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7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放疗相关症状在乳腺癌术后急性放射性皮炎风险预警中的应用
1
作者 周严红 耿文慧 +3 位作者 高阳 潘烁 李姗姗 张芳 《中国肿瘤临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4-28,共5页
目的:观察乳腺癌术后放疗患者照射区症状纵向变化,探讨放疗期间预测急性放射性皮炎的相关症状指标。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纵向研究设计,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2年5月至2022年12月于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103例接受三维适形放射治疗的乳腺... 目的:观察乳腺癌术后放疗患者照射区症状纵向变化,探讨放疗期间预测急性放射性皮炎的相关症状指标。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纵向研究设计,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2年5月至2022年12月于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103例接受三维适形放射治疗的乳腺癌根治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共放疗50 Gy/25次,每周观察照射区瘙痒、疼痛、肿胀、灼热、紧绷感5个症状,共6次。比较不同程度放射性皮炎相关症状的发生情况,计算发生2级及以上放射性皮炎的最佳症状个数,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其预测效果,应用二元Logistic回归比较不同症状个数与放射性皮炎发生的风险。结果:103例患者纳入研究,症状的严重程度总评分分别为0(0,0)、0(0,0)、0(0,1)、1(0,2)、2(1,3)、3(2,4),呈现逐渐上升趋势。从放疗20 Gy/10次至放疗结束,症状评分与基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从放疗30 Gy/15次至放疗结束,2级及以上皮炎组症状得分高于2级以下皮炎组(Z=2.12、2.81、4.08,P=0.034、0.005、0.001)。放疗50 Gy/25次结束时,瘙痒、疼痛、肿胀、紧绷、灼热的发生率分别为68.9%(71例)、68.9%(71例)、46.6%(48例)、36.9%(38例)、15.5%(16例)。放疗30 Gy/15次、40 Gy/20次时最佳的预测症状个数分别为2个、3个,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32、0.666,敏感度分别为48.6%、43.2%,特异性分别为77.3%、81.8%(95%CI:0.517~0.746、0.558~0.775,P=0.027、0.005)。用最佳截断值将受试者分为低风险组和高风险组,二元Logistic回归显示,高风险组发生2级及以上放射性皮炎的风险是低风险组的3.39、3.58倍(OR=3.388,95%CI:1.400~8.197,P=0.007;OR=3.584,95%CI:1.430~8.985,P=0.006)。结论:放射性皮炎的症状早期已出现,且随皮炎程度加重而增加,应密切观察患者照射野区域的症状,放疗30 Gy/15次症状个数≥2个、40 Gy/20次症状个数≥3个时2级及以上放射性皮炎的发生风险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急性放射性皮炎 症状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癌术后肩关节活动度分析
2
作者 耿文慧 周严红 +2 位作者 尹俊普 韩磊 高阳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56-364,共9页
目的 观察乳腺癌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后放疗前手术侧肩关节活动度的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女性单侧乳腺癌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后化疗患者185例。收集患者一般资料,采用量角器评估手术侧肩关节... 目的 观察乳腺癌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后放疗前手术侧肩关节活动度的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女性单侧乳腺癌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后化疗患者185例。收集患者一般资料,采用量角器评估手术侧肩关节活动度,采用水体积置换方法评估手术侧淋巴水肿程度,采用疼痛强度简易描述量表(VRS)评定手术侧上肢疼痛。结果 手术侧肩关节前屈和外展角度分别为(158.90±17.17)°和(147.70±24.59)°。不同年龄、有无淋巴水肿患者间,手术侧肩关节前屈、外展角度存在显著性差异(t> 2.925,P <0.05)。线性多因素回归结果显示,年龄≥55岁(β=-7.766,95%CI-13.161~-2.360,P=0.005)、有淋巴水肿(β=-10.991,95%CI-19.063~-2.925,P=0.008)患者手术侧肩关节前屈角度较小;术后时间增加(β=0.463,95%CI 0.012~0.924,P=0.049)、BMI24~27.9 kg/m^(2) (β=6.211,95%CI 0.660~11.761,P=0.030)(与BMI <24 kg/m^(2)比较)患者手术侧肩关节前屈角度较大。年龄≥55岁(β=-10.047,95%CI-17.358~-2.747,P=0.008)、有淋巴水肿(β=-14.171,95%CI-25.191~-3.150,P=0.013)患者手术侧肩关节外展角度较小。结论 乳腺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后早期患者手术侧肩关节前屈、外展活动度减小,与年龄和淋巴水肿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肩关节 上肢 关节活动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适形放疗和放疗联合化疗对中晚期食管癌患者预后影响的比较 被引量:54
3
