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5篇文章
< 1 2 2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编辑学研究的现实特点和拓展空间——以《河南大学学报》“编辑学研究”栏目为例
1
作者 姬建敏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228-232,共5页
我国的编辑学研究真正开始起步是20世纪80年代。《河南大学学报》1985年创设的"编辑学研究"栏目,真实地记录了我国编辑学从无到有、编辑学研究由浅入深的发展历程。对其栏目嬗变历程与发文状况进行探讨,可以发现:我国编辑学... 我国的编辑学研究真正开始起步是20世纪80年代。《河南大学学报》1985年创设的"编辑学研究"栏目,真实地记录了我国编辑学从无到有、编辑学研究由浅入深的发展历程。对其栏目嬗变历程与发文状况进行探讨,可以发现:我国编辑学研究具有与时俱进、理论联系实际、曲折发展的现实特点;编辑学研究的拓展进路是:加大编辑史的研究力度,增加国内外相关学科的研究内容,继续深入研究编辑实践和编辑学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编辑学研究 现实特点 《河南大学学报》 拓展进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编辑学研究现实状况分析——以《中国出版》《河南大学学报》为例
2
作者 姬建敏 《中国出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4期41-43,共3页
在编辑学的成长进程中,编辑出版类专业期刊和高校社科学报几乎担当了传播研究成果的全部任务。通过对二者的代表《中国出版》和《河南大学学报》2010、2011年所发编辑学研究文章的分析,可以发现,当今编辑学研究的现实状况是:发文数量多... 在编辑学的成长进程中,编辑出版类专业期刊和高校社科学报几乎担当了传播研究成果的全部任务。通过对二者的代表《中国出版》和《河南大学学报》2010、2011年所发编辑学研究文章的分析,可以发现,当今编辑学研究的现实状况是:发文数量多、研究比较热烈,研究内容丰富、多元、时代感强,研究方法多样,作者构成合理、素质高。但也存在着精品少,成果内容、方法不均衡等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编辑学研究 现实状况 2010 201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形象符号传播探析 被引量:6
3
作者 李建伟 杜彬 李天姣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73-176,共4页
符号是指一群人所认可的任何能有意义地表达其自身之外的事物的东西。河南地处中原大地,历史悠久,中原文化源远流长。但是,河南形象符号缺乏系统性、代表性,传播力、影响力不足,传播持续性不够。因此,迫切需要建立河南形象符号识别系统... 符号是指一群人所认可的任何能有意义地表达其自身之外的事物的东西。河南地处中原大地,历史悠久,中原文化源远流长。但是,河南形象符号缺乏系统性、代表性,传播力、影响力不足,传播持续性不够。因此,迫切需要建立河南形象符号识别系统,拓宽传播渠道,打造河南品牌形象符号,提升河南形象符号水平,努力提高河南形象,从而促进河南社会经济更好更快地发展。河南形象的建立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数代人的艰苦努力,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需要政府和媒体的共同努力,更需要民众的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南形象 中原文化 符号 传播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省重大突发性事件的互联网信息传播及其治理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李建伟 董彦君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93-97,共5页
河南省正处在经济快速发展的社会转型期,社会矛盾凸显,各种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时有发生。在重大突发性事件的处置中,互联网信息传播及治理是危机处理过程中极其重要的一环,也是政府危机公关成败的关键。从... 河南省正处在经济快速发展的社会转型期,社会矛盾凸显,各种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时有发生。在重大突发性事件的处置中,互联网信息传播及治理是危机处理过程中极其重要的一环,也是政府危机公关成败的关键。从研究河南省重大突发性事件的互联网信息传播现状入手,结合传统马克思新闻理论与西方传播、媒介理论,建构了符合河南省网络舆情的传播框架,并以目前的互联网信息传播体系为基础,提出了充分体现政府主导性、媒体客观性、公众理性参与性从而实现维护社会稳定的三方互动网络信息传播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南省 重大突发性事件 互联网 信息传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播学视野下的人的身体 被引量:8
