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临床科研人员基本情况调查与分析 被引量:6
1
作者 韩梅 田宁 +6 位作者 杨国彦 刘光辉 陈军 熊智波 刘淑云 王思成 刘建平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771-1775,共5页
目的:比较系统地了解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临床科研人员的基本情况,为加强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业务建设,提升临床科研人员研究能力、提高中医科研水平提供基础和参考。方法:以参加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培训的中医临床科研骨干为研究对... 目的:比较系统地了解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临床科研人员的基本情况,为加强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业务建设,提升临床科研人员研究能力、提高中医科研水平提供基础和参考。方法:以参加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培训的中医临床科研骨干为研究对象,对其基本情况及临床研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障碍进行问卷调查。结果:584名科研人员中,男女比例相当,平均年龄35岁,学历及职称分布较平均,承担课题或参与课题的积极性较高,阅读专业文献、发表文章、科研方法学习情况较好,临床科研存在的问题及障碍比较突出。结论:应加强临床科研人员自身的研究能力建设、完善激励机制和评估体系,以期促进临床研究水平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 中医临床科研人员 研究能力 问卷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调和阴阳,以平为期——基于Th1/Th2免疫平衡的自血穴位注射效应机制探索 被引量:16
2
作者 张东淑 刘璐 +2 位作者 李俊雄 朱道琦 曾韵怡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2017年第5期791-796,共6页
目的:在自血穴位注射疗法前期临床及基础研究的基础上,探讨其效应机制研究思路。方法:以"自血穴位注射"为检索词,检索Pubmed、CNKI、万方、维普等数据库1990-2017年文献,结合本课题组前期临床及实验研究,分析自血穴位注射疗... 目的:在自血穴位注射疗法前期临床及基础研究的基础上,探讨其效应机制研究思路。方法:以"自血穴位注射"为检索词,检索Pubmed、CNKI、万方、维普等数据库1990-2017年文献,结合本课题组前期临床及实验研究,分析自血穴位注射疗法干预痤疮的效应机制。结果:自血穴位注射通过调节Th1/Th2免疫偏移与皮损局部微生态环境失衡发挥治疗寻常痤疮的作用,这可能是自血穴位注射治疗寻常痤疮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其"调和阴阳,以平为期"作用的体现。结论:在今后的研究工作中,以自血穴位注射对Th1/Th2免疫偏移及皮损局部微生态失衡的影响为切入点,可为本法"调和阴阳,以平为期"的作用提供实验依据,为其临床应用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血穴位注射 Th1/Th2免疫偏移皮损 局部微生态环境失衡 免疫调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补肾健脾中药复方干预成骨细胞内细胞凋亡蛋白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李颖 黄宏兴 姜志强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391-1394,共4页
目的分析补肾健脾中药复方对成骨细胞内Bcl-2、Bax和Bid的调控作用,探讨细胞凋亡信号途径和骨质疏松症的相关关系。方法选用1日龄SD大鼠获取原代的成骨细胞体外培养,细胞分成治疗组、对照组和正常组,治疗组给予补肾健脾中药复方含药血浆... 目的分析补肾健脾中药复方对成骨细胞内Bcl-2、Bax和Bid的调控作用,探讨细胞凋亡信号途径和骨质疏松症的相关关系。方法选用1日龄SD大鼠获取原代的成骨细胞体外培养,细胞分成治疗组、对照组和正常组,治疗组给予补肾健脾中药复方含药血浆,对照组给予戊酸雌二醇含药血浆培养,正常组常规培养,采用MTT比色法记录各组细胞的OD值,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各组Bcl-2、Bax和Bid表达。结果在细胞增殖方面,治疗组的OD值在第8天时达最大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从而确定第8天为最佳实验时间;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中Bcl-2、Bax和Bid蛋白的表达量上升,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治疗组的Bcl-2/Bax比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肾健脾中药复方能下调Bcl-2、Bax和Bid的表达,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成骨细胞的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中药 成骨细胞 补肾健脾 凋亡蛋白 机理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病机共性探讨甲状腺结节、乳腺结节与子宫肌瘤的内在联系 被引量:34
4
作者 唐奇志 万小露 叶倩桦 《世界中医药》 CAS 2022年第5期723-726,共4页
甲状腺结节、乳腺结节与子宫肌瘤都是女性常见疾病。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以及超声检查的广泛应用,3种疾病的检出率不断升高。近年来西医及中医学研究均发现,甲状腺结节、乳腺结节与子宫肌瘤的发生存在一定的关联性。西医学研究认为,... 甲状腺结节、乳腺结节与子宫肌瘤都是女性常见疾病。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以及超声检查的广泛应用,3种疾病的检出率不断升高。近年来西医及中医学研究均发现,甲状腺结节、乳腺结节与子宫肌瘤的发生存在一定的关联性。西医学研究认为,三者均归属于下丘脑-垂体-腺体轴,均受雌激素水平影响,有相似的生理病理基础;从中医学理论分析,甲状腺、乳腺与胞宫位于足厥阴肝经所过之处,均会受情志因素影响,气郁、瘀血、痰浊是其共同的病理产物,治疗都以疏肝散结为治疗总则,故3种疾病在中医病因病机及治疗上有相似之处。本文从西医、中医发病机制角度,重新认识甲状腺结节、乳腺增生与子宫肌瘤内在相关性,以期临床中实现早预防、早诊断、早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结节 乳腺结节 子宫肌瘤 发病机制 雌激素 中医 足厥阴肝经 下丘脑-垂体-腺体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质疏松症与表观遗传学 被引量:6
5
作者 谢兵 袁彬彬 +1 位作者 李颖 姜志强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918-922,933,共6页