作者 李晓宁 王澜 +1 位作者 李润霄 韩春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11-115,共5页
目的:探讨三维适形放疗和放疗联合化疗中晚期食管癌患者预后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6月至2010年6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就诊的中晚期食管癌患者245例,根据患者接受的治疗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单纯放疗组和放化疗联合治疗组,其中... 目的:探讨三维适形放疗和放疗联合化疗中晚期食管癌患者预后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6月至2010年6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就诊的中晚期食管癌患者245例,根据患者接受的治疗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单纯放疗组和放化疗联合治疗组,其中单纯放疗组173例接受三维适形放疗,放化疗联合治疗组72例接受三维适形放疗联合治疗,干预后1个月评价两组患者的疗效、不良反应、生存率。结果:联合治疗组的女性、年龄<62岁、淋巴结出现转移、照射剂量≥63 Gy的比例均显著高于单纯放疗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肿瘤发生部位以及Karnofasky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患者的有效率显著高于单纯放疗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患者发生食管炎、区域性复发、白细胞及血小板下降发生率显著高于单纯放疗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骨髓移植、肺炎、放射肺纤维化、恶心、呕吐、食欲下降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患者5年的生存率均显著高于单纯放疗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中晚期食管癌患者,放化疗联合治疗与单纯放疗相比可以提高治疗有效率与患者生存率,引发的不良反应均在耐受范围内,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适形放疗 放疗联合化疗 食管癌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管癌三维适形放疗疗效观察 被引量:21
4
作者 王澜 韩春 +3 位作者 张辛 王军 肖爱勤 麻国新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424-427,共4页
目的:观察食管癌三维适形放疗的疗效及急性毒副反应。方法:2003年7月至2007年3月,100例首程治疗的食管癌患者接受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全组处方剂量5600~7000cGy,中位处方剂量6400cGy,200cGy/次,1次/天,5次/周。对其疗效及急性毒副反应进... 目的:观察食管癌三维适形放疗的疗效及急性毒副反应。方法:2003年7月至2007年3月,100例首程治疗的食管癌患者接受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全组处方剂量5600~7000cGy,中位处方剂量6400cGy,200cGy/次,1次/天,5次/周。对其疗效及急性毒副反应进行评价。结果:1)全组患者完全缓解(CR)65例(65.00%),部分缓解(PR)34例(34.00%),无缓解(NR)1例,肿瘤总有效率(CR+PR)为99.00%。2)1、2、3年局部控制率分别为73.49%、55.21%、42.77%,1、2、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73.25%、48.09%、43.39%,中位生存期24个月,多因素分析显示主动脉受侵和近期疗效为强相关因素。全组合并主动脉受侵者42例,未合并主动脉受侵者58例,3年生存率分别为35.25%和48.26%,P=0.0577。放疗后近期疗效达CR者65例,PR者34例,3年生存率分别为50.27%和31.08%,P=0.0163。3)急性放射性肺炎0级51例(51.00%),1级27例(27.00%),2级16例(16.00%),3级6例(6.00%),无4级发生;急性放射性食管炎0级18例(18.00%),1级50例(50.00%),2级24例(24.00%),3级8例(8.00%),无4级发生。结论:三维适形放疗是治疗食管癌的有效手段,有提高患者生存率的趋势,其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 放射治疗 适形 生存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床分期对根治性放疗食管癌患者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11
5
作者 苏景伟 刘志坤 +3 位作者 贾培 祝淑钗 沈文斌 李娟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5期984-988,共5页
目的:非手术治疗食管癌患者分别按照2004、2009年版临床分期标准分期,观察不同分期标准的各期食管癌患者的预后生存,以及大体肿瘤体积(gross tumor volume,GTV-T)对临床T分期及预后的影响,以期确定更为合理的食管癌临床分期标准。方法:... 目的:非手术治疗食管癌患者分别按照2004、2009年版临床分期标准分期,观察不同分期标准的各期食管癌患者的预后生存,以及大体肿瘤体积(gross tumor volume,GTV-T)对临床T分期及预后的影响,以期确定更为合理的食管癌临床分期标准。方法:回顾性分析219例行根治性放疗的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于放疗前行食管钡餐造影检查、定位CT扫描并于放射治疗计划系统勾画靶区计算GTV-T。所有患者分别按照2004、2009年版临床分期标准进行分期,结合GTV-T,观察患者预后。结果:全组患者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0.8%、35.6%、20.7%,中位生存期23个月。两种食管癌临床分期标准均能反映食管癌放疗预后,2009年版分期生存曲线分离度最好,生存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χ2=29.497,P<0.001)。临床T分期与GTV-T大小呈正相关(r=0.615,P<0.001)。不同临床T分期中,GTV-T对患者预后有一定影响。结论:不同食管癌临床分期标准均能反映患者预后,2009版分期标准更佳。GTV-T与临床T分期呈正相关,反映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放射治疗 临床分期 预后 大体肿瘤体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体积和放疗剂量对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11
