、JUN、核受体辅激活蛋白1(NCOA1)的信使核糖核酸(mRNA)及蛋白表达,改善肾脏损伤。结论:通过网络药理学和实验验证,发现芪黄固肾通络方可能通过降低CTNNB1、JUN、NCOA1蛋白的表达水平干预AGE-RAGE等通路治疗DK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芪黄固肾通络方 糖尿病肾病 网络药理学 动物实验 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 连环蛋白β JUN 核受体辅激活蛋白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灸治疗卒中后丘脑痛选穴规律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孙兆祺 徐晓玉 刘志华 《世界中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7期2609-2615,2620,共8页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技术,探讨针灸治疗卒中后丘脑痛的选穴规律。方法:通过多个中英文数据库,检索从建库至2023年7月1日的针灸治疗卒中后丘脑痛的相关文献,筛选后利用Microsoft Excel 2021建立数据库,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利用SPSS Modeler...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技术,探讨针灸治疗卒中后丘脑痛的选穴规律。方法:通过多个中英文数据库,检索从建库至2023年7月1日的针灸治疗卒中后丘脑痛的相关文献,筛选后利用Microsoft Excel 2021建立数据库,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利用SPSS Modeler 18.0进行关联规则分析,Cytoscape 3.8.2绘图、SPSS Statistics 26.0进行聚类分析等。结果:最终纳入59篇文献,包含141首针灸处方,涉及131个腧穴,总频次1246次。常用核心腧穴为:内关、水沟、三阴交、委中、极泉,特定穴常用五腧穴、交会穴及阳经郄穴,部位以头颈、上下肢为主,常用经脉为胆经、膀胱经及督脉,得到67条关联分析,分析得出多个核心腧穴组,“水沟-内关”“内关-三阴交”等,得到5首潜在针灸处方,针灸疗程多在10~30 d,以1次/d为主,留针30 min左右,电针以密波和疏密波较多。结论:针灸治疗卒中后丘脑痛,常选择以头部近取穴联合四肢特定穴及经外奇穴,并根据实际病情搭配腧穴,可结合电针以促进康复,可为临床提供穴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 腧穴 卒中 丘脑痛 卒中后丘脑痛 选穴规律 数据挖掘 关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白芍总苷治疗类风湿关节炎肺间质纤维化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邢清桦 李松伟 +2 位作者 龚晓红 胡文盈 陆超群 《中国畜牧兽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50-863,共14页
[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结合动物试验探究白芍总苷(TGP)主要药物成分与类风湿关节炎(RA)肺间质纤维化之间的作用靶点,揭示白芍总苷治疗RA肺间质纤维化的分子机制。[方法]通过检索多个数据库,根据2个ADEM参数口服生物利用度(oral bioavaila... [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结合动物试验探究白芍总苷(TGP)主要药物成分与类风湿关节炎(RA)肺间质纤维化之间的作用靶点,揭示白芍总苷治疗RA肺间质纤维化的分子机制。[方法]通过检索多个数据库,根据2个ADEM参数口服生物利用度(oral bioavailability, OB)>30%、类药性(drug likeness, DL)>0.18,筛选出白芍总苷中的主要活性成分及作用的基因靶点;检索DrugBank、GeneCards、OMIM、TTD、DisGenet等数据库筛选RA和肺间质纤维化的基因靶点,通过UniProt数据库进行靶点蛋白的基因名转换,收集白芍总苷治疗RA和肺间质纤维化的作用靶点。获取化合物和疾病靶点取交集,制作韦恩图;将靶点交集导入到STRING数据库绘制PPI网络图,利用DAVID数据库进行GO功能和KEGG信号通路富集分析,深入分析其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合并肺间质纤维化的机制。将Wistar大鼠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白芍总苷组和托法替布组,通过测定肺脏指数反映肺脏组织的水肿炎症反应,HE染色观察各组肺组织和踝关节滑膜租住的炎症反应,Masson染色观察肺脏组织的胶原沉积状况。[结果]检索TCMSP数据库,筛选得到85种白芍总苷的药物成分,根据OB>30%、类药性>0.18,共筛选9种主要成分;从DrugBank、DisGenet、OMIM、TTD和GeneCards等数据库筛选RA疾病靶点1 625个,肺间质纤维化的疾病靶点1 930个。通过GO功能和KEGG信号通路富集分析共获得分子功能65条目,细胞组分37条目,生物过程350条目和141个富集通路。