5
作者 赵建国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1-16,共6页
人体是天然的、最高级的、最综合的传播媒体,人全面具备"传播五要素"。人是活媒体、移动媒体,人体携带着"能力信息密码",人作为传播媒体具有能动性。人体是综合的文化载体和导体。身体与媒介同一,交流、交往和传播... 人体是天然的、最高级的、最综合的传播媒体,人全面具备"传播五要素"。人是活媒体、移动媒体,人体携带着"能力信息密码",人作为传播媒体具有能动性。人体是综合的文化载体和导体。身体与媒介同一,交流、交往和传播永远不能把身体排除在外。传播一直被身体所限定,人的感知、传播方式决定了他(她)的存在方式。传播学者普遍忽略了人体这个最天然、最高级和最重要的媒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身体 最综合的传播媒体 活媒体 “能力信息密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索数字未来和媒介社会发展之路——《新闻传播的大数据时代》简评 被引量:4
6
作者 王萱 《中国出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9期77-77,共1页
互联网技术催生了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也悄无声息地改变了新闻媒体的传播方式。那么,在大数据时代,如何适应媒体发展趋势,进一步促进新闻传播的发展,就成为亟须研究的重要课题。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喻国明以及李彪等讲师、博士生共... 互联网技术催生了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也悄无声息地改变了新闻媒体的传播方式。那么,在大数据时代,如何适应媒体发展趋势,进一步促进新闻传播的发展,就成为亟须研究的重要课题。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喻国明以及李彪等讲师、博士生共同编写的《新闻传播的大数据时代》(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年10月出版)一书立足大数据的时代背景,深入挖掘新闻传播的本质、传播介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闻传播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社会发展 简评 媒介 新闻媒体 互联网技术 传播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播学译著出版的断层问题与学术话语转向:媒介学的视角 被引量:1
7
作者 白志如 单富博 《现代出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72-77,33,共7页
书籍与其承载的思想是一个有机体,因此传播学研究不能停留于思想,也需要将其思想的容器和载体视为一种媒介形态同步考察。就传播学研究的早期历史而言,已有成果在思想史和学术史层面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果,然而将书籍视为媒介、聚焦于特定... 书籍与其承载的思想是一个有机体,因此传播学研究不能停留于思想,也需要将其思想的容器和载体视为一种媒介形态同步考察。就传播学研究的早期历史而言,已有成果在思想史和学术史层面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果,然而将书籍视为媒介、聚焦于特定历史时期的考察尚未有系统成果。中国大陆传播学译著出版在20世纪诞生初期经历了明显的断层期和前后两次高峰期,因此以书籍为媒介考察这段时期的背后力量可以发现,在版权制度、市场空间、编译者等主要推动力的作用下,混合着学科发展需求、文化规则取舍以及学术话语权利等核心要素,这共同建构了译著出版与传播学发展之间的互动关系,并且在本土化研究过程中存在明显的策略化生存的思维方式,这些发现为重新审视传播学研究早期历史提供了不同路径的参照;同时,也启示未来研究者可以将思想与书籍载体及其历史和社会语境相融合进行考察,并且反观译著作为出版物何以以此种面貌呈现,进而从书籍源头上更好地理解理论引进的背后力量;在操作层面,也需要重视译介和出版的力量,以优化学术借鉴,助力学术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播学译著 出版断层 学术话语转向 媒介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新闻传播研究述略 被引量:1
8
作者 张珂 《当代传播》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84-88,共5页
