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川南龙马溪组页岩地层井壁崩塌破坏机制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王帅 谢勰 +4 位作者 刘厚彬 陶思才 杜爽 冷程锦 冯春宇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3-40,共8页
针对四川龙马溪组页岩井壁易坍塌问题,首先对龙马溪组地面露头开展了微细观组构分析和基础力学实验,明确了其矿物组成、裂缝分布及基础力学参数;其次利用真三轴实验设备开展了原地应力场与井筒力学环境下三轴力学加载与井壁崩塌破坏规... 针对四川龙马溪组页岩井壁易坍塌问题,首先对龙马溪组地面露头开展了微细观组构分析和基础力学实验,明确了其矿物组成、裂缝分布及基础力学参数;其次利用真三轴实验设备开展了原地应力场与井筒力学环境下三轴力学加载与井壁崩塌破坏规律研究,通过改变层理缝倾角研究页岩井壁崩塌失稳方向与失稳类型,利用内窥镜记录岩石力学加载过程中裂隙动态轨迹变化,根据崩塌岩块形状研究井壁崩塌失稳类型;最后利用RFPA 2D(真实破裂过程分析)软件验证了页岩井壁崩塌破坏规律。结果表明:龙马溪组页岩矿物组成以石英、伊利石及伊蒙混层为主,水化膨胀性能较弱,页岩岩体层理较为发育,是液相侵入岩石内部的主要渗流通道;当层理缝倾角为0°时,井壁破坏为劈裂和穿越层理缝剪切破坏;随着层理缝倾角的不断增大,井壁岩石倾向沿裂缝面剪切滑移破坏;当层理缝倾角为90°时,井壁岩石倾向沿层理缝劈裂张拉破坏。研究结果揭示了页岩井壁失稳机理与主要影响因素,可为后续井壁稳定性研究提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缝性地层 井壁崩塌 真三轴实验 仿真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西地区精细控压压力平衡法固井技术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17
2
作者 胡锡辉 唐庚 +2 位作者 李斌 任雪松 胡嘉佩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4-16,I0001,共4页
川西超深井固井面临封固井段长、同一裸眼井段存在多压力系统,安全密度窗口窄,采用常规固井,在满足顶替效率的前提下,必然造成井漏;若采用正注反打工艺,固井质量又难以满足后期改造需求。为此,开展了超深井固井井段压力窗口值测试、保... 川西超深井固井面临封固井段长、同一裸眼井段存在多压力系统,安全密度窗口窄,采用常规固井,在满足顶替效率的前提下,必然造成井漏;若采用正注反打工艺,固井质量又难以满足后期改造需求。为此,开展了超深井固井井段压力窗口值测试、保证顶替效率条件下的施工排量模拟、保证压稳和防漏的浆柱结构优化和井口压力控制的研究,初步形成了一套超深井精细控压平衡法固井技术。该技术在川西地区5口井开展现场试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固井平均合格率达90. 52%,因而这项技术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深井 窄安全密度窗口 精细控压 压力平衡法固井 浆柱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威远地区页岩气优质储层精细刻画与靶窗优选 被引量:42
3
作者 武恒志 熊亮 +3 位作者 葛忠伟 史洪亮 王同 樊莉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1-20,共10页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威远页岩气勘查区块的构造位置位于四川盆地威远古隆起与自流井背斜所夹持的白马镇向斜,该区上奥陶统五峰组—下志留统龙马溪组一段为深水陆棚相暗色富有机质页岩沉积,地球物理测井岩电特征纵向差异明显,储层...