6
作者 沈文斌 祝淑钗 +4 位作者 高红梅 李幼梅 刘志坤 李娟 苏景伟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278-282,共5页
目的:探讨肿瘤体积和放疗剂量对接受三维适形放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长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对三维适形放疗的87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进行分析,利用三维适形放疗计划系统及CT扫描勾画相应靶区,分别定义为GTV-P、GTV-N及GTV-T。结果:全组患... 目的:探讨肿瘤体积和放疗剂量对接受三维适形放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长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对三维适形放疗的87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进行分析,利用三维适形放疗计划系统及CT扫描勾画相应靶区,分别定义为GTV-P、GTV-N及GTV-T。结果:全组患者原发肿瘤最大直径<5.0 cm者生存率明显高于≥5.0 cm者(χ~2=4.29,P=0.000 7);GTV-P<90.00 cm^3者生存率高于≥90.00 cm^3者(χ~2=4.94,P=0.0262);GTV-T<100.00 cm^3者生存率明显高于≥100.00cm^3者(χ~2=5.47,P=0.0194),且GTV-T<100.00 cm^3组患者局控率明显高于≥100.00 cm^3者(χ~2=6.46,P=0.0110)。剂量≤66Gy组患者中GTV-T<100.00 cm^3亚组预后明显好于≥100.00 cm^3亚组(χ~2=4.59,P=0.032 2),而在剂量>66 Gy组患者中GTV-T大小对生存率无明显影响。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N分期、GTV-T及放疗疗效为影响患者预后独立影响因素。结论:大体肿瘤体积为预测接受三维适形放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长期预后的一个可靠指标,建议在以后接受放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分析中常规加入该指标;对体积小的肿瘤行大剂量放疗可能对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生存有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肿瘤体积 放疗剂量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术后放疗和BMI与乳腺癌相关淋巴水肿的发生关系分析 被引量:14
7
作者 李振生 李月 +3 位作者 耿文慧 尹俊普 韩慧娜 张钧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294-298,共5页
目的:探讨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与放疗前、后乳腺癌相关淋巴水肿(breast cancer related lymphedema,BCRL)的相关性。方法:分析2013年11月至2015年2月281例于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收治的单侧乳腺癌术后女性患者的前瞻性临... 目的:探讨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与放疗前、后乳腺癌相关淋巴水肿(breast cancer related lymphedema,BCRL)的相关性。方法:分析2013年11月至2015年2月281例于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收治的单侧乳腺癌术后女性患者的前瞻性临床资料,根据BMI<25、25~27、BMI≥28分为BMI低组(n=94)、中组(n=89)、高组(n=98),比较健患侧上肢体积差(upper limb volume difference,ULVD),采用广义估计方程(GEE)模型和线性逻辑回归模型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评估放疗对BCRL(定义为ULVD≥200 m L)的影响,并与其他BMI分界值分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放疗前、后ULVD平均值分别为40.6、42.9 m L,中位值均为30.0 m L,二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放疗前(2例缺失)BMI低、中、高组的BCRL发生率分别为2.2%(2/93)、6.8%(6/88)、13.3%(13/98),放疗后(1例缺失)分别为1.1%(1/93)、12.4%(11/89)、12.2%(12/98),GEE模型多因素分析显示放疗未增加BCRL率(P=0.529)。线性逻辑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显示,与BMI低组相比中组和高组放疗前(RR=4.199,P=0.693和RR=10.999,P=0.002)、放疗后(RR=13.287,P=0.047和RR=14.308,P=0.029)的BCRL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按BMI<25、25~29、BMI≥30分组,分析结果与以上类似。结论:乳腺癌患者术后放疗发生BCRL,中国乳腺癌患者理想的BMI<28,与国外欧美患者为主的BMI<30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相关淋巴水肿 身体质量指数 上肢体积 术后放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导管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联合三维适形放疗治疗中晚期肝癌的临床疗效研究 被引量:22
