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针刺和康复训练及两者结合治疗脑卒中的临床应用进展 被引量:14
1
作者 温优良 梁兴森 李义凯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94-397,共4页
目前,在针刺疗法方面出现了一些新的治疗理论及手法,如调神通络法、醒脑开窍法、腹针、平衡针法141等。国内及亚太地区的学者通过研究认为针刺对脑卒中疗效较好。如我国南方医科大学HuangYong等,通过运用氟代脱氧葡萄糖(Flourine-18... 目前,在针刺疗法方面出现了一些新的治疗理论及手法,如调神通络法、醒脑开窍法、腹针、平衡针法141等。国内及亚太地区的学者通过研究认为针刺对脑卒中疗效较好。如我国南方医科大学HuangYong等,通过运用氟代脱氧葡萄糖(Flourine-18-flouro deoxy glucose,18F—FDG)PET观察结果提示,传统的针灸增加健侧大脑半球的颞叶和患侧大脑半球的豆状核糖代谢,而针对血管性痴呆的针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疗法 脑卒中 临床应用 结合治疗 康复训练 氟代脱氧葡萄糖 南方医科大学 大脑半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脉散对VD大鼠行为学及海马组织NOS和神经元细胞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19
2
作者 吴莹 温优良 杜丽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327-1329,1332,共4页
目的探讨中药方剂生脉散改善VD模型大鼠认知障碍的作用机制。方法取健康Wiste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空白模型组、生脉散高剂量组、生脉散低剂量组和尼莫地平组。除正常对照组和假手术组外,其余各组采用双侧颈总动脉永久... 目的探讨中药方剂生脉散改善VD模型大鼠认知障碍的作用机制。方法取健康Wiste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空白模型组、生脉散高剂量组、生脉散低剂量组和尼莫地平组。除正常对照组和假手术组外,其余各组采用双侧颈总动脉永久性结扎法,造成慢性脑灌注不足所致VD模型。术后生脉散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各自给予生脉散生药10 g/kg/d、30 g/kg/d,尼莫地平组予尼莫地平20 mg/kg/d灌胃,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与空白模型组以等量生理盐水灌胃。通过Morris水迷宫观察各组大鼠的学习记忆改善情况并检测各组大鼠海马组织中NOS阳性细胞数的变化及海马神经元细胞的凋亡率。结果大鼠学习记忆能力、海马组织中NOS阳性细胞数及神经元细胞的凋亡率,生脉散低剂量组及尼莫地平组与空白模型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生脉散高剂量组和尼莫地平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生脉散能明显改善VD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对缺血引起的VD具有益智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大鼠海马组织中的NOS阳性细胞数和抑制神经元凋亡有关;生脉散对血管性痴呆大鼠有一定的预防及逆转作用,但不能使其恢复至正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脉散 血管性痴呆 行为学 一氧化氮合成酶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骶管注射配合核心肌群稳定性训练治疗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1
3
作者 温优良 李智 +1 位作者 邓卫兵 梁兴森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8期2132-2135,共4页
目的观察骶管注射配合核心肌群稳定性训练治疗老年人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3年6月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诊治的老年LDH患者9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3组:骶管注射组(A组)、运动治疗组(B组)及核心肌群稳定... 目的观察骶管注射配合核心肌群稳定性训练治疗老年人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3年6月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诊治的老年LDH患者9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3组:骶管注射组(A组)、运动治疗组(B组)及核心肌群稳定性治疗组(C组),每组30例。3组均给予骶管注射治疗,即通过骶管注射由0.9%氯化钠无菌水溶液、利多卡因注射液、碳酸氢钠注射液及醋酸曲安奈德注射液等组成的混合液体20ml,1次/周,共计3次。B组及C组在骶管注射治疗的基础上再给予各自的间歇性运动训练,30 min/次,2次/d,连续3周。于治疗前及治疗后使用改良的日本矫形外科学会改良腰痛评分法(M-JOA)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进行临床疗效评价。结果治疗前,3组患者M-JOA评分、VAS间无差异(P>0.05);治疗3周后,B组、C组M-JOA评分、VAS低于A组,而M-JOA评分改善率高于A组(P<0.05);C组M-JOA评分改善率高于B组,VAS低于B组(P<0.05)。结论骶管注射治疗后,配合腰背肌或腹肌的相关运动训练均是治疗老年LDH的有效疗法,但骶管注射疗法配合核心肌群稳定性训练的疗效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移位 老年人 骶管注射治疗 核心肌群稳定性训练 治疗结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督调神针刺法结合治疗脑卒中恢复期患者肢体运动能力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9
4
作者 罗发兰 许能贵 +1 位作者 黄新宇 刘晓晖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8年第11期2400-2402,共3页
目的:探讨通督调神针刺法结合动气针法治疗脑卒中恢复期患者肢体运动能力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8月—2016年8月本院收治的脑卒中患者52例,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为26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基础康复训练,而观察组患者在基础康... 目的:探讨通督调神针刺法结合动气针法治疗脑卒中恢复期患者肢体运动能力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8月—2016年8月本院收治的脑卒中患者52例,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为26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基础康复训练,而观察组患者在基础康复训练基础上加以通督调神刺法结合治疗,分别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肢体运动情况和Fugl-Meyer评分。设置治疗周期为4周。结果:统计发现观察组患者运动神经受损恢复总有效率为94.1%,而对照组为78.3%,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Barthel指数评分无统计学差异,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Barthel评分为(76.59±15.49)分,对照组患者Barthel患者评分为(62.79±13.54)分,经对比,观察组患者Barthel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的评分(P<0.05)。患者FMA治疗前无明显差异,而治疗后观察组为(73.26±11.28)分,对照组为(49.58±9.72)分,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通督调神针刺法结合动气针法治疗脑卒中恢复期患者肢体运动能力效果显著,同时有效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督调神针刺 动气针 脑卒中 恢复期 肢体运动能力 效果观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