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威远页岩气勘查区块的构造位置位于四川盆地威远古隆起与自流井背斜所夹持的白马镇向斜,该区上奥陶统五峰组—下志留统龙马溪组一段为深水陆棚相暗色富有机质页岩沉积,地球物理测井岩电特征纵向差异明显,储层非均质性较强。为了指导该区页岩气水平井靶窗优选及钻井轨迹跟踪调整,基于测井小层划分、岩心纹层精细刻画、高精度地球物理预测以及沉积微相成因分析等方法,通过细化储层分类评价其参数指标,预测页岩气储层"甜点",在此基础上进行水平井靶窗优选及轨迹设计,进而评价水平井靶窗对页岩气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①该区五峰组—龙一段底部优质页岩段发育3种类型的纹层,纵向上交错叠置,反映了沉积环境和储层品质的微观差异;②可以将该区的页岩气储层划分为优质储层、较好储层、一般储层和差储层;③龙马溪组底部2—31小层为生物成因沉积微相,储层具有高有机碳含量、高孔隙度、高脆性指数、高含气性、低地应力差值等"地质+工程"甜点的特征,确定其为优质储层段;④实钻结果表明,水平井靶窗位置的选择对于单井页岩气产能的影响较大,优质储层钻遇率是获得页岩气高产的关键地质因素。该研究成果支撑了页岩气产能评价工作,为该区块实现页岩气商业开发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威远页岩气区块 深水陆棚相 优质储集层 纹层 生物成因 靶窗优选 甜点 生产能力 钻遇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中须家河组牙轮-PDC混合钻头钻井提速实践 被引量:17
4
作者 刘强 贺明敏 黄媚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7-10,1,共4页
四川高石梯-磨溪区块须家河组地层岩性致密、抗压强度高、研磨性强、软硬交错频繁,牙轮钻头磨损速度快、进尺短,不能满足快速钻进的要求,常规PDC钻头切削齿钝化较快,崩齿较为严重,长期以来都是高石梯-磨溪区块钻井提速的瓶颈地层。针对... 四川高石梯-磨溪区块须家河组地层岩性致密、抗压强度高、研磨性强、软硬交错频繁,牙轮钻头磨损速度快、进尺短,不能满足快速钻进的要求,常规PDC钻头切削齿钝化较快,崩齿较为严重,长期以来都是高石梯-磨溪区块钻井提速的瓶颈地层。针对高石梯-磨溪区块须家河组地层特点,结合其他区块须家河组及类似复杂地层的钻头选型经验,选用的牙轮-PDC混合钻头,兼具牙轮和PDC钻头两者的优点,适合在须家河组地层长段钻进。牙轮-PDC混合钻头不仅单只钻头进尺大幅度提高,配合螺杆辅助钻进后,平均机械钻速也明显优于常规PDC钻头,实现了高石梯-磨溪区块须家河组复杂地层钻井提速瓶颈技术突破,积累了重要的实践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石梯-磨溪区块 须家河组 牙轮-PDC混合钻头 钻井提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双鱼石区块深井钻井井斜规律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米光勇 袁和义 +2 位作者 王强 缪遥 董广建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62-70,共9页
针对双鱼石区块井斜控制问题,考虑钻头与地层互作用、地层倾角、井斜角、地层各向异性指数、地层自然造斜力、钻头侧向力,综合建立了钻头侧向力模型,根据不同影响因素探讨了井斜变化规律,通过实钻资料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结果表明,与... 针对双鱼石区块井斜控制问题,考虑钻头与地层互作用、地层倾角、井斜角、地层各向异性指数、地层自然造斜力、钻头侧向力,综合建立了钻头侧向力模型,根据不同影响因素探讨了井斜变化规律,通过实钻资料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结果表明,与常规钻井方式相比,空气钻井条件下地层自然造斜力增加,且增加幅度较大。随着地层倾角增加,地层自然造斜力增加。随着井斜角的增大,钻头综合侧向力减小,在空气钻井中和常规泥浆钻井中,钻头综合侧向力均存在零值平衡点。