8
作者 李博 谷铁树 +3 位作者 张毅博 艾宁 刘辉 周志国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3期4121-4124,4129,共5页
目的探讨经导管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TACE)联合三维适形放疗治疗中晚期肝癌的临床疗效,以期为临床医生选取合适的治疗方法提供借鉴。方法选取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2009—2013年收治的中晚期肝癌患者1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 目的探讨经导管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TACE)联合三维适形放疗治疗中晚期肝癌的临床疗效,以期为临床医生选取合适的治疗方法提供借鉴。方法选取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2009—2013年收治的中晚期肝癌患者1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50)和对照组(n=50)。观察组给予TACE联合三维适形放疗治疗,对照组给予TACE治疗,治疗结束后4周评价临床疗效,随访截止时间为2016-04-20,终点事件为患者死亡。比较两组患者总有效率、生存率及毒副作用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生存曲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2、3年生存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毒副作用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ACE联合三维适形放疗治疗中晚期肝癌的临床疗效确切,且患者中长期生存率明显增加,延缓了肿瘤进程,可成为肝癌有效的治疗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化放疗 化学栓塞 治疗性 治疗结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小细胞肺癌三维适形放疗放射性肺炎发生的多因素分析 被引量:11
9
作者 王静 乔学英 +4 位作者 曹彦坤 霍俊杰 刘欣 宋玉芝 高献书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9期1086-1089,共4页
目的:探讨放射性肺炎发生相关的临床及剂量体积因素,指导非小细胞肺癌放疗计划的制定,减少放射性肺损伤的友生。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3月~2007年12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放疗科接受累及野照射的三维适形放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11... 目的:探讨放射性肺炎发生相关的临床及剂量体积因素,指导非小细胞肺癌放疗计划的制定,减少放射性肺损伤的友生。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3月~2007年12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放疗科接受累及野照射的三维适形放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115例。在肺窗条件下勾画大体肿瘤体积CTV1和纵隔窗条件下短径≥10mm的淋巴结GTV2。临床靶体积(CTV)为CTV1外放8mm,及肿大淋巴结累及区计划靶区(PTV)为CTV外放5~10mm。6MV-X线照射,1.8~2.0Gy/次,5次/周、PTV剂量达50~70Gy,中位剂量60Gy。其中42例单纯放疗,73例放、化疗结合治疗。记录临床因素与剂量体积(DVH)参数及放疗结束3个月内发生的≥2级放射性肺炎。放射性肺炎采用RTOG急性放射性损伤分级标准。统计分析使用SPSS 13.0软件包。结果:33例发生2级及以上RP,发生率为28.7%。中位发生时间为2个月。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是否合并基础肺疾病、全肺体积、V5、V10、D50、D75与RP发生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0.020、0.024、0.006、0.016、0.014、0.044)。多因素分析显示合并基础肺疾病及V5是放射性肺炎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22、0.004)。结论:DVH参数与放射性肺炎的发生相关,其中V5是预测RP的剂量学指标,在制定治疗计划时还应考虑患者是否合并基础肺疾病以减少RP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三维适形放射治疗 放射性肺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OC曲线法评价不同指标预测NSCLC放疗后放射性肺炎与食管炎发生的价值 被引量:6
10
作者 刘志坤 祝淑钗 +4 位作者 崔彦莉 李娟 沈文斌 苏景伟 王玉祥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6期961-966,共6页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后放射性肺炎与食管炎发生的相关因素,进一步应用ROC曲线评价影响因素预测放射性肺炎与食管炎发生的价值。方法:收集2000年8月至2004年12月符合入组条件接受三维适形放疗的NSCLC患者104例...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后放射性肺炎与食管炎发生的相关因素,进一步应用ROC曲线评价影响因素预测放射性肺炎与食管炎发生的价值。方法:收集2000年8月至2004年12月符合入组条件接受三维适形放疗的NSCLC患者104例,分析放射性肺炎与食管炎发生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评价其临床诊断性能。结果:患者放射性肺炎发生率为62.6%,≥2级放射性肺炎的发生率为38.3%,单因素分析显示肺内病变的PTV、双肺Dmean、V5、V10、V15、V20、V25、V30、V35及V40对放射性肺炎的发生均有显著性影响,Logistic分析显示双肺V35为影响放射性肺炎发生的独立性因素。