在苏联新闻史研究中,勃列日涅夫时期存在历史环节缺失、理论和业务阐释孱弱、学科关照零散等问题。本文通过中文文献扫描指出,加强对勃列日涅夫时期的新闻传播研究,具有填补苏联新闻断代史研究空白、澄清苏联新闻学研究中的误区和偏见... 在苏联新闻史研究中,勃列日涅夫时期存在历史环节缺失、理论和业务阐释孱弱、学科关照零散等问题。本文通过中文文献扫描指出,加强对勃列日涅夫时期的新闻传播研究,具有填补苏联新闻断代史研究空白、澄清苏联新闻学研究中的误区和偏见、为探索之路上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事业提供镜鉴三个方面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联 勃列日涅夫 新闻传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编辑学:中国特色的传播学 被引量:1
9
作者 王振铎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1期99-106,共8页
编辑学创立于上世纪中叶,是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土壤,具有深厚东方文化底蕴和中国特色的传播学。作为出版业内在生命的编辑文化创新对出版产业的发展具有推动力的功能。这是社会文化发展过程中直接推动媒介传播的原动力、内动力、基本动... 编辑学创立于上世纪中叶,是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土壤,具有深厚东方文化底蕴和中国特色的传播学。作为出版业内在生命的编辑文化创新对出版产业的发展具有推动力的功能。这是社会文化发展过程中直接推动媒介传播的原动力、内动力、基本动力。编辑与出版本是传播媒体的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在现代社会产业化特别是传统出版业产业化的过程中,在多媒体互动发展的今天,编辑学的学科建设和理论创新对一切新老传播媒体的发展都具有不可或缺与不可代替的作用。编辑学是一种普遍通用于各种文化传媒的基础学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编辑 传播 出版 文化 学科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卫视《何乐不为》栏目传播符号特征研究
10
作者 郭缨 李娜 《电影评介》 2011年第15期72-73,共2页
2011年1月,河南卫视推出了一档全新真人秀节目《何乐不为》,掀起了婚恋交友节目新一轮的收视热潮。该节目凭借全新的规则、超快的节奏、丰富的舞台变化,迅速吸引了观众的眼球。《何乐不为》以节目的传播符号特征为原则,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2011年1月,河南卫视推出了一档全新真人秀节目《何乐不为》,掀起了婚恋交友节目新一轮的收视热潮。该节目凭借全新的规则、超快的节奏、丰富的舞台变化,迅速吸引了观众的眼球。《何乐不为》以节目的传播符号特征为原则,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但若要保持持久的生命力,则还需探索新的有力发展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南卫视 《何乐不为》 传播符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时代黄河文化传播内涵重塑与范式革新
11
作者 张超 李静雯 《中国出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3期71-71,共1页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其作为助推华夏文明融合发展、联结中华民族共同精神的天然纽带,在新时代数字化建构与传播中,具...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其作为助推华夏文明融合发展、联结中华民族共同精神的天然纽带,在新时代数字化建构与传播中,具有凝练中华文明精神标识,深化民众文化自信、国家认同的积极作用。《寻根与传承——黄河文化传播前沿报告》(文汇出版社2023年10月出版)一书立足媒介更迭和国际传播背景,聚焦黄河文化传播的返本开新,融合阐释数字时代黄河文化传播的空间表征和范式体系。该书的出版与发行既是弘扬传承传统文化的生动实践,也是数字化时代平台融通聚合的有益尝试,为优化黄河文化传播体系、促进黄河文化的遗产保护与历史传承提供了崭新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汇出版社 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历史传承 传播体系 文化自信 空间表征 遗产保护 华夏文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带一路”的电影文化交流与跨文化传播研究:以中国与中亚的电影合作为例
12
作者 贾凡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7期87-92,共6页
本文以实证法与文献研究法为主要研究方法,对中亚地区及其与中国在电影产业领域的合作与交流进行分析,旨在探讨中国与中亚电影产业合作的动力、成效及文化意义。结论显示,自中亚五国独立以来,双方电影产业迅速发展,并在“一带一路”倡... 本文以实证法与文献研究法为主要研究方法,对中亚地区及其与中国在电影产业领域的合作与交流进行分析,旨在探讨中国与中亚电影产业合作的动力、成效及文化意义。结论显示,自中亚五国独立以来,双方电影产业迅速发展,并在“一带一路”倡议的推动下合作更加紧密和频繁;中国电影在中亚广受欢迎,成为文化交流的重要媒介,而中亚电影也为中国观众带来了新的体验;合作中双方深入挖掘丝路文化内涵,通过合作制提升了电影制作水平,加深了民众间的互信与友谊,对进一步提高中国与中亚电影的合作水平,通过跨文化传播促进相互理解与加深友谊具有一定的意义,也为学界提供研究中国与中亚电影产业合作的新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带一路” 中亚地区 跨文化交流 合作制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青年社会化阅读:媒介偏向、负外部性及出版策应