随着地层各向异性指数的增加,地层自然造斜能力增大导致井斜角增大。结合理论研究,通过钻具组合优化、钻井参数优选提出井斜控制措施,将该区块深层易斜地层井斜角降低至0.50°~1.15°,机械钻速提高了40%~85%。研究结果可为超深层井斜规律的研究和高效控制提供重要的参考和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鱼石区块 深井 井斜 地层自然造斜力 钻头综合侧向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喷漏同存条件下堵漏压井技术——以四川盆地九龙山构造龙探1井为例 被引量:11
6
作者 王军 范翔宇 +1 位作者 贺立勤 孙月明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06-112,共7页
龙探1井在对四川盆地九龙山构造深部中二叠统栖霞组超高压气藏的钻进中,受井身结构的限制,同一裸眼井段内面临高温超高压复杂压力剖面,?190.5 mm井眼钻进至栖霞组发生溢流,在控压循环加重的情况下引起下喷上漏,如何安全处理成为该井能... 龙探1井在对四川盆地九龙山构造深部中二叠统栖霞组超高压气藏的钻进中,受井身结构的限制,同一裸眼井段内面临高温超高压复杂压力剖面,?190.5 mm井眼钻进至栖霞组发生溢流,在控压循环加重的情况下引起下喷上漏,如何安全处理成为该井能否顺利完成的关键。为此,在仔细分析龙探1井喷漏同存复杂情况和处理技术难点的基础上,确定出把上部漏层与下部高压气层进行隔离、提高漏层的承压能力以满足平衡钻井要求的处理技术思路,制定出GZD刚性颗粒+核桃壳+HHH堵漏配方的具体处理实施办法:(1)通过正、反推压井液将气体污染钻井液推回漏层,降低关井的井口压力,再采用隔离法注水泥封隔喷、漏地层,阻断井下内循环;(2)堵漏施工中采用井口压力升高的时间和堵漏浆的注入量推算出漏层大致位置,推测漏失通道的大小、漏层对堵浆的吸收能力等漏层性质,作为后续作业调整堵漏浆的粒度、浓度、使用量的依据。采取上述措施成功地将龙探1井上三叠统飞仙关组承压能力提高到2.35 g/cm^3并顺利钻穿栖霞组,下?168 mm套管固井。结论认为,适宜的堵漏配方能有效地扩大钻井液安全密度窗口,该实例可为该区及其他地区处理此类问题提供有益的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九龙山构造 多个压力系统 喷漏同存 井下内循环 吊灌 压井堵漏 龙探1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大尺寸井眼固井关键技术探索与实践——以SDCK1万米特深井为例
7
作者 陈力力 马勇 +8 位作者 付强 陈敏 付志 汪瑶 冯予淇 刘强 杨万忠 邹祥富 严海兵 《天然气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13-123,共11页
随着油气向超深层和万米特深领域进军,超大尺寸井眼固井将面临套管安全下入难、易井漏、固井质量难以保证等众多难题。为此,针对万米科学探索井SDCK1井三开固井开展了系列技术攻关,攻克了超大尺寸井眼清洁困难、超大超重套管下入艰难、... 随着油气向超深层和万米特深领域进军,超大尺寸井眼固井将面临套管安全下入难、易井漏、固井质量难以保证等众多难题。为此,针对万米科学探索井SDCK1井三开固井开展了系列技术攻关,攻克了超大尺寸井眼清洁困难、超大超重套管下入艰难、超大环空水泥环密封完整性难以保证等技术瓶颈,形成了万米特深井超大尺寸井眼固井成套技术。研究结果表明:①基于大尺寸井眼岩屑运移液固两相流模型优化钻井液性能和循环排量,形成的重稠浆与可降解携砂纤维多效协同井眼清洁技术可显著改善携砂效果,有效保障井筒清洁;②厚壁超重大尺寸套管的安全下入要充分考虑井眼扩大率和套管串下入阻力对通井能力和套管下入影响,模拟通井井底钻具组合(BHA)与套管柱刚度比需大于1.3;③固井施工实时模拟监测和精细控制关键层位的井筒动当量密度(ECD),优化地面回收流程返浆管线,可防止注替过程井下垮塌和漏失;④在套管居中度不高的情况下,可通过优化前置液浆柱结构,梯级匹配固井工作液流变性形成高流变级差,采用韧性水泥浆配套可固化冲洗液体系,提高顶替效率与一、二界面胶结质量。结论认为,该技术成功实现了全球首次超大井眼、超大套管、超大体量的优质固井作业,不仅为未来特深井超大尺寸套管固井提供了借鉴,而且还为特深层油气资源高效勘探开发提供了技术储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万米特深井 固井技术 超大井眼 超大尺寸套管 井眼清洁 套管安全下入 压力控制 可固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气钻井现场工人不安全行为模式研究——基于文本挖掘视角