ROC曲线分析显示双肺V35预测放射性肺炎的最佳界值为20.75%,敏感度为66.10%,特异性为81.00%;放射性食管炎的发生率为46.2%。单因素分析表明NSCLC病变的GTV、CTV、PTV、食管接受的最大剂量和平均剂量、照射野内的食管体积、食管V40、V45、V50、V55、V60、食管LETT45、LETT50、LETT55、LETT60均与放射性食管炎的发生有关,Logistic分析显示病变的GTV、PTV、食管V60是放射性食管炎发生的独立性影响因素,ROC曲线分析显示病变的GTV、PTV、食管V60预测放射性食管炎的最佳界值分别为124.58cm^3(敏感度为68.75%,特异性为57.15%)、325.50cm^3(敏感度为81.25%,特异性为42.86%)及12.5%(敏感度为81.30%,特异性为69.60%)。结论:双肺V/35和病变的GTV/、PTV、食管V60分别是放射性肺炎与食管炎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三维适形放 疗放射性肺炎 放射性食管炎 ROC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淋巴结转移对食管癌三维适形放疗疗效的影响 被引量:4
11
作者 王玉祥 祝淑钗 +3 位作者 苏景伟 李娟 刘志坤 沈文斌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36-41,共6页
目的:探讨淋巴结转移对食管癌三维适形放疗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2001年1月至2007年8月接受三维适形放疗的208例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淋巴结转移相关因素及对预后的影响。结果:本组资料中,年龄和CT显示... 目的:探讨淋巴结转移对食管癌三维适形放疗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2001年1月至2007年8月接受三维适形放疗的208例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淋巴结转移相关因素及对预后的影响。结果:本组资料中,年龄和CT显示食管肿瘤是否外侵与食管癌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全组1、3、4年生存率分别为64.4%、31.1%和23.8%,中位生存期18个月。单因素分析显示,无论有无淋巴结转移(N_0或N_(1~2)),疗前进食情况(普食/半流食及流食)、食管造影显示病变长度(≤5cm/>5cm)和CT显示瘤体最大直径(≤4cm/>4cm)均与放疗预后有关,N_0患者肿瘤部位(颈胸上段/胸中下段)、化疗(是/否)和近期疗效(CR/PR+NR)与预后有关(P<0.05);而无论N_0或N_(1~2),性别、年龄和放疗剂量大小与预后均无关(P>0.05)。COX分析显示,疗前进食情况、淋巴结转移与否、食管造影病变长度和CT显示瘤体最大直径为独立预后因素。结论:本组资料中,年龄较轻及病情越晚者,易发生淋巴结转移。食管癌三维适形放疗安全有效,放疗前进食梗阻轻、无淋巴结转移、病变越早者,三维适形放疗预后越好,反之预后越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 三维适形放射疗法淋巴结转移 生存分析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影像组学的食管鳞状细胞癌放疗后生存预测模型的建立与验证 被引量:3
12
作者 孔洁 祝淑钗 +4 位作者 刘志坤 时高峰 刘洋 张钧 任嘉梁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9期973-981,共9页
目的:利用增强CT图像特征构建模型,预测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放疗后原发病灶的局部控制情况。方法:2016年7月至2017年12月218例于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接受放化疗且病理诊断为鳞状细胞癌的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训练组(153例)和验证组(65例)... 目的:利用增强CT图像特征构建模型,预测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放疗后原发病灶的局部控制情况。方法:2016年7月至2017年12月218例于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接受放化疗且病理诊断为鳞状细胞癌的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训练组(153例)和验证组(65例),提取训练组患者的增强CT图像影像组学特征,构建并验证模型预测食管癌患者放疗后原发病灶局部控制的效能。采用ROC曲线、C-index曲线、校准曲线和决策曲线评价不同模型的性能。结果:在训练组筛选出6个有意义的影像组学特征,构建预测食管鳞状细胞癌放疗后原发病灶局部控制的放射学标签。训练组和验证组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58和0.728;Cindex为0.709和0.695;以放射学标签得分−0.22为界值分为高危组和低危组,低危组患者的1、3、5年无原发病灶复发生存率均高于高危组患者(P<0.05)。结合临床因素与放射学标签构建食管癌放疗后无原发病灶复发生存的影像组学列线图模型,ROC曲线评价预测效能的曲线下面积在训练组和对照组分别为0.775和0.740;C-index分别为0.722和0.707;以影像组学列线图模型得分0.55为界值分为高危组和低危组,低危组患者的1、3、5年无原发病灶复发生存率均高于高危组患者(P<0.05)。结论:成功构建预测食管癌放疗后无原发病灶复发生存的模型,模型具有较好的临床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增强 CT 放射学特征 无原发病灶复发生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艾本与放疗联合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2
13
作者 刘东刚 韩春 +1 位作者 李保生 崔慧先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398-401,共4页