13
作者 于春生 荣涛 《内蒙古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96-202,共7页
乡村振兴背景下,数字媒介的应用普及、阅读平台的下沉以及知识分享的需求提升,促使社会化阅读日渐成为主流阅读方式。乡村青年的社会化阅读呈现出中介化、视听化、社交化、智能化的媒介偏向,中介化重构阅读意义,视听化丰富阅读体验,社... 乡村振兴背景下,数字媒介的应用普及、阅读平台的下沉以及知识分享的需求提升,促使社会化阅读日渐成为主流阅读方式。乡村青年的社会化阅读呈现出中介化、视听化、社交化、智能化的媒介偏向,中介化重构阅读意义,视听化丰富阅读体验,社交化促进阅读共同体的形成,智能化提供定制阅读服务。与此同时,知识碎片化、“茧房效应”与损害社会共识和现代治理的负外部性逐渐凸显,出版机构亟须面向乡村振兴,重建知识与文化传播的主体性,构建多元协同的传播体系,平衡乡村知识传播生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化阅读 乡村青年 乡村振兴 出版策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迈向“健康”的媒介实践:青少年短视频沉迷治理策略 被引量:5
14
作者 赵红勋 赵畅 《中国出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2-48,共7页
置身于移动互联技术所主导的媒介化社会,部分青少年的短视频实践日益陷入“沉迷”境地。青少年的短视频沉迷主要通过“重复性界面滑动”的行为沉溺、“高频化情感需求”的心理依附、“浅表化信息获取”的认知依赖等三个方面进行体现。... 置身于移动互联技术所主导的媒介化社会,部分青少年的短视频实践日益陷入“沉迷”境地。青少年的短视频沉迷主要通过“重复性界面滑动”的行为沉溺、“高频化情感需求”的心理依附、“浅表化信息获取”的认知依赖等三个方面进行体现。其形成原因主要包括:社会深度媒介化、沉浸式视听体验、娱乐化想象以及社交化需求。作为当代社会的一个显要问题,青少年短视频沉迷需通过社会共治、媒体纠治、教育防治和个体自治等策略进行治理赋能,从而引导青少年健康地使用短视频媒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介依赖 青少年 短视频沉迷 媒介治理 协同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国女排联赛河南主场现场消费者的调查 被引量:4
15
作者 史友宽 屈东华 +1 位作者 刘红 张锦华 《体育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33-135,共3页
采用问卷调查对2005赛季河南女排主场现场消费者的人口特征、获取门票的途径、获取比赛信息的途径、群体构成、消费经历、愿意承受的门票价格、居住地与体育馆的距离、到达体育馆的方式等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河南女排主场现场消费者的... 采用问卷调查对2005赛季河南女排主场现场消费者的人口特征、获取门票的途径、获取比赛信息的途径、群体构成、消费经历、愿意承受的门票价格、居住地与体育馆的距离、到达体育馆的方式等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河南女排主场现场消费者的人口特征相对于2003赛季有了一些新变化;比赛信息传播途径主要为人际关系、报纸和街道广告;个人购票已经成为观众获取门票的主要方式等.建议河南女排主场组委会在进行广告宣传时应该以体育馆为中心,以2~20 km的覆盖范围为主;广告宣传的媒介则应该以地方性报纸、传单或户外广告为主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国女排联赛 体育消费 体育观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媒介语境下民族非遗的品牌叙事与传播取向 被引量:20
16
作者 白志如 苏士梅 《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0年第4期128-135,共8页
新媒介语境下,民族非遗作为国家文化品牌在现实发展中需要重视叙事和传播问题。民族非遗具有丰富的文化价值和故事优势,需要回到传播的内容起点,从如何建立知识体系和如何拓展叙事空间两大层面,形成从文化到物质的转化;也要重视通过多... 新媒介语境下,民族非遗作为国家文化品牌在现实发展中需要重视叙事和传播问题。民族非遗具有丰富的文化价值和故事优势,需要回到传播的内容起点,从如何建立知识体系和如何拓展叙事空间两大层面,形成从文化到物质的转化;也要重视通过多种形态的跨媒介叙事形成一个声音的品牌表达,通过个体叙事展现宏大社会主题和主流价值观。同时,一些问题需要引起重视,主要包括内容生产需要回归理性、流量分化不均衡、分散的叙事尚需系统化和组织化等,要重视非遗在新媒介层面的品牌叙事生态以及可持续传播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媒介语境 民族非遗 品牌叙事 传播取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媒介融合视域下新闻采编工作的变革与对策 被引量:13