8
作者 朱林 罗筵疆 +3 位作者 黄思琪 钟赟 唐桃 岑康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6-152,共7页
为加强油气钻井现场安全管理,理解钻井现场工人不安全行为规律,提出基于文本挖掘视角的钻井现场工人不安全行为模式分析框架,以钻井现场工人违章数据为实例进行验证。首先采用频率分析和网络分析方法发现钻井工人高频不安全行为热点,其... 为加强油气钻井现场安全管理,理解钻井现场工人不安全行为规律,提出基于文本挖掘视角的钻井现场工人不安全行为模式分析框架,以钻井现场工人违章数据为实例进行验证。首先采用频率分析和网络分析方法发现钻井工人高频不安全行为热点,其次采用文本社群聚类分析钻井工人不安全行为聚类,最后采用文本关联规则发现和检验典型不安全行为发生模式。研究结果表明:钻井现场工人不安全行为模式包括7个不安全行为社群和66条不安全行为发生模式,其中油气钻井现场系统与外部系统耦合处、班前会议、钻井下钻和钻进作业、登高作业是现场不安全行为监管的脆弱点。研究结果可为钻井现场安全管理优化提供支持,有利于为钻井现场智慧安全治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社会工程 不安全行为 智能文本挖掘 油气现场工人 文本聚类 关联规则 行为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立轮辅助钻进单元试验与数值模拟分析
9
作者 杨燕 黄奎林 +3 位作者 宋东东 黄泽权 邱顺佐 胡佳琪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48-55,共8页
针对深部难钻地层PDC钻头吃入地层困难、破岩效率低,以及导向钻井中钻头方位稳定性差等问题,提出一种具有轮轴一体式立轮切削结构的PDC钻头,并开展变切削深度立轮预损伤条件的PDC破岩单元试验,对比PDC平行切削和立轮预损伤条件下PDC破... 针对深部难钻地层PDC钻头吃入地层困难、破岩效率低,以及导向钻井中钻头方位稳定性差等问题,提出一种具有轮轴一体式立轮切削结构的PDC钻头,并开展变切削深度立轮预损伤条件的PDC破岩单元试验,对比PDC平行切削和立轮预损伤条件下PDC破岩的效果,并进行数值模拟分析,揭示立轮辅助钻进的工作机理。研究结果表明:立轮作用下PDC切削岩石的切向动载系数比PDC单独切削岩石减小43.31%,轴向动载系数比PDC单独切削岩石减小36.63%;立轮在破碎岩石的过程中,立轮切削齿周期性地参与间断切削,切削状态发生周期性变化,具有显著的“铣削”特征;立轮式PDC钻头上立轮与PDC切削齿非平行刮切岩石,形成螺旋形井底形貌,这种形貌有助于PDC切削齿对岩石的侵入,提高破岩效率;立轮切削结构对PDC切削齿能起到分压缓冲作用,增强钻头的整体稳定性并延长使用寿命。研究结果有助于深入、细致地理解立轮式PDC钻头的复杂运动和工作力学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DC钻头 工作机理 立轮 铣削 分压缓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万米特深井Ф812.8 mm PDC钻头研制及现场应用 被引量:1
10
作者 宋东东 罗鑫 贺明敏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1-36,共6页