通过中药-靶点-通路网络图,将Degree排名前十的肿瘤坏死因子(TNF)、白细胞介素-6(IL6)、AKT丝氨酸/苏氨酸激酶1(AKT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基质金属蛋白酶9 (MMP9)、转录因子Jun(JUN)、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G)、胱天蛋白酶3(CASP3)、前列腺素内过氧化物合酶2(PTGS2)、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作为白芍总苷治疗RA肺间质纤维化的关键作用靶点。动物试验结果显示,与模型组相比,治疗组的关节炎评分和肺脏指数降低;HE染色发现,白芍总苷组的关节和肺脏组织炎性细胞的浸润减少;Masson染色发现,白芍总苷可减少条索状的纤维化灶,表明白芍总苷不但可治疗RA,还能延缓肺间质纤维化的胶原沉积和减少炎症反应。[结论]白芍总苷通过多种成分作用于炎症反应、免疫调节和细胞分化增殖等方面的多靶点和多通路,通过靶点和通路间的协同相互作用来延缓RA肺间质纤维化疾病的发展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药理学 白芍总苷 类风湿关节炎 肺间质纤维化 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调节性细胞死亡在扩张型心肌病中的研究进展
19
作者 邱月清 王振涛 +3 位作者 陈振翼 常红波 禹笑阳 薛祎琨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3-125,共13页
扩张型心肌病(dilated cardiomyopathy,DCM)起病隐匿,以左心扩大甚至全心扩大为主要影像学表现,是心力衰竭与心律失常的常见原发疾病之一。随着近年来研究的不断深入,调节性细胞死亡(regulatory cell death,RCD)的内在分子机制逐渐清晰... 扩张型心肌病(dilated cardiomyopathy,DCM)起病隐匿,以左心扩大甚至全心扩大为主要影像学表现,是心力衰竭与心律失常的常见原发疾病之一。随着近年来研究的不断深入,调节性细胞死亡(regulatory cell death,RCD)的内在分子机制逐渐清晰,研究者们发现RCD方式在DCM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目前已知DCM中所涉及的RCD方式主要包括凋亡、坏死性凋亡、焦亡、铁死亡、自噬、铜死亡等,并且它们之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可相互作用和调控。本文就上述6种RCD方式参与DCM的机制研究现况进行概述,以期为未来基础研究及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张型心肌病 调节性细胞死亡 凋亡 坏死性凋亡 焦亡 自噬 铁死亡 铜死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灶点理论的弧刃针疗法治疗顽固性网球肘的临床疗效
20
作者 马雪建 张董喆 +5 位作者 牛朝阳 都帅刚 王武洋 程世龙 肖盈沅 王学昌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2161-2165,共5页
目的探讨基于灶点理论的弧刃针疗法治疗顽固性网球肘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64例顽固性网球肘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32例,采用局部痛点注射治疗。观察组32例,采用弧刃针疗法治疗,每周治疗1次,均治疗2次,分... 目的探讨基于灶点理论的弧刃针疗法治疗顽固性网球肘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64例顽固性网球肘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32例,采用局部痛点注射治疗。观察组32例,采用弧刃针疗法治疗,每周治疗1次,均治疗2次,分别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2、4及24周随访的疼痛数字评分(numberal rating scale,NRS)、肘关节功能评分(Mayo elbow perfor⁃mance score,MEPS)、肩臂手残障(disabilities of the arm,shoulder and hand,DASH)评分以及24周随访时的疾病的疗效评分(Wangxuechang diease efficacy score,WDES)。结果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均未见不良事件发生。两组患者治疗前的NRS、MEPS及DASH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各时期,两组NRS、MEPS、DASH及24周随访时的WDES较治疗前均改善,治疗1周后,两组NR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及24周随访时的NRS观察组低于对照组;治疗后1、2、4及24周随访时,观察组DASH评分低于对照组,MEP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周后随访时的WDES,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局部痛点注射及弧刃针灶点松解治疗顽固性网球肘早期均能缓解疼痛,改善肘关节功能,而局部痛点注射治疗后远期效果欠佳,观察组治疗效果逐渐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弧刃针 灶点理论 肱骨外上髁炎 压痛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