目的:探讨艾本(伊班膦酸钠)全身用药与局部放疗相结合治疗恶性肿瘤局限性骨转移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恶性肿瘤局限性骨转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艾本静脉滴注加局部放疗40例(治疗组);单放组40例,只采用局部放疗(对照组)。结果:治疗组疼痛... 目的:探讨艾本(伊班膦酸钠)全身用药与局部放疗相结合治疗恶性肿瘤局限性骨转移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恶性肿瘤局限性骨转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艾本静脉滴注加局部放疗40例(治疗组);单放组40例,只采用局部放疗(对照组)。结果:治疗组疼痛缓解率为92.5%,对照组疼痛缓解率为82.5%,两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溶骨病灶再钙化的有效率治疗组为76.7%,而对照组仅为27.8%,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1);治疗组出现第二部位骨转移的机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1年生存率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相似,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艾本联合放疗治疗局限性骨转移,具有止痛快、疗效确切、高效修复溶骨病灶,并能防止新转移灶的发生及较高的生存率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班膦酸钠 放疗 骨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管鳞癌患者根治性放疗预后列线图模型的构建—泛京津冀多中心回顾分析(3JECROG R-03A) 被引量:3
14
作者 林宇 王鑫 +26 位作者 王澜 章文成 赵一电 葛小林 沈文斌 王平 庞青松 王晓敏 孙新臣 张开贤 胡苗苗 李苓 郝崇礼 乔学英 李高峰 徐勇刚 刘妙玲 郄帅 王雅棣 韩春 祝淑钗 路娜 许元基 李伟光 张怡萍 陈俊强 肖泽芬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595-600,共6页
目的:构建列线图(nomogram)模型以预测食管鳞癌患者的预后情况,指导个体化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16年12月国内10家放疗中心(泛京津冀食管癌协作组-3JECROG)收治的2680例根治性放疗食管鳞癌患者资料,随机分为训练组和验证组... 目的:构建列线图(nomogram)模型以预测食管鳞癌患者的预后情况,指导个体化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16年12月国内10家放疗中心(泛京津冀食管癌协作组-3JECROG)收治的2680例根治性放疗食管鳞癌患者资料,随机分为训练组和验证组,根据训练组的预后因素构建nomogram模型,并进行训练组内部和验证组外部验证。分别以nomogram模型与AJCC/UICC分期评估两组患者预后及临床获益。结果:全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69.0%、37.7%、31.0%。多因素分析肿瘤部位、TNM分期、原发肿瘤体积和是否同步化疗是影响食管癌的独立预后因素(均P<0.05)。在训练组和验证组中nomogram模型的一致性指数(C-index)、AUC值均高于AJCC/UICC分期(均P<0.001)。基于nomogram模型分为低、中、高风险亚组与AJCC/UICC分期比较,nomogram模型的生存曲线之间具有显著性差异(P<0.001),且1、3、5年的总生存临床决策曲线(decision curve analysis,DCA)下面积均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本研究构建的nomogram模型较AJCC/UICC分期具有更好的预测能力,有助于食管癌患者的预后判断及指导个体化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鳞癌 根治性放疗 预后模型 危险分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08例非小细胞肺癌放疗效果的临床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肖爱勤 翟福山 +2 位作者 王军 周道安 乔学英 《中国肺癌杂志》 CAS 2001年第2期134-136,共3页
目的 探讨非小细胞肺癌单纯放疗的生存情况及影响预后的临床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1985年 1月~ 1991年 12月收治的 30 8例非小细胞肺癌 ,Ⅰ期 11例 ,Ⅱ期 6 8例 ,ⅢA期 15 5例 ,ⅢB期 74例。均经病理或细胞学证实 ,采用 10MV X线或CO... 目的 探讨非小细胞肺癌单纯放疗的生存情况及影响预后的临床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1985年 1月~ 1991年 12月收治的 30 8例非小细胞肺癌 ,Ⅰ期 11例 ,Ⅱ期 6 8例 ,ⅢA期 15 5例 ,ⅢB期 74例。均经病理或细胞学证实 ,采用 10MV X线或CO 6 0机照射 ,常规分割 ,周剂量 7~ 11.5Gy。有 47例放疗开始或半量时按治疗计划布野 ,全程包括纵隔及原发灶 ,纵隔剂量大于 5 6Gy。其它病例纵隔剂量 40Gy。生存率计算采用Kaplan Meier法及Log rank检验。结果 全组中位生存期 10个月 ,1、3、5年生存率分别为 43 %、15 %和9%。影响生存的临床因素分析结果表明 ,临床分期、近期疗效和周剂量与预后有密切关系 (P <0 .0 5 ) ,而放疗总剂量和纵隔剂量与预后未见明显关系 (P >0 .0 5 )。结论 影响肺癌患者放疗预后的临床因素主要是临床分期、近期疗效和周剂量的大小 ,而放疗总剂量和纵隔剂量高低与生存率无明显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治疗 放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状RNA hsa_circ_0002938在胃癌的表达及功能
16
作者 李晓鹏 刘思涵 +2 位作者 赵一杰 李书梅 殷小磊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043-1051,共9页