四川盆地超深层油气的开发是钻探领域的重中之重。为满足超深井整个井身结构设计及钻进过程井筒稳定性的需要,针对四川盆地大尺寸井眼,以增强钻头稳定性、提高钻头破岩效率为目的,研制了Ф812.8 mm(32 in)PDC钻头,并在SDCK1井进行了现... 四川盆地超深层油气的开发是钻探领域的重中之重。为满足超深井整个井身结构设计及钻进过程井筒稳定性的需要,针对四川盆地大尺寸井眼,以增强钻头稳定性、提高钻头破岩效率为目的,研制了Ф812.8 mm(32 in)PDC钻头,并在SDCK1井进行了现场应用。该钻头采用10刀翼设计,冠部采用稳定性较好的长锥形轮廓,并采用大小水眼混布方式提高切屑齿的冷却及井筒清洁效果。建立了Ф812.8 mm PDC钻头井底流场仿真模型,通过水力优化进行喷嘴倾角设计。研究及现场应用结果表明:钻井液喷射倾角为16°时在井底所形成的压力梯度和矢量图所表现出的效果较好;与牙轮钻头相比,研制的PDC钻头单趟钻进尺提高150%,单趟纯钻时间延长25.8%,平均机械钻速提高89%,钻头稳定性好,破岩效率高。研究结果可为四川盆地大尺寸井眼钻头设计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深井 大尺寸井眼 PDC钻头 井底流场 井身结构 机械钻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3D视觉的钻井掉块自动识别与特征判断方法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菲菲 王旭 +4 位作者 董钟骏 张严 李紫璇 娄文强 王茜 《钻采工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8-97,共10页
钻井过程中掉块的监测与识别对于及时发现和减缓井壁不稳定和卡钻等井下复杂至关重要。当前,掉块监测主要依赖人工监测,但该方法易受主观影响且耗时较长,存在滞后性。为此,提出一种基于3D视觉的钻井掉块自动识别与特征判断方法。该方法... 钻井过程中掉块的监测与识别对于及时发现和减缓井壁不稳定和卡钻等井下复杂至关重要。当前,掉块监测主要依赖人工监测,但该方法易受主观影响且耗时较长,存在滞后性。为此,提出一种基于3D视觉的钻井掉块自动识别与特征判断方法。该方法利用3D成像技术来获取振动筛上返出掉块的三维深度信息,以构建掉块图像样本库,并以You Only Look Once v8s(YOLOv8s)为基础目标检测模型,结合引入的卷积块注意力模块(CBAM),建立了CBAM-YOLOv8s掉块目标检测模型。通过将3D相机实时获取的三维深度信息集成到模型中,不仅实现了对掉块的实时监测和准确识别,还能够在识别的基础上判断其形状特征,从而实现井壁失稳性分析和井眼状况的实时评估。实验结果表明:CBAM模块的引入增强了模型对掉块关键特征的关注;集成实时获取三维深度信息的CBAM-YOLOv8s模型对掉块识别精确率和召回率分别达到96.01%和93.40%;扩展模型在掉块形状特征预测中的误差均小于10%。结论认为,基于3D视觉技术的实时掉块可视化监测方法具有良好的可行性和有效性,能够准确识别出掉块及其形状特征,这一方法将为井壁稳定性早期预警和井下复杂提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钻井 掉块深度图像 3D相机 深度学习 目标检测 CBAM注意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油基钻井液冷却的板式换热器波纹板结构优化
12
作者 严宇 刘先明 +4 位作者 严佳琳 陈文才 罗寅午 胡益铭 戴启平 《钻采工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9-156,共8页
针对板式换热器对油基钻井液冷却效果差的问题,通过数值模拟的方法开展了换热器波纹板在不同波纹倾角(35°~75°)、不同波纹节距(8~16 mm)和不同波纹高度(3~7 mm)结构下对油基钻井液冷却性能的影响分析。通过物理试验验证了数... 针对板式换热器对油基钻井液冷却效果差的问题,通过数值模拟的方法开展了换热器波纹板在不同波纹倾角(35°~75°)、不同波纹节距(8~16 mm)和不同波纹高度(3~7 mm)结构下对油基钻井液冷却性能的影响分析。通过物理试验验证了数值模拟方法的可靠性,并基于响应面试验设计方法,建立了冷却效果与处理量为综合评价指数的响应面模型,分析了参数间的交互作用和3个因素的敏感性,其敏感性顺序从大到小为:波纹倾角、波纹高度、波纹节距。其中优化后模型对油基钻井液进出口温差相比原现场应用结构模型提升了31.1%,可提高冷却性能。同时通过数值模拟对预测值进行了验证,综合评价指数E误差为4.95%,所得结果为板式换热器对油基钻井液冷却性能的现场应用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式换热器 油基钻井液 结构优化 冷却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塑性低密度水泥浆体系的室内研究 被引量:11