骨质疏松症是老年人常见的退行性疾病,老龄化的社会结构也使得骨质疏松症具有广泛的发病人群,其继发骨折的风险较高,危害性大。骨质疏松症以骨强度下降,骨折风险增加为特征的一种全身性骨骼系统疾病,它受年龄、性别、体内性激素水平、... 骨质疏松症是老年人常见的退行性疾病,老龄化的社会结构也使得骨质疏松症具有广泛的发病人群,其继发骨折的风险较高,危害性大。骨质疏松症以骨强度下降,骨折风险增加为特征的一种全身性骨骼系统疾病,它受年龄、性别、体内性激素水平、遗传、环境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近年来,随着基因技术的发展,遗传因素与骨质疏松症的相关研究也逐渐增加,其热点之一为表观遗传学。表观遗传是不同于传统孟德尔遗传定律,不通过改变DNA序列所致的可遗传的基因表达变化,它包括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微小RNA(miRNA)、染色质重塑等。本文就骨质疏松症与表观遗传学的研究现状进行阐述,旨在揭示骨质疏松症在表观遗传学方面可能的发病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症 表观遗传 DNA甲基化 组蛋白修饰 MIR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独活寄生汤对乳腺癌骨转移患者骨相关事件及OPG和RANKL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1
6
作者 吴衍伟 金军 杜家豪 《世界中医药》 CAS 2018年第5期1187-1190,共4页
目的:评价独活寄生汤对乳腺癌骨转移的疗效,并观察其对患者外周血OPG和RANKL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乳腺癌骨转移患者50例纳入研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5例。对照组接受吉西他... 目的:评价独活寄生汤对乳腺癌骨转移的疗效,并观察其对患者外周血OPG和RANKL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乳腺癌骨转移患者50例纳入研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5例。对照组接受吉西他滨联合唑来膦酸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独活寄生汤,1剂/d。2组均进行3周期治疗,疗程结束后比较2组生命质量评分、血清肿瘤标志物浓度、骨相关事件发生率、外周血OPG和RANKL浓度变化。结果:1)2组患者SF-36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所提升(P<0.0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2)治疗后2组患者CA153、CA125、CEA、FER浓度均较治疗前有所下降(P<0.05),观察组下降较对照组明显(P<0.05);3)治疗过程中2组均有SREs发生,观察组发生SREs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4)经过干预后OPG表达上调,RANKL浓度下降,其中观察组改变的幅度较对照组明显(P<0.05)。结论:独活寄生汤可明显降低乳腺癌骨转移骨相关事件发生的风险,提升患者的生命质量,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OPG-RANKL系统平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骨转移 独活寄生汤 骨相关事件 肿瘤标志物 OPG RANKL 生命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承气汤大黄后下时间对阳明腑实证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7
7
作者 杨裕忠 王新芳 《世界中医药》 CAS 2014年第7期904-907,共4页
目的:探讨大承气汤中大黄后下时间对阳明腑实证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自2012年3月至2014年1月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消化门诊或住院部的符合纳入标准的阳明腑实证便秘患者150例。按照口服大承气汤大黄后下时间的不同,随机分10 mi... 目的:探讨大承气汤中大黄后下时间对阳明腑实证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自2012年3月至2014年1月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消化门诊或住院部的符合纳入标准的阳明腑实证便秘患者150例。按照口服大承气汤大黄后下时间的不同,随机分10 min组,20 min组,30 min组,每组50例,每组均煎煮10 min、20 min、30 min、60 min、90 min。各组给药1次/d,至排出大便通气时止。观察各组用药后肛门排气、排便时间;计算不同大承气汤煎液中各游离、结合、总蒽醌类衍生物的含量。统计分析后下大黄最佳煎煮时间,从而为大承气汤临床提供用药指导。结果:1)大黄后下时间相同,煎煮时间不同会对大承气汤中总蒽醌含量有影响,2)大黄中有效成分的回归方程分别为:芦荟大黄素Y=104 681X-39 806(r=0.999 9);大黄酸Y=54967X-23 089(r=0.999 9);大黄素Y=298 764X-90 874(r=0.999 9);大黄酚Y=188 096X-38 046(r=0.999 9);大黄素甲醚Y=83 997X-28 765(r=0.999 9);3)研究表明,20 min大黄后下,共煎煮30 min时大承气汤中结合蒽醌含量最高,结合蒽醌的泻下效应较强;4)20 min煎煮30 min时,大承气汤排便时间、次数、排气时间以及肛门直肠压力与各时间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承气汤在煎煮20 min后加入大黄后共煎煮30 min的药液中结合蒽醌的含量高于其他后下时间,为其致泻作用提供物质基础,避免了中药煎煮时间过短或过长,防止了不良反应的发生,减轻了患者的痛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承气汤 大黄 阳明腑实证 煎煮时间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姚树锦老中医学术思想简介及治疗疑难症举隅 被引量:3
8
作者 唐奇志 《世界中医药》 CAS 2013年第2期178-180,共3页
姚树锦主任医师(1936.3—),出身中医世家,为清"太医""太和医室"第四代传人,国家级名老中医,人事部、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的第二、三、四批全国名老中医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是陕西省颇有威望的著名老中医,从事... 姚树锦主任医师(1936.3—),出身中医世家,为清"太医""太和医室"第四代传人,国家级名老中医,人事部、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的第二、三、四批全国名老中医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是陕西省颇有威望的著名老中医,从事临床、教学、科研工作50余载,尤其是对疑难病的认识与治疗研究颇有建树,创立了一套独特的以"扶正固本学说""阴阳升降学说"与"补脏通腑学说"为核心的学术思想和诊疗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姚树锦 学术思想 疑难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