目的探索环状RNA(circRNA)hsa_circ_0002938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生物学功能。方法收集入院手术切除的45例胃癌患者的癌组织和相应癌旁组织,同时常规培养人胃癌细胞SGC-7901、BGC-823、HGC-27和MGC-803以及永生化胃黏膜上皮细胞GES-1。采... 目的探索环状RNA(circRNA)hsa_circ_0002938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生物学功能。方法收集入院手术切除的45例胃癌患者的癌组织和相应癌旁组织,同时常规培养人胃癌细胞SGC-7901、BGC-823、HGC-27和MGC-803以及永生化胃黏膜上皮细胞GES-1。采用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检测hsa_circ_0002938在胃癌组织和细胞中的表达水平,利用卡方检验分析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Kaplan-Meier生存分析评估其表达水平与患者预后的相关性。细胞计数试剂盒8(CCK-8)、划痕愈合实验、Transwell实验检测hsa_circ_0002938对胃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进一步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预测hsa_circ_0002938可能结合的微小RNA(miRNA)及其下游的靶基因,构建竞争性内源RNA(ceRNA)调控网络,并对靶基因进行功能富集。结果hsa_circ_0002938在胃癌组织和胃癌细胞中的表达水平高于癌旁组织和GES-1细胞(P<0.05),hsa_circ_0002938高表达组患者术后2年无进展生存期缩短(P<0.01)。敲低hsa_circ_0002938后,胃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均下降(P<0.05)。生物信息学预测分析显示hsa_circ_0002938可结合hsa-miR-342-3p和hsa-miR-503-5p,功能富集结果显示miRNA下游靶基因富集于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Hippo及Wnt等多个癌症相关信号通路。结论在胃癌组织和细胞中呈高表达的hsa_circ_0002938与患者的不良预后密切相关,敲低hsa_circ_0002938可抑制胃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研究揭示了hsa_circ_0002938在胃癌进展中的潜在作用,为胃癌的防治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hsa_circ_0002938 SGC-7901细胞 BGC-823细胞 增殖 迁移 侵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D-1抑制剂联合化疗对比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一线治疗非鳞非小细胞肺癌的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郑飞 李曙光 +2 位作者 黄芳 史健 刘义冰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769-774,共6页
目的比较细胞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 protein-1,PD-1)抑制剂联合化疗与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一线治疗晚期非鳞非小细胞肺癌(non-squamous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NSCLC)的疗效。方法回顾性收集2014年11月至2024年... 目的比较细胞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 protein-1,PD-1)抑制剂联合化疗与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一线治疗晚期非鳞非小细胞肺癌(non-squamous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NSCLC)的疗效。方法回顾性收集2014年11月至2024年3月于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接受一线治疗的晚期nsNSCLC患者237例。根据治疗方案分为PD-1抑制剂联合化疗(IC组)119例和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BC组)118例。采用倾向得分匹配(propensity score matching,PSM)平衡协变量。研究主要终点为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次要终点为客观缓解率(objective response rate,ORR)、疾病控制率(disease control rate,DCR)、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结果237例患者经PSM后IC组和BC组各87例,IC组和BC组的ORR分别为31.0%(27/87)和43.7%(38/87)(P=0.085),DCR为96.6%(84/87)和95.4%(83/87)(P=1.000)。中位PFS IC组为9.3个月,BC组为9.1个月,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OS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均未达到中位OS,P=0.116)。结论PD-1抑制剂联合化疗对比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一线治疗晚期nsNSCLC近期疗效无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D-1抑制剂 贝伐珠单抗 非鳞非小细胞肺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花败酱草总黄酮对实验性急性肺损伤模型大鼠的肺保护作用及其机制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建波 冯海英 +3 位作者 张洁 刘明 贾海波 赵伟鹏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230-1236,共7页