13
作者 张颖 陈大钧 +2 位作者 李竞 余志勇 万伟 《钻井液与完井液》 CAS 2011年第2期63-65,100,共3页
利用颗粒级配技术、紧密堆积原理和纤维增韧技术原理,通过对减轻剂的粒度分析,优选漂珠、G级水泥、玻璃微珠、微细水泥以及微硅构成5级颗粒填充体系,设计出了一种密度为1.15~1.20 g/cm3的塑性低密度水泥浆。该水泥浆流动性能良好、稠... 利用颗粒级配技术、紧密堆积原理和纤维增韧技术原理,通过对减轻剂的粒度分析,优选漂珠、G级水泥、玻璃微珠、微细水泥以及微硅构成5级颗粒填充体系,设计出了一种密度为1.15~1.20 g/cm3的塑性低密度水泥浆。该水泥浆流动性能良好、稠度值适中、失水量小于50 mL、不沉降、无游离液、水泥石上下密度差小于0.05 g/cm3、24 h抗压强度大于9.5 MPa、48 h抗压强度大于12.5 MPa、稠化时间在240~360 min内可调、基本成直角稠化、抗冲击韧性较常规低密度水泥石提高15%左右,抗折强度提高了10%左右,弹性模量则下降了约20%。解决了长期困扰低密度水泥浆存在的浆体稳定性差、候凝时间长、早期强度低、水泥石易破碎等问题,对低压易漏地层长段封固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塑性 低密度 低压易漏地层 颗粒级配 水泥浆配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强度超低密度水泥浆体系实验研究 被引量:26
14
作者 罗杨 陈大钧 +2 位作者 许桂莉 万伟 陈安 《石油钻探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66-71,共6页
国内外利用颗粒级配和紧密堆积理论研究开发了1.20~1.65kg/L的低密度水泥浆体系,解决了固井中的许多技术难题。但是,对于密度为1.15~1.30kg/L的超低密度水泥浆体系还缺乏系统的研究。以最紧密堆积和颗粒级配理论为依据,建立... 国内外利用颗粒级配和紧密堆积理论研究开发了1.20~1.65kg/L的低密度水泥浆体系,解决了固井中的许多技术难题。但是,对于密度为1.15~1.30kg/L的超低密度水泥浆体系还缺乏系统的研究。以最紧密堆积和颗粒级配理论为依据,建立了最佳模型,精选出了以G级水泥、微细水泥、空心微珠和玻璃微珠为主体的四级颗粒级配系统,配合适量的激活剂研究出了密度为1.15~1.30kg/L的超低密度水泥浆体系,并率先在实验室模拟出了超低密度水泥浆返至地面的室温候凝施工过程。解决了低密度水泥浆体系的稳定性和高早期强度等难题,具有良好的性能和现场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强度 低密度水泥浆 颗粒级配 紧密堆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井下钻柱纵向横向耦合振动模型建立与数值分析 被引量:8
15
作者 田家林 吴纯明 +4 位作者 杨勇文 姚宇 杨志 袁长福 吴波 《应用数学和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685-695,共11页