17
作者 段乐川 路畅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97-101,共5页
媒介融合带来了新闻信息传播模式的巨大变革,使得整个新闻信息的生产由传统的单一形态的媒介产品生产转向多元交互式的全媒体信息生产。这一变革进而导致了新闻采编工作发生重构,包括采编地位、交流机制、采编主体和媒介产品生产方式等... 媒介融合带来了新闻信息传播模式的巨大变革,使得整个新闻信息的生产由传统的单一形态的媒介产品生产转向多元交互式的全媒体信息生产。这一变革进而导致了新闻采编工作发生重构,包括采编地位、交流机制、采编主体和媒介产品生产方式等方面。这就必然要求采编理念、采编组织结构、采编流程,包括报道策划组织指挥体系等,都要进行不断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介融合 采编工作 采编主体 集成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世情中的传奇:从《向阳·花》看冯小刚人物书写的转型
18
作者 胡志英 胡芃原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101-105,共5页
《向阳·花》是冯小刚作品序列中的一个独特的样本,延续了冯小刚电影关注草根小人物的特点,又与他以往作品中的人物书写策略呈现出诸多差异。以传奇性为切入点,通过不同传奇类型中的角色模式、传奇叙事的框架结构,以及传奇叙事的教... 《向阳·花》是冯小刚作品序列中的一个独特的样本,延续了冯小刚电影关注草根小人物的特点,又与他以往作品中的人物书写策略呈现出诸多差异。以传奇性为切入点,通过不同传奇类型中的角色模式、传奇叙事的框架结构,以及传奇叙事的教化主题分析《向阳·花》在人物书写上的独到之处,可以发现影片嫁接了三种不同的传奇类型,并塑造了侠义传奇中的女侠、家庭传奇中的母亲和公案传奇中的清官这三种角色模式。同时,影片将主流话语作为传奇故事的教化主题,以曲折离奇和缝合照应的结构将主流话语传达给观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向阳·花》 传奇性 人物书写 冯小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络流行语传播机制的逻辑分析及话语转向 被引量:17
19
作者 严励 邱理 《当代传播》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41-43,共3页
网络流行语在反应网络舆论、建构流行文化的同时,经历着从流行语向话语的转向。网络流行语话语建构的根本原因是传播机制及传播技术的变迁。网络话语的建构过程是网络流行语从符号替换向符号重构过渡、从边缘文化向主流文化演进的进程... 网络流行语在反应网络舆论、建构流行文化的同时,经历着从流行语向话语的转向。网络流行语话语建构的根本原因是传播机制及传播技术的变迁。网络话语的建构过程是网络流行语从符号替换向符号重构过渡、从边缘文化向主流文化演进的进程。话语作为网络流行语发展的一个必然阶段,其重要的前提是网络流行语的传播平台为网络话语的建构提供特定的社会性语境。如今,自媒体时代的网络话语平台呈现出了民主化趋势,同时也呈现出了社会性话语建构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流行语 传播机制 话语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政务微博现状及发展研究--以河南政务微博为例 被引量:7
20
作者 李建伟 焦娇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72-175,共4页
河南政务微博自2011年起发展迅速,在发展规模、影响力、服务力、覆盖面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与全国政务微博相比,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微博更新不及时、不能及时回复解决群众问题的应付式管理,内容和形式刻板单一、缺乏有... 河南政务微博自2011年起发展迅速,在发展规模、影响力、服务力、覆盖面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与全国政务微博相比,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微博更新不及时、不能及时回复解决群众问题的应付式管理,内容和形式刻板单一、缺乏有效互动,省级政务微博开通数量太少,认证杂乱无序,定位模糊不清等。因此,为促使河南政务微博更好地发展,需要使用专业人员管理微博、尽量使用亲民话语、加大省级政务微博的开通力度及活跃度、强化政务微博认证机制、及时与网民互动沟通并有效解决问题,把政务微博的作用发挥到极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务微博 现状 发展 河南政务微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