目的:探讨白花败酱草总黄酮(total flavoniods from Patrina villosa Juss,PJF)对实验性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LI)模型大鼠的肺保护作用及其潜在机制。方法:用气管内滴注5 mg/kg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构建ALI大鼠模... 目的:探讨白花败酱草总黄酮(total flavoniods from Patrina villosa Juss,PJF)对实验性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LI)模型大鼠的肺保护作用及其潜在机制。方法:用气管内滴注5 mg/kg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构建ALI大鼠模型。将6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LPS组、LPS+低剂量(100 mg/kg)PJF组和LPS+高剂量(300 mg/kg)PJF组(后2组在ALI造模前1 h给予PJF灌胃),每组15只。造模后24 h,收集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ronchoalveolar lavage fluid,BALF)和肺组织。HE染色显示肺组织形态;干湿称重法测量肺组织的湿/干重比;伊文思蓝染色评估肺组织中上皮屏障的通透性;ELISA检测BALF中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和IL-6含量,以及肺组织中氧化应激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髓过氧化物酶(myeloperoxidase,MPO)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活性及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免疫印迹法检测肺组织中C/EBP同源蛋白(C/EBP homologous protein,CHOP)、葡萄糖调节蛋白78(glucose-regulated protein 78,GRP78)和X框结合蛋白1(X-box binding protein 1,XBP1)蛋白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LPS组大鼠肺组织呈现肺泡结构不清和大量炎症细胞浸润,ALI评分和肺组织的湿/干重比显著升高(P<0.05),BALF中IL-6、IL-1β和TNF-α水平,以及肺组织中MDA含量、MPO活性及CHOP、GRP78和XBP1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肺组织中SOD和GSH-Px活性显著降低(P<0.05)。与LPS组比较,PJF干预组肺组织形态改善,ALI评分和肺组织的湿/干重比显著下降(P<0.05),BALF中IL-6、IL-1β和TNF-α水平,以及肺组织中MDA含量、MPO活性及CHOP、GRP78和XBP1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肺组织中SOD和GSH-Px活性显著升高(P<0.05);且高剂量组的效果明显优于低剂量组。结论:PJF对ALI大鼠具有肺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炎症反应、氧化应激和内质网应激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花败酱草总黄酮 急性肺损伤 炎症 氧化应激 内质网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放射性皮炎评估工具的研究进展
19
作者 卢霄蒙 刘风侠 +2 位作者 耿文慧 高阳 韩磊 《军事护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86-89,共4页
放射性皮炎是放射治疗期间最常见的并发症,严重的放射性皮炎对患者生活质量影响较大,患者因皮肤症状感到担忧、沮丧和抑郁[1].国外约97.3%的患者在放疗期间会发生放射性皮炎[2],我国约95%的患者会发生不同程度的放射性皮炎,约20%~25%的... 放射性皮炎是放射治疗期间最常见的并发症,严重的放射性皮炎对患者生活质量影响较大,患者因皮肤症状感到担忧、沮丧和抑郁[1].国外约97.3%的患者在放疗期间会发生放射性皮炎[2],我国约95%的患者会发生不同程度的放射性皮炎,约20%~25%的患者会发生严重的放射性皮炎[3].准确、标准的评估对放射性皮炎的诊断和护理均有重要意义.目前,放射性皮炎评估主要由医务人员进行,评估者之间存在潜在的异质性[4],且无法涵盖患者自我报告症状.患者自我报告结局(patient-reported outcomes,PROs)是指在没有经过医疗专业人士解释的情况下,直接来源于患者本人对自身健康状况和治疗结果的主观评价,患者报告自身状态比医生报告更为直接,可在治疗早期就发现异常症状[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性皮炎 患者自我报告结局 评估工具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扫描食管造影和内窥镜测量食管癌病变长度的价值 被引量:29
20
作者 王军 祝淑钗 +5 位作者 韩春 李晓宁 高超 赵玉芹 贾敬好 杨红欣(校对)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7期967-970,共4页
目的:探讨CT扫描、食管造影和内窥镜测量食管癌病变长度的价值。方法:应用CT扫描、食管造影和内窥镜等方法测量74例食管癌病变长度,以食管癌病理标本收缩比回推至人体内实际长度为标准,比较各检查方法测量食管癌病变长度的符合程度。结... 目的:探讨CT扫描、食管造影和内窥镜测量食管癌病变长度的价值。方法:应用CT扫描、食管造影和内窥镜等方法测量74例食管癌病变长度,以食管癌病理标本收缩比回推至人体内实际长度为标准,比较各检查方法测量食管癌病变长度的符合程度。结果:食管癌病变长度从小到大依次为镜检长度、实体肿瘤长度、食管造影长度和CT扫描长度,其中镜检长度和造影长度与实体肿瘤长度较为接近。CT扫描、食管造影和内窥镜测量食管癌病变长度的符合率分别为41.9%(31/74)、55.4%(41/74)和73.0%(54/74),CT扫描符合率最低(P=0.001)。CT扫描重度不符合率为65.1%(28/43),食管造影为42.4%(14/33),内窥镜为30.0%(6/20),CT扫描所占比例最高(P=0.019)。结论:镜检长度关和键造词影长食度管与癌实体计肿算瘤机长体度层较摄为影接术近,食CT管测钡量餐食造管影癌病内变窥长镜度与长实度体肿瘤长度差异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食管钡餐造影 内窥镜 长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