针对井下钻柱运动的复杂性,基于动力学理论,建立了井下钻柱纵向和横向耦合振动的数学模型,并进行数值求解及分析.根据井下钻柱的实际工况,以整个井下钻柱为研究对象,提出了钻柱纵向和横向耦合振动的动力方程,并利用解析法和无量纲法分... 针对井下钻柱运动的复杂性,基于动力学理论,建立了井下钻柱纵向和横向耦合振动的数学模型,并进行数值求解及分析.根据井下钻柱的实际工况,以整个井下钻柱为研究对象,提出了钻柱纵向和横向耦合振动的动力方程,并利用解析法和无量纲法分别求解出其动刚度和动阻尼的表达式,以及钻柱前两阶振动的固有频率.分析结果表明:当井下钻柱振动频率增大时,其动刚度呈幅值衰减的周期性变化,而其动阻尼呈幅值增强的周期性变化;井下钻柱长度和横截面面积越大,其动刚度和动阻尼的幅值越小;井下钻柱的Poisson(泊松)比对其振动的动刚度、动阻尼和前两阶固有频率没有影响;同时,井下钻柱的第二阶固有频率始终大于第一阶固有频率.该文的研究方法和模型为井下钻柱钻具分析和结果优化提供了理论参考和实际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井下钻柱 耦合振动 刚度 阻尼 固有频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井生产动态拟合法求取强水驱凝析气藏动态储量 被引量:10
16
作者 刘建仪 韩杰鹏 +3 位作者 张广东 刘洋 龙强 张德政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83-87,共5页
针对压降法计算强水侵凝析气藏动态储量结果偏大,现代产量递减法则需要气井达到拟稳定流阶段时计算结果才准确等问题,提出了一种适用于强水侵凝析气藏的单井生产动态拟合新方法。该方法基于物质平衡理论、三相气井产能模型求取不同时间... 针对压降法计算强水侵凝析气藏动态储量结果偏大,现代产量递减法则需要气井达到拟稳定流阶段时计算结果才准确等问题,提出了一种适用于强水侵凝析气藏的单井生产动态拟合新方法。该方法基于物质平衡理论、三相气井产能模型求取不同时间的地层压力,利用井筒压降模型、相态理论求取井底流压及物性参数,以测试的地层压力、产量、流压为目标函数并采用最优化方法自动拟合生产数据,从而求得单井动态储量和水侵强度。实例应用表明,本文方法与现代产量递减法(气井达到拟稳定流阶段)的计算结果相近,具有较好的准确性,而本文方法所需资料较少,适用性更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水驱 凝析气藏 动态储量 物质平衡 生产动态拟合 方法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型湿法硫磺成型工艺在普光气田的应用 被引量:14
17
作者 夏莉 邱艳华 +2 位作者 褚松源 李亮 黄刚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CSCD 2012年第6期551-553,622-623,共3页
介绍了普光气田大型湿法硫磺成型装置的工艺流程以及主要设备。硫磺成型的技术关键是硫磺产品含水量和细粉硫生成量控制。通过分析发现,影响硫磺含水量的主要因素是成型罐水温、振动脱水筛振动幅度、颗粒硫磺的停留时间以及成型罐中硫... 介绍了普光气田大型湿法硫磺成型装置的工艺流程以及主要设备。硫磺成型的技术关键是硫磺产品含水量和细粉硫生成量控制。通过分析发现,影响硫磺含水量的主要因素是成型罐水温、振动脱水筛振动幅度、颗粒硫磺的停留时间以及成型罐中硫颗粒高度等。进入成型盘的液硫温度、成型盘上液硫的液位、振动筛孔眼堵塞情况等是影响细粉硫生成量的因素。通过对上述影响因素的分析表明,可以通过优化硫磺成型工艺流程的方法进行解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湿法硫磺成型装置 硫磺含水量 细粉硫生成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水低温条件下油基钻井液流变性能实验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刘扣其 邱正松 +2 位作者 曹杰 冯萍 林师瑶 《断块油气田》 CAS 2014年第3期378-381,共4页
深水钻井过程中,海水低温环境对油基钻井液的流变性能有较大影响。文中采用Haake RS300流变仪测试了油基钻井液低温下的流变性能,并研究了基础油种类、提切剂、有机土和加重剂加量对钻井液低温流变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Haake RS300流... 深水钻井过程中,海水低温环境对油基钻井液的流变性能有较大影响。文中采用Haake RS300流变仪测试了油基钻井液低温下的流变性能,并研究了基础油种类、提切剂、有机土和加重剂加量对钻井液低温流变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Haake RS300流变仪能精确描述油基钻井液低温下的流变性能,特别是低剪切速率下的流变性能;低温条件下,油基钻井液的剪切应力随剪切速率的变化呈现2个阶段(极低剪切速率下的线性阶段和中、高剪切速率下的剪切稀释阶段);基础油种类、提切剂、有机土和加重剂加量对油基钻井液低温下的流变性能影响显著,特别是低剪切速率条件下的流变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水钻井 油基钻井液 低温低剪切 流变性能 Haake RS300流变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体钻井技术的发展趋势与新技术探讨 被引量:15
19
作者 肖洲 吴俊 +1 位作者 颜小兵 李宬晓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7,117,共3页
回顾了气体钻井技术的发展历程,探讨了出水、出油地层气体钻井技术,连续循环气体钻井技术,气体钻水平井技术,储层氮气钻井技术等气体钻井新技术。雾化/泡沫钻井及循环泡沫钻井技术是解决小出水地层的有效手段,强抗油分散能力的抗油泡沫... 回顾了气体钻井技术的发展历程,探讨了出水、出油地层气体钻井技术,连续循环气体钻井技术,气体钻水平井技术,储层氮气钻井技术等气体钻井新技术。雾化/泡沫钻井及循环泡沫钻井技术是解决小出水地层的有效手段,强抗油分散能力的抗油泡沫基液是解决地层出油关键。基于充气控回压的气体钻井控水工艺技术解决了大出水地层地面水难处理的问题。连续循环气体钻井技术可以在接单根、起下钻过程中保持连续循环,避免了井底积液引起的井壁垮塌,降低了卡钻风险,提高了钻井效率,延长了气体钻井井段。气体钻井钻水平井技术应用潜力较大,但国内气体钻井专用的螺杆等井下动力钻具还不成熟,限制了该项技术的发展。储层氮气钻完井技术能最大限度地避免外来流体对储层的伤害,有效保护油气层,提高单井产量和采收率,避免钻井井漏发生,大幅提高钻井速度,节约勘探开发成本,是解决致密油气藏难发现、难开采、提高单井产能十分有效的手段。以上新技术的成功应用将会对气体钻井技术产生革命性的影响,大大拓宽气体钻井技术的应用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层出水 气体钻井 连续循环钻井 气体钻水平井 氮气钻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磨80-C1侧钻水平井绒囊钻井液实践 被引量:14
20
作者 胡永东 赵俊生 +2 位作者 陈家明 厉元明 卜红彬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10-113,共4页
磨溪气田雷一段地层压力系数因开采多年降为0.8左右,修井漏失严重。针对磨80-C1侧钻水平井地层孔隙裂缝发育、地层压力系数低、钙侵、矿化度高,采用绒囊钻井液。现场应用表明,绒囊钻井液流变性能稳定,密度调节范围大,在0.70~1.20g/cm3... 磨溪气田雷一段地层压力系数因开采多年降为0.8左右,修井漏失严重。针对磨80-C1侧钻水平井地层孔隙裂缝发育、地层压力系数低、钙侵、矿化度高,采用绒囊钻井液。现场应用表明,绒囊钻井液流变性能稳定,密度调节范围大,在0.70~1.20g/cm3之间,随钻封堵地层。现场利用现有设备加入专用处理剂即可配制完成绒囊钻井液且维护无需特殊处理,与原聚磺井浆混合后施工。钻进2564~2906m,钻井周期19d,增斜段机械钻速为1.95m/h,水平段机械钻速2.38m/h,全井无明显漏失。利用PPS28测压仪实测2500m井深处压力的当量钻井液密度1.05g/cm3。水平段钻进,密度1.05~1.07g/cm3,漏斗黏度48~55s,塑性黏度13~16mPa·s,动切力14~17Pa,API失水3.8~5mL,控制起下钻摩阻为40~100k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磨溪气田 绒囊钻井液 低压低渗 漏失 封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